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第七章力知识点一、力的相关概念【知识干货】一、力的概念: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概念的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同时成对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可以是一个物体的两部分,可以是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力的单位:牛顿(N)1N有多大?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力产生的条件:有物体,有相互作用;二、力的作用效果:熟练掌握两句话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力能使物体发声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重点提醒:填空题中,一般不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属于这种情况的都要统一答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含有力的三要素。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爱你,你爱我的关系)相互作用力是A对B一个力,那么B对A也有一个力,并且这两个力是等大、同向、共线的。

(需要注意,受力物体是两个,一个B,一个是A,简称异体)。

简言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同向、共线、异体。

【常见典例】力的作用效果、示意图的画法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填序号)2、“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 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 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D. 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力越来越大B. 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4、4月28日,马龙夺得“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54年来获得三连冠的第一人. 决赛中,马龙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该力的施力物体是.球离开球拍后,由于仍向前运动.5、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A. 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B. 先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C. 鸡蛋对石头的没有作用力D. 石头和鸡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6、头球是足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 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力C. 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也消失D. 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足球是静止的7、如图7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O为物体的重心)(7)(8)(9)8、如图8所示,物块沿绝对光滑的斜面下滑,请画出物块受力的示意图.9、如图9所示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请作出这个篮球受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

(决定大小因素质量)(3)怎样分析惯性现象:①确定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哪个部分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运动状态(静止或运动)③哪个物体或物体哪个部分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第二节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力的合成: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3)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①两个力同方向时: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即:F合=F1+F2②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即:F合=F1-F2。

第三节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是力的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并且在同一直线。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判断是否为二力平衡时,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相同点不同点平衡力等值、反向、共线同体不同体相互作用力(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力和运动关系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①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②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③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N
0 1
1
2
3 4 5
2
3 4 5
F
例1:某弹簧秤上加1N拉力时,弹 簧长度为8cm,加3N拉力时,弹簧 长度为10cm,则当弹簧加1.5N拉力 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
例2: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 码重G=100N,静止时弹簧秤的示 数为____,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分别 为____。
F
例3:如图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凸凹 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 )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例4: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 力计拉着匀速运动,如图甲,此时 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 再将木板支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 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 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滑 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甲 > f乙 B.f甲 < f乙 C.f甲 = f乙 D.f甲 ≤f乙
1、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空中运动, 是因为( )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2、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 动,是 因为( )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3、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 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 度越来越快。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属于正确的 ( D ) A.只有静止物体才能有惯性 B.只有运动物体才能有惯性 C.物体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的误区: (是错误的) (1)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精)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与归纳

(精)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与归纳

第七章运动和力§1、力一、力的定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力——F2、力的单位: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手拿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__牛顿,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是________二、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1、一个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物体接触与否不是产生力的必要条件三、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1、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⑴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就前进⑵火箭起飞向下喷气时火箭就上升⑶划船时桨向后划船就前进⑷人走路时人向后蹬地人就前进⑸脚踢墙脚会疼⑹鸡蛋碰石头鸡蛋碎⑺气球嘴松开,气球向后喷气同时向反方向前进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如:⑴手将弓拉开⑵人站在跳板上将跳板压弯⑶熊猫拉弯竹⑷网球拍将网球击扁⑸手将笔芯捏弯⑹手将桌边上的钢尺压弯⑺车轮将地面压陷⑻斧头将木柴劈开⑼撞车时车车身变形⑽手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如:⑴头顶飞来的球使球改变方向⑵网球拍将网球击出去⑶重力使下落的物体加速⑷发动汽车,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加速前进⑸脚踩刹车,汽车减速⑹司机用力转动方向盘使汽车转弯⑺滚动的篮球受到地面的摩擦而减速⑻向前滚动的铁球受到磁铁的吸引而改变运动方向⑼风将树叶吹得漫天飞舞⑽篮球撞到篮板上被弹回⑾手提绳子将拴在绳子上的石头高速旋转五、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⑴用力推课桌下部课桌沿地面滑动,用力推课桌上部课桌翻倒――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⑵用较小的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得少,用较大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得很长――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⑶向前拉车车前进,向后推车车后退――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六、力的图示跟力的示意图是不同的1、力的示意图;只画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如果告诉了力的大小则仍然要画大小)§2、弹力力的测量一、弹力: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1、画出下列弹簧对手指的弹力2、桌面上放着的文具盒,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会导致_____对______有一个弹力,俗称叫______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七章____运动和力综合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七章____运动和力综合复习

