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探求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探求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实践中我总在思考“怎样才能把课堂效应提到最高”。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中一块难以开垦的领地。
因为作文教学值得参考借鉴的东西太少,给予我们的操作空间很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指导得法,效益翻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针对习作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指导。
一、得法于教材。
五年二期第15课是《花木兰》,本单元的“口语交际”题是《性别和个性》,作文任务是写自己的故事。
我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女生比男生强或男生比女生强,再想想自己的缺点——自愧不如男生或女生的方面,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明。
后来就有学生以《谁说女子不如男》、《我骄傲,我是女生》、《我自豪,我是男子汉》,彭沿龙同学写的文章我给修改了一个题目《我是妈妈的小“棉袄”》,发表在《长江信息报》上。
孩子们此次习作的成功得益于本单元的教材和“口语交际”。
学习《凡卡》后学习用插叙的方法表现文章中心。
本学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对文中四个幻象描写的内容后,指导第一单元的想象作文引导孩子试着用这种办法。
二、取材于生活。
我们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放过指导写作活动的好时机。
三年二期第四单元的“语文大课堂”——我是绿色小卫士。
记得教学这个内容前,我看到学校操场草坪中杂草丛生,于是萌生了带领学生开展除草行动的想法。
学生在拔草的过程中方法各异(有的徒手扯,有的用小木棍撬,我则拿小刀割(想把鱼腥草整颗整颗弄出来送给同事),还有的几个人合作)。
两节课后回到教室,我们复述自己的做的、说的、想的、看的,他们不愁没话说,只愁不给说话的机会。
当晚以《我当美容师》为题写作,学生拿到了一片写活动类作文的钥匙,于是一篇篇成功的活动类作文就此出炉了。
每年校运会是孩子必写的一个极好的题材。
当孩子四年级写这个题材时,我就指导他们如何“有详有略,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写作;升入五年级再写这个题材,我们就指导他们采用倒叙的方法谋篇布局。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然而,习作教学却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同质量不稳定、缺少创新等,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寻找一处“源头活水”,探索巧变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支持在现代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多方面的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习作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并提供相应的诗歌、语文知识的信息检查等功能。
多媒体技术比传统纸质书更加新颖、直观,并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作文能力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通常以“老师先阐述、学生后背诵”为主题,自然成为了学生们最不感兴趣的一门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技巧,需要更好地创新习作教学方式。
例如,通过教学游戏这一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创作或是创作题材多样、形式新颖的作品,这种新颖的方式不会像老师在讲台上讲授习作技巧那样是单调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借助众多的网络平台,通过教学自我评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写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能力。
三、让课外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学生在读课外书籍的时候,也可以将读后感等写作形式进行巩固,既可以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也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知识财富。
同时,在写作方面,也可以融入课外阅读的元素,在写作里设置一些与文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润色要点,构建更加本质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的习作氛围。
总之,要寻找一处源头活水,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巧变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写作教学。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写作思维和审美能力。
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以填鸭式的方式传授知识,缺乏足够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要想让习作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我们首先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设计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颖的思维导图、故事情节、课外阅读等元素,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写作的魅力和乐趣。
习作教学也可以借鉴一些外部资源,为写作注入新的元素。
可以引导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灵感和热情。
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或作家来校,进行一场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和作家的魅力。
还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习作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作文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
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写作相关的活动和比赛,为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组织一场校内的作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沙龙,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还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文学评论家来校,为学生进行一场与作家的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写作的魅力和力量。
要想让习作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让习作教学成为一处“源头活水”,不断为学生的写作之路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习作教学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和进步。
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word精品文档4页
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中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写作题材比较狭窄,他们在写作文时,总会觉得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进而害怕写作文。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
其次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其实,他们生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从小就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只要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农村事物入手,他们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了,也就乐于写作了。
