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e1f970ca76eeaeaad1f33018.png)
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钙、硼、铁、硫、锰、铜、钼的缺乏):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二、水分、湿度不适
缺水:供应不足时会使幼嫩组织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溶性糖转变为 淀粉而降低品质,同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植株矮小细弱。剧烈干旱可 引起植物萎蔫、叶缘焦枯等症状。 土壤中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植物根部缺氧,导致根变色、腐烂, 地上部叶片变黄、落叶、落花等症状。
三、光 照 不 适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强度和光周期。 ◆光照不足(常发生在温室及保护地栽培的情况下),导致植物徒长,影响叶绿素 的形成和光合作用,植株黄花,组织结构脆弱,容易发生倒伏或受病原物 的侵染。 ◆光照过强很少单独引起病害,多与高温、干旱相结合,引起日灼病和叶 烧病及枯斑。 ◆光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条件不适宜,可导致延 迟或提早作物的开花和结实,造成产量的损失。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 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 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班病害 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 害的恶性互作。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讲座护理课件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讲座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0fe4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1.png)
温度不适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会影响 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出 现病害症状。
日照不足或过强
长时间的阴雨天或强烈的 阳光直射都可能对植物造 成伤害。
化学因素
土壤酸碱度不适
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植物对营 养的吸收,导致生长不良。
农药使用不当
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对植物造 成伤害,破坏植物的生理机能。
有毒物质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等有毒物质排放 到环境中,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降低观赏价值
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导致植 物出现黄化、萎蔫、落花 落果等现象,严重影响观 赏价值。
造成经济损失
非侵染性病害可能导致园 林植物的大量死亡或生长 不良,给园林养护和管理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03
非侵染性病害的成因
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
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 的植物受伤,如修剪过度 、风吹雨打等。
04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改善生长环境
光照调节
湿度管理
合理安排植物布局,使植物获得适宜 的光照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遮荫或 暴晒。
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避免过湿或过 干,可通过浇水、通风等方式进行调 节。
温度控制
根据植物生长所需温度进行调节,避 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植物造成伤害 。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02
通常是大面积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且不会传染。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03
主要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进行防 病害的成因和特点。
02
学习如何识别和诊断非 侵染性病害。
03
掌握防治园林植物非侵 染性病害的实用方法和 技术。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b174f273f18583d0496459a0.png)
Chlorotic Flecking, Marginal Browning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 -------Chlorine , Ammonia
Light Browning On Tips and Edges
非侵染性病害
Plant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ractices ------------Cultural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 改善环境条件 • 消除致病因素, • 适地适树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COLD
Winter Desiccation
Evergreen Damage
Northern Exposure Rhododendron Damage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COLD
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 响应的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没有病症, 成片发生;
没有传染性 ,可以恢复。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 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 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HAIL(冰雹)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
--------------------------Lightning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 -----Gas Injury
Plants Affected May Be Far Removed From The Gas Leakage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课件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bb80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b.png)
水稻僵苗
总结词
由土壤质地不良、水分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停滞。
详细描述
水稻僵苗是由于土壤质地不良、水分管理不 当或肥料不足等原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 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粘重、水分过多或 过少、肥料不足等原因,导致水稻植株矮小 、生长停滞,出现僵苗现象。这种病害严重 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防治。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非侵染性病害往往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水分、养分、土壤质地、气候等 。观察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非侵染性病害。
03
对比已知的非侵染性病害症状
将观察到的症状与已知的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进行对比,有助于更准确地
判断是否为非侵染性病害。
病原检测
采集样本
采集具有异常症状的植物组织样本,用于病原检测。
发生。
加强植物管理
通过加强植物管理,提高植物的 抗逆性,从而减轻或消除非侵染
性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 行防治,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 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植物造成不
良影响。
04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技术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非侵染性病害具有 较强抗性的品种,提高作 物的抗病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型
营养失调
总结词
营养失调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或者营养元素比例不均衡,都会影响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从而引发非侵染性病害。这种病害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叶片 发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等。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3467b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6.png)
水分不足干旱
其病状:叶片雕萎、黄化、 花芽分化减少、早期落 花、落果,久旱遇雨可 造成落果和裂果。
水分多涝害
其病状:土壤缺氧、抑制 植物呼吸作用、根系腐 烂、全株死亡。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2 、水分失调
葡 萄 水 份 多 引 起 裂 果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1、营养条件不适宜
一品红缺N
月季缺铁病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2 、水分失调
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其含量占植物重量 的40%—97%。
其作用:参与植物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合成,维持 细胞的膨压,溶解土壤中矿物质,平衡植物体温。
水分不足或过多,都导致植物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 非寄生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
由不适宜的非生物 因素引起的病害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1、营养条件不适宜
N
园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柑
C、P、K、Ca、Mg和微量元
桔
素Fe、B、Mn、Zn、Cu等10 多种。
缺
缺少某种元素,会出 现缺素症。
症
某种元素(尤其是微
(2)高温
苹 果 日 灼 病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4、光照不适宜
照(
过 弱
) 光
1
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进 行,受害植物叶色发黄、枝条细弱、花 芽分化低、易落花落果、果实品质降低、 特别是温室和温床栽培的植物更易呈现 出上现象。
照(
过 强
) 光
2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464059d5bbfd0a7856731e.png)
.
