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福柯与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争论
福柯与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争论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争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界前沿的一次伟大争论。
在西方,对待现代性问题上,福柯和哈贝马斯代表了两种绝然不同的立场。
福柯是现代性最著名的批判者,而哈贝马斯却是现代性最著名的辩护者。
对于这次论争,前人也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侧而对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论争进行了分析。
总体上说来,主要是从福柯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来进行的比较研究,最终见出二者在理论上的差异。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仅仅是对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理论比较,而没有发现二者论争的实质,更没有解决二者为什么会争论的原因。
福柯和哈贝马斯是在现代性这个问题上进行争论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尽管今人无法给现代性一个确定的界限和定义。
对于现代性,安东尼吉登斯说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现代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它的内部包含着丰富的而又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而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要真正分析清楚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论争,还必须回到现代性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现代性的根源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相对于前现代而言的。
在前现代时期,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二者在所指上具有一致性。
前现代时期,没有统一的计时工具和可见的机械钟,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时间和地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参照地点空间才会分清楚与自身相关的时间。
事情总是和某个地点相联系对大部分人而言,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是受在场的支配,即地域性活动支配的。
随着现代机械钟的出现,时间逐渐变得精确,人们在辨别事物的时候不再是以地点作为基点,空间逐渐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对象。
空间变成一个不确定对象,时间也逐渐变得虚化。
每个人都确信有着自己的空间,但无法从流动、变化、转瞬即逝中的事物中找到依靠。
现代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现代同传统的决裂,传统的稳固性在时间里支离破碎,时间由零碎逐渐变成统一,空间迅速地膨胀,这是现代性出现的重要标志。
康德现代性批判的四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康德现代性批判的四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作者:王平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05期摘要:在现代性批判问题上,我们忽略了康德哲学的贡献。
康德不仅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维护现代性的哲学家,相反,他是最早开启对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家之一。
反对理性主义对超验领域的侵蚀,抵制功利主义道德的冲击,反对艺术是对自然的机械模仿或人的本能流露的低俗主义艺术观,反对盲目乐观主义历史观等等,康德从四重维度对现代性展开了批判。
康德的现代性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抗击虚无主义、遏制生态危机、反对霸权主义提供了不尽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康德;现代性;现代性批判中图分类号:B51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5—0018-07在工具理性不断危及人们的安身之所并逐步侵蚀人们的精神家园的今天,批判现代性成了当前哲学的主导倾向。
可是当谈及现代性批判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因为马克思揭露了现代资本所造成的多重“异化”现象,尼采发现“上帝”这一最高价值的化身在现代社会缺场的事实,海德格尔指出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状态。
遗憾的是,当我们念念不忘这些大师在现代性批判上的价值时,却遗忘了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康德曾经在批判现代性问题上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可以说,如果我们要追溯现代性批判的开端,我们必须要提及三位思想家的筚路蓝缕之功:休谟、卢梭和康德。
休谟的现代性批判是消极的,他只是主张人的理性能力有限,而没有展开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卢梭的现代性批判是表层化的,他只看到了理性主义的负面性后果,而没有深入对理性主义本质的批判;康德基于两位思想家的启发,在启蒙运动浪潮高涨的时代窥见到了现代性的逼近,并向人们抖露了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历史观等领域正在蔓延的现代性趋势,从而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同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遏制现代性的扩张。
不管康德的批判和尝试成功与否,康德的成功和失足对于我们今天批判现代性问题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对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的审视
209美眉 2023.01下教研与美育观点交流对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的审视冯炜(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马克斯·韦伯曾说:“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己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最高贵的价值,己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入了个人之间的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
”在当下时代,社会的发展陷入自由与理性交织的矛盾,对人的终极意义的思考却深陷“铁笼”之中,工具理性不断蚕食价值理性的世袭领地。
如何摆脱这一窘迫而焦灼的局面成为时代的命题。
因此,审视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明中的进步与危机,摆脱无意义的官僚体制与理性的狡黠,更好地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世界的祛魅“祛魅”一词该作何理解,德国诗人席勒在他的《希腊的群神》一诗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在他的诗中,神话中的诸神管控世间万物,世界因爱而美,万物彰显神迹。
但当基督上帝成为唯一神后,神迹消退,人类迷茫,美丽的世界变得无情。
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可以认为是对世界祛除了魅惑性、神秘性。
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 “祛魅”是指一种把对人的终极关怀从世界中排除出去,并使世界理性化的过程。
世俗化的理解认为“祛魅”就是人们不信宗教,但实际上,真实历史要比这个复杂一些。
我们传统社会习惯性将“宗教”和“迷信”当成一个概念。
但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宗教和迷信有这明显的界限。
对应到理性化的发展过程,祛魅其实分为两步,首先针对迷信,在针对宗教。
韦伯认为祛魅的第一个阶段叫“宗教的理性化”,我们必须要驱逐原始宗教当中的各种巫术,用哲学高呼的理性来论证宗教的合理性,论证它的救赎意义,让宗教理性走到理性思辨的道路上来。
在这个哲学的批判过程里,祛魅没有让宗教消失,而是让宗教获得了理性化的发展。
福柯和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中理性的改造和批判
福柯和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中理性的改造和批判无可否认,法国当代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可以说得上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大师哈贝马斯则毫不吝啬地赞美福柯“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
福柯于1984年因艾滋病在法国病逝。
在福柯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三大思潮在欧洲风起云涌。
福柯受到了当时活跃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但又脱离与它们作出了思考,运用并批判各种思潮的核心观点以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与体系。
福柯通过对“身体”、“规训”、“性”、“非理性”等进行探究,从这些范畴出发,思考了人类自身、人类知识以及,提出了知识是被权力所产生的、身体是被规训的,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侵入等,从而以一种力求平衡理性与非理性,打破西方现代性的牢笼。
福柯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性经验史》等。
福柯认为生活也是艺术,因此生活是被创造的,如同艺术品一样是创造者所创造的。
而创造者就是生活的主体——人,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地创造生活。
然而福柯认为可悲的是人的本质长期以来是在一种规训被确定的。
在近代,现代性的“理性”拥有了一种劳动动物的话语,人在如此规训下必须处于时刻的劳动中,人也成了会劳动的动物。
福柯认为要复归人的本质,就必须打破“理性”的牢笼,把人从规训中解放出来。
他认为人应该改变自我,创造自我。
福柯认为这种艺术的生活是与快乐、死亡、性与非理性相联的。
“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完全的快乐是通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福柯所认为的快乐的本质。
福柯更把性的快乐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服饰的契约的诱惑已由性的安排注入我们的体内。
