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史书体例(解析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土,自称“诗魔”。

C.《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激流三部”。

D.《堂吉诃德》是中世纪葡萄牙著名作家、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B.《济南的冬天》——老舍——文学家、戏剧家C.《白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D.《海燕》——高尔基——作家、文学史家6.(2019黄冈卷)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A. 叶圣陶B. 文天祥C. 郭沫若D. 鲁迅【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题组]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

B.《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我国古代的史书有不同的体例。

《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

C.《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赛太岁的宝贝是:三个金铃。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B.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文学常识(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文学常识(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对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的内容是:1.识记基本篇目中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识记基本篇目中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3.识记常见文学体裁(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及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常识。

考生需要识记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成就;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的评价);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和重要作品的体裁。

【中考真题练手】1.(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二十弱冠、三十不惑、四十而立……百岁期颐。

B.“鳏、寡、孤、独”分别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母、老而无女的人。

C.古时科举考试中,殿试之后,皇榜公布的一甲第一名为状元(鼎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合称三甲鼎。

D.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常:仁、义、礼、智、信。

【答案】D【详解】A.有误,应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B.有误,“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的人;C.有误,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故选D。

2.(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

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

C.“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筝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1、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2、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来的“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3、典志体史书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按照分门别类来表述相关典章制度,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

涵盖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较《通典》有所增益。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4、纪事本末体史书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复习——09.史记、汉书《经典常谈》知识清单+内容解读+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复习——09.史记、汉书《经典常谈》知识清单+内容解读+专题练习

《经典常谈》解读+练习09. 《史记》《汉书》·第九一.全文思路 本文从《史记》《汉书》两史被世人所熟知的原因开始讲起,赞叹它们在史学上的崇高地位。

其后,作者话起两头。

他先谈及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对其生平内容介绍的过程中,作者特别关注其经历与《史记》创作之间的关系。

接着,作者将司马迁类比于孔子,强调二者保存文献方法不同,但用心一致,从而引出司马迁崇尚“礼治”之本质,以及《史记》本身所具有顺时修德的特点。

作者又将《春秋》“咬文嚼字”写法与《史记》“据事实录”对比,结合司马迁身废名裂的经历,点明《史记》中具有之“天道无常”之叹和“悲天悯人”之慨!最后对《史记》中体例和特点进行了介绍。

在介绍了《史记》的相应内容后,作者开始介绍《汉书》。

其先从作者班固的家境和生平说起。

因《汉书》成书之特殊性,除介绍班固人生经历外,也谈及了其父班彪、其弟班超和其妹班昭。

这些人在《汉书》的成书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后,作【内容提要】 1.全文思路 2.知识梳理 3.内容概括 4.思维导图 5.内容解读 6.真题演练者明确了《汉书》的体例(断代史),以及它在撰写素材、艺术特色上与《史记》的差异。

作者以这种“差异”自然引出了班、马优劣论,并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各个朝代的名士对于两书的优劣评价,而作者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理性见解。

在上文这番“优劣论”的辨析品评后,作者做出了“《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

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的结论。

二. 知识梳理1.《史记》的成书过程:司马迁早年受教于董仲舒等人。

二十岁以后,其到处游历,增广见闻,开阔视野,搜集了许多史料见闻。

二十八岁,司马迁承父亲衣钵,担任太史令。

后来,因替好友李陵辩解,惨遭宫刑。

调任中书令后,发奋著书,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汉人称之为《太史公书》。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1)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牡丹亭》属于哪一剧种()A. 昆曲B. 杂剧C. 戏剧D. 黄梅戏【答案】 A【解析】【分析】《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属于昆曲。

故答案为:A【点评】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古代文化常识 史书体例全面整理

古代文化常识  史书体例全面整理

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精编初中语文专题辅导资料 史书体例(解析版)

精编初中语文专题辅导资料 史书体例(解析版)

精编初中语文专题辅导资料史书体例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史书分类史书指专门记载历史的书籍。

史书按照真实性可以分为: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

正史是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等。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野史是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按照体例可以分为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

按照时间,可以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按照学科可以分为专史(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二)史书体例1.纪传体(1)《史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史书的体裁和体例名词解释

史书的体裁和体例名词解释

史书的体裁和体例名词解释史书是人类记录历史的工具和资源,它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了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文化。

史书的体裁和体例是指记录历史的书籍在形式和结构上的规范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史书的体裁和体例的概念,探讨不同史书的分类和特点。

一、史书的体裁史书的体裁是指根据史书内容的性质和写作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内容的性质不同,史书的体裁可以分为叙事性、分析性和综合性三种。

1. 叙事性史书:这类史书主要是以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事实为主线,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人物的行动和思想、背景的变化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例如《史记》和《资治通鉴》都属于叙事性史书,它们通过详实的叙述和分析来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2. 分析性史书:与叙事性史书不同,分析性史书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它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历史,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历史哲学》和《社会历史学》是两种常见的分析性史书,它们通过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学研究来解读历史的本质和价值。