3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 四、其它因素
.
4
一、温度不适
高温:引起灼伤(常在向阳面)。
机制:钝化某些酶的活性,促进其它酶的活性,导致异 常的生化反应和细胞死亡。蛋白质变性,细胞质膜的破 坏、窒息和毒性物质的释放。 低温(冷害和冻害):当气温在0~10℃时,一些喜温作 物(黄瓜、水稻 亚热带地区的果树)易受到冷害。表现 为变色、坏死、表面斑点、芽枯。当气温在0℃以下时, 植物会受到冻害。表现为幼叶或幼茎出现水浸状暗褐色 病班,逐渐死亡;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钙、硼、铁、硫、锰、铜、钼的缺乏):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
12
第二节 化学因素
引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 调、空气污染及化学物质的药害等。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 的比例失调、营养过量。
如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地块,在连作频 繁的保护地栽培等情况下,土壤中大量元素与微 量元素的不平衡日益突出,在这种土壤环境中生 长的作物,往往会表现出营养失调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PPT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34ce421eb91a37f1115ca0.png)
(一)营养失调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备的 营养成分:不仅需要大量元素(占植物干 重大于 0.1% 的元素) C、H、O、N、P、K、 Ca、Mg、S 等和微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 0.01% 以 下 的 元 素 ) Fe、Mn、Zn、Cu、Mo、 B、Cl 等,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在量 上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一旦缺少了某 种元素,或比例失调,植物就会生病,特 别是微量元素。
(二)温度失调
气 温 土 温 水 温
低温 高温 变温
霜害:早春的晚霜,秋季的早霜。 冷害:0℃以上的相对低温的伤害。 冻害: 0℃以下低温的伤害 休眠期、储藏期。 引起日灼(烧)病 (常伴强光)
导致裂果、破腹病 (如梨裂果病、杨树破腹病)
25
(二)温度失调(低温)
一般植物在 1-4℃之间都能正常生长,但忍受的最低和最高 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同种植物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对 有害温度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般幼苗比成株敏感。 幼嫩和分生组织比老熟组织敏感。 生长点、幼芽比茎叶敏感。 一般说低温危害比高温危害更常见。
(一)营养失调
农作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是:一般 植物地上部正常含Fe量为50-250ppm;Mn 为 20-500ppm,大于 1000ppm 植物生长遭 受毒害; Zn 为 25-150 ppm,大于 400ppm, 则会中毒; Cu 为 5-20ppm,大于 20ppm, 则可能出现毒害; Mo 含量极微,正常范 围为 0.1-0.5 ppm, 但植物含钼量变幅很 大,且毒害浓度不很明确,牧草中钼含 量大于 15ppm 时,牛吃了会中毒。 B 含量 正常为20-100ppm;Cl含量为0.02%。
3、其他缺素症的识别
P素缺乏或过量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章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a4092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a.png)
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一、植物生理缺陷和遗传病1. 植物生理缺陷:- 植物生理缺陷是指由于植物体内生理功能紊乱导致的病害,如营养缺乏、水分失调等。
- 营养缺乏: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或某几种营养元素不足,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 水分失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或过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2. 植物遗传病:- 植物遗传病是指由于植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导致的病害,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 基因突变:由于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 染色体畸变: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二、化学因素致害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在植物体内残留的农药,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农药残留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对植物生长产生毒害作用。
- 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 化肥施用不当:- 化肥施用不当包括过量施用、施用时机不当等,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 化肥施用不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物理因素致害1. 干旱:- 干旱导致植物水分供应不足,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 干旱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寒冷:- 寒冷导致植物组织损伤,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 寒冷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 盐碱:- 盐碱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影响植物根系发育。
- 盐碱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4. 污染:- 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污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1. 症状观察:- 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如萎蔫、黄化、生长不良等。
