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标准体系

合集下载

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框架

1.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住房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
2. 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从法学角度对环境下了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4. 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地理格局、水文过程、气候条件、生物活力)、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
土地利用、产业过程)、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风俗、风尚、伦理、信仰等)的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区域的、社会的、经济的及文化的组分在时、空、量、构、序范畴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

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问的系统生态联系。

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

5. 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

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1.标准统计表2、标准体系指导性文件(标准化法规、相关政策性文件)收集相关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性文件84项,具体名称见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一览表(附件1)。

3、通用基础标准通用基础标准共有9项,其中法律法规1项,国家标准8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4、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细表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共有34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9 项,地方标准2项,制定区级标准1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5、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细表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标准共有IOl项,收集了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68项,地方标准2项,制定区级标准13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6、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细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共有96项,收集了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20 项,地方标准5项,制定区级标准31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7、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标准体系明细表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标准共有73项,收集了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37 项、地方标准3项,制定区级标准18项,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8、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明细表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共有63项,收集了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38项、地方标准1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9、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明细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共有77项,收集了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41 项、地方标准IC)项,制定区级标准1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1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明细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共有97项,收集了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28项、地方标准40项,制定区级标准5项。

具体详细名单见XXX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了统一乡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以指导和规范各地的乡村建设工作。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乡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因此,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水源、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乡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传统的民俗风情、建筑风格、手工艺品等都是乡村的独特魅力。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乡村成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名片。

再次,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

乡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治理的提升。

乡村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乡村治理是乡村社会的基础。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总之,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是指导和规范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标准要求,不断推进乡村建设,打造更多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美丽乡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美丽乡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美丽乡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不言而喻的实践真理。

为保证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适应总承包管理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连续创省优良工程。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公司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1、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实行公司、项目两级管理办法,质量管理由公司牵头组织、指导、监督,由项目负责落实与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

1.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严格按照IS09000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公司的《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明确公司各部门和项目主要领导的质量职责,强化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程序化管理(详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图”)。

1.2本合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公司选派经验丰富的二级建造师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挑选技术硬、能力强的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质量管理小组。

依据本工程的情况,建立如“本合同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和“本合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所示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项目内部工程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同时接受发包人、监理、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并按照分级管理职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

1.2.1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监控层、作业层四层组成,从结构上保证项目质量要求的实现;1.2.2项目经理为项目质量管理决策层;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管理层;项目部各科室员工组成监控层,负责检查、控制、改进质量落实情况;各劳务队组成作业层,负责落实项目的质量要求;1.2.3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组长:王海银副组长:范保来成员:陈明范保兵范保云高国刚王庆立朱正森1.3质量职责根据本公司的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各部门及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3.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工程质量策划,制定工程的结构和总体质量目标,并指导和监督项目质量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对工程劳务商实施全面管理;协调项目经理部和业主、监理之间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漂亮乡村建设国家标准2022 年11 月8 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漂亮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漂亮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022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漂亮乡村。

开展漂亮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漂亮乡村的建设。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22 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22〕12 号),开展了以漂亮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

2022 年7 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漂亮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22]3 号),决定将漂亮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漂亮乡村建设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22 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漂亮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22]10 号)。

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漂亮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漂亮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漂亮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

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漂亮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结构图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标准体系结构图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结构图
农村 生活 基础 设施
农村 公共 服务 设施
休闲 农业 旅游 服务
农村 生活 环境 治理
农业 资源 综合 利用
自电房商道
来力屋业路
水通风服交 供
讯貌务通 应
文公医抗便 化共疗灾民 体教卫救服 育育生灾务
乡产农 村业业 旅支示 游撑范

村饮河生生卫 庄水道活活生 绿水综污垃厕 化源合水圾所 亮地整治处改 化保治理理造
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 标准体系结构图
一、标准体系总架构图
适用的法律、法规 和规章
试点目标及任务
标准化管理规定 和基础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 标准体系
农村 生活 基础 设施
农村 公共 服务 设施
休闲 农业 旅游 服务Fra bibliotek农村 生活 环境 治理
注 1:上面虚线表示上排方框中的内容对标准体系的指导关系。 注 2:虚线方框表示完整的标准体系。 注 3:实线连线表示相关关系。

清农农畜
洁膜作禽
能回物废
源收秸弃
使
秆物

还利
田用
2

乡村美丽标准是什么标准

乡村美丽标准是什么标准

乡村美丽标准是什么标准
乡村美丽标准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涵盖了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

