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常见关联词大全
行测言语理解重要关联词精讲汇总讲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重要关联词精讲 (1重要关联词精讲 (一—并列关系中的对举关系准确掌握关联词的逻辑关系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考的关联词并不多,有几类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它们的逻辑关系很明显,是联系上下文分析文段主旨、观点倾向的关键点。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常见的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或者是平列关系或者是对举关系。
平列关系我们都知道, 表示几件事或者几个方面并存, 比如“ 既…… 又”“ 一边……一边”“ 一会儿…… 一会儿”“ 同时”“ 另外”…… 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而对举关系则是前后分句意义相反或者相对, 两种情况或者两件事情对比对立, 也就是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对照来说明情况或者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
这时候, 语义就有轻重之分, 主次之别了, 因此我们碰到这类关联词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定位出关键信息。
常见的关联词有“ 不是…… 而是”“ 是…… 不是”……例 1:(词汇这些瀑布不为人知,这 _____因为人们对它们不感兴趣或者它们不够迷人, ____由于它们处于边远险要之地,游客要想一睹它们的风采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A. 不是而是B. 不但而且C. 不是就是D. 不仅而且很显然, 题目中的两个分句意在解释这些瀑布不为人知的原因所在, 所以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
且根据最后一个分句的“ 困难重重” ,可知原因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选项 A 表对举的并列关系,选项 B 、 D 表递进关系,选项 C 表选择关系,故本题选 A 。
例 2:(文段每天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它是无序的。
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这“ 混乱” 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协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 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 ; 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连,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加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
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
关联词语大全
关联词语大全一、并列关系: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并列复句分为三类:1.平列并列:平列并列表示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同时并存。
2.对照并列:对照并列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相对或相反。
3.解注并列:常用关联词有“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
二、选择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分列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常用“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
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
三、转折关系:转折复句中(又叫主从关系复句),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
转折复句的特点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3.停顿是复句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重要标志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不是...而是.........、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
四、因果关系: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
公务员考试八大关联词详解注释
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部分考查较多的是实词和成语,对虚词的考查相对较少。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一类词。
它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大类。
公务员考试中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是关联词语,而关联词语又主要涉及八大复句关系,即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
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1.并列关系常见的并列关系复句主要包括平列式并列和对照式并列两种。
(1)平列式并列几个分句平列地叙述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无主次之分。
表示平列式并列关系的常见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同时、另外等。
【示例】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出,要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既要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又要坚持理性、平和、规范执法。
注:“既……又……”的平列并列的示范标准,同时根据语境而言,两处具体处理措施没有偏颇,是处于同一处理层次的措施,所以此处运用既……又……。
(2)对照式并列前后分句意义相反或相对,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对照来说明情况或者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分句之间有主次之分。
表示对照式并列关系的常见关联词有:不是……而是……、是……不是……。
【示例】绿色发展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立足国情发展。
注:此项关联较难理解,本人已在百度百科修改词条,含有正反两面的内用,并且用来加强肯定部分的内容,也算是并列了两个相同层面的东西。
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平行的,所以在此算作是并列的关系内容。
2.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的常见关联词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继而等。
【示例】围湖造田搞了两年,继而“把草甸子变成粮仓”会战又闹了好几年——土地沙化的病根子就是这么埋下的。
注:此项关联词,所使用的范围是在以时间为坐标轴的基础之上,所有状态的延续都是在时间变化的前提之上。
关联词大全
关联词大全关联词词语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1。
转折关系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2。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5。
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6。
