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三大境界理解
王国维三大境界理解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指:少年时期的“天真烂漫”、中年时期的“智慧成熟”和晚年时期的“淡泊寡欲”。
1. “天真烂漫”是指人生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充满了朝气蓬勃和活力,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2. “智慧成熟”是指人生的中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逐渐成熟和稳重,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开始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
3. “淡泊寡欲”是指人生的晚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人生的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和重要性,它们构成了人生的完整和丰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大境界”包括: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立寒秋,望江北去。
”这词句出自宋代
词人柳咏的《雨霖铃》,王国维将之作为“昨夜西风”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悲苦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在孤独和痛苦中挣扎,面对着无尽的苦难和困境。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句子,王国维将其作为“衣带渐宽”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执着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或爱情而不断努力,尽管面临困难和挫折,但始终不放弃。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王国维将其作为“蓦然回首”
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顿悟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寻找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理解。
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所谓的第一境界反映出了人生事业开始前的一种规划,作规划时要有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要高瞻远瞩,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从高处俯瞰世间的万事万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只有先勾勒蓝图,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后,才能化蓝图为现实。
这个规划的过程是一个既要看,又要思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恒心,一个“独”字恰到好处地把成就事业的主人公锁定为自己一个人。
也惟有在一个人的思考中方能看到前人的经验,总结和吸纳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因子为自己所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作为人生中的第二境界,是成就事业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一个目标,一个蓝图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待事业开花结果,如不辛勤灌溉,不为它除虫等经历那些繁琐的事情,那么事业之果不仅结不了,甚至连它花的香味也不能嗅到。
所以哪怕忙到瘦了身体,憔悴不堪也不落下那份执着的追求。
也要守着这棵年幼的植物。
这句本是柳永描写的相思怀人的情绪,表达对伊人的想念,被王国维挑到这里来作为人生的的境界的第二个犹为贴切,把热恋中情人不顾一切地追求比喻为对事业的追求,更显示出了追求的真挚与热烈。
"不悔"一词显示出了要追求事业的成功必须有牺牲的精神,要有能为此不惜一切的勇气,执着的信念也必不可少。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洗礼,才能收获喜悦的果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
人生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历来有诸多解读。
而实际上,王国维提出的三境界是有对象的: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也就是说他是指学业,事业攀登路径上的三重境界,是成就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早就在事业、学问上已经超过一般人了。
所以起手第一境界便与众不同,句子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说明求学问者达到了一定的认识高度的状态,已经远远甩开了普罗大众。
望尽天涯路,因为视角高出常人,发现了知识如海,产生了远大的理想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因而产生人生的迷茫。
这种迷茫是认识到知识、学问、人生可以达到的高度,却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如何从这种无力感中解脱的疑惑。
这种迷茫是基于对世界、对自己的冷静认识。
在这一境界中,学者对如天地苍
茫般的学问充满了无力感。
而那些到处宣扬自己的才华,自得于半桶水学问的人是感受不到这种知识的压迫感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如下:
第一种境界:“昨晚西风凋谢了。
独自登上高楼,纵览天涯之路。
”只有真正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取得出色的成绩。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用找朋友带你去,一个人,平静,慢慢变高,总有一天会到达顶点,再也不会被什么遮住眼睛。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于无悔,为伊消憔悴。
”无论是爱还是对职业生涯的渴望,他都愿意为此“衣带渐宽”,愿意“消除憔悴”,但他必须“无悔”,持坚持态度,敢于为事业牺牲一切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才能成功。
第三种境界:“大家都在找他,回头一看,那个人在,灯亮着。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魅力,既不能勉强改变,也不能改变,要做好自己的事,能做的就做好事。
“人生也有生命,但安可以叹息担心。
成功是一个量质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只要不付出努力,就得不到水。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最新版)
目录
1.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2.王国维引用的词句
3.王国维的人生哲学
正文
1.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王国维,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了人生三大境界,分别是:“立德立言立功”的立志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境界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这三大境界,不仅是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写照。
2.王国维引用的词句
在阐述这三大境界时,王国维引用了许多古代诗词名句。
如在描述立志境界时,他引用了《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讲述道德境界时,他引用了《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描述境界时,他引用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王国维的人生哲学
从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和引用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哲学。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立下远大的志向,不断追求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一过程需要在不断努力、追求、磨砺中实现。
