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必背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卷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卷重点
25、科学的体制目标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
26、科学技术界的特殊分层现象主要是由“社会承认不同”二形成呢个的等级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结构。这种社会承认主要通过“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承认”表现出来
27、如何提高学术声誉:①科技人员所在机构的知名度会影响其学术声望②根据一位科学家所获得的奖励的声望,可以间接地显示出其知名度③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被引证的次数,是其学术声望的主要依据,也是知名度高低的测量指标。
28、研究与开发包括三中活动:基础内容、应用研究、实验开发
29、后工业社会实质上就是“信息社会”
名词解释:
系统 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还原分析法 :是把一个统一的整体分割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要素),分别研究各个部分(要素)的属性、特征、结构和功能,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
9、系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精确化的特征
10、科学的本质属性: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
11、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12、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事实I:客体与仪器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选择:
1、1942年默顿发表《科学的规范结构》,明确指出科学的体质目标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
2、系统包括:要素、结构、功能、环境
3、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4、自然系统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6、机械的自然途径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背诵版(南邮)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背诵版(南邮)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1、阐述古希腊四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四种不同思想。

(教材P26)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赫拉克利持和希巴索则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以土加于上述三者,主张“四元素”为万物之始,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各种性质不同、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种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2、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

(讲义P12)a、先进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辨。

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地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大一统性: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中心的一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3、简述近代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特征。

(讲义P20)(1)16-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其途径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此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研究,采用的是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方法,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既成事物而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机械力学的方法是此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自然科学都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

(2)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a、19世纪自然科学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更高程度的发展时间上追溯了宇宙起源(星云假说);空间上确立了微小原子与庞大银河系的存在;深度上涉及到宇宙的未来与生命的本质、起源等。

b、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采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自然界联系观点:电磁学揭示了电、光、磁之间的联系,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有机化学揭示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有机物之间的联系;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康德的“星云假说”探讨了星体的演化;“地质进化论”探讨了地球的演化;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探讨了生物的演化。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个对象)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想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与其发展规律以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技社会论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发展本身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唯物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完成。

3.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p166)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证伪原则。

他认为理论虽不能被经验验证,但能被经验证伪。

他主张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

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问题上,证伪优于证实。

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理论的科学标准就在于可否证性。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重要工具。

它是在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单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

单一性是指每一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多样性是指同一类事物又具有多种变化形式。

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既有内在原因的推动,也受到外在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③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必然性指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而偶然性指因素相对复杂、多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既有逐渐积累的量变,也有飞跃突变的质变。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逐步变化,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

2. 自然辩证法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生态保护是指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然辩证法在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只有从整体的角度科学看待生态系统,才能形成合理的保护策略,避免局部保护而带来的整体破坏。

其次,自然辩证法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发展观念,即“一物降一物生”的观点。

这对于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减量化,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再次,自然辩证法注重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在生态保护中,只有及时监测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应对生态危机,避免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质变。

最后,自然辩证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界建立和谐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资料

1、科学究竟是什么?广义的科学一般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大科学的概念;而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含技术。

我们一般谈的科学,仅限于狭义的科学概念。

一般来说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并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1)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看,科学是反应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从静态结果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3)从事业规模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社会建制”2、科学的条件1.具体性:特定方面、特定领域,而不是解释万物的。

2.开放性:承认可能是错误的。

3.可理解性:可以根据经验和逻辑被正常人理解。

禁止神秘化。

4.精确性:概念不含糊、模棱两可,观点尽可能数量化。

5.可检验性:通过理论能得出经验的结论,有误差限制,原则上可以被证伪。

概率性的结论也是精确的。

满足上5条为“科学领域的”6.可重复性:在满足理论条件下,结论不因人、时、地而不可重复,并且至此未有反例。

满足上6条为“科学的”科学的标准是确定的、相对的,科学的内容是变动的。

区分:科学假说或前科学(哥白尼假说)科学理论区分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区分真理:没有错误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是要坚持真理的原则,其面临的反例不能严重到引起怀疑:数量不能太多,误差不能太大,反例数量和误差越小越科学;并致力于它们的减少。