因此,我认为,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教学的特定优势——乡土性,努力地培养他们的乡土情结,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乡土”二字,农村作文教学就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新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之急就是要强化课程资源和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在这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主要指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秩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合理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实行一套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欣赏自然风光,激发乡土情感。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巧妙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为了寻找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
语文教师应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
可以通过教学课文、推荐好书、举办读书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兴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如讲故事、播放视频、开展游戏等,引导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写、多表达,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写作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体现。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组织讨论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第四,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需要有丰富的素材作为支撑,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各种写作素材,如图片、文章、音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创作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写作讨论课、模仿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素材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作。
鼓励学生勤写勤改。
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写作和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勤写勤改,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组织写作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多次的写作实践和反思。
在习作教学中,无论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画面更多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等方法,都可以作为寻找“源头活水”的途径。
当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并运用巧妙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时,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的习作能力被赋予极高的学科内涵和考试分值,这给教师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然而,很多教师找不到准确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认为,我们应该善于寻找“源头活水”,寻找能够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
那么,如何寻找这些“源头活水”呢?首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写作能力。
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作文指导、阅读习惯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语言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的语言特点,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词汇和语法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素养。
再者,我们可以从多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说年度作文比赛、写作任务书和互评等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把写作变成很有挑战和激励性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写作任务和指导方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最后,我认为,成功的习作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和互动,以建立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更难得的是,将写作方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作文有生活,才有意义。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写作的快乐,帮助他们自主地发现自己的创作潜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加强语言素养训练、多种方式加强写作能力和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等手段来寻找习作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不断努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源头活水待疏通走有特色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源头活水待疏通走有特色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路写作,即生活的体现。
学生作文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初次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与敏感的生活写照,而现在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文章内容极其贫乏,视野狭窄,没有新意。
学生无话可写,下笔无神。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学生的思想没有把自己的词汇同周围世界的各种鲜明的概念、现象与事物联系起来。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只在写作方法上做文章,将农村中充满人性之美、富含人文价值、最具人情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导致学生学习与生活严重脱节,使写作之路越走越窄。
孙犁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作文就是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加深对现实的认识与理解。
农村中学作文就是要学生深入农村生活,加深对农村现实的认识理解进而扩展到对整个社会的敏锐洞察,因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须力求形成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思考并总结了一些搞好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开放教学空间农村生活丰富多彩,不应把学生拘泥于课堂,应常让学生出外体验生活,以求见多识广。
鲁迅的文笔挥洒自如,犀利尖锐深刻,总有说不完的话。
就是因为有深入生活,不断观察生活的习惯。
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里面谈到的十多种动物以及《社戏》里对戏场、农村生活都刻画的十分贴切、生动、形象。
这些文章的素材都是源于生活,源于农村实际。
农村的写作素材十分丰富,因此农村写作教学在空间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开放教学内容作文不单是为了写好文章,还要在文章中融入如何做人的思想。
于漪同志在《既教文,又教人》一文中说:“文章写得好,一定要双锤炼:一锤炼思想;二锤炼文字。
立意不高的文章,人云亦云,等于白写;但离开语言的外壳,再好的思想也没用。
”指导农村学生写文章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生活,启发他们从祖国大好河山中感悟美好的生活意境,通过写作融入纯朴的农村韵味、乡村气息,反映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出优雅,创立特色。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老师们着重关注的问题,但如何寻找一处适合的“源头活水”呢?本文探讨了巧妙的方式,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
一、利用网络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种种网络平台来为习作教学寻找“源头活水”。
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创意网站或社交网站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写作话题或灵感,或者利用在线课程或教育资源网站上的写作大师的讲座、文章或写作实例来启发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在线写作社区或博客平台来为学生提供模拟写作和交流的机会。
