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5)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9)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 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作 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 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 人"。
写一写 古今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通讯工 具的发展上,也体现在情感上。 请同学们动手写写你的离别感 受!
写一写 古今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通讯工 具的发展上,也体现在情感上。 请同学们动手写写你的离别感 受!
离别是一本书,写满了桩桩件件的 往事;离别是一句话,传达着你我 之间珍贵的情谊;离别是一首歌, 唱出了我们难忘的成长经历;离别 是一张画,油印着一只只从小渐大 的脚丫……
对比赏析 王运《今离别》: 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开帘 望东风,远近伤我情。君肠断,妾身老, 绣衣罗裳著春早。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 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 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知人论世
黄遵宪,晚清诗人,外交家、 政治家、教育家。
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 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其三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其四
······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肖传洁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新意象新意境诉别情——赏析《今别离(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遵宪,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教学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其《人境庐诗草》(诗集)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三.背景:本诗创作背景:处于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西文明大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素的整合。
社会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撞(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时代的变迁导致诗歌的古典意向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代弄潮儿的诗人的新风新貌。
四.赏析诗歌(一)读一读1.教师范读听读要求:准确把握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齐读。
(二)品一品1.结合课下注释,把诗歌译为现代汉语。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的忧愁更加滋长。
古代有山川,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樊玉函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4 时代在不断变化,在今天的生 活体验中关于离别你有没有和古 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看。
你能把今天的新意象写入自己 的诗歌中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 强学生写作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新意象、新境界的表现。 2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愁别绪上的 新意。
因声求气
以意逆志
1 通过这首《今别离》,你体会到本首诗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通过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2 你能想起古人送别时写过哪些诗句?
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 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2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பைடு நூலகம்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
(王维《送元二使安
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3 这首近代诗《今别离》同 样抒发离别,与古诗相比有 哪些不同? (意象、离别的特点)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宋薇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是快的,高铁,飞机......上京赶 考的秀才一年走的路,我们一两个小时就抵达了。“一闪”之间,我们 省略了脚步,但也“省略”了旧日子带给我的生命内心深处的“回味” :“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灰暗的镜头里浸透着无尽 的暖意;日子的底色是什么?是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一封手写的 书信,我就是乘坐着这样的日子来爱你,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万两黄金 难买一颗真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对爱情 的表白也许就是这么的任性和单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的朴素 与简单,简单到一个门,只上一把锁: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把平常而简单的锁,却蕴藏着不平常的哲理: 精美的钥匙配着精美的锁,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就像你在菜园扎上了 篱笆,而不会担心有人越过道德的底线,但绝对不会是有人非要越过城 市里斑马线和红绿灯......是道德与人心之间的某种朴素的暗示,这种 暗示里多了对人性的思考,对处世之道最朴素的阐释。
明不能兼容,诗歌的传统意象已经不能准确表达近代人的 种种感受与思考。黄遵宪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 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将 一些新事物大胆引入诗歌,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发现了 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堪称中国诗的哥伦布! • 《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 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 有之物"。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题旨:快速度产生出
一种神奇的“力”,它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生 人的离别体验。
聚散迅疾更添难堪---离情愈浓 来去无情离愁更甚---愁情愈烈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卢云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宁蒗一中卢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教学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一、导入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士发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赠梁任父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遵宪的《今别离》。
二、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三、播放诗歌伴奏,教师范读四、诗歌赏析|1、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2、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
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
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
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
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3、名句赏析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轮船不畏惧逆风,不因逆风而停留。
轮船驰去迅速,送的人未及返回,离别的人已在天的尽头。
送的人望着离去的人的背影,倏尔就不见了,不由让人望远兴叹,徒增悲伤之情。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翠林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1今别离黄遵宪教学目标:1、素读 -------感知诗歌内容。
2、赏读 -------结合知人论世法赏析诗作的新意3、对比阅读 -------全方位感知新旧诗歌的特点。
4、训练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其敢于革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赏读 -------结合知人论世法赏析诗作的新意教学难点:训练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其敢于革新的精神。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黯然销魂者,为别是也。
”在你们的印象中有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学生踊跃回答,各抒己见。
)送别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也有“执手相看泪眼,尽无语凝烟”。
而黄遵宪的离别诗独具一格,今天我们走近《今离别》,走近黄遵宪。
二、出示教学目标1、素读 -------感知诗歌内容。
|22、赏读 -------结合知人论世法赏析诗作的新意3、对比阅读 -------全方位感知新旧诗歌的特点。
4、训练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其敢于革新的精神。
三、素读1、素读:不加情感色彩,就字面语义而读。
今别离 (黄遵宪)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2、自由读,扫除文字拦路虎。
3、反复诵读,理解诗句大意。
(同坐两两交流)①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离情别思就象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轮,早期蒸汽机轮船两侧的双轮②并立:合力,一起③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轮船和火车)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稍有缠绵之意。
须臾,片刻、短时间。
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④万钧柁几万斤重的船舵。
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范晓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赏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士发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赠梁任父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遵宪的《今别离》。
二、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三、播放诗歌伴奏,教师范读四、诗歌赏析1.师问: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答: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2.师问: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生答: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
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
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生答: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
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
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王晓华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本诗创作背景 : 处于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西文明大
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素的 整合。
社会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撞
(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时代的变迁导致诗 歌的古典意向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代 弄潮儿的诗人的新风新貌。
《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涯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怎 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送行的人还没 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望着远处船 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这四句集中表达出轮船速度之快。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 来路途会堵塞么?但愿你回 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三、赏诗歌
1、意象 2、情感 3、写作手法 4、主旨
本诗选用的意象是什么?
