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八篇
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八篇第1篇: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围手术期应急预案术中预案:(一)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医护人员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面对。
如火灾发生在白天,听从护士长指挥,如发生在夜间,值班护士应负责,有组织、有秩序地将病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立即上报。
2.火灾初起时火势较小,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扑火。
3.当火势难以控制时,应让病人及时撤离火场,同时上报院有关部门并拨打119。
4.报警时要清晰说清火灾发生的准确地点及具体情况,使消防员迅速有备而来。
5.根据手术病人情况,迅速封闭切口,麻醉科医师迅速接好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袋,呼吸机,检测仪等。
由术者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将病人从走廊安全门通道有秩序的撤离。
6.若大火已封锁出口时,应退守房间,用敷料,被子等物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拉下铅封拉环→打开喷嘴→一手持喷管,另一手下压手柄→对准火源喷洒干粉灭火壁式消火栓的使用:打开或打碎玻璃门→按下消火栓报警按钮→接上水袋,接水枪→拉至火源处,两人把持水枪,一人开启水阀门→放水灭火(二)手术室停电或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白天突然停电,立即查找停电原因并上报院有关部门解决,同时注意病人安全,配合麻醉师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应急灯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3.夜间手术突然停电,所有人员不得慌张,禁止来回穿梭走动,避免相互碰撞。
4.洗手护士应保护好切口,避免感染。
5.记录停电过程及时间,以及手术进展和病人情况。
(三)术中护理缺陷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洗手护士发现器械缺失、缝针脱落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暂停手术,协助在术野内查找。
2.巡回护士台下仔细寻找,包含手术床周围、脚底、污桶及房间的各个角落。
3.如未找到,报告护士长通知放射科即刻拍片,确认未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第1篇: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围手术期应急预案术中预案:(一)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医护人员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面对。
如火灾发生在白天,听从护士长指挥,如发生在夜间,值班护士应负责,有组织、有秩序地将病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立即上报。
2.火灾初起时火势较小,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扑火。
3.当火势难以控制时,应让病人及时撤离火场,同时上报院有关部门并拨打119。
4.报警时要清晰说清火灾发生的准确地点及具体情况,使消防员迅速有备而来。
5.根据手术病人情况,迅速封闭切口,麻醉科医师迅速接好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袋,呼吸机,检测仪等。
由术者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将病人从走廊安全门通道有秩序的撤离。
6.若大火已封锁出口时,应退守房间,用敷料,被子等物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拉下铅封拉环→打开喷嘴→一手持喷管,另一手下压手柄→对准火源喷洒干粉灭火壁式消火栓的使用:打开或打碎玻璃门→按下消火栓报警按钮→接上水袋,接水枪→拉至火源处,两人把持水枪,一人开启水阀门→放水灭火(二)手术室停电或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白天突然停电,立即查找停电原因并上报院有关部门解决,同时注意病人安全,配合麻醉师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应急灯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3.夜间手术突然停电,所有人员不得慌张,禁止来回穿梭走动,避免相互碰撞。
4.洗手护士应保护好切口,避免感染。
5.记录停电过程及时间,以及手术进展和病人情况。
(三)术中护理缺陷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洗手护士发现器械缺失、缝针脱落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暂停手术,协助在术野内查找。
2.巡回护士台下仔细寻找,包括手术床周围、脚底、污桶及房间的各个角落。
3.如未找到,报告护士长通知放射科即刻拍片,确认未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是指在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管理,旨在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然而,尽管进行了详细的预备工作和严格的管理,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状况。
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对于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和减少患者伤害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预案编制、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内容以及实施与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预案编制是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
预案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通过对手术环节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例如,术前检查不完善可能导致手术中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2.制定应急预案目标和原则: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例如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和减少患者伤害。
3.设定应急处理程序和流程: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流程。
例如,术中出现过敏反应时,及时停止用药,迅速给予抗过敏治疗。
4.划定应急预案实施的责任和权限:明确各个岗位和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责任和权限,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例如,术中发生突发情况时,麻醉医师有权决定是否暂停手术。
其次,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的组织与管理:指明协调人员和机构内部的管理机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管理框架和责任分工。
2.事件报告和登记:明确应急事件的报告要求和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例如,术中发生不良事件时,手术医师应立即报告给主管护士。
3.应急资源调度与支持:明确应急资源调度的机制和流程,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支持。
4.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具体处置程序和措施,例如突发心脏骤停时的基本生命支持流程和心肺复苏措施。
最后,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实施与改进也是重要的环节。
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手术是医疗机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手术期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减少手术风险。
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也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一、围手术期工作流程1.术前准备:在患者安排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等,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患者的手术计划中。
对于高危患者,还应进行专科医生的会诊,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2.手术安全核查:在患者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应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信息,并与患者、家属、术者等进行核实。
核查过程中还需关注患者的过敏史、病例记录、特殊器械的准备情况等内容。
3.麻醉准备:手术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了解患者的麻醉史、麻醉风险等,并确定适当的麻醉方法。
此外,麻醉医师还需与术者进行交流,沟通手术的特殊要求,以确保手术器械和麻醉方法的协调配合。
4.手术操作:术者与器械护士、手术室护士协作,进行手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需要按照手术室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过程,确保手术的安全。
5.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术者与手术室护士一起对手术器械进行核对,确认手术刀具和棉签等物品数量的准确性,避免留置在患者体内。
接下来,术者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手术采集相关标本、登记手术过程中的问题或特殊情况,并记录在手术记录中。
最后进行手术室清洁、准备下一台手术。
二、围手术期应急预案1.手术突发情况:如果手术中突发情况,如出现大出血、脏器损伤等,首先要立即通知麻醉医师,停止给药,加强输液管理,进行抢救措施。
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抢救团队,做好危重病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准备。
2.麻醉意外:3.交叉感染控制:如果手术过程中有交叉感染风险,如手术切口污染、术者带病操作等,应配备感染控制专家或专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管理,加强手术室的洁净操作,明确消毒措施,并及时进行感染监测和控制措施。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1.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2.术前物品准备: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3.严格查对手术病人身份,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4.正确安置病人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手术结束后,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准确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运送途中注意安全、携带抢救用物、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
