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13章练习题
化学分析分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论一、选择题1.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A)<0.1%(B)>0.1%(C)<1%(D)>1%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A)微量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半微量分析3.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A)精密数字(B)准确数字(C)可靠数字(D)有效数字4.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5.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6.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7.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B)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8.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进行仪器校正<恒定值> (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9.偶然误差具有()(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10.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11.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12.下列()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C)天平两臂不等长(D)砝码读错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恒定不变啊啊啊> (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14.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A)ωcao=25.30% (B)pH=11.50<只有两位>(C)π=3.141 (D)100015.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A)10% (B)10.1% (C)10.08% (D)10.077%16.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0.854×2.187+9.6×10-5-0.0326×0.00814 =()(A) 1.9 (B) 1.87 (C)1.868 (D) 1.868017.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甲组:0.19%,0.19%,0.20%, 0.21%, 0.21%乙组:0.18%,0.20%,0.20%, 0.21%, 0.22%(A)甲、乙两组相同(B)甲组比乙组高(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18.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同样的方法、步骤,对空白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称之为( )(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平行试验(D)预试验1.D2.B3.D4.C5.D6.B7.A8.A9.C 10.D 11.B 12.D 13.C 14.A 15.C 16.C 17.B18.B二、填空题1.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国开作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本)-第13章的单元测试26参考(含答案)
题目: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选项A:标准偏差小选项B:平均偏差小选项C:系统误差小选项D:偶然误差小答案:系统误差小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选项A: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选项B: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选项C: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选项D: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答案: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题目: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选项A:称量时不正确地估计天平的平衡点选项B:称量时有吸湿的固体时湿度有变化选项C:天平称量时把13.659g记录为13.569g选项D: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答案: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选项A:滴定时大气压力有波动选项B:实验中错误区别两个样品滴定终点时橙色的深浅选项C:滴定时温度有波动选项D:称量吸湿性固体样品时动作稍慢答案:实验中错误区别两个样品滴定终点时橙色的深浅题目: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
选项A:滴定时有液滴溅出选项B:试样未充分混匀选项C:天平零点稍有变动选项D: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答案: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题目: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选项A: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含量时,滴定速度过快选项B: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为基准物,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选项C: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选项D:以HCl标准溶液滴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未用原液润洗答案: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选项A: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选项B: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仍是偏差选项C: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选项D: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答案: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题目: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
分析化学1-3章测试答案[1]
1-3章测验答案一、选择题:1.D2.DC3.A4.D5.A6.D7.D8.C9.A 10.D 11.C 12.D13.C 14.C 15.D二、填空题:1.(1)20.6 (2)0.11 (3) 12.00 (4) 0.112. 系统 偶然3. 相对平均偏差(dr )、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Sr )、平均偏差(d )4.5. G/Q6. F7. 小 大8.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减少测量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减少随机误差9. 0.02 2010. 四舍六入五成双11. (1)物质与化学式相符 (2)纯度高(>=99%) (3)性质稳定,且其摩尔质量要尽量大12. (1)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2)化学计量数13. 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 T ω%=(aTV1000)/(bm s ) *100% C=b/a ×T/M ×1000三、简答题1. 1)不可测性2)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但符合概率统计学规律(此答案不完全,自己补充完成)2. 主要区别:1).分解无机试样的熔融法和分解有机试样的干式灰化法虽然都是在高温进行的,但其作用不同,且熔融法需要溶剂。
熔融法是借助高温使试样与熔剂熔融以形成能水溶或酸溶的形态;而干式灰化法是借助高温,有机试样燃烧以消除有机物的干扰,然后留下的残渣可用酸提取。
