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期常见病虫害高清详解!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https://img.taocdn.com/s3/m/6d111134f121dd36a32d82c4.png)
草莓枯萎病图片:草莓1.jpg图片:草莓.jpg简介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
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
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
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
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
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
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
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
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
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图片:草莓根腐病1.jpg简介病原草莓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草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草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693125c281e53a5802ff74.png)
如何减少畸形果
• 花期控制好温湿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 花期严谨打药,浇水避免溅到花和果实上 • 花前一周放养1—2箱蜜蜂 • 花期疏除多次级花序 • 花前一周喷施易得硼一包一桶水
全 国 唯 一 中 性 流 体 硼
二、栽培方式
1. 露地栽培 自然条件,成熟期晚 2. 半促成栽培 人工条件下打破休眠 3. 促成栽培 人工条件下阻止进入休眠 4. 限制栽培 长期处于冷藏被限制状态 5. 无土栽培 实际生产中应用非常少
平畦栽植
• 边行花序朝畦里,以防花序 伸到畦埂上,影响作业。畦 内行花序朝一个方向,便于 档隔将花序与叶分开,利于 花授粉着色,减少畸形果
高畦栽植
• 弓背要向外,使 结果时果挂在高 垄两边,利于阳 光照射和通风, 减少果实表面湿 度,改善果品质 并减轻果实病害。
植株管理及放蜂
1. 及时摘叶和除匍匐茎 2. 掰芽:留1-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 3. 疏花蔬果:疏无效花,留7-12个果 4. 放养蜜蜂:花前一周放1—2箱蜜蜂
• 添加3%溶壳酶助剂, 消除抗性,杀菌更轻松
• 登记对象:黄瓜灰霉病
产品特点
•
• 独家配方,强烈杀菌
– 50纯白甲托+20进口异 菌脲;强保护+治疗,
针对抗性病害,效果更 出众
• 全程高效杀菌
• 制剂加工先进
– 颗粒超细达1000目, 高悬浮率高
三、注意事项
• 防治适期
– 第1花序20%开花、第2花序刚开花
3. 水分:40-60%,溢泌
4. 土壤:肥沃、疏松、透气 5. 营养:N、P、K、Ca、Mg、B
温度调控花芽分化和休眠
• 花芽分化适温13~17℃
– 不论日照长短,5~12℃皆能分化花芽, 30℃以上,都不能分化花芽。
草莓高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
![草莓高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267c616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3.png)
草莓⾼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草莓青枯病草莓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种季节性较强的细菌性病害,多见于夏季⾼温时节,⼀般在草莓育苗圃及定植初期较易发⽣。
发病时植株下部叶⽚1-2⽚开始凋萎脱落,叶柄下垂、变为紫红⾊,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突然失⽔,仍为绿⾊但未变萎蔫,叶⽚似烫伤状。
根系外表⽆明显症状,但将根冠纵切可见根冠中央呈现褐⾊,湿度⾼时可挤出乳⽩⾊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腐败。
防治措施1、实⾏⽔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积⽔,防⽌⼟壤过⼲过湿;及时摘除⽼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肥⽔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活化⼟壤,调节⼟壤pH值。
4、药剂防治:育苗前⽤,60%三氯异氰脲酸⽚剂1000倍液喷洒地⾯。
发病初期,可⽤72%农⽤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氟哌酸600倍或可杀得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
展开剩余93%欢迎添加天宝农技服务平台草莓群微信号:159********,交流了解更多草莓专业种植技术。
⼆、草莓疫霉果腐病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普遍发⽣,由于草莓植株矮⼩,茎叶、果实接近地⾯,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浇⽥地发⽣尤其严重。
该病是由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疫霉这三种真菌引起的。
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
根发病由外向⾥变⿊,⾰腐状。
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长差,略显短⼩,到开花结果期如遇⼲旱,则植株失⽔萎蔫,浆果膨⼤不⾜,⾊暗⽆光泽,果⼩、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
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烫状,迅速变褐⾄⿊褐⾊死亡。
青果被害,病部产⽣淡褐⾊⽔烫状斑,并迅速扩⼤蔓延⾄全果,果实变为⿊褐⾊,后⼲枯、硬化如⽪⾰。
成熟果实染病,病部稍稍褪⾊、失去光泽、⽩腐软化呈⽔浸状,似开⽔烫过,产⽣臭味。
