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修改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屈原列传》整理稿一、一词多义(实词)1. 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3)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4)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
) (6)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淮阴侯列传》(连词和)(4)坚营勿与战《淮阴侯列传》(介词和)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1)平伐其功:自夸(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魏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
)(4)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1)臣少多疾病《陈情表》(病)(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7. 、间(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4)间至赵矣《廉蔺列传》(从小路)8. 见(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9. 绝(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10类(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11. 迁(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2)时北兵以追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迁《指南录后序》(迁都)(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灭亡)(4)余左迁江州郡司马《琵琶行》(贬谪)12. 劝(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劝勉,勉励)(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劝说)13.微(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不暴露,深奥,精妙)(2)今臣亡国贱,至微至陋《陈情表》(卑微,渺小)14、靡靡不毕见(没有,无)望其旗靡——《曹刿论战》(动词,倒下)15、本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颜色憔悴古义: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 害: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 离骚者,犹离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穷则反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古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厚币委质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形容枯槁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三、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活用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 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其后楚日以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内惑于郑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___________4. 短屈原于顷襄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8.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蜕于浊秽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秦昭王与楚婚13.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高三语文文言复习批注《屈原列传》
高三语文文言复习批注《屈原列传》一、原文及译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屈平既绌(绌,通“黜”,被贬官)亡走赵,不敢归(亡,通“逃”)齐与楚从亲(从,通“纵”)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通“盟”)二、古今异义以为对(古义:回答。
今义:认为)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楚时称霸(古义:骄傲。
今义:动词:吹牛,鼓吹;名词:(动物)雄性)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此释义)三、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聋)厚币委质事楚(厚,形容词作名词,丰厚的礼物;币,名词作动词,礼物)以间进言(间,名词作状语)穷竟其事(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虽放流(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放)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设置、筹划)闻陈轸于楚故之王(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以累臣之故(累,名词作动词,囚禁)日夜谏也(日夜,名词作状语)厚遗秦王女而约为婚姻(遗,动词的使动用法,送给)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王(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说……的坏话)长平桓桓称以为虎狼之国(虎狼,名词作形容词,像虎和狼一样凶猛)使将三十万众守边(将,名词作动词,率领)而刘乃深绝(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断绝)复之秦(复,使动用法,使……回去)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强,形容词作动词,强大)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形容词作动词,无才能)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以远大法(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则幸得脱矣(幸:形容词作动词,侥幸)秦时与臣游(游:名词作动词,交往)常书辞中恶语属臣后中用事者乎(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精选汇总集合一、注音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濯淖(nào)滋垢(gòu)渣滓(zǐ)皭(jiào)然汶汶(mén)稚(zhì)子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汨(mì)罗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三、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王甚任.之信任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改变,更改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1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17、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近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泥,同“涅”染黑21、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假装呈献质,同“贽”见面礼2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凭借当权者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职分2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28、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酒糟喝淡酒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者乎洁净的样子玷污..,受物之汶汶3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通用4篇)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通用4篇)写作特色篇一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陈涉世家》)相比,本文的特色是: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
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司马迁推崇屈原有两个方面:推崇他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的人格;推崇他在语言艺术上的高深造诣。
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
当时,秦国兵力最强。
但是楚国和齐国从亲,是可以抵抗强秦的,因为楚国疆土最大,齐国财力最富,而且楚、齐从亲,其他山东之国也会跟楚齐一道合纵来共同对付秦国。
如果楚王能始终用屈原的外交主张,并且修明内政,那当时的天下还不知鹿死谁手。
本传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楚国和齐、秦的关系,从历史的教训来证明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的正确。
当楚怀王重用屈原任为左徒的时候,齐、楚从亲,秦国不敢侵犯。
等到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毁谤而疏远了屈原之后,秦国就令张仪来离间齐楚的关系,破坏两国的联盟,以便各个击破。
张仪骗楚王说,楚国如能和齐国绝交,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图便宜,便当真和齐国绝交。
张仪又说是献地六里,不是六百里。
楚怀王大怒,就兴兵伐秦。
楚国没有了齐国的援助,弄得损兵折将,丧权失地。
这才又命屈原出使于齐,和齐国恢复邦交。
