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境界说,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
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得境:得境是指人们在欣赏景致时,通过心灵的悟性融入到境界中,产生情感上的参与和投入,达到心境与景物的完美交融。

2.意境:意境是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借助形象化的艺术语言
表现出来,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受。

3.艺境:艺境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也关注艺术形式和技巧,包括色彩、构图、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4.神境:神境是指作品之中透出的人文意蕴或宗教信仰,是一种超越
感性体验的精神境界。

以上四个境界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理念,强调了艺术作品与审
美过程中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文情感和
宗教信仰的重视。

浅谈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浅谈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浅谈王国维在文学研究中的美学思想——论叔本华对其的影响俞捷琦110110079 中文师范2班王国维是本世纪初中国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者。

其学术渊源, 绝大多数论者都追溯到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叔本华。

他从叔本华那里吸取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原罪——解脱”说;二是“第三种悲剧”说。

这两个方面都植根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是其在伦理学和美学上的延伸。

王国维在写作《红楼梦评论》时正醉心于叔本华哲学,他以此分析《红楼梦》,并从中找到了某种对应关系,进而宣扬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因此,解读《红楼梦评论》有助于了解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第一篇美学专论。

在此文中,王国维借评《红楼梦》为契机,系统阐发了他从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获得并信奉的美学思想。

叔本华说认为人作为“意志的个体”就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而解脱之道就是消除自我意志、成为一个纯粹的“认识主体”;艺术的作用就是让人作为纯粹的认识主体来看待世界,因而得到暂时的解脱。

他说:“生活本身、意志、存在本身,是一种持续的痛苦,它部分是可悲的,部分是可怕的。

然而,这同样的事情,当它只是作为表象、单纯被观照,或被艺术再现出来,就摆脱了痛苦,成为一种有趣的景观展现给我们。

”王国维以同样的观点立论,他说:“宇宙,—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

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

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对三种悲剧类型的划分和表述均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和美学理论,而且基本是从叔本华的理论中照搬过来的。

对人生悲剧的构成,王国维认为有三种:一是悲剧的主人翁,所蒙受的种种苦难是由极恶的人所造成的;二是由某种机遇或命运所造成;三是由于巨大主角所处的位置、关系而不得不然地构成悲剧的结局。

艺术自律: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兼及王国维对中西美学资源的融合

艺术自律: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兼及王国维对中西美学资源的融合
早 理 论 形 态 。王 国 维 的美 学 思 想 作 为 中 国美 学 史 的 关
节 点 , 体 现 了 中 国文 艺 美 学 从 传 统 向 现 代 、 中西 隔 “ 从
是 不 明 智 的 。 为在 现 代 性 潮 流 中所 涌 现 的诸 如 唯 美 主 因 义 、 锋 派 、 兰 克 福 学 派 的审 美 批 判 理 论 都 把 艺 术 自 先 法
律 作 为其 核 心命 题 。 果 把 王 国维 的艺 术 自律 论放 在这 如

绝 向 中 西 融 合 的 历 史 转 变 。”l 『 1 把 王 国 维 的 美 学 思 想 定 位 于 中 国 现 代 美 学 的 滥 觞 , 仅在 于他较早尝试 中西文艺思想 的融合 , 世 界 不 在 文 化 的 视 野 中进 行 美 学 理 论 建 设 ; 重 要 的 是 , 一 反 更 他 传 统 美 学 中 “ 以载 道 ” 的 文 艺 工 具 论 和 功 利 主义 思 文
少文 字上 直接 引用 ,而且 还表 现在 其美 学建 构上 , 直
是 中 国 古 典 美 学 观 念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不 是 对 西 方 也
美 学 的一 味 附 和 ; 是 王 国 维 立 足 于 中 国艺 术 发 展 和 它
接 运 用 康 德 式 的形 而 上 学 思 考 方 式 。康 德 把知 识 分 为
再 像 过 去 那 样 趋 之 若 鹜 , 而 从 “ 术 自律 ” 一 现 代 然 艺 这
性 视 角 对 其 重 新 审 视 , 于 我 们 建 立 文 艺 美 学 的 现 代 对
话语无 疑是大有裨 益 的。
事 实 上 ,脱 离 其 现 代 性 语 境 来 考 察 艺 术 自律 问 题
传 统美 学 思想 遭 遇西 方 现代 美学 观念 后 所 形成 的最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集,它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着美好梦想的诗歌世界。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就是以自然和宁静的美感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首先,王国维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极具美感的宝库,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源泉,他热爱从大自然中获取美的感受。

