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19【协议分析】【】
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
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姓名:王璐璐学号:201821121037班级:计算18120 摘要在此次实验中,通过对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表的建⽴与更新情况的分析,解析RIP路由协议,以此了解⽹络层的⼯作原理。
1 实验⽬的理解RIP路由表的建⽴与更新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2 实验内容使⽤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络参数,使⽤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络拓扑结构配置参数分析RIP路由信息3 实验报告下⾯将在两台PC机之间连接两台路由器,配置路由器参数与路由协议,访问路由器各个端⼝的IP地址,观察路由表的建⽴与更新,并对此进⾏理解。
3.1 建⽴⽹络拓扑结构图中是在两台PC机之间连接了两台路由器,上图倒红三⾓形表⽰线路还没有联通,从PC0还⽆法访问PC1。
3.2 配置参数3.2.1 PC0的参数配置将PC0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37,⽽默认⽹关是路由器G0/0的地址,即192.168.1.80。
3.2.2 PC1的参数配置PC1的配置与PC0的配置类同,默认⽹关地址为路由器2的G0/1的地址,即192.168.3.80。
3.2.3 路由器的参数配置1)Router0配置设置Router0的两个接⼝的地址,并为该路由器设置路由协议。
2)检查Router0的接⼝3)查看Router0初始的路由表4)Router1配置5)检查Router1的接⼝6)查看Router1初始的路由表7)连接成功后会是下图的状况3.3 测试⽹络连通性1)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0的G0/0接⼝2)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0的G0/1接⼝3)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1的G0/0接⼝4)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1的G0/1接⼝5)在PC0处访问PC1的地址6)在PC1处访问PC0的地址3.4 理解RIP路由表建⽴和更新1)⽤show ip protocols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解释:Routing Protocol is "rip"Sending updates every 30 seconds, next due in 8 secondsInvalid after 180 seconds, hold down 180, flushed after 240在该实验中采⽤的路由协议是"rip"。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路由信息,并实现路由表的自动更新。
本文将详细解析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一、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将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距离向量分享给相邻的路由器,从而完成路由信息的传递。
具体而言,RI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1. 距离矢量广播首先,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中的所有目的网络及其距离广播给相邻路由器,这个距离可以是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2. 距离矢量更新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距离矢量时,它会根据自己当前的路由表信息和接收到的矢量进行比较。
如果接收到的距离矢量中包含了之前未知的目的网络或者路径更短的目的网络,那么它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这一变化继续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3. 路由表更新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达到路由表的全网更新。
RIP协议默认的更新周期为30秒。
二、RIP协议的优点和缺点RIP协议作为一种较为早期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1. 优点(1)实现简单:RIP协议的算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部署。
(2)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网络规模较小时,其收敛速度可以满足需求。
(3)低带宽消耗:RIP协议的更新消息较小,对网络带宽的消耗较低。
2. 缺点(1)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矢量算法,其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路由表的更新。
(2)跳数限制:RIP协议的度量单位为跳数,理论上最多支持15个跳数。
这意味着当网络规模较大时,RIP协议无法实现准确的路由选择。
三、RIP协议的应用尽管RIP协议有其局限性,但仍广泛应用于小型网络和特定场景中。
1. SOHO网络在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网络(SOHO)中,往往规模有限且对带宽要求较低。
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被广泛用于此类网络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传递和自动更新。
RIP协议详解
RIP协议详解路由信息协议(RIP)。
RIP协议是网络中最为简单的协议,RIP协议是用来散发与路由器相关的网络信息的。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路由器需要知道能够达到什么网络以及到这些网络的距离有多远。
RIP协议就做这件事情。
RIP协议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协议。
许多人咒骂RIP协议,说它汇聚的速度太慢,没有可伸缩性和不安全,因为RIP协议的身份识别只有明文的方式,而且这个协议还受到了Split-horizon的影响。
这些情况都是真实的。