二、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是寻找“源头活水”的绝佳场所。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让他们从中吸收灵感和技巧;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到参考书区、古籍区等地方寻找相关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以拓宽写作视野。
三、利用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也是为写作教学寻找“源头活水”的宝贵资源。
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事中汲取灵感,用心观察周围人物的性格、生活、行为,发掘他们鲜活的人性,或者通过周边事物,掌握一些细节,为文章写作提供更真实的资料和素材。
四、参与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为习作教学寻找“源头活水”的好方法。
例如,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地方,让他们体验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感受生命的美好,以便在作品中表现出人性的智慧和情感;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文学活动等,让他们从“竞争中成长”,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总之,寻找“源头活水”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除了以上的方式,还有许多其他的途径,通过多样化、开放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新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写作素材的有效挖掘
顿悟 的火花 , 灵感 突至 , 悟 源广 开 , 会 呈 现强 烈 的情
感 活动 。
二、 依托 文本 和读 写结合 , 让 学 生 提 高 写 作
技 能
语 文课本 是 写作 素材 的一个 巨大 的资 源库 , 教
[ 摘
要] 农村初 中发展相对闭塞 , 学生接触的事物 少, 社会经历少, 阅读积 累匮乏 , 表现在作 文上是
假、 大、 空 。为此 , 要 想 学生 能写 出有血 有 肉、 有 真情 实感的作 文 , 教 师应提供 网络 和 活动 再 现 , 给 学生创 设 学 习情境 ; 依 托 文本 和读 写 结合 , 提 高学 生写作 技 能 ; 走 进 自然和 社 会 生 活 , 使 学 生感 受真 实情境 ; 适 当训
听; 在 社会 人群 情 境 中 , 要 强 化 训 练 学 生 的 角 色 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的独 特感 受 , 积 累习作 素 材 。 ” 其 目的是 让 学生 以 多 姿 多彩 的生 活为 素材 , 衍 生 出富 有生 活 气 息 的佳 作 。作 文是 生 活 的反 映 , 是抒 发 真 情 , 表达 真 意 的 。
这远远 不是 一 堂 课 、 一 次 训 练 就 能 完成 的事 情 , 需
新 课标 在 习作 目标 中指 出 : “ 养 成 留心 观察 周
围事 物 的习惯 , 有 意识 地 丰 富 自己 的见 闻 , 珍 视 个
要 长期 坚持 。例 如 , 在 自然 景 物 情 境 中 , 训 练 学 生 不 仅是 身体 和 自然 的接近 , 而且 是 心灵 的契合 与倾
挖掘乡土资源,引活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之水
挖掘乡土资源,引活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之水作者:杜俊阳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30期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总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照搬照抄的问题。
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缺乏生活情趣。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的现状。
一、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写作源泉(一)用美的眼睛发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学生常年与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瓜果梨桃,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这为农村学生的作文素材注入源头活水。
想要寻找到农村所独有的景色,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为引导学生取材,我让学生以“家乡的四季”“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果园”“打枣”“摘棉花”等为题进行写作。
(二)感受民风民俗的淳朴,草根文化的积淀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传统风俗味更浓,我们插花镇是拥有两千年文化的古镇,百姓自发组织舞龙队、秧歌队,逢年过节,喜庆的长龙舞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传统的庙会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这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这时我往往让学生以“跑秧歌”“过年”“包饺子”“放鞭炮”等为话题进行写作。
(三)集农村之言“前不栽桑(桑树的桑谐音丧),后不栽柳(柳树不结籽,象征无后代)”讲的是农村习俗;“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做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是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让学生收集并交流这些民间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让学生从“无话可写”到“遍地取材”,提高了作文的水平。
二、搭建展示舞台,炫出青春风采学生拥有素材后,让学生力求描写具体细致。
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
生活写作之源头活水——浅谈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教育教学研究生活,写作之源头活水----浅谈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杨彬(西充县育英中学,四川西充637220)摘要:写作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有人说,写作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也有人说,写作要以大量的实践为途径。
窃以 为,写作要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源泉。
因为异彩纷呈的生活是随心所欲的写作之源。
换言之,写作之灵感源自于生活。
因此,作文教学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乍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什 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指教育要以日常生活为中心,不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作文教学同样也应回归生活。
远离生活的作文教学犹如无源之水,好似无本之木。
作文应是学生生活中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作文应是学生生活中各种琐事的真实写照。
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应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唯有 在立足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写就感情真挚,且让人百读不厌的文章。
鉴于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各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现阶段,有关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硕果累累。
下面笔者将在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勤于积累生活是五彩斑斓的。
特别是在农村,学生能够零距离地接触大自然。
相比于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恬适 乡村更显得景色旖旎、诗情画意。
生活是真情永驻的。
特别 是在农村,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在城市中的公寓 楼中,有些人虽然住着对门,一年到头却很少交流。
而在农 村,左邻右舍互帮互助,乡里乡亲你来我往,处处洋溢着浓浓 的乡情。
鉴于此,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他们在五彩斑斓、真情永驻的生活中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基。
探寻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近 。有 时 带 他 们 到 园 门 东 面 的 树 林 里 , 树 上 鸟 儿 的 呜 听 叫 , 鸟 儿 身上 漂亮 的羽 毛 , 赏 树下 无 名 的野 花 , 看 欣 观 赏 草 丛 里 昆 虫 的 世 界 ;有 时 带 领 学 生 在 学 校 门 前 的 小 河 里 划 着 小 船 ,看 水 里 游 动 的 鱼 儿 ,赏 水 里 招 摇 的 水
3从 课 内 知 识 到 课 外 知 识 的 能 力 迁 移 .