防治措施注意检查草莓果实,发现果⾯上有⿊褐⾊⽔渍状病斑出现时,就要叶⾯喷洒8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或600倍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溶液,或25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分散粒剂⽔溶液,或2000倍50%嘧菌酯⽔溶液,或200倍40%三⼄磷酸铝可湿性粉剂⽔溶液,每7-10天叶⾯喷洒⼀次,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和果实,以开始有⽔珠往下滴为宜。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ec400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9.png)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大棚草莓是一种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小果农作物,但其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草莓产量下降,甚至完全死亡。
因此,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草莓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1. 灰霉病灰霉病是大棚草莓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病原菌多在潮湿环境下侵染草莓花、果、茎、叶等部位,可导致草莓花芽失去生长能力,果实变形、腐烂。
症状:草莓果实表面出现灰黑色霉斑或软腐,严重时整个果实呈褐色,出现明显的腐烂。
防治方法: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加强草莓的施肥和浇水,增强铁、锰的供应,增加草莓的免疫力。
清除病害部位,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喷洒。
2. 根腐病根腐病常常因为大棚内湿度过高、通风不畅等原因引起,病原菌在根部和基部内侵染萎蔫、从而导致草莓的生长和产量下降。
症状:草莓呈现枯黄、缺乏活力的症状,严重时出现黄叶、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提高大棚内的通风条件,控制湿度。
在草莓根部加入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质地。
施用有效的杀菌剂,如百菌清。
如发现病情较重时,可考虑更换栽培基质。
3. 叶斑病和黑斑病叶斑病和黑斑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草莓病害,叶片和果实受害后,病菌会蔓延到大棚内,造成严重的危害。
症状:叶片表面出现小坑、瘤,或棕色斑点,严重时病疮会扩散,导致叶片变形并衰竭。
防治方法:(1)在大棚栽培前认真消毒,同时加强通风,并做好草莓病害的预防控制;(2)使用农药进行喷施,建议使用50%苯酚醚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3)及时将感染重的草莓叶片或果实处理掉;(4)对于感染严重的大棚,可经常洒布石硫合剂,进行物理治疗。
二、虫害1. 绿色烟粉虱绿色烟粉虱是常见的草莓害虫之一,在大棚内草莓的栽培中,绿色烟粉虱也常常出现。
症状:草莓叶片的表面出现小斑点或被黄色霉粉覆盖,草莓果实的表面出现油渍状斑点。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1ef0d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8.png)
草莓(cǎoméi)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主要病害(bìnghài)1.1草莓白粉病1.1.1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果梗、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
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状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
随着病势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
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感染此病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1.1.2 发病规律白粉病以病菌残体在地上或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
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草莓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目光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菌残留、种苗携带(xiédài)病菌和其他传播途径而引发危害。
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
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
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
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
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1.1.3 防治方法采用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冬季清园,烧毁病叶。
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
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
发病初期可喷20%乙嘧酚悬浮剂800倍液、4%多麦可1000倍液、50%醚菌酯3000倍液。
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露地栽培开花前、匍匐茎发生期、定植后,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1.2 草莓灰霉病1.2.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片及叶柄均可感染。
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明显的油渍状,最后全果变软腐烂。
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草莓病害高清图讲解
![草莓病害高清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06c629581b6bd97e19ea08.png)
草莓枯萎病简介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
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