3. 解:准确称取至少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满足要求4.(1)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砝码(2)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标准天平校正(3)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4)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空白试验(5)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6)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滴定次数以减小误差(7)引起过失误差,不允许存在 ∑=--=n 1i 2)1/()(n x x S i %100/⨯=x s Sr %1.0/2722≤O Cr K m m △gm 0014.0≤△gm g O Cr K 9432.29409.2722≤≤(8)会引起操作误差,应重新测定,注意防止吸收二氧化碳四、判断题√××√×√√×××五、计算题1.解: 具体过程参照书上例题2.由 得所以有显著差异3.解:从消耗的重铬酸钾的毫升数表示铁的含量则,m s =0.0067014g,经修约后得m s =0.0067g4. 答案见书P69,例题18%70.78%015.032722/==ωgT O Fe O Cr K )/()/(212121n n n n s x x t +-=8,05.087.346/46%)08.0/%02.46%20.46(t t >=+⨯-=V m m V m M V C m M n V C n n O H Fe Cr H O Cr Fe s s s Fe O Cr K s Fe Fe O Cr K O Cr K Fe )/0067014.0(/10845.551200.0/10%100/%676214633)61()()61()(2332722722722722=⋅⨯=⨯=⨯⋅===++=++--+++-+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三章 电化学分析法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电化学分析法一、选择题1. 下列( )不是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
A.Ag-AgCl 电极 B.一定浓度的HCl 溶液C.饱和KCl溶液 D .玻璃管2.测定溶液PH值时,所用的指示电极是: ( )A.氢电极 B.铂电极 C.氢醌电极 D.玻璃电极3.测定溶液PH时,所用的参比电极是: ( )A.饱和甘汞电极 B.银-氯化银电极 C.玻璃电极 D.铂电极4.在电位滴定中,以△E/△V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V为横坐标,绘制△E/△V~ V曲线, 滴定终点为:( )A.曲线的最高点 B. 曲线的转折点C.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D. △E/△V=0对应的5.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A.成正比 B.的对数成正比C.复合扩散电流公式 D.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6.玻璃电极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24h以上, 其目的是( )A.清洗电极 B.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 D.检查电极好坏7.25℃时, 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的pH值变化一个单位,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为( ) A.0.058V B.58V C.0.059V D.59V8.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 )A.电子得失 B. H+穿过玻璃膜C.H+被还原D. 溶液中H+和玻璃膜水合层中的H+的交换作用9.在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中,( )说法不正确。
A. 参比电极电位恒定不变B.待测离子价数愈高,测定误差愈大C.指示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浓度呈能斯特响应D.电池电动势与待测离子浓度成线性关系。
10.电位滴定与容量滴定的根本区别在于()。
A.滴定仪器不同B.指示终点的方法不同C.滴定手续不同D.标准溶液不同11.永停滴定法采用()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A.电位突变B.电流突变C.电阻突变D.电导突变12.pH玻璃电极使用前应在()中浸泡24h以上。
A.蒸馏水B.酒精C.浓NaOH溶液D.浓HCl溶液13.用酸度计以浓度直读法测试液的pH,先用与试液pH相近的标准溶液()。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章节试题及答案(仅供练习参考)1、误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偏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3、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之和等于零B.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总体平均值通常用σ表示B.正态分布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C.标准偏差通常用μ表示D.分析结果落在 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3%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系统误差加减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绝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绝对偏差的代数和B.偶然误差乘除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相对偏差的代数和C.置信度是以自由度来表示的D.少量实验数据是按t 分布进行统计处理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x ±n μσB.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 x ±n t f ⋅αSC.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要用F 检验D.t 实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7、根据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0.0002g)和对测量的相对误差(0.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试样重量应≥0.02gB.试样重量应≥0.2gC.试样重量应<0.2gD.试样重量就≥2.0g8、下列论述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 ···························································()A.[H+]=3.24×10-2(3位)B.pH=3.24(3位)C.0.42 (2位)D.Ka=1.8×10-5(2位)9、下列表达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较正过所有法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0、下列论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校正过所有砝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精密度,其次才是准确度1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使用未校正的容量仪器D.有过失操作13、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14、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15、下述情况,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时,测定管内壁挂水珠B.用于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C.测定H2C2O4·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D.滴定前用标准溶液荡洗了锥瓶16、对SiO2标样(SiO2%=37.45)测定5次,结果如下:37.40(x1)%,37.20(x2)%,37.30(x3)%,37.50(x4)%,37.30(x5)%。
《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
17. 聚沉能力由大到小排列: A. 100 mL0.005mol·L-1KI 和100 mL0.01mol·L-1
AgNO3 制成的为正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 AlCl3 K3[Fe(CN)6] MgSO4 (电荷同由小到大) B. 100 mL0.005mol·L-1 AgNO3和100 mL0.01mol·L-1 KI制成的为负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 K3[Fe(CN)6] AlCl3 MgSO4(电荷同由大到小)
13.