现代交通工具
现代的交通工具和古代的交通工具 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时什么?
快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 了一个“快”字?
转、驰、载、动、 速、快等词的接 连运用,渲染出 现代交通工具的 一种显著优势: 超乎寻常的快速 度。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 的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 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须臾”“及时”“顷刻”三个时间词的 使用,突出了现代时间迅速变换的特性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 “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 体现出诗歌的内容就是描绘现代离别给人 们带来的体验。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李冰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遵宪,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意象有一定的了解,对离情别绪能有一定的体会。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教学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知识链接闺怨诗的内容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如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
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如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为最突出。
如杜荀鹤的《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活动2【导入】情景导入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士发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赠梁任父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遵宪的《今别离》。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一、自学感知(分钟) 1.关于黄遵宪:黄遵宪,(1848--1905) 清末诗人。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范艳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迅速今别离
准时生
心
离
忧
火车
轻气 球
愁
轮船
(2)在对离别场景的刻画与
描写上不同。
古人“行止犹自由”,有相对充裕的时 间来告别、饯行,因此对离别场面的描 写往往是精雕细刻,把古人的离情别绪 表现的更加缠绵而细腻。
本诗中“今日车与舟,不许稍绸缪。钟 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 种匆匆的离别,展现了近代人离情别绪 突发而浓烈的特点。
合作探究:《今别离》在表现 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别离诗歌 有什么不同?
提示:
(1)在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方面 不同。
(2)在对离别场景的刻画与描写 上也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场景常用 哪些意象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柳
古道
酒
笛声 古别离 长亭
山水
夕阳
芳草
此诗描写离别场景用了 哪些意象
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
意象新奇,重在表现这些意象准时、灵 活、迅速等特点。
今别离
火车
轮船
轻气 球
(1)在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方 面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常选用一些典型意象 (柳、酒、长亭……),进而渲染 出极萧瑟、凄凉的意境。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22)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黄遵宪(清)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赠梁任父同年》
译: 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像精卫填 海一般的奋斗。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
人境庐主人。 广东嘉应州人。清末维
细读:
1、“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如何体现采用 古法以表达新观念?
唐代诗人孟郊有联“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
此处黄遵宪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
便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而
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
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
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 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 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风格古朴 旧体新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别董大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须臾”、“及时”、“顷刻”三个时间词语的高 密度重复出现,正突出了现代时间的迅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换特性。 而时间的迅捷变换当然会催生出空间上的变化体验。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诗歌风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学习《今别离其一》时,重点要体会 诗中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④万钧
柁 几万 斤重的 船⑧⑥舵倏打。头: 万风疾钧速迎,,面 形吹忽容来然分的 量风重,或逆 力量风大。
罗裳著春早。
•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
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
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
导入新课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师生学习课文注释)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890年,处于中西文明大碰撞的 时代,同时也是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文化的 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 传①⑨说别烟古肠波代转有杳商如悠人轮, 眼古车今明钟虽岂送见亦舟日知声无者有双有载舟须一打未万轮山离与臾及头及钧驰川别车景时风返柁,,,,,,⑥,④益古行并不顷?君,增亦止力许刻亦在动有犹②稍不不天如中车自生绸少畏尽绕心舟由离缪留石头指忧。。愁。。尤。柔。。③⑦⑤。。③稍车手宝有绕一情船转早成 吾明绸)的贵缠尤 情 行 以 有 当 妇 因江了刻别的,期两悠风了《诗悠两轮知缪明时,绵疾 恨好不至商作人某 称千上这 动千既绪 双顷蒸侧为须:明刻 却之, 不唐黄中”句船⑤此甚归于旅大阻娶逆②载使灵里机臾(知那不意石万万就轮刻汽的临能人鹤““,驰笃,此远风之石风绕句并景轮道么让。尤空人活形转圈死阻周像一间机双。石,行为。氏、崔楼白烟形去指,船人短人须化力风一叹其悠愁。容动。尤思今,天“女顶:那样已轮轮不和们暂们臾颢》云波容之柔。用:曰行起”远念凡吾下后发之,头许火分、稍,轮离轮飞经船”,合,力, 望去影矣倏一⑧何不速见?,归烟定波留杳滞悠⑩悠不⑨。。片这刻里、迅远形离⑩路短容别疾望时缠之留途,兴间绵情滞阻。让叹不。:塞绸断人。缪的,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37)