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
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
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
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
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
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
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
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简介病原草莓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
草莓病虫害及生理病害
![草莓病虫害及生理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5dfe79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d.png)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营养失调
草莓植株缺乏或过量吸收某种营养元素会导致生 长发育异常,如缺氮、缺磷、缺钾等。其症状包 括叶片黄化、生长缓慢、果实发育不良等。
温度不适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草莓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如花期遇低温会导致花而不实,果实发育期遇 高温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
水分失调
草莓植株水分不足或过多会导致叶片萎蔫、落花 、落果等现象。
缺氮
叶片变黄,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小而硬, 着色不良。应增施氮肥。
缺磷
植株生长弱,叶色暗绿,果实小,易早熟 。应增施磷肥。
缺钙
顶芽和幼叶黄化或枯死,根系生长瘦弱。 应增施钙肥。
缺钾
叶片黄化、枯焦,果实软,易受机械损伤 。应增施钾肥。
水分失调
干旱
叶片黄化、枯焦,果实小而硬,品质差。应及时浇水。
涝害
叶片黄化、枯焦,根系受损,植株生长受阻。应排水防涝。
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通常具有菌丝体、子实体或孢子,如霜霉病、白粉病等。其症状通常包括在叶片、茎秆和果实上出现病斑、枯萎、 坏死等。
由细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如软腐病、溃疡病等。这类病害的症状通常包括组织腐烂、渗出脓汁等。
由病毒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如草莓病毒病。其症状包括叶片畸形、生长不良、黄化等,有时还伴有花叶、坏死等症状。
土壤不适
土壤质地不良、pH值过高或过低、盐碱化等都会 导致草莓生长不良,如土壤pH值过高会导致铁、 锰等元素吸收障碍,从而引起缺素症。
虫害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蚜虫
以吸取植物汁液为食,导致叶片皱缩、卷曲,甚至枯死。同时, 蚜虫也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之一。
红蜘蛛
以吸取叶片背面汁液为食,导致叶片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叶片会 呈现铁锈色,影响光合作用和植株生长。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1df40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b.png)
15 《湖南农业》2020年第11期/种植园地草莓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湖南一般在秋季种植草莓,春节前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
草莓多为大棚栽培,棚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严重,常见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等,常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蓟马等。
一、常见病害的防治1.炭疽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中的一种,进行喷雾防治,7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用药。
2.灰霉病 最佳防治时期是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花时。
常用药剂:40%嘧霉胺悬浮剂600~800水沟的同时,耕整机将泥土自动撒向两边,将种植沟中的稻草覆盖。
需地膜覆盖的,每667平方米先用芽前除草剂全田均匀喷雾,然后用幅宽120厘米的无色透明地膜覆盖全畦,四周用土压实;不覆地膜的田块,只喷雾芽前除草剂即可。
5.田间管理 ①清沟排水。
雨季要注意清通稻田四周围沟、畦沟,沟沟相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②破膜引苗。
用地膜覆盖的稻田,当幼苗开始顶膜时,应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小口将幼苗引出。
③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虫害主要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及时防治。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8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中的一种,进行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烟熏可选用10%腐霉利烟剂或15%克菌灵烟剂,傍晚用暗火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12小时,次日开门通风。
3.枯萎病 发病初期喷药,可选用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倍液、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800倍液等喷雾或灌根,15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草莓常见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案
![草莓常见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d12e3c77da26925c5b0b2.png)