什么是非科学?不是科学、也不自称是科学的理论。

什么是伪科学?自称是科学而实际并不是科学的理论。

什么是反科学?否定科学的观点或行为基督教、法论功、各种对科学的批评3、中医是不是科学定义中医:确定中医的内容是理论、技术,不因技术的有效性为科学的真理性确定中医是文化还是科学确定是中国的医学,还是特殊时代形成的特殊理论确定中医是什么样的科学在原来范式下调整;抛弃原来理论范式,接受其他范式或重创新范式按照新范式解释中医疗法的理论机制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科学观不同,答案各异。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74个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绪论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3、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二、重要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第一篇自然观一、名词解释:1、系统P392、人化自然P933、人工自然P954、可持续发展P1155、可持续发展战略P117二、重要问题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第二篇科学技术观一、名词解释1、科学P126-1272、技术P1283、科学共同体P1324、无形学院P1355、范式P1486、技术创新P166二、重要问题1、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P127-128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3、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6、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487、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50-15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P157-1609、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P166-16810、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P168-17011、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P191-19412、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198-20113、科教兴国的内容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P206-211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P2202、科学问题P2273、科学事实P2404、实验方法P2465、科学抽象P2516、直觉思维P2597、创造性思维P2608、科学假说P263二、重要问题1、科学认识的特点P2172、科学问题的来源P2313、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33-2384、科学事实一般应该满足的条件P2415、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P263-2666、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P275-2777、运用系统方法应把握的原则P2928、技术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10-3119、技术评估的标准和内容P315-31610、技术方法的特点P305-307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观:贝塔朗菲(系统论中的相关性原则,把握联系成为一般系统论的最关键的思想之一,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局化的,既是随机的又是系统的)(2)自组织自然观:自组织是在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过程和体系。

2、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看看):(1)、产生原因:生态危机。

(2)、科学根据:生态学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

(3)、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自然界的构成:(1)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a、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界b、人类观测所及(可直接或间接观测到的自然界),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手段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2)人工自然:a、人工控制的自然 b、人工培育的自然 c、人造自然物4、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a、根据物质形态在某些基本特性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可以把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形态归结为实物和场这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

b、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能否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c、根据物质形态的聚集状态,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超密态等五种聚集状态。

5、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系统性:物质系统的含义:贝塔朗菲(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出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理解: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关系。

6、自然物质系统的类型:a、从系统内进行的实际过程分类,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命系统b、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c、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类: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d、从人系统的认识程度,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e、从人与物质系统的关系,分为人工系统、天然系统、复合系统7、物质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1、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8、物质层次结构的因果链:1、纵向因果链双向因果链:上向、下向。

自然辩证法考试开卷资料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开卷资料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开卷资料整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超级有趣又很有深度的学科呢,那咱们就开始整理这门课的开卷考试资料吧。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简单来说呀,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哲学和自然科学啦。

这门学科研究的范围可广了,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到演化发展的规律,再到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去认识自然、和自然相处,都是它的事儿。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 自然观方面。

这部分讲的是我们怎么看待自然界的。

古代的自然观可能比较朴素,像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这些元素组成的。

后来呢,随着科学的发展,机械自然观出现了,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大机器。

而现代的自然观就更加注重系统和生态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系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作用,少了谁都不行呢。

2. 科学技术方法论。

这可是很实用的一部分哦。

它告诉我们科学家们是怎么搞研究的。

比如说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科学家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现象,然后做各种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还有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就像是从一堆苹果里找出共同的特点,演绎呢则是根据一个大的原理推出具体的结论。

这就好比我们根据“所有的猫都爱吃鱼”这个大前提,推出“我家的猫也爱吃鱼”这个结论。

3. 科学技术观。

这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发展规律的部分。

科学技术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像工业革命就是因为有了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发明才发生的。

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这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管理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重点理论和人物。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人呢。

他们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运用到了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研究中。

他们的思想就像是一颗种子,在这个学科里生根发芽,让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然和科技。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资料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开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展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穿插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根底。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局部。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假设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构造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构造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构造。