课后作业:
整本书阅读 1、必读黄遵宪《今别离》其二其三 2、选读黄遵宪作品《人境庐诗草》、《日本国 志》、《日本杂事诗》等
合作探究
你更喜欢《今别离》还是《从前慢》?为什么? 写一段鉴赏文字。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 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 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畅所欲言
《从前慢》是一种怀旧的 情绪,是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 的向往。它用朴素的语言,打 开了浸透着人性朴素、平淡、 浪漫的慢生活色调的过往,它 是一种素描,是一种场景,是 一种回味。与一个愈来愈快的 对世界的感受相比,从前的慢 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 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品其文 悟其道
总结: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
时人对诗人及其作品有很高的评价,结合作者的生平及 其时代,从本诗入手,全面评价黄遵宪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 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 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遇奇景异态,一写之以 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 诗家所未有也——徐世昌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 (今梅县)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6年中举人, 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工诗,喜以 新事物熔铸入诗,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倡导“诗界革命”,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其诗长于 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 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孔安乐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一、学习目的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三、学习步骤:一、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一、字音认读1.车舟载.离别()2.绸缪.. () 3.万钧柁.()4.倏. () 二、词语积累1.一刻既.万周既:2.眼见双轮驰.驰:3.益.增中心..忧益:|中心:4.并力..生离愁并力:5.明知须臾..景须臾:6.不许稍绸缪..绸缪:|7.望影倏.不见倏:8.归定留滞不.不:三、佳句诵读1.|,一刻既万周。
2.|,行止犹自由。
3|.今日舟与车,。
4|.送者未及返,。
5|.望影倏不见,。
|6.去矣一何速,?四、赏技巧1.推陈出新,独具特色这首诗的创作被梁启超誉为“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本诗借传统的游子思妇的主题来赞美轮船这一新鲜事物,并将新事物、新观念融入自己独特的印象与感觉中,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的用韵与句意受到唐代诗人孟郊《车遥遥》的影响,但诗人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所写的离情别绪,而是渗入了一种现代性的体验。
诗人的感受有别于孟郊,诗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诗中围绕着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离别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
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课件(30张PPT)
意象(常表达留恋、安慰、嘱
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柳
的情感)
古道
离愁
酒
笛声 别恨 长亭
山
走你
夕阳芳草Βιβλιοθήκη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一单 元《今 别离》 课件 ( 3 0张PP 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一单 元《今 别离》 课件 ( 3 0张PP T)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一单 元《今 别离》 课件 ( 3 0张PP 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一单 元《今 别离》 课件 ( 3 0张PP T)
本诗创作背景 : 处于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西文明大
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素的 整合。
社会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
撞(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时代的变迁导致 诗歌的古典意向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 代弄潮儿的诗人的新风新貌。
诗歌风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学习《今别离其一》时,重点要体会
《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当 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体现 出诗歌的内容就是描绘现代离别给人们带来 的体验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 圈。
此句直接道出现代离别的新内涵:由于火 车的速度远比古代马车快,所以人的离情 别绪也会运转得更快捷.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班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全篇为什么集中 突出一个“快” 字?
• 现代火车和轮船 具有古时不可能 有的快速度,因 此会加倍增生人 的离愁别绪。
•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 了一个“快”字?
• 转、驰、载、动、 速、快等动词的接 连运用,渲染出现 代交通工具的一种 显著优势:超乎寻 常的快速度。
• “目眼睹见飞双驰轮的驰双,轮益,增诗心人中有忧何”感,• “眼见双轮驰,
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去矣一
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
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
那么浓、悲。
•
•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 上和古诗词有何不 一样?
