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主
《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
《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1、《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养生主》原文和翻译养生主【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
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解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吧!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1【原文】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7),可以保身,可以全生(8),可以养亲(9),可以尽年(10)。
【注释】(1)涯:边际,极限。
(2)知(zhì):知识,才智。
(3)随:追随,索求。
(4)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5)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6)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7)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8)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9)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10)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我们世人口中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2【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2),肩之所倚(3),足之所履(4),膝之所踦(5),砉然向然(6),奏刀然(7),莫不中音(8),合于桑林之舞(9),乃中经首之会(10)。
文惠君日:“(11),善哉!技蓋至此乎(12)?”庖丁释刀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吧!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1【原文】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7),可以保身,可以全生(8),可以养亲(9),可以尽年(10)。
【注释】(1)涯:边际,极限。
(2)知(zhì):知识,才智。
(3)随:追随,索求。
(4)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5)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6)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7)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8)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9)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10)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我们世人口中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2【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2),肩之所倚(3),足之所履(4),膝之所踦(5),砉然向然(6),奏刀然(7),莫不中音(8),合于桑林之舞(9),乃中经首之会(10)。
文惠君日:“(11),善哉!技蓋至此乎(12)?”庖丁释刀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
〖2021年整理〗《养生主》赏析
《养生主》赏析在庄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好比牛身上的筋腱和骨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像筋骨碰坏刀刃那样,对于人自身有损害。
因此,为了保全性命不受损害,人应该“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学会在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
这就像解牛一样,只要刀刃沿着筋、骨的缝隙间游动,不要碰着筋腱和骨头,就会保持锋利,不被损伤变钝。
这就是庄子所宣扬的养生之道和处世哲学。
显然这种思想是消极的,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却有着积极的唯物的思想意义。
庖丁解牛为什么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呢?原因在于“好道”,而道就是事物的规律性。
牛体有它天然的结构,庖丁从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和掌握了它的结构,因此解起牛来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井然有序,合乎韵律。
这岂不是说明要熟练地掌握事物,首先要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吗!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已经掌握了牛体的结构;经过长达十九年的实践,终于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
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说明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认真的实践过程。
在技术极为纯熟以后,庖丁解牛时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每至于族,见其难为”,就“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
如写庖丁解牛的情况,分别用触、倚、履、踦来表现手、肩、足、膝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用“砉然”、“騞然”、“謋然”来表现声音大小不同的细微差别,用词准确,描写精当。
其他如写解牛之声“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写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神态,更显得挥洒自如,引人入胜,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文章的结构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它由六段组成,第一段为全文的纲领,总论养生之道。
以下四段分别讲述四个寓言故事。
最后一段以薪尽而火传为喻,总结全文,进一步说明顺应自然之道即为养生之要这一中心。
这种独具特色的连环式的结构,是《庄子》所特有的。
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养生主》课件长版
• 这是“因其固然”的一个例子,虽然右师形貌上虽遭受伤害而有 缺陷,但是因为无可避免,因此能视为天命,处之泰然(知其莫 可奈何而安之若素)。
• 这样的人形貌虽然不完善,但是心灵却是圆满自在的。 • 一般人对此往往不能理解,甚至感到诧异。
泽雉(zhì)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 q í祈 求)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第四段:自由可贵
• “因其固然”的另一个例子。 • 泽雉生活的简单甚至艰难,但是心灵却富足而
快乐。反观笼中之鸟,看似形貌旺盛,其实内 心并不愉快。 • 以上二例证明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是可以超越 大自然所赋予的物累。
第五段:安时处顺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亦作“至人”)也, 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 所以会之(为他聚会哭泣),必有不蕲(qí)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 (背)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因违背自然而受苦)。适来,夫子时 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 2.在自主预习中了解庄子及庄子的作品和思 想。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文段的解析,在探究 中大胆质疑庄子的思想的局限性。
• 3.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在合作中领悟养生之 道和处事之理。
• 1.重点:自主反复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 解决文言词语,熟练翻译课文;领会养生 之道的内涵。
• 2、难点:庄子的思想“养生之道”。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焉。”
• 庖的三种境界: 一、族庖——月更刀——折(折断); 二、良庖——岁更刀——割(缺损); 三、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完好)。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养生主》是庄子内七篇的首篇,是一篇关于养生的经典文献。
其主要阐述了人生的处世态度和养生之道,强调要把握好度,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养生主》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养生主》的原文如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乐生,无留意,是谓全生。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吾安得夫忘于物内之游者!”**译文**《养生主》的译文如下:“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