秦国又说把汉中地还给楚国来讲和。
楚怀王因为恨透了张仪,说不愿得地,愿得张仪才甘心。
张仪居然来到楚国,收买了楚王的宠臣靳尚和宠姬郑袖,竟又安然返国。
等到屈原从齐国回来,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样,又上了秦国的当。
其后,诸侯兵击楚,楚又大败。
其后,秦又骗楚怀王到秦国去,屈原劝他不要去,可是他听了他的幼子子兰的话到秦国去了。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和翻译 共60页
我听说,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灰 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作 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脏污 的17玷、辱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想见其为人。
为屈原的志趣而痛惜,到长沙,看了屈原投 江的地方,忍不住流泪,想见屈原的容貌和 品行。
“怎么能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最终还是 去了。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 路,于是扣留了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1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思念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国君和 社会重走正道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 达(这种)意愿。
1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任——疏——黜——迁——沉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及翻译
《屈原列传》 文言整理 1、文言实词、虚词的多义 2、古今异义词 3、通假字 4、文言句式 5、词类活用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晓国家治乱的 道理,擅长应对。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上官大夫看了就想(按自己的意思)改动, 屈原不同意,于是他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 坏话。
他的文笔简练,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 高洁,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 然普通,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 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 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 脱污秽环境,浮游在尘埃之外,不沾染世 俗的污垢,他俨然是一个不受世间污秽所 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姻动用法,使……灭亡,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知识点梳理
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受,遭遇。
易错误地理解为“离开”)2.人穷则反本(同“返”,返回,这里译为“追念”)3.靡不毕见(同“现”,明白,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污浊)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7.屈平既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8.乃令张仪详去秦(同“佯”,假装)9.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见面礼)10.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联合抗秦)11.亡走赵,赵不内(同“纳”,接纳)12.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古今异义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当权。
今义:行事。
)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4.颜色憔悴(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5.形容枯槁(古义:外貌,模样。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7.《国风》好色而不淫(古义:喜好描写男女恋情。
今义:沉溺于情欲,贪恋女色)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义:返回(楚国) 恢复 (国家)。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一词多义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动词,撰写)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动词,连接)③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动词,请托,嘱托) (《岳阳楼记》)④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shǔ,动词,归属、隶属) (《琵琶行并序》)⑤吾属今为之虏矣(shǔ,名词,类,等辈)(《鸿门宴》)⑥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动词,类似)(《核舟记》)2.疏①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分条陈述)(《促织》)③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上给皇帝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④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形容词,稀疏)(《与妻书》)3.本①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草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③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鱼我所欲也》)④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愚公移山》)4.志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②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④悲其志(名词,志向)⑤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桃花源记》5.闻①博闻强志(名词,学识)②不闻六百里(动词,听说)③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促织》)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知道,懂得)(《师说》)⑥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促织》)⑦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 (《出师表》)⑧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知名、名气)(《五人墓碑记》)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劝学》)6.迁①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②盘庚之迁(动词,迁移)(《答司马谏议书》)7.害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②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8.约①其文约(形容词,简约)②仪与王约六里(动词,约定)9.明①明于治乱(动词,明晓)②明道德之广崇(动词,阐明)③月明星稀(形容词,明亮) (《短歌行》)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10.亡①亡走赵(动词,逃跑、逃亡)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灭亡)③亡其六郡(动词,失去)11.疾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痛心)③君有疾在腠理(名词,病)(《扁鹊见蔡桓公》)④臣少多疾病(动词,生病)(《陈情表》)⑤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忧虑)(《伯夷列传》)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劲疾)(《劝学》)⑦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快)(《长亭送别》)⑧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王维《观猎》)12.见①信而见疑(介词,被)②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表达)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动词,见到)④彗星见于东方(动词,同“现”,出现)(《三国志·吴主传》)⑤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答司马谏议书》)13.微①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含蓄隐晦。