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f8d7ca4afe04a1b071dedf.png)
词汇的发展不会带来语音和语法的立刻变 化。
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 达的需要。即使词汇数量增多,也不会立刻影 响到音位系统。 词汇的增减也不会影响到句法规则的改变, 新的词可以用于旧有的结构中,虽然有的词消 失了,但是句法规则还存在于许多其他词语中, 因此不会随之消失。
五四时期形成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相辅而行。 国语运动收效甚微。 解放后推广普通话。
二、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 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 通用语。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 成的。一个方言可能由于政治地位(如北京 话)、经济地位(伦敦方言)、文化地位(意 大利多斯岗方言,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 大文豪用这种方言写成了著名的作品)而成为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但要使这一方言取代其他方言而实现语言的统 一,必须有经济的基础。
三、社会方言
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 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 是所谓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 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 出来的一些变异。
社会方言的数量难以确切说明。有多少个 言语社团就有多少社会方言,言语社团的 数量是难于确切统计的。
方言、次方言、土语。 究竟多大的差别才算不同的方言?这没有 统一的标准,俄语、英语等内部方言差别 比较小,而汉语方言间差别大。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c7cb6cd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4.png)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演变的原因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2.社会群体的接触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1.语言内部语音、词义、语法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2.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 p.193-194不平衡性语言各个要素的演变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变化速度最快语音变化速度较慢语法变化速度最慢语言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不变有些地区这样变有些地区那样变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p.198黑话 p.199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一般简称“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较小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语音差别最大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p.20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2a0007fa04a1b0717fd5ddf4.png)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发展
![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fb630fa524de518964b7d81.png)
三、共同语的规范 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
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 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 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 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 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 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 加以处理。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的基础方言,主要取 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 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 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 经济原因; 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 是由于文化原因。
稳固
变化
2、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规律是指语言发展过程中,语 言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发展速度 不平衡。 总体来看,词汇发展较快,语音、语法 较慢。 在同一要素内部,发展也不平衡。 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平 衡。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方言 共同语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一、亲属语言 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子语) 二、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族——语支——语群——语言 按其亲属关系世界语言的类型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分布最广的语系是印欧语系,研究最充分、最深 入的一个语系也是印欧语系。世界上使用人口最 多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确定方言身份时,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 (1)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 (2)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 定的局限。 不同点: (1)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 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 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 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 (2)地域方言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 社会方言永远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https://img.taocdn.com/s3/m/0f67d689bb4cf7ec4afed0a7.png)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亲属方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
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38f4f9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8.png)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语言演变的特点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01
02
03
04
为什么语言演变会有渐变性特点呢?
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只有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楼盘、按揭、写字楼”就是从“台港-广东-内地”这样传开的。
为什么语言演变会有不平衡性特点呢?
第一,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比如一个新事物新观念产生了,要进入交际领域,首先就要有个名称,就必然要在词汇系统中反映出来,而社会现象、事物、观念的产生与消失,是经常发生的,在词汇中以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等种种形式。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注射”、“亮相”、“花脸”、“阅卷”等。
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dda9a1273169a4517623a306.png)
• 语言地理学还有助于进行方言分区。如:
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 (1)确定的范围不同。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 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 范围。 • (2)表现的特点不同。地域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 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表现在一般 词汇上。 • (3)发展的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 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 (6)研究地域方言的意义
• 1)汉语方言中蕴藏着大量引人瞩目的语言现象, 对于普通语言学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素材。 • • 2)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运 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科学地提示方言与共同语 的对应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 3)汉语方言的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依 据。 • 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中蕴涵着丰富 的文化历史内容。 • 5)考证古代文献的作者,如果别的线索缺 少或不足时,方言学知识往往可以帮忙。
• (二)台州片:乐清清江、天台、三门、 临海、仙居、黄岩、温岭、玉环 • (三)东瓯片:温州、乐清、瑞安、平阳、 文成、苍南部分、青田东、洞头北 • (四)婺州片:金华、兰溪、义乌、东阳 • (五)处衢片:丽水、云和、景宁、龙泉、 泰顺、遂昌、衢州、江西上饶
• 二、吴语特点 • (一)语音
• 全浊声母、单韵母、入声
(二)亲属语言
• 1、定义: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 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 2、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根据各种语 言的来源(即亲属关系)划分的,一般称 为谱系分类法。 • 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 •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
• 被语言学界公认为独立语言的大致为2790 种。由于这2790种语言中有70%左右没有 相应的文字,而且大部分使用人数并不多, 而语言学家分析并研究过的语言更只有500 种左右。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只 有13个: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 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印尼语、 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c7082958fb770bf78a5593.png)
吴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客家方言
粤方言 闽方言
八大方言区:闽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
十大方言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 )
12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彼此有同源关系。
祖语/母语/原始语/原始共同语——子语/后代语 原始汉藏语 ———— 汉语/藏语(姊妹语言)
苗:苗语、布努语 瑶:瑶语 未定:畲语
苗瑶
16
我国境内的语系分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 、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 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17
18
第七章 复习与小结
一、简答: 1. 语言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外因、内因,3因素) 2. 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3. 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4. 世界语言主要有哪些语系? 二、填空 1. 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______方言,具有强烈的______性。 3. 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_____语系____语族;法语属 于_____语系_____语族;阿拉伯语____语系____语族。 4. 中国境内分布的语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
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世界语言谱系
13
世界主要语系: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南亚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乌拉尔语系 高加索语系 闪-含语系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班图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尼罗-撒哈拉语系 科依桑语系(霍布督、布须曼语系) 美洲印第安诸语言(语群) 澳洲诸土著语言(语群) 西伯利亚诸语言(语群)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24fb966f1aff00bed51e86.png)
语言。
亲属语言
▪ 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 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 同一语言(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亲属语言(子语)
▪ ①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 类,叫“谱系分类”。
▪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 系的远近):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
▪ 湘方言 长沙话
湖南省大部。
▪ 赣方言 南昌话
江西省,湖北省东南。
▪ 客家方言 四川等。
梅县话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 闽方言
闽南方言(厦门话)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北方言(建瓯话) 福建、海南、台湾等。
▪ 粤方言 广州话
广东 、广西,港、澳特区。
地域方言
▪ B、一个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 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 面。
▪ a、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 不同名称去称说相同事物。“我、你、 他”,上海话“阿拉、侬、伊”,客家话 “捱ái 、女、渠”;“红薯”,沈阳话 “地瓜”,广东话“番薯”,淅江话“山 薯”,成都话“红苕”。
地域方言
▪ b、语音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是语音, 以语音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只考虑几个重 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微差别。
亲属语言
▪ ②关于汉藏语系。 ▪ a、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
最多的两个语系。 ▪ b、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 ▪ c、共同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没有内部 形态变化;有量词。
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2013修订版语概007-第6讲: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2013修订版语概007-第6讲: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80105f86964bcf84b9d57bf9.png)
的摄口变齐齿)。 ❖ 一般说来,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语言系统中所谓
的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 的历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 探索语言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7.2 语言的分化
❖ 7.2.1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
❖ 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 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 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