已经知道危险还去追求知识,就更加危险了。
做好人,乐于享受生活,不要分心,这就是保全生命。
”“做好事不要贪图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法律。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奉养亲人,可以尽享天年。
”“有个厨师叫庖丁给文惠君宰牛,他的动作非常熟练,发出的声音像音乐。
他的动作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声音符合《经首》乐章的旋律。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风险的;我怎能找到那种忘记物我两忘的境界呢!”以上就是《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原文及译文。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处世态度和养生之道,即要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要贪图名利和物欲,这样才能真正地保全生命,享受生活。
养生主赏析
养生主赏析一、引言养生主,原名《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立者庄子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以寓言、讽喻、对话等形式,论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养生主作为庄子思想的精髓,既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养生主进行赏析,分析其文本特点、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二、养生主内容解析1.文本结构分析养生主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五十二篇。
其中,内篇七篇,外篇三十二篇,杂篇十三篇。
文章以寓言、讽喻、对话等形式,论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2.主题思想阐述养生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文章通过讲述庖丁解牛、逍遥游、养生主等寓言故事,传达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强调人在现实生活中应保持内心清净,与世无争,顺应自然,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3.艺术手法鉴赏养生主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寓言、讽喻、对话、夸张、对比等。
特别是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堪称古代哲理小说的典范。
三、养生主作者简介1.鲁迅生平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文学巨匠”。
2.鲁迅创作养生主的背景鲁迅在创作养生主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民众疾苦,国家内忧外患。
鲁迅希望通过讲述养生主的寓言故事,启发民众觉醒,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四、养生主作品影响及启示1.时代意义养生主发表于清末民初时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强调顺应自然、与世无争的道家哲学,启发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保持内心清净,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2.现实意义养生主虽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观念,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容易陷入焦虑、浮躁,养生主的哲学思想有助于调整心态,达到心灵的宁静。
3.对当代人的启示养生主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保持一颗清净的心,顺应自然,与世无争。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养生主的四个寓言故事
养生主的四个寓言故事本文介绍了《庄子·养生主》中的四个寓言故事,包括“庖丁解牛”、“庄周梦蝶”、“荅子喻蟹”和“子綦隐机”,并分析了这些故事的寓意和养生智慧。
一、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是《养生主》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用一把锋利的刀为文惠君解剖了一头牛。
庖丁的刀法熟练,解剖过程非常利落,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文惠君惊叹庖丁的技艺,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庖丁回答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遵循自然的规律,顺着牛身体的纹理和结构进行解剖,而不是违背牛的本性。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养生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我们应该顺应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某种标准。
只有按照自己的本性和规律去做事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庄周梦蝶庄周梦蝶是《养生主》中的另一个著名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在花园里飞翔。
他非常享受这种自由的感觉,但突然间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
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于是他思考起人和物的本质区别。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身心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放下自我意识,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己的本性和自然的规律。
三、荅子喻蟹荅子喻蟹是《养生主》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荅子与别人讨论如何养蟹。
荅子认为,养蟹的关键在于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是把它们关在池塘里。
他主张把蟹放在大海里,让它们自己去寻找食物,这样才能真正地养好蟹。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养生的关键在于自由自在。
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给它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而不是把它们束缚在固定的模式里。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养⽣主原⽂及译⽂庄⼦养⽣主原⽂及译⽂ 这是⼀篇谈养⽣之道的⽂章。
“养⽣主”意思就是养⽣的要领,看看下⾯的庄⼦养⽣主原⽂及译⽂吧! 庄⼦养⽣主原⽂及译⽂1 【原⽂】【原⽂】 吾⽣也有涯(1),⽽知也⽆涯(2)。
以有涯随⽆涯(3),殆已(4);已⽽为知者(5),殆⽽已矣!为善⽆近名(6),为恶⽆近刑。
缘督以为经(7),可以保⾝,可以全⽣(8),可以养亲(9),可以尽年(10)。
【注释】【注释】 (1)涯:边际,极限。
(2)知(zhì):知识,才智。
(3)随:追随,索求。
(4)殆:危险,这⾥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5)已:此,如此;这⾥指上句所说的⽤有限的⽣命索求⽆尽的知识的情况。
(6)近:接近,这⾥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7)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缘督”就是顺从⾃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8)⽣:通作“性”,“全⽣”意思是保全天性。
(9)养亲:从字⾯上讲,上下⽂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10)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译⽂】 ⼈们的⽣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限的。
以有限的⽣命去追求⽆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分危险的了!做了我们世⼈⼝中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所谓的恶事却不⾄于⾯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庄⼦养⽣主原⽂及译⽂2 【原⽂【原⽂】】 庖丁为⽂惠君解⽜(1),⼿之所触(2),肩之所倚(3),⾜之所履(4),膝之所踦(5),砉然向然(6),奏⼑然(7),莫不中⾳(8),合于桑林之舞(9),乃中经⾸之会(10)。
⽂惠君⽇:“(11),善哉!技蓋⾄此乎(12)?”庖丁释⼑对⽈(13):“⾂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吧!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1【原文】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7),可以保身,可以全生(8),可以养亲(9),可以尽年(10)。
【注释】(1)涯:边际,极限。
(2)知(zhì):知识,才智。
(3)随:追随,索求。
(4)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5)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6)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7)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8)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9)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10)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我们世人口中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2【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2),肩之所倚(3),足之所履(4),膝之所踦(5),砉然向然(6),奏刀然(7),莫不中音(8),合于桑林之舞(9),乃中经首之会(10)。
