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题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③,茶毕,棹④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保叔塔;塔名。

②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

③昭庆;寺名。

④棹;用桨划船。

⑤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

⑥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喧;遗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昔:从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找出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当窗理云鬓/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D.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学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薛谭学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薛谭学讴阅读附答案

薛谭学讴(1)原文薛谭学讴(ōu)于秦青(2),未穷(3)青之技(5),自谓(4)尽之,遂(6)辞(7)归(8)。

秦青弗(9)止(10),饯(11)于郊(12)衢(13),抚(14)节(15)悲(16)歌,声振(17)林木,响遏(18)行云。

薛谭乃谢(19)求反(20),终身不敢言归(21)。

(本文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战国列御寇(别名列子)编撰。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注释(1)①讴<动>唱歌②<名>歌曲(2)秦青:秦国着名歌唱家(3)穷:用尽,用完。

(4)谓:以为、认为。

(5)技:本领(6)遂:于是(7)辞:告辞;(8)归:回去(9)弗:没有(10)止:阻止(11)饯: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12)郊:在城外大道旁(13)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14)抚:轻轻的拍(15)节:节拍(16)悲:悲壮的(17)振:振动(18)遏(è):阻止。

(19)谢:道歉。

(2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21)归:回家。

启示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犯错误不要紧,知错就改才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斜体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_____________②响遏行云________________2.对下列各句中斜体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饯于郊衢③未穷秦之技④自谓尽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 , 俄而与子期逐② , 三易马而三后③ . 襄主曰 :" 子之教我御 , 术未尽也 ." 对曰 :" 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④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今君后则欲速臣 , 先则恐逮于臣 . 夫诱⑤道争远 , 非先则后也 .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因此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 , 特别指出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这样 , 要聚精会神 , 目注明确 .说明 :①赵襄主 : 赵襄子 . 御: 驾车 . 王子期 : 古时擅长驾车的人 . ②逐 : 追赶 , 这里指驾车赛马 . ③易 : 改换 . 后: 方向名词做动词 , 落伍 . ④调 : 谐调 . ⑤诱 : 指引 . ⑥此因此 : 这就是的原由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 先则恐逮于臣 ()4. 夫诱道争远 ()二. 翻译1.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你以为赵襄王落伍的原由是什么你同意王子期的见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 , 春往而冬反 , 诱惑失道② . 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 . 行山中无水 , 隰朋曰 :" 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③地 , 遂得水 .导读 :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到的个性 , 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习 , 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 为人类造福 .说明 : ①管仲 , 隰(x ) 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 , 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 孤竹 : 古国名 . ②诱惑失道 : 迷路而找不到归程 . ③掘 : 挖.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 诱惑失道 ( )3. 遂得水 ( )二, 翻译1.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文中故事是成语 _____的来历 , 现比喻 ________________.原文 3.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 , 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① . 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② ,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丁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③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导读 : 传言不行轻信 , 要脚踏实地 . 特别 " 以谣传讹 " 更要不得 .说明 : ①常一人居外 : 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③得一人之使 : 意思是说 , 家里打了井 , 不用再派人到外面取水 , 节俭一个劳动力 , 等于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 )3. 不若无闻也 ( )二, 辨析以下 " 得" 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 )3.今天有 , 明天去 , 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 翻译1.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穿井得人 " 的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 背道而驰今者臣来 , 见人于大行 , 方北面而持其驾① , 告臣曰 :" 我欲之②楚 ." 臣曰 :" 君之楚 , 将奚为北面 " 曰:" 吾马良 !" 臣曰 :" 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吾用③多 !" 臣曰 :" 用虽多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 吾御者④善 !"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 " 背道而驰 " 堪称无人不晓 , 假如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 , 所得结果也只能是分道扬镳 .说明 : ①持其驾 : 拿着缰绳 , 驾着他的车子 . ②之 : 动词 , 往, 到. ③用: 资用 , 即路费 . ④御者 : 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 将奚为北面 ( )3. 吾马良 ( )4. 此数者愈善 ( )二, 翻译1.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成语 ______出自本文 ,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 千里之马古之君人 ,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三年不可以得 . 涓人言于君曰 :" 恳求之 ." 君遣之 . 三月得千里马 ; 马已死 , 买其骨五百金 , 返以报君 . 君震怒曰 :" 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 马今至矣 !" 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 涓人的一句反问堪称直接点出其行为的真实意图. 而最后 " 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堪称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说明 : ①安事死马 : 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空费掉.③市:买.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 而捐五百金 ( )3. 于是不可以期年 ( )二, 辨析以下 " 以" 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 , 涓人为何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翻译1.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① , 威后问使者曰 :"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使者不说③ , 曰:" 臣奉使使威后 , 今不问王 , 而先问岁与民 , 岂先贱尔后尊贵者乎 " 威后曰 :" 否则 . 苟无岁 , 何以有民苟无民 ,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 使赵威后对齐使的辩驳更具阵容和说服力 , 要言不烦 .说明 : ①发:启封. ②恙: 灾祸,忧患. ③说: 通"悦", 快乐. ④本: 根本的, 重要的.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 否则 ( )3. 