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理论与运用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教案第一局部运动处方的根本原理一、教学内容:1.运动处方的概念2.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区分3.运动处方的分类4.运动处方的组成5.运动处方的形式6.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7.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8.介绍运动处方教案二、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内容;运动处方的重要性,把握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2、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和运用运动处方的一般学问来指导自己的体育熬炼,使自己在寻常的体育熬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3、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展熬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分。
难点:依据实际状况制定运动处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学生结合实际开放思考。
五、教学时数:四学时六、课的内容:第一章运动处方的根本概念一、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 世纪50 年月提出的。
20 世纪60 年月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头受到重视。
196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头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美国的库珀教授用 4 年的时间争论运动与安康的关系,1968 年出版了著名的《有氧代谢运动——通向全面身心安康之路》、《12 分钟跑体能测验》等专著,前一本书被翻译成25 种文字,发行1 200<BR>余万册,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承受。
日本在1971 年成立了以猪饲道夫教授为主的运动处方争论会,于1975 年制定出各种年龄组的运动处方方案,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指导群众健身。
我国用运动处方关心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等有不少临床报道,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运动处方专著,在医学、体育院校的教材中,运动处方已列入根本内容。
在普及运动处方学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 世纪70 年月末—80 年月初,运动处方引入我国,主要用于心脏病的康复与争论。
第三章 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2013年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指导健身运动
第一次锻炼应在运动处方制定者指导和监督下 进行,如果不合适,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监督执行 每周一次,督促健身者执行锻炼谋 划 定期调整 一般6-8周便可获得效果,坚持锻 炼3个月后,重新进行身体素质评定,并调 整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案例P39-41
三、运动处方的实施
1、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医务监督
2、健身过程 (初始阶段
提高阶段 维持阶段)
3、运动处方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 肉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方面。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
准备工作完成后,要汇总成运动处方调查表进 行归纳和评估。根据危险程度,进行了一步 确定医学检查和健身运动中医务监督的力度。 P36-38
运动处方核心内容
1、运动项目选择
2、运动强度的确立 3、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制定 4、注意事项的提出
第二节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基础情况 (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健身情况)
2、健康检查 (人体测量和体成分测试
静态指标测量)
3、运动负荷试验
一般选择大强度负荷试验或递增负荷试验,以 确定最大摄氧量或运动时的最高心率。这是 确定运动强度(靶心率)的基本依据。
4、身体素质测试
运动处方内容:
1、运动目的:是强身健体或康复治疗或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2、运动项目:有氧、无氧运动、混合氧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 动量,反映的是人在运动时的费力程度。是 运动处方中最重要的内容。 4、运动时间: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与运 动项目、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
运动处方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运动处方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一、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制定的一种个性化、安全的运动活动方案。
运动处方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适合个体身体状况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以达到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1. 运动处方的制定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检测,通过测试得出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制定出针对性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量,采用较为温和的训练方式,例如教授基本技能,并开展简单的篮球游戏;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开展更为综合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在制定运动处方后,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和说明,并提供相应的监控辅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身体反应,指导他们合理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健康情况,避免出现过量运动、运动受损等情况,保证运动安全和效果。
在运动处方的执行中,随着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的变化,教师需要对运动处方进行随时的调整和更新。
如果发现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变,教师应当根据改变情况修改运动处方,以适应身体状况变化的需求。
运动处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个体的体质状况和身体素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2. 促进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提高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运动处方的方式,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使其身体得到更多的锻炼,积极地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3. 避免过量运动和运动受损运动处方在制定体验和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反应进行监控和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过量运动和运动受损情况,保障学生身体安全。