草莓常见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案01炭疽病炭疽病是草莓上的常发病害,病原可为炭疽菌属的多种真菌,如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草莓炭疽菌等,但以前者居多。
叶片感病常见黑色水浸状小斑,部分慢性炭疽叶缘呈波纹状焦枯;叶柄、茎部染病有凹陷的纺锤形病斑;侵染中柱后,从侵口至中心坏死;果实感病病斑凹陷发黑,软腐而僵。
虽然炭疽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侵染,但尤以苗期、定植初期的危害最甚。
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很快。
防治时注意加强移栽定植前的土壤消杀,缓苗后用恶霉灵、嘧菌酯等灌根,间隔半月后再用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海精灵冲施;发病初期,可用福美双+溴菌腈+吡唑醚菌酯,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进行防控。
02白粉病白粉病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在冷凉地区和设施栽培中高发,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朵、花梗和果实,最主要的特征是受害部位有白色粉状物。
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10月上中旬为初发期,12月下旬进入盛发期。
在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下,发生和蔓延迅猛。
农业防治方面,通风、降湿、保温是关键;药剂防治时,花前用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预防;开花期不宜喷雾,可改用硫磺熏蒸,阴天低温时可连续熏蒸;果期可选用醚菌酯、唑醚·氟酰胺、醚菌·啶酰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等,注意水打足。
03灰霉病草莓灰霉病病原真菌为灰葡萄孢菌,具有传播快,发生迅猛,抗药性强等特点,几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的所有器官。
叶片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向内V型扩展;花期感病,迅速枯萎;青果感病,病斑褐变发僵;近成熟果实感病,整果腐烂‘在湿度大时,病斑均可密生灰色霉层。
因该病喜嫩嗜营养,故在草莓始花期至坐果期存在发病高峰,花期遇连阴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气时,极易发病。
花期发现花柄开始变红、下垂,花萼后有小红点时是危险的信号,需及时用药,如氟啶胺+异菌·腐霉利、环酰菌胺+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等,保护+治疗。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fcb97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9.png)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大棚草莓是一种高效果的农作物,但是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常见的大棚草莓病虫害及其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
一、病害1、灰霉病发病症状:叶片、茎、花蕾、果实表面出现灰白色霉斑,严重时果实呈软腐状,表面有黑色菌丝髓。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及时清理病叶、病果和病茎;采用可湿性粉剂、杀菌剂等化学药物防治;采用益生菌复合制剂、生物菌剂等生物防治。
2、叶霉病发病症状:叶面出现绿色、黄色不规则斑块,叶片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凋落。
3、红星病发病症状:茎、叶、花瓣和子房出现大小不一的浅红色、红色或紫色环形斑点,严重时果实变形,表皮破裂,最终导致果实腐烂。
4、黑斑病发病症状:叶子上出现不规则黑色斑点,初期斑正中心呈淡黄色,逐渐向外发展,成为黑褐色或暗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斑点大小和形状不一,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萎缩和死亡。
二、虫害1、蚜虫发病症状:茎、叶柄和叶背面上出现密集的小昆虫,吸取草莓汁液,使草莓叶片变黄,萎蔫,严重时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采用能立即降低蚜虫数量的化学杀虫剂或放置黄色黏板防治。
2、白粉虱发病症状:白粉虱主要分布于叶片背面,分泌大量的蜜露,导致叶片变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用药物喷雾消灭害虫,可提高草莓产量和质量,但要根据害虫严峻程度得当地选择化学药剂。
3、蛞蝓发病症状:蛞蝓喜鬼吃果实,伤口分泌黏液、腐烂细菌,致使果实糨糊不堪。
防治方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多余水分,防止育苗带入病虫卵和幼虫,防止老鼠啃咬,采取化学剂和生物剂混合的方法防治。
总结一下,大棚草莓的病虫害多种多样,不同的害虫病害对大棚草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及时掌握不同害虫病害的症状以及对应的防治方法,实现科学、高效的防治。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大棚内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大棚内通风良好、干燥卫生,减少害虫、病害的繁殖和传播,最大限度地保护大棚草莓生长,保障产量和质量。
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9b6ae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d.png)
G a o x i a o n o n g y e一、草莓栽培技术1、选用品种近几年选育出的适宜促成栽培的草莓新品种有佐贺清香、幸香、雪蜜、红颊等,适宜鲜食加工用的品种有卡麦罗莎等。
2、培育壮苗选择健壮无病苗或使用脱毒种苗。
要求母株矮壮,茎粗,具有4张以上叶片,根系完整,有较多新根。
6月中下旬营养钵育苗,在不切断匍匐茎的情况下,将子苗直接移栽到钵内,子苗最好具有2~3张展开叶和2~3条白根。
每个母株保留5~6条匍匐茎,每条茎上保留2~3株子苗,其余子苗及时去除。
子苗成活后切断匍匐茎,移入圃地集中管理。
加强水分管理,每隔10~15天施一次追肥,最好施液肥。
定植前20天控制氮肥和水分的施用。
及时去除老叶、匍匐茎和腋芽。
苗圃应搭棚防雨,减少病菌传播。
