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教学设计和说课)

合集下载

武昌起义(历史)教学设计

武昌起义(历史)教学设计

武昌起义(历史)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更多精品源自jsfw8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之后又出现那些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在此基础之上,于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领导人是?政治纲领是?它的成立历史意义在于?、兴中会的建立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

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维新表法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仍然寄希望于清政府进行改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并不普遍为人接受。

2、同盟会的成立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

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

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教学设计中华书局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教学设计中华书局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教学设计中华书局版(1)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掌握中华民国正确的纪年方法.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同时,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具准备1、投影仪2、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孙中山像)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投影中显示的就是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的照片.我们很多人都看过《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电视剧,里面都有一位主宰天下的“皇上”,那么“皇上”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皇上”退出历史舞台与孙中山先生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投影板书】第8课辛亥革命【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的导入框,了解孙中山的经历,请课前查过资料的同学讲述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学生看书、讲故事】……【教师补充】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孙中山到天津,上书给号称“识时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但李鸿章对他的上书没有理睬.上书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他用革命手段作的第一个努力就是创立兴中会.【投影板书】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插图《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和正文第一段第一句话,掌握兴中会创立的时间、地点.【学生看书】……【教师强调】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秘密宣誓.他们的誓言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兴中会成立之初,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作了准备.这时候,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到1905年8月份,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投影板书】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内容,准备回答问题.【学生看书】……【师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同盟会通过的纲领和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投影板书】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东京【播放《同盟会成立》资料短片】……【教师过渡】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关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先生对此有一个明确的阐发,那么,孙中山先生是如何阐发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内容.【投影板书】三民主义{【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三民主义的这段表述(课本第34页第二段)并根据下面一段小字的解析,正确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学生看书】……【师生互动】通过问答,让学生掌握“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如何和十六字纲领相对应.【投影板书】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教师讲解】列宁曾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动脑筋”上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过渡】同学们,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下面,我们就来看本课的第二个问题——武昌起义.【投影板书】武昌起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4页武昌起义部分和“武昌起义形势图”的左上角小图,准备叙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学生看书、讲述】……【教师提问】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地的形势怎样?【学生回答】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已没有办法维持下去.【教师投影】动画“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教师讲述】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的斗争两者汇合在一起,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在这个洪流中,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5页插图“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的致敬”.那么孙中山中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结果怎样?这是我们将要接触到的内容.【投影板书】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中华民国成立的内容,再复述成立的过程.【学生看书、复述】【播放《中华民国建立》资料短片】……【教师提问】从课本最后一段的内容看,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讲解】清朝是1644年建立在全国的统治的,到1911年大致有260多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一直到1911年,这是两千多年,1912年开始了中华民国,帝制被废除,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辛亥革命成功,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引导】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小字内容和插图“袁世凯剪掉辫子表示‘革命’”,讲一讲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故事.【学生讲述,教师补充】……【问题探讨】指导学生根据对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的分析,探讨辛亥革命的得失.【投影小结】附:板书设计第8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创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 东京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革命党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建立民国1、武昌起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二、武昌起义2、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教案标题:武昌起义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掌握武昌起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武昌起义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学生是否了解武昌起义,引导他们谈论自己的了解和猜测。

知识讲解:1.简要介绍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革命思潮的兴起。

2.详细解释武昌起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革命党人的策划和组织、武昌起义的爆发和蔓延,以及对清朝统治的影响。

讨论与分析:1.分组讨论武昌起义的重要性和影响。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3.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拓展活动:1.邀请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写一篇关于武昌起义的日记,从该人物的角度出发,描述他们对武昌起义的看法和参与。

2.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讨论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与评价:1.让学生总结他们对武昌起义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在小组讨论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收集学生撰写的日记,评估他们对武昌起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描绘武昌起义场景的图片。

2.历史书籍或网络资源,用于讲解和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加深他们对武昌起义的了解。

2.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教案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

2.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起因1.1 教学目标:了解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

掌握武昌起义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1.2 教学内容: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介绍。

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的描述。

武昌起义的起因和爆发过程的详细讲解。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清朝末年的状况和武昌起义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武昌起义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武昌起义的经过与影响2.1 教学目标:掌握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和重要事件。

了解武昌起义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和重要事件的描述。

武昌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和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武昌起义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民主改革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体制特点。

