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风机的失速和喘振及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流风机的失速和喘振及预防
轴流式风机在运转时气流是沿着轴向进入风机室,空气在风机叶轮处受挤压,又沿着轴向流出的风机,空气在不断旋转的叶轮处获得能量。
轴流式风机负荷调节是根据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伺服机带动液压缸调节输入杆,液压缸缸体发生轴向位移,推力盘轴向位移,带动所有叶片同步转动角度,来调节风机的出力(一次风机主轴为中空轴,中间有一连接杆,连接前后两级推力盘,通过液压缸的带动,两级推力盘同步移动,从而两级叶片同步转动)。送风机叶片转动角度范围(-30~+10°),一次风机叶片转动角度范围(-30~+15°)。
液压缸调节原理:叶片需开大时,伺服机带动调节杆向开大的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则伺服阀芯向后移动,液压油进入液压缸体后腔,前腔油通过回油管返回至油箱,液压缸体向后移动,叶片开大,此时和缸体连在一起的反馈杆也一同向后移动,而反馈杆带动伺服阀套向后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堵住进油孔,停止进油,保持叶片在某一开度;若叶片需关小时,伺服机带动调节杆向关小的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则伺服阀芯向前移动,液压油进入液压缸体前腔,后腔油通过回油管返回至油箱,液压缸体向前移动,叶片关小,此时和缸体连在一起的反馈杆也一同向前移动,而反馈杆带动伺服阀套向前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堵住进油孔,停止进油,保持叶片在某一开度。液压缸调节头处各阀、轴封的微量泄漏油通过泄漏油管返回的油箱。
一、轴流风机的失速与喘振
1、轴流风机的失速
轴流风机叶片通常都是流线型的,设计工况下运行时,气流冲角(气流方向与叶片叶弦的夹角α即为冲角)为零或很小,气流则绕过机翼型叶片而保持流线平稳的状态,如图1a 所示;当气流与叶片进口形成正冲角且此正冲角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叶片背面流动工况则开始恶化,边界层受到破坏,在叶片背面尾端出现涡流区,即所谓“失速”现象,如图1b所示;冲角α大于临界值越多,失速现象就越严重,流体的流动阻力也就越大,严重时还会使叶道阻塞,同时风机风压也会随之迅速降低。
风机的叶片在制造及安装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叶片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形状和安装角,因此当运行工况变化而使流动方向发生偏离时,在各个叶片进口的冲角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当某一叶片进口处的冲角达到临界值时,就可能首先在该叶片上发生失速,并非是所有叶片都会同时发生失速,失速可能会发生在一个或几个区域,该区域内也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叶片;由于失速区不是静止的,它会从一个叶片向另一个叶片或一组叶片扩散;如图2所示,若在叶道2中出现脱流,叶道由于受脱流区的排挤变窄,流量减小,则气流分别进入相邻的1、3叶道,使1、3叶道的气流方向改变。结果使流入叶道1的气流冲角减小,叶道1保持正常流动;叶道3的冲角增大,加剧了脱流和阻塞。叶道3的阻塞同理又影响相邻叶道2和4的气流,使叶道2消除脱硫,同时引发叶道4出现脱流。也就是说,失速区是旋转的,其旋转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这种现象称为旋转失速。
图2 旋转脱流工况
2、轴流风机的喘振
当系统管网阻力突然增大使得流量和流速减小,或风机动叶开度过大,都会使进入风机叶栅的气流冲角α增大 , 冲角α超过临界值时,在叶片背面尾端就会出现涡流(脱流)区,