采用低温短日照处理促进花芽分化,即从定植前2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至次日上午9时,将盆钵草莓苗置于温度为14℃的低温库中黑暗处理,其余时间按常规管理。
或者将草莓苗放入冷库,在温度14℃、湿度90%的黑暗条件下处理15天,促进草莓苗成花。
3、高温闷棚多年连作的田块炭疽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的病原菌会逐年累积,草莓定植后死苗严重。
夏秋季高温闷棚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6~8月份将大棚内的草莓残株、杂草等清理干净,深翻土壤,施足底肥,同时施入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
按生产要求开沟做畦,灌水使土壤湿润,畦面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再密封大棚膜,保持1个月。
外界气温达30~33℃时膜下温度可达70℃左右,20~30厘米地温可达40~50℃,这样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杂草种子和地下害虫。
4、适期定植设施草莓品种的定植时间应根据其花芽分化开始期来确定。
定植早于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开花延迟,成熟期推迟,影响前期产量;定植晚于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花果数减少,影响总产量。
掌握各品种花芽分化始期是确定设施草莓定植时间的关键。
5、覆膜及膜下滴灌覆膜过早或过迟对草莓生长都不利。
覆膜过早,会引起草莓腋花芽分化推迟;覆膜过晚,顶花序已抽出,易损伤花朵,地温上升推迟也会延迟顶花序果实采收期。
草莓最全病害高清图谱,发生时期及最新防治药剂推荐,必备收藏
![草莓最全病害高清图谱,发生时期及最新防治药剂推荐,必备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a9dc59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a.png)
草莓最全病害高清图谱,发生时期及最新防治药剂推荐,必备收藏草莓是高经济价值作物,如果管理得当,一亩可收益5-6万,但是种植成本也很高,如果碰到病虫害爆发,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所以病虫害防治一定要注意,下面总结常见的草莓病虫害高清图谱,以及发生时期和防治药剂,希望对更多的种植草莓有帮助!病害1草莓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
一般发病率在50%以上,尤其是育苗季,一旦发生炭疽病,整块苗田的苗子很可能全部染病。
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匍匐茎、叶柄、花茎发病症状都表现为近黑色的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溃疡状,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
短缩茎发病时先嫩叶失去生机下垂,逐渐枯死,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
无病新叶不出现矮化、黄化、畸变症状,但是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
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发生时期:苗期,及8月中下旬-10月上旬预防药剂:代森联、咪鲜胺、辛菌胺、代森锰锌、二氰蒽醌;治疗药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代森联、嘧菌酯、溴菌腈、康普森斑立健。
特效药配方:斑立健+咪鲜胺或者斑立健+苯醚甲环唑,对炭疽病效果独特,在草莓育苗时使用效果较为明显。
田间管理:移栽成活后打老叶,再结合喷药防治。
2青枯病草莓青枯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多见于夏秋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初栽期。
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
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间或雨天尚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并逐渐枯萎死亡。
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
困扰多年的草莓苗叶片畸形问题终于真相大白
![困扰多年的草莓苗叶片畸形问题终于真相大白](https://img.taocdn.com/s3/m/58893cd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b.png)
困扰多年的草莓苗叶片畸形问题终于真相大白莓管家更实用的草莓种植技术▲草莓叶片黄化皱缩疑似“病毒病”最近几天,经常有莓友发来草莓叶片黄化皱缩的图片询问草莓这是怎么了(见上图),莓管家在草莓育苗田走访的时候,也经常看到莓苗田里有这种现象发生。
这些畸形叶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章姬(甜宝)身上,有很多莓友认为这是草莓皱缩病毒病,仅从图片看确实跟草莓皱缩病毒病症状有些相似,但也有很多特征不符合草莓病毒病。
也有部分莓友认为是虫害造成的,我们在实地了解后进行了综合分析,下面莓管家跟莓友们分享一下。
▼以下是莓管家田间拍摄疑似“皱缩病毒”图片草莓叶片皱缩疑似“病毒病”黄化皱叶问题综合分析1. 发生这种症状的草莓苗整体长势未出现明显矮化、对匍匐茎抽生也没有明显影响;2. 病毒病感染是通过蚜虫传播,一般是先零星发生,而这种黄化皱缩叶片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出现,不符合病毒病发生规律;3. 发生这种症状的品种主要是章姬(甜宝),其他品种很少发生;4. 主要发生地带是麦收后种植夏玉米的地区,畸形叶的发生时间段主要是在集中种完玉米后几天,而且每年都是在这个季节出现。
综合以上判断,导致草莓叶片黄化皱缩现象主要元凶是周边集中时间种植玉米大量的使用乙草胺造成的,章姬(甜宝)这个品种本身不耐除草剂。
高温季节种植玉米喷施乙草胺封草后,部分乙草胺会蒸发到空气中,在空气中飘动的除草剂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可以飘移到上千米甚至更远的距离飘落在草莓叶子上,造成除草剂漂移药害。
预防缓解方法:①草莓喜欢湿润的环境,在管理上应掌握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进行浇水,合适的湿度使得草莓蒸腾作用正常进行,有利于植株的健康发育;②叶面喷施碧隆海藻液或妙康多肽叶面肥或碧护,有利于草莓苗对逆境的抵抗力和受损后的恢复。
③ 即使不做特别处理,时间长了随着草莓苗的生长也会自然缓解,莓友们不要有太多的担心。
▲典型的乙草胺漂移药害症状。
11种常见草莓病及防治方法
![11种常见草莓病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c74b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0.png)
