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二叉树进行遍历,以便对其中的节点进行访问和操作。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效率。

一、二叉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根据节点的访问顺序,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三种方式。

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左子树、右子树的顺序递归地进行遍历;中序遍历是指先按照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递归地进行遍历;后序遍历是指先按照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的顺序递归地进行遍历。

二、实验设计和方法为了验证二叉树的遍历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 构建二叉树:我们首先构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二叉树,以模拟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选择随机生成一棵二叉树,并确保其结构合理。

2. 实现遍历算法:我们根据前文所述的遍历方式,实现了相应的遍历算法。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了递归和迭代两种方式,并分别进行了实验比较。

3. 遍历实验:我们使用不同规模的二叉树进行遍历实验,并记录遍历的结果和所花费的时间。

通过对比不同规模下不同遍历方式的结果和时间,我们可以评估遍历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一棵具有1000个节点的二叉树,并分别使用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进行遍历。

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遍历结果的正确性:无论是前序、中序还是后序遍历,我们都能够正确地访问到二叉树中的每个节点。

这表明我们所实现的遍历算法是正确的。

2. 遍历算法的效率:在1000个节点的二叉树中,我们发现中序遍历算法的执行时间最短,后序遍历算法的执行时间最长,前序遍历算法的执行时间居中。

这是因为中序遍历算法在访问节点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递归次数,而后序遍历算法需要递归到最深层才能返回。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二叉树遍历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叉树是一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常用的数据结构,通过遍历二叉树可以获取树中的所有节点数据。

本实验将分别介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这三种常见的遍历方法。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二叉树遍历方法的理解,并验证这些遍历方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环境如下:●操作系统: Windows 10●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Code●编程语言: C++四、实验步骤1.创建二叉树数据结构1.1 定义二叉树节点的结构,包含数据和左右子节点指针。

1.2 创建一个二叉树类,包含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方法。

1.3 使用已有的数据集构建二叉树,确保树的结构合理。

2.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2.1 以递归方式实现前序遍历。

2.2 以迭代方式实现前序遍历。

3.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1 以递归方式实现中序遍历。

3.2 以迭代方式实现中序遍历。

4.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4.1 以递归方式实现后序遍历。

4.2 以迭代方式实现后序遍历。

五、实验结果1.前序遍历结果:[节点1数据] [节点2数据] [节点4数据] [节点5数据] [节点3数据]2.中序遍历结果:[节点4数据] [节点2数据] [节点5数据] [节点1数据] [节点3数据]3.后序遍历结果:[节点4数据] [节点5数据] [节点2数据] [节点3数据] [节点1数据]六、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遍历顺序得到的节点顺序也不同。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后序遍历先遍历右子树。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遍历方法来处理二叉树的节点数据。

七、结论本实验验证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正确性,并且对比了它们的不同。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的实验报告doc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的实验报告doc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的实验报告篇一: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实验报告实验三: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过程。

(2)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

【实验内容】1. 编写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建立,并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如:输入先序序列abc###de###,则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叉树。

并显示其先序序列为:abcde中序序列为:cbaed后序序列为:cbeda【实验步骤】1.打开VC++。

2.建立工程:点File->New,选Project标签,在列表中选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再在右边的框里为工程起好名字,选好路径,点OK->finish。

至此工程建立完毕。

3.创建源文件或头文件:点File->New,选File标签,在列表里选C++ Source File。

给文件起好名字,选好路径,点OK。

至此一个源文件就被添加到了你刚创建的工程之中。

4.写好代码5.编译->链接->调试#include#include#define OK 1#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char TElemType;typedef struct BiTNode{T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BiTNode,*BiTree;Status CreateBiTree(BiTree &T){TElemType ch;scanf("%c",&ch);if (ch=='#')T= NULL;else{if (!(T = (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return OVERFLOW;T->data = ch; CreateBiTree(T->lchild); CreateBiTree(T->rchild); }return OK;} // CreateBiTreevoid PreOrder(BiTree T) {if(T){printf("%c",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void InOrder(BiTree T) {if(T){InOrder(T->lchild);printf("%c",T->data);InOrder(T->rchild);}}void PostOrder(BiTree T){if(T){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printf("%c",T->data);}}void main(){BiTree T;CreateBiTree(T);printf("\n先序遍历序列:"); PreOrder(T);printf("\n中序遍历序列:"); InOrder(T);printf("\n后序遍历序列:"); PostOrder(T);}【实验心得】这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和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续遍历算法。

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实验报告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实验报告引言:二叉树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是由节点组成的层次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在实际应用中,对二叉树进行遍历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树的结构和节点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算法: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效率。

一、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遍历左右子树。

具体的实现可以通过递归或者使用栈来实现。

我们以递归方式实现前序遍历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二叉树,并手动构造一些节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实现前序遍历算法的递归函数,函数的输入为根节点。

