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两个概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个国家拥有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要素禀赋与要素数量无关→相对概念.K/L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 两种要素的比例. 资本密集型 ( Capital intensive) 劳动密集型 (Labor intensive)Kx/Lx>Ky/L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的两种定义方法:实物定义——如果国家Ⅰ可用资 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小于国家Ⅱ的这一比例, 国家Ⅰ是劳动富裕型国家,国家Ⅱ是资本富裕型国家。 (如图示).价格定义——如果国家Ⅱ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 比w/r大于国家Ⅰ,国家Ⅱ 是资本富裕型国家,国家Ⅰ是 劳动富裕型国家。价格定义不仅反映可利用要素的供给, 还反映其需求。由于模型假定两国技术水平、偏好等都相 同,要素价格就和其供给情况直接相关。
(一)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思想 1、H-O定理: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供 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 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 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有相同的 要素生产率,也会产生成本差异,就会出现贸易。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会使各国的要素报酬出现 均等化的趋势。 4、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Paul Samuelson Theorem) 5、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nski Theorem)
一般均衡分析
四、多种商品时的比较优势
• 假设有商品1,2,----n,两个国家A、B,A国生产 这些商品的劳动投入分别为:A1,A2,----An,B国 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投入分别为: B1,B2,----Bn • 两国工资率分别用Wa、Wb表示 • 生产布局: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 • 如果:WaAi<WbBi,则称A国在生产商品i上具有 比较优势 • 专业分工的确定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1.国际分工//2.世界市场}(1).国际分工1.自然条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2.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基础}(2).世界市场形成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与通信业4.世界货币的出现}(二)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生产力遭极大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一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显著变化。
1.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美英法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严重破坏(三)二战后的世纪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与分配制度的变化3.社会阶层与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纪经济发展新阶段(一)经济全球化:(def)通过国贸,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各地经济成为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革命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现实可能。
2.全球的市场化改革为其创造了体制条件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其载体与主要推动力量(三)经济全球化的变现1.贸易全球化:商品与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2.金融全球化: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政策等方面交往协调竞争是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交易日趋自由的过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突破国家的限制,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跨过生产与投资的过程。
4.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战前垂直战后水平。
(四)经化对世经的影响1.通过贸易与投资获取现实利益2.其占据的国际经济主导地位为其对外扩张带来广阔空间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 4.有助于引进人才对发达消极:1.加大了金融风险 2.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职位的流失。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二、比较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2、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3、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
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必备
特定要素:“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划分并不绝对。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商品。
斯托尔珀-塞缪尔森定理: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会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减少,反之亦然。
雷布津斯基定律: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若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倒是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相对价格的相应变化。
里昂惕夫悖论: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
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充裕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两个角度定义:1.价格定义法:假设A、B两国劳动价格分别以工资率wa和wb表示,资本价格分别以利息率ia和ib表示,若有wa/wb<ia/ib,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资本充裕国。
2.数量定义法:假设A国的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高于B国,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土地充裕国。
要素密集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偏向型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汇率和汇率制度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三、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四、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1.要素禀赋2.倾销3.黄金输送点4.三元悖论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 分,共20 分)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 外国企业B 非盈利机构C 国际经济组织D 政府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A 技术转让B 信息交流C 信息回授D 示范效应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
(每小题2 分,共20 分)1.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1)(1)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 30 分)1.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A.贸易收支改善B.贸易收支恶化C.出口数量下降D.出口换汇增加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 外国企业B 非盈利机构C 国际经济组织D 政府6.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A.固定汇率制度B.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钉住汇率制度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A 技术转让B 信息交流C 信息回授D 示范效应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11.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B外汇理论研究C跨国公司研究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12.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A1,6 B2,4 C3,4 D4,713.关于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的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B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C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D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14.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A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产品带来的差异B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C同质产品D商品由于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15.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A购买力平价B铸币平价C铸币数量D铸币本位16.国际货币体系按照是否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安排可以划分为()A金本位、信用本位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B固定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C自发存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人为安排组织的国际货币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牙买加体制17.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是()A区位特定优势B市场内部化C资源禀赋优势D所有权特定优势18.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A国内进口B国内出口C国内净出口D国内净资本流出19.三元悖论成立的前提是()A完全竞争市场B开放经济C封闭经济D垄断20.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A贸易创造,贸易转移B贸易创造,贸易抑制C贸易转移,贸易抑制D贸易创造,贸易分享2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A 企业B 居民户C 家庭D 国家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A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 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 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23.