6.体位:腰麻-去枕平卧6h,全麻-清醒后即可给予合适体位。
7.定时测量并记录T、P、R、;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征象;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局麻或小手术患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视情况给予合理饮食;消化道手术:一般术后3天禁食,待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给予少量饮水,第2日给予流质。
9.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10.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及防止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和肠粘连;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11.遵医嘱用药、输血、换药等。
12.积极开展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处理程序:1.发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立即停止手术,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
2.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立即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3.发生用药、输血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按有关程序对药物及输液器进行封存,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药剂科等。
4.发现术后大量出血,立即加快输液、输血;同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行手术止血。
5.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1、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情的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
2、遵医嘱为患者实施术前用药,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生命体征监测和必须的检查。
3、按围术期护理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各主要器官功能4(1尽快处理伤口。
(2途径补充热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3电解质失调者,术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的监护下施行手术。
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衰竭者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
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③哮喘患者遵医嘱用药,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④痰液粘稠患者遵医嘱给于雾化吸入或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指导患者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治疗痊愈后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6身状况。
①术前做好各项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肾功能情况。
②轻、中度肾功损害者可经过适当的内科处理;重度损害者需遵医嘱行透析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8)糖尿病患者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
②注意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
③禁食期间定时测量血糖。
(9)妊娠患者:妊娠患者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须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
①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功能,特别是心、肾、肝、肺等功能,若发现异常、术前尽量纠正。
②需禁食时,从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567,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或手术切手术途中不得换人。
10、手术取下的标本,按照《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按照“手术标本处理流程规范”进行处置。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第一篇: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一、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1.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2.术前物品准备: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3.严格查对手术病人身份,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4.正确安置病人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手术结束后,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准确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运送途中注意安全、携带抢救用物、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
6.体位:腰麻-去枕平卧6h,全麻-清醒后即可给予合适体位。
7.定时测量并记录T、P、R、BP;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征象;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局麻或小手术患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视情况给予合理饮食;消化道手术:一般术后3天禁食,待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给予少量饮水,第2日给予流质。
9.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10.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及防止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和肠粘连;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11.遵医嘱用药、输血、换药等。
12.积极开展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处理程序:1.发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立即停止手术,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
2.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立即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3.发生用药、输血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按有关程序对药物及输液器进行封存,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药剂科等。
5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5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是指在医疗手术或其他操作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在围术期管理中,医疗人员需要提前制定科学、准确的应急预案,并且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处理程序中,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范例。
1.预案:(1)统一救护呼叫人员,包括复苏专家、麻醉医师、护士等;(2)配备常用的复苏设备,包括自动电除颤仪、氧气设备等。
2.处理程序:(1)第一时间通知救护组成员,医师到床旁进行复苏;(2)确保患者通气通畅,进行心肺复苏;(3)同时准备自动电除颤仪,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除颤;(4)设计合理的电击次数与间隔时间,根据需要进行药物治疗;(5)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保持正常血氧饱和度。
1.预案:(1)设立术后大出血报警系统,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2)提前准备大出血所需的输血、止血药物及输液设备。
2.处理程序:(1)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同时启动术后大出血报警系统;(2)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保证患者通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迅速、有序的抢救;(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静脉输注血液和止血药物;(4)根据患者的休克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5)如情况允许,及早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1.预案:(1)准备自主呼吸道梗阻处理工具,如吸引器、喉返、导气管等;(2)设立呼吸道梗阻报警系统。
2.处理程序:(1)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启动呼吸道梗阻报警系统;(2)立即检查患者呼吸道,排除异物或分泌物;(3)如有需要,迅速使用吸引器进行抽吸;(4)如患者仍无法自主呼吸,及时启动人工呼吸,保证氧气供应;(5)如情况危急,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或创开气道。
以上三个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只是举例,实际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需要根据具体手术和患者情况来制定。
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围术期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在医疗领域,围手术期的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的范本,帮助相关机构优化其应急响应机制。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应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在术前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确保他们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中阶段的应急预案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生理状态监测和维持。