3. 在递归函数中,首先访问当前节点,然后递归调用函数遍历左子树,最后递归调用函数遍历右子树。

4. 调用前序遍历函数,输出遍历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正确的前序遍历结果。

这证明了前序遍历算法的正确性。

二、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指按照先左后根再右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或者栈来实现中序遍历算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递归方式来实现。

实验步骤:1. 继续使用前面创建的二叉树。

2. 实现中序遍历算法的递归函数,函数的输入为根节点。

3. 在递归函数中,首先递归调用函数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当前节点,最后递归调用函数遍历右子树。

4. 调用中序遍历函数,输出遍历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正确的中序遍历结果。

这证明了中序遍历算法的正确性。

三、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指按照先左后右再根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或者栈来实现后序遍历算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递归方式来实现。

实验步骤:1. 继续使用前面创建的二叉树。

2. 实现后序遍历算法的递归函数,函数的输入为根节点。

3. 在递归函数中,首先递归调用函数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调用函数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当前节点。

4. 调用后序遍历函数,输出遍历结果。

二叉树遍历的实习报告

二叉树遍历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二叉树遍历实习时间:2023实习单位: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加深对二叉树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二叉树的常见操作,提高编程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节点之间的关系、树的深度、高度等。

2. 掌握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3. 实现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4. 通过实际编程,验证二叉树遍历的正确性。

三、实习过程1.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节点之间的关系包括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

树的深度是指从根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边数,高度是指从根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边数加1。

2.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可以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链式存储结构表示。

顺序存储结构使用数组来实现,每个节点存储在数组的一个位置中,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通过数组下标来表示。

链式存储结构使用链表来实现,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域和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3.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树中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遍历方式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是指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是指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4. 编程实现:根据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方法,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程序中使用递归函数来实现遍历操作,通过建立链式存储结构,验证遍历的正确性。

四、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二叉树的数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二叉树的存储方式和常见操作。

在实现二叉树遍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递归函数解决问题,提高了编程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编程验证了二叉树遍历的正确性,增强了对算法理解的信心。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二叉树的遍历(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一、引言二叉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二叉树进行遍历操作是其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实践,加深对二叉树遍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目的1.掌握二叉树先序遍历的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2.掌握二叉树中序遍历的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3.掌握二叉树后序遍历的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4.使用递归和非递归两种方式实现以上三种遍历算法;5.进行正确性验证和性能评估。

三、方法1.算法原理:1.1先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再递归遍历右子树;1.2中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1.3后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再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2.实现方法:2.1递归实现:采用函数递归调用的方式,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2.2非递归实现:采用栈的数据结构,模拟递归的过程,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

四、实验步骤1.数据结构设计:1.1定义二叉树的节点结构,包括节点值和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1.2定义一个栈结构,用于非递归实现时的辅助存储。

2.先序遍历:2.1递归实现:按照先序遍历的原理,通过递归调用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再输出根节点;2.2非递归实现:通过栈结构模拟递归的过程,先将根节点入栈,然后循环将栈顶节点弹出并输出,再将其右子节点入栈,最后将左子节点入栈,直到栈为空。

3.中序遍历:3.1递归实现:按照中序遍历的原理,通过递归调用先遍历左子树,再输出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3.2非递归实现:先将根节点入栈,然后循环将左子节点入栈,直到左子节点为空,然后弹出栈顶节点并输出,再将其右子节点入栈,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栈为空。

4.后序遍历:4.1递归实现:按照后序遍历的原理,通过递归调用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输出根节点;4.2非递归实现:通过栈结构模拟递归的过程,先将根节点入栈,然后重复以下步骤直到栈为空。

二叉树递归遍历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二叉树递归遍历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二叉树递归遍历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引言二叉树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树形结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数据组织能力,递归遍历是二叉树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编程实现二叉树的递归遍历算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2.熟悉递归算法的实现过程;3.实践二叉树的递归遍历算法。

三、实验原理1.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被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树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父节点,除了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二叉树的递归定义:(1)空树是一个二叉树;(2)一棵非空二叉树由根节点和左子树、右子树组成。

2.二叉树的递归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方式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其定义如下:(1)前序遍历: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2)中序遍历: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3)后序遍历: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四、实验过程1.定义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和相关操作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二叉树的节点结构,包含数据域和左右子节点指针域。

然后,可定义插入节点、删除节点等操作方法。

2.实现递归遍历算法(1)前序遍历前序遍历的流程为:先访问根节点,再前序遍历左子树,最后前序遍历右子树。

通过递归调用即可实现。

伪代码如下:```void preOrder(Node* root)if (root != NULL)cout << root->data;preOrder(root->left);preOrder(root->right);}(2)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与前序遍历类似,中序遍历的流程为:先中序遍历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最后中序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的流程为:先后序遍历左子树,再后序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也可以通过递归调用实现。

