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日期:
浅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摘要]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我们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要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而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要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规则意识、培养、制定、重要性、自控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所以《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维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活动、游戏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什么是规则呢?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
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在“儿童社会化”这一概念中,我们知道此阶段“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掌握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纪律、法律等,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
但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幼儿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
(一)、规则必须建立在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比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
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二)、引导孩子参与并制定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日常生活中,喝水要排队,如厕要排队,洗手要排队;上课时认真听讲,发言要举手;在区域中不能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等。而和幼儿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被动的“不能这样”为主动的“我该怎样”,效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哦对要求要好的多了。所以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三)、要积极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常遇到以下情形:教师再三交待上洗手间不能拥挤,要守秩序,而有的幼儿觉得好玩,偏要推别人一掌;玩滑梯时,一定要一个一个滑下去,而有的幼儿等不及,别人还没滑下,他就急着滑,结果全部压在一起了······孩子们都是天真、活泼、好动的,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不遵守规则,而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能力。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控力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我们在幼儿园里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练训幼儿的自控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合作、自律等社会技能。游戏训练能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它并不是消极地抑制幼儿的行为,而是主动地调控自我,使自身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更能带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之中。
为幼儿自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心里环境。当我们开展某一项活动时,活动前,我们把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再次温馨提醒,幼儿有意识的控制行为会增多。在活动中,如幼儿有违反规则的倾向时,教师要善意的提醒应该怎么做,鼓励幼儿,相信他们一定能按规定完成好。这样孩子在宽松的良性环境下,自控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有意识的要求自己按章行事。
(三)、要帮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内化规则的要求
1、强化规则意识,使幼儿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只有使幼儿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生活更有序,使活动更顺序,与人与己都有力,才能有被动变为主动,规则才具有实际意义。以有趣的故事、表演等形式,在来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的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做才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而规则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很重要。
2、明确本班规则的具体要求。只有幼儿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幼儿真正内化规则意识。
3、循序渐进地深化规则内容,强化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通过幼儿守规行为得以体现,而巩固练习幼儿的
守规行为,又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一)、制订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作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制订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幼儿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教师事先周密计划避免了幼儿在反复过程中的迷茫,幼儿规则意识增强,使规则的实施更快更稳。
(二)、培养规则意识的同时,保证幼儿的自主行为。幼儿是活泼的,制订规则是为了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不能大声喧哗,但可以自由游戏、看书、轻声与同伴交流等。我们要让孩子生活在规则下仍充满自由,有张有弛。
(三)、以身作则,作幼儿的榜样。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幼儿,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落到实处,要求幼儿做到,教师必须做到,且班级老师要做的一致。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逐步养成规则意识,并且由这种意识生成行为,直接方面可以与小学生活更好的衔接,长远来看,更能够成为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