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 课件
![孔子世家赞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a606e2ad02de80d5d8409a.png)
五帝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 越王勾践世家 孔子世家 梁孝王世家 齐悼惠王世家 楚元王世家 ……
孙子吴起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老子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刺客列传 ……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
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 匡乱世反之于
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
》之统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
----《史记 . 太史公自序》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 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 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 人的生活、思想、行为和仍可看到孔子学 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提示:可从以下范围中任选一点来谈。 孔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恕、和为贵;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有关著作:《论语》《中庸》《诗》、《书》、
《礼》、《易》、《乐》、《春秋》
模仿本文的行文思路,学写一段“赞”。 参考题目:xx老师赞 行文思路:引用--叙事—评价—赞美
孔子 世家赞
司 马 迁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知道司马 迁赞颂孔子的原因。
2.分析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思路。 3.有韵味地诵读经典,积累名句,热爱并传
承中华文化。
用“/”号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1.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2.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3.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学习态度和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四、孔子世家赞1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 - nthykyldss
![十四、孔子世家赞1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 - nthykyldss](https://img.taocdn.com/s3/m/2c7ebdd4f61fb7360b4c65de.png)
十四、孔子世家贊1《史記》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2,景行行止3。
』雖不能至,然心鄉往4之。
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適5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6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7,沒則已焉8!孔子布衣9,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10者,折中於夫子11,可謂至聖矣!」作者約前《史記》是西漢時期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撰寫《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是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後世尊稱他稱為太史公。
《史記》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
注釋1. 據《史記‧孔子世家》,本章是其中的贊語部分。
「世家」是《史記》創立的一種體例,主要用來記述世襲封爵的王侯事跡;孔子不是王侯,司馬遷破例推崇,把他列入「世家」。
「贊」是紀傳體史的最後部分,多用來品評人物。
2. 高山仰止:這裏指孔子的人格和學問,像高山一樣使人景仰。
3. 景行行止:景,大。
景行行止,這裏指孔子的德行,像大道一樣,可讓人遵循。
4. 鄉往:鄉,通「嚮」。
鄉往,即嚮往、思慕。
5. 適:前往。
6. 祗回:祗回,低回,徘徊留連。
7. 當時則榮:生前享盡榮耀。
8. 沒則已焉:沒,死。
已,止。
沒則已焉,死後也就沒有(榮耀)了。
9. 布衣:平民。
10. 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
11. 折中於夫子:意思是以孔子的思想和行為為標準,校正錯誤和偏差。
折中,不偏不倚。
語譯太史公說:「《詩經》上有一句話說:『巍峨的高山令人景仰,寬廣的大道讓人遵循。
』雖然我們無法到達那裏,但卻一心企慕呢!我讀孔子的書,想見他為人的高尚風範。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c2d4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a.png)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阅读答案孔子世家赞《史记》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那么荣,没那么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自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高山仰止(仰望,敬仰)(2)不能去云(离开)(3)没那么已焉(停顿,消失)(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恨)评分标准:每题1分。
共4分。
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2分)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烨然假设神人C.当时那么荣入那么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答案】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2)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答案】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神疲倦而无所得)。
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得1分,重点词语翻译正确,得1分。
每句2分。
共4分。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那么,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困。
(2分)【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https://img.taocdn.com/s3/m/fdeedc083b3567ec102d8afd.png)
作文借鉴
• 实虚结合法 • 层层递进法
〔核心汉字:行〕
〔核心汉字:至〕
〔核心汉字:中〕
文言词汇
曰适 云 高山仰止 乡(向)往 低回 折中 可谓
研讨
1.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家族延续兴衰,试述背后有何道理。 2. 文中对孔子为何用多种称谓?
诗
高山 景行
不能至 心乡往
太史公曰
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
豪
)
76衍圣公孔德成
77孔维益
78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79孔佑仁:孔垂长之子
79世之后的辈分字: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永肈扬祥 锡彝 令 世常建德 绪 道维 昌裕敦垂
文安 焕定钦 景绍 瑞懋念
修显
第79代孙 孔垂长
2006年9月台湾,孔垂长和祖父孔德成及儿子合影。
20 商王武丁(子昭) 19 商王祖甲(子载) 18 商王康丁(子嚣) 17 商王武乙(子瞿)
15商王帝乙(子羡) 14微仲(微子启之弟) 13宋公稽(子稽)
10弗父何(子何) 9 宋父周(子周)
8 世子胜(子胜)
12宋丁公(子申) 7正考父(子正)
5木金父(子木) 4(高祖) 祁父(子祁) 3(曾祖) 防叔(子防) 2(祖父) 伯夏(子夏)
⑤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 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 之。
⑥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 子,可谓至圣矣!