王国维的人生哲学强调了立志、道德和境界三者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目标。
总之,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以及他引用的词句,不仅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更传达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哲学。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理解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理解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疲惫。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指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一棵。
楼记高楼,盼天下天涯路”,这词句出来晏殊的《蝶恋花》,原意就是说道,“我”上高楼远眺亲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意译,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必须存有执著的崇尚,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晰目标与方向,介绍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就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求解,这几句就是情感沉积、杨开第期,就是对下文“盼天下天涯路”一种铺垫。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就是说道:“众里找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提及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表示此词“离愁幽独,伤心人别存有默默”。
这就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并无商谈。
王国维已先自说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为最终最低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是什么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是什么看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的人,都会知道王国维先生笔下有人生三境界的说法,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是以中国古代的传统诗词作为境界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国维人生三境界,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先生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一种境界便是采用了北宋时期的富贵词人晏殊的《蝶恋花》中的诗句最为概述的,只用到其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原词中,晏殊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离愁别绪,对于佳人望眼欲穿的心情,因而独上高楼的时候倍添伤感冷落的心情,但是王国维先生在化用的时候,却恰到好处的选取了其中的清冷空旷茫然的意境,生动而又形象的表现了人生在年少时候的迷茫怅惘之情。
第二境界则是化用了北宋的情词才子柳永的名篇《蝶恋花》中的佳句,历来也是为人所熟知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词中表现的是自己为了伊人想的撕心裂肺,可以说日渐消沉,但是王国维先生则是巧妙的化用了这一种已经理解成了人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不断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第三种境界便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辛弃疾的词中有一种元夕时候的伤感之情,同时也表明了烟花易逝的感情,但是王国维对此解释为人生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知道自己心中最想要什么。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可以说概括提炼的十分独到,对后人有着很高的指导好和启迪作用。
王国维的作品王国维的作品中的文笔细腻工整,辞藻华美,有着极强的国学风采于其中。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最为人所熟知,可以说是王国维的代表作品之最了。
王国维在元曲艺术上面也有极强的造诣,同时王国维也编写了一部《宋元戏曲考》,可以说是对于中国宋朝以及元朝中的戏曲艺术的极大程度上面的归纳和分析。
同时也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对于元曲艺术的分析之作品。
王国维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人间词话》,其中,王国维写下的人生的三重境界,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可以算是王国维把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精华融入到了人生之中,如此着实被人褒美。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摘要:
一、引言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三、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四、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王国维,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文学和美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提出了人生三大境界,用诗词描绘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可能经历的三种心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1.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境界描绘了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独自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站在高楼之上,展望远方,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都义无反顾地前行。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表现了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即使付出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
承。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意味着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追求后,终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现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蓦然回首的惊喜和领悟,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坚定自己的信念。
三、结论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把握人生经历的新视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境界三层次
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这三境界: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用这三句话把人的一生从“悬思”到“苦索”再到“顿悟”的过程深刻的写出来。
人生三境界还可以这样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这首词很多人都认为是写给爱慕之人,然而我却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
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其实是作者对自己的写照。
当时的作者不受朝廷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说一说“学”