伪代码如下:```void inOrder(Node* root)if (root != NULL)inOrder(root->left);cout << root->data;inOrder(root->right);}void postOrder(Node* root)if (root != NULL)postOrder(root->left);postOrder(root->right);cout << root->data;}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通过编写测试数据并调用递归遍历算法进行遍历,得到以下结果:(1)前序遍历结果:ABDECFG(2)中序遍历结果:DBEAFCG(3)后序遍历结果:DEBFGCA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递归遍历算法编写正确。

遍历二叉树实验报告

遍历二叉树实验报告

遍历二叉树实验报告遍历二叉树实验报告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在实际应用中,对二叉树进行遍历是一项重要的操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算法,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运行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过程1. 创建二叉树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二叉树作为实验的基础数据结构。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手动创建一个简单的二叉树,以便更好地理解遍历算法的实现过程。

2. 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一种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它的遍历顺序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前序遍历的结果是根节点在最前面。

3. 中序遍历中序遍历也是一种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它的遍历顺序是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遍历右子树。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发现中序遍历的结果是根节点在中间。

4. 后序遍历后序遍历同样是一种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它的遍历顺序是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后序遍历的结果是根节点在最后面。

5. 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前序遍历适合于需要先处理根节点的场景,例如树的构建和复制。

- 中序遍历适合于需要按照节点值的大小顺序进行处理的场景,例如搜索二叉树的构建和排序。

- 后序遍历适合于需要先处理叶子节点的场景,例如树的销毁和内存释放。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算法,并得到了相应的遍历结果。

这些结果验证了我们对遍历算法的分析和总结的正确性。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深入探索了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一、需求分析在二叉树的应用中,常常要求在树中查找具有某种特征的结点,或者对树中全部结点逐一进行某种处理,这就是二叉树的遍历问题。

对二叉树的数据结构进行定义,建立一棵二叉树,然后进行各种实验操作。

二叉树是一个非线性结构,遍历时要先明确遍历的规则,先访问根结点还时先访问子树,然后先访问左子树还是先访问有右子树,这些要事先定好,因为采用不同的遍历规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本次实验要实现先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

基于二叉树的递归定义,以及遍历规则,本次实验也采用的是先序遍历的规则进行建树的以及用递归的方式进行二叉树的遍历。

二、系统总框图三、各模块设计分析(1)建立二叉树结构建立二叉树时,要先明确是按哪一种遍历规则输入,该二叉树是按你所输入的遍历规则来建立的。

本实验用的是先序遍历的规则进行建树。

二叉树用链表存储来实现,因此要先定义一个二叉树链表存储结构。

因此要先定义一个结构体。

此结构体的每个结点都是由数据域data 、左指针域Lchild 、右指针域Rchild 组成,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该结点的左、右孩子,若某结点没有左孩子或者右孩子时,对应的指针域就为空。

最后,还需要一个链表的头指针指向根结点。

要注意的是,第一步的时候一定要先定义一个结束标志符号,例如空格键、#等。

当它遇到该标志时,就指向为空。

建立左右子树时,仍然是调用create()函数,依此递归进行下去,直到遇到结束标志时停止操作。

(2)输入二叉树元素输入二叉树时,是按上面所确定的遍历规则输入的。

最后,用一个返回值来表示所需要的结果。

(3)先序遍历二叉树当二叉树为非空时,执行以下三个操作:访问根结点、先序遍历左子树、先序遍历右子树。

(4)中序遍历二叉树当二叉树为非空时,程序执行以下三个操作:访问根结点、先序遍历左子树、先序遍历右子树。

(5)后序遍历二叉树当二叉树为非空时,程序执行以下三个操作:访问根结点、先序遍历左子树、先序遍历右子树。

二叉树遍历 实验报告

二叉树遍历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报告题目: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学生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一. 实验目的1、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二叉树性质和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遍历算法;。

2. 较高要求: 在遍历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二叉树更复杂操作算法;认识哈夫曼树、哈夫曼编码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树与森林的存储与便利。

二.实验学时:课内实验学时: 3学时课外实验学时: 6学时三. 实验题目1. 以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实验类型: 验证型)1)问题描述:在主程序中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 分别调用相应的函数功能:1…建立树2…前序遍历树3…中序遍历树4…后序遍历树5…求二叉树的高度6…求二叉树的叶子节点7…非递归中序遍历树0…结束2)实验要求: 在程序中定义下述函数, 并实现要求的函数功能:CreateBinTree(BinTree &T): 按从键盘输入的前序序列, 创建树Preorder(BinTree &T): 前序遍历树(递归)Inorder(BinTree &T): 中序(递归)遍历树Postorder(BinTree &T): 后序遍历树(递归)PostTreeDepth(BinTree &T): 树的高度leaf(BinTree &T):树的叶子节点InorderN(BinTree &T): 中序(非递归)遍历树3)数据结构二叉链表存储数据类型定义typedef struct node{TElemType data;struct node *lchild,*rchild;}BinTNode;元素类型:int CreateBinTree(BinTree &T);void Preorder(BinTree &T);void Inorder(BinTree &T);void Postorder(BinTree &T);void InorderN(BinTree &T);int PostTreeDepth(BinTree &T);int leaf(BinTree &T);2.编写算法实现二叉树的非递归中序遍历和求二叉树高度。