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错用关联词语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公文汇报总结用词关联词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軋、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1、常用排比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A、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B 、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C、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D、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E、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F、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G、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H、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公务员考试言语题必杀技法之三关联词法
公务员考试言语题必杀技法之三关联词法我们知道,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文段的中心句、重点句对于解题是最有帮助的。
那么,哪种方法应用最广,最有效果呢?无疑就是关联词法,关联词所引导的句子往往就是文段的中心句、重点句。
关联词法不但在解片段阅读的各个题型时经常用到,在做逻辑填空题时也经常用到,因此是言语理解题的基本解题方法之一。
还有就是公务员考试所用到的关联词并不太多,主要就是表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和必要条件关系这五种关联词,关联词法可以集中突破,不会花费我们太多的时间,所以要把这个基础打牢。
下面以几道国联考言语题为例,介绍一下关联词的用法。
1.通过遥感探测发现,每年10月到次年的3月期间,每2~3天在2公里以上的高空就有一股从西风带吹来的浮尘,当它抵达华北平原上空后,由于地势降低,风速下降以后浮尘便会往下与污染物相混合,遭遇水汽后细粒子个体便迅速增大,造成大范围高强度的污染现象。
如果遇上南边气流比较强,会形成华北地区持续多天的重污染天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的()。
A. 形成过程B. 发生时间C. 形成原因D. 覆盖范围这是一道2014年的国考题,有一定的难度,A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有很多考生误选了A.但如果能够留意到第二行的“由于”这一表因果关系的典型关联词,就会知道文段的意图就是讲空气污染现象的形成原因。
所以应该选C。
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典型的关联词组是“因为...所以”,但有时文段只出现“因为”“由于”等表原因的关联词,有时文段只出现“所以”“因此”“因而”“由此可见”“照此看来”等表示结论的关联词,考生要明白这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有时还会出现“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倒装因果关系,这时就是侧重解释原因了。
2.事实上,延期偿债不仅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为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规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完整版)常用关联词语大全
常用关联词语大全关联句分为8 种类型:一、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 又……又……、2. 既……又……、3.一边……一边……4.那么……那么……5. 是……也是……6. 是……不是……7. 不是……而是……8. 要……还要……9.一面……一面……10.除了……还要……11.除了……还有……12. 既……也……13. 一会儿……一会儿……、14. 不是……是……15. ……也……16. ……又……17. ........ 还……18. ……同时……19. 有时……有时……二、承接句。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 ……接着……、2. 先……接着……3. 首先……然后……4. ……就……、5. ……于是……、6. ……又……、7. ……便……等。
8. 最初……后来……、9. ……便……10. ……才……、11. ……然后……12. 一……就……三、递进句。
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不但……而且……、2.不但……还……、3.不仅……而且……4. 不仅……还……5. 连……也……6. 不但不……反而…..7. ……更……、8. ……甚至……9. ……还……10. ……何况……11. ……而且……12. ……并且……13. ……况且……四、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不是……就是……、2.或者……或者……、3.是……还是……、4.要么……要么……、5.宁可……也不……、6.宁愿……也不……7. 宁可……也……8.宁可……决不……9.与其……不如……10. 既然……就(也就)……11. ……或(或者)……12. ……还是……五、转折句。
公务员考试:“或”和“要么”一样吗?
公务员考试:“或”和“要么”一样吗?华图教育杨双双“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国联考中逻辑判断的出题比例越发的往论证方向倾斜了,知识点繁多的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出题数量却寥寥。
这个部分真的不值得考生在备考阶段花费时间用心准备吗?华图教育专家提示大家,当然不可以放弃!这个部分虽知识点较多,但整体理解难度较低,甚至偏向于记忆类的知识点。
因此,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在考前拿出一部分时间把这个部分的知识点熟练掌握,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秒杀!今天我们一起带大家区分一下翻译推理中的两类逻辑关联词“或”和“要么…要么…”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这两种逻辑关联词混淆,将“要么…要么…”作为“或”关系命题下的替代关联词;而在逻辑中,这两个词确是有严格的区分。
“或”关系命题成立有三种情况,不成立有一种情况。
以A或B为例,成立情况如下:①A且-B②B且-A③A且B;不成立的情况:-A且-B。
而“要么…要么…”成立有两种情况,不成立也有两种情况。
以“要么A要么B”,成立的情况如下:①A且-B②B且-A;不成立的情况:①A且B②-A且-B。
这也是逻辑思维和日常思维区别的生动体现之一。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真题来区分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例】某司机驾驶违章,民警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
”司机说:“我不同意。
”那么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哪项他必须同意()A.扣照,但不罚款B.罚款,但不扣照C.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D.承认错误,下次不再违章【解析】本题答案C。
民警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
”两种情况:①扣照且不罚款②罚款且不扣照。
司机说:“我不同意。
”也就意味着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成立,因此司机同意的情况为①扣照且罚款②不扣照且不罚款。
观察选项,A、B是民警说的两种情况,司机不同意,所以AB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C。
【例】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
如果上述断定成立,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B.没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C.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D.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解析】本题答案D。
公务员考试 行测语病专项考察知识点
第一节:语病主要提问方式: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句意(不)明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表达(没)有问题的是…一、搭配不当主要是成分搭配不当1.主干搭配不当→主谓宾(优先看,做题时候进行缩句)Eg. 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注意】优先比对以下▲“和”、“及”、“与”、“同”这类字还有顿号▲“是”字,也可能搭配不当2.修饰语(定状补)和主干搭配不当Eg. 我们将永远牢记曾经共享的痛苦与快乐。
3.关联词搭配不当Eg. 即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一再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录,但是永远不能掩盖事实真相。
