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并熟练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可能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深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这些关系。

3.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5.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是在学习了单一的直线知识后,开始学习两条直线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学生空间想像力不强,想像理解局部不想交,但延长后相交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别要注意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可以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年年龄特征,我选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和观察分析法。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分类比较法和观察发现法。

即先让学生想像在一个平面上有两条直线,并记下它们的位置,找出一些有代表性进行分类比较,得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然后带领学生逐一进行研究和学习。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要求: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说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说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

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想一想,这一节课谁读数最棒,我们选出今天的播音员为大家播报一遍数 据好吗? 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一、填一填。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人口最多,达到104303132人,读作
___________
2、7200000读作(
答案: 一、1.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2、七百二十万 3、3480000 3004080(答案不唯一) 4、百万 十万 百 三百四十万零八百 二、1、B 2、C 3、B 4、D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
3、3,4,8,和四个0,组成一个不读零的数是(
),组成一个读三
个零的数是(
)。
4、3400800是由3个( )、4个( )和8个( )组成的,
这个数读作(
)。
二、左挑右选出真知——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下面各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
A、3000300
B、3003000
C、3030000
八、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 习,既让学生懂得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亿以内数的读法
1.把数据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 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 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第【1】篇〗常见的数量关系说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课前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知识与技能: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数学思考: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

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解决问题: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这里我将其分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

教学建议: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4、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评价建议: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能力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7篇)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7篇)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7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

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过程,以发觉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新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爱好,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赐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育学生独立思索,主动获得学问和应用学问的实力。

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溢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学生的自主视察相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运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视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主动参加学习、勇于探究的实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量角器,并正确运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运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数学学习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阅历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相识,有了肯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新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爱好,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赐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度量方法,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

激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同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索的,决不示意。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问水平创设肯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也有利于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5课时梯形的认识【说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例3。

【说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梯形的高。

【说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正确地画出梯形的高。

【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见过吗?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概括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今天我们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梯形)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说明: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梯形的高在哪儿?(4)教师画高。

教师边画高边讲解。

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下底)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5)让学生画高。

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3.认识两种特殊的梯形。

边出示图边说明: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4.巩固练习:(1)教材第66页“做一做”。

先自己独立练习,小组内说一说,互相交流检查。

(2)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画在教材上。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数一数,说一说。

(2)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该怎样剪?(2)试着剪一剪,说一说。

3.教材“练习十一”第7题。

说出图中我们学过的图形,用字母表示,如梯形 BCDF 。

(1)小组之间说一说,看谁说出的图形最多。

(2)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第【2】篇〗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课时:2说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条形统计图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1、交流成果: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

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

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

(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2、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说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说课课件)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将本节课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直观化,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板书简洁、清晰、明了,将重难点内容书写在板书的中, 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近似数和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就是看到好多老师 进教室听课,所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下降,胆怯了 很多。需要提高自我表现能力并培养积极思考、仔细观 察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目标
➊掌握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 位的小数,再求近似值。 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 迁移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➌培养积极思考、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
说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把较大的数改写
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难点: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小数,防止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说教学方法
预习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讨论
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发现方法
实际应用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采用复习导入 注重新旧知识 的迁移,引出 课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并指 名说说解决的方 法。不完整的让 其他同学补充说 完。
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查漏补缺,强化 难点。把所学会用
在实际中。
学生谈收获,师 生共同总结重点 内容,引导学生 学会梳理并表示
知识点
基础性作业 (当堂检测)
拓展性作业 (时间允许的
话做)
说板书设计
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活动2 38 4400km =___38.44___万千米
活动3 778330000km=__7.7833_____亿千米 7.7833亿千米≈_7.8____亿千米 7.7833亿千米≈_7.78____亿千米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相识》说课稿篇1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化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大数的相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打算、过程设计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教材分析“大数的相识”是在学生相识和驾驭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相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是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学问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肯定的学问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相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驾驭数位依次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较大的计数单位,驾驭亿以内数数位依次表。

教学难点是: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纳的教法是嬉戏激趣、情景体验、学问讲授。

学法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索。

(五)教学打算在本节课中所须要的学具是拨珠计数器,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突出需求爱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创建的先导。

因此,上课一起先,我就出示了一组纪念抗战成功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收视率的有关报道:国内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对阅兵进行了网上直播。