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一、引言二叉树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并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方法1. 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实现,并在Jupyter Notebook中运行代码。

2. 实验步骤(1)定义二叉树节点类首先,我们定义一个二叉树节点类,该类包含节点值、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三个属性。

(2)构建二叉树在主函数中,我们手动构建一个二叉树,包含多个节点,并将其保存为根节点。

(3)实现三种遍历方式通过递归的方式,实现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 中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 后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4)测试遍历结果在主函数中,我们调用实现的三种遍历方式,对构建的二叉树进行遍历,并输出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结果及分析:1. 前序遍历结果前序遍历结果为:A - B - D - E - C - F - G前序遍历的应用场景包括:复制整个二叉树、计算二叉树的深度和宽度等。

前序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二叉树的节点数。

2. 中序遍历结果中序遍历结果为:D - B - E - A - F - C - G中序遍历的应用场景包括:二叉搜索树的中序遍历可以得到有序的节点序列。

中序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二叉树的节点数。

3. 后序遍历结果后序遍历结果为:D - E - B - F - G - C - A后序遍历的应用场景包括:计算二叉树的高度、判断二叉树是否对称等。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正文: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实现二叉树的四种遍历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并对其进行验证和性能评估。

2.实验原理2.1 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状结构,其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2.2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2.2.1 前序遍历前序遍历的顺序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2.2.2 中序遍历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遍历右子树。

2.2.3 后序遍历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2.2.4 层次遍历层次遍历按照二叉树的层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遍历节点。

3.实验内容3.1 实现二叉树的数据结构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二叉树的数据结构。

二叉树节点应包含键值和左右子节点的指针。

3.2 实现二叉树的各种遍历方式接下来,我们实现四种遍历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

针对每种遍历方式,编写相应的算法实现逻辑。

3.3 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使用已实现的算法,对一棵二叉树进行各种遍历方式操作,并将结果输出。

验证输出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同时,记录每种遍历方式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进行性能评估。

4.实验结果与分析对于给定的二叉树,分别进行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操作,并得到了相应的输出结果。

结果与预期相符。

通过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各种遍历方式的效率和资源消耗情况。

5.结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二叉树的四种遍历方式,并验证了其正确性。

同时,对这些遍历方式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为后续使用二叉树进行数据操作提供了参考。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N/A。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简版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简版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加深对二叉树遍历的理解,并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2. 实验原理2.1 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状数据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可以为空树,也可以是由根节点、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的非空树。

2.2 遍历算法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递归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

- 中序遍历:先递归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访问右子树。

- 后序遍历:先递归访问左子树,然后递归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3. 实验过程3.1 数据结构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设计表示二叉树的数据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二叉树的每个节点包含三个成员变量:值、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我们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提供的类来实现。

具体实现如下:```pythonclass TreeNode: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self.val = valself.left = leftself.right = right```3.2 前序遍历算法前序遍历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若二叉树为空,则返回空列表。

2. 创建一个栈,用于存储遍历过程中的节点。

3. 将根节点入栈。

4. 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到栈为空:- 弹出栈顶节点,并将其值添加到结果列表中。

- 若当前节点存在右子节点,则将右子节点压入栈。

- 若当前节点存在左子节点,则将左子节点压入栈。

具体实现如下:```pythondef preorderTraversal(root):if not root:return []stack = []result = []stack.append(root)while stack:node = stack.pop()result.append(node.val)if node.right:stack.append(node.right)if node.left:stack.append(node.left)return result```3.3 中序遍历算法中序遍历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若二叉树为空,则返回空列表。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正文:⒈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加深对数据结构中二叉树的理解,并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⒉实验设备与环境⑴实验设备:一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⑵实验环境:编程语言为C++,编译器为GCC。

⒊实验内容⑴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在实验中,我们将实现前序遍历算法,并通过测试样例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⑵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指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我们将实现中序遍历算法,并进行测试。

⑶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指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我们将实现后序遍历算法,并进行测试。

⒋实验步骤⑴数据结构设计设计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包括节点定义和树的基本操作(如插入节点、删除节点等)。

⑵前序遍历算法实现根据前序遍历的定义,编写算法实现前序遍历。

⑶中序遍历算法实现根据中序遍历的定义,编写算法实现中序遍历。

⑷后序遍历算法实现根据后序遍历的定义,编写算法实现后序遍历。

⑸实验验证针对设计的算法,编写测试样例并进行运行。

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⒌实验结果与分析⑴前序遍历实验结果列出前序遍历算法在不同测试样例下的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⑵中序遍历实验结果列出中序遍历算法在不同测试样例下的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⑶后序遍历实验结果列出后序遍历算法在不同测试样例下的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⒍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并进行了验证。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结论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⒎附件本文档附带相关实验代码。

