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影响深广的主客观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味影响深广的主客观原因-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味影响深广的主客观原因

钱冰山

名师魏振廷认为:“语文味是本世纪最初十年,对我国语文界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也有老师认为:“语文味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在本世纪最初十五年的中国语文界,语文味是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之一。

语文味教学流派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曲径通幽,摇曳生姿的路。

2001年程少堂老师在语文界首次提出语文味学术理念,并开始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2006年8月23日,程少堂60万字的教育理论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出版,深圳《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特区教育》或发表书评,或进行专访,在深圳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2006年9月4日,深圳《晶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对程少堂的专访《我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2006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版在“本土教育家程少堂”的标题下,用两个版的篇幅,对语文味理念、语文味教学流派,进行了深度报道。2007年,《程少堂讲语文》入选于漪领衔主编、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该丛书遴选全国20位新生代语文名师,每人著述一本,每本25万字,程少堂是华南地区入选该丛书的唯一名师。《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将程少堂作为封面人物作深度报道。2009年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杂志社举办“建国六十周年专题活动——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评选活动,程少堂入选。《南方都市报》用十数版大篇幅推出“深圳教育发展白皮书”,其中发表题目为《朱清时、章必功、程少堂等名字让深圳的教育具备改革锐气,生动如诗》的长篇报道,文章首段指出:“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

上留名。”2014年,全国中语会评选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程少堂入选。语文味教学思想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十余年里,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呢?

一、语文味教学思想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

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语文学习要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继而分析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情感以及锻炼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思维。语文教育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就是主张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文章领会、文学欣赏,继而达到文化开掘之价值推送的目的。语文味教学既强调一篇课文的有机整体性,又要将一篇课文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观照。四个维度中,语言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是重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语文味倡导的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全息观照的教学思想,准确地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它将中国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二、语文味教学思想与新课改语文教改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虽然语文味理念诞生之时,新课标还没有面世,虽然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从来就不是一个以丧失自身理论的主体性、逻辑性来印证乃至迎合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历史,但是二者之间仍在许多地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工具性与文人性的统一,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看作教学的灵魂。

语文味教学思想强调语文教学过程要充满着人性的温情、人格的体察、人情的关怀、人道的滋养和张扬,强调师生的思维与心境共同享受人文情怀的浸润濡染,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己的经历对话,与现实和历史对话,与古今中外对话,因而往往具有很强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它为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开放性和丰富性。换句话说,语文味教学法能够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从而获得品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相契合的,它既具有自身的创新性,又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

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个普遍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形成信息势能,即没有为知识与技能从教师向学生的流动提供动力。语文味教学则提供了这种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信息的全面收集(信息的宽度),二是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信息的深度),三是教师独有的智慧与创见。因此,语文味教学思想便成为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该思想受到欢迎是必然的。

三、语文味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

在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中,所有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与诗有关系。诗的最高境界是“有味”,即“诗味”。它的基本涵义是“意味”或“趣味”。由于”味”或”滋味”范畴反映了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个性,中国古典美学家将“味”这一概念创造性地转化成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认为,“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①。四川大学皮朝刚教授认为,“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②。

语文味理论也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味”或“滋味”范畴的创造性转化。程少堂开始提出语文味一词时,并没有想到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味”或“滋味”理论。但当他把语文味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便很快受到传统“味”美学理论对语

文味理论的启发: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

在实践探索中,程少堂进一步将语文味上升为文人语文。文人语文的提出借鉴了中国美术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文人画,其核心点是强调文人身份、文人趣味和主体精神的张扬。文人语文标志着语文味更倾向于人文性、文化性、内涵性的理解,更希望通过文人语文的价值追求,让语文老师成为一个有如中国文人般有内涵、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并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着世界眼光、中国情怀、中国表达的“小文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之道”对语文味也有影响。《周易·系辞上》有句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果我们用阴阳观来考量语文味理论,那么文人语文就是语文味理论的深化,是为阴;而其后提出的语文味教学法,则是语文味教学思想的实践化表达,是为阳。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就是在这一阴一阳的互动中推进,捆绑中提升。

因此,程少堂认为,语文味是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有可能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而与现有的移植西方的体系可以对举互补的汉语文教育美学新体系。因而,其作为新的语文美学体系,生命力甫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勃发。

四、语文味作为学术概念既高雅之至,又平俗之极,而且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