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以后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与古典西方文化的差异
试论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
试论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试论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试论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论文关键词]现代性文化启蒙社会转型[论文摘要]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序幕,并成为现代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
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来说,探讨中西现代化转型中文化启蒙的差异,无疑有利于中国现代性的生成。
中西文化启蒙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现实基础都有所不同,传统文化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根源。
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文化启蒙,思考文化启蒙的历程、反思文化启蒙的结果、总结文化启蒙的价值,无论对于启蒙运动本身,还是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可否认,既然都是启蒙运动,那么中西现代性启蒙必然具有内在关联,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共同特征。
但与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相比,中西现代化转型中文化启蒙的差异则更为突出,探讨差异产生的根源、分析差异的基本内容,不仅可以借鉴西方文化启蒙的合理性,而且有助于中国现代性的生成。
一、中西文化启蒙差异的背景分析中西文化启蒙基本内容及结果不同,主要在于不同的发生背景,不同的社会需求导致了启蒙担负不同的使命,由此决定了启蒙的进程及方向。
西方启蒙前期的哲学是启示哲学、信仰哲学,当时的主要精神是一种依附精神、蒙昧精神,这种精神表明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没有形成独立、自觉的人格,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从上帝那里寻找价值根据,教会控制着从日常生活到王权政治的一切,人们生存的最终目的是皈依上帝,向往天国。
但宗教****、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为了克服中世纪宗教及社会危机,适应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从文艺复兴的反对神权、倡导人文主义开始,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
作为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国家,英国的启蒙运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培根主张打破偶像,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成为启蒙大师。
西方文艺简略史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西方文化漫谈)
西方文艺简略史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这个学期的开始,怀着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程。
怀着极大的兴趣上完这学期的课程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入开阔了很多。
这门课程让我更加系统全面地接受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的知识与信息,也让我对西方文化这个问题有了更加理性更加专业的理解。
西方文艺史在欧洲,最早的几所大学包括以医学闻名的撒利诺(Salemo)大学、以法学见长的波洛尼亚大学和以神学著名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大学设立于1200年,由从前的主教座堂学校和私立学校合办,法国国王菲利浦认可了师生公会的合法性,1215年,教宗英诺森三世批准了师生公会的行规。
在13、14世纪,巴黎大学声名显赫,人才鼎盛,学校分为四个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文学院的课程,才能晋升到其他学院修习各种专门知识。
在文学院学生必须接受前面提到的“七艺”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进行专门知识学习的基础。
尽管每间大学的特色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最早的表现吧。
文艺复兴的基本含义:“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
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
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
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简单来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
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状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
中国和西方近现代服饰文化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对中西方近现代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深入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服饰文化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清朝末年的长袍马褂到民国时期的旗袍和西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山装和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服饰,中国的服饰文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西方的服饰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罗马的束腰宽衣到中世纪的骑士铠甲,再到工业革命后的西装、女裙和现代设计师的创意服装,西方服饰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
近现代以来,西方服饰文化成为全球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各国的时装设计师纷纷向其学习借鉴。
中国近现代服饰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从清朝末年的长袍马褂到民国时期的旗袍和西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山装和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服饰,这些服饰不仅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更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的态度。
例如,中山装的出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追求,旗袍则成为了中国女性解放和追求平等的象征。
西方近现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同样非常丰富。
从工业革命前的传统服装到现代设计师的创意服装,西方的服饰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思潮,同时也对全球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流行音乐和青年文化催生了一批摇滚明星和他们的个性化着装,这些服饰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年轻人,也成为了后世众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风格。