运动和力综合复习(一)知识结构图:1. 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单位:牛(N)2. 力的种类:(1)弹力: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 力的合成:合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同向和反向情况)4. 二力平衡: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6.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重点题型:①第一类重点题目是:1.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有关现象;用力的图示表示物体受到的力;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进行有关计算;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时,首先要明确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只有确定了研究对象才能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用力的图示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第一要有标度,指出某一小线段表示多少牛的力;第二要有大小,用能反映跟力的大小成正比例的线段表示;第三要有作用点,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最后,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mg,表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不能认为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G和m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5.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首先要确定二力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若二力方向相同,则F合=F1+F2,合力方向与二力方向相同;若二力方向相反,则F合=F大-F小,合力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②第二类重点题目是:有关惯性、平衡力和摩擦力的题目。

1.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其大小与质量有关,即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其惯性就越大,惯性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惯性现象常用如下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在所研究的现象中,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是要分析的对象。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小结与复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小结与复习
单元复习
第七章 力
第七章
知识结构
定义 符号、单位
作用效果 力
三要素 示意图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
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原理
注意事项

定义
重力
大小、公式 方向
重心
重点回顾: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__施__力___物体,另一个是_受__力__物体。
2.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__F___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
(3)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___大___。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使用前: (1)看清它的量程和__分__度__值____。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__零___刻__度__线___上。 (3)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
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 ×
地球上所有物体在任何状 态都受重力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篮球的重心在球心上,但
不在球体上
例2 江豚是一种小型鲸类,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洞庭湖和 鄱阳湖等区域中,由于其数量的锐减,被归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如图所示为一头悬浮在水中的江豚,点O为江豚的重心,请 在图中画出江豚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称牛,符号是__N___ 。 3.常考举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中学生的重 力约为5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__形__状___ 。如捏橡皮泥、拉弹簧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__动___状__态__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 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章末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章末知识总结

《第七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拥有物质性:力不可以走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不是先有施力物体 , 后有受力物体(2)力拥有相互性:一个力老是关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丈量。

(3)力拥有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成效: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依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依据成效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依据成效命名的,不一样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一样。

二、重力定义:因为遇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周边的物体都遇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可以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余地点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一样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一样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此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能否还受其余力也没关系。

③在办理物理问题时,一般以为在地球周边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余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平均。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平均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平均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立。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重点知识点大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重点知识点大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为了增强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同学们积极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

下列活动所涉及力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排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B.投掷出去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仍受推力作用C.篮球撞到篮板反弹回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足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A.发排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和排球对手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投掷出去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不与手接触,所以不受推力作用,故B错误;C.篮球撞到篮板反弹回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足球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不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2、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答案:BA.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弹力的产生还必须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正确;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C错误;D.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公路上两车追尾撞击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先撞击甲车,甲车后撞击乙车B.甲车撞击乙车的力大于乙车撞击甲车的力C.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的方向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的方向相同D.由于两车的受力作用点等因素不同,两车形变程度不同答案:DA.甲车撞击乙车的力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A错误;B.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等于乙车撞击甲车的力,故B错误;C.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的方向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的方向相反,故C错误;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总结+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总结+习题(有答案)

第七章力第1节力一、力1、力的定义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推、拉、压、吊、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认识:(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施加作用(推、拉)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受到作用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有受力物体(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2、力的单位力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之间一定要直接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 单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D. 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定会产生力的作用答案:C例2“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A.人B. 卵C. 石D. 手答案:C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两方面: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由静止开始运动、速度的改变、运动的方向改变例3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足球向内凹陷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同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答案:形状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②”三定”a.定点----b.定方向----C.定长度③”三标”a.标箭头----b.标力的符号----c.标力的数值和单位例4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 力的大小有关 C. 力的作用点有关B. 力的方向有关 D. 受力面积有关答案:C例5如图,小车上A点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右上方大小为60N的拉力F,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答案: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直线性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例6如图所示,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甲用60N的力推乙。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第七章力【考点一】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理解: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若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互推、拉、提、压等作用也不会产生力,如放在墙角、紧贴墙面的书桌与墙面之间虽然相互接触,却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4)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0N。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500N。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2.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的变化;3.运动方向的变化;以上三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3)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知识梳理总结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知识梳理总结