现在的服饰的契约是这样的:用全部生命换取性爱,换取性爱的真理和统治权,为性爱而死,死得其所”。
最终这位“疯子”哲人最终浪漫地死于艾滋病,而其艾滋病的得来与其沉淀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卡斯楚街那些形形色色的“性爱现代实验场”不无关系。
何为教师:教师存在的伦理内涵
何为教师:教师存在的伦理内涵摘要:从教育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教师”的界定说起,重新思考教育之根之本。
由勒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引出教师存在的伦理内涵,由师生相遇引出本真的教育时间,由教师机智引出指向学生的实践。
教育是由一个个伦理事件构成,把学生纳入教师的存在之中,学生的成长促成了教师的伦理成就。
教师不仅是主体,而且是主体间性中的伦理存在。
最后,给出一个新的教育命题:“师者,德也”。
关键词:教师;伦理;他者哲学;相遇;教育时间教育哲学专著或教材中都有“价值论”一章,但都过于抽象,远离了教育生活体验,远离了教育现象,让读者有一种“高处不胜寒”和不接地气的感觉。
我们深知,教育是由一个个伦理事件构成,自然少不了价值判断。
然而价值判断是以哲学反思为前提的,而最根本的伦理反应则是勒维纳斯所说的“面对面”的“当下即是”。
当我们面对他者时,无论是人还是物,如果以客观的态度把他们当成认识或研究的对象,那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关系中没有任何伦理内涵;如果把他人仅仅当成一个个孤立的主体,那就是主体与主体的存在关系,各自展开自己的存在,达至自我实现,这种自我的完成同样缺少伦理关怀,只对自己负责依然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如果把他人纳入我的存在之中,他人的成长促成了我的伦理成就,这才形成了主体间性中的伦理关怀,教育就是这样的伦理事件。
这也是最为本源的责任意识。
如果教师之教缺乏这样的本源的责任意识,那么教育就成了一种知识传授,而真正的教育并没有发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中是否存在伦理的自觉,这决定着教师与学生能否真正相遇,能否进入真正的教育时间。
教师机智离开了这种伦理维度,也就蜕变成了“小聪明”。
勒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启发我们去思考他者教育学和本源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德高为范”从口号回归教师的行动。
“教师责任”概念清思的真正目的在于“知行合一”的行动。
“德”是“行”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哲学就是一种实践哲学。
当教师面对一个个学生的面孔时,能否当下生出这种伦理意识,这是教育能否发生的根本前提,也是教育智慧的本源。
查尔斯·泰勒三个隐忧分析及反思
查尔斯·泰勒三个隐忧分析及反思作者:王秀君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摘要:查尔斯泰勒在《本真性的伦理》这本书中勾勒了现代社会中的三个顽疾:原子论的个人主义至上、工具理性宰制以及自由的丧失。
他认为现代性的隐忧问题只是在于现代文化常常采取了这一理想的堕落或低级形式:柔性相对主义和中立的自由主义,导致本真性理想沉寂。
本文试图简要分析泰勒的这三种隐忧以及最终我们如何走出隐忧实现自我的本真存在。
关键词:个人主义工具价值本真性对于泰勒指出的“现代性的三个隐忧”,它们分别是:其一,基于“生活的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也就是意义的丧失和道德伦理的缺憾;其二,基于“人生的意义”层面的工具理性的宰制,也就是相应的由目的的晦涩而导致的人的狭隘化和平庸化;其三,基于“存在的意义”上的自由的丧失,在社会层面指工具理性的铁笼和政治层面的监护性权力的无用和丧失。
一、个人主义——意义的丧失泰勒从现代自由的产生入手分析了现代性的第一个隐忧:个人主义。
它导致了以自我主义为中心,以及人们面对的是更大的、自我之外的事物的封闭和漠然。
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衰退现象,也是目前造成道德无政府主义状态的根源所在。
对自我的过度使希腊时代的“荣誉”也失去了原有的面貌,人们“生命的英雄维度正在失落,人们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人们正在寻找一种“渺小的和粗鄙的快乐”,生命中不再有任何抱负,只有“可怜的舒适”。
托克维尔说,“民主的平等把个人拽向自身,导致个人将自己完全封闭在内心的孤独之中的危险”。
泰勒在《本真性伦理》这本著作中的后面篇章,说到了一个词:“自恋文化” 。
就是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并且似乎很少承认外部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严肃承诺。
自我实现的概念在这两个方面显得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有“自恋主义”一说。
他提出,在这种文化下使本真性滑向了“相对主义”,“这一方面可用社会科学解释。
现代性的内涵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的批判
以” 具 理 性 ” 核心 的现 代 性 所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正 在 全 世 界 工 为 蔓 延 , 仅 发 达 国 家 , 展 中 国 家也 日益 面 临现 代 性 问 题 。于 此 同 不 发
性 扩 张 和 价 值 理 性 衰微 。 通 过 分 析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叉学 者 对 现 代 性 发 展 批 判 的 观 点 , 确 指 出 和批 判 了 工 具 理 性 大 行 其 道 所 引起 的 , 和 人 类 明 人 劳动 的 物 化 及 技 术 拜 物 教 的 盛 行 造 成 了人 的 开 创 性 和 批 判 性 思 维 的 衰
一
伯 所 谈 的现 代 性 就 是工 具 合 理 性 , 具 理 性 强 调可 计 算 性 , 所 关 工 它 注 的是 ” 在 是 什 么 ” 事 实 判 断 而 不 关 注 ” 在 应 该 是 什 么 ” 价 存 的 存 的
值判断 , 人们 精 神 日益 成 为物 欲 所 统 治 的世 界 。资 本 原则 要 求 利
退 。
【 键 词】 代 性 ; 具 理 性 ; 化 关 现 工 物
富 , 须禁 欲主 义 精 神 支撑 时 , 无 而把 原 作 为 营 利 的 手段 作 为 目的 本
现代 性 是 西 方 启 蒙运 动 和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所 形 成 的 文 化 模 式 , 身 , 此 时 发 生 了一 个 重 大 的 变 化 就 是 再 谈 到 理 性 化 不 是 工 具 合 而 理 性 与 价 值 合 理性 统 一 , 而仅 仅 是 工 具 理性 无 限的 张 扬 , 值 理 性 价
模 式 , 约 l 世纪 出现 在 欧 洲 , 在 后 来 的 岁 月 里 , 度 不 同地 在 大 7 并 程 世 界 范 围 内产 生 着 影 响 。【 而 福柯 把 现 代性 定 义 为 一 种 态 度 。 因 ”】 l
对现代理性批判的再批判
哲 学问 题
对 现 代 理 性 批 判 的再 批 判
孙铁骑 , 王 晶
( 东北师 范 大学 , 长春 102 ) 30 4
[ 摘要 ] 现代 理性批判 对价值 理性与 工具理性的二分 法存在诸 多问题。理性 的本质是 “ 有我之
思” 理性 对世界 的认知 内容 可 以分 裂, , 但理性 自身不能分 裂 , 也从 未分裂 。价值理性 与工具理性 只是
同一 理 性 的 两 种属 性 , 价值 理 性 支撑 工 具 理 性 , 具 理 性 实现 价 值 理 性 , 者 本 质 同 一 。 现 代 性 问题 工 二
的根 源不是理性 的分裂 , 而是资本 的统治 , 决之 道 只能是回到 马克思 的社 会批 判之路 , 解 变革资本 主
、
何 为 理 性
Hale Waihona Puke 出 与 一 般 的 自然 理 性 的 一 致 性 以 及 它 带 给 这 个 世
理性 的哲 学 史起 源始 自古 希 腊 , 当公 认 的第 一 界 的纯 粹 好 处 。 ” ( 上帝 的荣 耀 需 要 反 射 理 性 [ P ]
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时 , 表达的就 的光 芒 才 可 以被 世 人 接 受 , 恰 恰 反证 了理 性 是 判 所 这 是 人类 理 性对 与 己相对 的世 界 根源 的理解 。当赫 拉 定 一 切 , 括神 学 的 尺度 。 包
为 主 观理 性 , 为 人认 识 与 改造 世 界 的工 具 。 成
进 人 现 代 , 性 在 改 造 自然 , 大 生 产 能 力 方 理 扩
中世纪 ,理性是神学 的婢女 ” “ ,理性成 为证 明 面无往而不胜 , 使理性之人 占有 和支配 了巨大的物 上帝存在的工具 , 但本质上是理性 支撑 着神学 的合 质财 富 , 一 步 证 明 了理 性 的伟 大 。但 吊诡 的 是 物 进 法 性 , 恰 表 明神 学 没 有 自在 的 合 法性 , 以需 要 质 财 富 的增 长 并 未 换来 人 类 期 望 中 的幸 福 ,相 反 , 恰 所 理性 的证 明 。“ 种 神谕 的道 德或 启 示 的宗 教 , 果 现代人感受着存在 的“ 一 如 虚无” 烦忙” 与“ 。于是 , 思想 它 想要 支 持 它 的 独 一无 二 的教 义 , 么 它 必 须 显 示 者 普 遍接 受 了马 克 思 ・ 那 韦伯 的解 释 ,就 是人 类 理性
完成 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
《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是金观涛先生为他的作品《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所作的导读,读后收益很多,通过本书提纲契领的解读,对于现代世界的形成有了一种大而化之的观感。
这本书结合了马克思典范和韦伯典范,通过作者本人提出的系统论用以解释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当前大势,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本书可以分为已下的这些方面来进行细读。
1、工具理性。
所谓“工具理性”,通常的解释就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
工具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
金观涛认为这样的解释等于是把工具理性理解为对达到目标的手段的精密计算,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的理性化。
他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工具理性中之不包含目的,不是指一般的目标,而是指不包含人生的终级目的和意义。
因此,工具理性可以理解为终级关怀与理性二元分裂的状态。
也就是说人的终级关怀与理性思考互不干扰。
2、个人权利。
什么是个人权利?个人权利可以定义为个人的自主性为正当,它可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个人是指具有理性的个人,人有权在法律限定下去做他想做的事;第二,正当并不等同于道德,但具有道德含义。
虽然说个人权利具有正当性,但由于每个人追求的价值可能不同,而这些价值都具有正当性,所以现代社会主张多元价值。
3、立足于个人的民族认同在个人权利至上的社会中,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一起建立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那么是哪些人同意生活在同一政治共同体内,并让部分个人权利给该共同体呢?也就是说如何规定政治共同体的规模,即哪些人属于同一国家?或何谓“我们”?这在政治哲学上就称之为认同,所谓认同,就是关于自我之思考。