他的诗歌中,经常能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他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美丽的风景,还有生机勃勃的鸟兽描绘得非常生动,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其次,王国维也极尊重宁静之美。

他认为,宁静是所有美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安身之所,也是灵感的源泉。

他的诗歌里,常常能看到他对宁静的追求,他把梦中的宁静海洋、宁静的湖泊、宁静的夜晚等描绘得非常细腻,让读者感受到宁静的恬淡美感。

最后,王国维也认为,人们应当以理智的审美来衡量美的真谛。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抨击空洞的浮华,赞美纯粹的审美,他认为,只有经过理智审美的过滤,才能把美的真谛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的感受。

总的来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将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和理智审美完美融合起来,把自然和宁静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他的诗歌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追求,也指示我们正确认识和追求美的真谛。

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论

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论

暮寒? ” ( 《欲觅》)“书 成付与炉中 火 , 了 却 人 间 是 与非。” ( 《书古 书中故纸》) 从 以 上 所 列 举 的 事 实 足以说明, 王国维的悲观主义不同于叔本华的悲 观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纯学术研究的结 果 , 是 理 性( 逻 辑) 推 导 出 的 结 论 , 与 其 人 生 践 履 是不达界的。而王国维的悲观主义, 既有理性认 识, 又有对人生的生命体验, 理智与情感交织不 分, 是“知行合一”的 结果。他以自 杀 为 人 生 苦 痛 的解脱, 就是最有力地说明。
关键词 美 古雅 悲剧 意境
聂振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00732

王 国 维( 1877- 1927) , 浙 江 海 宁 人 , 中 国 现 代 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兴趣广泛而成就卓著, 哲 学 、美 学 、文 学 艺 术 、历 史 学 、文 字 学 、考 古 学 等 , 在 中 国 现 代 学 术 史 上 都 处 于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他 从事美学研究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 美学思想在 他的学术成就中并不居主要地位, 但却是中国现 代 美 学 史 的 第 一 座 里 程 碑 。他 是 中 国 现 代 美 学 思 想的启蒙者, 美学学科的开创者。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启蒙者, 也是 中国现代美育的最早提倡者。1903 年, 他所写 的 《论教育之 宗旨》一文认 为 , 教育大 而 言 之 可 分 体 育 与 心 育 二 者 , 而 心 育 又 可 分 智 育 、德 育 和 美 育 三者, 并建议政府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宗 旨。其后又写了《孔子之美育主义》, 运用康德、叔 本华的美学观点, 论述美育的性质和功能, 然后 评 述 了 孔 子 的 美 育 思 想 。他 虽 然 没 有 撰 写 美 学 理 论的长篇巨制, 但美学思想还是比较丰富的, 他 是现代美学理论构建的开创者。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艺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曾著有《人间词话》,提出了“古雅”与“意境”等一系列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间词话》一书中,王国维详细地论述了“古雅”与“意境”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

本文将从王国维的美学要论入手,探讨他对“古雅”与“意境”的研究及其在中国文学美学中的意义。

一、“古雅”与“意境”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1. 古雅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古雅”定义为:“古者,正也;雅者,美也。

他们千年来至此代及未来万精、万美不可详极他们叠加於细微丝缕中,滋长益美、区别淀雅。

”(《人间词话》卷一)这里的“古雅”并不是简单的古老和优美的意思,而是指古代的文学作品经过岁月的精华积淀,成为经典之作,具有无穷无尽的美感,成为了后人的楷模和典范。

王国维认为,“古雅”的作用是能够激发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滋养。

2. 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定义是:“人之形骸,可感而役谐;其所谓风化,实感而通要。

具此理,韵味所发,正是意境之感。

”(《人间词话》卷一)在王国维看来,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由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构成的。

这种情感和思想并非表面的文字和词句所能表达的,而是通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所无法触及的深层意蕴。

意境不仅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领读者进入到一种特有的心灵境界,产生共鸣和共鸣的感情体验。

“古雅”和“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并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理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美学角度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的新视角。

二、王国维美学要论对现代文学与美学的启示1. 对于文学创作的启示从王国维的美学要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审美品质上。

