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第四章:非理想流动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练习题解答

化学反应工程练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1有一反响在间歇反响器中进行,经过8min 后,反响物转化掉80%,经过18min 后,转化掉90%,求表达此反响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2A A min 18A0min 8A0AA A0d d 219.019.0181)(218.018.081)(11kc tc kc kc x x c kt =-=-⋅==-⋅=-⋅=为假设正确,动力学方程 2在间歇搅拌槽式反响器中,用醋酸与丁醇生产醋酸丁酯,反响式为:()()()()S R B A O H H COOC CH OH H C COOH CH 2943SO H 94342+−−→−+反响物配比为:A(mol):B(mol)=1:4.97,反响在100℃下进行。

A 转化率达50%需要时间为24.6min ,辅助生产时间为30min ,每天生产2400kg 醋酸丁酯〔忽略别离损失〕,计算反响器体积。

混合物密度为750kg·m -3,反响器装填系数为0.75。

解3313111111i 1.2m 0.750.8949总体积反应0.8949m 0.910.9834有效体积反应0.91hr6054.6折合54.6min 3024.6总生产时间hr 0.9834m 750737.5换算成体积流量hr 737.5kg 634.1103.4总投料量hr 634.1kg 744.97724.1B 4.97:1B :A hr 103.4kg 601.724折算成质hr 1.724kmol 0.50.862的投料量A ,则50%转化率hr 0.862kmol 116100hr 100kg 2400/24R 116 74 60 M S R B A ==⨯==+=⋅=+⋅=⨯⨯=⋅=⨯⋅=⋅=⋅=+→+-------器器投料量则量流量产量3反响(CH 3CO)2O+H 2O →2CH 3COOH 在间歇反响器中15℃下进行。

一次参加反响物料50kg ,其中(CH 3CO)2O 的浓度为216mol·m -3,物料密度为1050kg·m -3。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第四章:非理想流动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第四章:非理想流动
uL
27.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Pe
28.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愈大轴向返混程度就
29.轴向分散模型的偏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取决于采用示踪剂的
、的情况。(输入方式、管内的流动状态、检测位置)
30.轴向分散模型的四种边界条件为、、、_
开一闭式边界、闭一开式边界、开一开式边界)
36.微观流体混合的混合态称为。(非凝集态)
,方差
x2
dx
)
则erf()
Pe
流体的混合态)
则表明混合不均匀。
(1)
37.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微观流体)
38.若流体是以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来进行微团之间的混合,且
在混合时微团之间并不发生物质的交换,微团内部则具有均匀的组成和相同停留时间,
无关。
开一开
(C)
A.示踪剂的种类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C.管内的流动状态D.检测位置
55.反应级数n=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C)
A.0B. 0.5C.1D.2
56.当反应级数n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C)
A.=0B.=1C.>1D.V1
57.当反应级数n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D)
ti
70.举例说明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的区别?
答;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微观流体; 若流体是以
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来进行微团之间的混合,且在混合时微团之
间并不发生物质的交换, 微团内部具有均匀的组成和相同的停留时间,这种流体称为宏观流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热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热力学

第一章 绪论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

(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化学反应、工程问题)3.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 三传一反)4.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

(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质、传热、动量传递)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______。

(数学模型)7.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_______。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8.“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______。

(D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学 9.“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A )A. 能量传递B. 质量传递C. 热量传递D. 动量传递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1. aA + bB 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

(a p )2.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00K KK K n n n -=χ)3.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

()()(βα+RT ) 4.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反应速率)5. 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_____________法来求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工程》填空题

《化学反应工程》填空题

(1)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为dtdC r A A ±=,前提是▁▁▁▁。

(2)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有▁▁▁▁▁▁,▁▁▁▁▁▁和▁▁▁▁▁▁(3)多孔性球形颗粒10克,半径1cm ,系由密度为4.0克/cm 3的材料制成。

则孔容积Vg=▁▁▁▁▁ ,孔隙率θ=▁▁▁ 假密度ρ=▁▁▁(4)气相反应A +3B →2C ,则δA = ▁▁▁ δΒ= ▁▁▁(5)F(0)= ▁▁▁,F(∞)=▁▁▁,⎰∞=0)(dt t E ▁▁▁,(6)Thiele 模数φ的定义是▁▁▁▁▁内扩散效率因子ζ和φ的关系(φ大于5)是:▁▁▁▁▁▁(7)气固相催化反应器主要分为▁▁▁▁▁和▁▁▁▁两大类。