但是,这个协议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说明这些问题,帮助你理解这个应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
RIP协议有两种版本:第一版(RIPv1)和第二版(RIPv2)。
RIPv1的功能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支持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地址解析。
这就意味着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有类域协议,你不能把24掩码网络分成更小的单位。
另外,RIPv1还使用广播发送信息。
这就意味着主机不能忽略RIP广播。
请记住,每次发出广播时,广播域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将收到一个中断,并且必须要要处理这个数据包以便确定这个数据包是不是它关心的东西。
RIPv2使用多播技术。
这个技术在以后的讲座中再介绍。
现在,你们仅需要知道主机在无需处理这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可以忽略这个多播包。
请记住,我们曾经说过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这里提到的距离指的是RIP协议中的跳数,而向量指的是目的地。
其它距离向量协议也许使用其它规则来对各向量进行度量,如BGP协议中的AS-PATH。
这两种版本的RIP协议都是每隔30秒钟向UDP端口520发送一次信息。
但是,它们发送什么信息呢?如果你推测是“它们的路由信息”,你就猜对了。
RIP能够发送有关它可以到达的网络的具体信息,并且把自己作为一个默认的网关播出(目的地为0.0.0.0,度量值/metric 为1)。
RIPv2数据包有自己的报头,同许多其它协议一样。
请注意,RI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
RIP 协议
介绍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实现路由选择。
它是最早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之一,具有简单、易于配置和实现的特点。
RIP协议的作用是帮助网络中的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表,以便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实现这一目标,让网络中的路由器了解到其他路由器的存在以及它们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
RIP协议使用距离作为决策指标,即路由器到目标网络的跳数。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包含到达其他网络的距离信息。
它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并接收来自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距离向量:RIP使用距离向量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距离可以表示为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分割视图:RIP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网,每个子网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距离值。
‑更新机制:RIP 通过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来更新路由表,以便及时了解网络拓扑的变化。
‑距离限制:RIP协议中,路由的距离限制为15跳,超过这个距离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尽管RIP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基于跳数的度量方式,RIP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路径不是最优的,而且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其收敛速度较慢。
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更高级的路由协议。
总之,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简单的网络拓扑和有限的网络规模。
解释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算法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路由表初始化:初始时,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空的路由表。
路由表中的条目包括目标网络、下一跳路由器和距离值。
RIP路由协议分析及配置简述
RIP路由协议分析及配置简述作者:杨帆来源:《硅谷》2012年第14期摘要: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的基本内容,分析RIP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环路的产生及解决方法,通过实验阐述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
关键词:路由协议;RIP协议;路由环路;配置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720016-021 RIP协议概述动态路由协议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就是最典型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被广泛应用于小型的同类网络。
RIP是由Xerox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最初定义在RFC1058中。
RIP用两种数据包进行传输更新:更新和请求,每个有RIP功能的路由器在默认的情况下,每间隔30秒利用UDP 520端口向与它直连的网络邻居广播(RIPv1)或者组播(RIPv2)路由更新。
