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4696ce8bd63186bcebbc8a.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寒假期间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作为一名毕业后将步入中学讲台的师范生,我深有感触。
“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
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
书里介绍的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 ,从书中我了解到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
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
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
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 。
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
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也许我不能做到像汪金权老师那样,但当我处在教育战线时,我会像老师那样为学生付出我最大的爱!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坚守在平凡岗位却又不平凡的老师,像于漪老师,她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受遗憾的课。
”一个老师做到像于漪老师这样还“不满足”,我想这就是她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还有,王生英—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黄金莲—特教孩子的“校长妈妈”……生命与使命同行,看了这本书后,在大学期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类知识,为三年后肩负起我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5篇)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dd422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6.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5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1本周一,我们全校老师共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专辑《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颇深。
于老师的精湛技艺和崇高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也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于老师深情地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
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
这是于漪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于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有位年轻人听了于老师两千多节语文课,发现于老师不仅把课上得神采飞扬,讲得铿锵动人。
而且同一篇课文教学方法从不重复。
这一点让我敬佩不已。
对照自己,常常觉得现在上的这些课文我都教过了几遍,用不着花费功夫去重新设计,常常满足于照着原来的方式方法“熟门熟路”开展教学。
今后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也应该不断挖掘教材内容,再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教学中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不爱念书的顽皮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
对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当看到他们上课一次次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潦草、拖拉,虽然多次进行了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当时好了一会儿,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真是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有时还会头脑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头。
“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促使我今后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今后,我要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b8db3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a.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一.影片简介《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部富有情感和启迪力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讲述几位不同背景的人们的故事,着重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们的使命感。
这部影片引发了我对自己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生活和价值观。
二.主要内容1. 张杰的故事张杰是一位曾经过着普通生活的年轻人。
然而,一次偶然的事故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失去了双腿的行动能力。
面对巨大的打击,张杰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他成为了一名鼓舞人心的演讲家,为他人传递希望和勇气。
2. 贾凤的奋斗贾凤是一位出身贫困的女孩,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
然而,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她依然始终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她的故事让我深思,我意识到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努力,我们都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3. 艾琳的奉献艾琳是一位医生,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前往偏远地区,为那些缺乏医疗资源的人们提供帮助。
艾琳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她的行动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个人体会通过观看《生命与使命同行》,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使命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使命。
影片中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的生活不应只为了个人的利益和享乐,而是应该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附件1. 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DVD光盘2. 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主题曲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意义:指某事物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或重要性。
2. 使命感:指人们对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的认知和感受。
六.结论通过观看《生命与使命同行》,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的生命应当有所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和享乐。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儿教师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观后感
![幼儿教师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7346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7.png)
幼儿教师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概述三、观后感及启示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与担当五、结尾正文:【引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幸观看了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纪录片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为使命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观看过程中,我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概述】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守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片中的人物既有杰出的科学家,又有普通的基层工作者,还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与使命的同行。
【观后感及启示】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片中,每个人物都把自己的生命和使命紧密相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他们不懈努力,甚至甘愿付出生命。
这种精神让我备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是培养下一代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片中的人物为榜样,坚守教育事业,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使命的担当。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与担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牢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以下几点是我们应当践行的:1.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未知世界。
4.关心家庭教育,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5.立足本职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总之,纪录片《生命与使命的同行》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da829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b.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本富有启发和鼓舞力量的书,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和深入的思考,帮助读者找到人生的使命,并且激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明确的目标。
书中的故事主要围绕着几个寻找使命的主人公展开,他们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有的是职业运动员,有的是普通人,但是他们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否活得有意义?他们是否做对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通过他们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找到人生的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探索、思考和勇气。