⒏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1:注释:是的缩写,指。

⑵法律名词2:注释:是的缩写,指。

(根据实际情况,在此添加更多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填写说明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类型必须与实验教学大纲保持一致)
1.实验环境: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2.实验目的: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写出实验的要求和目的。

3.实验原理:
简要说明本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4.实验方案: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容。

对于验证性验,要写清楚操作方法,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

对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还应写出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对于创新性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

5.实验过程:
写明执行实验方案的实验过程。

6.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做出结论。

7.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8.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报告内容,给出本次实验报告的评价和成绩。

(3)查找错误
(4)改正错误,重新编译
7实验小结(收获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掌握了二叉链表的特点及基本运算。

8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附录1:源程序。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实验报告一、引言(100字)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根节点、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具有递归性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二叉树的建立过程和遍历算法,以及熟悉二叉树的相关操作。

本实验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

二、实验内容(200字)1.二叉树的建立:通过输入节点的值,逐个建立二叉树的节点,并通过指针连接起来。

2.二叉树的遍历:实现二叉树的三种常用遍历算法,即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三、实验过程(400字)1.二叉树的建立:首先,定义二叉树的节点结构,包含节点值和指向左右子树的指针;然后,通过递归的方式,依次输入节点的值,创建二叉树节点,建立好节点之间的连接。

2.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定义一个函数,实现前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先输出当前节点的值,再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3.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同样,定义一个函数,实现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再输出当前节点的值,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4.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同样,定义一个函数,实现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再输出当前节点的值。

四、实验结果(300字)通过实验,我成功建立了一个二叉树,并实现了三种遍历算法。

对于建立二叉树来说,只要按照递归的思路,先输入根节点的值,再分别输入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值,即可依次建立好节点之间的连接。

建立好二叉树后,即可进行遍历操作。

在进行遍历算法的实现时,我首先定义了一个函数来进行递归遍历操作。

在每一次递归调用中,我首先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空,若为空则直接返回;若不为空,则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遍历操作。

在前序遍历中,我先输出当前节点的值,再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在中序遍历中,我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再输出当前节点的值,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在后序遍历中,我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再输出当前节点的值。

通过运行程序,我成功进行了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可以看到,通过不同的遍历顺序,可以获得不同的遍历结果,这也是二叉树遍历算法的特性所在。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

问题一:二叉树遍历1.问题描述设输入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G##F##HI##J#K##〔#代表空子树〕请编程完成以下任务:⑴请根据此输入来建立该二叉树,并输出该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序列;⑵按层次遍历的方法来输出该二叉树按层次遍历的序列;⑶求该二叉树的高度。

2. 设计描述〔 1 〕二叉树是一种树形构造,遍历就是要让树中的所有节点被且仅被一次,即按一定规律罗列成一个线性队列。

二叉〔子〕树是一种递归定义的构造,包含三个局部:根结点〔 N〕、左子树〔 L〕、右子树〔 R〕。

根据这三个局部的次序对二叉树的遍历发展分类,总共有 6种遍历方案: NLR 、LNR 、LRN 、NRL 、RNL和 LNR 。

研究二叉树的遍历就是研究这 6种具体的遍历方案,显然根据简单的对称性,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遍历可互换,即 NLR与 NRL 、LNR与 RNL 、LRN与 RLN ,分别相类似,于是只需研究 NLR 、LNR和 LRN 三种即可,分别称为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采用递归方式就可以容易的实现二叉树的遍历,算法简单且直观。

〔2〕此外,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即按照二叉树的层次构造发展遍历,按照从上到下,同一层从左到右的次序各节点。

