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 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我能和学习伙伴一起讨 论: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 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同时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提示: 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科学家 们做了什么?请尝试用多种方式( 填表 法、讲解法、表演法、画图法……)理 清试验过程。
我能尝试完成表格。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 试验条件 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第 方法 结果 一 试 次 结果 验 第 方法 二 情 次 况 第 方法 结果 三 次 试验 结论
11.蝙蝠和雷达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
),并从 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 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 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 夜间飞行的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能捕捉极 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 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 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 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 秘密。
雷 达 探 测 器
天线 荧光屏 雷 达
无线电波 反射 障 碍 物
雷 达 探 测 器
天线
无线电波
障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 碍 荧光屏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物 反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雷 达
)。
雷 达 探 测 器
是怎么配合的呢?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 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 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 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 行的方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_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_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2个生字。
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自己的声波来捕捉食物,而且还不会被别的声波所干扰。
所以你别看蝙蝠长得难看,可是蝙蝠身上却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利用的东西。
师问:认识完蝙蝠,那同学们,你们知道雷达吗?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师小结:雷达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师问:那蝙蝠和雷达如果连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呢?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让同学们来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就来解决同学们的疑问。
2.揭示课题。
下面就请跟着老师走进课文。
3.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欣赏课文朗读视频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障碍荧光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3.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处横塞A.教师领读B.男女比读三、精读领悟1.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引导学生从课题《蝙蝠和雷达》去考虑,本文主要写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学分析本文是篇科普文章,介绍了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蝙蝠和雷达》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这是一篇科普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告诉人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作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
(合作、交流)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学生汇报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学分析本文是篇科普文章,介绍了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1【蝙】读音:biān巧记:把“虫”子挤“扁”。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组词:蝙蝠造字:形声法造句:一只蝙蝠在夜空中飞行。
笔顺:左窄右宽。
“”内部的两竖左短右长。
字歌:虫来蝙蝠飞可用丝线编行骗露马脚为人莫心偏2【蝠】读音:fú巧记:“一”“口”“田”里闹“虫”灾。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组词:蝙蝠造字:形声法造句:蝙蝠的视力很弱。
笔顺:右部上横短,“口”小,“田”扁宽。
字歌:虫到是蝙蝠示到是享福宝盖来是富巾来挂条幅3【捕】读音:bǔ巧记:拍手(扌)迎诗圣(杜“甫”)。
字义:捉,逮组词:追捕捕捉捕获捕食捕猎捕捞捕杀捕房造字:形声法造句:公安人员正在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竖起笔稍高于左部。
字歌:张口待哺乳开车需辅助伸手捕害虫重金开店铺(pù)4【蛾】读音:é巧记:“我”家养了一条“虫”,夜间到处飞。
字义:昆虫,略像蝴蝶。
静止时,翅左右平放组词:蛾子飞蛾菜蛾枯叶蛾造字:形声法造句:蛾子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们。
笔顺:左窄右宽。
“我”竖钩挺拔流畅,斜钩伸展。
字歌:有虫成飞蛾鸟来是天鹅山高真巍峨月宫住嫦娥5【蚊】读音:wén巧记:有“文”化的小昆“虫”。
字义:昆虫,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里。
成虫身体细长,雄的吸植物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组词:蚊子蚊虫蚊蝇蚊香蚊帐造字:形声法造句:夏日里蚊子特别多。
蝙蝠与雷达课文内容
蝙蝠与雷达课文内容蝙蝠与雷达课文内容导读:《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蝙蝠与雷达课文内容,欢迎阅读!《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
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
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
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
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
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
机装上雷达。
【教材简说】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
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
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
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
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
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
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
野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文后
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
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2、以下教学思路供参考:
教学时,要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
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
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是精读,
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是练说,积累运
用语言。
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
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
可以交流课
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
──“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
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3、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或师
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
作探究与交流。
比如:
关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
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当然,在比较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
生说得精练一些。
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注意课程标准关于中
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与调控。
可以选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见课后练习):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现场提问。
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
都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都要十分关注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对他们及时督促、耐心点拨、热情激励。
关于读书的方式,要根据学习内容与任务的需要,引导学生选用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合适的方式,要把读书与圈点勾画结合
起来。
同时,在朗读时可以适当结合一些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人们
从大自然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往往
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科学家经过反复
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
复”“终于”等词语。
4、本课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会认的字也包括在这12个之中。
可以引导学生找规律、编儿歌等来识写生字,如本课的形声字,有10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要注意“蝙(biān)”不要读成“(biǎn)”,“荧(yínɡ)”不要读成“yín”,“揭”里面不要多写一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