在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主人公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公司声名远扬,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他却感到空虚和迷茫,因为他并不是真心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位精神病患者,通过和他的对话,他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帮助别人。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自己的企业家身份,决心从事慈善事业。
尽管他经历了困难和失败,但是他找到了真正让他快乐和满足的事情,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是物质的成功和金钱的积累,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只有找到真正让自己充实和满足的事情,并为之奋斗,我们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当然,这种探索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和失败。
另外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一位职业运动员的。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足球运动员,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他的腿受伤无法再从事足球运动。
他经历了很长的康复过程,期间他思考了很多关于生命和使命的问题。
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并且鼓励他们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通过建立一家残疾人运动俱乐部,并带领他们在运动项目上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坚持和努力,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奋斗。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人生的短暂和有限。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精选5篇)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eb2da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3.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精选5篇)第一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读书笔记《生与使命同行》书笔记这周,我读了《生与使命同行》这本书,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认识了许多默默无闻,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
他们不辞辛苦,不求名利,一心只为让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让自己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
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称呼的分量与艰辛,也更加坚定我要做一名教师的信心与终身从事教育的决心。
本书首页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的讲话开始:“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次受到表彰的教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优秀品质,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先进楷模为榜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培养高尚师德,不断增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短短的几百字,充分表达了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以及对教育工作者更大的期望。
本书内容以十位教师的经历一一展开的。
首先是特级教师于漪开始。
于漪老师是60多年前,非科班出身的语文老师。
她的故事平淡、朴实,没有太多跌宕,有的只是平静地坚守和不变衷肠。
终于,她从“不得门径”到“登堂入室”,她用“明灯相伴过午夜”的板凳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60多年中,她乎赢得了党和政府能给予人民教师的所有荣誉,但却不改初衷,始终一身正气,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不为名利所羁绊,不因掌声而止步。
第二位讲的是中国版的乡村教师王生英。
30多年来,在太行山下、红旗渠旁,这位残疾女教师,20多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第三位是农民的“葡萄教授”石雪晖。
她是教授、博导,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受到总书记亲自接见,然而人们常常看到她的身影时却是满头大汗,大热天还穿着沾满了泥的雨鞋在葡萄架下忙碌的样子。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6ce2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a.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正文:第一章:电影简介《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部由导演执导,于X年上映的电影。
该片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勇敢和坚持,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使命。
第二章:剧情梗概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父亲,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决定放弃治疗,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追寻自己的使命。
他带着全家踏上一段艰辛的旅程,通过帮助他人以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第三章:角色分析1·父亲:他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通过他的行动和选择,他引领着家人和观众思考生命的真谛。
2·母亲:她是一个坚强而理解的母亲,支持丈夫追求自己的使命,并在困难时刻给予了他无尽的爱和支持。
3·子女:他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通过父亲的影响,他们逐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四章:主题探讨1·生命的意义:电影通过父亲的经历,探讨了生命的真谛,引导观众思考活着的目的和追寻自己使命的重要性。
2·毅力与勇气:父亲在面临绝症的抉择时,展现出了无比的毅力和勇气,这种坚持和勇敢激励着观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3·家庭的力量:家庭是人们最坚实的后盾,电影中展现了家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和理解,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第五章:感悟与思考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带给我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意识到每一天的重要性,并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其次,我们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使命,不被困境和困难所阻挠。
最后,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积极维系和珍惜家庭的关系。
附录:1、本文档涉及附件:无2、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a90eb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0.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作为一名观众,我观看了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
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主要讲述了一位刑警和他的伙伴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无意中协助护士完成了一名患者的临终心愿,也帮助了一名小女孩找到失踪的父亲。
整个故事表现出生命和使命同行的重要性。
而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深深被触动和启发。
首先,电影的结构非常清晰,情节跌宕起伏,非常引人入胜。
整部电影的设置让人印象深刻。
从刑警的工作到救治病人,到寻找失踪父亲,这三个情节相互交织,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升华性。
而对于这部电影,我最为感人的场景是在医院中。
在这个时候,主人公展现出他的温暖和关怀,他答应一个重病的病人的愿望,助力一个年轻人找到了她的父亲,并陪伴一个孤独的老人直至去世。
这些略带伤感的画面让我感觉到整个电影的精神:无论是生命还是使命,它们都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共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此外,在电影中还有一些优美的台词和声音效果。
例如,当罪犯决定放弃自己的罪恶时,他说了一句:“我能生命如此美好的东西,怎么能去损害他人的生命呢?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
” 这些励志的台词,加上贴合其中情感的乐曲及声效,让观众很容易被吸引,从而沉溺在电影的情感中。
最后,从这部电影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我明白了生命和使命同行所传达的核心信息:我们应该珍视生命,践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一整生命去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部深刻的电影,强调生命和使命同行的重要性。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台词优美,声效效果出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而我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和思考,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视生命,践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312d6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2.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引言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部具有深入含义和强烈情感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和使命。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性以及使命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这些主题展开讨论。
生命的脆弱性电影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一次车祸,导致他一生患有严重的运动障碍。
这次车祸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对生命的看法。
他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一瞬间的疏忽可能导致永久的伤害。
这种脆弱性让我深思生活中的每个决定和行动都应该倍加谨慎。
在电影的一幕中,主人公在床上翻滚着上下班,他无法像常人一样站起来,步行前进。