如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ɕ/,在广州却保 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ɕ/,而/ts/不变(/ts/后
语义泛化,语法搭配能力增强;出现了新的派生构词规则。
❖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
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
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
❖ 7.1.3 语言演变的特点
❖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07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分化
![07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948813c8d376eeafaa318a.png)
总之
•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演 变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 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 每一语言演变的特殊的方向。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 这些特点是由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
性质决定的。
渐变性特点
• 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 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 使用之中。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 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这样的变动 非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语言是全社会 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 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
•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 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 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 斯大林指出:“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在语言和创造新的 语言,而是经过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 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不平衡性
• 外部——语言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不同(第二节 分化)
目录
• 万物皆流,万物皆变 。 • 两种形式:渐变、突变。 • 语言——渐变 • 细微的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明
显差异 。 • 表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 • 语言的演变指的是语言结构要素的历史变化,即新的
语言结构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结构要素的消亡。 • 语言不断向着日益丰富、完善、精密的方向演变。
• 汉藏语系 • 印欧语系 • 阿尔泰语系 •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 南亚语系 • 达罗毗荼语系 • 乌拉尔语系 • 高加索语系 • 闪-含语系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 班图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 尼罗-撒哈拉语系 • 科依桑语系(霍布督、布须曼语系) • 美洲印第安诸语言(语群) • 澳洲诸土著语言(语群) • 西伯利亚住语言(语群) • 其他一些语言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08752bf1102de2bd96058858.png)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 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 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 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 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 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 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 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 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 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 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 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 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 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 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 部的具体表现。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1)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1)](https://img.taocdn.com/s3/m/d09ad571a98271fe910ef9af.png)
二、语 言 发 展 的 特 点
(一)
(二)
渐变性
不平衡性
(一)渐变性
语言的渐变性根源于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约 定俗成的结果,因此,就语言整体而言, 就不可能也没必要在突然之间变得面目 全非,否则,人们就不能使用语言进行 正常交际了。
渐变性从哪两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语言的各要素不能“要变一起变”,只能少 部分的逐渐变化,大部分保持稳定,才能保证语言交 际的顺畅进行; 其次,语言被不同的人使用,因此语言要素的变化 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所有人,语言群体越大,变化扩散 到整个群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
语言发展的原因
外在动力 系统影响
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 不平衡性
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一、语言演变的原因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因)
•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 维越来越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 动语言不到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 语音方面 • 从人的因素讲,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在交际过 程中,由于连续发音,一方面发音器官要相互协调配合, 另一方面也为了省力,因此会造成发音的改变。 从社会交际的因素讲,有些语言片段经常在一起使用, 就会发生减缩、融合等现象。比如“ Good Bye” 只说 “Bye”
再比如自从有了网络,相应产生了一系列同网络有关的新 词新语,使词汇发生变化,词汇的这种变化必然又导致词 语组合形式的变化,比如“呼”,以前只能说“呼叫、呼 喊、呼应、呼唤”,而有了呼机以后,人们可以说“呼我、 呼他、传呼、呼一下、呼一呼”等,这些组合形式,在呼 机产生以前是没有的。同时,词语的组合也会影响到语音 的某些变化,必然轻声、儿化等,例如汉语的“子”是上 声调,但在“棍子、桌子、凳子、椅子、圈子、房子”等 词语中,变成了一种轻而短的轻声调。而且这种轻声调的 产生,使得韵母逐步弱化,以致出现了韵母失落,声母逐 渐浊化的现象。比如“我的”的“的”,念轻声时,韵母 几乎消失了,而声母浊化了,很像是英文的[d]。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8d56924a7302768f99391f.png)
等语群。
❖
系属不明的语言,如:日语、朝鲜语。
❖ 语系→
语族→ 语支→ 语群
❖
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东部、西部、北部 语支
❖
西部语支 →英语、德语、荷兰语
❖
北部语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
❖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系。
❖
印欧语系是分布地域最广的语系。
❖
英语、西班牙语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语言。
❖
日尔曼语→英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
岛语、荷兰语