王国维的美学成就

王国维的美学成就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这与他1906年《文学小言》中所说的完全一致: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 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也,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 的也。……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二,情景须真。崇尚“真”是王国维的一贯思想。他认为“真文学”当不受功利的 干预,做到景真、情真,而“情真”尤为重要,因为“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总之, 作品的“原质”不但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有“真景物、真感情”,这才可谓有 “境界”。联系王国维词作来看,他所说的“真”不仅仅是真切的一己之情,而且是诗 人对宇宙实底、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体悟。(内在美 ) 第三、“真景物、真感情”得以鲜明真切地表达。作者观物写景,须感情真挚,而若 不能恰当表现,文不逮意,则亦不能有境界。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 “弄”字,也写活了明月泻辉、花影摇曳的幽境和作者疏散闲适的情趣,都能把“真景 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故曰着此两字,“境界全出矣”。(形式美)
王国维
美学研究成就
王国维的平生
王国维少年时代心悦《汉书》等历史著作, 不喜举子业和《十三经注疏》,但十八岁之前所 接受的仍是传统的旧式教育。甲午战争后,使他 “始知世尚有所谓新学者”(《静安文集· 自 序》)。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会 书记校。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 学习外语,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 学。次年因病辍学回国,读康德哲学而爱之,又 转研叔本华哲学。后觉得哲学“可爱者不可信, 可信者不可爱”(《静安文集· 自序》),便从哲 学转向文学、史学、考古学和金石、音韵学方面。 在此期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 清华研究院教授等。1922年在溥仪的紫禁城小朝 廷内当五品官“南书房行走”,并得到了“食五 品俸”,“赐紫禁城骑马”的封赏。1927年国民 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 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为例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为例

二、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传统文化 精神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传统文化 精神的精髓。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中,“境界说”是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他 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要有真实、深刻和独立的意境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 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这种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得益 彰,体现了王国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一、《艺概》对《人间词话》的 直接启迪
《艺概》是刘熙载对自己历年来谈文论艺的札记所做的集中整理和修订,是中 国传统文艺理论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而《人间词话》则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 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作品。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大量引用了 《艺概》中的内容,这无疑证明了《艺概》对《人间词话》有着直接的启迪作 用。
概述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20世纪初。这部作品集中体现 了他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人间词话》 中,王国维对美的本质、文学的价值、诗人的使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 我们提供了研究他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的宝贵资料。
分析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传承与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既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主张 创新。他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应深入学习古人精华,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勇 于创新。只有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学价值。
参考内容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 诗词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从现代美学观念出发,把传统的"境界"说进行了 一番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与艺术实践的需要。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 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

王国维美学思想略论的论文

王国维美学思想略论的论文

王国维美学思想略论的论文[摘要]:王国维美学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交汇点,是中国传统文论思想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中国新文艺的先声,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精华,形成了“天才说”和“游戏说”、“苦痛说”和“古雅说”以及“境界说”等重要的文论思想,它们分别从文学创作的起源、审美尺度、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王国维;美学思想;起源;审美尺度;审美特征王国维是近代硕儒,学贯中西,在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其美学思想也是博大精深,非一般人能够窥其堂奥,笔者这里不揣浅陋,想就其美学思想加以讨论,但愿能窥其一斑。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不论来自哲学方面,还是来自文艺批评方面,都与社会现实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现实的黑暗,使他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光明、真理终不可得,他便放弃了这种追求,而到文学艺术中去寻求解脱。

王国维的一生,在思想上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他的兴趣志向,不仅与现实发生冲突,也常常与自己的天赋禀性不相适应。

“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寡,而知力苦多;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

”[1]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思想性格上的矛盾、苦恼,使他的研究志趣一变再变,最后连文学也放弃了,而去从事历史和考古的研究。

他的美学思想,只是20世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这一段时间的产物,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他一生的思想发展线索。

然而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对人生对未来进行了热烈的追求,对黑暗、腐败的社会千方百计追求疗救之法。

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特别是叔本华)的影响,他把康德、叔本华的一些结论照搬过来,作为自己讨论美学问题的出发点,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启蒙者。

他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近代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叶嘉莹女士将王国维视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引用西方理论来评判中国古有文学的人物”。

[2]王国维对中国文学批评及中国美学之功绩,既在他引进了西方的思维方式,更在与他身体力行,颇具潜在体系、规模,包括批评在内的整个人文—艺术美学为我国近代美学从无体系的思想形态走向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形态铺就了一级坚实的台阶。