2SO2(g) + O2(g) = 2SO3(g)
n平衡
1.90
0.95 1.10
K K p( p ) B K C ( Rp T ) B
c(ScO (2S)O c3()O2)RpT1
1.1208.0 010.31 1.2 90.9 58.31151 00.5 031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56页)
V=1425∕900=1.58 L
c=1 25.2 0∕1.5.81 0 =.0 151 .80m1 o8 l·.L6 0 -1 0 9. 40.:0 6.6 00 :5.33 1:2:1
T bm B 0 .05 0 1 .50 00 M K b m A0 .51 9 .0 20 1g 8 m 0-1o
⑸ 减小容器体积
n(Cl2)增大
⑹ 减小容器体积
p(Cl2)增大
⑺ 减小容器体积
K⊖不变
⑻ 升高温度
K⊖增大
⑼ 升高温度
p(HCl)增大
⑽ 加N2 ⑾ 加催化剂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章节试题及答案(仅供练习参考)1、误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偏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3、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之和等于零B.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总体平均值通常用σ表示B.正态分布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C.标准偏差通常用μ表示D.分析结果落在 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系统误差加减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绝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绝对偏差的代数和B.偶然误差乘除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相对偏差的代数和C.置信度是以自由度来表示的D.少量实验数据是按t 分布进行统计处理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x ±nμσ B.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 x ±n t f⋅αS C.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要用F 检验实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7、根据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和对测量的相对误差(%),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试样重量应≥ B.试样重量应≥C.试样重量应<D.试样重量就≥8、下列论述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A.[H+]=×10-2(3位)=(3位)(2位) =×10-5(2位)9、下列表达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较正过所有法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0、下列论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校正过所有砝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精密度,其次才是准确度1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使用未校正的容量仪器D.有过失操作13、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14、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15、下述情况,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时,测定管内壁挂水珠B.用于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C.测定H2C2O4·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D.滴定前用标准溶液荡洗了锥瓶16、对SiO2标样(SiO2%=)测定5次,结果如下:(x1)%,(x2)%,(x3)%,(x4)%,(x5)%。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Ka 2 = 2.5×10-6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7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Ka 2 = 3.1×10-6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 (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 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HCOO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64141067.1210.0108.110----⨯=⨯⨯=⋅=b aW C K K OH()78.567.1lg 61067.1lg 6=-=⨯-=-pOH 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K a3 = 1.6×10-14,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 (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 射线的波数(cm -1) (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 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参考答案:(1)171101067.61015011---⨯=⨯==cm cm λσ (2))(1047.4)(107.670100.314710Hz Hz c⨯=⨯⨯==-λν (3))(3030)(1003.3)(3300114nm cm cm =⨯===-νλ (4))(1.2)(10602.110995.588100.310625.6199834eV eV ch E =⨯⨯⨯⨯⨯⨯==---λ 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 )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3)分子的电子跃迁 参考答案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1 ~ 10nm 1.26×106 ~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0.75 ~ 50μm 1.7~0.02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50 ~ 1000μm2×10-2~4×10-7第10章 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60%。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济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在试管中米粒大小的NaCl固体与1.0 mL浓硫酸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下列不属于该反应产物或现象的是()。