❖
斯拉夫语→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波
兰语
❖
可以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
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归在一起,没有历史同源关
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称之为语言的“谱系分类”。
❖ ②语言的“谱系分类”
❖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专集》)
❖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符号系统,为了表
意的明确性,要求语言必须保持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有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就会引起
语言系统的变化。
❖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
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
过程中,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
②社会的社群分化 指的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内部,
因阶级、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
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
❖
语言分化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PPT课件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5d492b51e79b89680226d8.png)
北京儿化韵的新老派差异 老派 歌儿[k r55]≠根儿[k r55] 街儿[t ier55]≠鸡儿[t i r55] 样儿[i r51]≠燕儿[i r51] 果儿[kuor214]≠滚儿[ku r214] 新派 歌儿=根儿[k r55] 街儿=鸡儿[t i r55] 样儿=燕儿[i r51] 果儿=滚儿[ku r214]
现代汉语必须加量词,如:参加一次会、回两趟家。
词汇的变化(略)
语音的变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注:“鬓毛 衰”一作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鬓毛催”
二、语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外部原因
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服务于社会,所
以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引起语言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是 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外部原因。
b、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 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 点,反映在语言发展变化上,就出现了不平衡性现象。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1)语言内部各要素在发展变化速度上表现不同
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一般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 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言语社团而产生的。
女国音问题
女国音的主要发音特征是发音位置前移,在发音过程中将j、q、 x等舌面音变异为类似z、c、s等舌尖前音的读音,在韵母为i、ie的 单字中发生率较高,而在韵母为-iong、ü、üe、üen等的单字中较 罕见。女国音发音时舌前部紧靠下齿龈,舌面前部紧贴上齿龈,嘴 形小而闭合,送气减弱,音质偏细。
语音的变化引起词汇的变化
语音简化
古全浊声母消失、古入声 韵消失、声调系统也发生
语言学纲要(7-9章)
![语言学纲要(7-9章)](https://img.taocdn.com/s3/m/b53e1d5f312b3169a451a4ed.png)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影响语言演变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是外部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2.语言发展的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等性。
3.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编译,是语言社团的一种标志。
4.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5.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的关系,称之为亲属语言。
6.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原始汉藏语:汉语、藏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语;日耳曼语: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古斯拉夫语:俄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波塞尔维亚语。
拉丁语、日耳曼语、古斯拉夫语、梵语都是原始印欧语。
7.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8. 共同语: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共同语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是政治的因素。
)9.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成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哪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加以处理。
10借词:也称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
例如:黑板。
意译词里面有一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语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例如:电话。
1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怪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c25176a27d3240c8447ef65.png)
3、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分
判断的主要依据: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民族认同 感。例如: 粤方言、闽方言—北方方言—差异大—同一语言。
荷兰语—德语—差异不大—两种语言。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差异不大—两种语言。
社会是否完全分化是不是决定语言认同心理的唯一因 素?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4.谱系分类
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 言,也简称方言。
如现代汉语就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汉语七大方言分化时间图
划分汉语方言区的标准
不同的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表现出差异,如: 词汇上,“房子”闽语说“厝”,湘语说“屋”,乡话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1)语言内部各要素在发展变化速度上表现不同
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一般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 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同一子系统内部不同成分的发展变化速度也不平衡 如:北京话同是[k]组和[ts]组声母,在不同的韵母条件
下,有些发生了变化,有些没有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平 衡性。
(3)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 比如:[k]组、[ts]组声母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时,在北
京话中变为[tɕ]组声母,而在广东话、湖南等方言中仍然 读[k]或者[ts]组声母;湖南方言“婆”、“过”、“簸” 等果摄字已经变为[u]韵母,而普通话仍读[o]韵母。
思考
用语言学的知识解释“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和