- 分析症状是否符合某种非侵染性病害的特征。
2. 环境因素分析:- 分析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水分、温度等。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https://img.taocdn.com/s3/m/5e85e9c6866fb84ae55c8dc4.png)
病 因
b.光照太强或太弱
(3)不良化学因素
a.营养失调(不平衡)
b.环境污染(大气和土壤中有毒物质)
c.药害(农药和化学制品使用不当)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
➢
(一)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非
侵 染 性 病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
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 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 阻止吸收 •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 地上部出现萎蔫 • 水肿现象
• 干燥、凋萎、 植株矮小
• 品质变硬
• 肉嫩组织开裂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水分、湿度不适
侵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染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性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侵 2、低温:
染 性
(2)冻害
病
害
的
病
因
鹅掌柴冻害
芦荟冻害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染 性
(2)冻害
病
害
的
病
因
春羽冻害
三角梅冻害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染 性
(2)冻害
病
害
的
病
因
金橘冻害
芭蕉冻害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侵 染
4)缺Ca识别:
性
桃树对钙的需求量比苹果树小,桃树缺钙叶片
病 有斑枯,果实易出现 软腐病。
害
的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75dd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2.png)
遗传测试
利用遗传学方法进行病原物鉴 定和检测。
防治策略
1 健康种植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植物 抵抗力。
2 积极监测
定期检查植物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 病害。
3 化学控制
使用植物保护剂进行病害防治,但要遵循安 全和环保的原则。
4 农业管理
合理轮作、间套种植和采取措施减少病害传 播。
3 生态平衡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对植物 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保护农作物和生态平衡的 关键。
病原分类
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 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病原。
动物传播
昆虫、螨虫和线虫等动物作为 媒介,传播植物病害。
环境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如气候变化和 土壤条件,也可能引发非侵染 性病害。
病原生物特征
水源污染。
3
昆虫传播
昆虫、螨虫和虫媒病原物通过叮咬、触 碰或排泄物传播病害。
病害发病周期
感染期
病原在植物体内感染并繁殖。
发病期
凋萎期
病害症状在植物体上出现并扩散。
植物组织衰弱,可能导致死亡或 产量下降。
病害诊断方法
实验室分析
通过检测植物样品和病原物的 存在进行病害诊断。
病害症状
观察植物的病害症状和部位, 有助于确定病害类型。
微小而隐蔽
非侵染性病原物通常微小且不易察觉,需要专业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
病害特异性
不同的病原物会造成特定的病害症状,有助于诊断和辨别病害。
适应力强
非侵染性病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途径
1
空气传播
病原物随着风、气味或灰尘等因素在空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435c5f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0.png)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是现代医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涉及到医学领域中非侵染性疾病所涉及的一些病原体以及对应的特征和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指那些不以直接侵入人体为途径的病原体,如常见的化学物质、放射线、机械性因素等。
特别是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所面临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也越来越复杂。
二、非侵染性病害的分类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职业性病害、环境病害和营养性病害三类。
(1)职业性病害:针对特定工作环境下可能导致的工业污染等职业健康问题,如无机物中毒、细颈气管炎等。
(2)环境病害: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疾病,如空气污染导致的霾病、水源污染引起的急性肠炎等。
(3)营养性病害:由于人体摄入的某种营养成分过低或过高所导致的疾病,如贫血、坏血病等。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征(1)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较隐蔽,不如传染性疾病那么明显;(2)常常是劳动一段时间甚至数十年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3)非侵染性病害常常需要复杂而特殊的检查手段才能得到确定的诊断。
四、非侵染性病害的治疗方法非侵染性病害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不同疾病的病因所在。