A:检测溢出气体的pH试纸变红B:HClC:NaHSO4D:Na2SO4答案:D2.试管中固体加热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底部下向上套入B: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C: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答案:B3.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多少?()。
A:1/5B:1/4C:1/3D:1/2答案:C4.离心操作时,操作要点为()。
A:等重B:对称C:离心操作结束时,用手强制停止D:等重对称答案:D5.在试管中加入0.5 mL 0.1 mol/L NaAc溶液,测定溶液的pH,加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在加热前后的颜色,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加热后溶液颜色加深B:加热后溶液为无色C: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浅D:加热后有沉淀产生答案:A第二章测试1.递减称量法称的是()的质量?A:试剂B:称量瓶C:试剂与称量瓶D:称量纸答案:C2.有关电子分析天平使用的操作,错误的是()。
A:天平门必须轻开轻关B:差减法称量时必须戴手套或用纸条C:样品放到天平盘后立即读数D:称量前必须检查天平是否水平,必须调零答案:C3.从称量瓶中向锥形瓶中倾倒样品时,需用称量瓶盖子轻轻敲击称量瓶的()。
A:侧面B:瓶口的上边缘C:瓶口的下边缘D:底部答案:B4.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不包括下面哪一种?()。
A:直接称量法B:递减称量法C:随机称量法D:指定质量称量法答案:C5.在使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无需关闭天平门即可读数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的中央C: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D:用镊子夹取坩埚答案:A第四章测试1.滴定操作时,下列正确操作是()。
A:左手控制滴定管, 右手持锥形瓶B:读数时,滴定管可以放在滴定管架上C:右手控制滴定管, 左手持锥形瓶D:滴定管溶液可以成股流下答案:A2.滴定至滴定管的最后刻度仍未变色, 可以再装液继续滴定。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第13章
九年级化学期中试卷本卷所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第Ⅰ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2、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以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某种药品说明书里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指的是()A. 原子B. 分子C. 单质D. 元素4、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物质分类知识可知,属于同一类物质的一组是()A.红磷、医用酒精、氧气 B.加碘盐、二氧化碳、石灰水C.食醋、氧气、酱油 D.海水、糖水、雨水5、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C.焚烧废弃塑料 D.回收废弃塑料6、如下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下列有关实验及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8. 区别野外采集的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 ( )A.明矾 B.活性炭 C.肥皂水 D.石灰水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C、木条先燃烧的更旺,后熄灭D、木条无明显变化10、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注射器内有液体11、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A、 B、 C、 D、1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分子和原子14、实验室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① 向反应容器中放人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分析化学》第13章在线测试
v1.0可编写可改正《剖析化学》第13 章在线测试节余时间:59:32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 分。