RIP协议分为版本1和版本2,但不论版本1还是版本2,它们都具备下面的特征:1)都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2)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3)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30秒时间;4)管理距离(AD)为120;5)支持触发更新;6)最大跳数为15跳;7)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条,最大16条;8)使用UDP 520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RIPv1和RIPv2的主要差异如下:表1 RIPv1和RIPv2的区别2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1 RIP路由表RIP协议路由表中包含了一系列的信息:目的地的地址;到目的地路径的下一跳及距离计算值,距离是指到达目的地的网络所要经过路由器的个数;除了这些最主要的信息外,路由表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时钟(计时器)、状态信息(标志位)。
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RIP路由表:表2 RIP路由表2.2 RIP工作原理RIP协议的整个运行都是与RIP路由表密切相关的,简单来说其工作原理就是路由器之间进行RIP路由表的交换的过程。
RIP协议的结构解析-电脑资料
RIP协议的结构解析-电脑资料在RIP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它的概念以及特点和版本的内容,。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RIP协议的基础结构。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RIP协议的分组格式能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跟大多数分组格式类似的结构.在这里路由协议的分组格式也不是难于理解的.RIP协议的分组格式下面描述IP RIP和IP RIP2的分组格式.1、RIP协议分组格式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版本号--指明使用的RIP版本,此域可以通知不同版本的不兼容.零--未使用.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注:在一个IP RIP协议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 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2、RIP2分组格式RIP2规范(RFC1723)允许RIP分组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版本--指明使用的RIP版本,在实现RIP2或进行认证的RIP协议分组中,此值为2.未使用--值为0.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如果第一项的AFI为0xFFFF,该项剩下的部分就是认证信息.目前,唯一的认证类型就是简单的口令.路由标记--提供区分内部路由(由RIP学得)和外部路由(由其它协议学得)的方法.IP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子网掩码--包含该项的子网掩码.如果此域为0,则该项不指定子网掩码.下一跳--指明下一跳的IP地址.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注:在一个IP RIP协议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 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如果AFI指明为认证信息,则只能有24个路由表项.。
RIP路由协议及工作原理
RIP路由协议及工作原理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的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DVA)的。
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文档见RFC1058、RFC1723。
它是一个用于路由器和主机间交换路由信息的距离向量协议,目前最新的版本为v4,也就是RIPv4。
至于上面所说到的“内部网关协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的INTERNET 网被组成一系列的自治系统,各自治系统通过一个核心路由器连到主干网上。
而一个自治系统往往对应一个组织实体(比如一个公司或大学)内部的网络与路由器集合。
每个自治系统都有自己的路由技术,对不同的自治系统路由技术是不相同的。
用于自治系统间接口上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简称EGP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而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简称IGP。
内部网关与外部网关协议不同,外部路由协议只有一个,而内部路由器协议则是一族。
各内部路由器协议的区别在于距离制式(distance metric, 即距离度量标准)不同,和路由刷新算法不同。
RIP协议是最广泛使用的IGP类协议之一,著名的路径刷新程序Routed便是根据RIP实现的。
RIP协议被设计用于使用同种技术的中型网络,因此适应于大多数的校园网和使用速率变化不是很大的连续线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复杂的环境,一般不使用RIP 协议。
1. RIP工作原理RIP协议是基于Bellham-Ford(距离向量)算法,此算法1969年被用于计算机路由选择,正式协议首先是由Xerox于1970年开发的,当时是作为Xerox的“Networking Services(NXS)”协议族的一部分。
RIP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RIP协议是一个应用于网关(路由器)和主机之间交换路由器信息的距离矢量协议,目前最新版本是RIP v2。
RIP采用距离矢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
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他信息均予以丢弃。
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他路由器。
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1.RIP工作机制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使用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RIP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信宿机的距离,称为路由权(Routing Metric)。