同样,混沌理论也提醒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开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考试必背

《自然辩证法》考试必背

注意:为了大家读阅方便,本人在整理《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的时候,有部分笔记给思考题及名词解释重复的部分都删除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复习,祝大家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编者:逯林11月3号绪论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即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及其基本特征。

首先从其研究对象来看,它是一门关于科学技术发生发展和研究的一般规律,并由此揭示出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次,从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以人类各历史时期的自然哲学、心理与逻辑哲学和历史哲学以及科技成果为基础,由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1)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相比(2)与传统自然哲学相比较2、简要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则是从学科层面上,为教学需要而发展的关于其研究对象的整体框架。

其体系结构即是对上述各方面内容所作的深入而具体细致的展开。

例如,《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书的虽然是统编教材,但其体系结构相对说来不太系统,而且较为僵化。

3、试比较培根的经验归纳法与笛卡儿的理性演绎法。

⑴以“三表法”搜集材料a)“本质和存在表”即在肯定阶段要搜集一切具有某种特征的某种现象的一切已知实例或例证。

如要研究热,科学家就必须研究“热”物体的一切已知实体:太阳、火焰、热血等。

b)“相似情形下的缺乏表”,即在否定阶段要研究所有否定例证,如月光、死人的血等不产生热。

c)“程度或比较表”即在比较阶段,就要研究不同现象之间的差异,寻求所观察到的种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由此他得出了“热是微粒迅速扩张而方向向上的运动”。

⑵排除法从普遍性程度低的逐步上升到普遍性程度高的,从必然中剔除偶然的相互关系必须运用排除法。

即对搜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工作。

⑶以分析、比较、综合法得出结论在舍弃掉那些与研究的目的毫无关联的材料之后,根据一些极其明显地表露出事物本质的实例,最后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①怀疑法四原则:清晰原则: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心存怀疑,并非清晰而明确地认为它是真的,就绝不要承认它是真的;分解原则:把难题尽可能多地区分为它的各个部分;顺序原则:从考察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对象开始,依次进行;全面原则:枚举要全面,必须肯定没有遗漏。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自然辩证法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简答)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

它是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对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简答)1、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史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芝士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解释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全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全

选择题1、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3、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4、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5、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6、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7、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第谷E、布鲁诺8、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A、岩石分类说B、地质突变论C、地质渐变论D、岩石质变思想E、板块构造论9、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A、林耐的人为分类法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E、分子生物学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A、析因实验B、探索性实验C、模拟实验D、验证性实验E、判决性实验一、选择题:(辨清题意,可单项选择,也可多项选择)1、以下哪部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这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诞生?( C )A.恩格斯《反杜林论》B.马克思《资本论》C.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D. 马克思《数学手稿》E.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F.列宁《哲学笔记》2、近代(尤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些主要成就相继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五大缺口,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五大科学成就是:(ABDFG )A.康德的“星云假说”B.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的地质渐变理论C. 电子的发现及普朗克“能量子”假说D.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以及法拉第-麦克斯维的电磁场理论E.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F.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G. 道尔顿-阿夫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和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ABCE )A.创新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主体际性E.社会需求原则4、标准的科学论文中,除了下述哪项外,其余都明确地表明了荣誉的承认与分配?( E )A. 作者名单B. 对其余贡献的致谢C. 参考文献D. 引文目录E. 论文的录入与排版5、以下除了哪项,其余都表明科学的社会属性?( E )A. 社会为科学提出了任务B.社会决定了科学家个人工作的意义C. 研究方法能为同行专家所接受D. 荣誉的分配E.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天赋6、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ABDE )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B.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C. 从感性到理性D.创新思维E. 顿悟(直觉与灵感)F.观察与记忆7、技术的价值主要有:(ABCDE )A.自然价值B.经济价值C.政治价值D.文化价值E.生态价值F.内在价值8、以下不属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是(E )A.公有性B.独创性C普遍性 D.无私利性 E.权威性F有条件的怀疑性9、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本质上都属于:(C )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B.社会决定论C. 技术决定论D. 科技价值中立论10、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ABCDEFG )A.不可替代性B.不可加和性C.不可逆性D.非磨损性E.不可分性F.可共享性G.无限增值性11、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是(ABDE )A.可检验性B.系统性 C、可证伪性 D.主体际性 E客观真理性12、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AECD )A.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B.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C.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D.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E.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F.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13、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ABC )A.科学技术的职业化B.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C.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D.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14、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ABCD )A.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E.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15、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BDE )A.知识创新系统B.技术创新系统C.研究发展(R&D)系统D.知识传播系统E.知识应用系统F.体卫文教系统二.填空:1.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一、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的是:A.自然界的静态结构B.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答案)C.人类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D.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2.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对立统一原则B.质量互变原则C.否定之否定原则D.绝对不变原则(正确答案,此选项为反向设问,实际上自然辩证法强调变化和发展)3.在自然辩证法中,“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的是:A.事物的孤立存在状态B.事物的整体性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C.事物的静止不变性D.事物的单一性质4.下列关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A.发展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B.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过程(正确答案)C.发展是事物的绝对静止和不变D.发展是事物的无序和混乱状态5.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A.偶然的、无规律的B.必然的、有规律的,并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正确答案)C.与社会生产实践无关的D.完全可以预测的6.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A.提供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工具B.指导科学家如何正确地观察和实验C.替代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正确答案,自然辩证法提供方法论指导,但不替代具体方法和技术)D.帮助科学家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7.在自然辩证法中,“实践”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体现在:A.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B.它是科学理论的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来源C.它与科学理论无关D.它在科学研究中没有实际作用8.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A.人是自然的主宰,可以随意改造自然B.人应顺应自然,不对自然进行任何干预C.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正确答案)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静态的、不变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必考