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出血、心脏骤停等。
手术室内的设备和药品应随时处于可用状态,以便于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术后阶段的应急预案则侧重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疼痛、恶心、呕吐等常见症状,并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提供适当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除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应急预案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决策的迅速执行。
这包括内部通讯系统的建立、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动方案、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等。
定期的培训和演练也是确保应急预案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模拟演练,以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完善的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的基础。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样的预案,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还能够增强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脱颖而出。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1、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情的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
2、遵医嘱为患者实施术前用药,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生命体征监测和必须的检查。
3、按围术期护理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各主要器官功能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4、术前特殊准备与处理(1)急证手术者:遵医嘱立即输液治疗,必要时建立2条医师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尽快处理伤口。
(2)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尽可能改善营养,经口服或静脉输液途径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利于术后组织的修复和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4)心脏病患者:伴心脏病患者的患者术前准备应注意:①长期低盐饮食和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失调者,术前需纠正。
②遵医嘱用药,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的监护下施行手术。
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衰竭者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
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③哮喘患者遵医嘱用药,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④痰液粘稠患者遵医嘱给于雾化吸入或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指导患者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治疗痊愈后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⑥重度肺功能不全及并发感染者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后在施行手术。
(6)肝疾病患者:手术创伤和麻醉都将加重肝负荷。
①术前做好各项肝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
②肝功能轻度损害者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损坏严重或频于失代偿者,手术耐受明显减弱,除急症抢救外,一般不宜手术。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前言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入院、术前准备、术中手术、术后恢复到出院的整个过程。
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1. 术前准备(1)严格执行术前检查,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完善术前谈话,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
(3)备齐手术所需物品,确保术中使用。
2. 术中手术(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恢复(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
(3)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三、处理流程1.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1)护士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立即报告医生。
(2)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肺复苏等。
(3)通知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 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1)立即启动心肺复苏,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2)通知麻醉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协同抢救。
(3)记录抢救过程,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3. 术后出血(1)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性质,遵医嘱应用止血药。
(2)必要时准备二次手术。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4. 手术室火灾(1)医护人员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面对。
(2)如火灾发生在白天,听从护士长指挥;如发生在夜间,值班护士应负责。
(3)有组织、有秩序地将病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立即上报。
(4)使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扑火。
(5)报警时要清晰说清火灾发生的准确地点及具体情况。
(6)根据手术病人情况,迅速封闭切口,麻醉科医师迅速接好各种抢救设备。
(7)由术者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将病人从走廊安全门通道有秩序的撤离。
(8)若大火已封锁出口时,应退守房间,用敷料、被子等物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
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一、护理常规一)手术前1、术前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XXX及焦虑情绪。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药物及皮肤过敏试验等。
3、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4、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教会患者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5、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按手术和麻醉的需要做好胃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需要清洁肠道者术前一日口服缓泄剂或前一日晚、术日晨各灌肠一次。
6、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术中体位,练床上使用便器,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7、术前一日指导协助患者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
8、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按手术要求做好皮肤准备;测量生命体征,讯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尽尿液,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金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
9、备好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0、与手术室接诊职员仔细核对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做好交接并记录。
11、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麻醉床,备好床旁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输液架以及监护设备等。
二)手术后1、根据手术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定向力规复情况。
2、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进行疼痛评估,监测6-8小时或生命体征平稳。
测体温、脉搏每日3次,连测3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3、检查患者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检查全身皮肤出格是手术,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完好,评估四肢的活动度。
4、常规吸氧2-4L/min,指导和协助患者实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协助患者翻身,活动肢体。
6、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术后禁食6小时,6小时后进半流饮食。
护理应急预案—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围手术期,护士做好病情评估。
(1)根据病情和手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分阶段(入院阶段、手术前阶段、手术阶段、恢复阶段、出院阶段)健康指导:心理支持、认知干预、饮食指导等。
(2)根据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和重点,有计划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
3.手术护士对患者进行手术安全核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病房与手术室、手术室与麻醉恢复室、回病房时,病人身份核对、病情及其它情况的交接。