其中,如果根据气体流动方向,又可以分为▁▁▁▁▁和▁▁▁▁▁(8)一级不可逆反应,D L =1.5×10-9m 2/s ,k L =10-4m/s ,则关于反应速率常数k ,当▁▁▁▁▁时相当于快反应,当▁▁▁▁▁时属于慢反应。

(9)快速的气液反应是指▁▁▁▁的反应,这时反应区主要在▁▁▁▁,工业上可选用▁▁▁▁▁反应器;缓慢气液反应是指▁▁▁▁▁▁的反应,这时反应区主要在▁▁▁▁,工业上可选用▁▁▁▁▁▁反应器。

瞬间反应是指▁▁▁▁▁的反应,适用的反应器有▁▁▁▁▁▁▁。

(10)环流反应器是 ▁▁▁▁▁▁▁▁的一种。

根据环流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种;根据环流的动力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种。

(11)空间速度是指▁▁▁▁▁▁▁▁▁▁▁▁▁▁接触时间是指▁▁▁▁▁▁▁▁▁▁▁▁▁▁(12)测定逗留时间分布的实验通常有▁▁▁▁法和▁▁▁▁▁法第一章 绪论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

(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化学反应、工程问题)3.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化学反应工程-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化学反应工程-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0
为了运算方便,可改换成如下形式:
? ?
2 t
?
? t2E?t?dt ? ?t ?2
0
12
3.3.2 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实验测定
目的:判定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 方法:示踪(激励-响应) 对示踪剂的要求: ①与流体互溶,且无化学反应; ②加入示踪剂不影响流型; ③易于检测; ④无害且价廉。
13
⑴阶跃输入法
Vc/m?
t=0
t
t=0
t
激励曲线
响应曲线
22
t
? mt ?
Vcdt
0
示踪剂的总量显然是:
?
? m?
?
Vcdt
0
t
? F ?t?? mt ? ? m?
Vcdt
0 ?
?
Vcdt
t Vc dt 0 m?
?0
E?t?? dF?t?? Vc
dt m?
23
例3.2在稳定操作的连续搅拌式形反应器
的进料中脉冲注入染料液(m∞=50g),测 出出口液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如表所示。
0
35
F(t)
图示
1
激励曲线
t=0
t
F(t)
E(t)
1
t=0 响应曲线
t
t=0
响应曲线
t
36
两种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对照
平推流
F ?? ? ? ? 1
? ?1
F?? ?? 0 F?? ?? 1
E?? ? ? ? 1
? ?1
E?? ?? ? E?? ?? 0
?
1
?
2 t
0
全混流 1? e??
e?? 1 1

化学工程基础第四章作业答案.doc

化学工程基础第四章作业答案.doc

化学工程基础第四章作业答案第四章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4-2 在一定条件下,SO2催化制取SO3的反应式为已知反应器入口处SO2的浓度是7.15(摩尔分数,下同),出口物料中含SO2 0.48, 求SO2的转化率。

解∵∴4-3 已知700℃、3´105Pa(绝压)下的反应C4H10 → 2C2H4 H2 (A)(B)反应开始时C4H10为116kg。

求当反应完成50时,cA、pA、yA、cB各为多少解依题意yA,0 1,xA 50 cA,0 37.09kmol·m-3 cA 9.27 kmol·m-3 pA 7.5 ´ 104Pa yA 0.25 kmol·m-3 4-4 乙醇在装有氧化铝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脱水,生成乙烯C2H5OH → C2H4 H2O 测得每次投料0.50kg乙醇,可得0.26kg乙烯,剩余0.03kg乙醇未反应。

求乙醇转化率、乙烯的产率和选择性。

解乙醇总消耗量0.50 - 0.03 0.47kg 其转化率xA ´100 94 设生成0.26kg乙烯需乙醇a kg a 0.427kg 乙烯的选择性Sp 0.909 乙烯的收率Yp Sp·xA 0.909 ´0.94 0.854 4-5 在间歇操作搅拌釜中用醋酸和丁醇反应生产醋酸丁酯,反应式为CH3COOH C4H9OH CH3COOC4H9 H2O (A)B (R)(S)已知反应在100℃下进行,动力学方程为-rA 2.9 ´10-7cA2mol·m-3·s-1。