• 什么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 系分类”。 •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 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 、语支、语群等。 • 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 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原始母语或原始基础 语。 •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 布最广的语系是印欧语系,研究的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 语系也是印欧语系。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4a2e42227375a417866f8f2d.png)
•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 语言各子系统的变化速度:词汇>语音> 语法 •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 • 一般词汇变化快 • 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 化慢 • 语音:音值的变化相对快一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社会方言: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在全民语 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 或语言变体。 • 地域方言(简称作“方言”):同一语言 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 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 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 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
• • • • •
拉丁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罗马尼亚语
பைடு நூலகம்
• 二、社会方言 • 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 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 变异。 • 年龄、性别:女国音 • 职业:木工、医药界、戏曲界、科学界 • 阶级/阶层:法国贵族 • 黑话
• 方言间的词汇差异:名实异同 • 向日葵:唐山:日头转 • 承德:朝阳转 • 任丘:望天转 • 济南:朝阳花 • 昌乐:向阳花 • 莒县:转日葵 • 栖霞:转日莲 • 邵阳:盘头瓜子
•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 原始汉藏语:祖语、母语、原始语、原始 共同语
• 汉语、藏语:后代语、子语、姊妹语言 •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 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 类。 • 祖语(母语)——语族——语支——语群— —语言
• 三、地域方言 • 方言——次方言——土语 • 区分方言和语言的社会因素:
• ①社会是否完全分化,是否有共同的文字 和书面语; • ②语言认同的心理因素(语言认同感)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f8e8fb4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4.png)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填空题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
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用语)(阶级方言)等。
4.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
7.(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8.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原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原因。
9.一种方言是否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0.(黑话)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的特殊社会方言。
11.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在确定方言身份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12.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种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13.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14.语言的分化相对于社会的分化要(慢),而社会的统一却(快)于语言的统一。
15.社会方言包括(阶层方言)(行业方言)(科学技术用语)等,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16.(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方言
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 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 是所谓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 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 出来的一些变异。
社会方言的数量难以确切说明。有多少个 言语社团就有多少社会方言,言语社团的 数量是难于确切统计的。
语音方面的例子:“亚”读四声,不读三声。 “质”读四声不读三声或二声。“危”读一声, 不读二声。“束”不读su。 词汇方面的例子:“像”指以模仿、比照等方法 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 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如“画 像”“录像”“人像”“塑像”“肖像”“摄像” 等;“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 “表象”“形象”“气象”“景象”“意 象”“印象”“假象”等。
我国境内有: 汉藏语系:汉语族、藏缅语族
壮侗(侗台)语族、苗瑶语族
南岛语系: 高山族语言
南亚语系:佤、布朗、德昂、崩龙语等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 (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俄罗斯境内 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的一些民族的语言) 印欧语系:塔吉克语
乌兹别克语、柯尔克孜 (吉尔吉斯)语等
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 原因,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或 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
一般说来,语言系统中的所谓不规则现象、 种种例外以及某些惯用法等等,都是古代 语言保留在今天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 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 探索语言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 索。
2 、在一个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 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如:舌尖音和舌根音的腭化只在齐撮两呼前 发生,不在开合两呼前发生。
3 、同一语言现象的演变速度、演变方向, 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它在有些地 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 变,因而产生了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 别。
研究的最充分的是印欧语系,最不清楚的 是汉藏语系。
一般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及侗台(侗 语、水语、壮语、布衣语、泰语、老挝语 等)、苗瑶(苗、瑶、畲族的语言)和藏 缅(藏语、缅甸语、羌语、嘉戎语等)三 个语族。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重音,多 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有一 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语言的 演变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 组成部分的演变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 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渐变性: A——A/B——B 。在新形式 B 取 代旧形式 A 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个 AB 共 用的时期。
不平衡性 1、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
词汇最能反映时代的变迁。网络,电子邮 件,上网,课件,博客等新词反映了我们 这个时代。“笔”“房子”这些名词的具 体外延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
