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期末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和疲劳所引起的误差:检查这种误差可分别计算出最前和最后10 地测定的阈限的平均值,如果M前>M后,则由于练习;如果M前<M 后,由于疲劳
空间误差:由刺激的空间方位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叫做空间误差 时间误差:由于刺激时间的顺序而引起的误差叫做时间误差
(2) 恒定刺激法(正误法) 特点:刺激固定数量少(5~7个),间距相等,随即呈现。每呈现一次刺
+
上限 下限 总上限 总下限 上差别阈限=上限—标准刺激 下差别阈限=下限—标准刺激 差别阈限(绝对值)=(上差别阈限+下差别阈限)/2 差别阈限(相对值)=差别阈限的绝对值/标准刺激
习惯误差:被试习惯于原来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塑造成的误差 期望误差:被试期望转折点尽快到来,尽早得到感觉。与习惯误差相 反。 检查这样的误差可以比较两列的阈限值,如果M >M 则有习惯误 差。如果M <M ,则有期望误差。
7. 简述实验设计的类型(名词解释) 前实验设计:在前试验设计中研究者也可以操纵一个自变量,但是对无 关变量的控制性太差,常经不起前述评鉴的考验,致使实验结果可靠性 降低
事后回溯设计:研究者既无法操纵自变量,也无法随机反派被试的设 计。研究者想对问题进行研究时,自变量是早已发生过了的,因此,研 究者一开始便先观察因变量,然后才回到过去,去寻找已经发生过的自 变量,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2.科学实验的一般特点 (1)客观性 即实事求是,一切由事实出发,让科学事实本身来证明一切。 (2) 可控制性 所谓控制就是指消除那些能够扰乱实验者对实验因子的效果做正确观察 的无关因子。 @ 实验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加以简化,把它分解成若干单独的现象从而可 以研究事物中的某些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实验可以主动地引起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它自然出现 @ 实验可以使所要研究的现象重复出现,以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实验心理学的一般特点 由于心理实验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不是物,因此有许多特殊的地方 (1) 间接性(在心理实验中即它的客观性)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带有主观性,具有很大的间接性的 特点 由于人们不能直接观察产生在人脑中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从人的行 为、语言、活动、表情等外部信息去探知人的心理现象 (2) 认为地引进某种心理现象 复制某种特定的实验情境,以使被试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实验的 一个重要特点 (3) 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主试是实验的主持者,被试是实验的对象。主试对被试的干预,被试对 主试或实验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 (4) 指示语 因为实验是通过被试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主试对被试最直接的 干预就是给被试交代任务。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 叫指示语 正确使用指示语 @ 要严格确定被试什么样的指示语。 @ 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应该知道的事交代完全。 @ 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指示语 @ 指示语要标准化 (5) 被试的过去经验与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实验也有影响 (6) 实验中可能出现偶然的系列变化,如练习、疲劳所导致的变化
实验心理学 1. 实验心理学的简史 (1) .最初萌芽阶段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 用实验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是简单的数量和现象方面 @ 应用的方法类似于简单的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实验 @ 实验技术简单 (2) .开始建立阶段 费西纳 @ 利用了专门研究心理物理学制定的试验方法,如最小觉察法,正误 法,平均差误法等 @ 多次重复同一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数学处理 @费西纳定律、韦伯定律 (3) .建立、传播、发展阶段 历史性突破 最重要的阶段 冯特的贡献 @首创心理学: 1867年在海德堡正式设立生理心理学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心 理学课程 1974年出版第一本正式的心理学教材《生理心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1年首创及发行第一本心理学年刊《哲学研究》 @ 冯特的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 以最原始最直接的经验为研究对象,经验就是我们的情感和感觉 试图把意识分解成组成它的基本元素。 @冯特的研究方法 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心理结构的主要方法 @心理学的目的 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的心理结构 在冯特实验室以外所进行的心理学实验还有:因素实验,测试式实验, 动物心理实验,儿童心理实验 (4) 实验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实验心理学建立百年来,已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如微电 极技术、恼化学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实验心理学的范围已经涉及扩展到人的整个心理过程级全部活动领域, 使心理学真正成为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已经被广泛引进实验心理学 同时,工业、商业、医学、航空灯领域提出大连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课题 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应用于各种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4. 