3. 综合性史书:综合性史书通常是将叙事和分析相结合,既还原历史的事实,又解释其中的规律和意义。

这类史书一般会提供全面的历史背景和详细的事件叙述,同时还包含对历史事件的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例如《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通史》都可以被归类为综合性史书,它们致力于提供全面的历史知识和解释。

二、史书的体例史书的体例是指史书在形式和结构上的规范和特点,它涉及到书籍的组织、分段和章节的划分,以及文字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1. 编年体:编年体是史书常见的一种体例,它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的历史时间线。

这种体例的好处是有利于读者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但缺点是容易导致叙述的生硬和缺乏连贯性。

《春秋公羊传》就是应用了编年体的史书,它按照年代将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和整理。

2. 地理体:地理体史书主要是按照地理区域来组织和叙述历史事件。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学常识史书类复习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学常识史书类复习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学常识史书类复习史书类:
1.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此文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运用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治军严明、令出如山的人物形象。

西汉
3.《陈涉世家》选自史学家编撰的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司马迁把陈涉放进世家,给与陈涉很高的历史地位,表现了他进步的史学观。

陈涉有组织领导才能,有明锐的洞察力,反抗精神,有谋略。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之阳早格格创做1、纪年体——史书籍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籍是按正在世皇帝的年号纪录(即按年代程序纪录)履历事变.代表做:《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写,是尔国现存纪年体史书籍中做用最大的一部).别的,纪年体史书籍另有孔子《秋秋》、"秋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秋秋左氏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核心,按年、月、日程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履历最早用的也是最烦琐的要领.其便宜是给人以精确的时间概念,比较简单反映出史事爆收战死长的时代背景;其缺面是没有简单集结反映共一履历事变前后的通联.补充要领是,正在纪录史事时,偶尔要逃道往事,偶尔也附戴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纪录,即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共二部)最早的一部秋秋时期左丘明做的《国语》;较佳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背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籍代表做).3、纪传体——史书籍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坐传记的办法记道史真.即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便是为人物坐传,代表做《史记》.比圆《三国志》《史记》等皆是纪传体.《史记》是尔国履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格式——以往代为断限的史书籍.此体裁独创于东汉史教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籍》,写下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天皇四年(23年)西汉王往230年的履历.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中,其余的二十四史皆属此体.其中《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往,仍旧属于断代史的范畴.纪年体战纪事原终体的史书籍,以往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畴.5、纪事原终——纪事原终体,是以事变为核心的著史体裁.它取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原终体裁,每事一题,为一博篇,把分别的资料,准时忙先后加以集结敍述,兼有纪年体战纪传体的便宜,详於记事,便当阅读.它建坐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原终》.小结:1、纪年体——史书籍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籍是按正在世皇帝的年号纪录(即按年代程序纪录)履历事变.代表做:《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写,是尔国现存纪年体史书籍中做用最大的一部).别的,纪年体史书籍另有孔子《秋秋》、"秋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秋秋左氏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核心,按年、月、日程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履历最早用的也是最烦琐的要领.其便宜是给人以精确的时间概念,比较简单反映出史事爆收战死长的时代背景;其缺面是没有简单集结反映共一履历事变前后的通联.补充要领是,正在纪录史事时,偶尔要逃道往事,偶尔也附戴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纪录,即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共二部)最早的一部秋秋时期左丘明做的《国语》;较佳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背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籍代表做).3、纪传体——史书籍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坐传记的办法记道史真.即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便是为人物坐传,代表做《史记》.比圆《三国志》《史记》等皆是纪传体.《史记》是尔国履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格式——以往代为断限的史书籍.此体裁独创于东汉史教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籍》,写下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天皇四年(23年)西汉王往230年的履历.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中,其余的二十四史皆属此体.其中《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往,仍旧属于断代史的范畴.纪年体战纪事原终体的史书籍,以往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畴.5、纪事原终——纪事原终体,是以事变为核心的著史体裁.它取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原终体裁,每事一题,为一博篇,把分别的资料,准时忙先后加以集结敍述,兼有纪年体战纪传体的便宜,详於记事,便当阅读.它建坐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原终》.小结:■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二十四史(包罗《史记》)■ 纪事原终体以事变为主线按年月程序道事.《竹书籍纪事》◆通史纪录从黄帝到做家死计年代的履历.《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纪录往代履历.除《史记》中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概如下:纪年体:某年爆收了某事国别体:某国爆收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干了某事■国别体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国语》、《战国策》■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二十四史(包罗《史记》)■纪事原终体以事变为主线按年月程序道事.《竹书籍纪事》◆通史纪录从黄帝到做家死计年代的履历.《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纪录往代履历.除《史记》中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概如下:纪年体:某年爆收了某事国别体:某国爆收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干了某事。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ppt1(课件+试题,打包10套) 课件下载 3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ppt1(课件+试题,打包10套) 课件下载 3
答案
后读厚积——文本拓展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大禹治水的里程碑意义
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孟子说:“禹
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
食也。”大禹治水时总结了其父鲧以“堵”的方法治水而失败的教训,
采取疏浚的方法治理洪水,终于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大禹顺应了自然规
答案
延伸探究
有人认为:礼乐增减,律历改易,兵法权谋,山川鬼神,天和人的关系, 趁其衰败适时实行变革,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作八书的根本原因。 请你结合本篇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 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从而网罗古今,包括 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讫(如《春秋》为编年史)、以地域为划分(如 《国语》为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 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历来人们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强调本纪、 世家和列传的重要性。其实,作为全书的组成部分,表、书都有纪、传 不能代替的独立的价值。严格地说,《史记》应是纪传志书体,是一种 综合体史书。
美文深读
[思悟要点]
新“大禹治水”传奇①
①本文题目有什么好处?
今有大禹者,非古之大禹也,不部前,带头人对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
他兀自一笑:“让地方时政来栽培你,我不亲自 章借“大禹治水”之名,
上阵培育你了。”大禹一听便暗道:此乃“险恶” 写“大禹治理城市”,
律,导溪水而入江河,导江河而入大海,才使洪水不再四处泛滥;让龙
蛇入渊,鸟兽上山,穴居、巢居的老百姓回到便于种植庄稼的地方安居
乐业,促进了农业生产,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运用示例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中考文学常识之史书体例和往年中考题含答案,请为孩子收藏查看。