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 进语言的演变。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入居 中原,中原的汉人南迁,这样语言出现接 触,引起了语言的变动。元、清都是少数 民族统治中国,统治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 对汉语产生了影响。
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还需要一个共同的 交际工具。汉语就起到了这样的族际交际 语的作用。 有些国家中这种语言可能不止一种。加拿 大有英语和法语两种。瑞士有德语、法语、 意大利语和罗曼希语。
三、共同语的规范 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 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规范化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 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 法固定下来,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 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 妥善地加以处理。
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对于推普 和地方干部掌握方言是有用的。 可以从纯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将一种方言作为一种 独立的体系加以研究。
也可以用方言材料探索历史演变。古语里的成分 在各种方言里的变化有快有慢,有时又呈现不同 的发展趋向,因而把方言里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 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找出语言发展的线索。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地域方言 在一个地区中出现的语言新成分一般不大容易 传播到其他地区去,语言中某些固有成分的改 变或消失也不大容易波及其他地区。
这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 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各地区 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共同语就在 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地域方言。
汉语词汇从单音节到复音节,是由于音节 结构的简化(浊音清化,复辅音消失,辅 音韵尾消失等),同音词增多,为保持语 言符号的区别性,汉语词汇走上了双音化 的道路。
语音的简化造成印欧语中形态的简化和语 序的固定化。 语言中语音、语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 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 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 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汉语的书面语自古以来大体上都是统一的。到 元代 时 产生 一 种新 的 统一 的 书面 语 “天 下通 语”,是一种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后 来产生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游记》等都用这种天下通语写成。
但口语的统一直至今天还没有完成。官话只能在官 吏和知识分子中起一点作用,这是因为缺乏经济的 力量。 世界上其他各国的方言差别的消失和语言的统一与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贸易的发展需 要打开统一的市场,就要求语言的统一。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语言在使用中改变。
语言的任意性与语言的演变。人生下来就面对一 个先验存在的语言系统,因而不存在改变语言的 企图,但语言的任意性原则又允许语言有改变的 可能。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不能狭义地理解 为语言对应于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状态而由 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社会的 发展主要影响语言的词汇概念层面。
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 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的多少,决定 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正因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社会方言 有这种交叉的关系,因而发生在一个言语 社团内部的语言变异就容易扩散到其他言 语社团中去,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
同一言语社团的人不一定总是使用同一语言 形式。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交际 对象会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变体。 社会方言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 同的。
词汇的基础非常稳固。它表现在两方面: 1 词汇 中的基本词汇部分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 念,很不容易起变化; 2构造新词的材料除了外 语借入成分之外,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 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
词汇的发展不会带来语音和语法的立刻变 化。
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 达的需要。即使词汇数量增多,也不会立刻影 响到音位系统。 词汇的增减也不会影响到句法规则的改变, 新的词可以用于旧有的结构中,虽然有的词消 失了,但是句法规则还存在于许多其他词语中, 因此不会随之消失。
方言、次方言、土语。 究竟多大的差别才算不同的方言?这没有 统一的标准,俄语、英语等内部方言差别 比较小,而汉语方言间差别大。
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划 分方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 方言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和各方言之上 是不是还有一个共同语作为各地区人们的交际 工具。要考虑到政治的因素,不是一个纯语言 学的问题。 汉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汉语各方言虽然不一 定能通话,但是有普通话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而且还有共同的书面语。所以,汉语的各方言 尽管分歧大,还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可以分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亲属语言既然是从一个原始基础语分化发 展而来的,它们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同 源成分必定具有明显的、成系列对应的特 点,正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确定语言的亲 属关系。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 分为: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乌拉尔语系(芬兰、匈牙利、爱沙尼亚语) 阿尔泰语系(土耳其、蒙古) 闪-含语系(阿拉伯、希伯莱,豪撒语) 高加索语系(格鲁吉亚、车臣、阿部哈兹 等,500多万人,内部分歧很大。)
纳-德内
爱斯基摩
乌拉尔 印欧 印欧 阿尔泰 阿菲罗-亚细亚 尼罗-撒 汉藏 阿尔泰
达罗毗荼 南亚 凯 楚 亚
科 依 桑
印欧
班图 南岛
毛利/ 澳土著
/wiki/World_languages
印欧语系: 日尔曼语族:英语 德语 瑞典 挪威 凯尔特语族:爱尔兰、威尔士、 Breton (布里 多尼) 拉丁语族 / 罗曼语族:法语、西班牙语、葡萄 牙 斯拉夫语族:俄语、波兰语、捷克语 印度-伊朗语族:印地语、孟加拉语,波斯语 希腊语 阿尔巴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 ( 分布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 塞拜疆等国,土耳其和中东地区也有大量使用者) 波罗的语族(拉脱维亚、立陶宛)
瑞典语与丹麦语、挪威语互通性很高,都属于 斯堪的那维亚语,但却属于不同的语言,因为 在政治上属于不同的国家
总之,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 支,在确定方言身分的时候,要同时考虑 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 差异。
不过也有不同的民族或国家说同一种语言 的情况,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这是殖 民的结果。
五四时期形成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相辅而行。 国语运动收效甚微。 解放后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