2、答完题后,请必定要单击下边的“交卷”按钮交卷,不然没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以前,不要刷新本网页,不然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 5 分)1、在离子互换色谱法中,以下举措中不可以改变保存体积的是()A、选择交联度大的互换剂B、以二价金属盐溶液取代一价盐溶液作流动相C、降低流动相中盐的浓度D、改变流速2、在其余实验条件不变的状况下,若柱长增添一倍,则理论塔板数()A、不变B、增添一倍C、增添二倍D、减小一倍3、以下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用纸色谱分别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f 值大B、用反相分派薄层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f 值大C、用凝胶色谱法分别,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组D、用离子互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分先被洗下来来4、离子互换色谱法中,对选择性无影响的要素是()A、树脂的交联度B、树脂的重生过程C、样品离子的电荷D、流动相的pH5、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组分的极性越强,从溶液中被固定相吸附能力越B、物质的分子量越大,越有益于吸附强C、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简单被固定相所吸附D、在薄层色谱中Rf 值在 0- 1 之间v1.0可编写可改正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5 道题共 10分)1、在薄层色谱中,使两组分相对照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由是()A、改变薄层厚度B、改变睁开剂构成或配比C、改变睁开温度D、改变固定相种类2、在离子互换色谱法中,以下举措能改变保存体积的是()A、选择交联度大的互换剂B、以二价金属盐溶液取代一价金属盐溶液C、降低流动相中盐的浓度D、改变流速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流动相的极性越强, 溶质越简单被固定相所吸附B、物质的分子量越大, 越有益于吸附C、组分的极性越强, 从溶液中被固定相吸附的能力越强D、组分的极性越弱, 从溶液中被固定相吸附的能力越强4、以下色谱参数中, 数值可能不在0-1 之间的是 ( )A、比移值 RfB、相对照移值RrC、容量因子kD、分别度 R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纸色谱分别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f 值大v1.0可编写可改正B、用反相分派薄层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f 值小C、用凝胶色谱法分别,样品中分子量小的组分先被洗下来D、用离子互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 5分)1、容量因子k =1 时,柱效最低。
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下学期)
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外层电子;第一激发态;共振吸收线;共振线;2、32S1/2;32P1/2,32P3/2;3、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系统;4、共振线;5、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光学干扰和化学干扰。
6、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n、内量子数j。
7、频率、半宽度、强度。
二、选择题AAB AAB三、简答题1、主要有Doppler线宽、Lorentz线宽、Holtsmark线宽和自然宽度。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条件下,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和Lorentz变宽控制,当局外元素浓度很小时,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控制。
2、特点: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精密度高。
测量范围广。
局限性: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窄。
测一种元素要使用一种元素灯,使用不方便。
3、(1)锐线光源、(2)发射线最大发射波长和吸收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必须重叠。
第十三章红外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填空题1、ν照 = ν进△m=+ 12、一级;高级;△ν/J > 103、化学位移,偶合常数4、局部抗磁屏蔽;磁各相异性5、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6、27、38、无线电波、核自旋能级分裂、1/29、7.1710、中心位置,峰裂距11、屏蔽效应,各向异性效应,氢键12、213、氢分布; 质子类型; 核间关系二、选择题ACCDD DBACB CD三、简答题1、所谓磁全同质子是指这些质子化学位移、与组外任何一核的偶合强弱相同,它们在核磁共振谱上不产生分裂 ,例如:2、烯烃处于C=C 双链的负屏蔽区,δ增大。
炔烃处于C ≡C 地正屏蔽区,δ减小3、(1)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共振频率最小,吸收峰在磁场强度高场,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四、解谱题1、 CH3COCH2COOCH2CH32、3、C 6H 5-C(CH 3)=CH-COOH4、 偶合系统为: AMX3系统 可能结构为:CH3–CHCH-COOH5、 CH H 3CCH 36、CH 3CH 2I7、 C C C H H H H H H O (1)(2)(3)(4)(5)(6)C O HH 3C O第十五章质谱一、填空题1、奇数、偶数;2、偶数;3、奇数;偶数;4、分子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5、峰弱、峰钝、质核比一般不是整数;6、峰强比;Cl、Br、S;7、均裂、异裂、半均裂;8、M+2、M+4、M+6;M:(M+2):(M+4):(M+6)≈27:27:9:1;二、简答题略;三、选择题ABDAC ACB四、解析题1、为3,3-二甲基-丁醇-22、解:m/z 69相当于M-29(C2H5质量),m/z 69是奇数,故m/z 98->m/z 69 是单纯开裂;m/z(偶数)相当于M-28(C2H4质量),系由McLafferty重排产生。
(完整版)分析化学考试题库有答案
分析化学题库第一、二章绪论、误差一、判断题:1.按照测定原理,分析化学常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 √)2.分析化学的任务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
(×)3.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是属于滴定分析。
( √)4.偶然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5.只要是可疑值(或逸出值)一定要舍去。