中考文学常识之史书体例和往年中考题含答案,请为孩子收藏查看。

中考文学常识之史书体例和往年中考题含答案,请为孩子收藏查看。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相关史书:①《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②《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③《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相关史书: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②《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相关史书:①《通鉴纪事本末》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②《元史纪事本末》明代陈邦瞻③《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相关史书:①《国语》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②《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刘向编③《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西晋陈寿著5.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体例相关史书:①《史记》,可称为通史。

因为它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②《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相关史书:《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总结: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中考检测1、【2018湖北荆州】(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史书体例常识

史书体例常识
5. 和纪传体旳优点,详于记事,以便阅读。
三、史书体例讲解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旳史实 旳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恰好 相反。
❖断代史:只统计某一时期或某一朝 代旳历史。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 家班固
四、史书举例
1.编年体:
①《春秋》——我国第一部(现存最早旳)编年体史
书。(孔子)
②《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旳编年体史书(左
史书体例常识
一、常见史书体例名称
1. 编年体 2. 纪传体 3. 国别体 4. 纪事本末体 5. 通史 6. 断代史
二、史书体例模式概说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三、史书体例讲解
1.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
2. 史事件。反应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 事件旳联络(按在世皇帝旳年号记载)
丘明)
③《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 国编年体通史旳杰作,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 最大旳一部。(北宋司马光,记载了1362年旳历史, 花了23年旳时间编写成旳。 )
四、史书举例
2.纪传体: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3. 2. 纪传体:觉得人物立传记旳方式记 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 史。是记言、记事旳进一步结合。
三、史书体例讲解
1. 3.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 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2. 4.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根本,与编年 体,
4. 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兼有编 年体
……
四、史书举例
❖通史: 《史记》、《资治通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史书体例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史书分类史书指专门记载历史的书籍。

史书按照真实性可以分为: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

正史是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等。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野史是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按照体例可以分为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

按照时间,可以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按照学科可以分为专史(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二)史书体例1.纪传体(1)《史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西汉史官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出狱后,司马迁改任中书令,发愤撰写史书,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司马迁将书稿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佩服不已,将其命名为《太史公书》,后世称《太史公书》为《史记》。

2.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1)《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2)艺术成就①《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尤其一些战争的叙写最有特色),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

在先秦文学史上,《左传》出现,预示着散文的发展已经面临更加广阔的天地。

②《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③《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其特具的文学色彩与文学价值,也是此前记事文字中所罕见的。

④《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堪称“观止”的优秀古文,所收《左传》各篇(节)竟达三十三则之多,可见一斑。

此外,《左传》丰富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还作为一部分重要的创作素材为后代的小说、戏曲所利用和发挥,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3)左丘明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的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3.国别体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创始于《国语》,分载多国历史,《战国策》也属于这一类。

(1)《国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全书二十一卷,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艺术特色,一是长于记言,二是有虚构故事情节。

《国语》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例的发展。

另外,其缜密、生动、精炼、真切的笔法,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战国策》的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4.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近代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

5.断代史(1)《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通过叙述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事迹,全面地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时代精神风貌,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艺术特色上,《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形成了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2)班固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三点剖析考点:《史记》《战国策》《左传》等常识。

重难点:作家作品对应关系、作品朝代考查。

易错点:作家、作品与体例对应。

题模精选题模一:编年体例1.1.1 名著阅读。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_____①_____所作。

《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______②_____发生的一次战争。

《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____________③________过程的描写。

【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解析】《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

例1.1.2 《左传》是记录我国_________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史学典籍,《左传》与《战国策》这两部史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如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通过描写曹刿简短、果敢的_________,刻画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形象。

【答案】春秋;言行(语言行为)【解析】《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