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
举善、正身等。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第二课《克己复礼》
核心解读: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 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
•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 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
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 “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 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 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0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 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 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第一课 为政以德
核心解读: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 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 以德”的主张。孔子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 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 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 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扩展开去,用自 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有所进, 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的 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评析 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3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答案】 • 1、举一反三 •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
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 亦可)。
• 评析: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 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 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 的。
• ——欧阳修《朋党论》
• 【答案】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分析:《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
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 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 向。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
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 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 看法。(3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
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 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 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 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 为政观。(1分) •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 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 基础上推己及人。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论语课文梳理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 治国
•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 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 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 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2012高考题浙江卷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 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欧阳修《朋党论》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 《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 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 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论语》高考题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2009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ຫໍສະໝຸດ Baidu不 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举善、正身等。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第二课《克己复礼》
核心解读: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 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
•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 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
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 “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 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 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0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 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 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第一课 为政以德
核心解读: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 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 以德”的主张。孔子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 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 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 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扩展开去,用自 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有所进, 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的 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评析 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3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答案】 • 1、举一反三 •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
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 亦可)。
• 评析: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 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 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 的。
• ——欧阳修《朋党论》
• 【答案】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分析:《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
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 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 向。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
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 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 看法。(3分)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
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 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 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 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 为政观。(1分) •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 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 基础上推己及人。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论语课文梳理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 治国
•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 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 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 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2012高考题浙江卷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 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欧阳修《朋党论》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 《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 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 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论语》高考题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2009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ຫໍສະໝຸດ Baidu不 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