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伽利略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就减小的越,若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根据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概括著名的牛顿牛顿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到底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根据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去判断。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运动。

3.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反之,如果物体的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或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称定律5.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与是否受力,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

惯性不是力。

知识点2: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跟的方向相同,用字母表示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跟的方向相同,用字母表示知识点3:力的平衡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互称为。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平衡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物体上;重要实验实验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利用下面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让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然后分别在水平的毛巾面、棉布面和木板面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3)分析三幅图可得: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的越(4)推理:若水平面阻力为零,小车将做运动,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法,以前学过的探究实验时也运到运用到此方法(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意义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7)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 能转化为能,在水平面上滑动时,能转化为能实验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定滑轮的作用是,实验时小明在左盘中放入质量大的砝码,在右盘中放入质量小的砝码,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北师大版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北师大版ppt课件

跟 较 大 的
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 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 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 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或那
两个
力 之
力 的 方

精品课件

力的图示法
2、分析:人在空中受竖直向下 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两个力的作用。因他们静止不 动,在竖直方向上受一对平衡 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100N, 浮力的大小也是100N。力的作用 点作用在人体上。
精品课件
例题5:起重机用4×104N的力向上吊起一根质 量为3.95t的钢梁,这根钢梁受到的合力是多大? 方向如何?(g=10N/㎏)
分析:要求钢梁受到的合力,就必须先对钢梁 进行受力分析,钢梁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和竖直 向下的重力G的作用。已经知道拉力F=4×104N,不 知道重力G 的大小,但知道钢梁的质量大小,就可 以根据G=mg求出重力G ;然后再利用反方向的二力 的合成求出合力及其方向。
它从地球送到月球上时,它的质量是 ,
它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又是
N。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的重力
的1/6。)
分析和解:知道铅球的重力,就可以根据G=
求出它的质量;又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
种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故它
在地球上的质量就跟在月球上的质量相等;
又由于G月=G/6=90N/6=15N。
精品课件
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 着,怎么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 为了使同学们更具体地认识力,我 们讲了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 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同学们进一 步具体地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精品课件
巩固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 力”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 力”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必背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 力的表示:力通常用字母F表示,其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3. 力的性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必须涉及至少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包括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微小的。

2.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 (按一定比例)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五、弹力1. 弹性的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 塑性的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

3.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称为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 常见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5.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其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六、重力1. 重力的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10N/kg)。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近似指向地心),应用有重垂线、水平仪等。

4. 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

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七、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八章 力 运动和力(图说物理+精选试题)期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八章   力  运动和力(图说物理+精选试题)期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 车具有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 作用.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重__心_,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 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几__何__中__心_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 体的中心偏向于质量_较__大__的一端,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 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温馨提示】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
下”是指垂直于当地的地球表面向下,因此在地球各处重 力的方向都指向地心附近.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
D 下图中是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其中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
B.
C.
D.
B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若它们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能平衡
C.可能平衡,可能不平衡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
3. 滑 动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与 接 触 面 所 受 的 _压__力__ 和 接 触 面 的 _粗__糙__程_度___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就越_大__. 4. 增 大 有 益 摩 擦 的 方 法 : 增 大 _压__力__ , 增 大 接 触 面 的 __粗_糙__程__度__;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__压_力__,减小接触 面的__粗__糙_程__度__,变滑动为_滚__动__,使接触面分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与运动、压强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与运动、压强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梳理一、基本知识: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包括运动快慢(速度)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改变物体的形状与大小。

(形变)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照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力的作用只是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或形变。