也就是去问:我是谁?我属于哪一类?什么规定了“我们”“他们”、“他者”的区别?传统社会的是有机体社会,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轴心文明中,但终生属于某一固定的社群,我属于哪一个类别有现成的明确的答案,故很少发生认同危机,即“我是谁”的困惑。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李承儒(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已经为许多哲学家所批判和反思,但仅从否定启蒙理性的角度批判现代性问题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后现代主义者不再存在论基础上去消解理性中心主义的做法也是流于表面。
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过“现代性”一词,但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思、重构和超越,从异化劳动入手,提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自由人共同体,才能使人回归本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这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反思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9)01-0144-04作者简介:李承儒,(1990—),男,汉族,甘肃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统战理论等研究。
现代性理想是一种以人的理性为基础,人的主体自由为标志的思维意识的转向,也是确立理性权威,重新建构人类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拐点。
正是启蒙理性为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体系,创造了新的世界秩序。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人类所能企及的范围内,人的因素已经超越了自然因素,可以说,人成了世界的“主体”。
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
”[1](P561)当资本逻辑伴随着启蒙理性主导人们的思想之后,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便不断被推向前进,但全球问题却逐渐凸显,并不断扩大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使得许多人对启蒙理性重新进行反思,以求解决现代性问题。
而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现代性已不再作为支配和衡量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标准,反而成了他们批判的对象。
但仅仅通过全面否定启蒙理性从而解决现代性问题是绝不可能成功的,现在宣告告别现代性而步入后现代更是不现实的。
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批判的批判摘要:理性在哈贝马斯的思想中属于核心概念,本文以哈贝马斯的理性观念为出发点,引出他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
在对待工具理性的问题中,哈贝马斯认为寻求交往合理性才能解决工具理性危机以及现代性问题。
关键词:工具理性;现代性;批判当今西方哲学界,哈贝马斯无疑堪称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复杂庞大,涉及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构建了“交往行为理论”对工具理性和现代进行批判,说明了现代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交往理性才能解决。
有效地避免了陷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悲观主义的思想倾向。
一、工具理性与工具理性批判科学技术的发展把资本主义国绑在车轮上实现了“人间天国”梦想。
人们享受着新技术带来富足的物质同时,感受到科学技术让有思想的人变成了追求物刺激的工具。
科学的理性,最终把人的思想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工具。
工具理性,让法兰克福学派找到了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支点。
(一)工具理性的形成与发展。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倡导理性反对传统的时代精神,成为现代性的哲学根基,反思和批判成为这个世纪的时代精神,启蒙思想家们把理性当作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任何外界的权威都必然接受理性这个最高法庭的审判和裁决[1]。
这种理性体现着实证精神、推理精神 ,以“数学化”形式在自然而且在社会、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空前膨胀并形成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理性彻底的倒退为工具理性,变成新的统治神话。
(二)工具理性的批判。
卢梭对工具理性做了批判,认为科学技术思维方式泯灭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机械化、同一化。
霍克海默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主观理性)和批判理性(客观理性),工具理性把世界看作是机械的、量化的,与价值论理无涉,强调手段及其与目的的协调;批判理性是一种与生命、自然谋求和谐的方式,它关注的是最高“善”的理念。
哈贝马斯肯定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运动的内在辩证性的分析,但是他不同意他们彻底否定启蒙的悲观主义倾向。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统治论”的批判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统治论%的批判吴娇舒红跃【摘要】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在全球的不断深入,“现代性”是当今哲学家非常重视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统治论”是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
正是由于晩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国家干预、技术与科学成为第一位的出现的两种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生产力,“技术统治论”得以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可能。
在探讨了晩期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统治论”的基本表现之后,哈贝马斯尝试用恢复交往活动以及发挥大众舆论的方法来克服"技术统治论”所带来的弊病。
【关键词】哈贝马斯现代性“技术统治论”在当今社会,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技术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甚至有的国家把科学和技术看作影响国家发展和稳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无论是技术与科学所彰显的技术理性,还是意识形态所代表的精神维度,它们都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在哈贝马斯看来,集技术理性和精神维度于一身的“技术统治论”对晚期资本主义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正是有鉴于此,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哈贝马斯对“技术统*吴娇(1997~),女,湖北大学哲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舒红跃(1964~),男,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104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9年卷)治论”这一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一现代性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实质现代性是一种在启蒙时代开启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而逐渐成长起来的现象,而启蒙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理性主义精神和自由主义精神。
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
故而,现代性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息息相关的+在理解现代性时,理论家们也大多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状况的分析中来说明它的+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家之一,哈贝马斯也特别关注现代性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现象+在他看来,现代性是一门未竟的事业。
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两个向度及其当代意义
中图 分 类 号 : B 1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6 2 6 X( 2 0 1 3 ) 0 2 — 0 l 1 4 — 0 5
从哲学层面讲 , 任 何 创 新 都是 破 旧 立 新 , 创 新
的前 提是 批 判 . 本 文正 是 基于 文 化创 新 的前 提 来 探
着传 统道 德 的禁 区 。 对 于小 农 意识 的狭 隘性 和 自私性 , 马 克思 持 有 鲜 明 的批 判 态 度 。他 认 为 小 农 意 识 依 托 于 农 村 公 社, 由于农 村 公 社 “ 使 人 的头 脑 局 限在 极 小 的范 围 内,成 为 迷 信 的驯 服 工 具 ,成 为传 统 规 则 的奴 隶 ,
表 现 不 出任 何伟 大 和任 何 历史 首 创 精神 ” ,_ 1 】 ( n 船 因
而 农 村公 社 所 孕育 的小 农 意识 体 现 着 “ 人 的不 开化 的利 己性 ” , “ 人 们 屈服 于 环境 ,而 不是 把 人 提 升 为 环 境 的主宰 : 它们 把 自动 发 展 的社 会状 况 变 成 了 一 成不 变 的 由 自然 预定 的命 运 , 因而 造 成 了野 蛮 的 崇 拜 自然 的迷 信 。” ¨ 1 ] ( P 4 9 ) 在 马克 思看 来 , 现代 性 的基 本 精 神 是理 性精 神 , 理 性 精 神在 人类 历 史 发 展 中演 绎
的 陌 生化 ” 社会里 , 充满 算 计 的博 弈 取 代 了传 统 社 会“ 熟人” 间 的合 作 , 人性 中 的善 和 崇 高性 的一 面逐
了现 代化 的进程 , 现代 化 的历 史 是 以理 性 精 神来 展 现 人 类 主体 性 的历 史 , 现 代性 因而具 有 了历 史 的进
阿多诺的现代性批判同一性逻辑的终结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现代性作为一个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的社会产物的进程仍在持续进行中,不管各位对现代性本身还是对现代性进程有任何看法以及重持怎样的态度,新内涵不断汇聚的现代性仍然是一种未竟的事业。
毋庸置疑,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性的开启不仅使得人类文明得到飞速发展,而且使得新社会的曙光照射了当时一切旧社会的黑暗,资本主义社会替代了封建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然而,正是基于现代性的繁荣,若干隐患深深藏入现代性的繁荣之中。