中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现状是多元化和快速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服饰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影响。
与此同时,国内的时装设计师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探究近代中西文化启蒙及法制建设的比较
探究近代中西文化启蒙及法制建设的比较作者:韩弢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11期摘要: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定的人文环境条件,促使了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法制建设与文化启蒙有着必然的联系。
任何国家启蒙运动的兴起多是由于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和反思,以促使对政治制度的革新和法制的建设。
因此文章对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及法制建设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
一、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比较1.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的比较处于中世纪的欧洲主要受神学思想所禁锢,神学的思想禁锢使得布鲁诺为批判神学而献身,但也为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奠定了基础。
神学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并非完全对立,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互认同的思想基础。
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到日耳曼民族入侵造成文化的断裂,然而近代欧洲的文化觉醒运动,都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有关,具有代表性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以及罗马法复兴运动,这种文化觉醒运动同时也为资产阶级建设法治及推行立宪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
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世界,这时大批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创办一些文化出版机构,并进行西方书籍的翻译,推荐法律思想家的相关著作,宣传法制观念及平等观念。
晚清时期一些洋幕宾也充当了启蒙老师的角色,宣传了近代西方思想,使中国近代的洋务派有了思想渊源。
随后建立的大批新式学堂都以学习西方文化为目的,传统封建文化形态逐渐被取代,转变为由西方植入的继受型文化,于是引发了一场由外到内的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这与近代欧洲在精神上的延续性有较大差异[1]。
2.文化对社会危机的纠偏功能的比较在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理性主义发挥了批判和怀疑的作用,并且注重思维的价值判断,从而在方法论上为构建新的资产社会制度理念提供价值选择。
神学和理性主义或者人文主义的发展流变,都是以对一种研究方法进行价值判断为基础,而以科学发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科学主义的兴盛。
然而科学主义往往以经验主义为基础,若是社会舍弃了理性主义的价值判断,其在认知上得出的结论并非完全错误,但也是狭隘的,以致后来出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局面。
中西启蒙的差异
中西启蒙主义的差异什么是启蒙主义?我们知道,启蒙主义是欧洲18世纪的文化思潮,也是一种文学思潮。
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启蒙文学家,他们宣传的启蒙理性成为启蒙文学的指导思想。
在德国有莱辛以及歌德、席勒等为代表的“狂飙运动”。
在俄国有从罗蒙诺索夫到普希金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启蒙主义文学。
还有意大利的启蒙文学等。
启蒙主义接续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继承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它高扬理性的旗帜,宣传人类进步的观念,从而发展和超越了文艺复兴精神。
从现代性的角度说,启蒙主义确立的理性和主体性原则,成为现代性的核心。
启蒙主义文学是鼓吹现代性的文学,而不是批判现代性的文学,这一点是它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根本上不同之处。
启蒙主义文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18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统治尚没有被推翻,启蒙主义者正在开展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为将来推翻封建主义作思想准备。
启蒙主义文学也加入了这场战斗,把封建主义作为自己的敌人。
这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把资本主义作为主要批判对象不同。
第二,启蒙主义文学坚持理性,主要是人文理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相信人的崇高和伟大。
伴随着理性的乐观精神,启蒙主义文学也渗透着一种感伤主义情调,这是启蒙主义者觉醒后的悲凉情绪。
启蒙文学的理性精神与浪漫主义反叛理性甚至颓废倾向,现实主义对人文理性失望,自然主义肯定人的生物性不同。
第三,启蒙主义文学既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反拨,又是前浪漫主义的文学,它还没有发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分离和对立,因此客观的描写和主观的抒情、说理融为一体。
这与以后浪漫主义偏向主观性而现实主义偏向客观性不同。
第四,启蒙主义文学具有平民性,是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的文学,体现着平民精神,与贵族化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有本质的不同。
在以上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中,核心的精神是对于现代性的鼓吹。
这不仅是对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的界定,也适用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第一篇: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气候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将成为领导世界的两支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中、美两国的研究很重要,其中,就他们分别代表的文化作一些论述。
先站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从小生长在一个社会里,很自然地会将那个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当有一天,人们进入另一个社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同样正常地生活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困惑和震惊。
这也许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的最深刻也是最复杂的感受之一。
美国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中国和美国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看到两种文化差异在民族性和理论上的体现。
不少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些“西洋景”。
国外的东西,有时尽管新鲜、有趣,但只要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便自然属于古怪和异常一类。
这种态度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视异族为“蛮”、“夷”,呼外国人为“鬼子”的“中央大国”的那个时代的心态。