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取值在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每隔30 秒钟发送一次路由刷新报文,如果在180秒内收不到从某一网络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络邻居的所有路由标记为不可达。
如果在300秒之内收不到从某一网上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上邻居的路由从相应协议路由表中清除。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
RIP还可引入其他路由协议所得到的路由。
每个运行RIP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网络所有可达信宿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
目的地址:指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指为到达目的地,本路由器要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
RIP协议解析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解密
RIP协议解析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解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网络中常用的一种路由协议,其中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最早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之一。
本文将对RIP协议进行解析,揭示其工作机制的细节。
一、RIP协议概述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部的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信息,以选择并维护最佳的路由路径。
RIP协议通过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路由的距离,其中最大跳数限制为15跳,超过该跳数的路由被认为是无效的。
RIP支持IPv4和IPv6两个版本,在IPv4中使用UDP协议的端口号为520,IPv6中使用对应的端口号521。
二、RIP协议的工作机制1. 邻居发现和初始化RIP协议通过发送和接收RIP路由更新消息来发现相邻路由器,并初始化路由表。
路由器会以广播方式发送RIP请求,邻居路由器接收到请求后,通过RIP响应消息来回应,并将其本身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的路由器。
2. 路由更新和路由表维护RIP协议中的路由更新是基于周期性发送的,每30秒发送一次。
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封装在RIP响应消息中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接收到更新消息的路由器会根据新的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在更新路由表时,RIP协议使用Bellman-Ford算法,该算法通过比较不同路径上的距离,并选择距离最短的路径作为最佳路由。
当某个路由变得不可达时,路由器会将其距离设置为无穷大(16),以标识该路由不可用。
3. 分割和合并RIP协议中的分割(Split Horizon)和合并(Route Poisoning)机制是为了防止路由环路问题的发生。
分割机制要求路由器在向某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时,排除了该消息的源路由器信息,以避免源路由器收到自己发送的更新消息。
路由信息协议(RIP)解析
路由信息协议(RIP)解析
本文为大家讲解路由信息协议(RIP)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学好路由信息协议的基本概念,将来对我们处理一些路由故障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通过以前的一些简单介绍,我们了解到,RIP也就是路由信息协议,是非常早的一个路由协议版本,那么对于这个协议的一些特点,我们来看下文章内容。
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原来是为施乐PUP(PARC通用协议)设计的。
路由信息协议在1981年的施乐网络系统协议集中称做“GWINFO”,并且在1988年定义为“RFC 1058”。
路由信息协议很容易配置,在小型网络中工作得非常好。
然而,在大型网络中,路由信息协议的工作效率不高。
正如我对自己说的那样,路由信息协议会使你的网络四分五裂。
在大型网络环境中,有替代路由信息协议的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的特点如下:
1 开放式协议,广泛应用,稳定。
2 适用于小型网络,很容易配置。
3 有适用于Novell和AppleTalk软件的类似于路由信息协议的距离向量路由信息协议。
4 内部网关协议(IGP)
5 IP路由信息协议更新每30秒通过广播发送一次(所有RIPv2路由器多播地址是224.0.0.9)。
RIP协议讲解PPT课件
•
八 支持协议认证
第2页/共36页
动态路由协议
• 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主要有:RIP IGRP • 链路状态(link state)有OSPF IS-IS EIGRP
第3页/共36页
DV路由协议的特征
• 采用周期性的完全更新(发送整个路由表)和触发更新结合的路由更新方式 • 采用广播的方式进行路由更新(RIPv2采用的是组播) • DV的路由协议有RIPv1,RIPv2,IGRP • EIGRP和BGP属于高级的DV协议,他们学习路径的方式更多的趋近于DV,但
10.4.0.0
S1
Possibly Down
10.1.0.0 E1 2
Routing Table
10.3.0.0 10.4.0.0 10.2.0.0 10.1.0.0
S0 0 S0 Infinity S0 1 S0 2
•反 转 毒 杀 可 以 超 越 水 平 分 割
第22页/共36页
Hold down Timers (保持失效定时器)
• 10.4.0.0 网络的跳数将无限大
第17页/共36页
Routing Loops(路由环路)
• Packets for network 10.4.0.0 bounce (loop) between routers B and C.
第18页/共36页
DV中解决环路的几种办法
•水 平 分 割 •毒 性 逆 转 •保 持 失 效 定 时 器 •触 发 更 新 •最 大 跳 数 ( 终 极 武 器 )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1 10.1.0.0 E1 2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协议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