【常考关联词】转折关系:虽然/尽管…但是…条件关系:无论/不管…都…;只要…就…;只有…才…;即使…也…递进关系:不仅/不但…而且…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即使…也…;虽然…但是…二、一面对两面【典型标志词】▲与否、能否、是否、可否▲兴衰、胜负、高低、强弱、多少、成败、大小、好坏、优劣Eg. 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虚心刻苦。
Eg. 一篇议论文论据充足,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三、肯否矛盾典型特征:居中出现多个否定词辨别方法:数数法①如果否定词的个数为“奇数”,表示“否定”意思(一般3个)②如果否定词的个数为“偶数”,表示“肯定”意思(一般2个)【注意】▲反问相当于一次否定:难道…吗?怎么…呢?▲成语出现的话,不在数数范围中,人家就是一个意思,不数。
▲“防止”“杜绝”“忌”“禁止”“避免”“遏制”这些均属于否定测。
Eg. 你考了全校第一,难道你不觉得不开心吗?Eg. 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Eg.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四、成分残缺、多余1.残缺(用缩句法,看缺少了主干哪一部分。
)方法:①缩句法,看缺少了主干哪一部分。
②注意介词,看有没有挡住我们的主语。
【常考介词】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
缺主语:eg. 观摩了这次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存管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完整word版)关联词汇总及归类,推荐文档
关联词大全所谓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关联词大全- 最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一)1 并列关系: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一边……一边……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也……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
不是……而是、是……不是……。
2 承接关系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便…………於是…………才……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3 递进关系: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
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 选择关系: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行测:易混淆关联词辨析-课后阅读(关联词)
关联词一.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分为平列关系和对举关系。
平列关系的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常见关联词:“既……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同时……”“有时……有时……”对举关系的分句之间对比对立,即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对照来说明情况或者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
常见关联词:“不是……而是……”“是……不是……”。
二.递进关系递进关系分为一般递进关系和衬托递进关系。
一般递进关系的常见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还……”“不止……也……”“非但……连……”“甚至”“况且”衬托递进关系,即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强调后面的分句。
常见关联词:“尚且……更何况……”“别说……连……”三.选择关系选择关系分为未定选择和已定选择。
未定选择指说出多种情况,让人从中选择。
常见关联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已定选择是在两种情况中选择一种,舍弃一种。
常见关联词:“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肯……绝不……”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分为说明因果关系和推论因果关系。
说明因果关系的结论是事实。
常见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关系的结论是从原因推出的结论。
常见关联词:“既然……那么……”五.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根据转折语气强弱分为强转折和弱转折。
强转折常见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然而……”“固然……却……”弱转折常见关联词:“不过”“只是”“倒”六.假设关系假设关系分为充分关系和让步关系。
充分关系,假设如果成立,结论就能出现。
常见关联词:“如果……就……”“倘若……那么……”“万一……则……”让步关系,先让一步把假设当做事实承认下来,但结论不因这个假设而改变。
常见关联词:“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七.条件关系条件关系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
有条件又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行测语言理解常见关联词搭配
行测语言理解常见关联词搭配并列关系的关联词1、一般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单用的“也、又、还、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2、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有:……一……就……;……首先……然后……;……便……;……于是……;……才……;……接着……3、也有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转折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不仅……也;虽然……但是;非但不……却……;别说……;不但没……偏偏;不但不……相反;尽管…… 但……表选择关系关联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要不……要不……;不是……就是……;与其……不如……;与其……毋宁……与其……还不如……;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可见”、“总之”、“言而总之”、“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要……就;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要是……就…… ;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也……;哪怕……也……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 (不仅、不光、不过、不只)……而且(并且、并、也、还);a.联合关系结构<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
例: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
常用关联词:又……,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2>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doc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考查中,逻辑填空之前叫选词填空,是从2010年国考开始将选词填空更名为逻辑填空,这个更名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往叫做选词填空的时候,命题人考察的重点是考察考生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更名为选词填空后除了考察考生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以外,还侧重于对于语境中前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考察,那么关联词作为连接句与句逻辑关系的载体,它对于我们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提示性作用。
在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的逻辑填空题型中,常考的关联词一共有四种,转折、递进、并列、因果。