首先要进行病因的确定以及与这种病害有关联的职业卫生问题的处理,对环境要进行治理,避免再次导致病情加剧。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药品治疗或手术治疗。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是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病原体涉及到环境污染、职业性病害等多个方面,且治疗方法也十分复杂。
因此,除医学从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外,广大公众应该保持警惕,避免遭受非侵染性疾病的侵害。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d1203631d0d233d4b04e696b.png)
③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④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在遇到新病害或难于区分的病害时,应采用柯赫
法则证明病害是否有侵染性。
2020/11/4
38
小结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环境中不适合的化学或物理因 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或遗传基因突变引起。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的不足、比例的失调或过量,空 气、水和土壤的各种污染,化学农药的药害等等;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气温、土温的过高、过低或骤然改变,土 壤或空气水分过高、过低,光照强度或光周期的不正常变化 等。
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的关键是掌握其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主 要应抓住症状的田间分布类型、生长期间环境因子的不正常 变化、无侵染性、可恢复等特点。
2020/11/4
25
高粱低温冷害是高粱生育期间,遇到低温,造成生 理活性下降,生长发育延迟或性细胞生长发育受阻, 从而使产量降低。
高粱低温冷害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3种。 中国北部高粱产区主要表现为 延迟型:即在营养生长期或生殖生长期较长时间遭
受低温,生活活性明显减弱,生长、发育明显滞缓, 抽穗成熟延迟,霜前不能充分灌浆,不仅产量锐减, 且品质变劣,籽粒不饱满,带壳籽粒增多,蛋白质 含量低。 障碍型:主要是生殖器官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 遭受短时间异常低温,妨碍生殖细胞的正常发育和 受精结实,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这一类型仅个别 年份局部地区发生。
2020/11/4
17
2020/11/4
18
三、植物的药害
各种农药(杀菌剂fungicide、杀虫剂 insecticide、杀线虫剂nemacide、除草剂 herbcide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b7e6c65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4.png)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1、教学目的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性质和特点,症状和田间发病的特点。
2、重点和难点重点: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难点: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3、教学方式使用CAI课件进行讲授。
4、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非侵染性病害是由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病害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又叫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二、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联系两者关系密切。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物的侵入和发病。
例: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乘虚而入。
同样,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斑病害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循环。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因素一、化学因素1、植物的营养失调(不平衡)营养失调可以诱使植物表现各种病态,过去一般称为缺素症(deficiencies)。
但现在看来,缺素症的提法不全面。
因为某种元素缺乏,元素比例失调,某种元素过量均会使植物表现不正常的病态。
这部分的内容在《植物生理学》里已讲过,这里不重复。
2、环境污染包括水、土、气的污染。
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
废气: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等,书中表7-2列出了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废水: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元素:Cu2+, Zn2+, Ag+, Ca2+;有毒化合物,如氯化物,过氧酰硝酸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 )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 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 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 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 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是废气:如HF、SO2和NO2等。
水源污染来源于工厂排污等; 土壤污染有化肥、农药等; 酸雨来源于工厂废气; 这些污染物对不同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症
状各异。
重庆南山马尾松受酸雨危害状 峨眉山冷杉受酸雨和冰雹危害状
某些植物具有选择吸收某些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此可以用来 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研究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意义:
为此类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揭示寄主植 物接受、传递外界信息,调整自身生化代谢以适应 环境变化的机制,丰富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同时,植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可以为正 确理解和合理利用侵染性病害中寄主——病原—— 环境三角关系提供借鉴。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如桂花每公斤干重的叶片可以吸收氯4.8g、硫3.6g和汞5.1g。 当大气臭氧达到0.5×10-6时,牡丹的叶片会出现特征性的斑 点和伤痕,根据浓度不同而显赤褐、淡黄、灰白等颜色。 吊兰:24小时内,一盆吊兰在8至10㎡的房间内可杀死80% 的 有害物质,吸收86%的甲醛。 龙舌兰: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可消灭70%的苯、50% 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 虎尾兰: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平方米左右房间内80%以上多 种有害气体。 常春藤:一盆常春藤能消灭8至10平方米的房间内90%的苯。
1.土温过低往往导致幼苗根系生长不良,容易遭受根 际病原物的侵染。
2.低水温也可以引起植物的异常,如用低于叶面几度 的水喷洒美洲紫罗兰,会引起环斑症状;而将冰水滴 在叶片上会导致局部栅栏细胞的崩溃。
3.剧烈变温对植物的影响往往比单纯的高、低温更大。 如昼夜温差过大,可以使木本植物的枝干发生灼伤或 冻裂,这种症状多见于树干的向阳面。
施用无机的铜、硫杀菌剂和有机砷类杀菌剂易引起急性药害。
慢性药害:不马上表现明显症状,而是逐渐影响植株 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植物生长缓慢、枝叶不繁茂,进 而叶片变黄以至脱落;开花减少,结实延迟,果实变 小,籽粒不饱满,种子发芽率降低等。
不适当地使用杀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也会引起药害。
高粱低温冷害是高粱生育期间,遇到低温,造成生 理活性下降,生长发育延迟或性细胞生长发育受阻, 从而使产量降低。
高粱低温冷害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3种。 中国北部高粱产区主要表现为 延迟型:即在营养生长期或生殖生长期较长时间遭
受低温,生活活性明显减弱,生长、发育明显滞缓, 抽穗成熟延迟,霜前不能充分灌浆,不仅产量锐减, 且品质变劣,籽粒不饱满,带壳籽粒增多,蛋白质 含量低。 障碍型:主要是生殖器官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 遭受短时间异常低温,妨碍生殖细胞的正常发育和 受精结实,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这一类型仅个别 年份局部地区发生。
微量元素:镁、锌、钙、硼、硫、铜、钼和锰。
镁存在于叶绿素中,是很多酶的辅助成分; 锌则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糖的氧化; 钙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变化,它与果胶形成钙盐参与植物
的抗病性; 硼的功能不确知,可能影响糖的运输和钙的利用; 硫存在于一些氨基酸相辅酶中; 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催化剂,并作为很多酶的辅助成分; 铜、钼和锰分别是很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和呼吸、光合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1.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 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害引 起侵染性病害
2.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 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班发生后提 早落叶,导致更容易引起冻害和霜害。
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 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 害的恶性互作。
三、植物的药害
各种农药(杀菌剂fungicide、杀虫剂 insecticide、杀线虫剂nemacide、除草剂 herbcide等)
化学肥料如使用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或 使用时期不适宜,均可对植物造成化学伤害。
植物药害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药害:一般在施药后2~5天发生,常常在叶面上 或叶柄基部出现坏死的斑点或条纹,叶片褪绿变黄, 严重时凋萎脱落。植物的幼嫩组织或器官容易发生此 类药害。
以及氮代谢酶的辅助成分; 除了镁和锌以外,其他元素不可由下向上运输的,所有缺
乏时的症状往往出现在上部组织
小麦缺素症状
小麦缺素症状
缺硫
小麦缺素症状
缺磷
缺缺钾 镁
玉米缺素症状
玉米缺素症状
缺铜
缺
锰
缺镁
二、环境污染
指空气污染,水源和土壤的污染、酸雨等。树
木的枝枯叶黄、农作素
营养失调 水分失调 空气污染 化学物质的药害(农药、化肥)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 养间的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
植物的矿质营养被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 元素,缺乏这些元素导致植物产生多种 症状。
大量元素:N、 P 、 K。氮素是广泛存在于细 胞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磷存在 于DNA、RNA、膜磷脂和ADP、ATP中;钾 主要作为很多反应的催化剂,它们都是可以由 植物下部组织向上输导的,所以缺乏的症状首 先表现在下部叶片上。
一、温度不适
温度
不适宜的温度包括高温、低温、变温,具 体讲又有气温、土温和水温三个方面的变 化。
低温的影响主要是冷害和冻害。 高温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是灼伤。
冷害也称寒害,是指0℃以上10℃以下的低温所致的 病害。常见症状是变色、坏死和表面斑点、芽枯等。
冻害是指0℃以下的低温所致的病害。症状是水渍状病 斑-死亡-直到变黑、枯干、死亡。
在高粱上直接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后,12小 时即现药害症状,72小时后叶片全部焦枯。邻田或附近施 用上述杀虫剂或除草剂时,随风飘移至高粱上以后,初在 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后斑点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成大斑 块,致全叶焦枯,全田似火烧状 。
有机磷药害
空心菜药害 水稻田药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