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4eb874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本课包含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静夜思》。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所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3.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读录音、词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朗读:教师播放古诗的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古诗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2. 课题下方列出三首古诗的标题3. 旁边列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教具学具准备4. 下方列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制作一份关于这首古诗的PPT,下节课进行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215b4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5.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诗一(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一,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一的内容和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3. 学习古诗二(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意蕴。
•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古诗三(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三,让学生跟读,并讨论古诗三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创作与古诗三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古诗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写、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中的某一首,并写下感悟。
2.自选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c2b7a6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b.png)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寻隐者不遇》、《池上》、《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人的风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解释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三首古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阅读技巧,如注重韵律、理解意境、品味词句等,培养对古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首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之处,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来培养。
2. 古诗的意境和词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词句理解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古诗朗读录音、黑板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播放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词句。
4. 背诵:让学生分组背诵三首古诗,培养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2. 内容:三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基本内容、意境和词句理解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回家后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4772b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1.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弘扬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古诗。
让学生谈谈对古诗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分享学习古诗的经验。
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731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6.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诗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全诗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对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的歌颂以及对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的痛斥。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51522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0.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21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诗。
但在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上,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诗题、诗句、诗情等方面去欣赏和评价一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一首古诗,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异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让学生猜测这三首诗的主题。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关注诗题、诗句和诗情,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一首古诗。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d9477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1.png)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收录了三首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这单元的古诗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础知识,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古诗较少,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理解诗句的意义,感悟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表现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珍惜美好的生活,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感悟古诗的意境。
2.难点:领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诗歌意境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同一主题的诗作,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和练习。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8d8f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0.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古诗三首本课研究三首唐代古诗,包括《出塞》、《夏日绝句》和《将进酒》。
学生将认识8个新字,掌握11个新字的书写,理解“但使”、“飞将”、“欲饮”和“人杰”的含义。
在课前预热环节,教师通过朗读《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接着,教师介绍了本课要研究的三首唐代古诗,并让学生了解诗人___的生平简介。
在初读诗文环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塞”、“秦”和“征”。
在再读诗文环节,教师检查了学生的预情况,指出容易读错的字和词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朗读古诗。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范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出塞》,体会诗人的思想,并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师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3)激情引导: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但现实却只能化为一句“人未还”。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引出问题)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儿啊,你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们呢?”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啊,我们都在等你。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爸爸,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玩呢?”(通过想象,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亲人的思念之情)3)反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
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进入悲伤的情绪)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双亲的思念之情、妻子的期盼之情、孩子的渴望之情,以及征人家属的悲伤之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1)引导: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长久)2)历史回顾: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36ba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0.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雨寄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深远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深远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素材。
3.图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1edb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3.能够运用学到的古诗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古代语言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古诗创作。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本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入学生对《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与理解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找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古诗,互相探讨古诗的意义,并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朗读。
2.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古诗的素材或题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古诗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朗读。
2.练习补充古诗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或关键词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14b2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一、课文背景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内容为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味,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和背诵方法。
3.增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辅助教材:黑板、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4.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制定详细的教案,包括引言、导入、内容讲解、
课文赏析、让学生感悟等环节。
四、教学步骤
1. 引言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2. 导入
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内容讲解
分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理解诗歌意境。
4.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朗诵古诗,感受诗歌的美和韵味,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让学生感悟
通过课文赏析,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扩展延伸
1.提供更多古诗欣赏,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2.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自己的
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bd0f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1.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研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朗读古诗时注意语音语调,突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能够通过画画、说话、听音乐等形式,感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学情分析本设计适用于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各种情感和生活经验已初步认识,初步掌握了基础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研究环节2.1 阅读古诗选取《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进行讲解解读,让学生认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2 研究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教师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通过朗诵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3 诗歌画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古诗中的景物形象和情感。
通过画画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中的情感和表达手法。
2.4 说说唱唱让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说唱演绎,并借助表情、动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和理解古诗中的情感和表达手法。
3. 总结反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对这次研究的理解进行总结,并提供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素材1. 《21古诗三首》教材2. 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3. 绘画工具4. 录音设备5. 教学反馈表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阶段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意见,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研究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在情感、审美、文学等方面的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主题中有所收获。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fb3fddba0d4a7302763a3b.png)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bd0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a.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古诗三首:《出塞》本课旨在通过研究《出塞》这首唐诗,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的博大人性美,并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累古诗《静夜思》。
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读《静夜思》并引导学生谈谈想家的感觉,然后导入《出塞》并解释“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而匈汉的战争从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
3.引导学生联想边塞,让他们想到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自然环境艰苦的事物。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找到一个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的词语——“万里长征”。
3.解释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即因为边塞远而时间长。
4.通过“人未还”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何不见回家,即因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或战死沙场。
5.小组讨论后,让学生了解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的事实,并引导学生同情征人。
6.指导学生诵读“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两句诗,让他们凝重地读出同情征人的情感。
7.通过“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等描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征人的艰辛,引导他们表达对征人的同情和敬意。
8.引导学生思考对征人和战争的态度,并让他们诵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
9.最后,让学生读出自豪与勇敢,表达对和平的憧憬。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唐代边塞诗人___的《凉州词》。
这首诗描写了将士们在战前豪饮的情景,但是其中却流露出将士们对战争的厌烦和悲痛。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首诗来感受到古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
在自由朗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准确地读出每个字的音。
小组赛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练流利地朗读。
在自读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或插图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c6ef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诗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从中汲取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3.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feb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语。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课文学习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内容,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情。
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和运用1.分析《临江仙》和《鹿柴》两首古诗。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通过听讲解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课堂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肯定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家长反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拓展古诗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古诗歌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古诗朗诵和创作成果。
3.古诗创作比赛:举办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对《古诗三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4634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d.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暮江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创作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注意情感的传递。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5f7686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a5180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0.png)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式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出塞》的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借助插图、注释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插图、注释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板书课题,简介《出塞》的背景。
2. 朗读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音、停顿。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1)学生借助插图、注释等,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 感悟诗情(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总结。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板书设计《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默写《出塞》。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出塞》的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情怀”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精读课文和《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两篇略读课文组成,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
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重在朗读,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单元重点: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故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感受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2)学习写书信。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信》,本次习作主题是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
重点是学会写书信的格式,内容写清楚。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学习古诗四步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等。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有关爱国人物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及写作方法。
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英雄们的爱国情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积累习作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教法建议】
1.学生带入古诗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用心去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4.学习采用段意串联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及主要事件进行描写的方法。
6.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
2.背诵古诗《出塞》。
(重点)
3.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点)
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注意停顿。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出塞、秦时、长征、飞将
(重点指导生字:塞:“塞”和“赛”是形近字,都读“sài”;
秦:“秦”和“奉”是形近字,不要读成“fènɡ”;
将:在本课读“jiàng”,不要读成“jiāng”。
)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塞(sài)征(zhēng)。
注意韵母:秦(qín)征(zhēng)
注意声调:出塞.(sài)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但使汉朝名将李广。
飞将只要。
教指侵略内地的外族骑兵。
胡马令,使。
(3)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塞、秦、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3)(4)(5-8)
(9)(10)(11)
(12)(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重点)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重点)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难点)
21 古诗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关
秦汉人未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如,教学中《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汉匈战争资料的引入,还有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的资料:《李广生平》《王昌龄创作出塞背景》。
应该说,这些资料的介入,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4.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
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
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3.诗是要多朗诵的。
可是在本教学过程的朗诵的成分显然是比较少的。
21、古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