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音变说课稿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特别是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应用场景及其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普通话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2. 能够正确、自然地运用儿化音进行口语表达,提高普通话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于普通话音变的敏感性,增强语音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技巧及其在口语中的自然运用。
教学重点: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应用场景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普通话水平测试录音带、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包含儿化音的日常对话,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朗读,引导他们关注儿化音在口语交流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应用场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录音机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指导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儿化音练习,让学生相互监督、纠正,提高发音准确性。
5. 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设计一些包含儿化音的口语表达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际运用儿化音,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音变儿化2. 内容:儿化音的定义与作用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儿化音的应用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段日常对话,标注出儿化音,并尝试朗读。
2. 答案:句子1答案:这事儿你得好好考虑考虑。
句子2答案:咱们一起去逛街儿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和应用。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普通话的音变电子教案
淮阴区职教中心基础文化课教案课堂教学安排普通话训练教案(教师)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自练。
二、教学重点:关于单双音节字词、朗读和说话的测试训练。
三、教学难点:1.u、o的儿化2.“说话”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1.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2.读单音节字100个(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23>(2)平翘舌音板书:zh、ch、sh—z、c、sA、zh、ch、sh—z、c、s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翘舌音位置(硬腭前)B、平翘舌发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5》]b、作品训练:《珍视自己的存在价值》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b记少不记多(3)鼻边音板书:n-lA、n-l的发音区别[示范]方法:a.鼻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圆、平、重、贴b.边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尖、立、轻、点B、鼻边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鼻边音训练p27》]b.作品训练:《我不再羡慕》、《第一次》、《捐诚》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主要记鼻音代表字及常用字(4)复韵母动程A、关于动程[自制灯片-动程动画图](或简笔画)强调:自然滑动B、例字:幼小黑白铁屑国家肥沃火锅C、强化训练:a.词语(5)前后鼻韵母板书:an、en、in—ang、eng、ing(例)(其它亦然)A、an、en、in—ang、eng、ing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前鼻韵母舌尖前伸至上齿龈,后鼻韵母舌根后缩至软腭教具:自制灯片-前后鼻韵母发音位置及动程图(或简笔画)B、鼻韵母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7》b.作品练习:《海滨仲夏夜》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6)普通话的声调A、板书、示意图:声调:阴平(第一声)调号例字:妈高江山多娇阳平(第二声)调号例字:麻扬人民团结上声(第三声)调号例字:马转理想美好去声(第四声)调号例字:骂降创造世界B、示范、教读强调:读准阳平和上声(7)单音节字词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30》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时间[教师巡视]C、关于生难字、易错字训练强调:占该项总分的30%(8)关于应试技巧3.读双音节词语50个[60分钟](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43>A、关于重音格式(与成都方音比较)例字:电话火车告诉庄稼B、强调:中重格、重轻格(2)上声变调A、“上”+“非上”变“前半上”[例字:自制灯片《上声变调1》](或板书)a.讲述、示范b.学员自练《训练资料—上声变调训练1》B、“上”+“上”变“阳平”[例字:自制灯片《上声变调2》](或板书)a.讲述、示范b.学员自练《训练资料—上声变调训练2》(3)轻声音节A、板书:轻声a.讲解:轻声的演变及朗读要求例:妈妈孩子晚上里边进来下了雨b.比较音高:妈妈(阴平后2)爷爷(阳平后3)奶奶(上声后4)爸爸(去声后1)珠子(阴平后2)竹子(阳平后3)主子(上声后4)柱子(去声后1)c.强调音长:轻声音节的音长不可等于或超过前一音节音长B、关于轻声词的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轻声词语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春》、《匆匆》有关段落c.需要记住的常用轻声词语(结合双音节词语朗读进行)(4)“一”和“不”的变调A、板书:“一”和“不”的变调a.讲解:“一”和“不”变调规律b.练习:[例词:自制灯片《“一”和“不”的变调》](或板书)B、关于“一”和“不”的变调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一”和“不”的变调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可爱的小鸟》有关段落(5)儿化(难点:u、o的儿化)A、板书、讲解:a.板书:儿化(例词)红花儿b.讲解:儿化的语音现象及其演变,儿化韵的读法强调:不可将“花儿”读成两个音节B、普通话“儿化”与成都“儿化”在读法上的异同a.讲解并练习:a的儿化—相似例:刀把儿小孩儿一点儿模样儿e、i的儿化—相同例:调门儿锅贴儿金鱼儿背影儿u、o的儿化—相异例:碎步儿爆肚儿被窝儿抓阄儿的儿化训练:要领:口形,不添加央中不圆唇元音”e“直接卷舌反复练习C、关于儿化的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儿化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第一场雪》有关段落(6)双音节词语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45》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上声在第二音节时读满调),把握格式,把握时间[教师巡视]其余练习资料作为课后练习(7)关于应试技巧4.作品朗读<40分钟>(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56>(2)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SPAN>自制灯片—朗读要求>(或板书)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回头复读、无停顿断句不当注意词语轻重格式,克服方言语调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体会重音、语调、语气掌握朗读节奏,正确处理语速(3)朗读示范《上将与下士》(重点:对话部分)(4)学员练习《父亲的爱》(5)提示:A、未提及到的作品在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我不再羡慕》中的人名译音,《高楼远眺》中的生难字等B、抽签决定朗读篇目。
普通话的音变电子教案
