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课堂达标练习:1.3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4.与4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5.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2,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
6.一百四十写作:()六百零五写作:()三百二十四写作:()七百九十一写作:()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2.20-2.27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达标练习:1.一千里面有()个一百。
2.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数位是(),表示()3.用0、8、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4.1个1个地数,当数到九百九十九时,接下去数()。
5.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一个下珠表示()。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2.28-3.5教学过程:课堂达标练习:1.把下面的5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568 5680 5068 5806 5862.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高468米,约是()米。
(2)实验小学有2006人,约是()人。
(3)我国的鸟类有1189种,约是()种。
(4)公路收费站今天上午通过3009辆车,约是()辆。
课堂达标练习:20+50= 70-40= 300+400= 200+5 00=700-400= 700+600= 2000+5000= 700 0-4000=3000+5000= 6300-500= 4500-1500= 1 80+300=在○里填上“>”“<”或“=”500+600○3000-1800 960-80○900-80260+400○250+500 460+20○540-60 1400-300○600+900 7800-800○6500+700第一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知识巩固第一单元知识总结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3.14-3.17课堂达标练习:1.单位换算:7000米=()公里()分米=()厘米2050米=()千米()米6千米300米=()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2.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返回
如何读出这些数呢?
200 200由2个百组成。
读作:二百
十位和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 没有,写“0”占位。
201 201由2个百、1个一组成。 读作:二百零一
百位写2,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写“0”占位,个位写9。
返回
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三十七 二百零五 六百八十 七百
百十 个 位位 位
返回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573 读作: 二千 五百 七十 三
8007 读作: 八千
零
七
8070 读作: 八千 零 七十
8700 读作: 八千 七百
中间有两个0, 只读一个零。
中间有一个0,读一 个零,末尾的0不读。
末尾不管有几 个0都不读。
返回
课堂练习
看图填空。
这个数写作( 6153 ),由( 6 ) 个千、( 1 )个百、( 5 )个十 和( 3 )个一组成。
返回
青岛版(五年制)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万”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 总计可容纳一万人。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一万有多大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 认识一万的大小吗?
返回
10个一千就是一万。 9990、9991、9992、 9993、9994、9995、 9996、9997、9998、 9999、10000。
返回
连一连。
5个百、6 个十组成
5个千、6 个百组成
5个百、6 个一组成
5个千、6 个一组成
5600
506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估数,理解近似数
教学设想
1200○950 895○806
第2课时
自主练习:
1、第1题:结合现实情境比较数的大小的题目。题目中有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
2.在○里填上“<”或“>”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二
班
1.个别学生808不会写,写数时应强调把数读完再写,先写好数位,再写数。
2、读数、写数有的学生分辩不出,以后须多练习。
2.读数、写数有的学生分辩不出,以后须多练习。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2.我说你写
3.432.304.84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1)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2)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4.学习数的组成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教学过程: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过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世纪小学邹云红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信息窗2——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教学目标:1、理解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识约等号,进一步了解估算的意义。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教学难点: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学会运用约等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做鸟巢——图形与拼组教学过程:做鸟巢信息窗2——欣赏主题壁画教学过程:信息窗1田园小卫士——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课堂练习
填空。 (1)(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 (2)“千”和一(个)、十、百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和“百”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千 )和( 十)。
返回
看图写数、读数。
百 十个
写作: 321 读作:三百二十一
百 十个
百 十个
写作: 201 读作: 二百零一
写作: 420 读作:四百二十
返回
连一连。
34个十
3个百、6 个十、7个 一
一百零八
五百
七百三十五
735
340
500
367
108
返回
判断。 算盘上表示的数是56。( × )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 是一千。 “千”和“百”是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花坛造型用了八百零八盆菊花。
一千有多大呢?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一千有多大呢?
10个一百是一千。
返回
千 百 十个
99 9
千 百 十个
千 百 十个
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返回
认识计数单位“千”:
“千”和一(个)、十、百一样,都是 计数单位。 “千”和“百”之间的进率是10。
在一(个)、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 位中,每相邻两根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都是10。
返回
例 你认识算盘吗?怎样在算盘上表示587呢?