截至9月3日19时,各大视频网站“阅兵”主题视频共1381个,拿优酷网举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881296人,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2323500人,再次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

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说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做梯形的高。

说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用课件出示四边形,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2.分别找出学过的四边形,与没学的四边形。

3.师:没学的四边形叫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梯形。

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4.认识生活中的梯形学生说,教师用电脑显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过渡:因为我们善于观察,发现了生活中有这么多梯形,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梯形。

二、新课1. 研究梯形的特征(1)启发学生从边、角两个角度,独立研究梯形的共同特征。

(每人一张有梯形的小篇)汇报研究成果:四条边四个角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2)概括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练习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学习画高。

(1)课件出示梯形,介绍名称。

(2)老师示范引导学生画高。

课件演示梯形高的画法。

3、认识等腰梯形。

(1)老师出示等腰梯形观察这个梯形的两腰有什么特点?(相等)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吗?(量一量)(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4、认识直角梯形(1)老师出示直角梯形观察这个梯形的左边两角有什么特点?(相等)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吗?(量一量)(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画出每个梯形的高,分别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腰。

四、全课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课本第67页练习十一第4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例2。

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

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

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学用三角尺一套,题单。

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总体上安排有: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3、强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4、畅谈收获与感受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部分。

首先复习旧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接着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们会画垂线吗?从而激励学生去尝试画垂线。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方法;通过“自己尝试画垂线——比较画法——演示”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

那就是:①手握斜边,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两手配合,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指定点。

③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画法后,再次让学生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巩固正确作图方法。

同时老师重点强调“重合、平移靠点、画线”这画法三步曲二、难点的处理:也就是探究垂线的性质。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此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而后发现:点到直线的线段有无数条,有一条最短的。

这时老师演示且揭示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稿第【1】篇〗教学背景又该我上每周一次的示范课了,选了几个题都不满意,总想在课中体现自己的教学主张,总想把好多东西都呈现在一节课上。

顾此失彼,下笔几次都不满意,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上。

初始设计【说教学内容】沏茶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P103例1的内容【说教材分析】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就是分析家里来客人了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操作更省时间,属于运筹思想。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学习用统筹法合理安排时间【说教学难点】思考工序及先后顺序,知道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

2.你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名言?3.师: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创设情境。

周末,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你看到了什么?你平时沏茶做些怎样做才能使客人尽快喝上茶呢?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做?大家先想想,完成妈妈交的任务,有哪些事情必须做?(2)小组合作活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第【1】篇〗说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2.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渗透模型思想。

说学习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说学习准备课件说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生:有。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怎样送到爸爸妈妈手里的吗?生:快递送来的。

师:同学们,其实快递也叫物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物流中心。

课件出示情境图:2.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两辆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师: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生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生3: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探讨问题(一)课件出示: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老师把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单独列出来了,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拿出练习本独立解决,做完的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生:900×8 = 7200(米)(板书)师:说说你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

⼈教版⼩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亿以内数的认识》⼀、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单元《⼤数的认识》第⼀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学⽣在第⼀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活中的意义。

这⼀单元是在⼩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课。

对以后学⽣在学习中接触⼤数,并计算⼤数奠定了知识基础,⽽且初步感知⼤的数⽬。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感受⼤数,产⽣学习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利⽤已有经验⾃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对数认识的⼀次扩展,也进⼀步体现了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数学的眼光分析⾝边⼀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活,最终服务于⽣活”的理念!这个年龄段的学⽣⼀般具有接触⾯⼴、独⽴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操作等特点,⽽且学⽣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结合学⽣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些课前准备,⼀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等教具。

⼆、教学⽬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万”、“百万”、“千万”、“亿”。

使学⽣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感受学习较⼤数的必要性,使学⽣体会较⼤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的数感。

(3).让学⽣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眼光观察⽣活和应⽤数学的意识,培养学⽣⾃主探索,⾃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

(⼆)过程与⽅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进制计数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规律。

但是,对于商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教师的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商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和理解。

2.教学难点: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和推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和放大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3.讲解:教师对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商的变化规律。

可以通过图示和列表的方式,展示商的变化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说课稿第【1】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说教学准备】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水彩笔。