一、普通话的音变电子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普通话音变概述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3.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2. 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3. 普通话音变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普通话音变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音变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音变的概念;3. 规则讲解:讲解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让学生掌握音变的规律;4. 练习:让学生进行音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应用:让学生将音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普通话音变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音和语调,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普通话音变的定义、特点和规则;2. 练习材料:提供相关的音变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教学难点:1. 普通话音变的规则较多,学生需要认真理解和记忆;2. 学生需要正确发音和掌握语调,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身作则,正确发音,为学生树立榜样;2. 学生应多进行音变练习,加强语音训练;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章节名称:第二章普通话音变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分类及各自特点;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3. 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和应用不同类型音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变的分类;2. 各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3. 各类型音变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分类;2. 讲解:详细讲解各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让学生掌握音变的规律;3. 练习:让学生进行音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应用:让学生将音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的音变》课件
《普通话的音变》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Y来自 目录CONTENTS
• 普通话的音变概述 • 普通话的连读变调 • 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 • 普通话的语调和语气 •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举例和分析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语调的类型和特点
总结词
普通话的语调可以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 点。
详细描述
升调通常表示疑问、惊讶或强调等语气,音调逐渐升高;降调通常表示肯定、感 叹或陈述等语气,音调逐渐降低;平调通常表示平淡、冷漠或陈述等语气,音调 保持平稳;曲调则表示说话人情感的变化,音调有较大的起伏。
轻声作用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感, 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表 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轻声的规律
规律一
轻声多出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 尾,如“哥哥”、“看看”、
“慢慢地走”。
规律二
轻声出现在一些虚词和助词中 ,如“的”、“着”、“了” 、“过”、“吗”、“吧”。
规律三
轻声出现在一些重叠词中,如 “说说”、“看看”、“听听 ”。
儿化的规律和发音要领
规律一
儿化多出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尾,如“花儿”、“鸟儿”、“鱼儿” 。
规律二
儿化出现在一些名词和量词中,如“一块儿糖”、“两朵儿花”、“ 三把儿壶”。
规律三
儿化出现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中,如“好好儿的”、“快快儿的”。
发音要领
在儿化的音节中,声母不变,韵母带上卷舌色彩,语调上扬,声音轻 柔。卷舌时要注意舌位和舌尖的位置,不要发得太重或太轻。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普通话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教学内容取自《现代汉语》教材第七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儿化的定义、发音特点、规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化的定义、发音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运用儿化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的发音规律和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儿化的定义、发音特点以及正确运用儿化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音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儿化音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儿化的定义和发音特点;(2)讲解儿化的规律,如:词缀“儿”与词根的音节结合,发音时舌面抬起,舌尖卷起等;(3)分析儿化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儿化音进行对话;(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感受儿化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讲解儿化音的发音方法;(2)学生跟读、模仿,掌握儿化音的正确发音。
5.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并对发音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2. 儿化的发音特点3. 儿化的规律4. 儿化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所学的儿化词汇;(2)用儿化音进行一段对话编写;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练习;(2)见教材课后练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运用儿化音;(2)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比赛,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特别是儿化音。
教学内容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音的定义、作用、发音方法及其在词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儿化音的概念,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方法。
2. 学会在不同词语中运用儿化音,提高普通话水平。
3. 培养学生辨别和运用儿化音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方法,特别是在不同音节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儿化音的发音规律,能够正确运用儿化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箱、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儿化音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儿化音的特点,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儿化音的定义、作用,讲解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并通过例词进行展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儿化音的发音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开展“找儿化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儿化音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音变儿化2. 内容:儿化音的定义与作用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儿化音的发音规律例词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5个含有儿化音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仿写一段包含儿化音的短文。