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是为了分离自变量的效果和其余刺激变量的效果 (1) 取消无关变量 取消其余刺激变量,只保存自变量。如心理学实验在暗室或隔音室进行 (2) 保持恒定 不能采用取消法的有机体变量如年龄、性别、遗传等都可以保持恒定不 变。刺激的形状大小、呈现时间都要使其保持不变。另外,实验的时间 地点、仪器、主试的态度、环境温度、湿度也应保持恒定。为了控制练 习和疲劳等作用,一般将明显表现这些效果的最初的数次尝试除外,而 在练习曲线和疲劳曲线平坦时进行。对不宜消除的仪器噪音可以用一个 连续的较强声音掩蔽之。 (3) 平衡 在取消法和保持恒定都有困难时往往采用平衡的方法。一般采用分组 法。将被试分为2个控制变量相等的组,一个为控制组,一个为实验 组。控制组不予实验处理,实验组予以实验处理。两组的反应之差便可 视为刺激变量的效果。 对于因实验顺序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可以用抵消法,最基本的形式是 ABBA等 (4) 人次重复法 为消除那些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则依赖大量重复的实验。实验 的被试太少也会影响实验的可靠性。
5. 实验报告的内容 (1) 题目:说明这个实验研究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2) 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 方法: @被试:数目和分组情况 @仪器材料的说明 @试验程序:实验进行的步骤和方式、对被试的指示语等 (4)结果:主要是统计数据,原始材料经过加工后以图表的形式表现 出来。 (5)讨论:主要是依据实验结果对所提出 的问题的回答,也可对本实 验的程序、仪器的改进以及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6)结论:说明本实验的结果证实了什么或否定了什么,一般用条文 的形式以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来 (7)参考文献: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并把所引用的论文的作者、标 题、出处和出版日期依次列在报告里。原始材料放在实验报告后面作为
准实验设计:类似于真正的实验设计,即使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方 法来计划和搜集材料,但是在无关变量的控制上是很粗糙的。
8. 心理物理法: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阈限(操作性定义):如果一个刺激被知觉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50% 时,这个刺激强度就是刺激阈限的位置,把该刺激定义为阈限
3.名词解释 刺激变量:足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条件或因素,用字母S表示
自变量:是指由实验者加以操纵、控制,以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 各种条件或因素 反应变量:在心理实验中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在行为上的变化称为反应 变量 有效性:指反应变量必须能有效地反映自变量的效果。内部有效性—— 指能真正反映自变量的效果;外部有效性——指换被试,可以重复实验 结果
基本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化设计:用随机方法(随机表的应用等)将被试随机分派,去 接受实验处理,在理论上看,未接受处理之前,各组在各方面可以说是 完全相等的。 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派到不同的区组和单 位,使各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然后,再将各区组 内的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不同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因此称作随 机化区组设计。
次,5个共500次。被试在主试呈现刺激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回答2点或1
点,主试拒绝接受“怀疑”的报告。
表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心两点阈的结果
刺激(mm)
0 2.5 5 7.5 10
回答为"两点"的次数 2 4 9 18
19
回答为"两点"的概率 0.1 0..2 0.45 0.9 0.95
9. 举例说明测量差别阈限的三种方法 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异法,系列探索法 特点:把刺激按强度的顺序排成系列(各刺激的强度相差极微,但差别 相等)依次呈现出来测定感觉阈限。按刺激的不同分为两种方式:从强 到弱叫渐减法,从弱到强叫做渐增法 (1) 测定绝对阈限:以测定音高的绝对阈限为例 纯音的强度保持一定,只改变其频率,选15个检查点,每个间距1赫 兹,刺激范围为7~21,每次呈现一个纯音,被试的回答分为有和无,分 别用+和—表示 频率
+ + + +
阈限值
按渐增法求平均值 按渐减法求平均值 总平均值(所求阈限) (2) 测定差别阈限:以明度的差别阈限为例
用直径为20厘米的白色和黑色纸盘各一个,两个盘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 不同亮度的灰色。另外再用直径为15厘米的两个小的黑、白色盘,放在 大纸盘上面。当纸盘在混合色的色轮上高速旋转时,就出现一个灰色的 小圆和绕在圆外的一个灰色圆环。要求被试比较二者的亮度,以小灰圆 为标准刺激。改变外圈圆环的亮度,没改变一次让被试比较一次,外圈 亮记+,相等记=,外圈暗记—。然后以外圈明度为例,则改变内圈的明 度,做法相同 白色 以外圈为标准 以内圈为标准 以内圈为标准 以外圈为标准