中国美学史大纲王国维的美学

中国美学史大纲王国维的美学

中国美学史大纲王国维的美学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离开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我们对于王国维美学中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例如壮美与优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眩惑”,“古雅”,等等,就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王国维的著名的境界说,并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的范围,而是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的范围。

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或“意境”),实际上相当于“意象”这个范畴。

过去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如何评价王国维境界说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混乱。

已故史学家陈寅恪把王国维著作的学术内容和治学方法概括为三条。

其中第三条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

应该说,王国维在把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互相参证”方面,确实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成绩。

但是他的这种尝试并不全是成功的记录。

这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也同他本人的世界观有关。

真正要把中西美学融会贯通,必须要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这是王国维(也是全部近代美学史)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

一、王国维及其美学著作1、王国维: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是比较保守2、著作:《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二、王国维的美学基本观点1、王国维把康德、叔本华的美学简单化了,但王国维美学≠康德、叔本华美学2、王国维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追求欲望必然带来痛苦,要摆脱这种痛苦只有求助于美和艺术3、王国维认为:美在于形式,美和美感都是超功利的,他反对把艺术作为政治道德的手段,保持艺术的纯粹性、独立性4、王国维提出:眩惑(他把美和眩惑相对立)——就是不但不能使人摆脱生活之欲,反而使人从纯粹之知识回到生活之欲5、王国维提出一个论断:艺术美高于生活美(Y艺术美使人易忘物我利害的关系)6、王国维还提出一个艺术家观物的原则(审美观照的原则):“通古今而观之”摆脱时空规定和利害关系,观照“物之种类之形式”二“不视此物为与我有利害之关系”7、王国维的美学观与其政治立场有关系:他的人生观反映了没落阶级的情绪,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8、王国维这种美学观在写《人间词话》时并没有大的变化三、王国维的“境界说”(一)“境界”(或“意境”)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王国维第一次提出来的(二)在王国维看来,“境界”与“意境”的涵义有无差别1、王国维谈到艺术作品时是把“境界”和“意境”当作同义词使用的,但仍是有“差别”差别:(1)强调的侧重点不同(2)“意境”只能用于艺术作品;“境界”不仅用于艺术作品,也可以指艺术家描写的对象(三)王国维“境界”(或“意境”)的涵义1、“境界”或“意境”是情与景、意与象、隐与秀的交融和统一2、“境界”或“意境”,要求再现的真实性3、“境界”或“意境”,还要求文学语言能够直接引起鲜明生动的形象感※平常人们在使用“境界”这个词时,有时把它作为美学范畴使用,有时并不把它作为美学范畴使用(四)王国维“境界说”在美学史上的地位:(王国维的新贡献)1、王国维借用西方美学的概念对“情”与“景”作了明确的解释2、王国维明确地把人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列入艺术家观照和再现的对象3、王国维根据艺术家观照的侧重点不同,对审美意象分为:以意胜、以境胜、意境两浑4、王国维认为艺术的认识功能是由审美意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5、王国维认为“境界”(即“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比起其他美学范畴来更为本质、重要四、王国维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也就是壮美和优美的区别2、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由纯粹的无意志的认识产生,而区别在于客体和主体之间是否存在敌对关系3、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实质上是对于审美观照中两种状况的区分,这就要求把情感排除到审美观照之外,但在理论上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4、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价值在于:他企图通过对于审美观照的分析来对审美意象进行分类五、王国维认为“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1、关于“造境”(现实主义)与“写境”(浪漫主义)2、小说分为两种:“理想派小说”:“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写实派小说”:“所怀抱之想象,所经阅之境界”3、王国维提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区别在于作品的题材不同,亦即诗人观照的对象不同“主观之诗人”一一偏重于“观我”,作品“意余于境”“客观之诗人”一一偏重于“观物”,作品“境多于意”(真正理想的作品一一意境两浑)4、王国维提出了“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也”的主张是错误的六、王国维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确有观察社会生活状况、掌握丰富的创作素材这样一层含义,但是更深一层的含义却是要体验到生活的本质在于“欲。

论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

论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

论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摘要】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他提出了一种超越功利的美学观。

本文从王国维的美学观念入手,探讨了他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以及他认为美学不应被功利目的所束缚的观点。

文章也分析了王国维的美学观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影响,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文章总结了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独特的贡献,指出其对美学理论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王国维的美学观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学的本质和价值,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王国维,超功利美学观,美学观念,当代艺术,实践意义,个人生活,独特贡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王国维(1881-1927)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和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美学宗师”。