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结构和相关配置,以便协议参与者能够理解和正确实施RIP协议。
二、RIP协议工作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将其路由表中的所有可达目标和距离信息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通过交换信息,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进而选择最佳路径。
2. 距离测量RIP协议中,距离以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即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距离的最大值为15,表示不可达。
3. 路由更新路由器周期性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UDP协议的端口号520来传输路由更新信息。
4. 拆分和汇总当一个网络断开或者有新的网络加入时,RIP协议会进行拆分和汇总操作,以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三、RIP协议数据结构1. 路由表RIP协议使用路由表来存储目标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每个路由表项包括目标网络、距离、下一跳路由器和更新时间等字段。
2. 路由更新报文路由更新报文是RIP协议中的关键数据结构,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报文包括发送者的IP地址、版本号、路由表项等。
四、RIP协议配置1. 路由器配置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时,需要指定协议的版本号、网络地址和相邻路由器等信息。
2. 路由策略配置为了优化网络的路由选择,可以配置路由策略,如设置某些网络的优先级、禁止某些路由等。
3. 安全配置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配置RIP协议的认证机制,限制只有授权的路由器才能参与协议交互。
五、RIP协议的优缺点1. 优点- 实现简单,开销小: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计算开销相对较小。
- 适用范围广:RIP协议可以应用于小型网络和中型网络,适用于各种网络拓扑结构。
rip路由协议细节分析及实例配置【完整版】
rip路由协议细节分析及实例配置【完整版】rip路由协议细节分析及实例配置【完整版】RIP呢,这是⼀个⽐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它的知识覆盖⾯很⼴泛;但是呢,我将会对碰到的问题进⾏⼀些分析解刨(主要是为了帮助⾃⼰理清思维);也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不⾜的问题,也希望能够找到⼀些⽐较冷僻的问题,这样⼦才会有意思多了。
先上图,这个就是我准备做实验的基本⽤图了。
现在已经按照图上标注的IP将所有基本配置设置好了。
在这个实验中,⼤多数都是基于ripv1,只有在需要⽐较的时候才会把版本改成ripv2,然后判断完之后再切换为ripv1;第⼀步:测试连通性;在配置rip之前,先对没有进⾏任何配置的拓扑图进⾏⼀些测试;【1】因为通过查看路由表:(因为是直连链路。
所以R1有到达R2的路由;同理R2上⾯也有如何到达R1路由器的路由:)所以我尝试⽤PC1去ping通AR2的G0/0/1端⼝:(因为所有的PC机的默认⽹关都是指向路由器)但是会显⽰超时;这是为什么呢?所以这个时候各个路由器下的⽹段都没有互联起来。
需要使⽤⼀种协议来使各个⽹段能够互相知晓;第⼆步:配置rip配置rip之前先查看下路由表信息;[R1]display ip routing-table[R1]rip[R1-rip-1]network 192.168.14.0 宣告⽹络;该地址⼀定是⾃然⽹段的地址[R1-rip-1]network 192.168.12.0 不能是⼦⽹地址;[R1-rip-1]network 192.168.1.0 (使能了所有的路由器)⾃然⽹段就是A,B,C类⽹络地址;所以不需要掩码。
每个ip地址的范围就决定了属于的类型;[R1]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rip 使⽤这个命令查看rip的路由;但是我们看到并没有任何rip路由,这是因为我们只是启动了R1的rip协议并且通告。
但是其他路由器却并没有使能rip,导致没有路由器能够响应R1的通告。
解析RIP路由协议
解析RIP路由协议解析RIP路由协议本文为大家讲解解析RIP路由协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RIP路由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协议,它是由施乐(Xerox)在70年代开发的。
当时,RIP是XNS(Xerox Network Service,施乐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
TCP/IP版本的RIP是施乐协议的改进版。
RIP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实现原理还是配置方法,都非常简单。
度量方法RIP的度量是基于跳数(hops count)的,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路径的跳数加一。
如此一来,跳数越多,路径就越长,RIP算法会优先选择跳数少的路径。
RIP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数为16的网络被认为不可达。
路由更新RIP路由协议中路由的更新是通过定时广播实现的。
缺省情况下,路由器每隔30秒向与它相连的网络广播自己的路由表,接到广播的路由器将收到的信息添加至自身的路由表中。
每个路由器都如此广播,最终网络上所有的路由器都会得知全部的路由信息。
正常情况下,每30秒路由器就可以收到一次路由信息确认,如果经过180秒,即6个更新周期,一个路由项都没有得到确认,路由器就认为它已失效了。
如果经过240秒,即8个更新周期,路由项仍没有得到确认,它就被从路由表中删除。
上面的30秒,180秒和240秒的延时都是由计时器控制的,它们分别是更新计时器(_updateTimer)、无效计时器(Invalid Timer)和刷新计时器(Flush Timer)。
路由循环距离向量类的算法容易产生路由循环,RIP路由协议是距离向量算法的一种,所以它也不例外。
如果网络上有路由循环,信息就会循环传递,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RIP等距离向量算法实现了下面4个机制。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水平分割保证路由器记住每一条路由信息的来源,并且不在收到这条信息的端口上再次发送它。
RIP路由协议详解