反应物配比为丁醇醋酸=4.972 1(摩尔比),每天生产醋酸丁酯2400kg(忽略分离损失),辅助生产时间为30min,混合物的密度视为常数。

等于750kg·m-3,试求当醋酸的转化率为50%时所需反应器的体积大小(装料系数取0.7)。

解MA 60 MB 74 MR 116 cA,0 ´750 1.753kmol·m-3 1753 mol·m-3 qn,A,0 1.724 kmol·h-1 1.724 ´103 mol·m-3 qV,0 0.9835m3·h-1 V qV,0tr t/ 0.9835 ´32.78 30 ´ 1.03m3 VR 1.47m3 4-6 某气相一级反应A →3R,反应速度常数k 8.3310-3s-1,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初始条件为纯A,总压为101325Pa。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答案

4-1 在定态操作反应器的进口物料中脉冲注入示踪物料。

出口处示踪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

假设在该过程中物料的密度不发生变化,试求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与=100⎰∞=-=-=02222971.8187.625.47)(t dt t E t tσmin 24-2 无量纲方差表达式的推导 (1)推导无量纲方差222/ttσσθ=;(2)推导CSTR 的22tt=σ。

1. τθt=2. ττtet E -=1)(证明: 4-3 设()θF 及()θE 分别为闭式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θ为对此停留时间。

(1)若该反应器为平推流反应器,试求①F(1); ②E(1);③F(0.8);④E(0.8);⑤F(1.2) (2)若该反应器为全混流反应器,试求①F(1); ②E(1);③F(0.8);④E(0.8);⑤F(1.2) (3)若该反应器为非理想流动反应器,试求 ①F(∞); ②F(0);③E(∞);④E(0);⑤⎰∞0)(θθd E ;⑥⎰∞)(θθθd E解1平推流模型 2 全混流θθ-=e E )( , θθ--=e F 1)(3非理想流动模型a 多釜串联 θθθN N N e N N E ---=1)!1()(, 0)(C C F N =θ4-4 C(t)t/min4-18图用阶跃法测定某一闭式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得到离开反应器的示踪剂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18所示。

试求 (1)该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θF 及分布密度函数)(θE ;(2)数学期望θ 及方差2θσ;(3)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模拟该反应器,则模型参数是多少? (4)若用轴向扩散模型来模拟该反应器,则模型参数是多少?(5)若在此反应器内进行1级不可逆反应,反应速率常数1min 1-=k ,且无副反应,试求反应器出口转化率。

解(1).()()θF c t c t F ==0)(⎪⎩⎪⎨⎧-=12)(t t c 3322〉≤≤≤t t t()⎪⎩⎪⎨⎧-==∴120)(0t c t c t F 3322〉≤≤≤t t t ,()θF t F =)(⎪⎩⎪⎨⎧=∆∆=010)(0t c c t E3322〉≤≤≤t t t ,()t t E E =)(θ(2).1==-ttθ(3). 多釜串联模型 (4). 轴向扩散模型 试差 Pe=0.001 (5).4-5. 为了测定某一闭式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脉冲输入法,反应(1)反应物料在该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t 及方差2θσ(2)停留时间小于4.0min 的物料所占的分率。

化学反应: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化学反应: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
早混和迟混的影响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早混
晚混
即使两反应体系的空时相同,由于反应混合的迟早不同,反应结果也不相 同。
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
二、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 一种流动对应着一定的停留时间分布 •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对应着不同的流动 • 停留时间分布用概率分布的概念来定量描述。
E(t
)dt
0
tE(t
)dt
2 t
0
t
2
E(t
)dt
t
2
无因次方差与方差的关系
2
2 t
t
2
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
三、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 物理示踪信号响应技术:
采用一种易于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 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输 入信号),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响应信号)来确定系统 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
dN E(t)dt N
E(t)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
(2)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曲线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以 E(t) 纵轴,t 为横轴,作图,得到 E(t) 对 t 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如下图。
E(t) E(t)dt
dt
t
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
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1. 平均停留时间(数学期望)
它是指整个物料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而不是个 别质点的停留时间。所有质点停留时间的“加权平 均值”

反应工程复习题

反应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 _ _ _ _的科学。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 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 _ _ 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 . _ _ 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4 .化学反应困呈按操作方法分为__ _、__ _、__ _操作。

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 、 、 。

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 。

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一、填空1 .均相反应是指 。

5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P (主)6 .平行反应A S (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E >副主,选择性P S 与 无关,仅是 的函数。

8 . 一级连串反应 12K K A P S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apv t =____9 . 一级连串反应 12K K A P S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apv t =____二、选择题1 .化学反应222222NO H N H O +⇔+,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2的是哪种物质_。

A.NOB.H2C.N2D.H2O2 .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B A B A αα↔,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A r -=_。