档
上珠
梁 下珠
框
587里有5个百、8个十和7个一。
返回
百十 个 位位 位
1个上珠表示5。
7.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7.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即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笔算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笔算方法,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个实际的情景,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的朋友小华有3个苹果,我想知道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展示一个例题,例如,12乘以3等于多少。
我会用步骤的方式进行讲解,将12写在上方,3写在下方,然后逐位相乘并相加。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讨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包括逐位相乘和相加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12乘以3等于多少?2. 13乘以4等于多少?3. 15乘以4等于多少?作业答案:1. 12乘以3等于36。
2. 13乘以4等于52。
3. 15乘以4等于6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笔算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逐位相乘的理解不够清晰。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再次巩固这个知识点,并通过更多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让他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在两位数乘以一个一位数时,不需要进位。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并加深他们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够进行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连续进位及中间、末尾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4、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能够进行常见的长度和质量的换算。
5、初步研究统计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几何与图形1、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初步研究图形的拼组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小组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规范小组合作的流程。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提高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包括游戏、实践活动、观察、思考等。
4、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能力,为以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和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四、教学安排本学期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内容,具体安排如下:1、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2、甜甜的梦——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3、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4、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5、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6、动物趣闻——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7、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8、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9、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10、奥运在我心中——总复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也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良好研究惯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自主研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体系:本册教材以新颖的编排,引人入胜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情境,鲜活真实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迫切地想与教材对话、交流。
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七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十单元总复习。
教材特点:每一单元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包含大量的数学信息,由此引出情境串或故事串,形成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串。
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画面,吸引着学生主动去学习。
“你说我讲”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册内容的重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的难点: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册的学习,学生能在他人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加减法的验算|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加减法的验算|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验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 应用加减法验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验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讲解加减法的验算方法(1)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例如:23 45 = 68,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45 23 = 68,再加一遍,验证结果是否一致。
(2)减法的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例如:56 - 27 = 29,可以用29 27 = 56,验证结果是否一致。
3. 演示实例教师通过演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加减法验算的过程,加深对验算方法的理解。
4.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减法验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题,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验算方法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加减法验算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加减法验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要耐心解答,确保学生掌握加减法验算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米毫米的认识_青岛版 (五四制)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自制1米、1分米、8毫米金箍棒各一根、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72变)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做梦还和孙悟空在一起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孙悟空图)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可神奇了,能变大、变小,你们喜欢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知识。
2.激活旧知,引发冲突。
(1)激活旧知请同学们看,孙悟空已经把金箍棒变成了现在这个长度。
(课件出示孙悟空拿金箍棒图)(出示自制的金箍棒)你们估算一下它的长度。
(学生估算)到底多长呢?请一名同学上台量一量。
以前我们学过1米等于()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那你们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1厘米的长度)(2)激趣过渡同学们继续看这里,金箍棒又短了,它可以放到孙悟空的耳朵里。
现在它跑到我们讲桌上了。
(出示8毫米长的小金箍棒)谁来估一下它的长度(学生估1厘米、不到1厘米)到底多长,用尺子量一量,看谁估得对。
(学生量不出、不到1厘米)这根金箍棒太小了,还不到1厘米,我们想准确表示出它的长度,用厘米这个单位行不行? 不行,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裴家庄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做鸟巢。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知识点】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1分=60秒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058时55分:8:55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知识点:1、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初步的分析和预测。
2.通过“泡豆芽”小实验记录的数据,能在方格纸上绘制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辨认方向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路线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辨认方向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知识点: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例 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求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就 是求卫兵和侍从相差多少只, 用减法计算。
45-32
返回
方法一:把两位数都转化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形式,先算整 十数减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减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差 加起来。
45 - 32 =13
40 -5 10
30 3-
2
+
返回
方法二:把减数转化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形式,先用被减数 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30 +2 70
40 7+
5
+
返回
方法二:把其中一个两位数转化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形式, 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和加一位数。
32 + 45 =77
32 + 45 =77
40 5 + 72
+
2 30 + 75
+
返回
例 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32+45=77(只)
答:侍从和卫兵一共有77只。
返回
在 里填上“>”“<”或“=”。
20+26 > 44 77-35 < 52 65-52 = 13 47+11 > 57
15 < 78-45 70 < 22+56
返回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24 )+34=58
37-( 24 )=13
85-( 23 )=62 32+( 23)=55
49-( 32 )=17 ( 70)+( 13 )=8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青岛版五四制)
青岛版(五年制)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小学数学_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摆纸条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片。
学具:答题纸、红纸条、黄纸条和绿纸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正当百花盛开,争奇夺艳的时候,大树爷爷却病倒了。
这可怎么办呀?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三位森林医生,他们是黄鹂,喜鹊、啄木鸟,瞧!他们正忙给大树爷爷捉虫子呢。
(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板贴)(即教材红点问题)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板贴)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喜鹊捉了多少只害虫?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一)整理信息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的信息: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二)借助纸条分析数量关系师: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这又是“比谁多”的问题,以前我们都借助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分析理解的?1.摆纸条。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手中的纸条将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看哪位同学表示的最清楚?师:你觉得哪条适合表示喜鹊的(为什么)。