苟无岁 ( )二 ,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赵威后的言论表现了 ____思想 , 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 思想家有近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括有成语 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 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 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 韩子卢者 , 天下之疾犬也 ; 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 韩于卢逐东郭逡 , 环山者三② , 腾山者五 . 兔极于前 , 犬废于后 ; 犬兔俱罢 , 各死其处 . 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③ , 而擅其功 . 今齐魏久对持 , 以顿④其兵 , 弊⑤其众 , 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有田父之功 ." 齐王惧 , 谢将休士也 .导读 :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 防止了一场战争 , 堪称大功一件 .说明 : ①淳于髡 (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医生. 齐王 : 齐宣王 , 战国时齐国国君 , 姓田 , 名辟疆 . ②环山者三 : 相当于 " 三环山 ", 意思是环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 ④顿 : 困倦 , 这里是 " 使困倦 " 的意思 . ⑤弊 : 疲惫 , 这里是 " 使疲惫 " 的意思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 )2. 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4. 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二,翻译:1.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 学了不多久, 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 换了三次马, 三次都落在了后边 . 襄主说 :" 你教我驾车 , 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 王子期回答说 :" 技术是全教给你了 , 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 凡是驾车赛马 , 最重要的是马套在车上舒坦安顺 ,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跑得快的,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此刻您落伍时想追上我, 当先时又怕被我追上 . 实质上赶立刻路 , 远途比赛 , 不在先就在后 ,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伍的原由 ."一,l. 向 2. 穷尽 3. 被 4. 发语词二 ,1.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 ,( 但你 ) 在使用时出了错 . 2.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那跑得快的 ,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3.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 ,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 同意 .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同的道理 .2.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随从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 春季出发 , 冬季返回 , 迷了路找不到归程 .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于是松开老马 , 队伍跟在后边 , 终于找到了归程 . 走到山中 , 找不到水喝 , 隰朋说 :" 蚂蚁冬季居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居住在山的北面 , 蚁窝上的土高一寸 , 下边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按此发掘 , 果真找到了水 .一,1. 通"返", 返回 2. 道路 3. 找到二,1.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2. 蚂蚁冬季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住在山的北面 .三 , 老马识途有经验 , 能率领生手工作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 , 家中没有井 , 只能到外边去清洗 , 取水 , 常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 等到他家打了井 , 告诉人家说 :"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句话 , 就传出去说 :"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 , 以后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盘问 , 姓丁的人回答说 :" 我家打了一口井 , 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 其实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听到听说 , 还不如不听 .一,1. 等到 2. 说, 讲 3. 不如二,1. 获取 , 获取 2. 找到 3. 能够三,1.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被宋君听到 . 2. 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 , 以谣传讹4.背道而驰方才我来时 , 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 , 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 , 驾着车 , 告诉我说 :" 我想到楚国去 ." 我说 :" 您往楚国去 , 为何要朝北走呢 " 他说 :" 我的马好 !" 我说 :" 马固然好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 :" 我的路费多 !" 我说 :" 路费固然多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他说 :" 我的车夫能干 !" 这些条件越好 , 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 想要 2. 何, 什么 3. 优秀 4. 越二 ,1. 马固然好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2. 这些条件越好 , 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 , 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 , 想用千金买千里马, 三年不可以够买到 . 有个宦官对国王说 :" 请让我去买马 ." 国王派他去了 . 三个月就获取了千里马 ; 但马已经死了 , 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 , 回来向国王报告 . 国王震怒说 :"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销了五百金 !" 宦官回答说 :"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 , 况且活马呢天下人必然以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 , 千里马这就要到了 ."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 ,1. 派遗 , 派遗 2. 花销 , 此指白空费掉 3. 一年 , 周年二,1. 用 2. 以为 3. 由于 4. 用来三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马今至矣 !四 ,1.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 2.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 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 威后问使者:"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 " 齐国使者很不快乐 , 说:" 我受命问候威后 , 可您此刻不问候我们齐王 , 先问收成和百姓的状况 , 莫非有先低贱尔后尊贵的道理吗 " 威后回答道 :" 不是这样的 . 假如没有每年的收成 , 哪有百姓没有百姓 , 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咨询次要的呢"一,l. 问候 2. 这样 3. 假如二 , 排比 :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 民本孟子 , 主张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民事不行缓也 ; 救民于水火之中四 , 因小失大舍弃事物根本的 , 主要的部分 ,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本末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 , 淳于髡对齐王说 :" 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 韩子卢追赶东郭逡 ,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 兔子疲惫不堪地跑在前方 , 犬疲倦不堪地跟在后边 , 犬与兔都疲倦至极 , 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 农民看见了 , 没遭到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 此刻齐国与魏国长久相对峙 , 以致使士兵困顿 , 百姓疲备 , 我担忧强盛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待在身后 , 坐收农民之利呀 ." 齐王惧怕了 , 驱散了将帅 , 让士兵回家歇息了 .一 ,l.快 2.分别3.怕,担忧4.辞去,驱散使(让)歇息 5.独得,占有二,1.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狡猾的兔子 . 2.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 农民看见了 , 没有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三 , 鹬蚌相危 , 渔人得利不要因两方相争持 , 让第三者得了利四 , 寄寓了必定道理 , 对人们有必定警告作用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含答案)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含答案)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 (一)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

