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王天白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2期

摘要:学生在重要课堂或自习场所占座是高校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从座位的供求关系入手,使用制度经济学方法对占座与反占座进行制度变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学生;占座;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13-02

在高校,学生占座是一个经常性问题:上课占座、自习占座;教室占座、图书馆占座。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堂上占座和一些重要课程占座的现象尤为突出。以前,这一问题常被归结为学生道德问题、学校管理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因此,笔者不避浅陋,以学生非常重视的高数课为例,冒昧地利用一些经济学理论对占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

高数课对经济类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4~7班数学课的教室在中心校区理综楼,教室的前排座位(这里定义为前五排)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被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有更好的听课效果。于是在上课时,出现了学生争先占座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占到座位而一劳永逸,余下学生则只能“望座兴叹”。针对这种现象,2010级学生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文明上课,不贴条占座”活动。规定“任何不文明的占座行为将一律无效”,并强调“概率统计课也不例外”。这一新制度的实行,最初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好景不长,新问题出现了。一些学生很早到教室,却发现前排依然没有座位,原因是,一些更早到来的同学帮助其好友占了座位。对此,学生无奈而又不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结果呢?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前排座位的供求分析

可以将前排座位理解为一种稀缺资源。从它的供给来看,只有大约80个,远远小于上课人数;从它的需求来看,不同于其他课程,只要认真听就可以,高等数学课需要记笔记、看老师的板书以及一些公式的详细推导过程。因此,只要有可能,人人都想坐在前排,以争取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性的,此时,必须用一种制度来分配稀缺资源。原来的制度并不禁止学生占座,也就等于没有规定。对前排座位的分配,靠的是学生的自发竞争和市场反应。这就导致对前排座位,一部分通过学生初次上课时的竞争,即早去、贴条、永远不撕的方式被分配;另一部分通过学生课前几天的竞争,即每周提前上课时间数天贴条被分配;

余下的座位,通过上课当天早上的竞争被分配。在这种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条件下,学生的竞争行为表现出很大的自发性,即使不顾别人的利益也可以理解。

三、占座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规定了人们为配置稀缺资源而进行竞争的行为方式。以下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不同制度设计的反应。在原来“没有规定”的制度下,由于没有约束,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竞相占座,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性行为的表现。对此,学生的普遍反映是:不合理。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杜绝占座行为,以当天到教室的早晚决定座位。但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出现新的制度?我们可以用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来解释。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这里也不例外。只有当变迁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有可能。在座位分配改革中,预期收益比较明显,即大部分学生有机会通过早起占到前排座位。而预期成本则不那么明显。首先,由于座位供求严重失衡,学生必须提前相当一段时间起床才可能坐在前排,这既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又将导致睡眠不足,影响听课效果;其次,制度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新制度的确立势必会损害既得利益者——已经占到座的学生。加之学生相互熟识,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因此改革可能付出很大的人际成本。以上分析针对的是制度变迁的需求方——学生。而导致新制度没有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制度供给即新制度的设计和实行,制度供给者是能够设计和实行新制度的个人或组织。很明显,单个学生无法设计和推动占座问题的改革。原来又没有组织愿意担当制度供给者。因此,原有制度尽管缺乏效率,但仍被长时间保留。此时,学管会提供了制度供给,同时由于之前存在的制度需求,新制度得以实行,并在最初受到学生的欢迎。根据之前的分析,座位的激烈竞争将引起学生起床时间的大幅提前。实际情况与此相符。相比于原来7点50分还有一些前排学生没到,现在6点50分时前排座位基本坐满。制度运行效果达到其设计初衷。但是,接下来仍有学生帮助其好友占座的情况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至此,可以将新旧制度做一比较。在原来制度下,牺牲的是多数学生可以坐在前排的权利。但同时,座位靠前程度与起床时间的关系基本确定,学生可以自主确定一个平衡。一部分早起占座,另一部分则多睡一会不去占座。学生的整体睡眠时间较多,换句话说,总成本较小。而在新制度下,全体学生都具有了坐在前排的权利,但整体睡眠时间较少,并且由于帮助占座现象加剧,靠前程度与起床时间的关系变得不确定,学生面临的风险增大。可以说新制度下,学生的总成本更大了。

为什么好的制度初衷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呢?可能的解释是:首先,新的制度安排缺少监管,没能有效执行。学管会的通知中虽明确禁止占座,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可实施的惩罚措施,在实际执行中,也没有设置专人管理占座现象,违反制度规定的人没有得到惩罚或加大成本。这使得此次规定成为软约束,而非硬约束,理性的学生在不同制度约束下的行为当然不同。其次,制度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帮助人们克服对风险的厌恶。风险感使人们对未来的情形没有把握而放弃行动。新制度不但没有减少学生的风险,反而由于帮助占座现象增加了早起学生的风险和成本。最后,此次改革由学管会以通知的形式发起,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学管会进行改革,可能是由于在其预期下净收益为正,且意识到学生的自发性制度变迁无法实现。但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不一定能成功,它受到制度设计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的影

响。当学管会的偏好与学生们的普遍偏好不符,或没有预测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时,制度变迁很有可能失败。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供求分析和制度经济学对占座现象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制度与人相互影响。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策略和行动;而当一种制度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并被普遍认为是不合理时,人也会寻求建立新的制度。

第二,制度本身必须具有约束力并且是可实施的。这也许是学管会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可以设置一位监督人,并赋予其相应激励。这样一来,制度实施的人际成本将大大降低。

事实上,制度经济学中一些重要而有趣的问题在占座例子中都有体现。比如,旧制度明显缺乏效率,但为什么它们并不少见?还有,除了用新制度代表的完全竞争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像小学里按身材大小来解决,或像某些中学里按成绩高低解决?等等。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冰]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天白(1991-),男,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