(×)6.被分析的物质称为样品,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试剂,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7、偏差是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8、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9、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10、当偶然误差消除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越高。
(×)11、在滴定分析中,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其准确度也越高。
( ×)12、相对平均偏差、样本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测定值的分散程度。
(×)13.增加测定次数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14.用20ml移液管移取NaOH溶液,体积数记为20ml。
(×)15.按照测定原理,分析化学常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 √)16.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酸的含量,属于化学分析。
(√)17.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18.在一定称量范围内,被称样品的质量越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 √)19.滴定管的初读数必须是“0.00ml". ( ×)20.测定0.8ml 样品溶液的含量,属于常量分析。
(×)21.测定值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二、填空题1。
配制用的蒸馏水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此情况属于系统误差。
2.用50ml移液管移取NaOH溶液,体积数记为50。
00 ml。
3。
称量太慢,使试样吸湿,此情况属于系统误差。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
第1、2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A)<%(B)>%(C)<1%(D)>1%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A)微量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半微量分析3.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A)精密数字(B)准确数字(C)可靠数字(D)有效数字4.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5.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6.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7.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B)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8.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9.偶然误差具有()(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10.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11.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12.下列()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C)天平两臂不等长(D)砝码读错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14.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A)ωcao=% (B)pH=(C)π= (D)100015.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A)10% (B)% (C)% (D)%二、填空题1.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1~9章分析化学习题课答案
17
3 、 六 次 甲 基 四 胺 的 pKb=8.85 , 用 它 配 制 缓 冲 溶 液 时 的 pH 缓 冲 范 围 是 4.15~6.15 ,NH3的pKb=4.74,其pH缓冲范围是 8.26~10.26 。
4、用0.100mol· L-1 HCl滴定同浓度NH3溶液(pKb=4.74)时,pH突跃范围为 6.3~4.3。若0.100mol· L-1HCl滴定同浓度的某碱B(pKb=3.74)时,pH突 跃范围是 7.3~4.3 。 5、在下列物质中, NH4Cl( NH3 pKb=4.74 ) 、 苯 酚 ( pKa=9.96 ) 、 Na2CO3( H2CO3 pKa1=6.38、pKa2=10.25)、NaAc( HAc pKa=4.74)、HCOOH(pKa=3.74) 其中能用强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物质是 其中能用强酸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物质是 HCOOH Na2CO3 。 。
18
选择题
1 、 浓 度 为 c(HAc)(mol/L) 的 HAc 溶 液 中 加 入 c(HCl)(mol/L) 和 c(NaOH)(mol/L)NaOH后的质子平衡方程是 ( D )
(A) [H+] + c(HCl) = [Ac-] + c(NaOH) + [OH-]
(B) [H+] = [Ac-] + c(NaOH) + [OH-]+ c(HCl) (C) [H+] + c(NaOH) + c(HCl) = [Ac-] + [OH-]
7