你从哪条信息里知道的?师:请把蓝纸条、纸条在答题纸第一题贴一贴,把信息中的数字在纸条上标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乘法运算等。
2.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等。
4.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
2. 教学难点:乘法运算、面积的计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 主要内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3. 重点与难点:乘法运算、面积的计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践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根据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编写,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小学数学第四册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做鸟巢——图形与拼组;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去姥姥家——混合运算;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4、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青岛版认识方向教案】《认识方向》教学设计(详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4~76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3. 认识平面图,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1.认识辨认东西南北四方向。
2.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难点:在生活中能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生1:因为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生2: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花坛,还有教学楼、实验室、餐厅??师:今天,我们就邀请热情的小导游——小军,带着我们一起去参观他美丽的学校。
(教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校园)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
(1)、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师:瞧,多美的校园呀!走进学校的大门,你们发现校园里都有什么建筑物呢?生:有教学楼、实验楼、还有宽敞的操场。
师:同学们,那他们都在小军的什么方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得问问大家,你们认识方向吗?生:认识。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认识哪些方向?生:我认识东。
师:你能指指吗?(学生用手指指东方。
)师:你怎么断定那里是东?生:那是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除了东方,你们还认识哪些方向?生:我认识西方。
师:你能给大家指指哪是西方吗?(学生指西方。
)师:为什么那里是西方?生:因为太阳从西方落下。
师: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方。
除了东、西两个方向,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呢?生:左边是北方。
师:你是怎么知道左边是北方呢?生:因为晚上北极星在那个方向。
师:你还知道晚上北极星在北方,你的知识真渊博。
师:还知道哪个方向呢?生:这边是南方。
(学生用手指着右边。
)师:为什么?生:太阳中午就偏向南方,指南针也指向南方。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课题1000 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够恰当教学地描述 1000 以内的数的大小。
目标3.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
教学正确的数数和理解10、 100、1000 之间的关系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一个一个的数,从20 数到 302、五个五个的数,从30 数到 503、从 50 数到 100 你们想怎么数?4、 100 里面有几个十,10里面有几个一?二、认识千以内的数。
1、数百以上的数。
数一百零几的数。
强调 109 到 110 数的关键点。
数111—— 121。
151-1712、认识百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个位、十位,认识百位。
千位。
强调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3、一百一百地数到400。
4、再十个十地数到490。
5、再一个、一个的数,数到494。
6、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198、 199、200、 201。
7、学习数的读写让学生自主学习说一说如何读数?8、学生抽象数数。
一百一百地数,510—— 710。
十个十个地数,710—— 890。
一个一个地数,890—— 903。
9、讨论演示:一个一个地数,890—— 903。
10、一个一个地数,903—— 1000。
调整小正方形——读——写——10 个一百是一千。
三、生活中一千以内的数。
四、读数写数练习。
同桌合作一个读一个写870、 123、 320、 521、 199、 100课题1000 以内数的认识1、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目标3.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数的组成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第 5 页 2、3、 4、 7 题1、订正答案。
2、确定出交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4—28页信息窗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1米15厘米长的“金箍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1、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们班同学发言特别积极······你做过梦吗?(交流自己的梦)天星宝宝和你一样也做了一个梦。
师出示课件31页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孙悟空有个问题想请你帮助解决一下:猜猜他的金箍棒有多长?(出示1米15厘米长的金箍棒。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
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孙悟空的金箍棒长是1米15厘米。
2、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3、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度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用以前学的长度单位设法表示出它的具体长度,怎么办?生:找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师: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一)合作交流,探究算法(二)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1)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一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2)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3)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4)引导学生小结: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一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的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了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2、练习:同桌互量曲别针和钉子有多长?(二)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
(1)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作单位时,很麻烦。
)(2)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4)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作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5)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有机会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3、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4、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5、自己动脑填一下。
三、实践应用,巩固练习1、游戏:小小测量家先估测,再进行测量,记录估测和测量结果:a数学课本长度。
B铅笔盒宽。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一)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二)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三)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
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课外完成)板书设计分米、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第二节课时一、自我探索1、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吗?1分米=10厘米分米有dm表示你能找一找身边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吗?2、同桌合作:测出10个分米的长度10分米=1米二、1.第27页自主练习第3题。
完成这道题目后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的估算和实际测量,差距大吗2.自主练习第5题。
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三、拓展练习1、你能找到生活中用“毫米”、“分米”表示的东西么?2、你能根据你所找到的物品,量出它的长度3、自主练习P28 6-7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4、布置作业自主练习P28 8——10课题甜甜的梦-千米的认识课时两节课时教学准备米尺、直尺、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设想继续根据情境图,编成数学故事讲一讲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发生的事情,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选择有关千米的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时自主探究1、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1千米也叫1公里,用km表示大约有三个公交车站的路程。
2、总结: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想一想:2千米=()米二、探究生活中的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小组交流)(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三、感知体验。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长?出示操场: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四、自主体验户外活动:到操场走一走,感受1千米有多远。
你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与1千米比相差多少?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第二节课时一、设疑导入:1、这一单元你又知道了那些长度单位?2、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探究展示交流1、独立整理回忆。
小组互动,整理复习。
课堂交流,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mm cm dm m km10 10 10 1000三、自主练习1、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31页,把空补充完整。
看完的同学,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参与。
2、小组汇报后,课件展示知识树,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填到大树里。
3、填一填1千米=()米38米+54米=()米1米—6分米=()分米50毫米—4厘米=()厘米8千米=()米+()米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你是怎样记住的?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学生比划不出来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生回顾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0 10 10 1000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1、小组内讨论(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3)小组内交流: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1)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