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三节
高一地理必修二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新人教版)
2.大牧场放牧业经营方式高度集约化,商品化、专 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科技应用广泛。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 业的生产模式?
潘帕斯草原
气候
位置和交通 气候温和湿润
内蒙古、新疆等 地区 干旱半干旱气候
位于大西洋西岸 内陆高原地区, 平原,海外联系 对外交通联系不 便利 便 3.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 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 大型牧场,为密 粗放式放牧或游 生产和经营方式 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 集的商品牧牛业 牧 主要畜种
区位条件
• 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地形平坦,适于种植;
• 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 交通运输便利;
• 先进的科技
乳畜业的特点:
•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 集约化程度高 • 机械化程度高 • 靠近市场——大城市周边以生产 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 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 主要受市场、交通和饲料影响
土地: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很低
阿根廷促进大牧场发展的措施:
• 培育良种牛
——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及牛群病害研究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建横穿潘帕斯草原的铁路
• 开辟水源
——草原上打机井
• 种植饲料
——补充天然草场的不足
第52页“活动”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 供了可能;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根据美国的农业分布区----找出这两种农业 地域的区位,并思考其区位条件
大牧场放牧业 区位 乳畜业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东北部五大湖 的大草原 附近
区位 条件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3.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
4.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 比较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 创设情境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上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不是种植业,而是畜牧业。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2. 确定探究主题主题1大牧场放牧业主题2乳畜业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探究主题1 大牧场放牧业(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2)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引导学生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出示材料潘帕斯草原位置及地形地势图小组讨论:从纬度、地形条件分析.潘帕斯草原具有怎样的气候特点?结论:潘帕斯草原基本处于南纬30~40度之间,气候温和,地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降水适中,因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出示材料:南美洲的粮仓——潘帕斯草原“潘帕斯”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章节: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和意义,并能举例说明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战略地位及发展策略,培养综合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探讨海洋权益的重要性,解释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增强地理实践力。
•通过课堂讨论,认识到国土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及其对国土开发的影响;理解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不同区域主体功能的确定因素;认识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及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新闻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规划。
报告强调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划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上一段内容的解释与延伸这份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不仅为我国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各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提出两个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1.为什么需要对我国国土空间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2.报告中提到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等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探究新知主题情境一:探索主体功能区的奥秘情境材料假设你是一名城市规划师,被邀请参与一个名为“绿色家园”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将一片位于山区的区域转变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适度发展的新型社区。
在规划过程中,你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脆弱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原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要学会根据迁入率迁出率大小判断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4、世界人口增长的特征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特点①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②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③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知识点二: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1)原因: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晚婚晚育甚至不愿意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水平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2)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等。
2、人口增长过快(1)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带来的问题: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②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3)解决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3节含答案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导学号52084047下图是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
据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a、b、c、d四地中哪两地不能布局水泥厂和酿造厂? ( )A.a、b两地B.a、c两地C.a、d两地D.b、d两地2.该城市的钢铁厂布局在甲地,主要是因为该地( )①有丰富的铁矿资源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③水陆交通便利,且有充足的工业用水④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第1题,水泥厂和酿造厂均会造成大气污染,该城市盛行东北风,水泥厂和酿造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图中位于该城市盛行风下风向的有a、c两地,位于上风向的有b、d两地,故b、d两地不能布局水泥厂和酿造厂。
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该地位于河流沿岸且靠近铁路,水陆交通便利,有充足的工业用水;该地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污染较小;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该地是否有煤炭资源。
答案1.D 2.D“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
读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4.“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由机械生产依次过渡到流水线生产、可编程序生产、网络物理系统生产,这个过程中,生产更加灵活和便利,对技术和信息以及设备要求更高,故A项正确。
第4题,网络物理系统生产就是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工业生产更加分散和灵活布局。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地理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让我们了解自然 ,并保护它及它带来的资源。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篇一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1) 制糖业(甘蔗制糖厂、甜菜制糖厂)、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应布局在原料地附近;布局类型属于原料指向型;原因是:制糖业原料到产品失重较大 ,运输本钱高。
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原料容易变质 ,不便于长途运输。
(2)啤酒厂、普通家具厂、印刷厂、石化厂应靠近市场;布局类型属于市场指向型。
原因是: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费本钱较高。
(3)炼铝厂、炼铜厂、电镀厂应靠近能源供给地(水电站或火电站)。
布局类型属于动力指向型。
原因是:消耗能源量大。
(4)电子装配业、普通服装、鞋帽、包袋、制伞、普通玩具等应靠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布局;布局类型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原因是:生产需要劳动力数量大 ,且劳动力工资占生产本钱比重较大。
(5)集成电路、高分子合成、激光、精密仪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应布局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附近科技兴旺的地区;布局类型属于技术指向型。
原因是:对技术要求高。
主导因素人才与交通(或知识与技术)(6)某些特殊工业的布局要求:气象站要求环境清新 ,地势高爽的地方;感光器材厂要求环境清洁优美;自来水厂一般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 ,水质好的地方。
(7)有污染的工业要考虑主要产生的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从而布局选址时应考虑风向、水源地、河流流向、距离居民区的远近 ,并且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绿化带)。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篇二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以下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季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华北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橘生淮南那么为橘 ,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南蔗北菜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 放;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可以采取 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生态破坏及其防治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目 录
•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 第四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 第五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01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的数量变化
01
02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现实中的
问题。
03
GIS组成及功能
一个完整的GIS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和
输出等组成。它具有空间分析、属性分析、地图制作等功能。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收集地面或其他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传输 、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远距离感知的技术。
01
02
03
04
交通运输
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航 空交通等,是连接不同地区人
类活动的重要方式。
邮政通信
通过邮局、邮政编码和邮递方 式等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和交
流。
电信通信
包括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手 段,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
信息传递服务。
商业贸易
通过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促 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02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三节ppt课件
•(1)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因此商品率低。
•(2)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取得最佳效益。
• 探究活动
• 结合下图分析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 件。
(1)美国北部小麦区和南部小麦区在小麦种植时间上 有何不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2)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有利的区 位条件?