(B)0.04000 (D)0.08000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四位学生进行水泥熟料中 SiO2 , CaO, MgO, Fe2O3 ,Al2O3 的测定。下 列结果(均为百分含量)表示合理的是( D ) A. 21.84 , 65.5 , 0.91 , 5.35 , 5.48 B.21.84 , 65.50 , 0.910 , 5.35 , 5.48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 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 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 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 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第十三章电位分析法1、电位分析法概述:定义、理论依据、特点、方法、仪器(掌握)2、参比电极:基本要求;最佳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SHE;常用参比电极Hg2Cl2/Hg与AgCl/Ag电极,它们的电极电位由Cl-活度决定,随Cl-活度增加而减小(掌握);使用注意事项(了解)3、指示电极:基本要求(了解);金属基电极的类型及能指示的离子(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基本构造(了解),内充液与内参比电极(掌握);分为原电极与敏化电极(了解);膜特点(难溶、导电、选择性)(了解,但要掌握膜的选择性就是因为它就就是待测离子的盐或难解离化合物(难溶于水));膜电位的产生(Donnan电位与扩散电位)(了解,但要能够写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表达式);玻璃电极(掌握敏感膜的组成,知道使用前要充分浸泡,酸差与碱差原因及不对称电位消除的方法);氟离子电极(掌握敏感膜的组成及掺杂的原因);气敏电极与生物膜电极(了解响应原理)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校正曲线(校正曲线斜率即极差的理论值25︒C时为0、059/n,实际值与理论值不一定完全相同,准确测定时需用实际值,掌握)选择性系数(知道它的作用就是可以估算干扰离子产生误差的大小;会计算误差;干扰离子存在时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的表达式要会写,掌握相关例题)响应时间(要知道电位法需要搅拌溶液的原因)5、电位分析法直接电位法:活度的测定(掌握pH的测定及注意事项);浓度的测定(掌握TISAB的作用及F-测定时TISAB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掌握一次标准加入法的操作要求及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例题)电位滴定法: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作图法及计算法)(掌握);指示电极的选择(了解,至少要知道所选电极能指示滴定过程发生变化的离子)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1、液接电位的产生就是由于( )A、两种溶液接触之前带电荷B、两种溶液中离子迁移速率不同所导致C、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2、正确的饱与甘汞电极半电池的组成为( )A、Hg⎜Hg2Cl2(1 mol⋅L-1)⎜KCl(饱与)B、Hg⎜Hg2Cl2(固体)⎜KCl(饱与)C、Hg⎜Hg2Cl2(固体)⎜HCl(1mol⋅L-1)D、Hg⎜HgCl2(固体)⎜KCl(饱与)3、甘汞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随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产生什么变化(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两者无直接关系4、用AgCl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Cl-时,若以饱与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A、KNO3B、KClC、KBrD、KI5、离子选择电极产生膜电位,就是由于( )A 、 扩散电位的形成B 、 Donan 电位的形成C 、 扩散电位与Donan 电位的形成D 、 氧化还原反应6、 离子选择电极中通常采用的内参比电极就是( ) A 、 Ag 电极B 、 Ag/AgCl 电极C 、 饱与甘汞电极D 、 AgCl 电极7、 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有铜离子的氨性溶液,能引起电极响应的就是( ) A 、 +2CuB 、 ()+23NH CuC 、 ()+223NH CuD 、 与溶液pH 有关8、 pH 电极的膜电位产生就是由于测定时,溶液中的( ) A 、 试液中的H +穿过了玻璃膜 B 、 试液中的Na +与水化玻璃膜上的H +交换作用 C 、 试液中的电子穿过了玻璃膜D 、 试液中的H +与水化玻璃膜上的H +交换作用9、 pH 电极在使用之前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 h,其主要目的就是( ) A 、 彻底清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离子 B 、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稳定 C 、 消除液接电位D 、 消除不对称电位10、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A 、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 内外溶液中H +浓度不同C 、 内外溶液的H +活度系数不同D 、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11、 在实际测定溶液 pH 时都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就是消除( ) A 、 不对称电位 B 、 液接电位C 、 不对称电位与液接电位D 、 温度影响12、 晶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出限主要取决于( ) A.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 B 、 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 、 响应离子的活度系数D 、 晶体膜的厚度13、 晶体膜电极的选择性取主要决于( ) A 、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迁移速度B 、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电荷数C 、 共存离子在电极上参与响应的敏感程度D 、 共存离子与晶体膜中的晶格离子形成微溶盐或络合物的稳定性 14、 活动载体膜电极的敏感膜为( ) A 、 固态的无机化合物 B 、 晶体膜C 、 固态的有机化合物D 、 液态的有机化合物15、 活动载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出限主要取决于( ) A 、 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B 、 膜电阻C 、 膜的厚度D 、 响应离子与载体生成的缔合物或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16、 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就是以0、01 mol ⋅L -1 碳酸氢钠作为中介溶液,指示电极可以选择( ) A 、 SCEB 、 pH 玻璃电极C 、 中性载体膜钠电极D 、 铂电极17、 关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不正确的说法就是( ) A 