答案:1. 词语示例:妈妈、花儿、月儿、小猫儿、小孩儿。
作用:儿化音使词语更具表现力,增加亲切感。
2. 短文示例:太阳下山了,月亮悄悄地升起来。
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唱着儿歌,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儿化音的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儿化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第四章“语音”部分,具体涉及第三节的“儿化音”。
儿化音是普通话中的一种特殊语音现象,主要指词尾的“儿”字与前一音节融合,形成新的音节并带有卷舌色彩。
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音的发音要领、儿化词的识别与应用,以及儿化音在句中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及其在普通话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发音、识别和运用儿化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要领,尤其是卷舌音的掌握;儿化词在句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儿化音的基本概念,儿化词的识别与发音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儿化音示范录音带。
2. 学具:普通话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音的相声,引起学生对儿化音现象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儿化音的基本概念、发音要领,并以PPT展示儿化音的舌位图。
3. 实践练习(10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儿化音的发音练习,通过录音机播放示范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
4.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典型例题,讲解儿化词在句中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儿化词填空题,让学生现场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
6. 互动环节(15分钟):分组进行儿化音对话练习,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化音的定义、发音要领2. 儿化词的变化规律3. 儿化音舌位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选取5个含有儿化音的词语,分别用它们造句。
答案示例:(1)小猫儿跑了。
(2)这件事儿挺有意思。
(3)你看看那花儿多美。
(4)他是个小孩儿。
(5)这条路儿挺难走。
2. 课后拓展:观看一档普通话节目,注意节目中出现的儿化音,并模仿练习。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第三章第三节《音变儿化》。
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韵的发音特点、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以及儿化在句中的音变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儿化韵的发音方法,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儿化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学会儿化音变规律,提高普通话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增强母语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化韵发音的准确性,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
2. 教学重点:儿化音变规律,普通话标准发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词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儿化韵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儿化韵的发音特点。
b. 通过例词讲解,让学生掌握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
c. 分析儿化在句中的音变规律。
3. 随堂练习:a.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b. 学生互相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c.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儿化韵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讨论儿化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化韵发音特点2. 儿化词识别与运用3. 儿化音变规律4. 普通话标准发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朗读课后儿化词练习。
b. 每人编写一个含有儿化词的句子,并说明儿化在句中的作用。
2. 答案:a. 略。
b. 示例:这个小姑娘说话儿真可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化韵的发音掌握情况,以及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是否熟练。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儿化词,提高普通话水平。
b. 探讨儿化韵在不同地域的发音差异,了解普通话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儿化韵发音特点2. 儿化词识别与运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儿化词运用和作用说明一、儿化韵发音特点1. 儿化韵的发音方法: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气流从舌两侧摩擦而出。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变》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变》一、教学目标- 了解普通话声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声调变化对音变的影响;- 学会正确运用普通话声调在语言交流中。
二、教学内容1. 声调的基本概念- 介绍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及其表达方式;- 强调声调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声调变化对音变的影响- 分析声调变化对普通话音素和音节的影响;- 通过例子和练演示声调变化对意义的改变。
3. 声调的正确运用- 研究正确的咬字方式和语流节奏,以避免声调错误;- 进行语音训练、模仿和对话练,增强对普通话声调的掌握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 提问学生对声调的理解和意义,激发研究兴趣;-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基本概念- 通过多媒体辅助展示和简单示范,介绍四个声调的发音方式;- 强调声调的语义区别和变化对意义的影响。
3. 分析声调变化对音变的影响- 以具体的例子和练,说明声调变化引起的音变现象;- 强调正确把握声调的重要性。
4. 进行声调训练-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音训练材料,进行声调的练和模仿;-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适当运用声调,加强语言交流能力。
5. 实践应用-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对话练,鼓励他们正确运用声调进行沟通;- 教师进行辅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6. 总结和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正确运用声调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并解答疑惑。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普通话声调示范音频;- 声调训练材料和练题。
五、教学评估- 学生在语音训练和对话练中的表现;-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对声调变化应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六、教学延伸- 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和模仿;-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应用软件,帮助学生继续提升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第六章语音变异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普通话音变中的儿化现象进行讲解。