考虑A、B两国生产X、Y两种产品的相互需求决定进出口价格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世界市场的价格的上、下限正好是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B 某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由A、B两国出口恰好补偿进口决定的C 加入货币因素后的模型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进口都不一定恒等于出口D 加入其他因素后的模型表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是由双方的供求决定的24.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金融账户的内容?()A 证券投资B 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C 债务减免D 直接投资25.使用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发达国家的经济数量时会()实际数量,而估算发展中国家时会。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①.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1)关于财富的定义(2)关于国家干预(3)关于持续地保持贸易顺差的意义②.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运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③.绝对成本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2.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①.不考虑需求因素,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就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收益分配问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的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③绝对成本的适用范围有限。
3.一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条件为:ax∕aY < bx∕bY (ax、aY、bx、bY为单位生产成本)ax∕aY﹥bx∕bY (ax、aY、bx、bY为劳动生产率)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就具有比较优势4.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A国:机会成本=∣dY/dX∣=∣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aX/aY (为一常数)同理B国:机会成本=bX/bY如果aX/aY <bX/bY,则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5.A、B两国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由于机会成本不变,两国会实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A国专业化生产X, B国专业化生产Y。
6.贸易后的一般均衡: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A国贸易三角形为△DA′CA, B国贸易三角形为△FBCB.7.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使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比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它说明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凭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受益。
这种理论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直到今天,比较优势理论对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1)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使得比较成本说的适用程度受到了限制。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规模收益递增;5.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1)生产成本法:若有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二节H-O理论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
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全部内容。
NO。
1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核心:金银财富论贸易保护主义零和博弈二、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
李嘉图(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试卷以及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3、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4、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5、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7、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复习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复习绪论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
它的研究目的是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策含义。
2、通常把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利用及积累问题3、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第一章1、国际贸易:是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2、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2*2)。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4、机会成本: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5、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三个: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6、国际贸易的起因: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在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第二章1、论述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如果(alx/aLY)<bLX/bLY,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讲,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2)用图形分析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以上a、b两图分别表示A、B两过一般均衡。
从a图的A国的贸易三角形DA’C,DA’表示A国X的出口量,DC 表示A国Y的进口量;从b图的B国的贸易三角形FBC,FB表示B国Y的出口量,FC表示B国X的进口量。
由贸易平衡条件可看出DA’=FC,DC=FB。
由此可得,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劳动率相对较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率相对较低的产品。
大一上学期末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点速查
大一上学期末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点速查在大一上学期末,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的速查,帮助学生复习和准备期末考试。
一、国际贸易
1. 贸易理论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同质产品贸易理论
2. 贸易壁垒
- 关税
- 非关税壁垒
- 进口配额
- 出口补贴
3. 贸易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WTO)
- 自由贸易区
- 关税同盟
二、汇率和汇兑
1. 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制度 - 浮动汇率制度2. 汇率决定
- 货币供给与需求 -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投资流动3. 汇率风险管理
- 头寸管理
- 期权合约
- 远期外汇合约
三、国际经济政策
1. 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政策 - 保护主义政策 - 关税调整政策
2. 汇率政策
- 固定汇率政策
- 浮动汇率政策
- 货币干预政策
3. 资本流动政策
- 自由资本流动政策
- 资本管制政策
四、国际货币体系
1. 黄金标准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3.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五、国际经济关系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经济合作与援助
- 跨国公司投资
- 农产品贸易问题
2. 国际经济危机
- 2008年金融危机
- 亚洲金融危机
- 欧债危机
六、国际经济发展
1. 收入差距与发展
2. 工业化与城市化
3. 全球化趋势与挑战
以上内容涵盖了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大一上学期末需要复习的同学们。
祝大家考试顺利!。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A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D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B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D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非判断题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1.国际贸易理论
a.绝对成本比较优势理论
b.相对成本比较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扩展
d.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
e.所得分配理论(斯托尔班克-萨缪尔森模型)
2.重要的国际贸易政策
a.关税
b.非关税壁垒
c.贸易救济措施
d.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
e.地区贸易协定(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国际货币体系
a.固定汇率制度
b.浮动汇率制度
c.汇率调整机制
d.汇率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例如,汇率干预)
4.国际经济政策
a.贸易政策
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d.国际经济协调
5.国际投资理论和政策
a.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b.国际资本流动
c.国际投资政策和限制
6.国际金融市场
a.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
b.国际债券市场
c.国际股票市场
d.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7.国际经济合作和组织
a.世界贸易组织(WTO)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c.世界银行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e.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例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8.国际经济发展和全球化
a.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政策
b.全球化的效益和挑战
c.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
9.国际经济危机和政策应对
a.金融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b.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策略
