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姆莱特》中的内心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哈姆莱特》中的内心独白—基于对“生存还是毁灭…”的理解

管理学院杨然1102900028

百年以来,对于莎士比亚剧本的研究热度从未消退,而《哈姆莱特》是其中最受人欢迎的的剧本,剧中哈姆莱特的独白更是发人深省,最著名的当属第三幕第一场中,“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段独白。原文如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这段独白历来脍炙人口,但也被误解的最深。这是一段对人生的哲理思辨呢,还是在权衡“自杀”的利弊?这个问题长久以来都在困扰着广大学者和读者们。英国的权威莎评家布雷德利指出:“在这段独白中,哈姆莱特想的根本不是自负的重任。他是在权衡自杀的利弊。”前苏联莎评家莫罗佐夫认为,在这里“哈姆莱特又再次萌发了自杀的念头”。我国的莎评家孙家也认为,“在‘活还是不活’

的独白中,他还是想着自杀的出路或结局”。翻译家梁实秋指出,这段独白是讲“哈姆莱特蓄意自杀,于第一幕第二景之独白中已有表示”在我看来,哈姆莱特的这段独白并不是蓄意自杀而是对人生的思辨。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说,这段独白发生在父亲死后两个月后,这两个月哈姆莱特从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英俊王子变成了一个身负杀父之仇,夺母之恨,且每天都身处在丢掉性命的危险之中的忧郁、孤独、阴暗的王子。这两个月来,为了保全性命,为了等待复仇时机他不得不装疯卖傻以此来麻痹叔叔克劳狄斯。生活的一百八十度转弯使他对以前关于爱情、亲情、命运的认识彻底颠覆,哈姆莱特无时无刻不出在关于隐忍与复仇的矛盾之中。

其次,这段独白发生在他布置的“捕鼠剧上映之前两三个小时之前。布置“捕鼠剧”是他复仇行动实行的第一步。当剧目上演之前,当哈姆莱特又习惯性地独自一人开始沉思时,这段经典的独白出现了。这是在父亲死后两个月,哈姆莱特第一次对于父亲的死有所行动,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难道会在这来者不易的时刻萌发自杀的念头吗?显然哈姆莱特的独白是基于生存的前提下,生存还是毁灭指的是“默然忍受”还是“奋力反抗”。是苟且得没有尊严的活下去还是拼尽全力奋力复仇,即使是死也要活得有尊严?这在哈姆莱特的心中又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时哈姆莱特的心境是矛盾的,但是在这矛盾之中哈姆莱特似乎已经有了答案,对于他这样一位一直思考“如何高贵的活”的王子怎可能如懦夫一般苟且偷生?这样这会让他生不如死,后来事实证明,哈姆莱特的确是一位内心高贵的王子,他选择了奋力反抗,致死也要有尊严。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我看来,哈姆莱特的奋力反抗是正确的,是对生命的尊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只要活着一天就要让它有尊严。苟且偷生与奋力反抗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死,与其苟活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放手一搏,让生命绚烂地绽放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