儿化是普通话中常见的一种语音现象,主要指词尾“儿”的发音发生变化,与其他音素融合成一个音节。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儿化的规律、发音要领以及在口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化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儿化的发音要领,能够正确运用儿化音进行口语表达。
3.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儿化音的意识,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要领,特别是与前面音素的融合。
教学重点:儿化音的类型、规律以及在口语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2. 学具: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音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儿化音在普通话中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儿化的定义、类型及规律。
(2)讲解儿化音的发音要领,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儿化音的发音特点,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跟读含有儿化音的词语,培养发音习惯。
(2)分组进行儿化音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儿化音的运用,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类型及规律。
2. 儿化音的发音要领。
3. 常见儿化音词语举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五个含有儿化音的词语,并说明其发音要领。
(2)用儿化音写一段对话,不少于五行。
2. 答案:(1)示例:花儿(hār)、事儿(shìr)、小孩儿(xiǎo háir)、老头儿(lǎo tóur)、一会儿(yī huìr)。
(2)示例:A:你哪儿去啦?(nǐ nǎr qù la?)B:我去超市买东西啦。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变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变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理解普通话中声调的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重要性;2. 掌握普通话中声调变化的规律和技巧;3. 提高听说能力,正确地运用不同声调进行口语表达。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声调的定义和分类:平声、上声、去声、入声;2. 声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 声调变化的标志、起始和结束音;4. 声调变化的例子和常见的发音错误。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入声调的概念及其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2. 引发学生对声调变化的兴趣,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步骤二:讲解和示范1. 介绍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定义和特点;2. 解释声调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声调变化的技巧。
步骤三:练和巩固1. 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包含声调变化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发音练;2. 逐个指导学生进行发音,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3. 进行口语练,让学生在实际对话中运用所学的声调变化技巧。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1. 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声调变化的规律和技巧;2.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在口语练中的感受和进步;3.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包含声调变化的词语和句子的例子;2.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发音练并进行评估;3. 相关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巩固的参考。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学生在发音练和口语对话中的表现;3. 学生对声调变化规律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声调变化的练,加强口语表达能力;2. 推荐相关的研究资料和网站供学生自主研究。
以上是《音变-声调变化》普通话课程教案的概述。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中声调变化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教案:《音变儿化》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普通话课程的《音变儿化》章节。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和应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发音要领,提高发音准确性。
具体内容包括:儿化音的概念、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儿化音的运用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儿化音的概念,知道儿化音的发音规则。
2. 学生能够准确地发出儿化音,提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儿化音,提高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儿化音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重点: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儿化音的准确发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音的普通话语音材料,让学生注意儿化音的发音特点和规律。
二、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儿化音的概念,解释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引导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方法。
三、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词,讲解儿化音的发音规则,让学生在例词中感受儿化音的发音特点。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儿化音的发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板书设计:儿化音的概念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儿化音的运用作业设计:答案:儿化音的发音规则是指在普通话中,儿化音的发音与其他音节不同,需要在发音时注意舌位的移动和音调的变化。
2. 练习发音:选取一些含有儿化音的词汇,进行发音练习。
答案:例如:花儿、鸟儿、小鱼儿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儿化音的概念和发音规则,让学生掌握了儿化音的发音方法,提高了发音准确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发音错误的纠正,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
同时,可以拓展儿化音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口语交流中更加自然流畅地运用儿化音。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第四章“语音”部分,主要内容为普通话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种常见音变现象,即在某些词或词尾加上“儿”的音,使得词的发音发生变化。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儿化的定义、规律以及儿化词的发音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化的定义、规律及发音要领。
2.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区分儿化与非儿化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儿化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规律的掌握,尤其是儿化音的发音要领。