4. 简述心理实验的程序 (1)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 @ 从实际生活、教育、生产等方面提出课题 @ 从心理学的理论中探索实验课题 @ 在别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 @ 研究探索性的新问题 (2) 被试的选定
@被试的质:由实验研究的问题决定所选被试的特点 @ 被试的数量:一般在人力、物力及实验对象可供选择的条件下被试的 数量多以大样本(>30人)为好,因素型实验和采用相关方法的实验大 于40人才方便计算。 (3) 实验的控制 @对刺激变量的控制: 对自变量给予操作定义化, 选择检查点, 控制好仪器等 @ 对反应的控制: 指导语标准化, 采用“双盲”实验法, 采用多数被试,将要求特征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作为随机性误差加以 平衡 被试的态度应该是平和的、合作的、客观的;主试对被试应该有礼貌, 热情真诚。 @ 对反应的观察、记录和测度 用于观察的仪器必须可靠、灵敏 为了测度,必须给反应规定一个操作性定义,即规定一个有效、客观、 能数量化、具有灵敏的分辨性的指标 (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对记录进行整理、计算、统计处理以资检验假设,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附录以备参考。 6.什么叫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实验设计:研究者为了解答其研究方面的疑问,说明如何控制各种变量 的一种扼要的计划、架构和策略。 主要内容: (1) 拟定并提出实验假设 (2) 决定所要操纵的自变量和所要观察的因变量 (3) 考虑如何控制那些无关变量 (4) 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5) 设计如何抽样 (6) 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7) 考虑实验结果的推论范围及对象等
激被试回答有或无的感觉,然后以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无的次数所占
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刺激的选定预试确定。保证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
几乎都能被知觉到,可能性不低于95%,最小强度几乎每次都不能被知
源自文库
觉到,可能性不大于5%。各刺激量呈现次数相等
测定差别阈限:以测定前臂的两点阈为例说明
刺激的两点之间距离分别为8、9、10、11、12毫米,每个刺激呈现100
多因子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化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者在实验设计里面,使用两个自变 量,实验就叫二因子实验设计。如2乘3实验设计——2个自变量,3个水 平,6种可能的实验处理。研究者通过随机分派的方法将被试分为6个同 质的组,也可以随机分派使每组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即六组被试的分派
完全随机化。 随机化区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空间误差:由刺激的空间方位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叫做空间误差 时间误差:由于刺激时间的顺序而引起的误差叫做时间误差
(2) 恒定刺激法(正误法) 特点:刺激固定数量少(5~7个),间距相等,随即呈现。每呈现一次刺
+
上限 下限 总上限 总下限 上差别阈限=上限—标准刺激 下差别阈限=下限—标准刺激 差别阈限(绝对值)=(上差别阈限+下差别阈限)/2 差别阈限(相对值)=差别阈限的绝对值/标准刺激
习惯误差:被试习惯于原来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塑造成的误差 期望误差:被试期望转折点尽快到来,尽早得到感觉。与习惯误差相 反。 检查这样的误差可以比较两列的阈限值,如果M >M 则有习惯误 差。如果M <M ,则有期望误差。
7. 简述实验设计的类型(名词解释) 前实验设计:在前试验设计中研究者也可以操纵一个自变量,但是对无 关变量的控制性太差,常经不起前述评鉴的考验,致使实验结果可靠性 降低
事后回溯设计:研究者既无法操纵自变量,也无法随机反派被试的设 计。研究者想对问题进行研究时,自变量是早已发生过了的,因此,研 究者一开始便先观察因变量,然后才回到过去,去寻找已经发生过的自 变量,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2.科学实验的一般特点 (1)客观性 即实事求是,一切由事实出发,让科学事实本身来证明一切。 (2) 可控制性 所谓控制就是指消除那些能够扰乱实验者对实验因子的效果做正确观察 的无关因子。 @ 实验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加以简化,把它分解成若干单独的现象从而可 以研究事物中的某些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实验可以主动地引起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它自然出现 @ 实验可以使所要研究的现象重复出现,以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实验心理学的一般特点 由于心理实验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不是物,因此有许多特殊的地方 (1) 间接性(在心理实验中即它的客观性)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带有主观性,具有很大的间接性的 特点 由于人们不能直接观察产生在人脑中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从人的行 为、语言、活动、表情等外部信息去探知人的心理现象 (2) 认为地引进某种心理现象 复制某种特定的实验情境,以使被试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实验的 一个重要特点 (3) 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主试是实验的主持者,被试是实验的对象。主试对被试的干预,被试对 主试或实验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 (4) 指示语 因为实验是通过被试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主试对被试最直接的 干预就是给被试交代任务。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 叫指示语 正确使用指示语 @ 要严格确定被试什么样的指示语。 @ 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应该知道的事交代完全。 @ 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指示语 @ 指示语要标准化 (5) 被试的过去经验与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实验也有影响 (6) 实验中可能出现偶然的系列变化,如练习、疲劳所导致的变化