随着现代性内核的进一步积聚,现代性的不断扩展所带来的隐患逐渐显现,使得人类社会倍感焦虑。
因此,为了解决隐患,就要重新审视现代性。
要想真正认识、把握和理解现代性,就应该基于形而上学的历史逻辑运演的视域去考察现代性理论。
如果对这一事实不能合理并有效地把握,那么任何基于现实的对现代性的批判都将是不全面的和不完整的。
一、现代性的理论范式哲学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有其自身的使命,无论是认识世界抑或改造世界,都是每一位哲学家的责任和义务,不仅着眼于如何认识这个社会,而且也对社会给人带来何种影响反复思考。
因此,对于所处时代之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便内化于哲学家的使命和担当中,或不辞辛劳构建现代性理论范式,或猛烈批判现代性带来之隐患,或反思如何走出现代性之“牢笼”,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作者简介]李飞,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能,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桑德尔“电车难题”讨论的前提是人可以在价值体系中加以衡量。
只是由于衡量的体系不同,所以才有难题。
从阿多诺的视角上看,这个前提本身是错误的,并且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讨论也是无意义的,原因在于市场交换体系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其中,并按照交换体系、遵循交换规律塑造每个人,特别是为了能够交换,这个社会又要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独特性背后起支配地位的是交换价值,是同一性逻辑。
法律工具主义之批判
法律工具主义之批判法律工具主义在我国法学界遭到了一致的批判和摒弃。
作为一种对法律的性质、功能的认识和态度,法律工具主义有其产生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法律工具性的认识。
但片面强调法律工具性的法律工具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产生了严重危害。
法律具有工具性却不能仅仅被当作工具来使用,这有其理论上的原因。
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法律工具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对其采取正确的态度。
一、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的工具性在西方法学思想中,把法律看作是一定主体达到自身目的的工具这一思想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出现。
柏拉图在其《法律篇》中就把法律比作为众多指引人行为的绳子中一根金子做的最纯洁的绳子。
在中世纪,法律则充当了神统治人的工具。
[1]自启蒙时代以来,各种法学思潮和流派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功利主义法学和实证主义法学就一直循着工具的方向对法律进行探索,并十分强调法律的工具性。
根据马克斯&; #8226;韦伯对人类行动理性合理性的分类——实质合理、形式合理(也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无疑法律的工具性是人类行动合理性中形式合理(工具理性)的体现。
但应当看到强调法律的工具性与法律工具主义的主张是绝然不同的。
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具有工具性是不争的事实;而法律工具主义则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目的的工具,与任何实体价值无涉。
在我国的传统认识中,法律是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斗争的刀把子,是维护国家机器运转的手段。
这是法律工具主义在我国的典型体现。
二、法律工具主义的危害法律具有工具性,但将法律仅仅视为工具,而忽视法律的其他价值,则会与法治的目标背道而驰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法律工具主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虽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但历史上法律工具主义的危害却随处可见。
无论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还是西方的中世纪,法律都被仅仅当作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或沦为君主专断的利器或成为教会束缚人们的枷锁。
法律在中国的古代从来就是工具。
不论是力主“法治”的法家还是推崇“礼治”的儒家,他们都仅仅把法律当作是可用或不可用的工具。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摘要: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後现代主义是西方对现代性的又一次启蒙,是现代性的延续和调整,它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评,而不是对现代性的终结。
现代性是唯一的,并不存在与西方现代性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
中西差距实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差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现代性取代“传统性”的过程,中国必须选择现代性,不可能“直通式”进入後现代社会。
一、现代性解说蒸现代性(modernity)的社会学意蕴是甚麽?它是用来说明现代社会的社会与文化特徵的术语,吉登斯(A.Ggiddens)曾指出:“现代性是指大约从十七世纪的欧洲起源的一种社会生活(SocialLife)或组织(organisation)的模式,之後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全球。
”宋林飞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历史断代的术语,是指接踵中古世纪或封建制度而来的新纪元,涉及各种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的转型。
”台湾学者叶启政认为,“现代性这个概念基本上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其所呈现与反映的是欧洲人自某特定历史阶段起的一种认知和期待心理、价值、信仰、态度与行动基调。
扼要地说,现代性是西方‘理性’的一种历史性的表现形式,它得以让‘理性’以不同的转形样态表现在社会中不同的面相。
”概言之,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现代性与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内涵。
我们通常理解的现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发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
无疑,现代性具有这方面的“面相”,它可以“大略地等同於‘工业化的世界’”。
然而,现代性更多地是在欧洲社会现代化基础上抽象与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现代性是唯一的,现代化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虽然现代化是现代性“化”的过程,但现代性却不是任何一种现代化的结果。
对於现代性,可以从两个不同的逻辑起点进行理解。
“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批判路径分析——以西方理性主义嬗变史为视野
“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批判路径分析——以西方理性主义
嬗变史为视野
郭先红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以西方理性主义的嬗变史为基础,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基本遵循的是如下三条路径:一是对工具理性进行哲学式批判(要求恢复哲学意义原初的真善美、科学出现以后的哲学意义上的真善美,这是理性的两个发展阶段,不存在实质矛盾).二是对工具理性肆虐于其中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对失去了批判维度的单向度社会进行批判).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物化现象进行批判.这三个维度的批判经常互相结合但又不完全地、必然地同时出现.了解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批判路径,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郭先红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
【相关文献】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之内在逻辑--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工具理性批判为例 [J],
2.对西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 [J], 韦文荣
3.现代性的批判与继承——社会史视野中的西方社会理论的当代转向 [J], 郑震
4.从"工具理性批判"到"功能理性批判"--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 [J], 金陵
5.工具理性批判与西方批判理论的困境——以列斐伏尔和德赛托的战术与战略思想为线索 [J], 郑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指的是自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时期以及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随着现代科学、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现代性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力量。
然而,尽管现代性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引发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一、现代性的价值与限制现代性以理性、自由和平等为核心价值,注重个体权利和民主原则,激发了个人解放和创造力。
然而,现代社会的权力集中、社会不平等、个人自由受限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现代性注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但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现代性以发展为主导,但也带来了社会割裂、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
反思现代性,就是要探讨其价值与限制的辩证关系。
二、现代性的失序与危机现代性强调个人权利,但也带来了自私自利和以我为中心的个体主义倾向。
以物质追求为导向的现代性,造成了文化的浅薄化与物化化。
现代性强调理性与科学,但理性的过度应用和科学的技术化导向,使得人们忽视情感、信仰和灵性的重要性,导致精神空虚与意义缺失。