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脆弱性。
我们往往以为我们的身体和健康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我们对于生命的掌控很有限。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希望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使命的重要性在电影的剧情中,主人公遇到了一名年轻女孩,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主人公决定帮助她完成她心中的愿望,并陪伴她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主人公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这种使命感不仅体现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中,也反映在了现实生活中。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我应该如何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帮助年轻女孩找到人生的意义,让我意识到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改善他人的生活。
生命与使命的统一正如电影中所展示的,生命和使命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人的使命是他对生命的理解和探索,是他对自己和世界的独特认识和价值观。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帮助年轻女孩找到她的使命,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正是通过追寻自己的使命,他才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并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是否追寻着自己的使命,是否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我应该努力寻找自己的使命,并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
结论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通过展示生命的脆弱性和使命的重要性,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深思。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_1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_1](https://img.taocdn.com/s3/m/c904acf71a37f111f1855bb2.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有时候,我常常会咨询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能够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情况;有的人能够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妨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
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既然挑选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别但体如今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如今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不少本别该一般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拾起肩负。
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
如此只为学生以后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
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算是你的儿女,付出算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决的责任心算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兴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挑选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
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具动作一具眼神就能改变一具学生,因此时间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是特别重要的!不管遇多大的困难都别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都市新开始新进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还是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还是带着一份平庸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别平庸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动身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
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只是一颗简单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兴许算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别求回报的!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会到的别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具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觉到的并别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出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2021年《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2021年《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73c40530029bd64793e2cda.png)
If you enter,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r ambitions will be fulfilled. If you retreat,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repair your failure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2021年《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2021年《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
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
“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
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c8f7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9.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引言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使命。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本文将从电影的剧情、主题和人物等方面展开探讨,分享我对影片的观后感。
剧情概述《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医生正在面临意外事故后残疾的挑战。
他在面对生命危机的同时发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主人公通过与一位年长而智慧的癌症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结束自己生命道路上的一面指南针。
主题探讨电影中探讨了许多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与使命。
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意外事故后的康复和与癌症患者的互动,电影传达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主人公通过这段经历重新认识了生命的可贵,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并展现了对人生的热爱和执着。
生命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礼物,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用有意义的方式度过。
而使命则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人生中的指南针。
电影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明白了这一点,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并坚定地追求着。
人物刻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生动,他们的角色设定与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医生):主人公在电影中经历了意外事故后的康复过程,通过与癌症患者的互动逐渐发掘出自己的使命。
他在电影中展现了坚韧、勇敢和对生命的热爱。
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是电影中的关键角色之一,他智慧、乐观的态度给了主人公很大的启示。
患者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影响了主人公,使他重新认识了生命的价值和自己的使命。
主人公的家人和朋友:主人公的家人和朋友在电影中起到了支持和鼓励的作用。
他们在主人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们耐心和理解,帮助他走出了困境。
对电影的观后感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通过动人的故事和情感深度的表演,引起了我对生命和使命的思考。
生命是脆弱而又宝贵的,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
面对生命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和勇敢,坚持追求自己的使命。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与癌症患者的互动,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6cf15b03d8ce2f0166233b.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1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新人,《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理解教师的使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
从爱出发来教育关心学生。
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关注并发现学生的任何需求。
记得在求学的时候,几乎每一位导师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小学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
教师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要慎重。
尤其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中,每一个事迹都很触动人心,短短的篇幅却反映出来每一位教师高尚的人格和令人敬佩的师德。
他们爱学生如同爱生命,奉行教育无小事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