•7.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 •A.西南高寒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新疆和内蒙古 D.东北和西北地区 •【答案】 D •【解析】 我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东北、西北地 区。
• 8.世界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国有( ) • A.美国和巴西 B.日本和中国 • C.法国和印度 D.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 【答案】 D • 【解析】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商
• A.水利工程建设 B.加大科技投入
• C.提高水稻抗涝性 D.移至山地种植
• 【答案】 4.B 5.C 6.A
• 【解析】 第4题,从图中信息判断M国为孟加拉 国,位于恒河三角洲,第5题,在水热、地形、劳 动力等方面有利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人口众多, 粮食需求量大。第6题,建设水利工程可以减轻洪 涝灾害。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 风气候区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的生长。
.
.
主要集中在平原、亚丘陵洲、水盆稻地地种区植,业以分沿海布平原、河
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便于水 田管理。
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地区
我国南方平原地区
日本沿海平原
印度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 东南亚的平原地区
• (3)读下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过程 中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 和科学技术投入,下列各点最能代表马来西亚水 稻种植业的是( )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地理学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图的使用。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态的地幔和铁镍合金构成的核心组成。
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表面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但由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膨胀,而在两极处略为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3.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标和图例等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位置以及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逐渐坍缩而成的,其中太阳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内部行星地带,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成为第三颗从太阳算起的行星。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
3. 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例如,地球从太阳获取能量,并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宇宙释放能量。
第三章:碰撞地壳构造和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地球地壳的构造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地壳形态的影响。
了解地球地壳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
1. 地壳构造的特点地壳构造是指地壳上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
地壳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两个层面,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大范围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小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局部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水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作探究•释疑难
知识点 问题探究
海浪
2018年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西部巽他海峡发生海啸。印度尼西亚 国家抗灾署26日称,这场海啸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430人,1 495人受伤、159人失踪、大约2.2万人撤离。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8日, 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继续喷发。喀拉喀托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 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中,是活火山,目前处于活跃期。如图 为海啸和火山位置示意图。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海域海水运动特点的差异。
的主要形式。 综合思维:掌握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分布和影
2.了解海浪、潮 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地理现象。
汐、洋流的主要 人地协调观:根据海水运动规律,开展海岸工程建设、
C.太阳辐射
D.海洋生物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不大
B.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C.我国的山东、福建、江苏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
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
[解析] 第(1)题,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水体而产生的, 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形成的,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第(2)题,海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 素来描述波浪;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 区,山东和江苏的波浪能不是很丰富;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水波 动。
知识点 问题探究
潮汐
钱塘潮是发生于我国浙江省钱塘江的潮汐现象。钱塘江位于我国浙 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 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 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 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 峰高达3~5 m,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 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 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民间向来有农历八月十五观赏钱塘潮 的习俗。
3.3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服务业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金融服务业的显著特点及影响因素。
3. 掌握商业服务业的影响因素。
4. 把握中心地理论并能运用于实践。
【重点关注】1.生产性服务业2.生活性服务业3.金融服务业4.中心地理论【知识清单】一.服务业概述:1.定义:生产服务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部门或的集合。
2.类型: 性服务业、性服务业、服务业。
3.服务业的特征:(1)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程度高、产业关联性强、服务范围广等。
(2)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对象以家庭和居民为主、行业种类繁多等。
(3)公共服务业:公益性、非营利性、遍在性等。
二.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1.定义: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主要包括、证券、信托、保险等行业。
2.行业范围:行业内容银行办理存款、、汇兑、储蓄等业务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信托特殊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保险公司销售合约、提供风险保障3.特征:在区域范围内具有高度的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4.金融中心:(1)金融中心:定义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结算地层次全球性、性、区域性形成条件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2)目前主要全球金融中心:纽约、、东京、、上海、新加坡等。
三. 生活性服务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例:1.定义:以商品流通及相关服务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行业。
2.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因素:交通、、行政等因素。
3.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对周围地区承担中心服务职能,理论上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位于服务区的中心。
(2)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相距 ,六边形数目;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
(3)高级中心地服务职能覆盖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职能,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周边个次一级中心地连线构成的正六边形。
高一地理必修二目录
高一地理必修二目录:人教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湘教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核心知识梳理)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思维导图】(一)农业生产1.概念:农业是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的、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3.分类: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种形式。
狭义农业指的是种植业4.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选择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二)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人文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①主要因素:指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若干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①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①限制因素: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