他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学的桥梁。

王国维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一种超越功利的美学观,强调艺术的内在境界和灵性追求,与当代功利主义浮躁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注重审美的高尚情操和内心的触动,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交融。

他主张艺术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引发思考和启发。

王国维批评功利主义对艺术的极端功利化,强调艺术应该超越物质利益和功利心态,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超越,把艺术视为一种对人类情感与精神生活的提升和启迪。

王国维的美学观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快速的成功和物质享受,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层面的成长。

王国维的美学理念提醒人们,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回归内心、感受灵魂的力量和美好的情感。

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对个人生活也具有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欲望所困扰,迷失了内心的方向和情感的纯粹。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的声音,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平静,通过艺术的感悟和体验来获得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启迪。

浅析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美学思想

浅析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美学思想

浅析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美学思想一、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红楼梦〉评论》一文中,王国维指出:“人生的本质就是欲望、生活、苦痛的统一体。

”首先,有欲望就是痛苦。

人类的欲望永远不会被满足,人类始终难以逃脱那种不满足的状态,而不滿足则正是痛苦产生的原因,欲望的这种性质导致了人类始终处于痛苦当中。

第二,即便是现有欲望都得以满足之后,人类则会陷入更深刻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王国维假设了一切人类欲望都能被满足的状态,并论证了在这一状态下人类依然是痛苦的;“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在人的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对人世间的所有一切生出厌烦的感觉;人类此时缺少的是一种理想,缺少的是生活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也依然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属于消极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远远比有所欲求的痛苦更为深刻。

第三,追求快乐的过程本身也会导致痛苦。

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王国维将人生过程归结为摇摆于痛苦和厌倦之间:“夫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痛苦与厌倦之间也。

”厌倦也是一种痛苦,也就是说,人们不能选择痛苦与否,而只能选择哪一种痛苦,选项只有两个,其一是一般的痛苦,其二是作为更深层次的被称为厌倦的痛苦。

人类通过牺牲快乐所得的快乐,实际上并未增加人们的快乐。

这一过程本身只是增加了人类的痛苦,即便使人暂时得到了快乐,但是在此之前和之后,都会觉得更加痛苦。

在王国维看来,人生难免是悲剧,无论是圣贤还是普罗众生,概莫能外。

如何能够化解悲剧使人们得以解脱,这就成为了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难题。

在此,王国维提出了自己理想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出世。

《红楼梦》这部作品,就刚好揭示了这一原理。

但是出世绝不等同于自杀,相反,自杀绝不是一种自我解脱。

出世作为解脱之道,只是通过摒除欲望来得到救赎。

“而《红楼梦》一书,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

而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

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美学方面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把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文的美学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诗词和戏曲方面,卓有贡献。

他的美学思想由“游戏说”、“天才说”、“古雅说”、“境界说”构成,而“境界说”则是其中的精华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美学理论,认为境界包括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二者的融合;词的高下以有无境界为衡量标准;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可分“有我之境”,其特点是“以我观物”;“无我之境”,其特点是“以物观物”;在艺术创作方面,又有“造境”与“写境”之分。

含义编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第一境界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

艺术自律: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兼及王国维对中西美学资源的融合

艺术自律: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兼及王国维对中西美学资源的融合

非惟不知贵, 且加贬焉。 2 ”_ 巧
世纪美学的发展中呈现出三大维度: 审美心理维度、 艺术本
可见, 王国维在提出艺术 自 律观点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 体论维度和美学价值论维度。由 此看来, 世纪西方 2 0 美学虽
但是并没有脱离康德当初所框定的美学原则。王 识, 其思想的 形成建立在批判中国 传统艺术观的基础之上。 流派林立,
艺术不发达的一大原因在于对其神圣位置的忽视, 没 在于他较早尝试中西文艺思想的融合, 在于他放在世界文化 哲学、
的视野中进行美学理论建设; 更重要的是王国维一反传统美 有给艺术以独立 自主的地位, 反而与政治捆绑在一起。考察 学中“ 文以载道” 的文艺工具论和功利主义思想, 突出艺术 自 中国哲学史, 凡哲学家 , 要么本身是政治家, 要么在政治上有
命题。 若把王国 如 维的艺术自 律论放在这一现代性语境中 是咏史、 怀古、 感事、 赠人等 目 的性强的题 目, 而抒情 、 叙事之
论述, 更能深入到王国维思想在现代性潮流中的悲剧性内 作极少, 且艺术价值仅在描写 自 然美方面。“ 甚至戏曲、 小说 核。只是, 在这一工作之前, 对其艺术 自律思想本身内容的 之纯文学, 亦往往以惩劝为旨, 其有纯粹美术上之 目的者, 也
术” 的极端 , 而是从 美育的视 角把 艺术 自律与人的精神 自由联 系在一起 , 其理论 充满 了辨证 色彩。
[ 关键词】 王 国维 ; 家美学 ; 道 康德 ; 艺术 自律 [ 中图分类号] 8 B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5— 42 2 1 ) 8— 14— 3 [ 10 3 9 (0 0 0 06 0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0— 5— 9