又 是 课 堂 活 动 的 延 伸 ,更 重 要 的 是 激 发 了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和探究学 习 的热情 。 4在 拓 展 、 移 训 练 中 充 分 发 展 学 生 的 个 性 . 迁 拓展迁 移 训练 特别 注重 学 生 的主动 性 、 与性 , 参 对 于 结 果 ,教 师 可 能 有 多 个 答 案 或 者 可 能 就 没 有 现 成 的 答 案 , 而 改 变 以 往 “ 考 答 案 ” 是 标 准 答 案 的 被 动 从 参 就 式 、 受式 的训 练 习惯 。学生 的主动 参与 , 然会 给训 接 必 练 的 结 果 打 上 学 生 的 个 性 烙 印 ,许 多 问题 通 过 拓 展 迁 移 能 仁 者 见 仁 , 者 见 智 , 也 正 是 我 们 的 目标 。 比如 , 智 这
、
戏 ” 途 中 , 近 自然 , 悟 自然 , 到 了 “ 岸 的 豆 麦 的 亲 感 闻 两 和 河 底 的 水 草 所 发 散 出来 的 清 香 。 因此 , 要 我 们 走 进 ” 只 自然 , 意 观 察 、 悟 , 山水 为 友 , 花 草 为 伴 。 定 能 留 感 与 与 一 采 撷到丰 富的写作素材 。 新 课 标 的 写 作 评 价 指 出 , 要 用 积 极 的  ̄ J" 引 导 “ o, l 和促使 学生 通过 观察 、 查 、 谈 、 读 、 考等 多 种途 调 访 阅 思 径 , 用 各 种 方 法 搜 集 生 活 中 的 材 料 。” 运 因此 , 经 常 利 我 用 活 动 课 或 课 余 时 间 ,把 学 生 带 到 室 外 , 与 大 自然 亲
着眼创新思维培养探寻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着眼创新思维培养探寻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培训二班杨林沟中学刘珍江海涛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方式,教师作前指导,定下写作思路,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创新,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写出来的作文人云亦云,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教会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鲜活的作文来。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一、优化知识积累,丰富思维背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学扎实,但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教师应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例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生活中的、丰富的阅历等等,这些知识也可能暂时与当前的学习无关,但它却为日后的创新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例如,曾以“路”为题的作文中,有位学生是写自己本人在未来志愿的选择上遇到的波折,表达自己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坚定信念。
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如果在这条崎岖小路的攀登中,像追日的夸父一样倒在路上,那么就把我这微薄的身躯当作一块铺路石吧。
让千千万万艺术的追求者踏着它,去攀登,去奋斗,去摘下那艺术殿堂的美丽桂冠吧!”文章深沉悲壮,感人肺腑。
给热心有益的启示和向上的激励。
如果作者对自己的这段经历没有深刻的感受,是写不出这样情文并茂、个性鲜明的作文的。
这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生活的积累中深刻感受的产物。
学生如想作文时做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必须拥有教广博的知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二、采取多种手段,训练多疑思维多疑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挑战,是在常规思维路线之外另辟蹊径,打开全新的思路。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一直是教师们比较头痛的问题。
如何能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探索的重点。
在我看来,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就是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写作变得有趣、富有个性。
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通过听取有趣的故事,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故事感知能力;通过辩论或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读一些名人传记或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观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激发创作的欲望。
这样一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写作的素材也源源不断,写作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
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给学生,引导他们进入故事中,让他们亲自经历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写一篇自己的名著;或者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探险发现奇迹。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可以尝试多种写作形式。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往往限定了学生的写作形式,使他们感到束缚。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颖的写作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放飞自我,发挥创造力。
可以让学生以写信、写日记、写诗歌等方式进行习作,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写作中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
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写作更加有趣,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写作并不是独立的,它和其他学科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写作题材。
可以结合历史学习,让学生写一篇历史小故事;或者结合科学学习,让学生写一篇科普文章。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
巧变方式,为习作教学寻一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要想让习作教学有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找到一处“源头活水”,即找到一种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那么,如何为习作教学寻找一处“源头活水”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不同的文本,获取写作灵感。
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写作素材。