教学重点:儿化词的识别、发音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材、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
2. 学具: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词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儿化音,引发他们对儿化现象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1)讲解儿化的定义、规律及发音要领。
(2)举例说明儿化词的识别与发音。
3. 实践练习(15分钟)(1)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2)学生相互练习,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历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关于儿化音的真题,分析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儿化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规律及发音要领。
2. 儿化词的识别与发音方法。
3. 例题及解题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四章第3题:儿化音练习。
(2)教材第四章第4题:改错题。
2. 答案:(1)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2)改错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收集生活中的儿化词,进行分类整理。
(2)了解其他方言中的儿化现象,对比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化规律的掌握,尤其是儿化音的发音要领。
2. 实践练习: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学生相互练习,教师指导。
3. 例题讲解:讲解历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关于儿化音的真题,分析解题技巧。
普通话变调(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一: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1.2.1 普通话变调的定义:普通话中的音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现象。
1.2.2 普通话变调的重要性:掌握变调规律有助于提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章节二:上声变调2.1 目的:使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规律。
2.2 内容:2.2.1 上声变调的定义:上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2.2.2 上声变调的规律:2.2.2.1 两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一个上声字音高降低。
2.2.2.2 三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两个上声字音高均降低。
章节三:去声变调3.1 目的:使学生掌握去声变调的规律。
3.2 内容:3.2.1 去声变调的定义:去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3.2.2 去声变调的规律:3.2.2.1 去声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升高。
3.2.2.2 去声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四:阴平、阳平变调4.1 目的:使学生掌握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
4.2 内容:4.2.1 阴平、阳平变调的定义:阴平、阳平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4.2.2 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4.2.2.1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升高。
4.2.2.2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五:变调实例分析5.1 目的:使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巩固所学变调规律。
5.2 内容:5.2.1 分析常见词语中的变调现象。
5.2.2 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实例中的变调发音。
5.2.3 总结变调规律,提高学生普通话发音水平。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六:复杂语境下的变调规律6.1 目的: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复杂语境中普通话变调的运用。
6.2 内容:6.2.1 复杂语境中变调的exceptions 和nuances。
6.2.2 通过实际语境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应用正确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调式变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调式变化》一、教学目标- 了解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及调式变化规则;- 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普通话中的音变和调式变化。
二、教学内容1. 音变现象的介绍:- 北京话的特点;- 音位的分类和音变的原因;- 声调和音变的关系。
2. 声调的变化规律:- 声调的基本构成和调型的特点;- 声调的变调规则;- 不同音节组合下的声调变化。
3. 音变现象的演示:通过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模仿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
4. 调式的变化:- 一、二声调、三声调和四声调的转换规则;- 不同词汇中的调式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示不同音变和调式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注意和体会。
2. 对比法:将不同调式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调式的变化规律。
3. 游戏法: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研究兴趣。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理解和发现。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北京话的特点和普通话的音变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观察与演示:示范不同音变和调式变化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3. 锻炼与练:进行针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练,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准确性。
4. 游戏与互动: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变和调式变化的规则。
5. 总结与复: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小结性的复活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作业,巩固学生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在练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理解程度。
3. 批改作业,查看学生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应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和评估工具- 教学PPT;- 音变和调式变化的示例录音;- 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的教材和道具。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提高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敏感度。
2. 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练,加深对音变和调式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普通话教案——音变(一)