自然辩证法考试必考

《自然辩证法》复习范围一、基本题型1、判断题10分。

10个,每个1分。

2、选择题。

单选10个,多选5个,每个2分,共30分。

3、简答题。

5个,每个6分,共30分。

4、论述题。

3个,每个10分,共30分。

二、复习范围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P9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2、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

P28第一,自然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元素)组成的统一体。

第二,组成物质系统的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对物质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第三,自然系统的普遍性。

3、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

P34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P57要摆正人与自然界的位置必须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5、科研选题的原则。

P70需求性原则。

创作型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6、科研选题的步骤。

P73发现或搜集问题。

初步选择问题资料调研制度研究计划课题论证课题审批7、科学观察的原则。

P78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典型性原则8、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

P8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实验方法可以延缓、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实验方法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地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9、数学方法的特点。

P101数学方法具有抽象性。

数学方法具有精确性数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10、系统方法的原则。

P109整体性原则。

动态原则最优化原则模拟化原则11、复杂性科学的特点。

P117第一,它只能通过研究方法论来界定,其度量标尺和框架就是非还原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它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分散在许多学科中,是学科互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为了大家读阅方便,本人在整理《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的时候,有部分笔记给思考题及名词解释重复的部分都删除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复习,祝大家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编者:逯林11月3号绪论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即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及其基本特征。

首先从其研究对象来看,它是一门关于科学技术发生发展和研究的一般规律,并由此揭示出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次,从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以人类各历史时期的自然哲学、心理与逻辑哲学和历史哲学以及科技成果为基础,由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1)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相比(2)与传统自然哲学相比较2、简要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则是从学科层面上,为教学需要而发展的关于其研究对象的整体框架。

其体系结构即是对上述各方面内容所作的深入而具体细致的展开。

例如,《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书的虽然是统编教材,但其体系结构相对说来不太系统,而且较为僵化。

3、试比较培根的经验归纳法与笛卡儿的理性演绎法。

⑴以“三表法”搜集材料a)“本质和存在表”即在肯定阶段要搜集一切具有某种特征的某种现象的一切已知实例或例证。

如要研究热,科学家就必须研究“热”物体的一切已知实体:太阳、火焰、热血等。

b)“相似情形下的缺乏表”,即在否定阶段要研究所有否定例证,如月光、死人的血等不产生热。

c)“程度或比较表”即在比较阶段,就要研究不同现象之间的差异,寻求所观察到的种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由此他得出了“热是微粒迅速扩张而方向向上的运动”。