RIP路由协议详解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是一种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企业或家庭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RIP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RIP 是一种属于距离向量应用的路由协议,以 Bellman-Ford 算法为基础。
它使用跳数 (hop count) 作为度量标准,即以网络中的路由器跳数来衡量路径长度,从而进行路由选择。
RIP 路由协议使用 UDP 协议运行在端口520上,并通过周期性的交换路由表信息来保持网络的稳定性。
RIP协议的核心原则是:每个路由器定期广播它所知道的路由信息,以及它与邻居路由器的跳数。
路由器收到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信息与其他邻居路由器分享。
这样,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掌握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并能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1.最大跳数限制:RIP路由协议规定网络中最大跳数限制为15跳。
如果路径中的跳数超过15跳,则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这是为了避免无限循环和路由环路的产生。
2.广播机制:RIP路由器会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广播路由表信息,以便邻居路由器能够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
广播的频率可以通过路由器的配置进行调整。
3.路由更新:RIP路由协议采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机制,通常每30秒进行一次更新。
在更新期间,路由器会互相交换最新的路由信息,并根据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 路由毒化:RIP 路由器使用一种称为“路由毒化”(route poisoning)的技术来防止路由环路。
当一条路径不可达时,将其距离值设置为16,即告诉其他路由器该路径不可达。
其他路由器收到该信息后,将该路径标记为不可达,从而避免数据包陷入无限循环。
尽管RIP路由协议在一些小型网络中仍然使用广泛,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1.慢速:RIP路由协议中的路由更新机制较为频繁,会浪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
在大型网络中,这可能导致路由表信息传输的延迟,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
T322网络实验-19【协议分析】【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
224 实验十九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 的报文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2. 掌握RIP 路由协议两个版本的区别。
【实验学时】2 学时【实验环境】在本实验中需要3 台路由器、1 台交换机、1 台协议分析仪。
3 台路由器运行RIP 路由协议,使用协议分析仪采集数据包,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将所有的路由器都接入到交换机上,并在交换机上配置端口映像功能,具体IP 分配如下表:设备连接如下图所示:图6-4 实验拓扑图【实验内容】1、学习RIP 协议的报文格式;2、掌握RIP 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RIP1 和RIP2 的区别;3、了解RIP 协议的缺陷。
【实验流程】图6-5 实验流程图【实验原理】RIP 协议简介RIP 路由协议有RIPv1 和RIPv2 两个版本,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其不支持VLSM,不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的广播的方式;而RIPv2 是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组播的方式。
RIPv2 首先在RFC1388“携带额外信息的RIP 版本2”中定义,发布于1993 年1 月。
该RFC 在1732 中做了修订,最终在1998 年11 月发布的RFC2453“RIP 版本2”中定稿。
为确保RIP 今后可以和TCP/IP 一起使用,有必要定义一种能和IPv6 一起使用的版本,1997 年RFC2080 发布了标题为“用于IPv6 的RIPng”文档。
RIP 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是通过发送两种不同类型RIP 报文实现的:RIP 请求和225响应,这些报文作为常规TCP/IP 报文,使用UDP 传输,使用UDP 端口520。
该端口按照如下方式使用:•RIP 请求报文发送到UDP 目的端口520,这些报文可以使用520 作为源端口,也可以使用一个短暂端口号。
•为回答RIP 请求面发送的响应报文使用源端口520,其目的端口等于RIP 请求报文使用的端口。
Rip路由协议报文格式
RIP 报文格式
RIP 协议有两个版本, RIP-1 和 RIP-2.本文主要对 RIP-2 报文格式进行分析 。 RIP 报文中至多可以出现 25 个 AFI、互联网络地址和度量值,这允许使用一个 RIP 报 文更新一个路由器中的多个路由表项。
命令字(Command) 命令字指出 RIP 报文是一个请求报文还是对请求的应答报文。两种情形均使用相
报文中所携带地址的类型,提供了和以前版本的兼容性。 路由标记(Route Tag) 路由标记字段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外部网关协议(BGP)。这个字段被期望用于传递 自治系统的标号给外部网关协议及边界网关协议(BGP)。 IP 地址(IP Address) 这个地址可以是主机、网格,甚至是一个缺省网关地址。这个地址内容如何变化 看两个例子:在一个单表项请求报文中,这个地址包括报文发送者的地址,在一个多 表项应答报文中,这个地址包括报文发送者路由表中存储的 IP 地址。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包含子网掩码是改进 RIP 协议最初的意图。子网掩码信息是 RIP 协议在多种环境 中变得更有用,并且允许在网络中使用变长掩码。 下一跳地址(Next Hop) 支持下一跳地址优化了在使用多种路由协议的网络环境中的路由器。例如,如果 RIP-2 协议在网络中与另一个路由协议共同使用,并且有一个路由器同时运行两种协 议,那么这个路由器就可以告诉其他使用 RIP-2 协议的路由器一个对于给定目的的更 好的下一跳地址。 度量值(Metric) 这个域 包含报文的度量计数。这个值经过路由器时被递增。数量标准有效的范围 是在 1~15 之间。度量标准实际上可以递增至 16,但是这个值和无效路由对应。因此, 16 是度量标准域中的错误值,不在有效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全文可编辑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19【协议分析】【】实验十九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 的报文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2. 掌握RIP 路由协议两个版本的区别。