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措施。

3.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体制特点的介绍。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措施的描述。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体制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民主改革的影响和成果。

第四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1 教学目标: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掌握辛亥革命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和遗产。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和解释。

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和贡献的讨论。

辛亥革命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和遗产的描述。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辛亥革命遗产的理解和思考。

2024年初中武昌起义教案

2024年初中武昌起义教案

2024年初中武昌起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掌握武昌起义的主要人物、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

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发生的必然性。

武昌起义的经过和主要成果。

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武昌起义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经验教训,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武昌起义的时代背景,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梳理详细讲解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事件经过。

通过图表、时间线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武昌起义的关键信息。

引导学生分析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小组合作与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武昌起义相关的小专题进行深入探究。

各组准备展示材料,包括PPT、演讲稿、情景剧等,向全班汇报探究成果。

教师点评各组的展示,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4. 课堂讨论与互动围绕武昌起义的某个重要事件或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提升与拓展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将武昌起义与其他历史事件相联系,拓宽历史视野。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阅读相关书籍、文章,观看纪录片等,以加深对武昌起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1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1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11年武昌起义的发生及其影响,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分析了武昌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介绍了中华民国的成立背景、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辛亥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史实来支撑对历史事件的把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史实的分析,理解辛亥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武昌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背景、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辛亥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民国的成立背景、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民国的成立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武昌起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武昌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的教案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的教案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武昌起义的发生经过;3. 能够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2. 武昌起义的发生经过。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2. 板书、彩色粉笔;3. 学生参与互动的活动准备。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武昌起义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有着怎样的影响?二、讲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1. 介绍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混乱局面,宣讲帝制衰败、民众觉醒的思潮;2. 分析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三、讲解武昌起义的发生经过(15分钟)1. 讲述武昌起义前的筹备工作,介绍中国同盟会的组织情况;2. 详细讲解武昌起义的发生经过,包括起义部队的行动、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四、探究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武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文章,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六、课堂延伸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 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对武昌起义的了解;2. 设计模拟武昌起义的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壮举。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愿本节课让学生对武昌起义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武昌起义的主要过程和历史影响。

3. 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武昌起义对辛亥革命及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教学难点-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武昌起义相关历史资料- 武昌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引出武昌起义的背景。

2. 展示武昌起义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 新课讲解1. 武昌起义的背景:- 讲述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民族危机。

- 分析辛亥革命前夜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

2. 武昌起义的过程:- 详细讲解武昌起义的起因,包括新军的不满情绪和革命党的策划。

- 描述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包括起义的爆发、战斗和胜利。

3. 武昌起义的结果:- 讲述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的情况,以及清朝的瓦解。

- 分析武昌起义对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4.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讨论武昌起义如何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 探讨武昌起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族觉醒的促进。

##### 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讨论武昌起义与现代中国的关系,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2. 案例分析:- 分析武昌起义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如黎元洪、黄兴等,探讨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 课堂小结1. 总结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强调武昌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小论文。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爆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爆发原因。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武昌起义的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民众疾苦、民族危机。

武昌起义的爆发:革命党人的组织和策划、士兵的积极响应、起义的过程。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爆发原因。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第二章:武昌起义的影响与波及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对清朝政权和全国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武昌起义的影响:清朝政权的瓦解、各地的革命响应、民众的思想觉醒。

武昌起义波及的地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起义的爆发。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对清朝政权和全国的影响。

学生展示:分组展示各地起义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的影响。

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民主改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改革的情况。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民主改革: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文化运动、颁布约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改革的情况。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民主改革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第四章: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清朝政权、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辛亥革命的影响:社会变革、文化思想的解放、民族觉醒。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学生展示:分组展示辛亥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的意义。

第五章:结论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爆发1.1 教学目标: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民众疾苦和清政府的腐败。

掌握武昌起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介绍,包括民族危机、民众疾苦和清政府的腐败。

武昌起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危机、民众疾苦和清政府的腐败。

教师详细介绍武昌起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起义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清朝的覆灭2.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掌握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和清朝的最终覆灭。

2.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和清朝的最终覆灭。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师分析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和清朝的最终覆灭,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的历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初期政治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政治状况。

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和改革措施。

3.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政治状况。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和改革措施。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政治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