当然,这种绝对思维模式也可以逆向呈现。
自从1978年以后,当在几十年隔绝后重新打开国门时,中国人被外面的世界所惊呆了。
于是,不少人的思想立即趋向另一个极端:西方的一切都是合理的、科学的,而中国的一切都是丑陋的、病态的。
然而,人们只知道,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外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中庸之道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代辩证方法。
可是细究起来,这不过是基于同一种思维模式上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和取舍方式。
“为体”的“中学”,不但是决定“西学”有用无用的基础,而且显然也是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
美国人在这方面有着几乎同样的问题。
一百多年和平发展所造就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完善的民主体制和日渐流行的大众文化,使美国人过于自以为是,以为美国的社会模式是各国都应仿效的“样板”,美式的价值观念更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绝对标准,而很少意识到美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例子,并很可能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例子。
古代希腊城邦文明与现代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
古代希腊城邦文明与现代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古希腊是欧洲文化之母,其文明的伟大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今天的文化传统。
现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古希腊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然而,在现代文化传统和古希腊的城邦文明之间仍存在着种种区别和差异。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和联系,我们需要对古希腊城邦文明和现代文化传统进行比较研究。
一、政治制度的差异古希腊是一个由城邦组成的国家,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
最典型的是雅典民主制度和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相比之下,现代国家通常采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在希腊城邦,政治权利是属于公民的,而在现代国家,国家才是拥有政治权力的主体。
在城邦时期,公民们通过会议、选举等手段参与政治活动。
在现代国家,公民通常只能通过选举代表来参与政治。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而现代国家则采用法律的约束来维护自由。
二、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古希腊艺术的代表作品包括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斯巴达的巴特洛米奥神庙等建筑。
希腊的雕刻作品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雕像为代表的希腊文化成就标志着其文化的复杂性和高度。
现代文化传统中也有许多涉及艺术和文化成就的领域。
希腊建筑和艺术中的一些元素被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比如,在现代建筑和雕塑中,许多希腊艺术的元素被广泛地应用。
比如,希腊文化中的女神像、以及建筑中的白色大理石等等,都成为了现代建筑和艺术的元素。
三、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非常重要,他们崇拜许多神灵,认为人类的命运是由神去决定的。
在希腊城邦文明中,共同信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之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信仰和道德观念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尽管早期的现代社会中仍有类似的信仰和道德观念存在,但在现代文明的推动下,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成为了个人的选择。
结论总体来看,古希腊城邦文明和现代文化传统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但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无论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还是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这两个时期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章 中西方文化比较
第二章中西方文化比较第1节西方文化史简述西方文明进程,大体经历了6个时期,即神话时代,古典时代,宗教时代,过渡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
一、神话时代西方神话时代的早期文化主要围绕着图腾崇拜和巫术活动而展开。
而自然神崇拜是其基本特征。
神话时代人们所崇拜的神都是感性的、直观的、自然的,而不是像后来高级宗教中的高度抽象的精神。
神话时代的神一般来说都是自然力量的化身。
如古埃及人崇拜的太阳神阿蒙神。
神话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就围绕着自然神崇拜展开。
在经济方面,原始城市一般都围绕神庙建立起来。
神庙主宰城市的经济生活,神庙和神庙的掌权者拥有很多奴隶,奴役奴隶去从事农业、畜牧业、渔业、手工业,商业基本上也由神庙控制着。
在政治活动中,与神沟通联络的祭司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社会中的特权阶层。
在多数情况下,神职和社会公职合体,国王即祭司,法老往往集祭司与国王于一身。
在文化生活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宗教建筑物:为祭祀神祇或供亡灵栖息而建立了宏伟的庙宇和陵墓。
如苏美尔的台基庙塔、埃及的金字塔,代表了神话时代建筑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另外,神话时代的天文学、几何学、医学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宗教活动。
如占星术的盛行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和天文知识的普及。
二、古典时代西方文化的古典时代是指自古希腊时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历史阶段(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476年)。
古典时代正处于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是需要巨人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这一时代奠定了西方制度文化的基础,创造了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之源头。
在政治方面,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堪称典范,西方近代政治法律学说都源于此。
而罗马帝国完善的法律体系对此后西方法治传统影响至深。
在思想领域,古希腊哲学被尊为西方哲学的源头。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大师的学说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在宗教生活中,古罗马时期形成的系统完整的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宗教时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典时代结束,西方进入了中世纪的宗教时代(公元476年至约公元14世纪)。
浅谈中西方文化文化比较
浅谈中西方文化文化比较【内容摘要】:文化无穷无尽,无处不在,中西方文化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不同,在各个方面体现了差异。