5.密切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妥善处理。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一及时:及时维修补充)。
二、处理程序
1.护士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
2.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根据病情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抢救过程。
4.若出现术后出血,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渗血、引流液性状、量和颜色变化,并遵医嘱加快输液速度,输血、使用止血药等,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准备。
5.若出现切口裂开,立即平卧,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惊慌,告知患者勿咳嗽和进食进饮;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报告医生,立即送往手术室重新缝合。
6.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
围手术期管理相关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管理相关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背景介绍围手术期管理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然而,在围手术期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或并发症,因此制定一份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2. 护理应急预案的目的•确保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应对并处理各类突发状况和围术期并发症。
•提高护士们处理护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和应对速度,减少患者的损失。
•统一护理人员的行动标准和处理流程,使应对护理应急情况的工作更加有序、高效。
3. 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和管理3.1 建立护理应急预案的步骤1.形成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团队。
2.调研和分析护理应急的现状和需求。
3.制定护理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
4.内部审批和修改护理应急预案。
5.内部培训和推广护理应急预案。
6.定期检查和更新护理应急预案。
3.2 护理应急预案的管理•确定护理应急预案的管理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设立护理应急预案的信息储存和更新系统,保证预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定期组织全员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经常性评估和改进护理应急预案,根据实践经验和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
4. 护理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4.1 应急情况识别与确定处理范围•护士通过细致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判断可能的护理应急情况。
•确定应急情况的处理范围,防止应急情况扩大或影响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4.2 护理应急预案的调动和执行1.护士依照护理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调动相关急救设备和物资。
2.护士按照团队协作的原则,负责清晰地分工和沟通责任以及工作内容。
3.护士按照护理应急预案的步骤和流程,有效地处理应急情况,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4.3 应急情况后续处理和总结评估1.应急情况处理结束后,护士需进行后续的护理和观察工作,确保患者的稳定和舒适。
2.同时,护士需进行应急情况处理的总结和评估工作,查找问题和改进措施。
围手术期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围手术期患者,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疗救治小组(1)组长:科室主任或上级领导。
(2)副组长:主治医师。
(3)组员:麻醉医师、护士、手术室护士、抢救护士、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人员。
2. 抢救护士(1)负责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抢救药物准备及注射。
(2)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操作。
(3)记录抢救过程。
三、紧急情况处理流程1. 发现紧急情况(1)护士、医生、麻醉医师等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组长。
(2)组长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小组进行抢救。
2. 抢救措施(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操作。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及时输入。
(3)吸氧: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抢救药物。
(5)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6)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操作: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操作。
3. 抢救后的处理(1)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或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2)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包括时间、药物、抢救措施等。
(3)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四、特殊情况处理1. 手术室火灾(1)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患者安全。
(2)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
(3)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扑救。
2. 手术室停电或突然停电(1)立即启动备用电源。
(2)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抢修。
(3)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五、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二)、手术后护理 1.妥善搬运病人 2.保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颈、胸、腹部手术病人麻醉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 术后病人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⑴ 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按级别护理要求测量BP、P、R至平稳 。 ⑵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⑶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⑷ 准确记录出 入量。⑸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①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 ② 保证引流管通畅。③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22
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结构6分
,过程84分,结果10分。
结构6分包括: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按医院统一要求准备相关
资料,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相关内容
•有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制度 2
•有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 2
•有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流程 2
23
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24
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6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7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8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 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9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 (二)操作要点 • 1、护士常规检查手术室环境、保证所有电源、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等都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按规范化布局放置到位。 • 2、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同时对患者意识和全身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围手术期是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涉及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环节。
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降低围手术期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2. 优化围手术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
3. 加强医务人员围手术期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患者。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院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工作。
2.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
五、预案内容1. 术前安全管理(1)完善患者术前评估,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2)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配合度。
(3)严格执行手术申请、审批制度,确保手术适应症。
(4)加强手术室设备、药品、器械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术中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2)加强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确保患者呼吸安全。