教师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和改革措施,引导学生理解初期政治的特点和挑战。

第四章: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和民众生活的变化。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和民众生活的变化。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对社教师分析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和民众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评价5.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政治制度及主要历史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及意义2. 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3.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及主要历史事件4.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及政治制度。

2. 教学难点:武昌起义的背景分析,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

4.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武昌起义的过程、意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及政治制度。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爆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民众不满情绪。

让学生了解革命党的形成和活动。

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民众疾苦、官逼民反。

革命党的形成: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

武昌起义的经过:新军起义、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的斗争。

武昌起义的影响:清朝统治的瓦解、各省响应起义。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

组织学生讨论革命党的形成和活动。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第二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民主制度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政权组织。

让学生了解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让学生了解民主制度的困境和挑战。

2.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政权组织:总统制、内阁制、议会制的尝试。

民主制度的探索:选举制度、言论自由、结社自由。

民主制度的困境:军阀割据、政治腐败、民主观念淡薄。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政权组织。

组织学生讨论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讲述民主制度的困境和挑战,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第三章: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创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民族觉醒。

辛亥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亚洲民主化浪潮、世界革命的影响力。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第四章: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历史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正面评价。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1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1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八课,主要内容是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材通过介绍武昌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包括了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知识。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资料: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辛亥革命。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材,呈现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教案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教案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教案
时间:初中历史课程
主题:武昌起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与原因;
2. 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3. 能够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武昌起义的背景与原因;
2. 武昌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武昌起义,并让学生发表一下对此事件的认识。

二、学习(20分钟)
1. 展示武昌起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2. 讲解武昌起义的背景与原因,让学生理解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

三、讨论(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武昌起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和影响。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武昌起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强调该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性。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武昌起义的短文,总结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六、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在课后自行查找更多关于武昌起义的资料,深入了解该事件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武昌起义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分析该事件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与反馈,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主要内容包括武昌起义的发生、辛亥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革命党人英勇斗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的历程。

本课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篇章,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等方面,可能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其意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3.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文字等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武昌起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武昌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过程及其意义。

通过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进而引出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教学设计和说课)

武昌起义(教学设计和说课)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11、武昌起义一、教材分析:《武昌起义》是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重点:一是知道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是近代中国受屈辱的根源;二是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内容可分为六个板块:1、篇首部分: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地武昌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特殊性。

2、“历史坊”:武昌起义。

这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介绍了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人物志:孙中山。

介绍孙中山的生平和他的主要革命经历。

4、“故事园“:诠释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革命思想。

5、“探究角”:引导思考辛亥革命对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意义。

6、“交流会”:了解孙中山是被人民崇敬和怀念的伟大革命家。

二、学情分析1、现在的学生虽然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但大多数学生平时只喜欢看一些关于科幻、武打、动画的电影和书籍,对历史性的内容不感兴趣。

2、列大事年表整理史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陌生的统计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帝国主义的侵略者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是近代中国受屈辱的根源。

2、知道孙中山的成长过程、革命活动及其对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3、知道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学习运用列大事年表整理有关史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孙中山的生平,成长经历及其领导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2、知道孙中山组织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同盟会”及其他一些革命团体。

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简单情况。

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使中国受尽了屈辱。

2、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

武昌起义教案武昌起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2. 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 武昌起义的意义;2. 分析武昌起义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法;2. 分组讨论法;3. 全员参与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武昌起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正文(25分钟)a. 讲述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进入了倒退的倒计时。

起义的背景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升级,加上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起义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清政府的统治,为中国的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

b. 学生小组讨论武昌起义的过程(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让学生们通过讨论来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每个小组讨论的关键问题包括起义策划者、起义发生的地点、起义的具体行动以及起义的结果等。

3. 总结(5分钟)请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同时,归纳总结武昌起义的背景、意义、过程和结果。

六、拓展延伸:1.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查找更多与武昌起义相关的资料,进行扩展阅读,并写一篇关于武昌起义的读后感。

七、课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

1. 请写出武昌起义的背景和意义。

2. 描述一下武昌起义的过程。

3. 武昌起义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八、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小组讨论的表现和课堂练习的成绩。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打分制、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
11、武昌起义
一、教材分析:
《武昌起义》是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重点:一是知道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是近代中国受屈辱的根源;二是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内容可分为六个板块:
1、篇首部分: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地武昌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特殊性。