A .Vdt dn r A A -=- B. Vdt dn r A A =- C. dt dC r A A =- D.dt dC rB A =-3 .对于反应aA + bB 一pP +sS ,则P r ____()A r - A.a p B.a p C. p a D. p a4 .气相反应43A B R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3:1的摩尔比进,则膨胀因子 A δ= ____A.1/4B.2/3C.-1/4D.-2/35 . 气相反应2423CO H CH H O ++ƒ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 与2H 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CO δ=___A.-2B.-1C.1D.27 . 反应4102422C H C H H →+,12.0k s -=,则反应级数n=____。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堂著)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堂著)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堂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2-4三级气相反应2NO+O22NO2,在30℃及1kgf/cm2下反应,已知反应速率常数2kC=2.65×104L2/(mol2 s),若以rA=kppApB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p应为何值?解:原速率方程rA=dcA2cB=2.65×104cAdt由气体状态方程有cA=代入式(1)2-5考虑反应A课所以kp=2.65×104×(0.08477×303) 3=1.564后当压力单位为kgf/cm2时,R=0.08477,T=303K。

答p p 2rA=2.65×10 A B =2.65×104(RT) 3pApBRT RTp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解:.因,wwnAp=A,微分得RTVdaw案24网pAp,cB=BRTRT3P,其动力学方程为( rA)=dnAn=kA。

试推导:在恒容下以总压VdtVδA=3 1=21dnA1dpA=VdtRTdt代入原动力学方程整理得wdpA=kpAdt设初始原料为纯A,yA0=1,总量为n0=nA0。

反应过程中总摩尔数根据膨胀因子定义δA=n n0nA0 nA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Y http://.cn.co(1)mol/[L s (kgf/cm2) 3]m(1)则nA=nA01(n n0)δA1(P P0)δA(2)恒容下上式可转换为pA=P0所以将式(2)和式(3)代入式(1)整理得2-6在700℃及3kgf/cm2恒压下发生下列反应:C4H10发生变化,试求下列各项的变化速率。

(1)乙烯分压;(2)H2的物质的量,mol;(3)丁烷的摩尔分数。

解:P=3kgf/cm2,(1)课MC4H10=58,(2)w.krC2H4=2( rC4H10)=2×2.4=4.8kgf/(cm2 s)PC4H10=PyC4H101 dpC4H10= P dt2.4-1==0.8 s 3w(3)nC4H10=nyC4H10=n0(1+δC4H10yC4H10,0xC4H10)yC4H10dnH2dtdnH2dt=hdaw后n0=nC4H10,0=δC4H10rC4H10=反应开始时,系统中含C4H*****kg,当反应完成50%时,丁烷分压以2.4kgf/(cm2 s)的速率dyC4H10dt答1rCH=2.4224wdnC4H10dt案116×1000=2000mol582+1 1==21网dyC4H10=n0(1+δC4H10yC4H10,0xC4H10) dt=2000×(1+2×1×0.5)×0.8=3200 mol/s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Y http://.cno2C2H4+H2,dP=k[(δA+1)P0 P]=k(3P0 P)dtm(3)dpA1dP= dtδAdt2-9反应APS,( r1)=k1cA , ( r2)=k2cp,已知t=0时,cA=cA0 ,cp0=cS0=0, k1/k2=0.2。

反应工程答案

反应工程答案

第二章 均向反应动力学1.在473K 等温及常压下进行气相反应:(1)3→A R 1.5R A r C = (2)2→A S0.5S Ar C =(3)→A T 2.1TA r C= 式中C A 为反应物A 的浓度(kmol/l ),原料中A 和惰性气体各为一半(体积比),试求当A 的转化率达85%时,其转化速率是多少?解:先求出总摩尔变化数δA ,首先将产物的生成速率变为对应的反应物的转化速率:10.53AR R A r r C ==10.252AS S A r r C == 2.1AT T A r r C== 总反应速率为: 2.85A AR AS AT AR r r r C =++= 以一摩尔反应物A 为基准,总摩尔变化数为:0.50.25 2.13210.4392.85 2.85 2.85A δ=⨯+⨯+-=初始浓度为:200030.10130.5 1.28810/8.31410473A A P y C kmol l RT --⨯===⨯⨯⨯则有:2300(1) 1.288100.151.62810/110.50.4390.85A A A A A A C X C kmol ly X δ---⨯⨯===⨯++⨯⨯332.85 2.85 1.62810 4.64010/(.min)A A R C kmol l --==⨯⨯=⨯2.可逆一级液相反应PA −−←−→−,已知0,m kmol 5.0P030=⋅=-c c A ;当此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经过8min 后,A 的转化率为33.3%,而平衡转化率是66.7%,求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x c k x c k txc t c x c c x c c c c k c k c k c k tc r A02A01A0A A0P A0A A A02A 1P 2A 1AA 1d d d d )1(d d --==-=-=--=-=-=-⎩⎨⎧=====+-+-=xx t t x t txk k k xx k k k tx,0,0d )(d )(d d 2112118333.022667.01667.01)1()(ln 121e e e 0A e 0A Ae Pe 21121121=====-=-=-====+-+-t x k k K x x x c x c c c k k K t k xk k k k k ()PA A A 1211212121212102888.005776.0d d min02888.0min 05776.02/08664.086931.05.0ln 18333.02111ln 1c c tcr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3.液相自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A+P-P+P 速率表达式00()/(.) c 0.95/ c 0.05/AA A P A P dc r kc c mol l h mol L mol L dt -=-===,1h 后测得速率最大值,求反应速率常数。