细读汪金权老师的事迹,起初对他的扎根山香教育23年,并资助200多名学生感到有些许的不解。
后来翻阅他的日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了解到汪老师的行动其实就是将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化作对学生的真诚心、平等心、责任心、爱心和细心,将其延续在教育事业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
师德也是一种使命感的体现。
汪金权老师在答记者问时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灵成长和自我管理的引导者。
教师也是学生求知、做人、做事过程中的一个伙伴和顾问,它是一个职业,也可以把它当做事业来做。
”是的,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师德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种教育因素,所谓身正为范。
在让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更能通过身教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及美好的品质。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说服学生主动的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作为新人,更应该要奉行”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的理念。
因为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经意的事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教育学生的时机是无处不在的。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1e01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a.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
看完影片以后,深深为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所折服。
在于漪老师的教育观中,她反复强调的是“育人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终极追求”、“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所以,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
于老师时刻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教师应该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
”
于漪老师的`这些语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道出了作为教师身上肩负的崇高使命。
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采取合适的方法教育学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同样的问题,遇到不同的学生,绝不能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育,否则很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教育后果。
然而,学生也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他们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来自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
若是我们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教育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师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
![新教师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1391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8.png)
新教师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生命的真谛,也让我思考并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通过这本书,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我自己的教育之路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生命与使命同行》的作者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他认为,人生并非只有纯粹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使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是通过实现自己的使命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个使命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教师作为启蒙教育的传递者,更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将之一步步地实现。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观的引导者。
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和创造者。
另外,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在《生命与使命同行》中,作者提到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为他们提供安全和温暖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自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生命与使命同行》也提醒了我作为教师应该持续地学习和成长。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永无止境。
作为教师,我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通过阅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我明确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我将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并不断学习和成长,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同时,我也希望将这种使命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
新教师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
![新教师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1219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9.png)
新教师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本旨在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的书籍。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感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教育工作和个人成长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这本书以生命和使命为主题,通过不同的篇章和案例,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无限价值和使命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和责任,而寻找自己的使命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认识到我的使命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我应该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他们成为自律、负责任的人,并且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追求属于自己的使命。
在阅读《生命与使命同行》的过程中,我被书中许多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所深深打动。
其中,有一位老师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所贫困的学校工作多年后,这位老师决定辞职,离开了那个地方。
尽管她所做的一切看起来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她坚守着她的使命,尽力为每一个学生付出真心和关怀。
这位老师并没有忘记她所相信的教育的力量,她相信她所做的一切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停留在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去追求他们的梦想和使命。
另外一个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关于乐观和希望的讨论。
作者指出,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境遇,乐观和希望都是我们实现使命的关键。
教育现场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学生能力差异大、家庭背景复杂、社会压力繁重等等。
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放弃希望,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要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带着热情和耐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和问题。
除了对教育工作的启发,我还从《生命与使命同行》中学到了一些对我个人成长有益的东西。
阅读中,作者强调了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380b7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5.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本文档是对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的观后感进行详细的描写和细化,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内容和感受。
以下是对电影各个章节的细致观察和个人感悟。
第一章:命运的纠结电影一开始,我们就被介绍了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他在生命中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
他对自己的使命感到犹豫和无力,并且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第二章:决定的追寻在这一章中,主人公决定离开现有的生活并投身于追寻自己的真正使命。
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内心,并且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不断探索自己的方向。
第三章:邂逅与合作在这一章中,主人公邂逅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且与他一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走过了道路上的曲折和坎坷。
第四章:使命的实现在这一章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试炼和考验,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成功地克服了各种困难,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使命。
他的经历启示了我们要相信自己,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结尾电影的结尾给人以启示,即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追寻和实现自己的使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只有找到并勇敢地追求它,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充实。