(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质量。
3. 术后安全管理(1)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严格执行疼痛管理,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3)加强术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
(4)完善出院指导,确保患者术后康复。
六、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1. 术前准备不足(1)发现术前准备不足,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2)如因特殊情况导致手术延期,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2. 术中意外情况(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2)密切配合抢救,确保患者安全。
(3)调查原因,分析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术后并发症(1)发现术后并发症,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救治。
(2)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3)分析原因,完善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七、预案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培训。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1、正确评估患者就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恢复不利得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情得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得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
2、遵医嘱为患者实施术前用药,及时完成手术前得各项准备、生命体征监测与必须得检查。
3、按围术期护理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各主要器官功能处于接受手术得最佳状态。
4、术前特殊准备与处理(1)急证手术者:遵医嘱立即输液治疗,必要时建立2条医师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尽快处理伤口。
(2)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尽可能改善营养,经口服或静脉输液途径补充热量、蛋白质与维生素,以利于术后组织得修复与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4)心脏病患者:伴心脏病患者得患者术前准备应注意:①长期低盐饮食与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失调者,术前需纠正。
②遵医嘱用药,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得监护下施行手术。
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衰竭者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
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得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③哮喘患者遵医嘱用药,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④痰液粘稠患者遵医嘱给于雾化吸入或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指导患者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治疗痊愈后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⑥重度肺功能不全及并发感染者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后在施行手术。
(6)肝疾病患者:手术创伤与麻醉都将加重肝负荷。
①术前做好各项肝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
②肝功能轻度损害者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损坏严重或频于失代偿者,手术耐受明显减弱,除急症抢救外,一般不宜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
处理程序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1、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情的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
2、遵医嘱为患者实施术前用药,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生命体征监测和必须的检查。
3、按围术期护理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各主要器官功能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4、术前特殊准备与处理
(1)急证手术者:遵医嘱立即输液治疗,必要时建立2条医师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尽快处理伤口。
(2)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尽可能改善营养,经口服或静脉输液途径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利于术后组织的修复和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4)心脏病患者:伴心脏病患者的患者术前准备应注意:
①长期低盐饮食和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失调者,术前需纠正。
②遵医嘱用药,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的监护下施行手术。
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衰竭者
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
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③哮喘患者遵医嘱用药,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④痰液粘稠患者遵医嘱给于雾化吸入或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指导患者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治疗痊愈后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⑥重度肺功能不全及并发感染者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后在施行手术。
(6)肝疾病患者:手术创伤和麻醉都将加重肝负荷。
①术前做好各项肝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
②肝功能轻度损害者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损坏严重或频于失代偿者,手术耐受明显减弱,除急症抢救外,一般不宜手术。
③术前予高糖、高蛋白饮食以改善营养状况。
④遵医嘱治疗,纠正贫血、低血糖症,增加凝血因子等,改善全身状况。
⑤有胸腔积液、腹水者限制钠盐。
遵医嘱用利尿药。
(7)肾疾病患者:麻醉、手术创伤、某些药物等都会加重肾脏负担。
①术前做好各项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肾功能情况。
②轻、中度肾功损害者可经过适当的内科处理;重度损害者需遵医嘱行透析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8)糖尿病患者
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
②注意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
③禁食期间定时测量血糖。
(9)妊娠患者:妊娠患者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须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
①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功能,特别是心、肾、肝、肺等功能,若发现异常、术前尽量纠正。
②需禁食时,从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③必须进行放射检查时,应加强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④为治疗外科疾病而必须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选择对孕妇、胎儿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10)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
①监测凝血功能。
②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减量或停用。
5、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核实患者身份。
6、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相关修订与要求。
7、患者送人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床,按要求摆好体位,进行适当约束。
8、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要严格落实“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或手术切口,并做好记录。
9、手术过程中,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坚守岗位,无特殊情况手术途中不得换人。
10、手术取下的标本,按照《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按照“手术标本处理流程规范”进行处置。
11、手术用药、输血等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
(1)手术中用药时必须遵医嘱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2)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医师认可无误后方可执行。
(3)使用易过敏的药物时必须查看皮试结果。
(4)使用过的安瓿、药瓶、血袋等放在固定位置,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或回收。
(5)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2、患者坠床控制措施。
(1)接送患者前检查推车有无损坏,车轮是否灵活。
(2)推送患者时使用护栏和安全带,嘱患者不要将手、脚出车边缘,防止进出时碰伤,头部应与推车人在同一端。
(3)神志不清、昏迷、小儿患者2时,进入手术室应有专人看护,并使用约束带以防坠床。
(4)全麻患者清醒前,送术后麻醉恢复室,专人监护,待患者清醒后送人病房。
1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要求。
14、术后患者应加强观察,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尽快恢复心理功能,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