舍人相谓④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⑤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⑥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解】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身边的侍从人员。

③卮(zh):古代常用来盛酒的器皿。

④相谓:互相商量。

⑤引酒:拿过酒杯。

⑥固:本来。

1.请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的意思是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朗读节奏的划分,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B.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D.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酒且饮之(举,拿) B.夺其.卮日(他的)C.终亡.其酒(死亡) D.引酒且.饮之(将要)(二)欧阳询①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解】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②索靖:西晋书法家。

③布:摊开,展开。

④裘:皮衣。

⑤因:于是。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欧阳询尝.行尝: (2)晋索靖所书.书:(3)良久而去.去: (4)数百步复反.反:2.在下列括号中填人合适的四字短语,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补充完整。

( ) ( ) ( ) 宿其旁3.本文的描写非常传神,从中能感受到。

(三)司马迁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赵括)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赵括)善。

(赵)括母问(赵)奢其故,(赵)奢“兵,死地也,而(赵)括言之。

(假)使赵不将(使……担任将领)(赵)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赵)括也。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一、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C.得到终于更加做D.发现终于好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的道理。

(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 10—13 題(12 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觉饥甚而不敢去.(2)果蔬皆不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一)(12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⑥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官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②顾辟疆:吴郡(今属江苏)人,官郡功曹、平北参军。

③酣燕:尽情地宴会。

④指麾:指点评论。

⑤伧:粗俗、鄙陋的人。

⑥移时:长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选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篇。

“简傲”指简慢高傲。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王献之简慢高傲的表现,并给他提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4分)(二)(12分)种梨【清】蒲松龄①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②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上。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③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____(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3)臣闻.之___________(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点燃听说怎么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4.活到老,学到老。

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2)自谓.尽之___________(3)秦青弗.止__________(4)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6.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原卷版)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原卷版)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考查内容:《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6分)(2022秋·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2分)解释加点词。

①静.以修身( )① 年与时驰.( )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4分)语段(甲)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4分)(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16分)(2022秋·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2023届中考语文阅读专项练(2)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3届中考语文阅读专项练(2)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文言文阅读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援疑质理________②啖粥而读________2.下边加粗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D.或夜昏怠/或以为死3.翻译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5.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6.请另举出一个勤学苦读的名人事例。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专项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

专项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

(2)持就.火炀之
就: 靠近
(3)半日方.散
方: 才
(4)必顶礼赞叹而去.
去: 离开
2.概括两文在主旨上的相同之处。(3 分)
答案:两篇文章都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3.简要说明两文在语言方面的不同之处。(3分)
答案:(示例)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 得生动有情趣。
——李渔《芙蕖》 注:①迨:等到。②菡萏:荷花的花苞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③徂:到。④资:资财,此 处指获得的享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濯清涟而.不妖
而: 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2)陶后鲜.有闻
鲜: 少
(3)乃复.蒂下生蓬 (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 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 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①至菡萏②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③秋,此 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④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 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复: 又 已: 停止Fra bibliotek(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 丹的,应该当人很多了。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 这样,我在花还未开的时候,便可先享受它.那无穷的情趣了。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十六)螳螂捕蝉(《说苑》)[选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句:()(2)如是者三旦。

字:句:()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和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选文]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

人疾之(4)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1)[求益]求得长进。

(2)[凌忽]欺侮和轻视。

(3)[同列]同辈。

(4)[疾之]怨恨他。

[练习]1、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

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己卯上元,余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合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③,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注】①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