化学反应工程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化学反应工程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今用分散模型关联,求
数。
化学反应工程
4.2.1 常见的几种流动模型
解:
换算为无量纲时标,
则得下表数据。
将实验数据标绘成曲线,然后读取
等间隔时的诸E值
见下表。
化学反应工程
4.2.1 常见的几反应工程
4.2.1 常见的几种流动模型
③化学反应的计算 定态情况下平推流管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为:
流, ;对一般实际流况, 。
;对平推
所以,用
来评价分布的分散程度比较方便。
化学反应工程
4.1.4 用对比时间θ表示的概率函数
例4-1 今有某一均相反应器中测定的下列一组数据(见 ,示踪加入 下表第一栏和第二栏),实验采用
量Q=4.95g,实验完毕时测得反应器内存料量V=1785mL,求 解:
(详见教材P92)
对定态系统的非理想流动,同样可作微元段的物料衡算而得:
若用无量纲参数表示并注意到:
这样式(4-32)便变为:
化学反应工程
4.2.1 常见的几种流动模型
对一级反应可得解析解:
对于二级反应,用数值法求得的结果,表示在图(4-17)
和图(4-18)中。
化学反应工程
4.2.1 常见的几种流动模型
(4)组合模型
化学反应工程
4.1.1 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
在一个稳定的连续流动系统中,当在某一瞬间同时进 入系统的一定量流体,其中各流体粒子将经历不同的停留 时间后依次自系统中流出。如果把函数 用曲线表示,
则图4-2(a)中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值也就是停留时间介 于t和t+dt之间的流体分率。
化学反应工程
4.1.1 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第四章非理想流动模型详解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第四章非理想流动模型详解
47
48
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模拟一个实际反应器的步骤
①.测定该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②.求出该分布的方差; ③.将方差代入式(4-28)求模型参数N; ④.从第一釜开始,逐釜计算。
采用上述方法来估计模型参数N的值时,可能 出现N为非整数的情况,用四舍五入的办法圆整 成整数是一个粗略的近似处理方法,精确些的办 法是把小数部分视作一个体积较小的反应器。
tE(t)dt
t
0
E(t)dt
tE(t)dt t
0
0
2 t
(t t )2 E(t)dt
0
E(t)dt
(t t )2 E(t)dt 0
0
0
2
0
1 1
34
2. 全混流模型
考察有效体积为Vr、进料体积流量为Q的全混流 反应器,若在某一瞬间t=0,将流体切换成流量相 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同时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 剂浓度变化。
含示踪剂流体Q
C0
流体 Q
C0
切换
系统 V
C0
示踪剂检测
Q
t=0
t
0
阶跃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
t
21
在切换成含示踪剂的流体后,t-dt~t时间间
隔内示踪剂流出系统量为vc(t)dt ,这部分示踪剂
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必定小于或等于t,任意的dt
时间间隔内流入系统的示踪剂量为vc0dt ,由F(t)
定义可得
i0
25
2.方差(对均值的二次矩)
散度:停留时间分布分散程度的量度
2 t
(t t )2 E(t)dt
0
E(t)dt
(t t )2 E(t)dt
0
n