4.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运动处方的方式,可以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制定适合他们的运动方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享受运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第二、三章)
肌耐力
能够从事活动 的最大极限 (活动时间多 久),以及抵 抗疲劳的能力。
柔韧性
指一个人的 肌肉关节组成, 能够在放松之 下的有效伸展 的能力。关节 在全关节范围 内运动的能力。
体成分
身体脂肪的含量
我国当前评价健康体适能的标准
率约相当于 30% HRmax)
总结:心率和运动强度的关系
1. 日本池上教授认为:
运动心率在110次/分以下:
机体的血压、血液、尿和ECG等指标无明 显变化,健身价值不大;
运动心率在14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接近并达到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
运动心率在15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最大,健身效果最好;
2
用最大吸氧量 的百分数表示 运动强度,最大 吸氧量的50%— 70%是最合适的 运动强度范围
3
用自觉疲劳程 度(RPE)规 定运动强度, 依靠主观感觉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
1.心率 2.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VO2max) 3.最大吸氧量储备 4.主观运动强度表(RPE)判定法 5.代谢当量(MET)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第三节 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
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
运动目的 运动类型 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注意事项
运动目的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增强体质,提高体适能,延缓衰老。 ➢3.防治某些疾病,保持健康。 ➢4.丰富生活,调节心理,提高生活质
量。 ➢5.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
<5METS---65岁以下的患者预后不良 5METS----日常活动受限,急性心梗恢复期 10METS---正常健康水平 13METS---即使运动试验阳性,预后仍然良好 18METS---有氧运动员水平 22METS---高水平运动员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第四、五章)
第一节 青少年健身运动处方
一、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特点 (一)青少年生理特点 1.运动系统 (1)骨骼和关节的特点 (2)肌肉的特点 2.心血管系统
(二)青少年心理特点
二、青少年健身运动处方要素 (一)运动项目 (二)运动量 1.强度 2.时间 3.频率 (三)注意事项
三、青少年健身运动处方实例 (一)青少年增加耐力的运动处方 (二)促进青少年长高的运动处方 (三)青少年健美的运动处方 1.颈部健美 2.肩部健美 3.胸部健美 4.背部健美 5.臂部健美 6.腰腹部健美 7.腿部健美
3、运动员身体不适时进行力量练习,一定要注意全身的机能状况,要在 严格的医务监督下进行。
第三节 伸展性运动处方
一、柔韧素质释义 (一)柔韧素质的定义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 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二)柔韧素质的分类
一般柔韧素质是指机体中最主要的那些关碟子活动的幅度,如肩、膝、 髋等关节活动的幅度,这对任何运动项目都是必要的。
四、肌肉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五、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 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 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二)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应根据完成训练任务的需要,正确地选择有 效的训练手段,规范并明确正确的动作要求。如发展股四头肌力量,可 选负重半蹲起的练习,应要求运动员在练习时双脚平行或稍内扣站立, 以求有效地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
0’’,
运动目的:减肥 运动项目:羽毛球、健身跑、篮球等 运动强度:由小逐渐加大,心率在靶心率范围,即140----170次/min 运动时间:4周,每次 30~60min 运动频度:4~5次/周 注意事项: 1.适当控制饮食,减少糖、油脂的摄人,吃一定的蔬菜、水果 2.有病发烧停止运动 3.严格执行运动处方(禁忌过度剧烈或刺激性强的运动)。 4.加强自我的医务监督。 5.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6.每次练习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清晨,也可以在下午17:00以后,注意避免高温烈日。 7.根据所在地附近的有利条件,选择安全,空旷,平整的地段开展锻炼。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定义与作用2. 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部分3. 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4. 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5. 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相关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运动处方。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练习1. 练习制定简单的运动处方: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率等。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互相分享并讨论所制定的运动处方,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
八、作业布置2. 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短文,并进行课堂分享。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教练或体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应用。
运功处方理论与运用
(1) 采用处方的形式; (2) 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药物处方与运动处方的区别
执行者
干预措施 目的
终点
药物处方
临床医师
运动处方
康复医师、体育教师、社会 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 教 练等
药物
运动
用来治疗疾病
提髙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预 防疾患
(四)按 分类
□ (1)幼儿类运动处方:(3〜6周岁)处方的内容主 要
着重于基本能力及动作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的 培养。
□ (2)青少年运动处方:根据青少年(7~19周岁) 促进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 (3)成年类运动处方:一类为青年人(20—44周 岁) 运动处方,另一类为中年人(45〜59周岁)运 动处方:
□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二、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及研宄现状 □三、运 动处方的分类 □四、运动处方的特点 □五、运动处方的作用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______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的概念最早由美 国生理学家 卡波维奇(Kapovic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 I960年.曰本生理学家猪饲道夫教授使用了 “运动处方” 一