实验心理学 1. 实验心理学的简史 (1) .最初萌芽阶段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 用实验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是简单的数量和现象方面 @ 应用的方法类似于简单的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实验 @ 实验技术简单 (2) .开始建立阶段 费西纳 @ 利用了专门研究心理物理学制定的试验方法,如最小觉察法,正误 法,平均差误法等 @ 多次重复同一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数学处理 @费西纳定律、韦伯定律 (3) .建立、传播、发展阶段 历史性突破 最重要的阶段 冯特的贡献 @首创心理学: 1867年在海德堡正式设立生理心理学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心 理学课程 1974年出版第一本正式的心理学教材《生理心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1年首创及发行第一本心理学年刊《哲学研究》 @ 冯特的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 以最原始最直接的经验为研究对象,经验就是我们的情感和感觉 试图把意识分解成组成它的基本元素。 @冯特的研究方法 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心理结构的主要方法 @心理学的目的 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的心理结构 在冯特实验室以外所进行的心理学实验还有:因素实验,测试式实验, 动物心理实验,儿童心理实验 (4) 实验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实验心理学建立百年来,已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如微电 极技术、恼化学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实验心理学的范围已经涉及扩展到人的整个心理过程级全部活动领域, 使心理学真正成为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已经被广泛引进实验心理学 同时,工业、商业、医学、航空灯领域提出大连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课题 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应用于各种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4. 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是为了分离自变量的效果和其余刺激变量的效果 (1) 取消无关变量 取消其余刺激变量,只保存自变量。如心理学实验在暗室或隔音室进行 (2) 保持恒定 不能采用取消法的有机体变量如年龄、性别、遗传等都可以保持恒定不 变。刺激的形状大小、呈现时间都要使其保持不变。另外,实验的时间 地点、仪器、主试的态度、环境温度、湿度也应保持恒定。为了控制练 习和疲劳等作用,一般将明显表现这些效果的最初的数次尝试除外,而 在练习曲线和疲劳曲线平坦时进行。对不宜消除的仪器噪音可以用一个 连续的较强声音掩蔽之。 (3) 平衡 在取消法和保持恒定都有困难时往往采用平衡的方法。一般采用分组 法。将被试分为2个控制变量相等的组,一个为控制组,一个为实验 组。控制组不予实验处理,实验组予以实验处理。两组的反应之差便可 视为刺激变量的效果。 对于因实验顺序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可以用抵消法,最基本的形式是 ABBA等 (4) 人次重复法 为消除那些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则依赖大量重复的实验。实验 的被试太少也会影响实验的可靠性。
5. 实验报告的内容 (1) 题目:说明这个实验研究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2) 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 方法: @被试:数目和分组情况 @仪器材料的说明 @试验程序:实验进行的步骤和方式、对被试的指示语等 (4)结果:主要是统计数据,原始材料经过加工后以图表的形式表现 出来。 (5)讨论:主要是依据实验结果对所提出 的问题的回答,也可对本实 验的程序、仪器的改进以及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6)结论:说明本实验的结果证实了什么或否定了什么,一般用条文 的形式以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来 (7)参考文献: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并把所引用的论文的作者、标 题、出处和出版日期依次列在报告里。原始材料放在实验报告后面作为
准实验设计:类似于真正的实验设计,即使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方 法来计划和搜集材料,但是在无关变量的控制上是很粗糙的。
8. 心理物理法: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阈限(操作性定义):如果一个刺激被知觉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50% 时,这个刺激强度就是刺激阈限的位置,把该刺激定义为阈限
