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的简便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连除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
个数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即A÷B÷C=A÷〈B×C〉;
⒉使学生能根据题目特征找出合理的搭配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简便计算;
⒊在思维的碰撞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简便算法解题。
四、教学过程
⒈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选用不同方法解题。
⑴26×4×25 26×4×25 ⑵165-27-33 165-27-33 =26×(4×25) =104×25 =165-(27+33) =138-33
=26×100 =2600 =165-60 =105
=2600 =105
师:同学们,看完上面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后,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解法?大家在平时的计算中更习惯用哪种解法呢?
生:第一种,第一种方法快,而且不容易算错。
师:对,同学们真聪明!第一种属于简便算法,对于乘法、减法有它们各自的简便算法,加法也有属于自己的简便方法,那么,排在
四则运算最后的除法,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简便算法呢?
生:有,我们已经猜到了!
师:哦?有人已经预测到了!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⒉导入新知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
师:还记得它们吧!那么,最后一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老师,我们想到了!
师:什么呀?
生:A÷(B×C)
师:为什么?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生:上面的算式中,加法和乘法有类似,都是结合,那么,除法和减法也应该有类似,也是结合!
师:真棒!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验证一下你们的推断是否为正确!例:简算。
⑴ 250÷2÷5 ⑵ 480÷6÷8
⑶ 180÷5÷4 ⑷ 160÷32
同学们,你们用今天的新方法来做,老师用以前的老方法去做!等会我们一起来核对结果!
解析:⑴ 250÷2÷5 ⑵ 480÷6÷8
=250÷(2×5) =480÷(6×8)
=250÷10 =480÷48
=25 =10
⑶ 180÷5÷4 ⑷ 160÷32
=180÷(5×4) =160÷(16×2)
=180÷20 =160÷16÷2
=9 =10÷2
=5
(以上均属于提取学生的解题方法)
师:大家已经做完了,和老师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你们最后一题是怎么想的呢?
生:和前几题的思路恰好相反!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这种方法了!同样,也验证了我们之前的推断是正确的!
即:A÷B÷C=A÷(B×C) ━━《除法结合律》。
五、归纳总结
A÷B÷C=A÷(B×C)
六教学反思
用连除解决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下册对连除解决问题的内容已经接触过了。教学《连除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
作了这样的处理: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作为支撑点
因为有减法性质作为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建模----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有帮助的。
2、从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连除的算理不如连减那么浅显,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算理,课本以本章主题图植树的解决问题为载体,我从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清条件和问题,进行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