附件:1、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海报2、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宣传单页3、电影《生命与使命同行》相关新闻报道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品创作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益,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等。
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
2、隐私权:个人信息和个人行为不受他人非法干预和公开的权利。
他人未经允许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3、著作权:法律规定的对作品创作者赋予的权利,包括署名权、修改权等。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章金玉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章金玉](https://img.taocdn.com/s3/m/7970306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0.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幸福前行生命与使命同行,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幸福前行——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章金玉章金玉两天之内,读完《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我的脑海中不断萦绕着“教书育人”这个词,我似乎有所领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重。
此时,我感悟虽浅,但是没有关系,我还有一生的机会去身体力行,去明了“教书育人”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是一本感人的书,这是一本感人的书,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位位教师,一位位教师,他们身上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他们身上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他们是爱的化身;他们是爱的化身;他们是爱的化身;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向它向我们阐述了何为师,我们阐述了何为师,如何为师,如何为师,如何为师,它将鞭策我们年轻一代用爱、它将鞭策我们年轻一代用爱、它将鞭策我们年轻一代用爱、用心经营自己的事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这是一本彰显生命厚度与广度的书,从书中,我们能明白生活的意义,生活在于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于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书中的每一位人物: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他们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更是大写的“人”,他们身上孕育的“师魂”让我震惊、感动,值得我敬仰,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
我知道,这条路,任重道远,但我会依循着这些楷模的精神一直前行。
这一路上,会有狂风暴雨,需要披荆斩棘,可能劳心疲惫,但我会坚持,因为这些伟大的楷模的灿烂光辉将照亮我前进的路,他们与我同行。
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的生命,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我也是。
”我也是。
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这些楷模,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年龄不同,所教学科不同,可是,读完他们的故事,我们发现,他们身上有很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和责任,付出和牺牲。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b414eca1c7aa00b52acbea.png)
---------------------------------------------------------------范文最新推荐------------------------------------------------------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
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
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
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
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
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1 / 5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
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5a0a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9.png)
《生命与使命同行》之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本富有启发和思考的书籍。
通过讲述一位生命轨迹非凡的人的故事,书中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使命的重要性。
首先,这本书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坚持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主人公在面临困境和挫折时没有放弃,而是一步步地去探索、实践。
这种勇气和毅力令人钦佩,并且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独特的使命,只需要去发现和实现。
其次,这本书也讲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主人公曾经身陷绝望和痛苦之中,但他通过反思和接受自己的过去,最终得以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了快乐和满足。
这让我明白到,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和特殊,我们需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每一天。
最后,这本书还提醒了我人生的价值观和动力。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意识到,只有真正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情,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使命。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生活的挑战和困扰,但它们都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只有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总的来说,《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一本富有启发和深思的书籍。
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生命和使命故事,书中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己使命的思索。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使命
的重要性,并给予了我追寻自我的勇气和动力。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渴望理解并拥有意义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谆谆教诲育英才三尺讲台铸师魂
——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本周一,我们全校老师共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专辑《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颇深。
于老师的精湛技艺和崇高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也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于老师深情地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
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
这是于漪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于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有位年轻人听了于老师两千多节语文课,发现于老师不仅把课上得神采飞扬,讲得铿锵动人。
而且同一篇课文教学方法从不重复。
这一点让我敬佩不已。
对照自己,常常觉得现在上的这些课文我都教过了几遍,用不着花费功夫去重新设计,常常满足于照着原来的方式方法“熟门熟路”开展教学。
今后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也应该不断挖掘教材内容,再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教学中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不爱念书的顽皮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
对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当看到他们上课一次次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潦草、拖拉,虽然多次进行了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当时好了一会儿,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真是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有时还会头脑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头。
“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促使我今后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今后,我要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于老师一生勤于学习、勇于钻研,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老师要在课堂上牵动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的心灵。
今后,我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不断地积累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的小插曲、学生的精彩发言、平时的教后反思,都可能对自己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想法。
于漪老师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于老师时刻以“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老师”为奋斗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每位教师的鞭策和勉励。
“谆谆教诲育英才,三尺讲台铸师魂”,这是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
我愿以于老师为人生标杆,用一颗感恩的心孜孜不倦地在绚丽多姿的语文教学天地里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