张庆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北宋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北宋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三句情话,相思的佳句,王国维先生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语言新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重境界是说,做学问者,要执着的追求,要目标明确,要了解事物的概貌,登高望远是也。
第二重境界是说,要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在所不惜,此“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也。
第三重境界是说,经历多次磨砺,就逐渐成熟,最终达到豁然顿悟,明察秋毫之地步。
水到渠成是也。
对于强项实验学校的莘莘学子而言,“想学——能学——会学——学好”是应该弄明白的思想。
“想学”,即有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有兴趣,有动力,有欲望。
“能学”,即可以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学起来,有学习的成功的体验。
“会学”,即按照各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学科规律来学习。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好”,即学精,学懂。
由前面的三个阶段“想学——能学——会学”而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即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顿悟也。
就现阶段而言,“想学——能学”尤为重要,真心希望同学们学起来吧!。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晚清大学问家王国维提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绪:相关内容经历曲折搜集而成。
“昨夜”操作不当,行将整理完毕之时,“望尽”几小时奋战的辛苦付之东流,痛惜之余,誓要“不悔”今夜“憔悴”一翻,重整旗鼓进行梳理,希望“回首”间弄清“阑珊之处”的人生三种境界。
批: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关键词落在“望尽”风起叶落,何等凄清,何等心境,登高楼,极尽视线却不见伊人,何等怅惘---人生迷惘呀,不知往何处。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关键词在"不悔、憔悴",思你、念你何等辛苦,人也瘦了、脸色也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何等执着----人生找到目标,坚定追求。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关键词"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你在哪呀,原来要寻找的你并不是在喧嚣闹市、众目睽睽之处,不经意猛的回头,发现你在那被人忽视的灯火摇曳的角落呀-----功名利禄皆是虚,万事到头终是空呀。
概而言之,人生第一境:迷惘;第二境:执着;第三境:反朴归真(暂定)。
不禁要问,第三阶段就是人生真谛?是否要追求第三境界?自己定位于哪个人生境界?若把人生分离成一个个片段,人生难道不是这三个境界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吗?孔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切顺应道,顺其自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日有日出日落,花有花开花落;年有四季更迭,潮有潮涨潮落,事业有起有落,爱情有欢有痛;贡献有大有小,报酬有高有低,-------看了等于没看,没看等于看了。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当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用道。
然遽以此直译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是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
他的名着《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领悟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茫然,不知前路在何方。
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忠贞,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
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居莱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因,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
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前会之路时,分析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
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规律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应予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几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六个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详述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周汝昌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
可见,周汝昌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清晰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湿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味无穷的深刻印象。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酝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暄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也就是无知境、问答境和歌唱境,是一种意象化的阐释,很好地表达了人的生活一直在充满着对未知的求索、挑战与进取的宿命。
久而久之,大家开始用这三种境界去细细地品位、感知生活本身,以及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实践过的无数个瞬间,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来。
以无知境为例,这个状态是人们在起点之前的一种自然态度,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许多一知半解、無可奈何的情况,就像一条普通的小溪,此时此刻,一切都相对地应该还处在初始境界,没有定论,随着求索的继续,人们的认知开始凸显出不同的态度而改变自身,就像若干条小溪,把整个河系一步步地汇集起来,可以发现体会到大地之美,尤其是在夜晚,星辰繁星點綴其间,令人惊叹不已。
狭义地说,问答境就是人们在体验着真理与智慧之后,若有所悟,就要用问题回转它,体现出对真理的认知性、探索性与推论性。
也就由此可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去作出正确的分析及推论,这就是智慧的体现;而智慧的管家就是问题,因为问题可以去梳理一段故事,从而获得更多的细节,从完整的角度去解释真理,有时候也可以让更多有关内容对称地出现,去探寻本质真理。
最后,歌唱境是高度感性化的一种状态,表达的是一种深沉的内心情感,在生活的汲取中,拥有了一颗热血的心,经过自我的充实,获得了一种高度自豪的感触,一种穿透心灵的、深沉理性的能量,所以有征义的思想,凝视着人生对一切的追求,就要把那份力量发挥出来,大声地歌唱,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出精神的,思维的能量,那也是生命最精彩的部分。
总之,王国维用“人生三境界”可以较好地概括自身生活的变化,无论哪一个境界,只要懂得从它看出价值,就必定会从中获得满足。
所以,生活之旅就在于每一次求索中去感知生活,以及通过不断求索去感受精彩,去学会变得聪明一点,每一段旅程都让自己桀骜不驯的去探索真理,走出偶然发现的智慧体现出的绚烂,最后大声歌唱自己的故事,是一种最独特的追求,带给自己太多欢笑和泪水的感动。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
项羽豪气