要评判一个乡村是否美丽,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乡村美丽的标准是什么标准。

首先,乡村美丽的标准之一是自然环境的美丽。

一个美丽的乡村,应该有清澈的河流、翠绿的田野、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是衡量一个乡村自然环境美丽的重要标准。

此外,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应该得到有效保护,不应有乱倒垃圾、乱砍乱伐等行为。

其次,乡村美丽的标准还包括人文景观的美丽。

一个美丽的乡村,应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乡村独特的魅力所在。

传统的建筑风格、古老的民间艺术、丰富的民间传说等都是评判乡村人文景观美丽的重要标准。

此外,乡村美丽的标准还应包括社会和谐的标准。

一个美丽的乡村,应该是一个和谐宜居的社区。

社区居民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是衡量乡村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准。

此外,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完善,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总的来说,乡村美丽的标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包括自然环境的美丽,也包括人文景观的美丽,更包括社会和谐的美丽。

一个乡村要想成为美丽乡村,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需要政府、居民、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设出更多美丽的乡村,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第7部分:评价

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第7部分:评价

3
DB37/T 2737.7—2016
表A.1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评价指标表(续)
序号
评价内容
9
10 11 12 13 14 三、村容环境
(280 分) 15 16 17
18
19 20
房屋建设 (30 分)
村容维护 (30 分)
环境卫生 (70 分)
评价指标及分值
分值
村庄房屋建设具有整体特色风格(10 分),村庄房屋布局科学合理(5 分), 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5 分),无危房和影响景观的 30 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5 分),无乱搭乱建现象(5 分)。 村庄内干净整洁,宣传栏、广告牌等整洁有序,无乱贴乱画现象(5 分),生
(5 分),水产养殖废水达标排放(5 分)。
考核方式
备注
村内无池塘的,此项不扣分。
现场考查 随机抽查 10 户,按照达标比率计分。
以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资料考查、 现场考查
1、农膜回收率(%)=农田回收薄膜 量(吨)/农田使用薄膜总量(吨) ×100 %;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吨)/秸秆产 生总量(吨)×100 %。以相关部门 提供的数据为准。 1、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畜禽 粪便综合利用量(吨)/畜禽粪便总 量(吨)×100 %;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无 害化处理的病死畜禽数量(吨)/病 死畜禽总量(吨)×100 %。以相关 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无畜禽水产养 殖的村,此项不扣分。
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之和/ 全村土地总面积×100 %,以相关部 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现场考查
4
序号 21 22 23 24 25

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的构建与应用

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的构建与应用

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的构建与应用
近年来,为实现乡村美丽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乡村美丽
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构建不完
善等问题。

为此,专家学者建议,建立一个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的乡村美丽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为乡村美丽化提供参考。

首先,针对乡村美丽化,我们需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有针对
性地评价乡村美丽度。

包括环境美化、文化弘扬、经济发展等方面的
指标体系,使乡村美丽化的内容更加全面,更有说服力。

其次,建立
完善的乡村美丽评价标准。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美丽评价,需要明确
每一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最后,应用乡村美丽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一旦确定乡村美丽评价指
标体系和标准后,就可以把它们应用到乡村美丽化实践中去,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乡村美丽度。

实现乡村美丽化,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
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乡村美丽评价体系,为全面发展提供有力
的保证。

从上述分析来看,建立一个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的乡村美丽评价
指标体系及标准,对于乡村美丽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应该加强指标体系及标准的研究和探索,以期
完善乡村美丽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提高乡村美丽的水平。

美丽乡村评选标准

美丽乡村评选标准

美丽乡村评选标准
美丽乡村评选标准:
1. 生态环境优美: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工作得到重视,水资源和空气质量良好,乡村景观和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2. 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乡村农业发展积极,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品质优良,农业科技不断更新,乡村经济多元化。

3. 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乡村建设得到有效规划,村庄规划合理,道路通畅,村庄建筑同样整洁美观,农田利用效应良好。

4. 社会文化活跃:乡村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鼓励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营造有利于年轻人和老年人发展的氛围。

5. 居民生活幸福指数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完备,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教育、文化、交通等条件不断改善。

6. 社区建设和治理有力:乡村社区自我管理,主人公意识较强,社区建设活力充沛,自身组织有序,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安良好,群众生产生活有序。