【实验学时】2 学时【实验环境】在本实验中需要3 台路由器、1 台交换机、1 台协议分析仪。
3 台路由器运行RIP 路由协议,使用协议分析仪采集数据包,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将所有的路由器都接入到交换机上,并在交换机上配置端口映像功能,具体IP 分配如下表:设备连接如下图所示:第六章路由协议分析图6-4 实验拓扑图225word全文可编辑【实验内容】1、学习RIP 协议的报文格式;2、掌握RIP 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RIP1 和RIP2 的区别;3、了解RIP 协议的缺陷。
【实验流程】图6-5 实验流程图【实验原理】RIP 协议简介RIP 路由协议有RIPv1 和RIPv2 两个版本,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其不支持VLSM,不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的广播的方式;而RIPv2 是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组播的方式。
RIPv2 首先在RFC1388“携带额外信息的RIP 版本2”中定义,发布于1993 年1 月。
该RFC 在1732 中做了修订,最终在1998 年11 月发布的RFC2453“RIP 版本2”中定稿。
为确保RIP 今后可以和TCP/IP 一起使用,有必要定义一种能和IPv6 一起使用的版本,1997 年RFC2080 发布了标题为“用于IPv6 的RIPng”文档。
RIP 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是通过发送两种不同类型RIP 报文实现的:RIP 请求和第六章路由协议分析响应,这些报文作为常规TCP/IP 报文,使用UDP 传输,使用UDP 端口520。
该端口按照如下方式使用:•RIP 请求报文发送到UDP 目的端口520,这些报文可以使用520 作为源端口,也可以使用一个短暂端口号。
•为回答RIP 请求面发送的响应报文使用源端口520,其目的端口等于RIP 请求报文使用的端口。
•未经请求的RIP 响应报文发送时使用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均为520。
RIP 报文格式RIP 报文包含在UDP 数据报中,如下图所示:图6-6 封装在UDP 数据报的RIP 报文下图所示为RIP 的报文格式:图6-7 RIP 消息格式•命令:命令字段为1 表示请求,2 表示应答。
还有两个舍弃不用的命令(3 和4),两个非正式的命令:轮询(5)和轮询表项(6)。
请求表示要求其他系统发送其全部或部分路由表。
应答则包含发送者全部或部分路由表。
•版本:版本字段通常为1,而第2 版RIP 将此字段设置为2。
227word全文可编辑•地址族标识:紧跟在后面的20 字节指定地址系列(address family)(对于IP 地址来说,其值是2)、IP 地址以及相应的度量。
采用这种20 字节格式的RIP 报文可以通告多达25 条路由。
上限25 条是用来保证RIP报文的总长度为20×25+4=504,小于512 字节。
由于每个报文最多携带25 个路由,因此为了发送整个路由表,经常需要多个报文。
如下图是使用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到的RIP 报文:图6-8 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 消息格式RIP 报文类型RIP 使用两种报文类型:请求和响应1、请求报文:当路由器刚刚接入到网络上,或路由器有一些超时的项目,它就发送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可以询问整个路由表的信息或某个具体的路由信息,如下图所示:图6-9 对于特定的路由表信息的请求第六章路由协议分析图6-10 对于所有的路由表信息的请求如下图是使用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到的RIP 请求报文:图6-11 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 请求报文2、响应报文响应可以是询问的或非询问的,询问的响应仅在回答请求时才发送出来。
它包含了在对应的请求中指明的终点的信息,而非询问的响应则是定期发送,如每隔30s 或当路由表中有变化时,这种响应有时叫做更新分组,如下图所示:图6-12 响应报文229word全文可编辑如下图是使用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到的RIP 响应报文:图6-13 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 响应报文RIPv2 报文格式设计RIPv2 版本是为了克服RIPv1 版本的某些缺点,RIPv2 的设计者没有增大每一个项目的报文长度,他们只是把RIPv1 中的对TCP/IP 协议填入0 的那些字段改为一些新的字段。
对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扩展特性,以适用于现代网络的路由选择环境,这些扩展我包括:无类别路由协议:RIPv2 的每一个路由条目都携带子网掩码,因此RIPv2 支VLSM。
多播方式路由更新:RIPv1 使用广播方式把RIP 报文发送给每一个邻居,RIPv2 使用多播的方式向其他使用RIPv2 的路由器发出更新报文,使用的多播地址是224.0.0.9,采用多播方式的好处在于,本地网络上和RIP 路由选择无关的设备不需要花费时间解析路由器广播的更新报文。
与RIPv1 一样,RIPv2 操作使用的端口号为UDP520,并且数据报文最大不超过512字节。
第六章路由协议分析图6-14 RIPv2 报文格式•命令(Command)——只取值1 或2,1 表示该消息是请求消息,2 表示该消息是响应消息。
其他的取值都不被使用或保留用作私有用途。
•版本号(Version)——对于RIPv2,该字段的值设为2,如果设置为0 或者虽设置为1 但消息是无效的RIPv1 格式,那么这个消息将被丢弃。
RIPv2 处理无效的RIPv1 消息。
•地址族标识(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AFI)------对于IP 该项设置为2。
只有一个例外的情况,该消息是路由器(或主机)整个路由选择表的请求。
•路由标记(Route Tag)——提供这个字段用来标记外部外部路由或重分配到RIPv2协议中的路由。