• 项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 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 梁大怒!籍曰:“读书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学武不过能敌得过一人,既要学便学万人敌!” 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 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项羽力能扛 (读音gāng,音“钢”)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 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 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 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 也(我可以取代他)。”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 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 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 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解析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 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 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 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站得高看得远。说明他 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 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 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确定目 标,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 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_征文范文.doc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_征文范文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
他的名着《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
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
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
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
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引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
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
他的名着《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
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
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
—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
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
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引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
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术氛围,别人难以复制和摹仿,这才是王国维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
登上了高峰,对确立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知识渊博,晓古通今,学贯中西。
但有时也会百密一疏,出现差错。
王国维熟读唐宋诗词,写作时大量引用诗词中名句名段,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引文上的错误。
即以上述引语来看,也有两处错字:第三境中引用辛弃疾《青玉案》时,“蓦然回首”误写为“回头蓦见”;“那人却在”误写“那人正在”。
虽是引文小疵,但作为学者大家,严谨态度有时也会打点折扣,此可谓人无完人。
最令人扼腕的,是王国维不幸的结局。
他虽然从理论上通晓做事业乃至做人都要不怕艰难,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奋斗,最终必赢得光明与成功。
但在实际处世做人之时,最后居然违拗了自己发现并倡导的成功理论与创新精神,在生活里遇到不顺心、不理解的社会风潮与动荡时,禁不住精神上的压力,在五十岁那年投湖自尽,令众人震惊而痛心不已。
看来,自己创立了科学新颖的学说理论,却不能从自己的行动上去实践验证,反而反其道行之,这真是大学问家莫大的悲剧。
王国维的短促一生昭告我们,创立新的学说是可贵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去实践。
一旦理论与实践脱节,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
人在遇到厄难时,不应动摇退缩,而应衣带渐宽终不悔,唯有如此,才可能在灯火阑珊处看到瑰丽的希望与辉煌,引导我们更加坚定乐观地生活下去,奋斗
下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二)
最近,总能听到一些人在故弄玄虚地与人讲些为人的道理,把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抬出来唬人,似懂非懂地阐释其中的奥妙。
乍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但是当你真想跟他细做探讨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王国维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对他的三重境界也是只知其言不知其出处。
其实,“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着作颇丰。
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
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
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
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
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
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
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
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三)
清朝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到了人生三境,王国维引用古代三位大词人的词来比喻人生,他说:古今成大学问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就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
其实此三境界在今天看来,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你看第一境界:多少的青年向往着外面的精彩的世界,为了美好的生活,将火热的目光投向了远方繁华暄闹的都市.于是终于下定决心,离乡背井,外出寻找梦想。
第二境界说明了现实是多么地残酷。
到达陌生的城市,听着不懂的语言,身上的钱越来越少,人也渐渐消瘦,为了工作人都憔悴了,整日奔波于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有时相信街边贴的招工广告,被骗,被骂,被人羞辱。
终于身无分文,到达人生第三境界。
第三境界:家里的父母好久没有接到外出打工的儿女的消息,于是出来这个城市找他,一条条的街道马路上都被亲人那焦急的目光扫描过,可总是没有那熟悉的身影与面容。
终于,疲惫的父母相互扶持,准备踏上回家的路,却于繁华都市的街灯下,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回头一看,刚才经过的蓬头垢面的坐在路边的流浪汉,正是他们的至亲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