中西合璧——王国维艺术自 律思想的形成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对于美学的研究和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所提出的"以美育人"和"诗词意境"等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首先,王国维主张"以美育人"。

在他的美学理论中,他认为美是一种高尚的存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情感。

他提倡人们通过欣赏和创造美,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

他认为,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能够寄托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促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升华。

王国维的"以美育人"理论为中国文学界奠定了一种以美为中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并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王国维提出了"诗词意境"的概念。

他认为,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还要追求一种高度的意境,即通过表现特定的意象和意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主张诗人在创作中要追求一种跳跃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

他通过对诗词的解析,强调了表达意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这种追求意境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还重视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他认为,作品的结构应该是有机的、有层次的,通过艺术的安排和选择,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强调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是一体的,互相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种高度的艺术整体。

他在批评古代诗词时,常常对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种注重形式和结构的批评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对后来的诗词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王国维的美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理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其"以美育人"的思想和对"诗词意境"的追求,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

他注重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1. 引言1.1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性王国维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提出的古雅与意境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经典的美感标准。

古雅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质感和情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技巧。

古雅的审美特征在于温润典雅、深沉秀丽,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与古雅相对应的是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意境,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意境的构建方式主要依靠语言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王国维美学思想强调古雅与意境的统一,认为只有在古雅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出真正深刻的意境。

古雅与意境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思想性,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魂魄,为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古雅与意境的定义"古雅"一词源自《庄子》,描述一种古老而高雅的美感。

在王国维美学思想中,古雅被理解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美感,是一种既具有古代文化传统的沉淀,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美学特征。

古雅并非单纯地追求古朴、典雅,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内在品味的提升。

对于意境的定义,王国维将其理解为文学艺术作品所独具的一种抒情情境和心灵意趣。

意境是通过文字、色彩、音乐等艺术手段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伦理维度

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伦理维度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留学日本期间,王国维接触并阅读了大量西方哲学、伦理著作。

作为“中国近代伦理学史上睿智的先行者和开拓者”[1],王国维传译并撰写了较多的伦理学论著,主要有《论性》《释理》《伦理学》《西洋伦理学史要》《汉德之伦理学及宗教》等。

从王国维的以上诸多论著与研究中,可以看出其对伦理学的关注,其伦理思想也引起学界的重视。

与此同时,王国维还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美学家,反观其美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伦理学也有着共通之处,其往往将美学问题放在伦理的维度进行讨论。

1901年自《教育世界》创刊以来王国维一直为其撰稿,《红楼梦评论》便最早刊登于此刊,此后才选入《静安文集》。

《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集中探讨《红楼梦》伦理价值,提出“故美学上最终之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2]16的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伦理维度文/李宛玲摘 要:王国维不仅在美学上颇有建树,而且对伦理学也有研究,其翻译并撰写了不少伦理学论著。

国内研究者往往侧重于关注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超功利性,忽视了其美学思想的功利色彩。

在其思想理论中,王国维看到了审美与伦理之间的相似性,认为美学之目的与伦理学之目的合而为一,试图以情感为中介通过审美感知的超功利性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借助美术中对生活之欲的描述来实现现实生活中个人欲望的解脱。

同时,以美术来传达其对人生、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探寻,体现出其美学思想在伦理学上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王国维;美学思想;伦理维度们的夫人。

他们和笔者的妻子都喜出望外,特别是夫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亲切的笑容。

之所以如此,是笔者想通过情人节送玫瑰这一富有审美意义的仪式,让大家尊重爱情、呵护亲情,让爱情和亲情绵延不断,不要被世俗的污泥浊水席卷而去,不要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消失殆尽。