⑵排除法从普遍性程度低的逐步上升到普遍性程度高的,从必然中剔除偶然的相互关系必须运用排除法。

即对搜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工作。

⑶以分析、比较、综合法得出结论在舍弃掉那些与研究的目的毫无关联的材料之后,根据一些极其明显地表露出事物本质的实例,最后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①怀疑法四原则:清晰原则: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心存怀疑,并非清晰而明确地认为它是真的,就绝不要承认它是真的;分解原则:把难题尽可能多地区分为它的各个部分;顺序原则:从考察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对象开始,依次进行;全面原则:枚举要全面,必须肯定没有遗漏。

②怀疑法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③怀疑法的内容和步骤④试说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是要说明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门具体科学,以及整个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其作用则表现为对马哲和各门具体科学有哪些影响。

自然辩证法是居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中介,是连接两者的桥梁。

因而,在研究对象的层次性上,其比马哲低而比各具体科学的高。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马哲的理论作用:其一是为马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证据;其二是以规律、范畴、证据等内容和方式丰富并补充马哲的基本原理及其范畴。

其次是对各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一是为其提供寻找科学问题的线索;二是为其提供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三是为其提供进行科学评价的武器。

⑤根据自己学科发展状况试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第一章笔记宋明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构成的探讨:可分为三个基本派别。

第一派是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他们从揭示“理”与“气”的关系来探讨宇宙起源和万物构成问题。

程朱理学的自然观,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第二派是陆王心学,以“心”为世界本原,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对佛教颇有吸收。

第三派是以张载、王廷相、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以“气”为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派别。

他们在原有的“元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气本体论,标志着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高峰。

第三节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伽利略——近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论之父牛顿——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1形而上学发展到极端就是严格决定论——“拉普拉斯妖”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一个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拉普拉斯据此认为,可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思考题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

•宇宙起源与万物构成•时空观念•自然界运动变化•自然界对立统一•五行说阴阳八卦说元气说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中国古代自然观内容十分丰富,与欧洲古代和中世纪自然观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具有无神论传统•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点,一是认为世界,或者是构成世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二是看到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并把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看作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自然的考察往往与对社会的考察结合起来进行•在探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联系的时候,中国古代自然观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

•以“气”为世界本原4、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以牛顿力学为主的科学基础•以分析、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以静态自然为主的认识对象5、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定义,内容)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认识论的根源性。

历史的必然性是指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认识论的根源是指它的形成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形成的原因即根源) 意义:摒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这种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局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名词解释•自然观: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形而上学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拉普拉斯妖: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这个智能生物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并将所有运动纳入同样的公式中。

对这个智能生物来说,不存在任何不确定的东西,未来与过去,都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后人把拉普拉斯所假定的这个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第二章思考题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意义。

(1)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2)更深刻,全面的论证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处于动态联系中。

(3)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的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是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

(即: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康德的“星云说”人工合成尿素——化学,维勒,德国,1828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

元素周期律——化学,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1869揭示了元素的内在联系和世界(在元素上)的统一性。

电磁场理论——物理学,麦克斯韦揭示了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场的存在。

C.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把理性和辩证法带进了地质学。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①细胞学说------使“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②生物进化论——生物学,达尔文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为事物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理论说明。

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三·19世纪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

19世纪的科学成就表明:天体在演化,地质在变迁,无机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生物界的一切有机体都有其统一的物质基础,任何生物物种和生物个体也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这就是说,过去被看作是孤立的、割裂的自然现象,现在被证明是统一的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过去被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现在被证明是逐一形成的,它们不仅在空间上展示出多样性,而且在时间上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这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揭示了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永恒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至此,一种新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出现,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四·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自然界的物质性•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坚定了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地位恩格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辩证图景•物质的运动性•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统一,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最深刻的表现。

•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相对静止,实际上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正是由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各种事物之间才能区别开来,事物才可以被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