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楼梦》中黛玉的诗词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很难被定义的小说。它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爱情悲剧,也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它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描写了人生的普遍的规律,其中的形形色色人物也极具代表性,而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中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为我们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林黛玉。她在短暂的一生中,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用诗抒发欢乐与爱情,更用诗表示抗议和叛逆。
关键词:林黛玉诗词;塑造人物;性格特征
一、多愁善感的极致悲凉
提到林黛玉,必然会想到她的一首《葬花吟》。有人说草木无情,但在黛玉看来却非如此,在黛玉这里,并不单单是触景生情,而是将自己的命运和花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虽然自古将女子比作鲜花,但这种比喻恐怕在《葬花吟》这儿到达极致: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语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
整部红楼,这是第一首让人哭出声的诗。在青春埋葬青春,任花颜埋葬花颜,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深沉、更刺骨的伤呢?在一场注定的悲剧里,她荷着锄头,做着葬花这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在颦儿看来,纵然美质挽留不住,但至少要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葬花吟》是林黛玉的命运悲歌,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体会到颦儿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极致悲凉的多愁善感。
二、高洁骄矜的清冷孤独
菊花诗是林黛玉自示高标的集中表现。生于黑暗、腐朽时期的陶渊明,在人生的抉择中选择了归隐,虽然是对那个黑暗混乱的社会一种消极的反抗,但是在当时来说,这却是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孤傲高洁的唯一办法。陶渊明的高洁情操,向来为正直文人所推崇。在《红楼梦》众多的女性中,只有林黛玉更接近陶渊明那种高洁的心胸,也只有她能代表菊花那种清高、孤傲、正直的品格。在颦儿所有的诗作里,这首《问菊》最得林下之风: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2]
首联“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轻松点题,道出了一个“问”字,那么问菊之人,那个“喃喃负手扣东篱”的人,应当是一位陶渊明一样的高洁隐者了,若非这样的人,也不配与菊花相对。菊花本不会言语,但在颦儿看来,它的不言不语是因为它的孤高傲世。
在菊花诗的题咏里,这首《咏菊》是她众中夺魁的作品,红楼回目所谓“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便落在这首诗上。若你了解林黛玉的孤独,你会明白,命运安排她失去宝玉究竟残酷到了何种地步,而在她失去宝玉后安排她死去又是多么慈悲。曹雪芹将她的孤独写的优雅且富于魅力,我们自然也将她的孤独当作一种美丽,其实将心比心才能明白,命运对她来说过于锋利。这首诗,写尽了林黛玉冰凉的孤独: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3]
诗歌不是自己苦心欲吟,而是诗魔侵扰,昏晓不绝,令人无由避得。尤其是“片言谁解”四字,发片言以诉秋心,替菊花诉秋心,为自己诉秋心,但片言尚在,解人又在哪里?这刻骨的孤独,谁人能体会?
从“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到“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林黛玉“孤标傲世”、感叹“举世无谈者”的傲慢之姿,更认识到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三、对封建礼教的决绝背叛
林黛玉思想意识的最为闪光之处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与背叛,对庸俗、偏见的抗争和嘲弄。这一特征在她的诗词《五美吟》中表现最为突出。
咏西施,是认为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不及东施因丑而自在。咏虞姬,是认为当叛徒被杀不如守义自刎。咏明妃,是认为悲剧由于皇帝所托非人。咏绿珠,是认为绿珠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咏红拂,是认为红拂与人私奔是正义的壮举,值得赞扬。这些完全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和社会舆论背道而驰的。尤其是《绿珠》
和《红拂》这两首。封建社会一贯提倡并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黛玉却认为绿珠大可不必“效死于君前”,这种“落花犹是坠楼人”的从一而终是不值得的,大胆地对腐朽的封建思想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弄。
作为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坚强性格,通过她的《题帕三绝句》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三首题帕诗,写的真切自然,一腔痴情贯注其中,颇为动人心魄,把黛玉悲苦的爱情体验刻画的入木三分。小说中,刚刚结束了宝玉挨打的桥段,袭人在痛,宝钗在痛,她们怜他,爱他,却不懂他。只有颦儿“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4]这一段,分明写妥帖了每一颗心的位置,让我们看到了颦儿的无礼之情。六个字,最短的语言,连上了两颗心之间最短的距离。
于是宝玉托晴雯送两条半新的手帕来,黛玉体会出其中的意思,便顾不得嫌疑避讳提笔蘸墨,写下了三首题帕诗。这是可惧的“私相传递”,却不仅仅是“私相传递”,既然他敢,她为何不敢?林黛玉向这个封建势力的叛逆儿献上了自己坚贞执着的爱情。于是回顾起来,这题帕三首便是宝、黛关系的一段草蛇灰线,此时的伤与此时的泪,正是将来更大悲剧的一次预演。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而黛玉不顾世俗的阻挠,依然决然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从中可以看出黛玉对爱情的追求是多么执着,对于封建礼教的背叛又是多么决绝。
注释:[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春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
[2]同上书,第273页
[3]同上书,第273页
[4]同上书,第238页
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2]张锦池.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3]李悔吾.中国小说史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4]刘梦溪.林黛玉诗词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5]周绍良.红楼梦研究论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