现代性的效率追求和竞争原则,带来了紧张、焦虑和压力,使得人们难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三、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在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流派和思潮,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等。
这些视角试图揭示现代性的局限性、失衡性和过度的机械性。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责任与自由选择,指出了现代性忽视重要的主观存在层面。
后现代主义质疑现代性的大敍事和大理论,强调个体差异与多重真理。
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性的社会结构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符号系统问题。
四、重构与超越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并不是要抛弃现代性的所有成果和价值,而是要通过重构和超越来实现调和和整合。
在现代性的基础上,应当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承认其他文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应当注重情感、信仰和灵性,重视人的主观体验和精神需求。
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的批判性要素——一个发生学的考察
2021年3月外㊀文㊀研㊀究Mar.2021第9卷第1期FOREIGNSTUDIESVol.9㊀No.1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的批判性要素一个发生学的考察河南大学㊀马晓静摘㊀要:大众文化理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称为文化工业理论㊂这一理论的产生有着一定的思想来源㊂其中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哲学思想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是其思想形成的主要缘起㊂这些思想中的批判基因造就了文化工业理论突出的批判功能㊂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思想起源;批判性中图分类号:I10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23(2021)01-0041-05㊀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一般课题 西方文化工业产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YB0025);河南大学研究生 英才计划 项目 西方文化工业产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索 (SYL19060160)㊂㊀㊀文化进行规模化㊁复制化生产之后失去了其独立性和个性㊂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把这种大众文化理论特别称为文化工业理论,以表达对文化同一化现象的批判㊂由于阿多诺对这一理论贡献最大,该理论也被称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㊂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形成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及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等思想有密切的关系㊂这是阿多诺进行文化工业理论研究的思想来源㊂这些思想一脉相承,具有欧洲批判精神的精髓,属于批判理论的范畴,具有反省文明历史㊁批判现代社会的功能㊂阿多诺吸取了这些理论的批判思想,运用反思思维以审视眼光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大众化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进而展开对文化工业的批判㊂一㊁批判的启蒙:德国古典哲学批判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批判思想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㊂阿多诺把其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思维㊁对现代性的反抗及人本学思想应用到文化工业理论中,使文化工业理论在思辨的思想基础上展开对当时代的文化批判,并且在批判中始终关注人的生存状态㊂德国古典哲学具有深厚的思辨哲学思维与批判精神传统㊂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历经一系列哲学革命㊂首先以康德为起始,他通过 三大批判 体系即纯粹理性批判㊁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展开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指明了批判的真正对象,划定了批判的整个范围,陈述了批判的最终目的,为确立新的思想打下基础㊂接着,费希特和谢林开始了哲学的改造工作,随后黑格尔对基督教神学开展批判,通过异化形式对宗教㊁国家和市民生活的批判,创立了以绝对知识为归属的庞大体系㊂黑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促进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兴起㊂哲学家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使德国古典哲学由唯心主义转向了唯物主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㊂特别是在对宗教的批判过程中,费氏认识到了人的本质,把哲学的研究对象引向人和自然,将研究方向从精神世界引向现实世界,建立起人本学唯物主义㊂从这个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民族精神和启蒙时代精神的精华,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思想革命意识㊂阿多诺作为德国学者浸染其中,把古典哲学的思辨性应用到所创立的文化工业理论中,使文化工业理论充满着哲学的思辨思想㊂德国古典哲学充满着对时代的背叛,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㊂恩格斯说 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的精神 (马克思㊁恩格斯1957:634),这种批判精神体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生命力和进步性,批判领域涉及政治㊁宗教等一切可能的地方㊂康德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代表,他把自己的批判思想渗透到一切可能的认识,引起一场巨大的精神运动,体现了思想进步性㊂德国古典哲学在思想上最大的贡献是推翻了以往固有的形而上学世界观,把世界理解为充满矛盾㊁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之后的德国思想家特别是马克思将这种思想进行继承,用辩证㊁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识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及发展规律,创立了马克思的批判思想体系㊂马克思的思想后来又成为德国的批判理论也是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㊂就其根本而言,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就是一个社会批判理论,它以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同质化现象为批判对象,对文化工业生产㊁消费过程中所呈现的异化现象和意识形态功能进行时代的批判㊂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哲学思想,具有古典哲学的批判元素㊂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作为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论,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批判思想的影响,在继承批判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批判㊂而对现代性的反抗㊁人本学思想是阿多诺吸取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养分㊂对现代性的反抗是批判理论最突出的特征㊂德国古典哲学这种西方最著名的哲学理论,它的反抗性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㊂为什么是德国而非其他国家形成了完整的批判思想?单世联(1996:5)在‘法兰克福学派史“译本序言中进行了较好的解释㊂他指出德国虽然处在工业发达的欧洲但没有实现完全的工业化,形成深厚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精神资源传统对现代化的运动做出不同于英法的反映,这是它的特别之处;不仅如此,还促使德国思想家通过对工业发达国家的审视,揭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国家和社会面临的矛盾和危机,以及对德国作为欧洲现代国家却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实暴露的现代国家的集权垄断㊂这些都为阿多诺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批判提供了研究视角和话题㊂正如本雅明所说,只因为那些没有希望的人们,我们才被给予希望㊂可以说,德国形成古典哲学的批判思想是由它的历史原因㊁现实原因及当时知识分子的觉醒决定的㊂阿多诺作为生长在德国并接受充分教育的学者,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滋养,在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垄断阶段,出现了新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的极权现象,他运用自身具备的批判精神㊁反思社会的能力开始了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批判㊂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的批判,确立了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的思想㊂青年黑格尔把这种人本学思想继续深化,提出人的自我意识,而后的马克思继承了这种思想,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都给阿多诺很大的影响㊂在阿多诺的批判理论里,追求人的自主性和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立性是他主要思考和反思的地方,也是他开展文化批判的动力与理论来源㊂阿多诺的思想与理论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是康德㊁黑格尔㊁费尔巴哈等思想的发挥,在批判精神的影响下,阿多诺提出自己的文化工业理论㊂可以说,德国古典哲学批判为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丰富素材㊂二㊁批判的基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最重要的思想来源,是文化工业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㊂文化工业生产与消费的异化特征㊁文化工业产品的商品性及拜物教现象㊁人在文化工业中失去自由被奴役等观念,都是来自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在文化工业理论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根基性作用㊂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㊂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㊁分配㊁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理论体系㊂马克思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阶级社会,归根结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并且作为物出现㊂马克思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关系本身进行研究,他还通过研究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㊂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马克思㊁恩格斯2009b:10) 