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通假字人穷则反本犹离忧也靡不毕见其称文小而其指极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平既绌齐与楚从亲厚币委质事楚顾反赵不内被发行吟泽畔文言实词释义属屈平属草稿未定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有宁越之属为之谋名吾属今为之虏也神情与苏、黄不属若属皆且为所虏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其后秦欲伐齐口诛笔伐伐薪烧炭南山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此五霸之伐也疏王怒而疏屈平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论积贮疏名词十三经注疏名词离离骚者,犹离忧也约从离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多情自古伤离别本父母者,人之本也本末倒置今背本而趋末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今存其本不忍废用芽者自从本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臣本布衣抑本其成败之迹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博闻强志其志洁,其行廉聊斋志异项脊轩志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如削葱根璧有瑕,请指示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哙遂入头发上指指通豫南闻博闻强志忽闻门外虫鸣初闻涕泪满衣裳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无何,宰以卓异闻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先生可留意矣我命绝今日,魂1/ 4去尸长留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战、守、迁皆不及施父渔父见而问之曰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弹新沐者必弹冠莫辞更坐弹一曲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害争宠而心害其能邪曲之害公也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之广崇:蝉蜕于浊秽:厚币委质事楚:泥而不滓:其后楚日以削:亡国破家相随属:时秦昭王与楚婚: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翻译:
文言知识点归纳:
1.时序词:作为一篇古文,文中使用了很多表达时间顺序的词语,如「终日」(整天)、「曩者」(往昔)、「吴之东门下者」(东门下的人)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经历。
2.双音词:文中使用了很多双音词,这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比如
「愄愄」(忧伤)、「泠泠」(清凉)、「骚骚」(忧伤不安)等。
这种
用法可以增加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表达的感情色彩。
3.用典:屈原列传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典型的成语,这在文言文中非
常常见。
比如「飞龙乘云」(形容速度快)、「投袂而起」(形容愤怒)、「故园之心」(形容对家乡的思念)等。
4.修辞手法:屈原列传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用来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文中
的「踊跃若飞」(形容跳跃的快速)和「视听焕发」(形容精神振奋)。
5.顺序词:文中使用了一些顺序词来表达事件的发生顺序,如「遂」(于是)、「乘」(然后)等。
这些词语在文中起到连接和衔接的作用,
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1.柱天:《屈原列传》开始,就有“柱天之神”一词。
柱天是指众神所共同依靠的一根柱子,其象征天地间的权威与法律。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荒唐之事屡见不鲜,神明受侵,屈原因此感到忧虑。
2.溲、箕:《屈原列传》中所指的溲是指早晨的小便,箕是指盛糠秕的筐子,这里用作洗涤的工具。
屈原用溲洗去尘垢,比喻对自身进行精神洗涤,净化心灵。
二、修辞手法1.描写手法:(1)对偶:通过在文中使用对偶结构,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具有韵律感和辞章之美。
(2)借代:如把屈原被流放的情景,巧妙地通过属相中的癸巳年来表达,增强了文笔的风趣幽默。
2.修辞手法:(1)比喻:如将公子荆的罪孽比喻为罗网,形象地揭示了公子荆自食其果的命运。
(2)迷喻:如用旱魃之灾来暗指当时朝政腐败,严酷的荒政统治,有效地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文化背景1.政治现实:楚国处于战国时期的腐败和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这种时代背景下,楚国文化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屈原努力振兴楚国文化,提倡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建设。
2.文化思想:屈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化思想家,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文化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人物形象1.屈原:文章中塑造的屈原形象表现出了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等典型的儒家精神,并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期望。
2.公子荆:公子荆是屈原的政敌,代表了当时楚国腐败朝政的一部分。
他的形象充分表现了权谋之士的狡猾和冷酷。
3.武则天:屈原与武则天在异时空交谈,武则天的形象展现了她之前历史上的冷酷与权力欲,也体现出她对文化复兴和人民福祉的关心。
五、主题思想1.忠诚爱国:屈原忠心为国,他为楚国忠贞不逾,毁誉参半的信心和爱国情怀,是《屈原列传》的主题之一2.英雄追求:尽管屈原最终走向悲剧,但他所秉持的英雄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奋斗到底,充分展现了他坚定、宏伟的抱负。
屈原列传文言词句知识
《屈原列传》词句知识一、重要词语释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学实)强志(记),明于治乱,娴(熟悉)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朝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制定)为宪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占为己有)之,屈平不与(同意),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炫耀)其功,曰以为("曰"和“以为”同义连用)'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恨)王听(动作名,听觉)之不聪(明察)也,谗谄(形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之蔽明(蒙蔽圣明的人)也,邪曲(形作名,奸佞小人)之害(损害)公也,方正(形作名,正直的人)之不容(容纳)也(被动句),故忧愁幽思(苦闷深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同“稚”,遭受)忧也。
(判断句)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处境困顿)则反(同“返”,返回)本,故劳苦倦极(疲惫),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困窘)矣。
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大概)自(由)怨生也。
《国风》好色(古今,喜好描写男女恋情)而不淫(过度),《小雅》怨诽(怨愤发牢骚)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提及)帝誉,下道(提及)齐桓,中述汤、武,以刺(讥讽)世事。
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太平、作乱)之条贯(条理),靡(没有)不毕见(同“现”,显现)。
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形作名,小的方面)而其指(同“旨”,主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近)而见(表达)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描述事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同“浊”,污浊)淖污泥之中,蝉蜕(名状,像蝉蜕壳一样)于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被辱)世之滋(黑)垢,解然(洁白的样子)泥(沾污)而不滓(污染)者也。
完整word版屈原列传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一、注音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濯淖(nào)滋垢(gòu)渣滓(zǐ)皭(jiào)然汶汶(mén)稚(zhì)子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汨(mì)罗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三、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王甚任之信任..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改变,更改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1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17、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近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泥,同“涅”染黑...21、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假装呈献质,同“贽”见面礼...2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凭借当权者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职分2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28、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酒糟喝淡酒....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净的样子玷污....3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受,遭遇。
易错误地理解为“离开”)2.人穷则反本(同“返”,返回,这里译为“追念”)3.靡不毕见(同“现”,明白,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污浊)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7.屈平既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8.乃令张仪详去秦(同“佯”,假装)9.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见面礼)10.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联合抗秦)11.亡走赵,赵不内(同“纳”,接纳)12.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古今异义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当权。