默认的情况是使用这个16 位的字段来携带从外部路由选择协议注入到RIP 中的路由的自治系统号。
虽然RIP 协议自己并不使用这个字段,但是再多个地点和某个RIP 域相连的外部路由,可能需要使用这个路由标记字段通过RIP域来交换路由信息。
这个字段也可以用来把外部路由编成“组”,以便在RIP 域中更容易的控制这些路由。
•IP 地址(IP Address)——路由的目的地址。
这一项可以是主网络地址,子网地址或者主机路由地址。
•子网掩码(Subnet Mask)——是一个确认IP 地址的网络和子网部分的32 位的掩码。
•下一跳(Next Hop)——如果存在的话,它标识一个比通告路由器的地址更好的下一跳地址。
换句话说,它指出的下一跳地址,其度量值比在同一个子网上的通告路由器更靠近目的地。
如果这个字段设置位全0(0.0.0.0),说明通告路由器的地址是最好的下一跳地址。
•度量(Metric)——Metric 在RIP 里面指的就是跳数。
该字段的取值范围是1~16之间。
如下图是使用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到的RIPv2 报文:231word全文可编辑图6-15 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v2 报文RIP 协议工作原理每一个路由器定期(每隔30s)向邻居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邻居路由器就是指与其直接相连的所有路由器,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 邻居为路由器R2 和R4,路由器R2 的邻居为路由器R1 和R3,而路由器R1 和R3 不是邻居。
RIP 让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与其邻居路由器不断交换距离信息,并不断更新路由表。
图6-16 运行RIP 协议的网络拓扑第六章路由协议分析1、初始化路由表当路由器加入到网络时,首先进行路由表初始化,初始状态下,在路由表中只有直连连接的网络,度量值设置为0,下一跳字段空,下图给出了上图中网络拓扑结构中各个路由器的初始路由表。
图6-17 初始状态路由表2、路由表的更新下图表示了RIP 路由算法的流程,根据RIP 路由更新算法,以路由器R2 为例,路由器R2 收到从邻居路由器R1 和路由器R3 发来的路由表,这些路由表列出了一些目的网络及相应的跳数。
根据RIP 路由更新算法,首先把邻居站路由表中的跳数增加1,这是因为,如果路由器R1 中的路由表项为(192.168.4.0/24 ),则意味着从路由器R1 到网络192.168.4.0 需要1 跳的距离,那从路由器R2 经过路由器R1 到网络192.168.4.0,就要增加 1 跳的距离。
然后根据RIP 路由更新算法,把邻居路由表中的每一个表项与路由器R2中旧的路由表项进行比较,得到路由器R2 的新路由表。
图6-18 RIP 路由更新算法2333、定期选路更新每过30 秒,所有或部分路由器会将其完整路由表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发送路由表可以是广播形式的(如在以太网上),或是发送给点对点链路的其他终点的。
RIP 优点及缺陷由于RIP 路由协议算法简单,所以RIP 具有操作直接、易于实现且对路由器的处理能力要求很低等优点,这使它对于小型自治系统(AS)特别适合。
然而,协议的简单性也导致了一些重大的缺陷。
对于数据报的发送而言,跳数经常不是用于选择路由的最佳度量,此外算法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收敛(使所有路由器对同一选路信息达成一致所经过的时间)速度慢,以及选路环路、计数到无穷等。
RIP 包含了几个专门的特性用来解决其中部分问题,但其他问题则属于协议固有缺陷。
RIP 协议也采用很多特定特性来解决RIP 的算法问题,比如水平分割、具有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触发更新、抑制等特性。
【实验步骤】步骤一:设定RIPv1 路由协议实验环境1、配置端口映射S3750#S3750#configure terminalS3750(config)#monitor session 1 destinati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S3750(config)#monitor session 1 source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 10 both2、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1 路由协议RA#configure terminalRA(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A(config)# interface Loopback 0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RA#configure terminalRA(config)#router rip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RB#configure terminalRB(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RB(config)# interface Loopback 0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RB#configure terminalRB(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B#configure terminalRB(config)#router ripR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RC#configure terminalRC(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RC(config)# interface Loopback 0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0.1 255.255.255.0RC#configure terminalRC(config)#router ripR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步骤二:使用RG-PATS 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v1 数据包当拓扑中的所有路由器启动了RIP 路由进程,这时所有路由器都会以广播的方式通过其接口发送一个请求信息,请求其邻居所有的路由表信息,如下图所示,因为在此拓扑中,路由器RA 和路由器RB 是通过192.168.1.0 网段相连,路由器 B 与路由器 C 是通过192.168.2.0 网络相连,所以其向外发送请求时是通过192.168.1.1 、192.168.1.2 、192.168.2.1、192.168.2.2 接口发送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