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

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

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

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

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

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

机装上雷达。

【教材简说】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

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

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

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

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

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

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

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

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2、以下教学思路供参考:

教学时,要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

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精读,

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三是练说,积累运

用语言。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

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可以交流课

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

──“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

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3、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可以提出或师

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

作探究与交流。比如:

关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

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当然,在比较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

生说得精练一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注意课程标准关于中

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与调控。可以选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见课后练习):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现场提问。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

都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都要十分关注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对他们及时督促、耐心点拨、热情激励。

关于读书的方式,要根据学习内容与任务的需要,引导学生选用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合适的方式,要把读书与圈点勾画结合

起来。同时,在朗读时可以适当结合一些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人们

从大自然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往往

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科学家经过反复

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

复”“终于”等词语。

4、本课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会认的字也包括在这12个之中。可以引导学生找规律、编儿歌等来识写生字,如本课的形声字,有10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蝙(biān)”不要读成“(biǎn)”,“荧(yínɡ)”不要读成“yín”,“揭”里面不要多写一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