还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写生,让他们亲身体验所写之物,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这些途径的多元化获取素材,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写作比赛、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作比赛中,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也可以举办写作沙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而激发彼此的创作激情。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新颖的写作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传统的写作评价主要以成绩为导向,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痛苦和压力。
可以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写作成长档案”等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
也可以采用同侪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写作,拓展写作的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语文写作往往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创作,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写作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在历史、地理、科学等各个学科中进行写作实践,从而拓展自己的写作领域。
通过这种跨学科写作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写作的广度和深度。
写作源头哪里来——浅寻农村中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块劳动, 体验劳动的艰 辛和收获等。 情以物迁 , 以情法。生活 “ 辞 ”
中的点点滴滴 , 人生百态 , 万干感慨 日积月 累, 写作时便 如滔滔 江
水一齐涌上心头 , 诉诸笔端 。 3网络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 , . 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 , 不
仅在学校 、 家庭 、 社会方面 , 还延伸到网络生活。 通过查寻因特网是 获取大量信息 , 知识 的最便捷 的途径。学校 的信息课 、 大量 集镇上
和深度不同, 获得的感受也不同, 而写作就是表达 自己不同于他人 独特 的感受。 正如达 ・ 芬奇所说的 : 即使是 同一只鸡蛋 , 只要变换一 下角度 , 形状便不 同了。 经过细致地观察 , 深入地思考 , 才能写出独
丰富也很精彩 , 神机妙 算的诸葛亮》《 有《 、为曹操平反》 《 、我眼 中的 刘备》 《 、我心 目中的英雄 关羽》 《 、三顾 茅庐的故事》 《 、 三国演义战
再次 , 重视课外阅读 , 增加素材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 注重引 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 , 广泛涉猎书籍报刊 , 阅读文学作 品和各类
序, 先从生 活中或身边熟悉 的事物或现象入手 , 经过长期的观察 ,
掌握事物的特征, 积累丰富的素材。
读物, 重点推荐 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 为写作积累 了深厚的
石。正是这种丰富的想像力成就 了达尔文 ,最终成为著名 的科学 家。 次, 其 观察还要与随写相结合 。学生对于刚刚细致观察过 的东 西印像特别深刻 , 观察越仔细描写就越具体 , 以在观察之后要趁 所
让学 生 在 阅读 的天 地 里 理解 、 会 、 味 、 悟 , 写 作 中 自由 体 品 感 在 二 、 生活 中来 从
素材。我在 引导学生阅读 名著《 三国演义》 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时, 主要 内容、 想倾向、 思 悲剧精神 、 艺术成就 、 地位和 影响, 先给 学生 三星期 的所感 , 了很 多随笔 , 写 然后在班会上 交流。学生的 习作很
引入源头活水灌溉满园桃李——浅探农村初中生写作现状成因及改进对策
探索篇•课题荟萃引入源头活水灌溉满园桃李———浅探农村初中生写作现状成因及改进对策张志军(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初级中学,甘肃兰州)农村初中有这样一些现象:大部分同学一上作文课就头疼,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哪里入手,似乎没有内容可写;即使有内容可写,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准确表达,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农村初中生写作现状及成因1.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不足首先,农村初中生阅读量严重不足。
根据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但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阅读量远未达到这个标准,据笔者调查:农村初中生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做家庭作业、看电视以及玩手机,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寥寥无几。
其次,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质量不高,一是阅读书籍的质量不高,他们主要阅读通俗小说和漫画图刊。
二是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走马观花,很少做读书札记,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农村初中生生活圈子较小(1)农村初中“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尽管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应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迫于考试的压力,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阅历、增加生活体验的最好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偷梁换柱,随意更改教学内容,不利于丰富学生阅历。
(2)农村初中生课外生活单调。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学校一般会禁止学生外出,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地域性,大大减少了他们与自然、社会相处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课外活动变得单调乏味。
学生的课外生活单调、阅历尚浅,致使农村学生对许多作文内容是陌生的,让学生写没有经历过的事自然就无事可写。
3.对学生作文指导有效性不足首先,漠视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视基础知识、漠视作文教学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那么,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撷取用之不尽的新鲜素材,抒写出感情真挚、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美文佳作呢?