今义:行事。
)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4.颜色憔悴(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5.形容枯槁(古义:外貌,模样。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7.《国风》好色而不淫(古义:喜好描写男女恋情。
今义:沉溺于情欲,贪恋女色)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义:返回(楚国) 恢复 (国家)。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一词多义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动词,撰写)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动词,连接)③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动词,请托,嘱托) (《岳阳楼记》)④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shǔ,动词,归属、隶属) (《琵琶行并序》)⑤吾属今为之虏矣(shǔ,名词,类,等辈)(《鸿门宴》)⑥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动词,类似)(《核舟记》)2.疏①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分条陈述)(《促织》)③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上给皇帝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④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形容词,稀疏)(《与妻书》)3.本①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草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③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鱼我所欲也》)④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愚公移山》)4.志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②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④悲其志(名词,志向)⑤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桃花源记》5.闻①博闻强志(名词,学识)②不闻六百里(动词,听说)③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促织》)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知道,懂得)(《师说》)⑥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促织》)⑦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 (《出师表》)⑧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知名、名气)(《五人墓碑记》)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劝学》)6.迁①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②盘庚之迁(动词,迁移)(《答司马谏议书》)7.害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②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8.约①其文约(形容词,简约)②仪与王约六里(动词,约定)9.明①明于治乱(动词,明晓)②明道德之广崇(动词,阐明)③月明星稀(形容词,明亮) (《短歌行》)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10.亡①亡走赵(动词,逃跑、逃亡)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灭亡)③亡其六郡(动词,失去)11.疾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痛心)③君有疾在腠理(名词,病)(《扁鹊见蔡桓公》)④臣少多疾病(动词,生病)(《陈情表》)⑤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忧虑)(《伯夷列传》)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劲疾)(《劝学》)⑦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快)(《长亭送别》)⑧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王维《观猎》)12.见①信而见疑(介词,被)②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表达)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动词,见到)④彗星见于东方(动词,同“现”,出现)(《三国志·吴主传》)⑤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答司马谏议书》)13.微①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含蓄隐晦。
屈原列传修改版
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绝他 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怀 王非常气愤,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拒不收 留。又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来才弄回来葬 在楚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 兰做令尹。
一、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概括:
4.①受骗绝齐 5.④复释张仪
嫉:恨。 三致志焉: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 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 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 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 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但由于 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 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 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 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 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 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 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 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 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汨罗江自杀 了。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 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 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 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 及。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修改
文言知识梳理
注 音
属草稿 谗谄 惨怛 谗人间之 帝喾 濯淖 皭然 泥而不滓
zhǔ chǎn dá jià n kù nà o jià o zǐ
gà i 屈匄 jì n 靳尚 zhǔ 相随属 三闾大夫 lǘ 啜其醨 chuò lí mé n 汶汶 huò 温蠖 汨罗 mì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5.人穷则反本 6.故劳苦倦极 疲惫
制定
动词,恨,痛心
处境艰难
7.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条理系统;没有
8.举类迩而见义远
9.不获世之滋垢
类:事物;迩:近 污浊
10.乃令张仪佯去秦 离开 11.厚币委质事楚 币:礼物 委:呈献 于是 1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乃
乃作《怀沙》之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副词,就
重点虚词:
以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莫不求忠以自为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皆以美于徐公
因为
目的连词,来 因为 凭借 认为,以为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凭,靠
七. 重点实虚词 1.娴于辞令 熟悉 动词,妒忌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通“嘱”,嘱托,动词
动词,隶属,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若属,你们这些人
若属皆且为所虏
闻 博闻强志 忽闻门外虫鸣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屈原列传》知识要点
《屈原列传》知识要点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离”同“罹”,遭遇 2同“旨”,旨趣3同“佯”,假装 4同“贽”,见面礼5同“纳”,接纳。