•【太史公】史记作者。
•【景行】 景行,大道。
•【乡】向。
•【适】往。
•【低回】徘徊留恋;或 作祗,敬也。意亦通。
•【已】停止。
•【折中】折,断;中, 当。断其至当之理。
《孔子世家赞》课件
![《孔子世家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5a0f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2.png)
智
孔子认为智是人的智慧和知识,是实现仁 、义、礼所必需的。他主张好学求知,反 对愚昧无知。
礼
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体现,是人与人 之间的规范。他主张以礼治国、以礼待人 ,反对非礼。
教育思想
学思结合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与思考相结 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因材施教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 个性、才能和兴趣进行,不能 一刀切。
《孔子世家赞》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孔子世家赞》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 《孔子世家赞》的内容解析 • 《孔子世家赞》的思想内涵 • 《孔子世家赞》的影响与评价 • 《孔子世家赞》的现代意义
01
《孔子世家赞》的背景与作者介 绍
时代背景
01
02
03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 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 变化,儒家思想逐渐形成 并发展。
礼崩乐坏
社会秩序混乱,传统礼仪 和音乐逐渐衰败,人们开 始寻求新的价值观和人生 哲学。
士人崛起
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他们 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寻求改革和救世之道。
作者介绍
司马迁
中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创作了 著名的《史记》,被誉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平
生于汉武帝时期,从小受到良好 的教育和家庭熏陶,后担任太史 令,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发愤 著书,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臣。
和为贵
孔子认为和谐是社会稳 定和发展的基础,主张
和为贵、和而不同。
民本思想
孔子认为民是国家之本 ,政治应该以民为本,
重视民生。
04
《孔子世家赞》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儒家思想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9bab0fb84ae45c3b358ce9.png)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记。
孔子世家赞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世家赞》阅读材料孔子世家赞有之...《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记。
孔子世家赞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世家赞》阅读材料孔子世家赞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自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世家赞》阅读题题目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高山仰止() (2)不能去云 ()(3)没则已焉 () (4)人不知而不愠()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烨然若神人C.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困。
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https://img.taocdn.com/s3/m/9c83fc7d783e0912a2162ac6.png)
孔子介绍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 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 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 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 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 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 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 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像 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景公极为赞赏, 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孔子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仁义礼智信。他创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 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 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 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 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 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译: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 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 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 以想见他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云。 译: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 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 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 返以至留在那里不愿离去。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
长春版孔子世家赞课件
![长春版孔子世家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2055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8.png)
《礼》、《易》、《乐》、《春秋》
模仿本文的行文思路,学写一段“赞”。 参考题目:xx老师赞 行文思路:引用--叙事—评价—赞美
此圣像是唐代
“画圣”吴道子奉旨 所作,是唐代以来的 孔子标准像,体现了 国家对孔子思想的一 贯尊崇。画中的孔子 头上着巾,表示天道; 脚下着舄,表示地极; 腰中佩剑,表示权柄; 双手行礼,表示仁爱 与和谐。孔子穿的衣 服即儒服,商州以来 的士大夫服饰。我们 今天穿的汉服,就是 从儒服而来。
《论 语》选篇
积累文言词语
景 行 行 乡 适 去 没
大
已 停止
道
布衣 没有官职的人
效法
宗 以……为宗师
通“向” 折中 调和取正
往
祗 恭敬
离开
通“殁”,死
文中包含的成语有哪两个,怎样理解? ①成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含义: 仰望高山,效行大道。引申为“景
仰德高行明者”,简略为“高山景 行。”
②成语: 心向往之 含义: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五帝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 越王勾践世家 孔子世家 梁孝王世家 齐悼惠王世家 楚元王世家 ……
孙子吴起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老子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刺客列传 ……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
学习态度和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a332b68762caaedd33d459.png)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孔子世家赞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高山仰止()(2)不能去云()(3)没则已焉()(4)人不知而不愠()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A. 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 然乡往之烨然若神人C. 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D. 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答:(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分)答:参考答案17.(1)仰望,敬仰(2)离开(3)停止,消失(4)生气,恼怒18.D19.(1)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2)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0.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
![《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13dc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9.png)
《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
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
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
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孔子世家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注释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
赞,文体名。
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
景行,大道。
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乡:通“向”。
适:往。
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有的版本作“低回”。