【说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揭示课题1.魔术引入,激发学生对纸条的兴趣师:老师手里有一张纸条和两个回形针,一会儿老师可以利用纸条变个魔术,让两个回形针手牵手,你信吗?如果我做到了你们要送给我掌声。

师:准备好双手,请瞪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看,鉴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看来这小小的纸条看似普通,其实还真是挺不简单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和纸条有关,这节课的名字叫做?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2.揭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生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生3:为什么叫莫比乌斯带啊?生4:什么是莫比乌斯带?师:啊,大家有这么多的疑问,是啊,说莫比乌斯圈是神奇的,它神奇在哪儿呢?二、认识“莫比乌斯圈”(一)莫比乌斯圈的形成过程师:要想研究这个问题,一切都要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的一张纸条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纸条,它有几个面,几条边?生:(齐)两个面,四条边。

板书:纸条:两个面四条边师:像这样粘到一起后呢?几个面?几条边?你们也来做一下,板书:纸环:两个面,两条边师:如果纸环里有面包屑,小蚂蚁不经过纸环的边缘,也不打洞能吃到面包屑吗?看视频,为什么吃不到呢?(因为小蚂蚁在外侧面,面包屑在内侧面不在一个面)师:看来在这个纸环里小蚂蚁是吃不到面包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简析教材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

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

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说目标、重难点:(见教案)说教法学法: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1)学习读整万数。

教授时在数位顺序表下将数“1925、407、460”变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试读后让学生说一说与原来的数相比①现在的数有何变化?②在读法上有何不同?通过对比观察从而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万级数该如何读”这一教学关键。

再提出:怎样读者几个数又快又准。

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级再读数比较方便,并巩固练习了读整万数,为下一层次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习读含有两级的数。

①先试读不含零的数,学生独立或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读出这一组数,使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再让学生试读85003000、85000300,读后思考:①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通过学生结合读书的体会,探讨这个问题,掌握0在什么位置上要读,在什么位置上不读。

在教学这两个环节时,对教材中所给的数据进行了适当补充,并分层教学目的就是要突破两点①万级数如何读②分清大数中的“0”哪些该读,哪些不读。

学生掌握了这两点,也就学会了读亿以内的数。

万级数如何读,通过读整万数、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来实现,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万级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接着通过让学生试读两级数、争辩。

划一划、思考并回答问题等一系列自主活动,使学生探究得出“在读大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的0要读,并且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索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生长点,运用知识正迁移掌握新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3、反馈巩固:第5页“做一做”:先观察数的特点再读。

三、思维拓展: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四、全堂总结: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

2.《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所进行的“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的信心。

4.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

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入手,出示卡片让学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借此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的知识基础,进而自然的导入到新课。

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

”接着出示例4挂图,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的空间中,引导学生自觉的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猜测到验证,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①设疑提问师:请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样的?学生可能说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一样的。

②验证猜想老师从例4图中取出两个数: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并请来数位顺序表帮忙验证。

(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下这两个数,可能发现:果然是位数多的数就大。

)再取出两个数:黑龙江454800 四川:485000将这两个数对照数位顺序表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两个数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左起第二位上的8比5大,485000>454800)③尝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师:请同学们再从例4六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④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师:比较亿以内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⑤比较多个数的大小师:刚才我们针对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中的每两个省份的面积进行了比较,现在你能将这六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先将这六个数分分类,位数相同的放在一起,位数多的肯定大。

再将位数相同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比较)通过学生自己猜测并验证的观点,进一步去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对书中的练习进行了补充,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延伸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基础练习1.比较大小并圈比较时的关键数。

92504○103600 50140○6314028906○28890 620300○3073002、我会比:①、同桌两人各写一个大数。

②、比较两人写的数。

③、说出属于哪种情况,比较方法是什么基础练习巩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便于学生熟练的掌握方法。

(二)延伸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有几个答案写几个)78642=78□42 688310>□98310()()45760<4576□□6204<57204()()(三)拓展练习1、排队游戏请六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对又快。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学生可以说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可以说情感、态度方面的,最后我画龙点睛的一句“数学好玩”结束全课,让每一位学生在亲身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总之我希望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水到渠成的、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掌握了此方法和规律,不仅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也会举一反三的比较更大的整数,乃至将来为学习小数的比较大小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3.《亿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第九课时。

2、教材分析: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

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