表示了马克思的批判立场㊂马克思认为, 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㊂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 ,揭露 物与物的关系 掩盖下的 人和人的关系 (马克思㊁恩格斯2009a:10),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以此唤醒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这种批判思想以历史的和唯物的观点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现存社会存在的秘密,并且通过揭示现存社会的种种弊端及其存在的原因,指出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即实现共产主义㊂作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阿多诺的思想受到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深刻影响㊂正如夏巍(2016)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概览“中指出的,阿多诺所开展的早期文化批判有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坚实后盾,依然行进在历史唯物主义文化阐释初始路向上,延续着马克思尚未开展出来的文化理论的精神;不但是一种延续,还具有补充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㊂马丁㊃杰伊(1996:335)在‘法兰克福学派史“中进行评价,他说法兰克福学派把马克思的主张运用到文化现象上, 从贫瘠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中拯救了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 ㊂阿多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和消费理论㊁劳动价值理论㊁异化理论㊁商品拜物教理论等,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化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实质的揭露,批判整个现代社会对人的奴役和控制㊂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吸取马克思的批判思想㊂首先吸取了马克思的生产和消费思想㊂马克思将整个经济过程划分为生产㊁分配㊁交换与消费四个环节,生产处于整个过程的起点也是中心地位,而消费是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分配和交换属于中间环节,这四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㊂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异化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有制及其所产生的交换行为造成的㊂在私有制条件下,人也存在异化现象,当我们同真正的人的本质相异化,我们不再是物品的主人,而是它的奴隶,从而也就失去了自己作为人的基本要求,阿多诺把马克思的生产和消费理论用于衡量文化工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发现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使文化失去本应具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且使人失去独立性和个性,于是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思索,展开对文化工业现象的批判㊂其次,阿多诺吸取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㊂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带来商品的双重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另外,商品中的交换价值使商品价值具有必然的变现方式或表现形式㊂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同一商品的两个方面,阿多诺从商品的二重性㊁劳动二重性㊁价值二重性㊁交换价值代替使用价值分析文化工业的原因,批判其奴役的本质㊂再次,阿多诺吸取了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㊂拜物教思想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的本质的有力武器,马克思认为: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㊂(马克思㊁恩格斯2009a:89-90)这种对商品拜物教属性的严厉批判传递给了阿多诺,文化也是商品,同样具有拜物教的性质,阿多诺对工业化时代的文化的商品性进行了批判,以此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㊂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想象进行批判㊂因此,文化工业理论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文化工业理论实现了从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到阿多诺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批判转变,从此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㊂三㊁批判的工具: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是文化工业理论进行批判的工具㊂ 工具理性批判 在‘哲学辞典“中很明确解释为法兰克福学派用语,指对 科学技术由解放人的工具转化为奴役人和毁灭人性的工具的批判 (余源培等2009:215)㊂从其概念与内涵来看,工具理性批判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资本主义社会注重现代科学技术,注重工具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第二,工具理性不但控制自然界,也控制工具下的人,人在工具理性下失去了判断力和创造力思维能力,进而进入被奴役的状态;第三,对工具理性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开展批判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在工具理性的奴役下人的状态的揭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目的㊂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产生深刻影响㊂工具理性批判该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脉络,其中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形成影响较大的学者有弗朗西斯㊃培根㊁马克斯㊃韦伯㊁卢卡奇㊁霍克海默㊁本雅明㊂培根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工具,在其代表作‘新工具“中,他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论,以简单的感官直觉为起点,跟随心灵行进,进而找出自然的法则,达到对自然的控制㊂他很重视科学技术,认为科学知识所引起的发明是为人类谋利的工具,并认为科学技术直接为人类服务,并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他的对工具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影响了阿多诺㊂马克斯㊃韦伯提出 合理性 概念,认为合理性包括目的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并且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工具理性支配的社会,工具理性是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理性,他还认为工具理性使自然界㊁人类社会都被 祛魅化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完全被工具效率和认知专门化的标准来支配㊂阿多诺吸取了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及批判思想,对文化工业现象进行批判㊂卢卡奇的资本主义物化理论是阿多诺文化工业的工具理性批判的逻辑起点㊂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事物与现象都被看作商品,都具有交换价值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的必然现象㊂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吸取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并且认为物化实质上是启蒙理性追求同一性和统一性的结果,文化工业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的同一性㊂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流派,法兰克福学派从文化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的哲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对其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首先是霍克海默㊂阿多诺是1922年在柯奈留斯指导的胡塞尔研究班上认识霍克海默的,以后二人逐渐熟悉,并开展合作开始熟悉并合作,霍克海默的思想给了他很大的影响㊂两人合著了‘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理论就是在这个著作中提出来的㊂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提出来自己的任政纲领为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开始进行当前社会哲学的研究,阿多诺接受霍克海默的这一纲领㊂他们都是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为基础,从