②过:苏过,苏轼的小儿子。

③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韩愈作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醒能述以文者②太守谓谁③予欣然从之④盖自笑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放杖而笑,就为得失?(3)【乙】文苏轼“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共169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恩施好处)。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构筑壁垒)垓下B.持短兵(军队)接战C.纵江东父兄怜(同情)而王我D.有美人名虞,常幸(被宠幸)从(2)对下面句中的省略部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B.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C.不忍杀之,以(之)赐公D.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B.项羽的军队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悲剧。

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真题精练一、(2022·昆明)文言文阅读。

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诸暨:县名。

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

③蹊:踩踏。

④或:有人。

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⑥曷:为什么。

⑦听:听任。

⑧潜:悄悄地。

⑨执策:拿着书。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窃.入学舍()A.偷、盗 B偷偷地,暗地里2.听已,辄.默记()A.就B.果断2.请选出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说牛踩坏了庄稼。

3.你认为王冕后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的原因是什么?二、(2022·永康市)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闲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

③安:怎么,哪里。

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烛照明行走和黑暗中行走,究竟哪个更好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师旷.曰________②臣闻.之________③如.日出之阳________④善哉..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盲臣”指谁?请联系上下文和注释,说说他为什么是“盲臣”。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2小石潭记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2小石潭记训练含答案

2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2)王著教帝学书太宗朝①,有王著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③。

帝听政④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⑤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⑥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⑦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②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③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④听政:处理政务。

⑤内侍:此指太监。

⑥遽:匆忙。

⑦规:勉励。

1、下面句中的“数”与“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弈(下棋)之为数.,小数也 B.又数.刀毙之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D.复行数.十步2、下面句中的“益”,与“太宗益刻意临学”的“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以思,无益.,不如学也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翻译:4、从“王著教帝学书”一事看,王著是个的人。

5、文中说道,宋太宗后来“笔法精绝,超越前古”是得益于“著之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痴人应答一人远出,属其子曰:“有人问你令尊,可对以家父有事出外,请进拜茶。

”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付之。

子置袖中,时时取看。

至第三日,无人来问,以纸无用,付之灯火。

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呢?”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

”客惊曰:“几时没的?”答曰:“昨夜已烧过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属.其子曰属()2、从故事看,其子的“呆”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你认为借这个故事可以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世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⑴,侵⑵晨而起,侵夜而息⑶,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⑷,而不敢自用。

或人⑸从⑹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⑺。

自⑻堂而出,随步辄减⑼。

比⑽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⑾复嘱⑿云:“我倾家赡⒀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⒁死,田宅没官⒂,货财充于⒃内帑⒄矣。

[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②侵:接近。

③或人:有人。

④丐:施予,给子。

⑤寻:不久,过了一会儿。

⑥慎:千万,切切。

⑦效:仿效。

⑧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⑨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

⑩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聚敛无厌.厌:________或人从之求.丐者生求:________比至..于外比至:________我倾家赡.君赡: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②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3)根据文意,我们得知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jŠ):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h•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⑴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⑵常以净衣易之。


2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24、D
25、(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就事业?
(2)(门徒)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七、《学习贵在勤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

(3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3分)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4.(3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5.(3分)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
6.(4分)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八、阅读下面《范仲淹罢宴》,完成文后问题。

(4分)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
绖(cuī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分)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

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24、(1)怃然亟令询之彻宴席厚赒给之(2分。

只要答到“怃然”即可得满分;没答“怃然”,其他3个至少答到2个,得1分。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2分。

意思对即可。

如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1分。

如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新的理解可得1分,如有充分理由亦可得2分。


九、禹门大蛇
(明)薛渲
有大蛇,穴禹门(地名,山西河津,古龙门所在地)下岩石中,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已而复上入穴,如是者累年。

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尾束树端,牢不可脱。

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如弓张弛状。

久之,树枝披折,蛇堕水中。

数日,蛇浮,死水之漩隈(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10、(4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穴禹门下岩石中”一句的意思。

(2)用“╱”线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的停顿之处(第句限标一处)。

树为之起伏,如弓张弛状。

蛇浮,死水之漩隈。

11、(3分)问题回答:蛇堕入水中之前“每其身一下上,则树为之起伏”的原因是什么?把你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原因写在下面,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十、《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2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25、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26、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23、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评分说明:一问1分。

此题2分。

24、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

此题2分。

25、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此题2分。

26、答案略
评分说明: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

此题2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4.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分D(应为“只是”之意)
24.2分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

)
25.2分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只要大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