【关键字】:文化的特征文化的差异文化交融一、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方面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西方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各有千秋。
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于儒家思想,而西方文化的基础则是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以及宗教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一性与多元性中国文化的注重大一统、大同和西方文化的强调个性、个人发展、个人自由和个人进取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推己及人”与“个人主义”中国文化的推己及人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文化的“老吾老而人之老,幼吾幼而人之幼”、“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
而荷马史诗中有关特洛伊人和希腊人的战争又充分展现了西方文化。
(三)伦理和法制中国人重视礼或伦理,人人谨守礼数,不能乱伦,在维持善良人格与良好人际关系上,讲究“五达道”、“三达德”,重视“四维”、“八德”以及对天地君亲师的尊崇。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一)生活方式美国人强调个人,即一种我们称之为个人中心的特征。
中国人强调个人在其同伴中的地位是否恰当,行为是否合理。
且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以情绪为重心,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深思熟虑为趋向。
(二)民族性格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
因此,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民族性格差异。
对于中西方而言,西方的自我中心与中国的奉献精神,西方的冒险精神与中国的稳定情节,西方的直抒胸臆与中国的委婉表达,西方的感情外露与中国的感情内敛,西方的竞争意识与中国的保守主义,西方的个人主义中国的集体主义,西方的不拘小节和中国的礼仪至上都体现了中西方在民族性格方面的差异性。
(三)性观念中西方性观念差异主要体现在西方的个人中心与中国的情景约束,西方的罗曼蒂克与中国的现实主义,西方的探索创新与中国的关心同情,西方的寻求快乐与中国的以身相许,西方的大胆表现与中国的含蓄委婉这几个方面。
中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兴趣。
中西方艺术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在发展历程和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分析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并探讨其融合的可能性。
一、中西方传统艺术的对比分析1. 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西方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历史,这也影响了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艺术以绘画、书法、陶瓷等著名,这些艺术形式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同时,它们在历史上与宗教、哲学、文化等密不可分。
而西方传统艺术的形式更多元化,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
西方艺术的发展大多与宗教、历史、政治、科学等有关。
中西方传统艺术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2. 艺术主题的表现中西方传统艺术在艺术主题的表现上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艺术所要表现的是道德、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主题,如《清明上河图》、《兰亭序》等古代传世名作。
这些作品主题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魂。
而西方传统艺术则更加着重于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这些作品注重立体感和透视技法的表现。
3. 艺术形式的表现中西方传统艺术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的是明暗、水墨、用笔变化等,注重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艺术风格。
而西方传统艺术则更强调光线、颜色、构图等,注重在画面中营造出超好的氛围和气氛。
二、中西方现代艺术的对比分析1. 现代主题的表现中西方现代艺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现代艺术倡导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反映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如齐白石、徐悲鸿等的作品。
而西方现代艺术则通常从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角度来表现自己的创作,如列奥纳多·达芬奇、毕加索等的作品。
2. 艺术手法的表现中西方现代艺术的艺术手法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现代艺术独具特色,如用笔简洁的极简主义,以及表现主观情感的抽象表现主义。
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启蒙运动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思维由迷信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理性和科学为指导。
这场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则需要以更为复杂的视角来看待。
首先,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知识传播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世纪初,由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和贸易往来的扩大,中国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
这些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例如,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西方哲学、政治和社会科学,尝试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些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冲击。
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和自由,这与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和封建主义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新思想影响了民众的意识形态,并推动了一些重要的社会改革。
例如,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实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近代工业和军事技术,试图重新塑造国家的力量和独立性。
然而,要说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只有正面的一面,是片面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差异,西方启蒙运动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挑战。
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而非简单地模仿西方的思想。
此外,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19世纪晚期的中国,一些西方国家以殖民和压迫的方式介入中国事务。