3.体育锻炼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培养积极向上、不怕艰苦、敢 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还能有效地激发 斗志、増 强心理承受力,
4.体育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集 体性运动项目有助于:
O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O交
流信息、相互帮助 >克服孤独和寂寞感
O培养合作性
5.体育锻炼对提高适应能力的作用:
I参加体育运动能增强生理功能和抵抗力,提高 对自然环境
【第三章】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运动处方的发展与运动康复疗法和运动机能评定的发展是密 不可分的,机能评定和体能测试是执行和实施运动处方的基础。 目前,运动处方已经从单一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到了针对多种 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运动 处方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在研究的广度上趋向多 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 对运动处方的各要素(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率、周期等) 进行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最新技术和方法,从 更深层次去探讨运动处方健身的机理;应用基因技术等,研究 运动对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退 化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如何使运动处方产 生最大的益处,同时降低运动的风险等问题。此外,运动处方 在应用和发展中还呈现如下趋势。
中国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起步较晚,1980年哈尔 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开设了“运动处方咨询门 诊”,较早地把运动处方运用到医疗保健实践:1988年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静宜的《体疗康复》一书,系统地阐述 了医疗体育的康复原理;1993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 行了刘纪清、李国兰编著的(实用运动处方),详细地介绍了 制订运动处方的方法和程序;1993年任健生在《心血管运动生 理与运动处方》中对心血管的研究与运动处方领域的进展进行 了探讨;2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杨静宜的《运动处方》 一书,作为高等学校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运动处方的基 本理论和制订方法;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是出版了王正珍翻译 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8版),全面介绍了 美国在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了领域的研究进展、我国的医学院 校、医院和体育学院等在运动处方的标究、实践和人才培养方 面,也都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运动处方及运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身体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体会到了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那么怎样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才能使机体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提高机体水平,才能使某种疾病得到有效地防治或消除,使机体尽快康复呢? 引入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结合物理和药物疗法,成为最理想的健身方法。
一.运动处方的发展现状(一)运动处方的发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应用运动处方来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素质。
美国政府从1990 年开始实施一个全国性健康计划《健康公民2000 》。
日本从80 年代开始,提出体育发展的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推广应用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二是改善体育设备。
并在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中推广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也深入到英国、加拿大、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
那么运动处方到底是什么呢? 就像医生治病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身体患病情况开出不同的医疗处方一样,从事体育锻炼也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需要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即运动处方。
随着人们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载高,对体育锻炼科学化意识和要求也逐渐提高,运动处方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二)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种类繁多,但基本内容都包括:运动的目的、运动的种类、运动的强度、时间、实施的时间带、频度、注意事项等。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在制定运动处方时,首先,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身体检查,对健康状况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选择运动试验方法进行运动计划调节。
对身体机能、尤其是心脏功能进行评审。
然后,再进行体力测验,以评审身体素质和体力级别、确定其运动负荷范围,这些都是制定运动处方时所必须的资料和信息,为运动处方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制定出运动处方,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反馈和调整。
三.运动处方在体育健身中的应用(一)运动的种类运动的种类是确定运动处方性质的重要因素。
必须根据运动的目的来选择运动的种类。
运动的种类可按项目分类,如田径、体操、球类等;可按身体机能能力分类,如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柔韧性等;也可按动作特点分类: 如周期性、非周期性、动力性、静力性等;还可按人体供能特点分类: 如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为主、乳酸能代谢为主等。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动保健。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处方”这个概念被逐渐引入人们的视野。
运动处方是医学界针对不同疾病或病情而为个体提出的一份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其核心原则是“因病施治”,即根据个体生理状况、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制定运动计划,以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运动处方理论1.1 运动处方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心血管疾病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