以上是美丽乡村评选的主要标准,以此为基础,乡村应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美丽程度,做到持久发展,使更多人喜欢和爱上乡村的生活。

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是指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一套规范和要求。

这一标准旨在通过优化乡村环境、改善乡村生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
1. 生态环境:美丽乡村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发展。

这包括保护农田、水源、山林等自然资源,遵循可持续农业发展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 基础设施:美丽乡村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

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产业发展:美丽乡村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这包括发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等,多样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4. 文化传承:美丽乡村要注重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特色和乡土气息。

这包括保护传统村落、古建筑、民俗风情等,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5. 社会治理:美丽乡村要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这包括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等,提高乡村社会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是为了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要求。

通过注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建设,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标准一、前言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进步。

本方案旨在为乡村建设提供一套全面的、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2.加强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生态质量。

包括实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工程,提高乡村环境自净能力。

3.基础设施建设4.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5.文化传承与教育6.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包括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等。

7.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8.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包括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等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9.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10.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包括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1.村容村貌提升1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包括农村房屋改造、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

13.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1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包括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15.旅游开发与品牌建设16.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包括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17.可持续发展规划18.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保障乡村建设的长期效益。

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

19.评估与监测机制20.建立科学的评估与监测机制,确保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包括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和监测工作。

三、建设标准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便利度。

3.乡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4.乡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5.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标准明细表(一)

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标准明细表(一)

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标准明细表(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为统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标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标准明细表》。

一、框架结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前言”、“一般规定”、“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住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自来水和生活污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垃圾处理设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标体系”等7个章节。

其中,“前言”部分是对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框架的解读和说明。

“一般规定” 着重规范了标准适用范围、标准引用、标准术语和缩写、标准编制原则和内容等基础规定,为后续内容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规定了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实施标准。

这一部分共分为五个方面:自然环境质量、生活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卫生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五个方面,除了固有的如空气、水、土壤等日常环境指标评价外,还着重规范了农村生态修复等现代农业和环境治理实践背景下的指标要求。

“住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规范了农村住宅环境的包容度、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和节能性等方面的要求。

“自来水和生活污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农村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

其中,自来水方面要求水源量充足,区域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水处理、输配、水龙头和储水器等水利设施符合标准,水业服务符合消费者满意度的基本规定;生活污水方面,规定了排放标准,污水监测,污水处理、处理后的出水、处理设施与配套设施等质量要求。

“垃圾处理设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规定了垃圾处理设施的配套标准、处理效果、管理和运行等基本规定。

二、标准明细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明细表》列举了各项指标评价的基础标准、分类标准以及涵盖了各类农村人居环境指标要求。

标准明细表总共包括19个类别,分别是:卫生防疫、水、天气、土壤、空气、噪声、容积率(绿化率)、户型设计、阳台、户外平坦地、室内空间、建筑装修、垃圾收集、路灯、交通安全、节水节能、信访接待、落实乡镇环境保障、农村绿化。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结构图及标准准明细表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结构图及标准准明细表
DB350427/T0004—2014
4.3
金融服务
99
4.3.1
农村金融服务规范
DB350427/T0005—2014
4.4
文化服务
100
4.4.1
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JGJ 156-2008
5
农村休闲旅游
5.1
乡村交通
101
5.1.1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 21268-2014
NY/T 1868-2010
91
3.4.43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钾肥
NY/T 1869-2010
92
3.4.44
生猪无害化处理操作规范
SB/T 10657-2012
93
3.4.45
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
SC/T 7015-2011
3.5
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保护
94
3.5.1
文物展品标牌
GB/T 30234-2013
GB 18485-2001
53
3.4.5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 18772-2008
54
3.4.6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22337-2008
55
3.4.7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要求
GB/T 25180-2010
56
3.4.8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343-2010
2
农村基础设施
2.1
设计规划建设
4
2.1.1
农村住宅卫生规范
GB 9981-2012
5
2.1.2