遍历算法可以利用队列来实现,开场时将整个树的根节点入队,然后每从队列中删除一个节点并输出该节点的值时,都将它的非空的摆布子树入队,当队列完毕时算法完毕。

〔3〕计算二叉树高度也是利用递归来实现:假设一颗二叉树为空,则它的深度为 0 ,否则深度等于摆布子树的最大深度加一。

3 .源程序1 #include <stdio.h>2 #include <stdlib.h>3 #include <malloc.h>4 #define ElemType char5 struct BTreeNode {6 ElemType data;7 struct BTreeNode* left;8 struct BTreeNode* right;9 };10 void CreateBTree(struct BTreeNode** T)11 {12 char ch;1314 if (ch == '#') *T = NULL;15 else {16 (*T) = malloc(sizeof(struct BTreeNode));17 (*T)->data = ch;18 CreateBTree(&((*T)->left));19 CreateBTree(&((*T)->right));20 }21 }22 void Preorder(struct BTreeNode* T)23 {24 if (T != NULL) {2526 Preorder(T->left);27 Preorder(T->right);28 }29 }30 void Inorder(struct BTreeNode* T)31 {32 if (T != NULL) {33 Inorder(T->left);3435 Inorder(T->right);36 }37 }38 void Postorder(struct BTreeNode* T)39 {40 if (T != NULL) {41 Postorder(T->left);42 Postorder(T->right);4344 }45 }46 void Levelorder(struct BTreeNode* BT)47 {48 struct BTreeNode* p;49 struct BTreeNode* q[30];50 int front=0,rear=0;51 if(BT!=NULL) {52 rear=(rear+1)% 30;53 q[rear]=BT;54 }55 while(front!=rear) {56 front=(front+1)% 30;57 p=q[front];5859 if(p->left!=NULL) {60 rear=(rear+1)% 30;61 q[rear]=p->left;62 }63 if(p->right!=NULL) {64 rear=(rear+1)% 30;65 q[rear]=p->right;66 }67 }68 }69 int getHeight(struct BTreeNode* T)70 {71 int lh,rh;72 if (T == NULL) return 0;73 lh = getHeight(T->left);74 rh = getHeight(T->right);7576 }77 void main(void)78 {79 struct BTreeNode* T;80 CreateBTree(&T);81 前序序列:82 Preorder(T);8384 中序序列:85 Inorder(T);-4.运行结果问题二: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1. 问题描述 对一个ASCII 编码的文本文件中的字符发展哈夫曼编码,生成编码文件; 反过来,可将编码文件译码复原为一个文本文件〔选做〕 。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理解二叉树的遍历方式以及它们的实现方法;3.学会通过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实现二叉树的遍历。

二、实验内容1.二叉树的定义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由节点及它们的左右儿子组成。

没有任何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有一个子节点的节点称为一度点,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称为二度点。

二叉树的性质:1.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2.左右子节点的顺序不能颠倒,左边是父节点的左子节点,右边是父节点的右子节点;3.二叉树可以为空,也可以只有一个根节点;4.二叉树的高度是从根节点到最深叶子节点的层数;5.二叉树的深度是从最深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层数;6.一个深度为d的二叉树最多有2^(d+1) -1个节点,其中d>=1;7.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有2^(i-1)个节点,其中i>=1。

2.二叉树的遍历方式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从根节点出发,按照一定的顺序遍历二叉树中的每个节点。

常用的二叉树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先遍历根节点,再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遍历根节点。

递归算法:利用函数调用,递归实现二叉树的遍历;非递归算法:利用栈或队列,对二叉树进行遍历。

三、实验步骤1.创建二叉树数据结构并插入节点;2.实现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递归算法;3.实现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4.测试算法功能。

四、实验结果1.创建二叉树数据结构并插入节点为了测试三种遍历方式的算法实现,我们需要创建一个二叉树并插入节点,代码如下:```c++//定义二叉树节点struct TreeNode {int val;TreeNode* left;TreeNode* right;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递归算法是实现二叉树遍历的最简单方法,代码如下:```c++//前序遍历非递归算法vector<int>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stack<TreeNode*> s;vector<int> res;if (!root) return res;s.push(root);while (!s.empty()) {TreeNode* tmp = s.top();s.pop();res.push_back(tmp->val);if (tmp->right) s.push(tmp->right);if (tmp->left) s.push(tmp->left);}return res;}4.测试算法功能return 0;}```测试结果如下:preorderTraversal: 4 2 1 3 6 5 7inorderTraversal: 1 2 3 4 5 6 7postorderTraversal: 1 3 2 5 7 6 4preorderTraversalNonRecursive: 4 2 1 3 6 5 7inorderTraversalNonRecursive: 1 2 3 4 5 6 7postorderTraversalNonRecursive: 1 3 2 5 7 6 4本次实验通过实现二叉树的递归和非递归遍历算法,加深了对二叉树的理解,并熟悉了遍历算法的实现方法。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1]简版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1]简版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二叉树的遍历方法,加深对二叉树结构的理解,并掌握其遍历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 实现二叉树的先序遍历方法;2. 实现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方法。

实验原理和实现方法1. 先序遍历先序遍历即从根节点开始,先输出当前节点的值,然后先序遍历左子树,最后先序遍历右子树。

先序遍历的实现方法有递归和迭代两种。

递归实现递归实现的核心是先输出当前节点的值,并递归调用函数对左子树和右子树进行先序遍历。

以下是递归实现的伪代码示例:```pythondef preOrderTraversal(node):if node is None:returnprint(node.value)preOrderTraversal(node.left)preOrderTraversal(node.right)```迭代实现迭代实现需要借助栈来保存节点的信息。

整体思路是先将根节点入栈,然后循环执行以下步骤:弹出栈顶节点并输出,将栈顶节点的右子节点和左子节点依次入栈。

当栈为空时,遍历结束。

以下是迭代实现的伪代码示例:```pythondef preOrderTraversal(node):if node is None:returnstack = [node]while stack:curr = stack.pop()print(curr.value)if curr.right:stack.append(curr.right)if curr.left:stack.append(curr.left)```2. 中序遍历中序遍历即从根节点开始,先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输出当前节点的值,最后中序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的实现方法同样有递归和迭代两种。