一、亲近自然、亲近生活——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教育家陶行知的主张指导我们,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那里有学生张扬个性的天空,那里有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最真实、最鲜活也是最富于变化的。
春花秋果、夏荷冬雪、山水田园、日月星辰,这一切的个体皆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张扬自己的本色,彰显自己的魅力。
大自然丰富鲜活的个性需要我们零距离地去接触、去感悟,才能采撷其中无穷无尽的鲜活的写作素材。
当代女作家宗璞零距离接触盛开的紫藤萝,有所感悟,创作了优美散文《紫藤萝瀑布》。
鲁迅先生在看“社戏”的途中,亲近自然,感悟自然,闻到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因此,只要我们走进自然,留意观察、感悟,与山水为友,与花草为伴,一定能采撷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新课标的写作评价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因此,我经常利用活动课或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室外,与大自然亲近。
有时带他们到园门东面的树林里,听树上鸟儿的鸣叫,看鸟儿身上漂亮的羽毛,欣赏树下无名的野花,观赏草丛里昆虫的世界;有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门前的小河里划着小船,看水里游动的鱼儿,赏水里招摇的水草,观两岸摇曳的垂柳;有时候带他们到学校的菜园里,让学生动手采摘碧绿的黄瓜,紫色的茄子,火红的辣椒。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观察自然,领略自然,感悟自然。
著名教授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文集里说“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因此,我除了引导学生领略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我还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
农忙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走向田头,帮助农民收花生、挖红薯、拾棉花,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丰收的喜悦;农闲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道追寻他们的身影,或农家小院,或村头巷尾,听他们闲聊,或家常里短,或人情世故,让他们体验人情的冷暖,体验世态的炎凉,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过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寻常百姓家,体验淳朴的民风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体验生活的真谛,领悟生活的哲理。
二、走进课堂、走进名篇——模仿名家的写作技巧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与启发,有同学的交流与碰撞,有激励写作的气氛与环境,有系统的训练与练习。
打开课本,更是名篇荟萃,精彩纷呈。
如于漪的《往事依依》,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
这些名篇或叙写金色年华,或赞美民俗风情,或描绘多彩四季,或抒发奇思妙想。
这里有学生学习写作的无尽的宝藏。
如何入门,特级教师丁有宽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模仿。
他指出:模仿是青少年的天性,青少年善于模仿,而且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模仿又成了他们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
青少年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是要以模仿作为阶梯的。
根据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更加注重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模仿训练。
例如,学习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可结合文本第二小节,训练学生运用排比句仿写一组多姿多彩的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画卷,激励学生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四篇课文后,我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亲近自然获得到的感性材料,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仿写,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评价,取长补短。
此环节完成后,再与学生一起走进诵读欣赏栏目,一同欣赏高晓声的
《充满活力的春天》,钱钟书的《夏夜》,叶以群的《晚秋的原野》,玛拉沁夫的《草原之冬》。
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差距,经历学习写作提升的过程。
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具有非常丰富的模仿资源,希望大家认真研读,用心体会,寻找到最能打动你的片段进行仿写,同学们热情很高,很快就找到了各自喜欢的仿写片段,有的选了“春夏秋景图”,有的选了“雪地捕鸟图”,有的选了过渡节“惜别百草园”,还有的选了“三味书屋后的小园”。
如: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太久、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声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学生仿写:我家院子的东面也有一个园,园子的东南方长有一颗高大的枣树,树枝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子,树干上缠满了藤状的植物。
树下是奶奶心爱的菜园。
一到双休日,这里就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有时爬上枣树掏鸟窝,有时爬上枣树摘枣儿,有时在树下的菜园里寻找成熟的瓜果,常惹得奶奶大声叫喊:“今天又是哪几个调皮鬼呀!”
随着学生模仿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也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写景到叙事,由议论到抒情,由片段到篇章,由语言到结构,逐步脱离模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拥抱书本、对话大师——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
“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明·冯梦龙)。
作家邓友梅在一次“让我们亲近书籍”的研讨活动中说,“我只上了三四年的学,上了三四年的学就能成为一个作家的人有,但是不要忘记我读的书不比任何一个大学生少,因此,受教育的年限跟学习的功底不完全是划等号的,但读书学习是成功的法宝。
”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想学生的写作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其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其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魅力,提升审美境界,完善自我人格,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认识。
”因此,教学中,我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激励学生阅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我不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课外文学作品的精华。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引入莫泊桑的《项链》,与学生一起欣赏情节的曲折,构思的精妙,语言的传神等。
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并表现出由衷的欣羡之情。
久之,学生随之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也愈来愈浓。
课外,一方面引导学生订阅一些课外读物,如《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通讯》等,让他们感受同龄人的精彩生活,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增强写作的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
让学生体会阅读
的快乐,感受名家的风采,透过美的文字发现美的意境,培养美的情感,积淀美的思想。
同时欣赏诗歌语言的或清新明快,或宁静深沉,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
欣赏散文语言的或浓艳绮丽,或恬淡纯净,感悟散文深刻的哲理。
欣赏小说语言的或精练含蓄,或幽默诙谐,感悟小说深刻的主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体味名家的魅力和名篇的意蕴,汲取大师文笔中的精华。
阅读,只有阅读,才能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在不经意间产生创作的灵感和冲动。
只有“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才能逐步进入写作佳境,抒写出滋养心灵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