这些国家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条约和外国势力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发展,导致中国开始了一段历史上被称为“百年屈辱”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的启蒙运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总体上来说,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知识传播和社会改革,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思想进程。
然而,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过程中,并非没有阻碍和挑战。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更多地是基于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选择,而非简单仿效西方的模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源远流长,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我们说西方文明如果从克里特文明开始算起的话,距今已经有4千5百年左右的历史了。
而我们中国文明呢,我们常说中国文明5千年的历史,而实际上只有3100年左右,即便是从夏代开始,至多也只有4100年。
但是西方学术界只承认我们的文明史是从商代而不是从夏代开始不过,我们自己还是坚持我们的文明是从夏代开始,也就是和西方的文明历史大抵一致。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对中西文明进行比较。
一、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这三大文明之间是具有极大反差的,到了近现代文化,这三大源流才算是百川归海,都汇入西方近现代文化之中。
中国的文明源流主要是讲先秦,在先秦时候,大凡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就以华夏自居。
到了汉朝,应该说还是长治久安的,历史上有一个说法"雄汉盛唐",也就是说汉朝很强大。
中国人变得文弱是在汉代以后,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开始讲究仁义而不是霸道了。
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中国自从宋朝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被南移了,南方逐渐繁盛起来了。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道德标准的差异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3)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中西方文化对比与分析
二、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 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 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 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 “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 多样的标立新说。
四、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2.理性精神
由于征服自然的需要,在 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 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 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 典型特征。哲学是人的理性发 展的产物。
3.个人本位
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以个人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尊严。 古希腊文化中对人类力量极为崇拜, 形成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特征。 启蒙运动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进 一步发展了这一特征。
中西方的对比
• 一、义利关系问题 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 利兼顾。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 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 赞赏。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 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 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 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 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 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总结
西方文化是西欧、北美人民长期历史 活动的产物。它起源、发展并成熟于欧 洲,由于19世纪列强势力的向外扩张, 到20世纪初扩展到了南北美洲,澳洲和 南非的广大地区并影响全世界,是一种 具有扩张性的文化。 西方文化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莱 文化,中世纪的近千年时间都处于基督教文化的 统治之下并融进了阿拉伯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于14世纪出现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深远 的文艺复兴运动,16世纪又出现了宗教改革,西 方文化逐渐定型。17世纪又出现了科学革命,18 世纪开始了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19世纪的工业 社会,西方文化日趋成熟完善,并开始随着资本 主义的向外侵略而向世界扩张。
请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谈谈为何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
请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谈谈为何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近代科学指的是400年来使西方工业革命称霸世界的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西方科学。
西方因为先产生了近代科学从而领先于东方,中国未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其欧美所不具备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当时远远领超欧美各国的科技水平,但是5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却未能产生近代科学,这就是这成为了所有人的疑惑。
这个问题也广受国际关注,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作为近代科学萌生的西方,因为其实行了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近代科学的产生,马克斯·韦伯在分析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兴起的历史时认为:虽然帝制时代的中国存在资本主义萌生的物质条件(市场、劳动分工、货币经济、对外贸易等),但当时中国没有形成追求进步的文化及合理的制度,以及系统追求科学知识的体制,因此,资本主义最终只在西方出现。
而制度的产生与实行是文化的产物,所以,近现代科学技术萌生于欧美,而不是产生于东方,是因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
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创造出了中华文明的雏形。
这一时期建立了“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思想,敬德与重民思想开始萌芽,西周时期我国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开始成型,并且对后世中国文化脉络和思潮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以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为杰出代表出现并引领我国出现百家鸣的文化发展状况。