c.经济复苏和调整策略
10.跨国公司和国际商业策略
a.跨国公司的特点和战略
b.国际市场选择和进入策略
c.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国际经济学复习全
精心整理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
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
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
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
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产均衡点。
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2分),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2分)。
(指在商品可以自由流动,并可以在各国自由贸易,即不存在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及其时间耗费,则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折合成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2、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2分)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2分).3、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1分),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1分)间全部经济交易的(1分)的系统记录(1分)。
4、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1分)、应用(1分)、推广(1分)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1分),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弗农在1966年推出。
这是对技术差距模型的总结与扩展。
根据这一模型,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
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了。
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
这一过程通常都伴随着发明国家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的直接投资.5、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2分)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分)绝对优势说: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则该国应当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从而从贸易中获利。
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Advantage):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6、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H —O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1分)。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3.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4. 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5.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政策。
二、填空题1. _______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答案:自由贸易2. _______是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答案:比较优势3.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科技进步4.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挑战之一。
答案:文化冲突5. _______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
答案:关税壁垒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A. 生产成本B. 市场需求C. 政府政策D. 个人喜好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推动力?A. 科技进步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经济发展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挑战?A. 文化冲突B. 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人口增长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非关税壁垒D. 自由贸易协定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影响?A. 经济一体化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技术进步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国际贸易?()A. 生产成本B. 市场需求C. 政府政策D. 个人喜好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推动力?()A. 科技进步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经济发展答案:ABD3.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挑战?()A. 文化冲突B. 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人口增长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非关税壁垒D. 自由贸易协定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影响?()A. 经济一体化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技术进步答案:ABD五、判断题1.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ppt
x
5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个体消费均衡
Y
个体无差异曲线 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
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预算线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
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
U1 U2 U0
的不同组合。
X
6 6/2/2020 4:11 PM
社会无差异曲线
6/2/2020 4:11 PM
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25 6/2/2020 4:11 PM
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 状
(劳动密集型) Y
B国(劳动丰裕) A国(资本丰裕)
6/2/2020 4:11 PM
X(资本密集型)
26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 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 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3)XC=XP,YC=YP
10 6/2/2020 4:11 PM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图 示
图1-5
11 6/2/2020 4:11 PM
(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 两国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差 PA=1,PB=2
故A国对于X,B国对于Y具有比较优势 A国出口X,B国出口Y ❖ 均衡价格的确定 国际均衡价格在两国贸易前相对价格之间 A国与B国相互贸易的相对价格的范围
密集型;劳动力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拥有比 较优势。 ❖贸易模式: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输出;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丧失比较优势, 开始进口。
8 6/2/2020 4:11 PM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 一般均衡条件:
(1)生产者达到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1.国际分工//2.世界市场}(1).国际分工1.自然条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2.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基础}(2).世界市场形成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与通信业4.世界货币的出现}(二)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生产力遭极大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一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显著变化。
1.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美英法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严重破坏(三)二战后的世纪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与分配制度的变化3.社会阶层与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纪经济发展新阶段(一)经济全球化:(def)通过国贸,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各地经济成为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革命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现实可能。
2.全球的市场化改革为其创造了体制条件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其载体与主要推动力量(三)经济全球化的变现1.贸易全球化:商品与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2.金融全球化: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政策等方面交往协调竞争是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交易日趋自由的过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突破国家的限制,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跨过生产与投资的过程。
4.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战前垂直战后水平。
(四)经化对世经的影响1.通过贸易与投资获取现实利益2.其占据的国际经济主导地位为其对外扩张带来广阔空间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 4.有助于引进人才对发达消极:1.加大了金融风险 2.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职位的流失。
积极:1.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市场,为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可能2.带来了显著的贸易投资利益,使得以发挥比较优势。
对发展中消极:1.积极主权遭威胁 2.加大金融风险3.盲目产业转移损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国家安全遭威胁。
(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何要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差距。
(发达国家位于价值链高端,获取利益。
发展中人才流失。
)2.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纪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市场机制具有盲目性,国贸易受市场风云变幻影响,外部冲击。