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虚假的意识形态和各不相同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他们思想的这种相似性,使阿多诺成为这一思想坚定不移的执行者,展开对社会文化的批判,也是研究所最忠实的成员㊂其次是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阿多诺是深受本雅明的思想影响的,主要表现他对本雅明的星丛思想和艺术评论观点的接纳上㊂本雅明认为理念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像星丛和星星的关系,使用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理念和事物之间的既相互联系又不具有支配关系的平等关系㊂阿多诺接受同一化思想并应用于文化工业理论,文化工业现象就是在文化领域的同一性的表现,要想救赎它,就要重新建立主体与客体的平等关系㊂阿多诺的这种批判思想是借鉴本雅明的㊂本雅明的艺术评论观点主要是指通过评论揭示艺术作品的真理,因为艺术作品需要用语言来揭示真理,从而把没有完全呈现出自身的真理呈现出来,以形成艺术作品的理念㊂阿多诺吸取了本雅明的这一观点,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对文化的主体和客体进行重新评论,通过表面的文化现象,揭示文化工业化背后的真理,工具理性本应在生产实践领域发挥作用,却渗透到了社会生活领域,造成破坏性的力量,被重新异化的理性已经没有能力认识真理,因此,异化为抽象的理性的同一性思维也丧失了㊂另外,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对他影响很大,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导致文学作品失去灵韵和独一无二性,他对机械复制的弊端进行批判㊂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继承了工具理性批判思想㊂正是缘于对人类自身异化的反思,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诺展开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寻找拯救人类异化的方法㊂阿多诺到了美国之后,看到了现实中工具理性对人的统治,于是展开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化现象的批判,技术的进步使理性变成工具㊂理性如何被工具化是工具理性批判的核心㊂随着二战的爆发,以数学理性为模型的启蒙,最终把人的思想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工具,学派应该进入主题更为明确的工具理性批判阶段,工具理性批判是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发展㊂同时,工具理性的批判思想也是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㊂苏宏斌(2013:56)在‘美与真:西方美学史上的理性精神批判“中说到,法兰克福学派注重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而不是纯粹理论的角度来讨论理性问题,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的实践观点;传统马克思主义因为其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问题,主要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立场出发解决了阶级社会有关问题㊂法兰克福学派从工具理性批判角度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当人类以工具理性对待自然时,自然成了人满足需要的工具和手段,人同时成了被控制和被支配的对象㊂这说明法兰克福学派对科技理性的批判实际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时代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㊂阿多诺继承了工具理性批判精神,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角度展开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露统治阶级利用科学技术与工具理性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及大众化的消费,导致文化工业化的出现,从而实现使用统一思想统治社会的目的㊂综上所述,在文化工业理论的思想来源中,德国古典哲学批判思想是文化工业理论的批判思想启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批判思想的基础,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是其进行批判活动的工具,这三种思想及其所蕴含的批判思维,为文化工业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的来源和基础㊂其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为整个文化工业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文化工业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对马克思精神的传承与发展㊂参考文献Adorno T.W.1973.NegativeDialectics M .NewYork SeaburyPress.Adorno T.W.1991.TheCultureIndustry SelectedEssaysonMass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Bernstein J.M.2010.Adorno DisenchantmentandEth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Bottomore T.2002.FrankfurtSchool M .London Routledge.Eagleton T.2011.WhyMarxWasRight M .Yale YaleUniversityPress.Heine H.1974.TheGermanReligiousandPhilosophicalHistory M .Cambridge IconBooks.White H.1986.TropicsofDiscourse EssaysinCulturalCriticism M .Baltimore 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马丁㊃杰伊.1996.法兰克福学派史[M].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19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2009a.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2009b.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世联.1996.序言[C]//马丁㊃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4-5.苏宏斌.2013.美与真:西方美学史上的理性精神批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瓦尔特㊃本雅明.200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夏㊀巍.2016.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概览[J].理论视野(11):33-36.余源培,等.2009.哲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1991.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责任编辑㊀尹㊀捷)收稿日期:2020⁃11⁃23通信地址:475001㊀河南省开封市㊀河南大学外语学院Basedontheconnectionbetweenthetwoessaysbythesetwoauthors,thispaperprobesintoJames sanxietyaboutthecriticismofthenovel,attemptingtoprovidesomefreshperspectivefortheinterpretationofhisessay.Thecriticalfactorsintheoriginsofthethoughtofmassculturetheory:Age⁃neticstudy(p.41)MAXiaoji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Massculturetheory,alsocalledcultureindustrytheoryinthelatecapitalistsociety,isderivedfromsomeschoolsofthought.Amongthem,thespeculativephilosophicalthoughtin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thecriticalthoughtofKarlMarx spoliticaleconomyandthatofinstrumentalrationalismoftheFrankfurtSchoolcanbeconsideredasthethreemainsources.Thecriticalfactorsinthosethoughtsgivebirthtotheobviouscriticalfunctionofthecultureindustrytheory.Thegrandtourandself⁃exploration:TravelwritinginARoomwithaView(p.46)GUOXiaotong(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InARoomwithaView,Forsteringeniouslyreconstructs theGrandTour inthecontextofthebeginningofthe20thcenturyandcombinesexternaltravelexperiencewiththecharacters in⁃nergrowth.Lucy sgrowthisdepictedfromthreeperspectives:thecross⁃classcommunicationpromptshertoreflectonthemiddle⁃classvalue;theaestheticexperienceinthechurchhelpshertoestablishhumanisticbelief;andexplorationinnatureleadstothediscoveryofhertrueself.Inthenovel,ItalystandsinjuxtapositionwithBritain,andBritishsocialproblemssuchasclassconflictsandreligiousdeclineareexposedduringthetravel.Lucy sexperiencereflectsthespiritualdilemmafacedbytheBritishpeopleintheearly20thcentury,andForsterbelievesthatthesolutionliesinbreakingthroughclassandreligiousbarriers,andseekingsincereconnectionswithothers.Theprotagonist sbrightendingisthemostoptimisticexpressionofForster shumanisticthought.AnapplicationofnarrativetheoriesinappreciatingBritishandAmericanli⁃teraryworks(p.53)SONGGe(DepartmentofCultureandMedia,KaifengVocationalCollegeofCulture&Art,Kaifeng475001,China)Owingtothehistoricalandrealisticreasons,duringtheprocessofreadingBritishandA⁃mericanliteraryworks,studentshavedifficultyinformingtheirabilityinindependentanalysis,artisticappreciationandcriticalthinking.Fromthenarrativeperspective,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anapproachtoappreciatingBritishandAmericanliteraryworksfromtwoaspects:teachers instructionandanalysisandstudents receptionandapplication.Itmayguidestudentstoapplynarrativetheoriestobreakthebarriersoftextualsignificanceandtoexcavatetheirun⁃derlyingaestheticvalues,inthehopeofendowingadullreadingwithdefamiliarizedaesthet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发表时间:2012-01-16T14:42:00.35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肖昊1 罗雅铃2
