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六)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六)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六)26. (2020年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雍【1】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②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2】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③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注释:【1】雍:冉雍,字仲弓。

【2】居:居心,存心。

(1)孔子评价子桑伯子时所说的“简”,其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语境加以解说。

(4分)(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仲弓是怎样的人。

(3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说:“冉雍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②重点词汇: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

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无乃……乎——恐怕……吧然——正确③解析:注意第一问问的是孔子评价的内涵,“可”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可以”,表示肯定;一种是“还可以”,表示不是十分赞同。

第二问是通过描述概括仲弓的形象,每一句都要分析到。

④答案:(1)示例一:简,简要。

(1分)可:可以,好。

这里表达一种肯定语气。

孔子肯定了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对子桑伯子处理政务简要而不繁琐的治政能力深为赞赏。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 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 用《论语》中及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 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 “大凡君子及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及小 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第四页,共24页。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 《论语》中及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 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 难”。
第十二页,共24页。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核心解读:本课节选的几章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处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 任感,也反映了他们及隐者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通过隐者对孔子的讽刺和嘲笑,表现了孔子 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事实。
• “大凡君子及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及小人以同 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欧阳修《朋党论》
• 【答案】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分析:《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
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及小人交友 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及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五页,共24页。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 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 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延伸, 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16.(2020年丰台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①子曰:“,鲜矣仁。

”(《论语·学而》)②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B组: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③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这道题大家背下来就可以,是最基础的内容。

答案:A组:⑴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⑵关于“仁”学思想。

“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⑴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⑵关于“君子”理想。

君子应具有中庸的品行,要内外兼修,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与人和谐相处,却不盲目附和;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17.(2020年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3分)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

(2分)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长》)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综合以上四则,请概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答案:①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

②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

③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

④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

⑤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

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学而》)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为政》)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公冶长》)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尧曰》)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答: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真题训练营北京·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

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高考真题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阳货》)(注)言:德。

1、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高考题二: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1. (2018年北京卷)《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

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

”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②重点词汇:诸——兼词,相当于“之乎”如之何——怎么;怎么办惑——糊涂③解析:所谓回答内容,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另外,注意《论语》微言大义,要充分考虑其隐含的意味,这里面说的事情肯定指符合道义的事情。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④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2.(2019届通州期中)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③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论语高考题(终审稿)

论语高考题(终审稿)

论语高考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论语选读》模拟题2八、周而不比(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参考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参考答案:1、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

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十一、诲人不倦(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参考答案: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一、名著阅读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

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

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

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

②反之:再唱一遍。

2.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3.(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

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4.(2021·天津·高考真题)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

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共25页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共25页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Hale Waihona Puke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015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名著《论语》阅读试题解析

2015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名著《论语》阅读试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观点的理解把握能力。
第一问,根据原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可知,只有品德而不爱好学习,就会有六 种弊端;而如果爱好学习,也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实践道德。
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其弊,它的弊端;知,智慧;荡,放荡;信,诚 信;贼,危害亲人;绞,说话尖刻;乱,犯上作乱;狂,狂妄自大。学 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句进行解释即可。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 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答案】 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端。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狂妄自大。 (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
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对于古文的理解,学者们见仁见智。题干 提出了两种解读,考生第一要明确这两种理解各是从什么角度解释的, 而且要明白解读的实质、核心应该是一样的。学生据此写出自己的理解 就可以了,注意每种理解要符合观点。
[名著阅读《论语》·202X北京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共 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21.(2020年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注释:【1】鞟(ku6):去毛的兽皮。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分)(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②重点词汇:史——虚浮鞟——去掉毛的皮,即革。

③解析:第一问,断句不同,造成的句式不同。

第一种断法后半部分是判断句,意思是夫子的说法是君子的说法。

第二种断法,后半句是主谓句,意思是夫子谈论君子。

第二问,“质”和“文”的关系考过多次,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以这道题并不难。

按照要求举出例子,并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即可。

④答案:(1)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2)文学作品既要有丰富的内涵,又要有美好的形式。

例如: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沉郁指的就是深沉蕴藉的情感,这是内容方面的,属于“质”。

顿挫指的是停顿转折,也就是形式之美,就是“文”。

《登高》一诗即为典型,诗中的思乡之悲、漂泊之悲、孤独寂寞之悲,深沉蕴藉。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二)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二)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二)56.(2021年石景山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玷。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②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以上三则语录都涉及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请简述孔子批评管仲和褒扬管仲的原因,并概括孔子品评人物所遵循的原则。

(5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公馆,他手下的人从不兼职,怎么能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

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

齐桓公曾与其争位,杀掉了他),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

”接着又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十五)71.(海淀区十一学校2021年测试题)阅读《论语》三则,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1)分别解释句中“敏于事而慎于言”“士而怀居”的意思。

(2)这三则中,孔子共同强调了什么主张?对你有哪些人生启示?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论语•学而》)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论语•里仁》)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

”(《论语・宪问》)②重点词汇:就——接近,靠近正——匡正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含义的能力。

“敏于事而慎于言”,即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怀居:留恋家室的安逸。

怀,思念,留恋。

居,家居。

“士而怀居”,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观点、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第一则材料,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即有德、博学。

第二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第三则材料,孔子理想中的士,具有安贫乐道的美好品格。

他认为,如果士人贪图安逸的生活,就失去了作为士的资格,这与前面他所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七)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七)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七)31.(2020年昌平二模)阅读下面《论语》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②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③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论语·为政》④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上面所选内容,蕴含了儒家重要思想,请从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试题解读:①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孔子说:“出外便侍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才能推广到友爱兄弟。

并把孝悌的精神扩展、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

”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②重点词汇:事——侍奉何有……哉——何有——有什么困难呢?又有什么呢?(注:两种理解意味不同,大家牢记,此处为第二种)③解析:这道题还是要以对儒家思想有整体的把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去分析每一句体现出的思想内涵。

④答案:①爱人的思想。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是“泛爱众”之“仁”。

“仁”由“爱亲”扩大到真的“爱人”,具体就是扩大到平民和奴隶。

②孝悌的思想。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的孝悌不仅指对父母、兄弟尊从,还包括对公卿、君王的忠从。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36.(2020年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请分条概括上面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现实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6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贡问道:“满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子贡便又道:“满乡村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最好是满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

”宰予在白天睡党。

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么,不值得责备呀。

”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子贡道:“管仲不是仁人罢?桓公杀掉了公子纠,他不但不以身殉难,还去辅相他。

”孔子道:“管仲辅相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

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

他难道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自杀,还没有人知道的吗?”②重点词汇:诛——责备是——这死——为动用法。

为……而死相——辅佐微——如果没有谅——诚信③解析:第一问中第一句要点:从善者、不善者(评价者品行)两个方面的评价入手,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第二句要点:言行关系要分析清楚,实际上是以行证言,重心在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
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 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 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 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 为政观。(1分) •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
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 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 看法。(3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
“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 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 基础上推己及人。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论语课文梳理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 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 《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 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 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欧阳修《朋党论》
• 【答案】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分析:《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
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 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 向。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第一课 为政以德
核心解读: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 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 以德”的主张。孔子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 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 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 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扩展开去,用自 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有所进, 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的 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
• 【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 治国
•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 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 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 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考题浙江卷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评析 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3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答案】 • 1、举一反三 •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
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 亦可)。
• 评析: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 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 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 的。
《论语》高考题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2009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 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 “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 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 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0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 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 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
举善、正身等。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第二课《克己复礼》
核心解读: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 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
•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 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
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