美国的健康保险制度中,体育医学专家体现出了自己的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了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以帮助病人康复。
1966年,美国一项名为“遗传与环境影响心功能”的研究,探究了高强度有氧运动与胶原蛋白与血液中以胱氨酸为主的氧化损伤物质的关系,成功开创了运动处方的发展历程。
随后,国际体育医学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逐渐形成了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加强健康教育,依据多种参数选择针对性运动,要求持续性的运动训练,强调合适的食物营养,保持基础代谢率以及跟踪评价等。
但是,这些运动处方基本原则还不够针对性、个性化,具体操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1.2 主要原则根据人体的需求和病情的不同,可根据以下原则制定运动处方:(1)过程性原则。
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必须从全面了解个体需求出发,以明确运动的目标是促进健康还是治疗疾病。
(2)适切性原则。
在制定处方时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个体特征以及体育器材等特点,保证运动科学、安全、有效。
(3)计划性原则。
运动处方需要建立有计划、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4)个性化原则。
在设计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对个体现状的全面了解,针对个体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达到最优效果。
1.3 运动处方的制定(1)问卷调查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个体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运动习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个体身体状况,便于制定运动计划。
运动处方理论和应用
躯体健康:躯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 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 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 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 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完整的人格,良好的自我感觉,稳定的情绪,积极情绪多于消极 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 心,而且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 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 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 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以上指的主要是心理适应,还包括对 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对疾病 的抵抗能力等。) 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辩别真伪、 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 己的行为,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
网络世界与电脑综合症
• 电脑眼 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人员,工作时间久了容易产 生眼睛疲劳、视觉模糊、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发 痒、灼热、疼痛和畏光,有的还伴有头痛、腰痛 和关节痛。这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电脑眼”。 鼠标手 “鼠标手”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文明病。长时间使 用计算机,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 动,当然会感到麻痹和疼痛。其早期的表现为手 指和手关节疲惫麻木,有的关节活动的时候还会 发出轻微的响声,类似于平常所说的“缩窄性腱 鞘炎”的症状,但其累及的关节却比腱鞘炎要多。
2 健康标准
2.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 过分紧张。 ②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③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 免疫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 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⑨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20042315 邹磊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机会也是越来越少,即使偶尔有时间锻炼也会由于锻炼方法的不科学而不能产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
如何协调,使人们在有限的运动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呢?这就要根据锻炼者的实际情况特点制订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了。
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锻炼内容或方式)、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关键字:运动处方制定应用实施前言:体育锻炼可强身、健体,不同的身体状况应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
制订“运动处方”,能安全地确定:个人有效的锻炼强度,最节省时间的健身方式,使运动器械增值,看到你锻炼的进步等,是科学健身的依据。
“运动处方”面向的人群:减肥人群,家庭健身一族,身体康复人群等。
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预防、治疗疾病等。
1.运动处方的制定:制订运动处方时,首先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较系统的身体检查,对健康状况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选择运动试验方法进行运动试验,对身体机能进行评价。
对于健身运动处方的评定,尤其是心血管机能的评定,尽可能的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然后进体质测试,评定身体素质和体力等级,确定其运动的负荷的范围。
在制订运动处方时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免运动事故的发生。
制订运动处方的步骤(1)了解锻炼者的基础情况这是制订运动处方最基础的依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疾病史、身体锻炼习惯和现状以及睡眠、食欲等。
(2)健康诊断通过健康诊断,了解锻炼者的健康状况,为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准确依据。
可采用医学检查诊断健康,如有近期的身体检查证明,可直接应用。
(3)运动负荷实施这是对锻炼者身体机能和运动承受能力的检测和评定。
一般要进行安静状态和在定量负荷状态下的生理机能测试。
主要测试指标有安静心率、血压、运动时最大吸氧量等。