普通话教案(八)【课题】:普通话音变(一)【教学目标】了解语流音变的含义及普通话音变的类型、明确变调的含义,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的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语流音变的含义及普通话音变的类型、明确变调的含义,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的规律;难点:明确变调的含义,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的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师生讨论、小组活动【教具】麦克风课本【教学课时】周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旧课声调知识2、导入新课语流音变上声、“一”、“不”变调二、讲授一)什么是语流音变?我们在读书或说话时,不是孤立地严格按照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来发音的而是根据需要将许多音节快速地组合,连续发出很多音节,形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从而使有些音节的读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读等几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这些规律,一是有助于说好普通话,二是能使我们的口语表达给人以语音自然和谐之感二)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类型(穿插朗读练习)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单个音节发音时的声调,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声调的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声调本来的调值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叫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上声变调、“一”、“不”变调、轻声、儿化、“啊” 变调三、上声变调与上声变调训练上声的调值是214降升调,但在语流中,很难允许上声四平八稳地把既长又曲折的调形发完整,往往是后面的音节挤一挤,就使得上声不得不变原形,或者只发前一半,后半被挤掉, 或者简化发音进程,把曲折调发成直上调,降而低的部分被挤掉。
因此,上声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尾、句尾时,才读原字调外,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都要发生变调。
例:下xià雪xuě1.上声十非上→“半上”+非上上声在非上声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变为只降不升的“半上声”,只读上声的前半截,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即: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半上”+非上声 例如:上+阴→“半上”+阴: 火huǒ车chē上+阳→“半上”阳: 打dǎ球qiú上+去→“半上”+去: 想xiǎnɡ念niàn上+轻(非上声)→“半上”+4: 喜xǐ欢huan*练习:书P59 找四个同学领读上声—半上词语发音练习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变为近乎阳平调值的直上,即调值由214度变为35度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美méi 好hǎo 笔bí者zhě*练习:书P60找两个同学领读上声+上声词语发音练习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1) 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时,开头的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调式变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调式变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声调调式变化在普通话中的作用;
2. 辨别不同声调调式的差异并正确发音;
3. 掌握声调调式变化的规律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
1. PPT演示稿
2. 课堂练题
3. 录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 播放一段普通话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声调调式的区别;
2. 引导学生讨论声调调式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
1. 使用PPT演示稿,向学生解释不同声调调式的定义和特点;
2. 使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声调调式的变化规律。
第三步:练
1. 分发练题,让学生根据提示识别并正确发音不同声调调式的
汉字;
2. 学生完成练后,进行答案讲解并纠正发音错误。
第四步:巩固
1. 进行数分钟的口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声调调式进行对话;
2. 记录学生的口语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五步:总结
1. 总结本课研究的内容,强调声调调式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声调调式的练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
1. 在课堂练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发音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口语练的录音并进行评估。
五、拓展延伸
1. 推荐学生使用普通话研究APP进行声调调式的练;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进行普通话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为《音变-声调调式变化》普通话课程教案。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变调》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变调》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________ 授课节次: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课题:音变——变调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声调的变化,阴、阳、去、声的区别。
教学重点: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教学难点:上声的变调。
教学准备:课本、教案。
教学方法:比较法、练法。
教学过程:1.课堂组织(5分钟)音调是语音的变化。
人们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将音节组成一连串的“语流”。
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发生一定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2.复旧课,导入新课(15分钟)普通话的音变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化。
今天我们将研究变调这一部分。
3.讲授新课(55分钟)变调是指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声调发生变化。
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等。
一)上声的变调上声只有在单念处在词句的末尾时才读原调,在其他情况下要变调。
发音要领)1.念半上声:上声在非上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也就是只降不升,近似于低平调。
例如:上声XXX:老师首先指标旅居。
上声XXX:导游考察朗读祖国。
上声去声:讲话考试典范感谢。
上声轻声:耳朵尾巴口袋椅子。
2.XXX: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跟XXX一样。
如:上声、上声:品种厂长理解减少。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字根据词语的结构变调: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变阳平,如“选举法”;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一个上声变半上,第二个上声变阳平,如“海产品”。
语音训练)1.朗读词语:上阴:产生纺织打击眼光北方小心主观紧张。
上阳:祖国羽绒可能改革口才考察保持果茶。
上去:努力主任马上宇宙广泛赶快款式等待。
上上:冷饮品种取暖手表水果老板尽管美好可以厂长勇敢只好广场勉强也许采取。
上、上、上(双单格):洗脸水展览馆水彩笔蒙古语选举法手写体;(单双格)纸雨伞冷处理很理想好导演搞管理要笔杆。
普通话说课稿
