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2. 比例的应用3.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基本概念利用多媒体展示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含义,并能举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
(2)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按比例分配任务、按比例计算等。
(3)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然后列出比例式,求解。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例的基本概念2. 比例的应用3.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会了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题二、正、反比例的意义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正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k(一定)成正比例y =k(一定)成反比例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D.解比例并检验五、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比和比例(二)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C.设未知数X;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E.解比例、检验。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同时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经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准确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铺垫出示⑴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⑵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提问: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如何变化?成什么比例?学生讨论后回答。
2.引入新课出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能够使用比例知识来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5主题图,学生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再指名学生完整叙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5:XXX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XXX家用了10t水。
XXX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5的问题。
算术方法:28÷8×10正比例知识解答:(用水的吨数和船脚是两种相联系关系的量,船脚与用水吨数的比值稳定,可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解:设XXX奶奶家上个月的船脚是x元。
8x=28×10x=35答:XXX奶家上月的船脚是35元。
拓展:XXX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解:设上个月用了xt水。
28x=42×8x=12答:上个月用了12吨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教学难点1、列函数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讲评二、复习导入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知道当(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0.三、新课讲解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实践应用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1),z与x成正比例;(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 的值.分析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小结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练习2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3cm时,求y的值.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的图象.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解由题意,得解得.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1)求m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的图象.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五、课堂练习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1)y和x的函数关系式;(2)当时,y的值;(3)当x取何值时,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1)m和n的值;(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四、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卷一份六、课后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范文第【2】篇〗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教学中,我们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例的应用,二是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在比例的应用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在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购物等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比例的应用规律。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教授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学生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将其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还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题二、正、反比例的意义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正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k(一定)成正比例y =k(一定)成反比例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D.解比例并检验五、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比和比例(二)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C.设未知数X;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E.解比例、检验。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创新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创新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授1、教学例5(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12.8/8=/108= 12.8×10=128÷8=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3、教学例6(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
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P61练习九第3、4题。
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进行解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例?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二、新授: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30∶12=45∶χ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①请学生独立尝试;②注意格式;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2、练一练第2题3、补充:χ∶0。
8=3∶1。
2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本》第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表达,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比例知识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小组讨论素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计划。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
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正比例的认识⊙复习导入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80:4 4:6 10:1/2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两个比相等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模板【第2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先前在五年级上册时学习过简易方程以及本节课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也是为后面比例的应用创造条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思路。
3、学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展示收集的物品,体会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看来,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观察老师收集的物品,齐读什么叫稀释液,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例题,齐读,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做实验。
师:500ml的稀释液是如何按1:4的比配制成的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了解一下。
把水和浓缩液配制在一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变化?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制成的液体叫什么?你知道500ml 的稀释液是几份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按1:3配制呢?按1:5配制呢?3、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在线段图上表示浓缩液、水和稀释液之间的关系。
让生上台指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合起来是几份?板书:1+4=5?把稀释液看出单位“1”,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还能怎样表示?水呢?板书: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注意对应关系)。
5、归纳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1:4转化成分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6、检验。
师:这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三、巩固练习。
1、我们按1:10的比把白米醋加水配制成一瓶550ml的稀释液,加热沸腾后给教室消毒,其中需要醋和水各多少毫升?2、适用范围、稀释比例(原液:水)、作用时间(分钟)、使用方法一般物体表面1:20010—30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1:10010—30对各类非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同时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
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
程的认识。
3.经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准确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复习铺垫
出示: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提问: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如何
变化?成什么比例?学生讨论后回答。
2.引入新课
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课堂导学
(一)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5主题图,学生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再指名学生完整叙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5的问
题。
算术方法:28÷8×10
正比例知识解答:(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费与用水吨数的比值不变,可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月的水费是35元。
拓展: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解:设上个月用了xt水。
28/8=42/x
28x=42×8
x=12
答:上个月用了12吨水。
2.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6主题图,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6。
算术方法:100×5÷25
反比例知识解答:(每天的用电量和用电天数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也就是总用电量是不变的,所以可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100×5)/25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拓展: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3.总结用正、反比例知识解题的思路。
结合例5、6解题过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题时,应该怎样想?怎样做?用比例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列出等式?
小结:应用比例知识解题时,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然后找出相关量对应的数值。
(板书:找出对应数值)最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板书:列出等式并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成反比例根据乘积相等列等式。
(二)课堂练习
教材62页“做一做”
(三)达标检测
一、测评练习
1. 按要求做题。
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也就是说两人的()和()的比值是相等的。
(2)设要用x元。
列比例是()。
2. 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 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方法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64页练习十一第5、6、7、8题。
【作业设计】
1. 先补充问题再用比例解答。
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
2. 一条绳子长126米,剪下9米共做了5条跳绳。
剩下的绳子还可以做多少条这样的跳绳?
3. 小明10分钟走750m,照这样计算,从家到学校需要走24分钟,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有多少米?
4.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
如果每本50 页,可以装订1200 本;如果每本30 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方法:
(1)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
(2)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3)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检验结果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