化 学 反 应 工 程-第四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化 学 反 应 工 程-第四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区别:寿命分布是指系统出口处的流体微元的停留时间;而年龄分
布则是对系统内的流体微元而言的停留时间
4.1.1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在反应工程中假设:
Feed
Effluent
a)
Injection
Reactor
Detection
b) 各微元保持 独立身份(identification), 即微元间不能混合 c) 不研究微元在反应器内的历程, 只研究它在反应器内的停 留时间。 则定义: a) 在反应器内流体微元:年龄分布 b) 在反应器出口流体微元:寿命分布
实际停留时间ti不尽相同,转化率x1, x2, …, x5亦不相同。出口转化率应 为各个质点转化率的平均值,即
x A xi N
i 1
N
聚集态的影响
理想反应器假定混合为分子尺度,实际工程难以达到,如
结团
弥散
喷 雾
两种体系的反应程度显然应该是不 同的。
鼓泡
气体 液体
工程中,尽量改善体系的分散尺度,以达到最有效的混合, 从而改善反应效果。
E(t)dt
(t t ) E(t)dt t 2 E(t)dt (t ) 2
2 0
0


因次:[时间]2
方差 t2反映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物理意义:
2 t t2
,停留时间分布就越宽;
,停留时间分布越集中
4.1.4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数字特征

2 t

0
(t t ) E(t)dt
第四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4. 1. 2 停留时间分布的函数表达式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是一个随机过程,对随 机过程通常用概率进行描述,有两种表示形式: 对出口流体而言: F(t)——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也称概率函数 E(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也称概率密度函数 对反应器内的流体而言: y(t) ——年龄分布函数 I(t)——年龄分布密度函数

化学反应工程 第二版课后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 第二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习题1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2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 3若将反应速率写成tc rd d A A -=-,有什么条件?4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5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 ↔C A+C ↔ D (2)A+2B ↔C B+C ↔D C+D→E (3)2A+2B ↔CA+C ↔D6 气相基元反应A+2B →2P 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c =2.65×104m 6kmol -2s -1。

现以气相分压来表示速率方程,即(−r A )=k P p A p B 2,求k P =?(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7有一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经过8min 后,反应物转化掉80%,经过18min 后,转化掉90%,求表达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8反应A(g) +B(l)→C(l)气相反应物A 被B 的水溶液吸收,吸收后A 与B 生成C 。

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 A =kc A c B 。

由于反应物B 在水中的浓度远大于A ,在反应过程中可视为不变,而反应物A 溶解于水的速率极快,以至于A 在水中的浓度恒为其饱和溶解度。

试求此反应器中液相体积为5m 3时C 的生成量。

已知k =1m 3kmol -1hr -1,c B0=3kmol·m -3,c A 饱和=0.02 kmol·m -3,水溶液流量为10m 3hr -1。

9反应O 2H N 2NO 2H 222+→+,在恒容下用等摩尔H 2,NO 进行实验,测得以下数据 总压/MPa 0.02720.0326 0.0381 0.0435 0.0543 半衰期/s 265 186 135 104 67求此反应的级数。

第四章非理想流动习题

第四章非理想流动习题

1 / 1
第四章非理想流动习题
1.脉冲示踪法测得如下数据:
求E 函数和F 函数
2.有一个反应器测得其离散准数τ
0.2D
uL
=。

对此反应进行示踪实验时符合闭式容器条件。

今在同样条件下用多釜串联模型描述其模型参数N 为多少?
3.有一个长12m 的管子,其中左端1m ,装有2mm 的固体颗粒,中间9m ,装有1cm 的固体颗粒,右端2m ,填有4mm 的固体颗粒。

假设空隙率相同
2D
udp
=,流体通过的时间为2min ,试估计出口方差:【提示:1()D udp =2()D udp =3()2D udp =,
()D uLi =()D
udpi ()dpi Li
,22t ti σσ=∑(有加合性)

求:(1)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
(2)若在该反应器中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A R →,速率常数0.045k =min -1 求A 的平均转化率?
求:(1)平均停留时间和无因次方差; (2)若用于一级反应,且该反应在单个全混釜中相同的τ下限定组分A 的转化率为0.82,在此真实反应器中转化率为多少?
(3)若进料量为20L/s,该容器的体积多大?
请预测一下相当于几个全混釜的串联效果。