之后历经些许波折,最终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主要思想,它对于中国从古到今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儒家宣传“万般皆下品思想,唯有读书高”,它所宣扬的书是四书五经,对那些爱搞发明创造的人称做是奇技淫巧,并被归类到地位低下的工匠行列中去,对于那时处于封建时代的人们,希望自己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不愿成为地位低下的工匠,而对于那些有文化和才智的人,他们所追求的是儒家的高尚精神境界,不会去浪费时间去研究科学,这就阻止了科学的产生,唐朝时出现了科举制,这是个非常先进并有效的制度,唐朝从进行科举以后,国力强盛,贫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出路,这更激发了人民的上进心,但之后的科举制却被慢慢改变成为入仕的途径,越到后来,清朝实行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精神;之后,中国被西方列强入侵,完全处于停滞时期。
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异同分析
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异同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
其中,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差异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从文化、思维方式、社会伦理、经济模式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东、西文明的差异以及吸收它们之间的优点,以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文化方面西方文明从古希腊罗马文明,通过黑暗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一直走到现代文明这个过程,其文化背景深刻影响了其思想、道德和艺术观念。
西方文明历史上浪漫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以及摩登主义、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的涌现都展现了强烈的个人主义和反传统趋向。
东方文明则起源于古代中华文明,历经商周、秦汉、唐朝、宋朝等历史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文化体系。
东方文明所强调的礼仪、道德、和谐等,与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相对应。
思维方式西方文明一直重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为西方形成了强大思维基础。
另一方面,西方文明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和独立创新。
东方文明则更注重个人修养、心灵培育和内部修为。
其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强调对人性、社会关系、自然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中国古代的“诗、书、礼、乐”与日本的“礼仪之邦”等,都反映了东方文明从细节中体现出的思维方式。
社会伦理西方文明注重个人权利、平等和自由。
其政治体系包括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
西方社会的文化规范奉行“人人平等”,追求自由从而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平衡以及家庭中老年人、孝敬等传统价值。
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也是东方文化十分珍视的观念。
东方社会在高度强调社会秩序、家庭责任等方面,体现出“全体至上”的社会伦理。
经济模式西方文明是市场经济最为顶峰的一种形式,其强调"盈利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首当其冲。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我们的文化大致可以变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强烈地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的。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深远影响,看重个人的自由与权力,注重实践与探索。
我个人认为,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与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认知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虽然我们在他们身上并没有看到过)。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例如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未知海洋和未知大陆都是他们打着开辟的幌子怀着掠夺的目的发现的。
另外,在我们的文化差异中还有可以单独列出的另外一条,我们认为“性本善” ,而在他们的观念中“性本恶”主宰了大部分西方人的脑袋。
其次,思维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不难发现,中西方在思维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是巨大的。
正式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在处理人事关系时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
1、科学观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但看看西方人呢。
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的时候,我们却在偏安一隅,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可自拔。
2、法制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法律是道德的补充,因此,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来约束人。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来约束行为,道德属于从属的地位。
3、民主观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了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
古代东方和近代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古代东方和近代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人类文化是伴随着文明进程的历史累积而产生的,每个文化的发展都是历史转折点的积极回应。
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区别,强调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因素所形成的特点,通过比较两种文化差异,可以更好的理解两种文化的优势与缺陷,推动以两种文化的优势为基础的全球文化交流。
古代东方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具有阳刚气势和厚重的思想底蕴。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以人为本,注重修身齐家,提倡爱国主义和敬天爱人。
道家思想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道”指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自然规律,主张顺应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道家主要是谋议国家政治和修养个人道德。
佛家思想经历了从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宗教儒释道的相互影响之后,形成了佛教的中华文化。