11种常见草莓病及防治方法草莓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相信大家不用我说都清楚,可是大家知道吗,那些酸酸甜甜的小可爱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辛万难,光是整个生长周期中常见的病害就有11种之多。
那么,这11中病害都是哪些呢,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去防治呢,这些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
感兴趣的就跟着我一起看下去吧。
1、草莓枯萎病(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草莓田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2、草莓根腐病(1)农业防治:选择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防治关键要从苗期抓起。
3、草莓炭疽病(1)农业防治:选择无病田作为苗床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药剂防治:草莓匍匐茎伸长时期摘老叶及降雨的前后进行重点防治。
4、草莓蛇眼病(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被害叶集中烧毁;种植时淘汰发病苗。
(2)药剂防治:注意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5、草莓褐斑病(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种植前摘除种苗病叶。
(2)药剂防治: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
6、草莓灰霉病(1)农业防治:选用优良抗病品种;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浆果及时采收;调控棚室温湿度。
(2)药剂防治: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种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
7、草莓白粉病(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要过量施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
发现病枝及时处理。
(2)药剂防治:采用硫磺熏蒸。
8、草莓疫霉果腐病(1)农业防治:清沟沥水,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
(2)药剂防治:从花期开始喷药。
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9、草莓青枯病(1)农业防治:严禁用罹病田做育苗圃;栽植健康苗,连续种植2年,病原菌感染率下降。
加强栽培管理。
施用有机肥或草木灰调节土壤pH。
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2)药剂防治:种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
草莓病虫害用药方案(草莓病虫害防治方案)
![草莓病虫害用药方案(草莓病虫害防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5b4d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5.png)
草莓病虫害用药方案(草莓病虫害防治方案)目前,草莓以大棚种植为主,大棚内高温多湿,易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草莓常发病虫害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黄萎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红蜘蛛等。
耕种帮针对草莓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用药方案。
草莓病虫害用药方案草莓育苗期此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黄萎病,虫害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每亩用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0克(1,5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
每亩用富锐18.1%左旋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2,000倍液)喷雾防治害虫。
喷雾防治病虫害时每亩可加入可普立(含多维量元素)50毫升(800~1,000倍液)培育壮苗。
草莓移栽定植期此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黄萎病,虫害有地下害虫、甜菜夜蛾、蚜虫、蓟马。
每亩用至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1,500倍液)防治病害,每亩用富锐18.1%左旋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2,0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甜菜夜蛾等,每亩用粮人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2,0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
移栽时每亩用根罗(有机复合酸)2升(500倍液)灌根,促根壮苗,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前期产量。
草莓定植至开花前此期主要防治炭疽病、黄萎病以及地下害虫、甜菜夜蛾、蚜虫、蓟马等。
每亩用至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1,500倍液)防治病害,每亩用富锐18.1%左旋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2,000倍液)+粮人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2,000倍液)或者好年冬20%丁硫克百威乳油30毫升(1,5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
防病治虫的同时,每亩可加入朋飞(含硼20%)50克(1,000倍液)喷施。
草莓开花至结果期主要防治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以及蚜虫、蓟马、红蜘蛛等,保花保果。