化反第4章 非理想流动

化反第4章 非理想流动
第4章 非理想流动
第4章 非理想流动
4.1 概述 4.2 停留时间分布
4.3 流动模型
4.4 流体混合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4.1 概述
4.1.1 几个概念
停留时间 —— 从物料进入反应器起至离开反应器为
止所经历的时间。
返混 —— 具有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微元之间的混合。
寿命 —— 反应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到离开反应器
均值的偏离程度。
1. 平均停留时间 ������
在数学上称 ������ 为 E(t) 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
又称 E(t) 的数学期望。
连续型:
∞ ������
������ =
������
������������ ������ ������������ =
������
������������������(������) ������������ ������ ������ ������
体微元的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并无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一
定的返混必然形成确定的停留时间分布,但是一定
的停留时间分布并不一定由确定的返混引起的。 返混程度的大小很难通过实验直接测定,而停留时 间分布可以实验直接测定,故总是设法用停留时间 分布来描述返混程度的大小。可是由于停留时间分
小于 t 的物料量;N 为流出物料的总量,也是流出
的停留时间在 0 与无限大之间的物料量。
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F(t)
例:在某时刻进入反应器入口的100个流体粒子,到达
出口时停留时间为 0-5 min的粒子有20个,若取 t = 5
min,则此时 F(t) = F(5) = Nt/N = 0.2 F(t)是一个累积(如 t = 0-5 min)的分率。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及答案

答案:在一般情况下,对低黏性均相液体混合,可选用任何形式的搅拌器;对非均相液体分散混合,选用 旋桨式、涡轮式搅拌器为好;在有固体悬浮物存在,固液密度差较大时,选用涡轮式搅拌器,固液密度差 较小时,选用桨式搅拌器;对于物料黏性很大的液体混合,可选用锚式搅拌器。 答案关键词:低黏性,非均相液体,固体悬浮物,密度差,黏性很大
xA
k1= k2

xA
=
x A1
t1cA0 1 x A t2cA0 1 xA
50%
75%
5 cA0 1 50% = t2 cA0 1 75%
t2 =15min
t
' 2
=t2

t1 =15-5=10min
计算的最后结果数字: 10min
题目编号: 0103 第 1 章 2 节 页码
题目编号: 0108 第 1 章 1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 (A B C 三级,A 简单,C 最难)
题目:试述釜式反应器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答案:主要应用于液-液均相反应过程,在气-液、液-液非均相反应过程也有应用。既可适用于间歇操作过 程,又可单釜或多釜串联适用于连续操作过程,而以在间歇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多。它具有温度和压力范围 宽、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连续操作时温度、浓度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均一等特点。但若应用在需要较 高转化率的工艺要求时,却有需要较大容积的缺点。通常在操作条件比较缓和的情况下操作,如常压、温 度较低且低于物料沸点时,应用此类反应器最为普遍。 答案关键词:液-液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间歇,连续,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浓度容易控制,质量 均一
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所需有效体积之比。反应级数越高,容积效率越低;转化率越高,容积效率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1.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 <0时,E (t )=_______。

(0)2.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 ≥0时,E (t )_______。

(>0)3.当t=0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

(0)4.当t=∞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

(1)5.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E (θ)=_______E (t )。

(t )6.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2θσ_______2tσ。

(21t )7.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是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定的,根据示踪剂的输入方式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随机输入示踪法)8.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E (t )=_______。

(∞) 9.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E (t )=_______。

(0) 10.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F (t )=_______。

(1) 11.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F (t )=_______。

(0)12.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0) 13.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0)14.全混流反应器t=0时E (t )=_______。

(ttet -1)15.全混流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1) 16.全混流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2t )17.偏离全混流、平推流这两种理想流动的非理想流动,E (θ)曲线的方差2θσ为_______。

(0~1)18.当流体在半径为R 的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在径向存在流速分布,轴心处的流速以0u 记,则距轴心处距离为r 的流速=r u _______。

(])(1[20R ru -) 19.当流体在半径为R 的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管壁处的流速=R u _______。

(0)20.流体在半径为R 的管内作层流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_______。

(322t t )21.流体在半径为R 的管内作层流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

(2)2(1t t -) 22.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0C C A 对应曲线为_______。

(E (t )曲线)23.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0C C A 对应曲线为_______。

(F(t)曲线)24.非理想流动不一定是由_______造成的。

(返混)25.非理想流动不一定是由返混造成的,但返混造成了_______。

(停留时间分布)26.为了模拟返混所导致流体偏离平推流效果,可借助这种轴向返混与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在_______的基础上叠加上轴向返混扩散相来加以修正,并认为的假定该轴向返混过程可以用费克定律加以定量描述,所以,该模型称为_______。

(平推流、轴向分散模型)27.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e P _______。

(z E uL)28.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愈大轴向返混程度就_______。

(愈小)29.轴向分散模型的偏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取决于采用示踪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输入方式、管内的流动状态、检测位置) 30.轴向分散模型的四种边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闭式边界、开—闭式边界、闭—开式边界、开—开式边界)31.误差函数erf 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____。

(⎰-=yx dxe y erf 022)(π)32.误差函数的定义式为⎰-=yx dxey erf 022)(π,则=±∞)(erf _______,=)0(erf _______。