而近代西方文化的迅速发展,则主要是在哲学、科技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西方哲学思想古希腊兴盛时期,主要有柏拉图的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他们的思想集大成了理性和科学精神。
西方科技是一项引领全球的发展,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期,科技爆炸式的从欧洲外传遍世界,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使得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科技和知识轻松共享。
西方经济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和繁荣,二是西方的商业活动,包括加工、交通、贸易和银行业等。
两种文化在有些方面有千差万别,另一些方面则很相似。
例如,尽管东方和西方文化有明显差异,但两者的哲学思想中,都包含着将自己的人生责任和义务肩负起来、追求和谐、自由和繁荣的理念。
这种共性表明了两种文化在重要价值观念上的契合和互通的潜力,这对于两种文化的交流、产生创新以及推动全球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古代东方文化重视礼仪和道德,追求和谐、平衡和深沉。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之道、人际关系和人道的重要性,道家主张超脱世俗追求道德、思想、生活方式上的和谐。
佛家主张放下生死之忧,净化无明之扰,实现生命的另一种境界。
中西方文化差别
中西方文化差别中西方文化差别中西方文化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语言特点、价值观念、饮食文化、教育理念、家庭结构以及社交礼仪等多个层面。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中西方在历史、哲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层次不同,也影响了各自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思维方式●●中国人:侧重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注重整体和宏观的视角,强调集体利益和整体价值。
在处理问题时,中国人倾向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寻求平衡和和谐。
中国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和道家,强调中庸之道和阴阳平衡,这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决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中国人更倾向于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方面的胜利。
●●西方人:侧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注重个体和微观的视角,突出个人价值。
在处理问题时,西方人倾向于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一解决。
这种思维方式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强调理性和逻辑分析。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语言特点●●汉语:语言模糊,歧义性强,常需借助上下文和文化语境来理解。
汉语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注重意境和韵味。
汉字的象形文字特性使得汉语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诗歌和书法中,汉字的形状和排列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汉语的成语和谚语也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故事。
●●英语:语言逻辑性强,追求精确性。
英语的表达方式直接明了,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
英语的拼音文字系统使得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表达中具有优势,能够清晰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信息。
在法律和商业文件中,英语的精确性和逻辑性尤为重要,以确保条款和协议的明确性。
●价值观念●中国:强调和谐,主张合乎天道,注重精神享受。
中国文化中,和谐被视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人们注重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满足。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
西方近代文化传承与演变
西方近代文化传承与演变近代西方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因素。
然而,尽管它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发展,但其价值和本质却一直存在,并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和演化。
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奠基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地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创作和思想创新,这些创作和思想都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注重个体的意识和自我实现,同时注重人文主义和文化传承。
二、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发生的一场反对黑暗和愚昧的运动。
启蒙运动认为,人类应该自主思考和判断,不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束缚。
这种思想的深入人心,推动了独立思考和创新,也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
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强调对多元化、复杂化和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
后现代主义不再追求单一、纯粹和真实的形式和哲学,而是认识到事物和观念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四、数字文化数字时代的到来,对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承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迅速连接和获取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各种信息和文化资源。
现在,我们能够在网上欣赏数百万曲目的音乐、观看数万个电影,网上书店提供数百万本图书等等。
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和演化,也推动了新的文化创造和互动,促进了艺术、文学和媒体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承和演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现代的后现代主义和数字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对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承和演化,无疑将继续演变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以后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与古典西方文化的差异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从发端至确立,大致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三个阶段。
文艺复兴确立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则建立了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最终全方位地建立起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
”启蒙运动后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不论是科学还是价值体系或者是人文素养都比启蒙运动之前要先进得多。