递归实现递归实现的核心是先中序遍历左子树,并输出当前节点的值,最后递归调用函数对右子树进行中序遍历。

以下是递归实现的伪代码示例:```pythondef inOrderTraversal(node):if node is None:returninOrderTraversal(node.left)print(node.value)inOrderTraversal(node.right)```迭代实现迭代实现同样需要借助栈来保存节点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一:二叉树遍历1.问题描述设输入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G##F##HI##J#K##(#代表空子树)请编程完成下列任务:⑴请根据此输入来建立该二叉树,并输出该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序列;⑵按层次遍历的方法来输出该二叉树按层次遍历的序列;⑶求该二叉树的高度。

2.设计描述(1)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遍历就是要让树中的所有节点被且仅被访问一次,即按一定规律排列成一个线性队列。

二叉(子)树是一种递归定义的结构,包含三个部分:根结点(N)、左子树(L)、右子树(R)。

根据这三个部分的访问次序对二叉树的遍历进行分类,总共有6种遍历方案:NLR、LNR、LRN、NRL、RNL和LNR。

研究二叉树的遍历就是研究这6种具体的遍历方案,显然根据简单的对称性,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遍历可互换,即NLR与NRL、LNR与RNL、LRN 与RLN,分别相类似,因而只需研究NLR、LNR和LRN三种即可,分别称为“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采用递归方式就可以容易的实现二叉树的遍历,算法简单且直观。

(2)此外,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即按照二叉树的层次结构进行遍历,按照从上到下,同一层从左到右的次序访问各节点。

遍历算法可以利用队列来实现,开始时将整个树的根节点入队,然后每从队列中删除一个节点并输出该节点的值时,都将它的非空的左右子树入队,当队列结束时算法结束。

(3)计算二叉树高度也是利用递归来实现:若一颗二叉树为空,则它的深度为0,否则深度等于左右子树的最大深度加一。

3.源程序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lloc.h>#define ElemType charstruct BTreeNode {ElemType data;struct BTreeNode* left;struct BTreeNode* right;};void CreateBTree(struct BTreeNode** T) {char ch;scanf_s("\n%c", &ch);if (ch == '#') *T = NULL;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else {(*T) = malloc(sizeof(struct BTreeNode));(*T)->data = ch;CreateBTree(&((*T)->left));CreateBTree(&((*T)->right));}}void Preorder(struct BTreeNode* T){if (T != NULL) {printf("%c ", T->data);Preorder(T->left);Preorder(T->right);}}void Inorder(struct BTreeNode* T){if (T != NULL) {Inorder(T->left);printf("%c ", T->data);Inorder(T->right);}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void Postorder(struct BTreeNode* T) {if (T != NULL) {Postorder(T->left);Postorder(T->right);printf("%c ", T->data);}}void Levelorder(struct BTreeNode* BT) {struct BTreeNode* p;struct BTreeNode* q[30];int front=0,rear=0;if(BT!=NULL) {rear=(rear+1)% 30;q[rear]=BT;}while(front!=rear) {front=(front+1)% 30;p=q[front];printf("%c ",p->data);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if(p->left!=NULL) {rear=(rear+1)% 30;q[rear]=p->left;}if(p->right!=NULL) {rear=(rear+1)% 30;q[rear]=p->right;}}}int getHeight(struct BTreeNode* T) {int lh,rh;if (T == NULL) return 0;lh = getHeight(T->left);rh = getHeight(T->right);return lh>rh ? lh + 1 : rh + 1; }void main(void){struct BTreeNode* T;CreateBTree(&T);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printf("前序序列:\n");Preorder(T);printf("\n");printf("中序序列:\n");Inorder(T);printf("\n");printf("后序序列:\n");Postorder(T);printf("\n");printf("层次遍历序列:\n");Levelorder(T);printf("\n");printf("二叉树高度:%d\n", getHeight(T)); }4.运行结果问题二: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1.问题描述对一个ASCII编码的文本文件中的字符进行哈夫曼编码,生成编码文件;反过来,可将编码文件译码还原为一个文本文件(选做)。

❖从文件中读入给定的一篇英文短文(文件为ASCII编码,扩展名为txt);❖统计并输出不同字符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空格、换行、标点等不按字符处理);❖根据字符频率构造哈夫曼树,并给出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将文本文件利用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存储成编码文件(编码文件后缀名.huf)❖进行译码,将huf文件译码为ASCII编码的txt文件,与原txt文件进行比较。

(选做)2.设计描述(1)统计并输出不同字符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通过建立两个数组chs和chs_freq来实现,chs存储文件中出现过的字符,chs_freq(初始化为全0)存储对应字符在文件中出现的频数,当扫描一个字符时,先与chs中已有字符进行比较,若数组中存在该字符,则将该字符对应频数加1,否则则将该字符加入数组,并频数加1。