运动处方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运动处方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一、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运动处方是通过对个体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测量和评估,根据其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和体育兴趣等因素,制定的一种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等要素的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运动计划。
通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身体机能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等。
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运动处方的使用非常重要。
教师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篮球训练目标来制定运动计划。
例如,针对身体机能低下的学生,可以根据其身体状况制定一些适宜的恢复性训练方案,加强学生体能的发展。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处方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选择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确保训练适量而不过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
男女生长速度、起跑速度、灵敏性等因素都有差异。
需要从个人身体状况、训练目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逐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为篮球运动做好准备。
此时,运动处方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每期训练的目标,制订不同的体能训练计划。
例如,在针对“上肢发力、核心稳定性和灵敏性”的训练计划中,给予绷带滚球、俯卧撑、深蹲、半个抬膝等合适的运动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达到训练效果。
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制定的运动处方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身体机能比较低下的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应重点训练耐力;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更强度的体能训练,如HIIT训练等。
篮球技能锻炼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因此,在篮球技能训练中,教师可通过制定运动处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科学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真正做到训练的量化、科学化、个性化。
一般来说,篮球技能训练的初期应以学习基本技巧为主,如运球基本技术、传球基本技术、接球基本技术、基本防守姿势等。
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
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 运动处方可分为低强度长时间运 动处方、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处方 等。
02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个体化原则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运动经验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 处方。
考虑个体需求和目标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能够 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二次损伤
在康复过程中,适当的运 动锻炼有助于预防二次损 伤,加速恢复。
健身塑形
塑造良好体态
运动处方能够针对个人的体型和体态问题,提供相应 的锻炼方案,帮助塑造优美体态。
提高肌肉力量
通过力量训练,运动处方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 体稳定性。
运动处方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的需求和目标,如减肥、增肌、提高心肺功能等,以实现最佳的运动效果。
安全性原则
确保运动方式的安全性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需要选择安全的 运动方式,避免因运动方式不当导致 的损伤或意外事故。
控制运动强度和负荷
运动强度和负荷需要根据个体的实际 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因过度运动 导致的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问题。
分类
按运动类型分类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运动处方 可分为有氧运动处方、力量训练 处方、柔韧性训练处方等。
按适用人群分类 根据适用人群的不同,运动处方 可分为儿童运动处方、青少年运 动处方、中老年运动处方等。
按康复目标分类
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运动处方 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康复运动处方、 糖尿病康复运动处方、骨关节疾 病康复运动处方等。
个性化智能运动处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性化智能运动处方将成为未来运动处方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设备收集 个体的生理数据、运动数据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方案。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第一章)
三、全面身心健康概念
主要是保持人体生理、心理平衡。人 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营养,以保证细胞 生长和代谢的需要,适当时间的休息, 以放松和消除工作造成的疲劳;还需要 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保持肌肉、筋骨脏 器官的功能。而“有氧代谢运动是保持 全面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 式”。运动锻炼重要,但还应注意保持 理想体重、合理膳食、戒烟及控制饮酒 等。
二、运动处方的作用
(一)运动处方的健身作用 1.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的作用 2.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3.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4.运动处方对体脂的作用 5.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二)运动处方对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三)运动处方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四)运动处方对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1.改善情绪状态,确立自我概念 2.消除身心疲劳,培养意志品质 3.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的基本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而 关键环节应该是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血管的输氧能力,这对增进健康 至关重要。
耐力运动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 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因此, 有氧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有生理学的、生化学的、心理学的及社会学 的多方面的效果。
(五)运动处方对改善形体的作用 (六)运动处方对提高智力的作用
动处方理论与应
运
用
运动有 益健康!
运动真的有 益健康吗?
如何运动才 能有益健康?