文惠君日:“(11),善哉!技蓋至此乎(12)?”庖丁释刀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题解] 《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
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
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
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
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
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
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
[注释] (1)生:生命。
涯:一作崖,极限,边际。
(2)知:通智,智慧,知识。
(3)随:犹逐,追随、追求。
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
(4)殆:通怠,疲倦。
已:助词,通了。
(5)已:此。
而:还。
为:从事,求。
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
名:名利。
(7)刑:刑戮。
(8)缘:因,顺行。
督:中,中道。
经:常法。
缘督以为经:因顺著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宗旨。
(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
(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
(11)养亲:事养父母。
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
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
(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
[翻译]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养生主》
2、养生主①第一段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③,砉然响然④,奏刀騞然⑤,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⑥,乃中经首之会⑦。
翻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第二段原文: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⑧?”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第三段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
翻译: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
翻译: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⑾。
翻译: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⑿。
翻译: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原文:依乎天理⒀,批大郤⒁,导大窾⒂,因其固然⒃。
翻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⒄,而况大軱乎⒅!翻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⒆;族庖月更刀,折也⒇。
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
翻译: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原文: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周·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以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1: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
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1: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养生主寓言故事
养生主寓言故事
话说有个叫庖丁的厨师,那解牛的本事可真是绝了。
他给梁惠王宰牛的时候,手碰到牛的地方,肩膀靠着牛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都发出一种和谐美妙的声音,就像在演奏音乐一样。
梁惠王都看傻了,说:“你这本事可太厉害了,怎么做到的呀?”庖丁就放下刀,慢悠悠地说:“大王啊,我这解牛可不仅仅是靠力气呢。
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就是一整头牛,那时候我解牛可费劲了,跟其他厨师没啥两样。
但是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练习,我现在看到的牛就不再是完整的牛了,而是牛的各个部分,牛的骨头缝儿、肌肉纹理,我都清清楚楚的。
”
他接着说:“我这把刀呢,用了十九年了,还锋利得很呢。
为啥呢?因为我顺着牛的纹理去下刀,那些骨头和骨头之间的缝隙啊,就像宽敞的大道一样,我的刀就在这些缝隙里走,不碰那些硬邦邦的骨头。
你看那些普通的厨师,他们又砍又剁的,那刀肯定坏得快呀。
”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咱们,养生就像庖丁解牛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就像那牛身上复杂的结构一样。
我们要是盲目地去硬碰硬,那肯定会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就像那些乱砍牛的厨师,刀很快就坏了。
但是如果我们能像庖丁了解牛的身体结构一样,去了解事物的规律,顺着规律去做事,避开那些强硬的阻碍,那我们就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活得轻松自在,就像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还那么锋利一样,我们的身心也能保持健康。
九年级语文下册 6《养生主》教案 长版
《养生主》教学设计《养生主》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六课。
《养生主》是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
庄子用富有想象力的文笔,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阐释了庄子的思想:反对人为,顺其自然。
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个性化阐述对于庄子思想的理解,并欣赏其语言的精妙,懂得养生之道的真正内涵。
【知识与能力目标】自主反复诵读课文。
独立解决疑难文言词语,解析文段。
探究主题懂得养生之道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预习中了解庄子及庄子的作品和思想。
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文段的解析,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庄子的思想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在合作中领悟养生之道和处事之理。
【教学重点】自主反复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言词语,熟练翻译课文;领会养生之道的内涵。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养生之道”。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1.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早期宋国蒙城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
庄子目光敏锐、博学纵览,深通各家学说,而且身居卑微,不慕富贵,嘲讽权势,在《老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风格。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形象溶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筑奇特,笔调婉曲,意气纵放,思想内涵发掘之深,语言文辞设置之妙,堪称当世之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主庄子考点: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目无全牛”等成语的含义。
一、作家作品: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2、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3、《庄子》33篇,《内篇》7篇;4、《庄子》一书,寓言十九,是先秦诸子百家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的作品。
二、释题:课文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养生主”,就是“养生之道,以此为主”的意思,也就是养生的关键。
一说“生主”指人的精神,“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精神。
课文以庖丁解牛为喻,阐述了要顺应自然的道理。