民主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专制机器被民众砸的破碎。
要说启蒙运动对古典西方文化的改进,它一定在哲学和思想论述上。
启蒙运动在思想上的第一枪是在英国打响,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资产阶级新教理论等都只会让英国成为第一个思想领域上的探索者。
弗兰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率先对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发起了进攻。
荷兰的唯理论、法国的启蒙哲学等都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奠基石。
如果说近现代的西方文化史理性的话,那么以希腊罗马文化为主体的西方古典文化尽管也在谈理性,但它正注重的是人性的自我价值。
古希腊人也谈理性。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和做。
古希腊人所发现的这种理性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主理性,不依赖于任何神或者外在的权威,仅仅依靠人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对事物的一种把握和理解,在我看来,这种与其说是自主理性还不如划在人文主义的范畴——更重视的是人的作用。
“希腊文化的出发点和对象都是人,从人的需要出发,注意的也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即探索世界也探索了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
”西方著名的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曾就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这个概括同样适用于处于同时代的罗马。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建筑、、和哲学等。
7、8世纪的加洛林王朝致力于拉丁古典文化的复苏,而后的文艺复兴同样旨在学习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力求摸索其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在当时社会是最先进的,典型代表便是古希腊的雅典城邦的民主制。
在雅典,一切官员均由选举和抽签产生,权力的世袭、垄断都是不存在的。
这种早熟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主权在民和政治上人人平等的原则,为近现代西方社会构建民主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个框架。
罗马共和国的民主政治是短暂的,帝制下的罗马却并没有缺少民主体制和民主思想。
在罗马帝国的一千多年的统治中,公民权不断得以补充,适用范围也在渐渐扩大。
重视法制的罗马人,在立法和司法上都挺成功,《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更是民主法治的一个里程碑。
启蒙以后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含有的理性成分更浓。
资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跟奴隶制下的文明不同,它是在理性和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与封建社会和神学世界观相对的思想体系。
法国思想家卢梭强调人现有感觉,后有思考,指出理性认识以来与感性认识,德国康德更直接明了的指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理性成为启蒙时期以及启蒙以后的文化灵魂。
近现代的西方民主思想跟古希腊罗马也有很大的不同。
它更注意主权在民,而并不是主权在君。
社会契约论也好,三权分立学说也罢,启蒙以后建立的西方政治民主制度更适合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正如人文主义精神在古希腊罗马中普
遍渗透那样,近现代西方文化灵魂体现在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理性认知的世界观亦或是艺术文学,理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西方近现代社会。
从西方文化史看中西文化的特点
历史纷繁复杂,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中国也好,西方也罢,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能被真实理解的符号。
西方文化是发端于古代希腊与罗马的那一支,而中国文化史早在夏商时期就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符号。
在西方文化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经过历史的发展,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更重思辨和细节的分析,理性思考成为众多西方人的习惯。
而中国经过儒家、法家、道家等各学术大家的理论影响更重经验、直觉综合。
中国文明曾一度领先世界,医学、四大发明等都是文明中的瑰宝,而这一切都不能说是科学,只能叫科技,重在技而非学,由此足可以见得经验对于古时候中国人创造文明的重要。
伏尔泰一度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并将此作为自己理论的武器。
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有人说中国很奇怪,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宗教会像西方基督教对西方社会起那么大的影响作用,但古代中国社会依旧那么比古代西方社会更稳定。
中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几千年的儒家道德约束。
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世俗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造就了中国非宗教的世俗文化。
它以人本主义排斥神本主义, 以理性精神抵制宗教迷狂。
中国文化关注现实人生, 追求现世幸福, 很少关心灵魂归宿和来世解脱; 它肯定人生的价值, 而不是否定人生。
从不把虚渺的彼岸世界作为生存的寄托。
文化的这种世俗性, 使得中华民族勤劳刻苦, 富于务实精神, 免于沦落宗教虚妄之中。
但这种世俗性,使得民族精神执着于实用理性, 只知俯首贴耳去奋斗,却抹煞了对现实的批判意识和超越现实的精神。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幸福与美德的过程中提出他的中道学说,并从多个角度经行分析论证。
在中国,同样出现了中庸之道,毫无例外,中西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结点。
但中国在中庸之道上走的更远,甚至现在的中国人都在讲究着中庸之学。
中国抵触亚洲东部,半封闭的农业大国使得中国缺少跟西方国家的交流,有也仅仅是短暂的。
自从奥斯陆土耳其帝国切断了丝绸之路,中国更加封闭了,封闭的情况,文化只能自己摸索着发展,时快时慢。
西方文化一直都是在平原的世界里生活,尽管刚开始时发展极慢,早熟或者落后,但文化上的融合让西方更容易进化。
从古希腊的早熟文明到日耳曼的原始军事民主,文明不断在各种事件中整合淘汰,基督教的封建化过程中也在促进着西方文化的多元。
启蒙运动以后,西方思辨哲学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继承与批判着前人的哲学思想。
唯物论的观点似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西方文化相对于中国偏重于物质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中国从一开始就主张用道德来净化人的心灵,约束人的行为,中国文化也就更倾向于精神方面了。
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社会,在很早就较为彻底地打破了氏族血缘的关系; 古代希腊的城邦国家, 确立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形成了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理性主义、人文精神。
而中国的血缘关系一直很重视,从夏启把“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到西周的分封制,血缘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一直影响到
如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