、 浓试样比稀试样长B 、 光滑的电极表面与较薄的膜相会缩短响应时间C 、 共存离子对响应时间有影响D 、 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会缩短响应时间18、 离子选择性电极在使用时,每次测量前都要将其电位值清洗至一定的值,即固定电极的预处理条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 )A 、 避免存贮效应(迟滞效应或记忆效应)B 、 清洗电极C 、 消除电位不稳定性D 、 提高灵敏度19、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时,需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就是因为( ) A 、 减小浓差极化B 、 加快响应速度C 、 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D 、 降低电池内阻20、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A 、 估计电极的检出限 B 、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 校正方法误差D 、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21、 电位分析法主要用于低价离子测定的主要原因就是( ) A 、 相对高价离子,低价离子电极易制作 B 、 高价离子电极未研制出来C 、 能斯特方程对高价离子不适用D 、 测定高价离子的灵敏度低、准确度差22、 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 值时,通常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为( ) A 、 校正曲线法B 、 直接比较法C 、 一次加入标准法D 、 内标法23、 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 A 、 加入体积大,溶液浓度高 B 、 加入体积小,溶液浓度低 C 、 加入体积大,溶液浓度低D 、 加入体积小,溶液浓度高24、 对于电位滴定法,下面哪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A 、 在酸碱滴定中,常用pH 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与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B 、 弱酸、弱碱以及多元酸(碱)不能用电位滴定法测定C 、 电位滴定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D 、 在酸碱滴定中,应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比用指示剂法指示终点的灵敏度高得多 25、 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 、 电位滴定就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B 、 滴定终点位于滴定曲线(E-V 曲线)斜率最小处C 、 电位滴定中,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该每加入0、1~0、2 mL 滴定剂就测量一次电动势D 、 除非要研究整个滴定过程,一般电位滴定只需准确测量与记录化学计量点前后1~2 mL 的电动势变化即可二、填空题(共14小题,31个空)1、 在一化学电池中发生了以下电极反应:Zn e 2Zn2=++,+=-2Cu e 2Cu ,且两个半电池以盐桥隔开,请写出该电池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学电池的类型____________(原电池or 电解池);盐桥在该电池中的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构成盐桥的电解质的基本要求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电化学分析中保持电位在一定范围内恒定的电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采用的该电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UPAC 规定,某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若发生还原反应,则该电极电动势符号为_______。
4、 玻璃膜电极在测定溶液pH 时存在“酸差”与“碱差”现象,当测定pH<1的溶液时,测定值____实际值;当测定pH>13的溶液时,测定值____实际值。
(填“大于”、“等于”、“小于”)5、 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试液中pH 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F -电极的敏感膜就是由掺杂了EuF 2 的LaF 3单晶切片构成,其中掺杂了EuF 2的原因就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电极的内参比液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该电极测定试液中F -浓度时通常需总离子强度调节剂,其常见组成为:KNO 3+NaAc-HAc+柠檬酸钾,其中KNO 3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柠檬酸钾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Ac-HAc 作用调节pH 在___________,其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电池组成为()SCE x H =α+玻璃电极,25︒C 下测定pH4、00的缓冲溶液,电池的电动势为0、209 V,当缓冲溶液由未知液代替时,电池的电动势为0、312 V,则该溶液的pH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 当Ag 电极与由25、0 mL 0、050 mol ⋅L -1 KBr 与20、0 mL 0、100 mol ⋅L -1AgNO 3混合而得的溶液接触时电极电位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V 76.0Ag /Ag =ϕθ+)9、 某钙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0016.0K Na ,ca 2=++,测定浓度为2、8⨯10-4 mol ⋅L -1的Ca 2+试样,若该试样中含0、15 mol ⋅L -1的NaCl,则Na +引起的相对误差为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希望测定误差在2%以内,则NaCl 的浓度不能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