三、课文翻译:丁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音律的,既合乎(汤时)《桑林》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丁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却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把刀)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过,更何况大骨节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19年了,所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头间有间隙,而刀刃却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19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这样,但是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这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哗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分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搽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丁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四、课文分析说明:( 1 ):庖丁解牛的场面及高超的技术。
(2、3):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 4 ):文惠君得出养生之道。
结构分析小结:1、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前后照应。
文章首先以一系列动词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然后以文惠君之语从侧面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确实非凡,同时又引出下文的对答;通过对答,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庖丁解牛的经验,从而得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善藏敛的养生之道;最后,又以文惠君之语呼应开首,说明不但解决了“技盖至此乎”的疑问,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收益,这就是领悟养生之道。
2、主旨*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
*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
3、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1、结构分析:全文共4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庖丁解牛,文惠君在一旁观看。
课文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写出庖丁解牛简直是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的动作,这种劳动简直是一种表演,对劳动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下文侧重描摹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用了两个拟声词:“砉然”、“騞然”,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刀锋所到,异乎寻常。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记述了文惠君与庖丁的对话。
第三部分(第4段):以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总结,即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而文惠君“得养生焉”四字,又正扣《养生主》的题目,文章结构紧凑。
2、要点分析:第3段,记述庖丁的“经验之谈”。
庖丁的话可分为六层。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是总说。
“道”即“道家”之“道”,是庄子学说的灵魂,即承接题目《养生主》的养生之“道”,又引启收尾文惠君所说的养生之“道”,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②:第2、3句,庖丁从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自己得“道”的过程。
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这说明当初尚未了解牛的构造;三年之后,未见全牛,是说三年之后解牛着眼于牛的各个部位的构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着眼于牛的体内构造,于是,见到全牛已是“视而不见”,所以才“未尝见全牛也”。
这是一种境界,作任何事情达到这种境界才算是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③:第4、5、6句,详细说明自己眼下以“道”指导解牛的情形。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正是这种得“道”后的娴熟境界在感官上的感受。
这里的“神遇”,是以意识去接触,就是将牛的构造全部烂熟于心,而不必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了。
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④:第7、8、9句,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
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⑤:第10、11句,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
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⑥:第12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五、问答题归纳: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
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
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2、《庖丁解牛》,是一篇虚拟的寓言故事。
在表达手法和描述技巧上,有哪些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就全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来看,可以说,这是一篇精美的议论小品文。
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
写庖丁解牛的经验,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写出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
最后,再拓开一层,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这样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透彻、完善。
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前后照应。
文章首先以一系列动词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然后以文惠君之语从侧面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确实非凡,同时又引出下文的对答;第3段通过对答,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庖丁解牛的经验,从而得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善藏敛的养生之道;最后,又以文惠君之语呼应开首,说明不但解决了“技盖至此乎”的疑问,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收益,这就是领悟养生之道。
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
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用夸张手法,比拟庖丁进刀《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写解牛结束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另外,出自本文的成语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流传至今,仍有活力。
3、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
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
4、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5、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
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有益的启发。
从两者的不同也许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才能掌握科学的规律。
表达手法:*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
写庖丁解牛的经验,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学会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写出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
最后,再拓开一层,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这样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透彻、完善。
考点小结1、归纳文中几个实词和虚词的不同意义文言虚词:为、乎、然、于文言实词:族、善2、翻译几个句子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特殊句式“臣之所好者,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