下面笔者将这四种关联词的提示性信息作一技法汇总。
转折关系: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具有以下三个提示性作用:第一,转折之后是重点,第二,转折前后语义不一致且感情倾向往往相反,第三,转折前后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构成一对反义词的关系,比如虽然你穿的很危险,但是你长得很( )。
填入( )的词语是安全。
危险与安全刚好构成一对反义词,呈现相反相对的关系。
【例题】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________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______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合作B.大局协作C.写作分工D.危机团队在这道题目中,有一个关联词还是,还是引导的是转折关系,因此转折前后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构成一对反义词的关系,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竞争与合作构成一组反义词,因此此题选择A。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具有以下提示性作用:第一,递进之后是重点,第二,递进关联词前后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义与感情倾向一致且往往后者是前者程度的加深。
比如你有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 )的,填入( )中的这个词应该与错误是同义词并且比错误程度更深,所以可以填入荒谬或大错特错。
公务员考试关联词大全
关联词大全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2、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3、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4、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5、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8、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完整版)关联词大全
关联词词语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2.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5.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 ;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错用关联词语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完整版)行测关键词总结
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1、一般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单用的“也、又、还、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2、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有: ……一……就……;……首先……然后……; ……便……;……于是……; ……才……; ……接着…… 3、也有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转折关联词 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不仅……也;虽然……但是;非但不……却……;别说……;不但没……偏偏;不但不……相反;尽管…… 但…… 表选择关系关联词: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要不……要不……;不是……就是……;与其……不如……;与其……毋宁……与其……还不如……;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 “可见”、“总之”、“言而总之”、 “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 “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只要……就;只要……就;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如果……就…… ;要是……就…… ;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即使……也……;哪怕……也……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不仅……还;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 (不仅、不光、不过、不只)……而且(并且、并、也、还);a.联合关系结构<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
例: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
常用关联词:又……,又…… 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2>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
2020年公务员备考之行测:言语中的“小词大用”之递进关联词
2020年公务员备考之行测:言语中的“小词大用”之递进关联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递进关系的标志词哪些?不但/不仅/不光/不止/不单/不独......而且/并/也还/也......不但......而且......甚至/除了……还……更……尤其/特别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重要的是/有趣的是/有意思的是……然后,咱们再来看一个例句,回想一下怎么用递进关系来解题【例句】我怀念的是长沙岳麓山上的爱晚亭,也怀念长沙橘子洲头的毛主席雕塑,更怀念的是南门口的臭豆腐。
【分析】该句用的是“怀念的……也怀念……更怀念的是……”多级递进句式。
强调的也是作者感情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递进后的“臭豆腐”,并且递进前后的感情倾向是一致的。
【结论】重点在递进之后;多重递进重点在最后一个递进之后;选项可能出现包含递进前的陈述,但正确选项应包含递进之后的内容,递进前可有可无;递进前后语义和感情倾向一致,但递进后的程度比递进前更重接下来,咱们重点看看递进关系在各个题型怎么用——【在主旨概括题当中的运用】【例1】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
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
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
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A.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B.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C.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D.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步知公考行测风暴羚羊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前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接着提出“用共同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然后介绍了历史上这种经验做法。
最后总结乡村治理”不仅需要法制,而且还需要非正式制度”。
行测假言命题常见关联词及例题
行测假言命题常见关联词及例题
假言命题常见关联词:
一、前推后的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若…则…
一…就…
例:如果天下雨,那么学校放假。
用逻辑语言表述推出关系,写成天下雨学校放假。
二、后推前的关联词
只有…才…
例:只有报名了,才能参加考试。
用逻辑语言表述推出关系,写成
参加考试报名了。
三、否一推一的关联词
除非…否则…
除非吃药,否则病好不了。
用逻辑语言表述推出关系,写成
不吃药病好不了。
行测常见关联词例题:
某水果店只有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时,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水果而获利;除非该水果店的销售量很大,否则,不能从果农那里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水果;要想有大的销售量,该水果店就要拥有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