2、“历史坊”:武昌起义。

这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介绍了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人物志:孙中山。

介绍孙中山的生平和他的主要革命经历。

4、“故事园“:诠释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革命思想。

5、“探究角”:引导思考辛亥革命对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意义。

6、“交流会”:了解孙中山是被人民崇敬和怀念的伟大革命家。

二、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虽然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但大多数学生平时只喜欢看一些关于科幻、武打、动画的电影和书籍,对历史性的内容不感兴趣。

2、列大事年表整理史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陌生的统计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帝国主义的侵略者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是近代中国受屈辱的根源。

2、知道孙中山的成长过程、革命活动及其对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3、知道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的历史
意义。

4、学习运用列大事年表整理有关史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孙中山的生平,成长经历及其领导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孙中山组织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同盟会”及其他一些革命团体。

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
民国成立的简单情况。

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使中国受尽了屈辱。

2、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课时
1、知道孙中山的成长过程、革命活动及其对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所作的伟大贡献。

2、探究武昌起义对推翻封建帝制的重要历史意义。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察地图,了解武昌起义的地理环境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被称为中国“四大火炉”的是哪四个城市?(武汉、南京、重
庆及南昌)
2、出示地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武汉吗?
3、师介绍武汉的地理位置。

4、师:1911年10月10日,这是一个让全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就在这一片土地
上,爆发了著名的武昌起义。

(板书课题:武昌起义)1911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因此也称“辛
亥革命”。

(板书:辛亥革命)
说明:这一环节把史地有机地融合起来,为学习课文主体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观看影片,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出示《辛丑条约》,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2、讨论交流:这笔巨款赔给了侵略者,会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伤害?
3、师结:《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
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进一步加深。

4、师:不仅如此,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已分别同11个国家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

列表出示主要的几个条约:
(学生快速浏览)
5、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中国的领土已经支离破碎了。

出示(时局图)
6、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魔爪下,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师: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老百姓饱受欺
凌。

(出示一组图片 )。

腐败的清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的帮凶,看看他们向侵略者献媚的丑恶嘴脸。

出示(历史坊)插图,
7、小组讨论: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外国侵略者的残暴,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8、师结:是啊!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外国侵略者的残暴,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了,许多爱国
进步人士挺身而出,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说明:以《辛丑条约》主线,通过列表的形式、用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根源是:晚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大肆侵略。

活动三:探究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播放《武昌起义》片段
2、出示《探究角》
小组讨论:《武昌起义》的爆发,对推翻封建帝制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3、师结: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第二课时
活动一、观看影片,了解孙中山的生平。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腐败的清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
制。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伟人-----孙中山。

2、播放《孙中山》录像片段。

3、引导学生利用《人物志》的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运用列表归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
经历。

(交流)
说明:对于孙中山的生平介绍,如果只凭老师的介绍,或者简单的文字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片段《孙中山》,在引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经历和革命贡献,效果会好得多。

活动二、学习故事,感受伟人的风采
1、师:孙中山曾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出示:天下为公),那么,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的孙中山
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履行他的承诺的呢?
2、学习故事《我总算看到了民主》
3、说说: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孙中山提倡的民主政治与封建帝制有什么不同?
4、师:为了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国家于危难之际,孙中山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5、师: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孙中山的小故事
说明:通过故事的学习,加深对武昌起义历史意义的认识,明确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着深远意义的革命。

活动三、缅怀先烈,寻找伟人的足迹。

1、为了缅怀先烈,人们用各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怀。

请你们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些事物
是用“中山”来命名的?
2、学生交流,老师随机出示图片:
南极中山站、中山公园、中山市、逸仙路(“逸仙”是孙中山的字)、中山装、中山路、南京中山陵
3、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寝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到那
里去缅怀他。

20XX年,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两位主席连战和宋楚瑜也先后前往中山陵祭拜中山先生。


(播放录像片段)
4、师结:出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孙中山的遗言,这句话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人心头敲响。

我们要永远牢记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而赴汤蹈火的革命先烈。

说明:这个环节延伸了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孙中山遗嘱中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那些革命先驱者们为拯救祖国、复兴中华而赴汤蹈火的崇高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