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4.主要农产品对区位的要求(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2.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在弱化,社会经济因素增强3.因素变化:①市场因素变化: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通过对农产品的价格反馈机制,来调整农业的生产规模①科学技术因素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改良农产品的品质,对环境的耐受性,提高种植范围。
同时也会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
①交通因素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①其它因素变化:政策,劳动力等变化也会影响到农业的生产。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工业生产1.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生产活动。
2.工业区位:与农业相比,工业区选择虽然也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6图1.6)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⑴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⑵国家政策⑶社会福利⑷文化观念⑸宗教信仰⑹自然环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人口迁移分类特点方向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于殖民扩张,人口从欧洲迁往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⑴欧洲经济发展快,变为人口迁入地⑵拉丁美洲人口迁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⑶西亚和北非由于石油开采,招募大批外籍工人国内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迁移以自发迁移为主,流量大频率高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由农村向城市、工矿区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主要因素(课本P10~11)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⑴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
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 北部春季种植(春小麦),南部秋 季种植(冬小麦)。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是热量。
•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 期;便利的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 地广人 稀,耕地面积广;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现 代化机械;农业科技发达
• (3)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 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1)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因此商品率低。
•(2)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取得最佳效益。
• 探究活动
• 结合下图分析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 件。
(1)美国北部小麦区和南部小麦区在小麦种植时间上 有何不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2)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有利的区 位条件?
• (3)读下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过程 中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 和科学技术投入,下列各点最能代表马来西亚水 稻种植业的是( )
• A.① • C.③
B.② D.④
• 【解析】 本题组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亚洲水稻种 植业的区位条件。第(1)题,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 危机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以 及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关。A、B、D三个选项分别表 示了这些原因。第(2)题,气候是影响水稻种植业 分布的主导因素,水稻生长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 马来西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满足了水稻的生长需求。 第(3)题,马来西亚的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 业,③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最高,最有可能代表马 来西亚的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 风气候区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的生长。
-
-
主要集中在平原、亚丘陵洲、水盆稻地地种区植,业以分沿海布平原、河
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便于水 田管理。
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地区
我国南方平原地区
日本沿海平原
印度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 东南亚的平原地区
-
-
3.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
4.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5.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都低,日本已处于较高的水平。
6.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内在联系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 利工程量大是由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本地气候 条件决定的以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 的,而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 特点的根本原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 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 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 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
-
•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加拿大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 农业,但一般是国营。
澳大利亚
-
阿根廷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 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 过95%。
小麦带 玉米带
小麦带
地形:地势平坦广阔,耕地面积广(中央大平原)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黑土)
第三章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 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并 掌握其特点。
• 2.归纳并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和 特点。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___亚__洲_季_风__区__。 •2.作物:以____水_稻___为主。
季风水田农业- 的分布地区
• 【答案】 (1)C (2)B (3)C
• 【例】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 分布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 (1)中国东北部,都 属于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
•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_______。
注意:美国的小麦区有两大部分,其中南部小麦区 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北部则是春小麦
美国农业发展历史
•1.水稻是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作物。 ()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机 械化水平高的特点。( )
• .问题思考。
•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为什 么商品率低?
• (2)美国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有什么优 点?
•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世界其 他地区再无分布。( )
• (2)小农经营是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 点。 ( )
二、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的商品粮基地
-
1.性质:
面向市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
2.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3.分布地区:
读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找出主要分布地区。
例 有农业专家预言,亚洲水稻种植业将面临危机 。马来西亚计划扩大水稻种植区,增加水稻产量, 应对粮价上涨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据此回答(1)~ (3)题。
•(1)下列选项中,与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危机的原 因不相关的是( )
• (2)影响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 B.高温多雨的气候 • C.便利的水陆交通 • D.国际市场需求
-
水源:充足
世界第四长河密密西比河,干流纵贯中部平原,支流有4 0多条可通航,多呈东西流向。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形 成庞大、便利的水运网。占全- 国总货运量的1/2以上。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 候温和、降水适中、 夏季湿润
-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
交通便利:
(密西西比河及
五大湖便利的水
运; 公路、铁
路网稠密;)
-
根据地形、 河湖、矿产 分布,分析 各工业区工 业发展的条 件。
科技:
工业高度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 -
美国的小麦种植 美国的玉米种植
美国的玉米种植 飞机除虫
-
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