冲角超过临界值越多,则失速越严重,在叶片背部形成的涡流区也会迅速扩大,使叶片流道出现阻塞现象,此时流动阻力增加,风机输送的压能则大为降低,发生旋转失速,流动工况大为恶化 , 风机出口压力明显下降。此时若管网容量较大,且反应不敏感,管网中的压力不会同时立即下降而维持较高值,这使得管网中压力大于风机出口压力,压力高的气体有一种回冲趋势,使风机中气体流动恶化,当气流前进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回冲趋势时,管网中的气流反过来向风机倒流(图3中A→K→D→C),这种倒流结果使得叶栅前后压力差逐渐消失,此时气流又在叶片的推动下做正向流动,风机又恢复了正常工作,向管网输气(图3中C→D→K);管网压力升高到一定值后,风机的正常排气又受到阻碍,流量又大大减小,风机又出现失速,出口压力又突然下降,继而又出现倒流;如此不断循环,于是出现了整个风机管网系统的周期性振荡现象,即形成风机“喘振现象”。
理论上对轴流通风机喘振的的阐述与实际的喘振现象存在着差异,现有的喘振型理论是建立在大容量系统单风机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工程上应用的是两台风机并列运行的方式。在实际运行中,轴流风机喘振的发生在增加风机出力的过程中;并列运行的风机只是单台风机发生喘振,不会两台同时喘振;风机喘振时电机电流下降 , 并无摆动现象,最明显特征是喘振风机的风量被压制、急剧下降,系统空气倒流入风机。
轴流风机的P - Q性能曲线是一组带有驼峰形状的曲线(见图3),风机动叶处的每一角度下都有一条与之对应的曲线,每一条曲线都具有一个最高风压点,通常称为临界点;不同动叶角度下曲线临界点左半段有重合的部分,临界点右半段则为动叶角度与曲线相对应。以A、B两台并列运行的轴流风机为例,假设两台风机工作点存在微小差别 (实际运行中两台风机工作点也不会完全相同,可能交替变化或者保持一定的差值),通风系统正常状态下,
A、B两台风机风量为QA、QB,对应风机出口全风压为p1,风机工作点分别在图3中a、b 位置上,这时的工作点都处在各自动叶角度下 P - Q性能曲线临界点的右半段,风机处在稳定状态运行;即使两台风机动叶角度不一致或风量有较大偏差 , 也能稳定运行。若由于某种因素导致通风系统阻力增加,A、B风机的工作点将出现上移现象,如图3所示,假设这时2台风机仍需要保持风量QA、QB,由于通风系统阻力增加,势必要开大风机的动叶角度,提高出口全风压来维持QA、QB不变,这时相应工作点要上移,当通风系统阻力增大到一定数值,A、B风机的工作点将上移至a′、b′位置,a′已是 A 风机此时动叶角度下P - Q 性能曲线上的临界点,B风机的工作点b′则以微小差值仍处在相应动叶角度下P - Q性能曲线上的临界点的右端,这时系统压力为p2,在A风机工作点上移至a′时,即到达了喘振的边缘,此状态下系统压力一旦出现波动,系统压力与A风机的全风压之间就会产生一个微压差,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A风机风量受阻,风机出口的流速、总压头随之下降,系统压力与A风机全风压之间的压差进一步增大,A风机风量、压头继续下降,这一过程处在恶性循环变化之中,直至A风机全风压崩溃,风量倒流入风机,A风机工作点沿P - Q性能曲线滑向左端,即是轴流风机在实际运行中发生喘振的过程。受A风机喘振影响,系统压力有所下降,B风机工作点对应的系统压力沿P - Q性能曲线迅速移向右下方,风量急剧增加,系统压力由B风机维持。
3、失速与喘振的关系
旋转失速的发生只取决于叶轮本身、叶片结构、进入叶轮的气流情况等因素,与风道系统的容量、形状等无关,但却与风道系统的布置形式有关;失速发生时, 尽管叶轮附近的工况有波动, 但风机的流量、压力和功率是基本稳定的,风机可以继续运行。当风机发生喘振时,风机的流量、压力和功率产生脉动或大幅度的脉动,同时伴有非常明显的噪声;喘振时的振动有时是很剧烈的,能损坏风机与管道系统。所以喘振发生时,风机无法正常运行。
轴流风机喘振的发生首先是由于工况改变时,叶栅气动参数与几何参数不协调,形成旋转失速;但也并不是所有旋转失速都一定会导致喘振,风机喘振还与管网系统有关。喘振现象的形成包含着两方面的因素,从内部来说取决于叶栅内出现强烈的突变性旋转失速,从外部条件来说又与管网容量和阻力特性有关。因此,失速是引发喘振的前因,但失速不一定会喘振,喘振是失速恶化的宏观表现。
4、轴流风机失速与喘振的检查与改进措施
1)两台风机叶片的真实角度偏差
两台风机在执行机构同样开度时,若电流存在较大的偏差,可以推断出两台风机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