•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 的场面进行精雕细 刻。对于那一短暂 时刻的景、情充分 的表现。而《今别 离》“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钟声 一及时,顷刻不少 留。”写出的是一 种离别的匆匆。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 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 心忧愁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
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
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 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
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比较阅读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 首什么诗?抒发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7)
今
生离愁 须臾景 风电行 情何堪
1.《今离别》是如何 打破传统时空,用古 法表达新意的?
• 新意新境:火车 轮船
拓展延伸
• 2.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 科技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 。请以《今言情》为题,模仿《今离别 》的创新写意,写一首短诗。
诗歌赏析
1.题解《今别离》
(题材、内容、情感)
• 送别诗 • 离情别绪 • 当今之别
诗歌赏析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那些诗句体现这种情
感?
• 古今对比(别时乘坐的交通
工具、别离速度、别离场景
如何体现这种情感的 )
?
诗歌赏析
古、今别离的意 象意境特点比较
•古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玉改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
——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 ? 长亭连短亭。
——李白《菩萨蛮》
黄遵宪(1848~1905)晚清诗人,外 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 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 人,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 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 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 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黄遵宪
离别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
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现在生活中还有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吗? 联系本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悟,可 以试着写一首送别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 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 写《今别离》,墨落窠臼,并无新创。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 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 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 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 之境”,中国是诗的国度,希望同学们 勇于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 兴。
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 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 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 写中,突出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 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 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陈军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① •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 今日舟与车,并力②生离愁。 •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③ •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 虽有万钧柁④,动如绕指柔⑤。 • 岂无打头风⑥?亦不畏石尤⑦。 •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 望影倏⑧不见,烟波杳悠悠⑨。 •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⑩不。 •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今别离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
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
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
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
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
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
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
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 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 州人,光绪二年举人,驻英参赞、新加坡 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 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 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 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 《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 世界第一人”。
• 从题材上来说, • 是一首离别诗, 这是一首什么诗? 抒发的是一种离
抒发的是一种什 情别绪。
么样的感情?
•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 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 古人写离别用“折柳” “阳关”等意象。 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 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 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 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 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33)
来。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
课堂小结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 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 础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表现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文明大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冲突与兼容加速 了诗歌元素的整合。
社会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
合间碰撞,时代的变迁导致诗歌的古典意向 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代弄潮儿 的诗人的新风新貌。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 意象(常表达留恋不舍、惆怅 伤感、安慰嘱咐、祝愿期待的
情感) 古道
柳
离愁 别恨
酒
长亭
山
夕阳
芳草
→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 绾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 词》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王之涣《送别》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作品?
2、它有哪些“新”意?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 圈。
现代离别的新背景:快速的交通工具使人 的离情别绪生发得更快.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作品
黄遵宪,(1848--1905) 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 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 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 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 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 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1.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 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2、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 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 ”,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的 诗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 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所以夏敬观评价其“能 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梁启超也认为其诗“ 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 。
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
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
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
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
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
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
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
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
虽然现代交通工具让出行变得方便,现代通信技 术让联系变得紧密,但有些离情需要细品,有些牵挂 需要问候,千万不要让离别变成永久的沟壑。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
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
李白
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
杨花落尽子规啼,
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
闻道龙标过五溪。
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
我寄愁心与明月,
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 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 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在变,离情也同中有 变。界上最远的距离从来都不是漂洋过海,而是心与 心的距离。正如顾城所说:“你,一会儿看云,一会 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 (主要是用云的远来表达你离我更远,所以说看云近, 看我远。)
取得预期效果。
(1)情感抒发不同: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白居易在《长 恨歌》中描写唐玄宗在行宫思念杨贵妃“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 铃肠断声”,感情缠绵悱恻,足见悲痛之深,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 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这也使离别的 情愁无法诉说,痛在心口已难言。最后只能充满无限期盼“所愿君 归时,快乘轻气球。”抒情直白爽快。
杨柳枝·/ 柳枝词 [ 唐 ]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旧 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 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 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 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略寓风景不殊人 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 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 出事实,通过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 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 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与“二十 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 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 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 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 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 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2)离别时的场景描写不同: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 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 境。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里面有 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 打头风?亦不畏石尤。”离别匆匆,留滞无意。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黄遵宪
岳池中学 谯丽
孟郊有《古别离》:“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 来迟,莫向临邛去!”写尽了妻子在丈夫远行前难舍难分的惜别 情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新雨邑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诗人对友 人远行的依恋和牵挂。正如柳永所叹“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离别历来是一种常见的 生存体验,涉及人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既日常而又重大的 问题。离别的诗词我们学了很多,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另一首 离别诗,黄遵宪的《今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