每亩用至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1,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扑海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克(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金满枝20%丁氟螨酯悬浮剂30毫升(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甘美(生物刺激素)100毫升(500倍液)促进膨果着色。
草莓病虫害汇总
![草莓病虫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1b2672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8.png)
草莓病虫害汇总
一、草莓常见虫害解决方案
1、蚜虫:氟啶吡丙醚、螺虫吡丙醚、吡蚜呋虫胺、啶虫脒
2、红蜘蛛:决断+乙螨唑
二、草莓常见病害的解决方案
1、炭疽病:溴菌咪鲜胺+丁子香芹酚+靓渡钙镁、苯甲嘧菌酯+苦参蛇床素+靓渡钙镁
2、白粉病:已唑乙嘧酚+苦参蛇床素+靓渡钙镁;乙嘧酚磺酸酯+苦参蛇床素+靓渡钙镁
3、灰霉病:啶酰腐霉利+丁子香芹酚+靓渡钙镁;嘧霉胺福美双+丁子香芹酚+靓渡钙镁;嘧霉异菌脲+丁子香芹酚+靓渡钙镁。
4、蛇眼病:苯甲吡唑+丁子香芹酚+靓渡钙镁;苯甲嘧菌酯+丁子香芹酚+靓渡钙镁;
5、褐斑病:苯甲嘧菌酯、苯甲吡唑酯、溴菌咪鲜胺等
6、病毒病:寡糖吗啉胍+丹浓蜜+氟啶吡丙醚
7、枯萎病:深渡+速渡恶霉灵灌根
8、黄萎病:深渡+速渡恶霉灵、深渡+恶霉福美双等灌根
9、根腐病:深渡+速渡恶霉灵
10、芽枯病:速渡+绿亨2号+靓渡钙镁;
11、疫病:烯酰嘧菌酯+速渡+天宝;噁唑霜脲氰+烯酰吗啉+靓渡钙镁;。
草莓病虫害防治方法
![草莓病虫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42d7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d.png)
草莓病虫害防治方法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且口感鲜美的水果,但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不仅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对草莓的种植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草莓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草莓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草莓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草莓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感染该病的草莓叶片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白色粉状斑,果实则会停止生长,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同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三唑酮、硫磺粉等。
二、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草莓的根系。
感染该病的草莓植株根系会变黑、腐烂,严重时整个根系都会坏死,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湿度,及时清除积水。
同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三、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草莓的花器和果实。
感染该病的草莓花器和果实会出现灰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
同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速克灵、扑海因等。
四、蚜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草莓害虫,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果实。
它们会吸取草莓的汁液,导致叶片变形、果实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使用黄板诱杀蚜虫,或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五、红蜘蛛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草莓害虫,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果实。
它们会吸取草莓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白色斑点,果实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哒螨酮、阿维菌素等。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枯叶。
草莓病虫害防治草莓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具有甜美的口感和营养丰富的特点。
然而,在草莓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草莓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大面积生产的草莓园育苗主要靠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草莓种苗质量直接影响果实成熟期、产量和品质,是提高草莓生产效益的重要基础。
前段时间平台对草莓育苗期管理(点击蓝字查看)出过推文,这次我们来详细说说草莓育苗期病虫害问题。
病害篇
草莓育苗期正值高温高湿的季节,病害多发。
匍匐茎抽生后,植株势弱,更易受到病害侵染,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
炭疽病
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根茎。
发病症状可分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两种。
匍匐茎、叶柄和叶片发病时,发生近黑色的长圆形、纺锤形或椭圆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溃疡状,并向下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
该病除引发局部病斑外,还易致使感病植株尤其是子苗整株萎蔫;当病情加重后,则全株枯死。
此时若切断根茎部,可见横切面上由外向内发生褐变。
发病规律
● 典型的高温病害,发病适宜温度为30℃左右,发病盛期多在母株匍匐茎抽生期。
● 连作地发病重,雨水多、土壤黏重、施氮肥多、植株徒长、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炭疽病药剂防治比较困难,应以预防为主。