(2)根据字符频率构造哈夫曼树,即将chs_freq数组作为权值数组,建立哈夫曼树,为了方便后续操作,为结构体BtreeNode添加一个新的成员变量symbol,建立二叉树时用以存储对应权值的字符。

(3)通过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输出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是利用递归实现的,访问非叶子节点时,分别向左右子树递归调用,并将分支上的01编码保存到数组a对应元素中,向下一层len++。

访问到非叶子节点时输出其保存在数组中的编码序列,并将其保存至哈夫曼编码文件orde.code。

(4)将文本文件利用哈夫曼树进行编码:每从文本文件中读取一个字符,则在哈夫曼编码文件order.code查找该字符,查找到后将该字符对应哈夫曼编码写入编码后文件order.huf。

并将order.code文件指针重新指向开头,准备对下一个字符进行操作。

3.源程序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typedef int ElemType;struct BTreeNode {ElemType data;struct BTreeNode* left;struct BTreeNode* right;char symbol;};void CountChar(FILE *fp,char* chs,int* ch_freq) {int num = 0;int i,tmp;char ch = fgetc(fp);while (ch != EOF){if ((ch>64 && ch<91)||(ch>96 && ch<123)) {for (tmp = 0; tmp <= num; tmp++){if (ch == chs[tmp]) { ch_freq[tmp]++; break; }if (tmp == num) { chs[num] = ch; ch_freq[num]++; num++; break; }}}ch = fgetc(fp);}chs[num]='\0';for (i = 0; i < num; i++) printf("%c %d\n", chs[i], ch_freq[i]);}struct BTreeNode* CreateHuffman(ElemType a[], int n,char ss[]) { int i, j;struct BTreeNode **b, *q;q = malloc(sizeof(struct BTreeNode));b = malloc(n*sizeof(struct BTreeNode*));for (i = 0; i < n; i++) {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b[i] = malloc(sizeof(struct BTreeNode));b[i]->data = a[i]; b[i]->left = b[i]->right = NULL;b[i]->symbol = ss[i];}for (i = 1; i < n; i++) {int k1 = -1, k2;for (j = 0; j < n; j++) {if (b[j] != NULL &&k1 == -1) { k1 = j; continue; }if (b[j] != NULL) { k2 = j; break; }}for (j = k2; j < n; j++) {if (b[j] != NULL) {if (b[j]->data < b[k1]->data) { k2 = k1; k1 = j; }else if (b[j]->data < b[k2]->data) k2 = j;}}q = malloc(sizeof(struct BTreeNode));q->data = b[k1]->data + b[k2]->data;q->left = b[k1]; q->right = b[k2];b[k1] = q; b[k2] = NULL;}free(b);return q;};void HuffCoding(struct BTreeNode* FBT, int len) {static int a[50];char tmp;FILE *fp;int i;if(len == 0) fp=fopen("order.code","w");if((fp=fopen("order.code","a")) == NULL) {printf("文件打开失败!\n");exit(1);} if (FBT != NULL) {if (FBT->left == NULL && FBT->right == NULL) {printf("%c霍夫曼编码为:", FBT->symbol);fputc(FBT->symbol,fp);fputc('\t',fp);for (i = 0; i < len; i++) {printf("%d", a[i]);tmp=a[i]+48;fputc(tmp,fp);}printf("\n");fputc('\n',fp);}else {a[len] = 0; HuffCoding(FBT->left, len + 1);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a[len] = 1; HuffCoding(FBT->right, len + 1);}}fclose(fp);}void TransCode(FILE *src) {FILE *fp1,*fp2;char ch1,ch2;if((fp1=fopen("order.code","r")) == NULL) {printf("文件打开失败!\n");exit(1);} if((fp2=fopen("order.huf","w")) == NULL) {printf("文件打开失败!\n");exit(1);} fseek(src,0L,SEEK_SET);ch1 = fgetc(src);ch2 = fgetc(fp1);while (ch1 != EOF){if ((ch1>64 && ch1<91)||(ch1>96 && ch1<123)) {while(ch2 != EOF) {if(ch2 == ch1){fgetc(fp1);ch2=fgetc(fp1);while(ch2!='\n'){fputc(ch2,fp2);ch2=fgetc(fp1);}fputc('\t',fp2);break;}ch2 = fgetc(fp1);if(ch2 == EOF) printf("未找到对应编码!\n");}rewind(fp1);ch2 = fgetc(fp1);}ch1 = fgetc(src);}fclose(fp1);fclose(fp2);}void main(void){char chs[100];int ch_freq[100] = {0};struct BTreeNode* T;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FILE *fp;if((fp=fopen("order.txt","r")) == NULL) {printf("文件打开失败!\n");exit(1);} CountChar(fp,chs,ch_freq);T = CreateHuffman(ch_freq,strlen(chs),chs);HuffCoding(T,0);TransCode(fp);fclose(fp);}4.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