因为种种原因,该水果店没有得到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
由此可以推出:
A.该水果店的销售量很大
B.该水果店的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
C.该水果店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水果而获利
D.该水果店获利很少
【答案】C。
【解析】此题包含三个假言命题,其推理关系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水果而获利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销量很大拥有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
该水果店没有得到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推出:没有得到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没有很大的销售量不能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水果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水果而获利。
故答案选C。
通过本题可以看到,题目中既有前推后的关联词,又有后推前的关联词,否一推一的关联词,考生应该打好基础,写清楚关系,然后才能结合选项灵活来做题。
看完这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词
所谓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关联词大全_最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
1 并列关系:
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
……一边……一边……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也……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
不是……而是、是……
不是……。
2 承接关系
概念: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
3 递进关系: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
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 选择关系:
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宁可……也不……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还是……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与其……不如……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5 转折关系:
概念:后一句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尽管……可是……例: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虽然……但是……例: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却却很难。
例: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却……例: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然而……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
不过,只是,倒。
6 假设关系:
概念: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1)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
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如果……就……例: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
假使……便……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要是……那么……例: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麼定会闯祸。
(2)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
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如果……就……例: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即使……也……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7 条件关系:
概念:偏句提出一个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例: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说明: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 [“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
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去旅行。
只要我们有钱,我们就去旅行。
只要我们有机会,我们就去旅行。
]
只有……才……例: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说明:偏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
)[“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
“只有A 才B”中,没有A,B就不成立。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
只有傻瓜,才会同意你的意见。
]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
(说明: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 例: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
不管……也……例: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不论……也……
假设句和条件句有相通的地方。
假设句中包含着条件的意思,条件句中也包含着假设的意思。
如:
1.如果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2.只要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第一句是假设句,但是“你去跳舞”也是“他就高兴”的条件;第二句是条件句但是“你去跳舞”,并不是已实现的事实,而含有一种假设的情况。
它们的区别,一是用的关联词不同,二是
前一句着重假设,后一句着重条件。
8 因果关系:
概念: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因为……所以……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由於……因此……例:由於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既然……那么(就)……例: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要是……那么……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关联词有两种:
一种是由词组成的关联词,如“那么”、“因而”等;
另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形式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即使……也……”等。
这两种形式的关联词之中,我们见的最多的是成对出现的,即第二种形式。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因为每一对都表特定的语法关系,所以它们的搭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
如我们只能用“只有……才……”,而说“只要……才……”这就不对了。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比如“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正义战争”一定是“非正义战争”。
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比如“红色”和“白色”。
不是“红色”,不一定就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