3.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理想实验法,即实验+推理的方法。

采用同样方法的还有: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中要让滑块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让滑块在斜面底部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大。

(推理:如果滑块足够光滑,滑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等其它任何情况都无关,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

惯性不是力,不能与力比较大小,也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力、或惯性作用,只能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

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的。

(这叫做等效替代法)7.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二力合力的大小范围:︱F1-F2︳≤F合≤F1+F28.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等于其中一个分力,也可以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

第七章 力与运动 小结与复习 课件 八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 力与运动 小结与复习 课件 八年级下学期

3. 从井中匀速向上提水,已知桶重50N,水桶受到的
拉力是250N,则桶里的水重( D )
A. 300N
B. 50N
C. 250N
D. 200N
4. 用 6 N 的水平拉力,使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现将拉力撤掉,小车在桌面上做减速运
动,此时小 C. 大于6N
第七章 力与运动
小结与复习
一 复习回顾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 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 量大小有关。
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跟几个力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 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 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与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
①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②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
B. 0N D. 小于6N但大于0N
5. 有一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力的作用,如图1 所 示 , 此物体受到的合力是__2___N,方向__F__1 _。
F2 = 8 N
F1 = 10 N
图1
6. 氢气球和下面挂的吊篮总重为100N,受到空气的 浮力为120N,若氢气球是匀速上升的,则空气的 阻力是___2_0__N;若要使氢气球以原来的速度匀速 下降,则须在吊篮内再加上重___4_0__N的重物。 (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要点三、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2.平衡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力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受到平衡力,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要点诠释: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等大、反向、同体、共线。

要点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滚动时的摩擦。

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要点诠释:1.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挤压;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2.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f滑也可以相同(动力),注意: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些情况相对运动趋势很难判断。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若会相对滑动,则说明原来有静摩擦力,且相对滑动的方向就是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要点五、力和运动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即3.力与运动的关系:(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典型例题讲解】类型一、力和运动1.(2012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物体不受力(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因此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可能平衡,故B错误;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物体速度无关,故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惯性、力的作用效果等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举一反三:【变式】(2012 随州)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确的是()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答案】D类型二、摩擦力2.(2012 )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

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

【思路点拨】(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滑动摩擦力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压力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答案】20;10【解析】(1)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箱,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2)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木箱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因此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20N,所以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F合=30N-20N=10N。

【总结升华】木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要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当推力改变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否变化,就要从摩擦力的决定因素去分析。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

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确的是()A.木块A相对长木板是运动的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D.拉动速度变化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答案】ACD类型三、综合应用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

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速度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轮与细线间和轮与轴间摩擦不计)()A.1G B.2G C.3G D.4G【思路点拨】首先由受力分析明确物体M受力情况,由M的运动状态可判断M受摩擦力的大小;当M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摩擦力方向同时发生变化,根据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变化确定摩擦大小变化;最后根据物体始终受力平衡可求得左侧应加砝码。

【答案】B【解析】当物体M恰好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平衡,因此物体所受向左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向右的合力相等,即:f=2G-G=G 。

若物体向左匀速运动时,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不变,物体受到三个力,水平向右的拉力2G 、水平向左的拉力G+F 、水平向右的摩擦力G ,受力平衡列方程:G+F=G+2G ,所以F=2G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点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判断,明确一般情况下,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所受的总阻力为f ,人和伞重分别为G 人和G 伞,它们的关系是( )A .G 人=f-G 伞B .f+G 伞=G 人C .G 人+G 伞>f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4.如图所示,物体A 质量为1kg ,物体B 的质量为3kg ,用水平力F 把A ,B 两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

这时物体B 的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右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A 物体的左表面光滑)。

【思路点拨】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A 保持静止状态,首先分析A 的受力情况,求出A 受到的摩擦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出B 的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B 保持静止状态,分析B 的受力情况,求出B 右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9.8;39.2【解析】(1)19.8/9.8A A G m g kg N kg N ==⨯= ;39.8/29.4B B G m g kg N kg N ==⨯=(2)对物体A 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A 受到重力和物体B 对A 的摩擦力,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可得: 9.8A A G f N ==受力分析如甲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