笔者的散文《情人节,那支永不凋谢的玫瑰》结尾说:“情人节早就过去了,我心中还有一支永远芬芳的玫瑰,也衷心希望大家的心中有一支永不凋谢的玫瑰。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研究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研究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研究内容摘要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把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文的‎美学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诗词和戏曲方‎面,卓有贡献。

虽然,他的美学理论‎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对人生有着悲‎观色彩,具体论断亦不‎一定都准确,但是,其对封建主义‎儒家文学理论‎专讲“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一种‎突破。

此前,梁启超、黄遵宪致力于‎“诗界革命”,偏重于内容带‎有政治色彩,而对于诗中美‎的境界的艺术‎塑造探讨很少‎。

近代讲美学是‎从王国维开始‎的。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文艺批评是有‎历史贡献的,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1)以《红楼梦评论》为例《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早期的一篇重‎要美学论文。

王国维借对《红楼梦》的评论,表达了他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苦苦思索。

他以叔本华的意志论哲学‎为基础,融含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人生作出的‎分析是:人既有身,就必有欲望,有欲望就不可‎能没有追求。

然而在生活中‎,并不是人的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

一个欲望被满‎足了,就会有其他的‎欲望随之而产‎生,如此生生不已‎、循环往复,人就永远处于‎欲望不能被满‎足的苦痛之中‎。

但是,即使人的所有‎欲望都获得了‎满足,人不再有新的‎欲求对象了,人也不会感到‎幸福。

因为当人无所事事的时候,空虚、无聊、厌倦之情就会‎立刻同人袭来‎,这时生活本身‎就将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这同样是一种‎痛苦。

由此,王国维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即欲望,人生即痛苦。

王国维将入生‎的本质归于欲‎望与痛苦当然‎片面,但这种敢于直‎面人生、不粉饰和掩盖‎人生患难的生‎存态度是比那‎种盲目的乐观主义要深刻的。

王国维还把对‎《红楼梦》美学价值的体认与对国民性的剖析结合起‎来。

他认为中华国民的精神是世‎间的、乐天的,表现在艺术趣味上,则是喜欢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亨的“大团圆”结局。

《红楼梦》却一反这种传‎统的乐天文化‎,以悲剧告终,从而使人透彻‎地看待人生与‎痛苦的关系,虽然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但这正是其深‎刻美学价值之所在。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王国维的时代开始接受西方叔本华、尼采、康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

而真正对王国维产生影响或者说被他所接受的只有叔本华一家之说,而对于康德、尼采等并未接受太多,基本采取了与叔本华一致的观念。

在接受叔本华思想中,王国维将重点落在了叔本华美学中,并与传统审美经验做论述,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对叔本华美学的转化上,他主要将叔本华美学思想具体到文学作品上,在文学批判中展示美学主张,极少抽象地谈论美的概念、美的本质。

虽然王国维深受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影响,曾两度以前清遗老身份投江殉情,但在对待传统审美趣味上,王国维大胆以西方美学价值标准对其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一切美皆形式之美”,并把美的形式分成“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

第一形式指自然美和社会美,即客观现实中的美;第二形式指客观现实反映在各种艺术中的美的形式,也就是由客观自然之美的第一形式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并系统地将西方美学观念在中国艺术领域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综观历史,中华文化到了近代日渐衰落,文学、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每况愈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审美上的停滞、疲劳。

王国维感慨:"美术之无独立价值也久矣。

“长久以来,美学一直附庸于儒家的政治主张需要与伦理实际需求。

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缺少应有的独立性地位,致使艺术形式停留在如何生计、如何服务的层次,不能进入存在的层次、精神的层次,最终沦落为情感表达与宣泄的工具,失去了更为纯洁、质朴的精神品位,造成了对中华民族群体性无意识伤害。

《红楼梦》的成书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一方面似乎又回到了《山海经》的混沌缥缈、《诗经》的柔情浪漫另一方面又对权力、政治的一反常规地否认。

对于《红楼梦》的美学研究,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讲:“呜呼!宇宙一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

自犯罪自加罚,自悔自解脱。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于其解脱之道。

"“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一本小册子《人间词话》,是一部评词的论集,其主要的观点就是用“意境说”来衡量诗词之高下。

他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就很明确的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这里他提到了几个根本的问题,第一就是人心内外的关系。