[导读] 正确看待工具理性和现代性的问题,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新思维。
肖昊1 罗雅铃2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75-01
摘要:理性在哈贝马斯的思想中属于核心概念,本文以哈贝马斯的理性观念为出发点,引出他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
在对待工具理性的问题中,哈贝马斯认为寻求交往合理性才能解决工具理性危机以及现代性问题。
关键词:工具理性;现代性;批判
当今西方哲学界,哈贝马斯无疑堪称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复杂庞大,涉及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构建了“交往行为理论”对工具理性和现代进行批判,说明了现代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交往理性才能解决。
有效地避免了陷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悲观主义的思想倾向。
一、工具理性与工具理性批判
科学技术的发展把资本主义国绑在车轮上实现了“人间天国”梦想。
人们享受着新技术带来富足的物质同时,感受到科学技术让有思想的人变成了追求物刺激的工具。
科学的理性,最终把人的思想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工具。
工具理性,让法兰克福学派找到了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支点。
(一)工具理性的形成与发展。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倡导理性反对传统的时代精神,成为现代性的哲学根基,反思和批判成为这个世纪的时代精神,启蒙思想家们把理性当作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任何外界的权威都必然接受理性这个最高法庭的审判和裁决[1]。
这种理性体现着实证精神、推理精神 ,以“数学化”形式在自然而且在社会、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空前膨胀并形成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理性彻底的倒退为工具理性,变成新的统治神话。
(二)工具理性的批判。
卢梭对工具理性做了批判,认为科学技术思维方式泯灭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机械化、同一化。
霍克海默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主观理性)和批判理性(客观理性),工具理性把世界看作是机械的、量化的,与价值论理无涉,强调手段及其与目的的协调;批判理性是一种与生命、自然谋求和谐的方式,它关注的是最高“善”的理念。
哈贝马斯肯定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运动的内在辩证性的分析,但是他不同意他们彻底否定启蒙的悲观主义倾向。
因为个人见识转化为动机,可以使人摆脱集体权力的束缚。
1.启蒙理性完全等同于工具理性。
哈贝马斯以前的哲学家,把工具理性从整体上扩大为一种世界历史文明过程的范畴,“没有看到启蒙自身具有的合理化成分,没有充分理解理性不仅作为工具而且作为主体间的沟通的潜能,因而彻底否定现代性,并对西方自笛卡尔以来的近现代哲学进行历史的大拒绝,他们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有社会制度和日常实践中都没有任何理性的蛛丝马迹。
” [2]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应从目的、行动和戏剧行动这三种行动类型来理解,即真实性、正当性、诚实性。
2.非同一性原则标准和纯粹哲学化的倾向。
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理论进行批判时指出:“工具理性批判所陷入的、并且顽固的与极为圆滑的辩证法相对立的矛盾,就在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必须提出一种模仿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按照他们自己的概念却是不可能制定的。
” 因而哈贝马斯认为,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要在社会理论中进行一种范例变化”,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目的是为了确立一种建立在交往行动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理论范式,或者说,正是由于对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才得以实现了批判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
二、现代性与现代性批判
对现代性批判来源于两个古典理论,一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二是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
从哲学角度思考现代性,哈贝马斯通“交往行为理论”来诊断和批判现代性。
研究人们的交往行为,成了他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线索和最终目的。
(一)现代性的问题提出。
现代性发端于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冲击着封建专制和神权的统治的思想枷锁。
作为推动现代性运动的两个根本力量,理性和技术则一路狂奔,一方面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自身和周围世界,另一方面在热切的信仰与追逐之中,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也日益呈现出来,使得我们对于自我和世界开始变得迷茫。
人们开始对理性置疑,把科技危机直接归结于理性的失败,归结为理性的异化,成为支配和控制主体行为的强制性手段,成为主体发展的障碍的现象。
(二)现代性批判。
“理性”已经不是黑格尔式的纯粹思辨的理性,而是经由语言学的转型,由主体到主体之间的范式转变后,存在并体现于人的认识、言说和行为之中的“具体的理性”,即交往的理性。
1.交往行动理论产生。
哈贝马斯认为韦伯和现代性的困境在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解决的办法在于重建生活世界,哈贝马斯首先区别四类行为:目的性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性行为、交往行为。
“只有在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认知、协调和表达功能,语言作为相互理解的中介具有独立的意义。
理性的统一性包含在通过言语行为的相互理解达到的共识之中。
行为者共同寻求他们对情境和行为计划的理解,以便以意见一致的方式协调彼此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的。
即是以生活世界为背景,取向于达成、维持和更新共识——实际上是基于对可批判的有效性认定的主体间承认的共识。
” [3]
2.现代化的批判。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理论解决了韦伯的“现代性困境”,从工具合理性转向交往合理性,从社会合理化转向生活世界合理化,强调交往的互动功能,从“困境”走向“整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过去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交往行为理论》中,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克
服主体意识哲学的束缚,建立了全面的合理性观,为重新理解生活合理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批判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性批判,作了消极解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理性观念的批判,这样就很容易演变成为对现代社会理性本身的全盘否定和怀疑,也导致了他们理论的缺陷性。
哈贝马斯是批判理论,对工具理性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批判。
他不赞成对工具理性的作完全消极的理解。
哈贝马斯认为传统理性观把理性直接解读为“人的与生俱来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因此理性就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干预能力,在行为理论中也只能证明目的和工具的合理性,只能证明自然科学之合理所在,无法言说社会行为及自我表达的合理性,不能说明道德自我决定和个人自我实现的合理之途。
正确看待工具理性和现代性的问题,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新思维。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承认人类的活动对工具理性存在着依赖性。
因为工具理性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它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工具价值的理性是人们摆脱蒙昧及自然压迫,获得独立的有效工具。
在科学发展、协调统筹思维下,选择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人的局部发展与全面发展等各方面的衡量,实现工具技能与价值品格相协调。
工具理性所造成的现象告诫我们,社会实现和谐的发展模式,要注意“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保证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哈贝马斯技术哲学研究[M].山东:齐鲁书社,2007年.
[2]艾四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清华大学学报[J]1995.(3)
[3]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肖昊(1987—),女,云南丽江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