3.名词解释 刺激变量:足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条件或因素,用字母S表示
自变量:是指由实验者加以操纵、控制,以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 各种条件或因素 反应变量:在心理实验中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在行为上的变化称为反应 变量 有效性:指反应变量必须能有效地反映自变量的效果。内部有效性—— 指能真正反映自变量的效果;外部有效性——指换被试,可以重复实验 结果
基本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化设计:用随机方法(随机表的应用等)将被试随机分派,去 接受实验处理,在理论上看,未接受处理之前,各组在各方面可以说是 完全相等的。 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派到不同的区组和单 位,使各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然后,再将各区组 内的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不同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因此称作随 机化区组设计。
次,5个共500次。被试在主试呈现刺激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回答2点或1
点,主试拒绝接受“怀疑”的报告。
表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心两点阈的结果
刺激(mm)
0 2.5 5 7.5 10
回答为"两点"的次数 2 4 9 18
19
回答为"两点"的概率 0.1 0..2 0.45 0.9 0.95
9. 举例说明测量差别阈限的三种方法 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异法,系列探索法 特点:把刺激按强度的顺序排成系列(各刺激的强度相差极微,但差别 相等)依次呈现出来测定感觉阈限。按刺激的不同分为两种方式:从强 到弱叫渐减法,从弱到强叫做渐增法 (1) 测定绝对阈限:以测定音高的绝对阈限为例 纯音的强度保持一定,只改变其频率,选15个检查点,每个间距1赫 兹,刺激范围为7~21,每次呈现一个纯音,被试的回答分为有和无,分 别用+和—表示 频率
+ + + +
阈限值
按渐增法求平均值 按渐减法求平均值 总平均值(所求阈限) (2) 测定差别阈限:以明度的差别阈限为例
用直径为20厘米的白色和黑色纸盘各一个,两个盘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 不同亮度的灰色。另外再用直径为15厘米的两个小的黑、白色盘,放在 大纸盘上面。当纸盘在混合色的色轮上高速旋转时,就出现一个灰色的 小圆和绕在圆外的一个灰色圆环。要求被试比较二者的亮度,以小灰圆 为标准刺激。改变外圈圆环的亮度,没改变一次让被试比较一次,外圈 亮记+,相等记=,外圈暗记—。然后以外圈明度为例,则改变内圈的明 度,做法相同 白色 以外圈为标准 以内圈为标准 以内圈为标准 以外圈为标准
4. 简述心理实验的程序 (1)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 @ 从实际生活、教育、生产等方面提出课题 @ 从心理学的理论中探索实验课题 @ 在别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 @ 研究探索性的新问题 (2) 被试的选定
@被试的质:由实验研究的问题决定所选被试的特点 @ 被试的数量:一般在人力、物力及实验对象可供选择的条件下被试的 数量多以大样本(>30人)为好,因素型实验和采用相关方法的实验大 于40人才方便计算。 (3) 实验的控制 @对刺激变量的控制: 对自变量给予操作定义化, 选择检查点, 控制好仪器等 @ 对反应的控制: 指导语标准化, 采用“双盲”实验法, 采用多数被试,将要求特征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作为随机性误差加以 平衡 被试的态度应该是平和的、合作的、客观的;主试对被试应该有礼貌, 热情真诚。 @ 对反应的观察、记录和测度 用于观察的仪器必须可靠、灵敏 为了测度,必须给反应规定一个操作性定义,即规定一个有效、客观、 能数量化、具有灵敏的分辨性的指标 (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对记录进行整理、计算、统计处理以资检验假设,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附录以备参考。 6.什么叫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实验设计:研究者为了解答其研究方面的疑问,说明如何控制各种变量 的一种扼要的计划、架构和策略。 主要内容: (1) 拟定并提出实验假设 (2) 决定所要操纵的自变量和所要观察的因变量 (3) 考虑如何控制那些无关变量 (4) 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5) 设计如何抽样 (6) 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7) 考虑实验结果的推论范围及对象等
激被试回答有或无的感觉,然后以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无的次数所占
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刺激的选定预试确定。保证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
几乎都能被知觉到,可能性不低于95%,最小强度几乎每次都不能被知
源自文库
觉到,可能性不大于5%。各刺激量呈现次数相等
测定差别阈限:以测定前臂的两点阈为例说明
刺激的两点之间距离分别为8、9、10、11、12毫米,每个刺激呈现100
多因子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化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者在实验设计里面,使用两个自变 量,实验就叫二因子实验设计。如2乘3实验设计——2个自变量,3个水 平,6种可能的实验处理。研究者通过随机分派的方法将被试分为6个同 质的组,也可以随机分派使每组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即六组被试的分派
完全随机化。 随机化区组多因子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