(1±、0)33.轴向分散模型的数学期望值=θ_______,方差=2θσ_______。

[e P 21+,2)1(8)1(2e e P P +]34.流体的混合程度常用_______、_______来描述。

(调匀度S 、流体的混合态)35.流体的混合程度常用调匀度S 来衡量,如果S 值偏离_______,则表明混合不均匀。

(1) 36.微观流体混合的混合态称为_______。

(非凝集态)37.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_______。

(微观流体) 38.若流体是以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来进行微团之间的混合,且在混合时微团之间并不发生物质的交换,微团内部则具有均匀的组成和相同停留时间,这种流体称为_______。

(宏观流体)39.宏观流体混合的混合态称为_______。

(完全凝集态) 40.介于非凝集态与完全凝集态之间的混合态称为_______。

(部分凝集态)41.在气—液鼓泡搅拌装置中,气体以气泡方式通过装置,_______是宏观流体,而_______为微观流体。

(气体、液体)42.在气—液喷雾塔中液体以液滴形式的分散相,_______是宏观流体,而_______为微观流体。

(液体、气体)43.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1) 44.对于_______反应器,微观流体与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平推流) 45.当反应级数n >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_______的出口转化率。

(高) 46.当反应级数n_______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

(>) 47.当反应级数n <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_______的出口转化率。

(低) 48.当反应级数n_______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

(<〉 49.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A )A. E (t )曲线B. F (t )曲线C. I (t )曲线D. y (t )曲线 50.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_______。

(B )A. E (t )曲线B. F (t )曲线C. I (t )曲线D. y (t )曲线51.平推流流动的E (t )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A ) A. 0 B. 0~1 C. 1 D. >152.全混流流动的E (t )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C ) A. 0 B. 0~1 C. 1 D. >1 53.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_______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D )A. 闭—闭B. 开—闭C. 闭—开D. 开—开 54.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______无关。

(C )A. 示踪剂的种类B. 示踪剂的输入方式C. 管内的流动状态D. 检测位置 55.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C) A. 0 B. 0.5 C. 1 D. 2 56.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

(C ) A. =0 B. =1 C. >1 D. <1 57.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

(D ) A. =0 B. =1 C. >1 D. <1 58.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

(D ) A. =0 B. =1 C. >1 D. <1 59.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

(C ) A. =0 B. =1 C. >1 D. <1 60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反应器出口流体的质点中,在器内停留了t 到t+dt 之间的流体的质点所占的分率为E (t )dt (②分)。

⎰∞=0.1)(dt t E 。

61.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 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 (t )。

⎰=tdtt E t F 0)()(。

62.简述描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特征值?答:用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值来描述——平均停留时间t 和方差2t σ。

1) 1) t 定义式为:⎰∞=0)(dtt tE t ,平均停留时间t 是E (t )曲线的分布中心,是E (t )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E (t )的数学期望。

2) 2) 2t σ是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在数学上它是指对于平均停留时间的二次矩⎰∞-=0222)(t dt t E t t σ。

63.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答: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

所谓物理示踪是指采用一种易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

根据示踪剂输入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法。

64.简述脉冲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 答:脉冲示踪法是在定常态操作的连续流动系统的入口处在t=0的瞬间输入一定量M 克的示踪剂A ,并同时在出口处记录出口物料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对应的曲线为E(t)曲线,0)(C C t E A=。

65.简述阶跃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 答:阶跃示踪法是对于定常态的连续流动系统,在某瞬间t=0将流入系统的流体切换为含有示踪剂A 且浓度为0A C 的流体,同时保持系统内流动模式不变,并在切换的同时,在出口处测出出口流体中示踪剂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对应的曲线为F (t ),0)(A AC C t F =。

66.简述建立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的步骤?答:1)通过冷态模型实验测定实验装置的停留时间分布;2) 2) 根据所得的有关E (t )或F (t )的结果通过合理的简化提出可能的流动模型,并根据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来确定所提出的模型中所引入的模型参数;3) 3) 结合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反应结果; 4) 4) 通过一定规模的热模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67.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特点?答:1)在管内径向截面上流体具有均一的流速;2)在流动方向上流体存在扩散过程,该过程类似于分子扩散,符合Fick 定律; 3)轴向混合系数E Z 在管内为定值; 4)径向不存在扩散; 5)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

68.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定义?答:为了模拟返混所导致流体偏离平推流效果,可借助这种返混与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在平推流的基础上叠加上轴向返混扩散相来加以修正,并人为的假定该轴向返混过程可以用费克(Fick )定律加以定量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