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评价指标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评价指标体系
3
25
工作机制
①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②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实施村务管理;③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规范;④公开公示村务特别是财务,杜绝“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
经信、环保、住建、农委(局)
10
16
清洁能源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比例分别为:①太阳能、沼气、液化气、天然气≧60%;②对使用薪柴、煤炭为生活能源的农户,省柴灶、节煤灶的比例≧80%。
农委(局)
2
17
村容美观
①民居美观实用,危旧房屋改造修缮,一户一宅,废弃空心房处置率达100%;②房前屋后菜地果园、树木花草、灯光亮化等规范有序,开展庭院绿化、美化、亮化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80%;③村内主要道路两边、水系两旁进行绿化亮化,村域内可绿化范围的绿化率≧90%。
民政、文化、体育
4
类别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
持责任部门
权重
(共100分)
健康
文明
风尚美
23
村级组织
①村党组织健全;②村民委员会健全;③有村民议事会;④有村务监督委员会。
组织部、
农委(局)、民政
2
15
24
制度建设
①岗位承诺制度;②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制度;③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④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⑤“四议两公开”制度;⑥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村规民约。
村容
整洁
环境美
13
保洁机制
①制定保洁管理制度;②村里配有专职保洁员;③农户配有分类垃圾桶;④村里配有垃圾站、垃圾转运车、公共厕所等硬件设施。
住建
4

美丽乡村整治评估方案

美丽乡村整治评估方案

美丽乡村整治评估方案背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不再是人们的首选居住地,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农业产业的萎缩,村庄垃圾围城等。

而美丽乡村,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许多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乡村整治计划,但对于整治成果的评估却并不充分。

因此,编制一份美丽乡村整治评估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目标本文旨在编制一份美丽乡村整治评估方案,以指导各地乡村整治计划评估工作的进行。

内容1. 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美丽乡村整治评估工作的基础,它决定了评估的深入度和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针对美丽乡村整治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向和指标:(1) 生态环境建设•绿化覆盖指标•空气、水、土壤污染指标•生态系统保护指标(2) 实用性建设•公共设施指标•民生保障指标•综合交通指标(3) 美化提升建设•建筑风貌指标•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指标•休闲旅游指标2. 评估内容美丽乡村评估主要包括对乡村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核查和总结,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环境评估通过对该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分析,例如水源、草原、山体等问题进行具体评估并列出评估结果。

另外,还需要分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情况。

这样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计划。

(2) 乡村公共服务评估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

需要详细评估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得到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

3.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评估方案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持续性。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乡村实际情况,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和调查,得出具体数据。

(2) 专家评估可以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3) 公众评估借助互联网的特性,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问卷调查等方式,发动公众参与评估,多角度了解公众对于美丽乡村整治的评估意见和想法。

浙江__美丽乡村有标准_美丽乡村建设规范_地方标准解读_

浙江__美丽乡村有标准_美丽乡村建设规范_地方标准解读_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目前,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解读地方标准化长廊TianjinAnhuiJiangxiGuangDong浙江美丽乡村有标准ShenZhenShangHai ZheJiangJiLin一、标准的基本框架美丽乡村包含了哪些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和判断。

但总体上讲,美丽乡村并非单纯为了“美丽”,而是要让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因而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

安吉县的农民这样说:“美丽乡村,就是有房住,能吃好;能医病,能养老;有欢乐,风气好;山水美,污染少。

”说到底,美丽乡村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生怎么建设?浙江省在总结提炼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配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落实,于2014年3月发布推荐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4,以下简称《规范》),首次以标准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

活、生产、生态这三者的关系。

其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硬杠”,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基础,文化文明则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基于以上要求,《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以生态、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五位一体”为主线,构建标准的整体框架。

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四美”)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为目标,确定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规范》由11个章节组成,主要框架分成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7个部分。

标准的整体框架见图1。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完整版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完整版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夏利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68.1 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2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 30600 高保准农田建设通则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建标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乡村beautiful village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通常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规划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而设定的。

这些标准旨在促使乡村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环境景观,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和要素:
1.自然环境:
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尤其是对于水体、山脉和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绿化和景观:推动乡村绿化,营造良好的景观,使整体环境更加宜人。

2.文化传承:
传统建筑保护: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维护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文化活动:鼓励举办文化活动、传统节庆等,促进文化传承。

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确保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完善。

交通便利:提高交通便利度,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

4.农田和农业:
农田保护:限制非农业用地扩张,保护农田资源。

绿色农业:推动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环保农业发展。

5.社区建设:
生活设施:提供完善的社区生活设施,如学校、医疗服务、文体设施等。

社区管理: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体系,促进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

6.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提升当地经济。

游客服务:提供游客服务设施,包括旅游信息中心、住宿、餐饮等。

7.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保持乡村环境的清洁。

水质保护:保护水体,维护水质。

8.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利用:鼓励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