文艺作品中的“意”是用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抓住情思,而从这个意,外化出来的境,就是主要为了同别人起共鸣,即“感人”。

所以意境都是要有的,是要统一于诗文当中的,而这统一的手法有高有低,就决定了上乘作品与一般作品的区别。

上乘的作品追求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合二为一。

这个就是王国维的主要的评价标准。

第二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王国维认为,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在于是出于一己之意,而感动外界的,只要缺其一个,就不是文学了。

纵观他整个文学思想体系,能够感觉到,前者是更为本质的,因为王国维是一个很纯粹的学人,他对于文学有一种本体意义上的定位,反对社会功利性,政治性。

这跟后来五四的个人主义有一定相似的地方。

而感人只能够说是它的效果,不能起着一个根本上的定位。

这里他又依据意与境的根本关系,物与我以及创造意境的不同方法出发,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
王国维将这两种写法对立起来,是有一定的深刻的见识的,但我觉得,所谓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也仅仅相对意义上的,因为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文艺都是有我的,是人化的一种东西。

有无之间的差别,能够用一句更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所体现的境是与意的色调一致,就是有我之境;不一致,或者不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就成了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此,并无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仅仅将其简单的罗列开来。

但只要看他在全书中所表现的观点,就知道他是更为欣赏无我之境的。

因为相比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更加自然、和谐,更加浑然天成,更加不留痕迹,这是意境的高度融合。

而有我之境相比之下就显得有点刻意。

如果说无我之境是将人与境拉开一段距离,人透过这个段距离来观境,那么有我之境的人就是贴近了看景,有时甚至会进入境化成境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距离的、清淡的、可回味的美感。

所以王国维说: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这句话就很明显的认为无我之境是很难写并且是很具有审美价值的。

基于此种理解,王国维便有了造境和写实两派的区分: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以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这就很像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了。

但王国维不会在这个结论上止步,他不满意,他要得出一个能够解释所有的结论,所以这里又回到他那个意境说上面去。

他基于意境说,不赞成把这两点完全对立起来,而将其统一到意境这个大的评价标准上去,认为不管什么派,都是来源于自然与人生的,都必须以“意境为上”。

王国维的整个文艺思想体系,都是离不开这个意境说的,也就是他是主张诗词乃至整个文学创作中无不人化的风景。

他是主张人为文学之本的,而以情思注入文艺,才是美的。

人与外界的的统一和对话形式,也全在于人的思想情感,与世界统一的水准,而这统一的技巧的好坏,就关乎意境的好坏了。

而王国维的意境,从人间词话里评词的观点看来,主要是表现在三方面,也能够说这三方面做好了,也就是有好的意境了。

第一,就是他所谓的“隔与不隔”,这个隔与不隔,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文辞贴不贴切,自不自然。

王国维论此,是举了一连串例子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其实也就是一个自然写来,与人的日常感受最为贴近的,最不经过理性分析的,不经过思考的诗词,就大抵不隔了。

第二,他将气象、神韵等词拈出来,来说明意境好的词所应有的东西,气象这个词,本身即含有气势酣畅的意思,或博大或雄浑,绝不是纤柔的,含蓄的,蕴藉的。

王国维论气象,举了李白的例子,“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就是这样的流畅自然,不加雕饰。

王国维以为,这样的是算得上意境好的。

其实这种流畅,本无不隔,所以与上论中的隔与不隔之说,内在精神是相通的。

第三点就是真。

这个真就是真诚,是说诗人创作,必须以真性情来写作,只有真,才能自然,也才能不隔。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以上的不隔、气象,归于心理层面,都在于真,赤子之心。

能够说,这是很深刻的一个见解了。

王国维的意境说,不但表现在文艺观上,还扩大到他的治学态度,以及整个人生观和与对世界的观照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就是他为人的态度了。

纵观王国维的意境理论,会知道这是纯学者式的言说,它摒弃了世俗所重视的一个东西,就是善恶伦常,这是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的结果,也是他的“文学无用论”,即文学是超功利超政治的的体现。

美是独立于世俗善恶,道德伦常的存有,美是因为真,而非因为善。

王国维的论词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印象批评,但还是注入了新的美学观点,是将美更加独立出来的,他的理论是很感性的理论,虽然他本人也对西方的抽象思维大加叹服,最终还是采用了传统文人的言说方式,西方理论也并未给他以精神的归宿,最终自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