)3.经化加剧了全球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
(六)世纪经济格局的新变化:1,世经并未回到由美国称霸的单极格局。
2.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国际经济秩序的缺陷Def: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及国经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和。
1.现行的国经秩序不合理不公平。
2.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3. 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的缺陷4.改革国经秩序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世纪经济的发展(一)科技革命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
----三大基础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
科技革命的特点:1.涉及领域,参与国家广泛,各种科技交互渗透2.军需刺激其发展,在转民用化,促进人才流动与集约使用3.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同步,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4.科技发展,在生产中的利用得到政府有力支持。
5.信息曾为主要的生产力要素,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二)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技革命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性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需的物质条件。
(三)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影响趋势: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国际化。
影响:促进了世经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结构改变,三产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减缓了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
促进全球产业转移与国贸增长。
(四)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促进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3.对世界市场产生影响,商品结构变化,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市场范围与规模扩大4.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为发展中带来机遇,扩大了发展中与发达的差距。
(五)二战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交通运输业出现了更多方式,商业中出现了更多新产品销售方式科技信息咨询等行业成为发达国家三产的发展方向银行保险业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
文娱体育旅游教育等部门发簪迅速。
第四章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套有关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正式制度(显性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隐性制度)组成。
正式制度:表现为表现为套法律制度与规则对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具有强制约束————非正式制度:表现为一定的文化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以及价值伦理规范意识形态也对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具有强制约束。
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体制基础。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的原因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2.经济制度的差别3.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差别。
4.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别。
(二)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2.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配置成为可能.3.使得大多数国家的市场实现了国际化4.即竞争又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必然要求.(三) 试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市场经济体制演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正式宣告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干预时代的到来。
其中,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明确规定将美国银行业体制中的混业经营改为分业经营,并同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经营架构了一道安全网;1935年出台的《社会保障法》则标志着美国政府全面承担起社会保障职能,也是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开端。
这些体制性的重大变化对美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主要以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为程序基础,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最基本的宏观调控手段。
由此,美国在传统私有制和自由经营的基础上辅以大范围政策调控,政府对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承担起重要责任。
(五) 休克疗法实施的后果1.经济自由化的措施不仅没有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顺利转型,反而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2.私有化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3.宏观经济稳定化措施存在内在矛盾,没有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指两个或以上国家地区通过签订条约取消所有的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
类型:1 特惠关税区2 自由贸易区 3 关税同盟 4 共同市场 5 经济联盟(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动因:1国际分工的深化,经济国际化的加深。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世界经济多极化3 寻找有利的贸易条件与投资环境4 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活动。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关系1.联系:a,经济全球化促进区经的发展b,两者发展进程互相融通 c ,两者实践过程互相促进。
2.区别:a,区经具有背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效应b,在两者过程中主权国家的扮演角色不同c, 两者发展动力不同(四)区经一体化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1.积极:通过促进区域内部积极增长,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提高竞争与效率等渠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消极:其发展会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排他性加剧了世界各地区间对抗。
第六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1.国贸增速超过世界生产增速(一)二战后国贸的新特点 2.国贸商品结构明显改变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作用突出4.呈现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的国贸新格局(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1.保护商品范围扩大2.保护措施多样化3.保护制度系统化4.各国奖出限入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奖励出口。
(三)关贸总协定宗旨: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他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 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商品的生产交换为目的。
通过达成互惠协议,大幅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贸中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四)A.总协定原则:1,无歧视性原则2,自由贸易原则3,互惠原则4,透明度原则B.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从削减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两个方面促进全自贸发展。
C.WTO对世界多边贸易的贡献:1,进一步促进了货物贸易自由化2,推动了服务贸易自由化3,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D.WTO面临的挑战与前景:1. 2.经济全球化历程复杂曲折,世界经济格局,、国际政治版图,国家权力结构的交替转换已经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多哈回合谈判困境使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前景更加黯淡。
第七章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A、def: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支付结算机器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
B、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1储备资产的多元化 2 汇率制度的多样化3 国际收支调节的多样化。
(二)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金化内容:1.利率自由化改革2汇率制度变革与外汇体制改革的放松。
3金融市场相互开放4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发展中国家的金化内容:1金融体制改革2利率自由化改革3信贷控制4金融开发与外汇体制改革(三)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金融危机冲击金融体系2金危阻碍国贸,国投的发展4金危延缓了经济的增长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与协调5各方面:1 改革目前不发达的国际金融体系2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范围3推行更具普遍性的监管原则4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合作5建立国际性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第八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def:也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拥有有效管理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1市场导向型动因2资源3效率4优惠政策导向型动因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1企业设立方式上划分,创办新的或跨境并购2企业所有权角度划分,独资经营,合资,合作3从投资形成的企业划分,横向FDI(市场寻求型)纵向FDI(效率寻求型)混合FDI(与国内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的子公司)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1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快速发展时期美国主导,发达国家间“双向投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