6同“披”,披着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2、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3、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4、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的样子;污浊5、使使如.秦受地往,到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7、后币委.质事楚呈8、楚人既咎.子兰归罪,责怪9、三致志..焉表达;意愿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三、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学生稿上只要求写古义)1古义:第二年2古义:到3古义:面色4古义:形体,容貌5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厚币..委质事楚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 2、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在外3、邪曲..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小人4、方正5、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使动,使…兴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效法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作动,诋毁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省略句,省谓语)2、方正不容也(被动句)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5、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状语后置)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8、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六、解释下面多义词的意义1、微①其文约,其辞微含蓄精深②微察公子,公子色愈恭暗中③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微小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卑微⑤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⑥周室微而礼乐废衰微2、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见闻②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声望,声名③闻寡人之耳,受下赏使……听到④闻道有先后懂得,明白3、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志趣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同“记”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④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意愿4、属①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③吾属今为之虏矣等辈④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凭借 绝
到
终于
表达
15.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6.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多次 无论
1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被
语气词,呢
1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责怪 因为
翻译句子: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 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 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 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 世之温蠖乎? •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 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通“嘱”,嘱托,动词
动词,隶属,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若属,你们这些人
若属皆且为所虏
闻 博闻强志 忽闻门外虫鸣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初闻涕泪满衣裳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使动用法,使……听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懂得,明白 名词,声望,声名 动词,闻名,出名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博闻强志 其志洁,其行廉 聊斋志异 伐 平伐其功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记忆力 名词,志趣
名词,志向,心意。
名词,意愿
动词,记述 动词,夸耀 动词,指动词,讨伐,进攻 动词,声讨 名词,功业
重点虚词:
而
争宠而心害其能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表因果 表承接 表承接 表转折 连词,于是 你,你们 竟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意思跟“怎么办”相似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恢复 倒去;重复的情况。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 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今义:对 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今义:不慌
四、 特殊句式 A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B 1、遂绝齐 省略介词“遂绝(于)齐” 判断句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
省谓语 “(赂)用事者”
C 1、方正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被动句
11.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涅,染黑
二.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名,奸邪小人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形作动,阐明
蝉蜕于浊秽 厚币委质事楚
形作名,污浊的环境 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 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其后楚日以削 时秦昭王与楚婚 亡国破家相随属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5.人穷则反本 6.故劳苦倦极 疲惫
制定
动词,恨,痛心
处境艰难
7.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条理系统;没有
8.举类迩而见义远
9.不获世之滋垢
类:事物;迩:近 污浊
10.乃令张仪佯去秦 离开 11.厚币委质事楚 币:礼物 委:呈献 于是 1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6、是以见放
倒装句 D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5、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介宾短语后置
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宾语前置
六 . 一词多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动词,zhǔ,连接
离-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 反-返。返回,文章有思念的意思。
3.靡不毕见
见-现,体现,显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旨,旨趣,文章的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浊,污浊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于楚
绌-黜,罢免
从-纵,合纵
质-贽,见面礼
9.亡走赵,赵不内 内-纳,接纳 10.被发行吟泽畔 被-披,披散
• • • •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 而不滓者也。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 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乃
乃作《怀沙》之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副词,就
重点虚词:
以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莫不求忠以自为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皆以美于徐公
因为
目的连词,来 因为 凭借 认为,以为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凭,靠
七. 重点实虚词 1.娴于辞令 熟悉 动词,妒忌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通婚,结为婚姻 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败
身客死于秦
名作状,象客那样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作动,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名作动,效法,模仿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古今异义
《屈原列传》
文言知识梳理
注 音
属草稿 谗谄 惨怛 谗人间之 帝喾 濯淖 皭然 泥而不滓
zhǔ chǎn dá jià n kù nà o jià o zǐ
gà i 屈匄 jì n 靳尚 zhǔ 相随属 三闾大夫 lǘ 啜其醨 chuò lí mé n 汶汶 huò 温蠖 汨罗 mì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