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全诗译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全诗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d81b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d.png)
根据公开资料,《孔子世家赞》是汉朝诗人司马迁的作品。
全文如下: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如下:
孔子是天下最伟大的人,是最值得人们去仰望和追思的人。
我虽然不能到达这种境界,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我读了孔子的书,就想见见他的为人。
我到了鲁国,参观了孔子的庙堂、他的车辆、服装和礼器,看见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都很荣耀,可是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为标准,孔子可算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此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全文描写含情,叙事含情,议论亦含情,读之,觉字里行间,深情无限,且文笔简法,含意深远。
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https://img.taocdn.com/s3/m/61837358fe4733687e21aab1.png)
正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 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 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 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 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 不能去云。
• ①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一 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 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赞,文体名。本文是《史 记· 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 小雅· 车舝(xiá)》。仰, 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 ④乡:通“向”。 • ⑤适:往。 • ⑥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 的版本作“低回”。 •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 秋》。 • ⑨折中:调和取证。
孔子世家赞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
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 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 孔子(公元前544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 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 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 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 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 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 已。
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https://img.taocdn.com/s3/m/b310d72c0722192e4536f616.png)
侯 , 国 盲 六 艺 0者 . 中0于 夫 中 折
人, 可谓 至 圣 * 。 矣
法》 列 ; 韦迁蜀 . 传‘ 修 不 世 吕览 ) ; 韩非 因秦 .说 难 ) ( 愤 ) ( ) ‘ 、孤 ;诗
三百 篇 。 抵 圣 贤 发 愤 之 所 为 作 大 也 。 在 司 马 迁 的 眼 中 . 约 唯 有 ” 大 道德 文章 方 可 以 不朽 的 。孔 子 研
[ ]① 太 史盘 : 是 司马 迁 注 : 这
自韩 。他 首 担 任 太 史 夸 的 官 职 。
究 、 理 ( 》 ‘ 》( )‘ 》 整 诗 、书 、礼 、易 、 ( 等文化典籍 . 时开坛设教 , 乐》 同 使 这些 文 化 遗 产 广 为 传 播 ; 立 创 儒 家学 派 。 倡 “ 义 ; “ 其 提 仁 叉 知
维普资讯
室 {
一 . 一 转头 闻 。 看 见 司 马迁 正 对 我 们 又 颔首微笑。
太 史 公 0目 :诗 》 有 之 : ‘ 0 高 山 仰 止 . 行 行 止 。0虽 不 能 至 。 景 ” 然 心 向 往 之 。杂 读 孔 氏 书 , 见 想
其 为 人 。 适0 , 仲 尼 0 堂 车 鲁 观 庙 服 礼 器 , 生 以 时0习 礼 其 家 。 诸 余 祗 回0 留之 。 能 去 云0。天 下 君 不 王 . 于 贤 人 . 矣 。 当 时0则 至 众 荣 . 则 己 焉 O 孔 子 布 衣 0, 投 传 十余 世0, 者 宗0之 。 自天 子 王 学
孔子世家赞
* 司 马 迁
司马迁在‘ 任少卿书’ 报 中写
道 :古 者 富 贵 而 名 摩 灭 . 可 胜 “ 不 记 倜 傥 非 常 之 人 称 焉 。盏 文 唯 王 拘 而 演 ( 易》 仲 尼 厄 而 作 ‘ 周 ; 春
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https://img.taocdn.com/s3/m/463540b0240c844769eaeeb1.png)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史记》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高山仰止()(2)不能去云()(3)没则已焉()(4)人不知而不坦()17.(1)仰望,敬仰(2)离开(3)停止,消失(4)生气,恼怒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 虽不能至B. 然心乡往之虽不能察,必以情烨然若神人C. 当时则荣D. 想见其为人入则无法家拂士此之谓失其本心18.D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1)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2)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分)20.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dc4ee55270722182ef747.png)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那么荣,没那么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自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世家赞》阅读题题目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高山仰止() (2)不能去云 ()(3)没那么已焉 () (4)人不知而不愠()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烨然假设神人C.当时那么荣入那么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那么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困。
(2分) 《孔子世家赞》阅读题答案17.(1)高山仰止(仰望,敬仰) (2)不能去云 (离开)(3)没那么已焉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恨)18.(D)19.(1)【答案】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2)【答案】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神疲倦而无所得)。
20.【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孔子世家赞》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有:高山(让人)仰望,美德(让人)效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世家-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②曰:《》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③。
”虽不能至,然心乡④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⑤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⑥留之不能去云。
孔子世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⑦,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⑧者折中⑨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
仰,这里是仰慕、敬仰
的意思。
景行,大道。
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孔子世家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祗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有的版本作“低回”。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⑨折中:调和取证。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
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评析
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
在司马迁看来。
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
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
司马迁在孔子故居还见到许多儒生按时在他家中演习礼仪,儒生的习礼是那样的虔诚,可见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精神魅力。
此情此景,司马迁被强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离开圣人的故居。
此文乃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
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
却把他列入“世家”。
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
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在写作手段方面,此文为虚实结合。
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
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
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
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