运动处方
第一章 运动处方概论
第一节 运动处方概述 (重点)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体育锻炼者的健康 和体力状况,根据其运动目的而制订 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 计划。
二、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区别
我国对于运动处方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 引起我国一些学者、专家对运动处方的理论研究。在一些杂志、报 刊上也有许多关于运动处方应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的报道。 目前,在我国的医学、体育院校教材中,运动处方已列入基本内容, 同时也翻译了国外大量的运动处方专著。
社会指导员运动处方讲义
运动处方的原理与应用一、运动处方的原理健身作用的理论基础就是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全面身心健康原理。
(一)有氧代谢运动的健身价值1、增加最大摄氧量——提高有氧工作能力运动使摄氧能力提高,有利于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机能增强。
最大摄氧量大的人,可以长时间持续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在应付紧张工作时不易疲劳,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所以可以说,这就是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运动增强了“最大有氧工作能力”的结果。
2、使体力充沛——机能节省化在进行运动时,心搏频率减少,心脏每搏输出的血量多,以较少的心搏频率满足工作所需要的同量血液;工作中,呼吸频率也减少,肺换气能力提高,每次呼吸的量增多。
心肺机能在相对安静状态时就可以得到较充分的休息,并储备能量,一旦机体需要,就可快速、高效地动员工作,导致疲劳的机会也减少。
这样。
由于在进行工作或运动时,可以应付自如,所以说:“体力更充沛”了,亦即“身体余力增大”了。
3、预防和治疗“现代生活方式病”有氧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现代生活方式病”,如肥胖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癌症等。
(二)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o v e r-r e c o v e r y)。
一般来说,超量恢复常在运动后1~2天内出现。
当运动量太小,不感到疲劳,就不会出现超量恢复,因而对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作用不大。
(三)全面身心健康理论有氧运动促进身体健康:长期从事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有氧运动促进心理健康:促进心境的变化;运动能益智健脑、促进思维;改善个体的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有助于改善人的睡眠模式;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有氧运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人的生物功能总是服从社会功能,及生物功能要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功能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处方理论与运用
——09经济系财政班陈良姿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运动处方的特点是1、目的性强。
运动处方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运动处方的目的进行的。
2、计划性强。
运动处方中运动的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在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容易坚持。
3、科学性强。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康复体育、临床医学、运动学等学科的要求进行的,有较强的科学性。
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身和康复效果。
4、针对性强。
运动处方是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康复效果较好。
5、普及面广。
运动处方简明易懂,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收效快,是进行大众健身和康复的理想方法。
运动处方的种类根据应用目的和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健身运动处方,它是以正常人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二是康复运动处方,它是对患者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达到治疗某些疾病和康复的目的;三是竞技运动处方,它是对运动员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训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
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
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
(二)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三)运动处方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协调性保持及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骨骼的生长,刺激本体感受器,保存运动条件反射,促进运动系统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等。
(四)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
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
(五)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处方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调节。
(六)对体脂的作用,实施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减少脂肪组织,达到预防疾病和健美的目的。
(七)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作用,因各种伤病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时,人体产生各种代偿功能来弥补丧失的功能。
有的代偿功能可以自发形成,(八)运动处方对人的心理作用,运动能有效的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的平衡。
体育基本锻炼方法有1、持续练习法: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不太大的强度,不间歇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它适用于健身走、跑步、骑自行车等项目。
2、重复练习法:在相对固定的(不改变动作结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方法。
主要用于短跑、力量健身等运动项目。
练习特点:每次练习强度较大(90%~100%),动作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间歇时间充分休息,使机体恢复。
3、间歇练习法: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严格按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在身体未完全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组练习的方法。
广泛用于周期性项目(跑步)和球类项目中。
4、循环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规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和要求,周而复始地练习的方法。
5、变换练习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动作的组合、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的练习方法。
利用运动处方来对大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进行指导的方法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科学锻炼方法。
它带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即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适合他自己的运动处方。
锻炼方法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上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并且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运动处方,以便使每个人都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