如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多年连作、及时摘除植株病残体,并妥善处理等。
②发病初期或易发病期施药,每隔7~10天一次。
可选用苯醚甲环唑、苯甲溴菌腈、氟硅唑咪鲜胺、戊唑醇等治疗型杀菌剂,同时配合代森联、代森锰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偏保护性的药剂一同使用,治病同时防病。
叶斑病
叶斑病也被形象的称为蛇眼病,育苗期主要为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
叶片感病后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展后构成近圆形或卵形病斑,边沿紫褐色,中间灰白色,略有细轮,病部呈蛇眼状,病斑上不产生小黑粒。
发病规律
● 该病中温高湿易发,老叶先感病,逐渐扩展至全株,春季光照不足,天气阴湿时发病重。
● 重茬田、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多湿地块或植株生长衰弱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避免连作,及时摘除感病老叶并集中烧毁。
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②母株叶片生长旺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叶面喷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叶面型)600~800倍液,到均衡营养,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③在繁苗期,用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喷雾预防,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④发病初期,用百菌清、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间隔10天一次,连喷2~3次。
白粉病
草莓育苗期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匍匐茎很少发生。
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蔓延至全株,随着病势加重,叶边缘向上卷曲,整个叶片呈汤匙状。
发病规律
● 昼夜温差较大、栽培环境干湿变化比较频繁易发病,发病期在匍匐茎发生初期、苗圃封垄时。
● 光照弱、通风差、排水不良等情况下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①注意育苗地的通风透光,雨后要适时排水。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并集中深埋。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做预防用减少用量,喷雾时要打遍打透。
三唑类农药如丙环唑、氟硅唑等,虽防效尚可,但用量过大或次数过多会抑制植株生长,要谨慎使用。
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也称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病。
该病的病原菌从草莓根系末端侵入,向根茎发展,使根茎部中心柱呈红褐色,是该病典型症状。
严重时根部呈黑褐色而腐烂。
地上部先由老叶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逐渐向上枯萎死亡。
横切根茎部,可见从中心柱部位由内向外产生褐变。
发病规律
● 该病是由一种低温性疫霉菌引起的,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容易发病。
● 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种苗应单独培育,避免种苗带病。
避免草莓连作,实行轮作换茬。
育苗前用多菌灵等对土壤消毒。
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多使用微生物肥料,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育苗期间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发病害。
③对发生根腐病的草莓,应及时挖除病株。
初期可用霜脲·锰锌+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淋根型)进行灌根防治,连续防治2~3次。
虫害篇
草莓育苗期间,虫害比较猖獗,如不注意防治,危害十分严重。
红蜘蛛
为害草莓的红蜘蛛主要是二斑叶螨。
它体型小,适应能力强,世代重叠,繁殖快。
红蜘蛛成虫或幼虫附于草莓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局部产生灰白色小点,扩展形成斑驳状花纹,危害加重时叶片似火烧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
①草莓育苗期间,注意及时浇水,避免干旱。
由于红蜘蛛多发于植株下部老叶,及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可明显减少虫源。
②药剂防治:联苯肼酯+乙螨唑、噻螨酮、阿维·哒乳油、克螨特等,注意交替使用,药水一定要打到叶子背面。
蚜虫
危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常见的有棉蚜、桃蚜、马铃薯长管蚜等。
蚜虫多在嫩叶叶背面、叶柄上吸食汁液,蜜露粘于叶片,蚂蚁则以其蜜露为食,故植株附近蚂蚁多表明有蚜虫发生。
蚜虫危害导致叶片卷缩,扭曲变形。
蚜虫可导致病毒的广泛传播。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
②在5月初,草莓育苗圃喷药防治1~2次,药剂可选用啶虫脒、噻虫腈、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等交替使用,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为害作物很多,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幼虫常附于草莓植株叶背昼夜取食。
受害叶片常出现缺刻,严重时导致植株仅剩光秃的叶柄。
防治方法
①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团,并及时杀灭。
②在初发低龄期,可选用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等高效低毒药剂进行防治。
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等对草莓苗的根系、茎和叶片为害也比较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整地时用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土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