普通话说课稿第一篇:普通话说课稿《普通话的音变——儿化》说课稿本节示范课说课的内容是《普通话的音变——儿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普通话机测读本》是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集普通话语音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和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为一体的实用教材。
本教材的突出特点是:紧紧围绕测试,安排针对性极强的训与练,集中难点,强化训练。
目的是使中职生能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普通话相关常识,通过训练达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求职、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的音变——儿化》是教材第三章中的第十一节—《儿化》。
音变:在人们进行交际时,有着某种意义的一连串语句形成一定的语流。
在这语流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由于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产生的一些语音上的细微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流音变。
儿化:er”作为卷舌单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但有时“er”由于长期与前面的音节结合使用,渐渐地失去了它独立音节的地位,融入到了前一个音节的韵母之中,并改变了这个韵母的读音,形成了一种卷舌韵母,我们把这种韵母叫做儿化韵。
2、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里词尾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的这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掌握它们的发音方法并能熟练、自然的在双音节、短文朗读及会话中自然、灵活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采用示范、模仿指导训练的导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多模仿多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灵活自如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流音变现象,在中外语言中普遍存在,只是这些变化比较细微,“儿化韵”细微的音节变化使会话、朗读生动、自然、口语化。
学好儿化韵会使学生们的普通话更标准、更地道、更贴近生活,也会促进学生们对普通话的喜爱,提高普通话的语感,增强对自己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普通话教案——音变(二)
普通话教案(九)【课题】:普通话音变(二)【教学目标】明确轻声的含义及普通话轻声的特点、读法与作用、掌握确定轻声基本规律及词语的轻重格式、明确儿化的含义与作用,掌握加儿化韵尾的规律和“啊”的音变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明确轻声的含义及普通话轻声的特点、读法与作用,掌握确定轻声基本规律及词语的轻重格式、明确儿化的含义与作用,掌握加儿化韵尾的规律和“啊”的音变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师生讨论、小组活动【教具】麦克风课本【教学课时】周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旧课语流音变变调(上声变调、“一”“不”变调、轻声)2、导入新课轻声、儿化音、啊的音变二、讲授一)轻声的概念与作用书611、什么是轻音?在语流中,有的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调值而读成了一个又短又轻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例如:“头”在“头脑”、“头发”这些词里或单独用时,读阳平调,可是,在“石头”、“木头”、“馒头”这些词里,读得轻而短,变成了“tou”。
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位置比较固定,它往往在其他音节的后面或词的中间,而绝不会出现在词或句子的开头音节。
2、语音特点? 音高变低、音强变弱甚至失去原有调值;音长上,轻声音节一般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甚至大大缩短。
3、轻声的调值?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没有固定的音高。
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值的具体形式。
轻声音节从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但仔细分辨,它也有依稀可辨的不同音高形式。
(多读轻音字词训练语感)4、轻声作用?(1)区别词义大dà爷yé(爷爷的哥哥/旧称很有地位的人)大dà爷ye(老年男性)(2)区分词性对duì头tóu(形容词,指正确合适)(死)对duì头tou(名词,指仇敌对手)(3)区分词和短语干ɡàn事shì(短语,做事情)干ɡàn事shi(词,指专门负责某项工作的人)二) 确定轻声的基本规律1、语气词, 如“啊、吧、呢、啦、吗”等读轻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的音变一儿化》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话的音变一儿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普通话口语交际》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集普通话语音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和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为一体的实用教材。
目的是使中等职业学校能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普通话相关常识,通过训练达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求职、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的音变一儿化》是该册书普通话语音基础常识中第五章中的其中一个小节一一《儿化》。
二、学情分析:
咱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各个乡镇,由于长时间说方言,没有良好的普通话环境及语感,“ er”的卷舌较生硬,不自然,发音的舌位不准确等这些原因,使儿化音的卷舌色彩不明显,以致往往读成独立的两个音节,因此把儿化韵的的发音要领确定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里词尾后缀“儿”与它前一个
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的这一特殊音变现
象。
过程与方法:采用示范、模仿指导训练的导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多模仿多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流音变现象,在中外语言中普遍存在,只是这
些变化比较细微,“儿化音”细微的音节变化使会话、朗读生动、自然、口语化。
学好儿化音会使学生们的普通话更标准、更地道、更贴近生活,也会促进学生们对普通话的喜爱,提高普通话的语感,增强对自己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相声,让学生感受自然、地道儿化在生活中的应用,适时的导入新课。
2•创设情景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口语中使用儿化词语,激发学生大胆说,积累大量的儿化词语,从中发现儿化韵发音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引出正确的发音要领。
3•示范、模仿法:讲解发音要领,及时让学生做模仿、跟读训练, 体会儿化韵发音的语感。
4•激情体验法:同样的一段相声选段,学生也亲自体验、亲自感受,可以个性化展示学生的个性朗读,如把它改成类似山东快板的形式或说唱的形式训练,激发学生练习儿化韵发音的情感,使学生越练越有趣,越练越准确。
5•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讲授儿化的基本规律后,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导作用,以小组合作、自助探究的学习方式,游戏互动式
让学生体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养成良好的互学互助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相声选段,在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探究点。
2•落实基础、逐层引领:
首先明确概念、掌握发音要领、理解儿化的作用、掌握儿化发音的基本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多听、多模仿、多跟读。
在自由朗读及小组合作中掌握朗读儿化音的发音规律,以此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3•拓展训练:
在模仿、跟读训练后,大量做朗读训练,并在基础上做拓展训练,如绕口令、儿歌、短文朗读、会话等并以小组的形式相互督促、互助训练。
课后小结:儿化韵发音的运用主要体现“ er”的卷舌色彩,过程的变化、规律的变化。
掌握规律灵活运用,会使普通话更自然、更标准、更贴近生活。
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