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合集下载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 或称蒸发皿法)
ET= α E0 ET= a E0 +b
(2-1) (2-2)
ET — 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 E0 —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计。一般 采用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值; a,b — 经验常数; α— 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为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之比 值。
而这一时段末灌水定额m
m =Wmax -Wmin= 667nH(θmax – θmin) m =Wmax -Wmin= 667H(θ′max – θ′min)
式中 m— 灌水定额,m3/亩; H— 该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n—计划湿润层内土壤的空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计)
2、基本资料的收集
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 一定的适宜范围内,处于 Wmin ~ Wmax之间。
当无有效降雨时,计划湿润层中的储水量由于作物的 消耗接近于Wmin,此时需要进行灌溉,补充水量。
Wmin= W0 – ET + K
则,推算出开始进行灌水时的时间间距
t= (W0-Wmin) / (e-k)
对于土壤水分充足的旱田以及水稻田,需水量主要 受气象条件控制,产量与需水量关系不明确,用此法 推算的误差较大。
模系数法
如何估算各生育阶段需水量
先确定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然后按照各生育阶段需 水规律,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ETi = Ki ET /100 (3-5) K=ETi / ET
ETi— 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 Ki— 需水量模比系数,即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占全生育期作 物需水量的百分数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农田水利学:2章3灌溉用水量

农田水利学:2章3灌溉用水量

根据定义有:
qn,净=某次灌T水(d一 )万 24亩 36的 溉 0(0秒 总 用)灌 水量m( 3)
=10000mn = mn
T(d)243600 8.64T(d)
式中: qn,净-某种作物第n次灌水的灌水率(m3/s) /104亩
-某种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 m n-某种作物第n次灌水的灌水定额(m) T-某种作物第n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水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

W净 W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因素:水与各级渠道长度、流量、 土壤、水文地质条件、渠道工程状况、 灌溉管理水平,灌水技术措施等有关。
我国大中型灌区平均只有0.4左右 利用水我们可以直接根据W净推求W毛
2、综合灌水定额计算法
任何时段内全灌区的综合灌水定额,是该时段内各种
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2、用途:计算灌区渠道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

二、灌水率的计算:
①灌区总面积为A,
作物:甲、乙、丙……
面积:A1、A2 、 A3 …… … 灌水定额:m1 、m2 、m3 …… 延续时间:T1 T2 ,T3 ……
②分作物品种计算,即分别计算各种作物的每次的灌水率。
③计算公式:
qn,净=8.6m4Tn n
二、计算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
有两种方法可用来确定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
1、 灌水定额计算法(直接推算法)
灌区种有多种作物,多次灌溉,那末:对于任何一种 作物的某一次灌水:
W净=mA 当作物的灌溉面积、灌溉制度确定后,即可利用上式推 算出各次各种作物灌水的净灌溉用水量。
W毛=
W净 水
22修正原则改变中间日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调整灌水时候改变qq的大小调整时以往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将灌水率图修正的比较均匀不出现短暂峰值灌水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应小于最大灌水的4033选取标准修正后的灌水率图

农田水利学:2章3灌溉用水量

农田水利学:2章3灌溉用水量
根据需求调整灌溉制度,以减少用水量并提高效率。
节约灌溉用水量的措施
滴灌技术
通过滴水灌溉系统,减少水的流失和浪费, 提高用水效率。
良好的管理
合理规划灌溉时间和频率,确保有效利用水 资源。
定量浇水
根据作物需水量,精确浇水,避免过度浇水 和浪费。
农田改良
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墒情管理,提高灌溉用 水的利用效率。
2
合理的管理计划和决策。
应用现代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和控制
灌溉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3
科学培训
开展农田水利学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产
灌溉用水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灌溉用水量与环境保护
过度的灌溉用水量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合理使用和管 理灌溉用水量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灌溉用水量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灌溉用水量,使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确保水资 源长期供应,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灌溉用水量的效益评价
农业效益
合理的灌溉用水量能提高农 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 收入。
经济效益
灌溉农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 和农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 作用。
社会效益
保障农田水利的正常运行和 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和 农村可持续发展。
灌溉用水量的管理方法
1
数据分析
收集和分析灌溉用水量的数据,制定
监测技术
农田水利学:2章3灌溉用 水量
通过学习农田水利学,我们深入了解灌溉用水量的重要性。本章将介绍灌溉 的概述、用水量的定义以及影响用水量的因素。
灌溉用水量计算
1 正规计算方法
使用灌水系数和作物蒸发散发的数据,计算出精确的灌溉用水量。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讲解作物需水量是指水分需求与作物生长发育阶段、气候环境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农作物对水分有不同的需求,在其生命周期中分为不同的生长阶段,每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需水量的准确测定对农业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1.土壤水分平衡法:通过测定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的变化,从而计算出作物需水量。

2.蒸散发法:通过测定作物蒸腾量和蒸发量,计算作物需水量。

3.植株生理法:通过测定作物的生理指标,如根系水势、叶片蒸腾速率等,计算出作物需水量。

4.气象数据法:根据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系数,计算出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测算结果,通常以作物耗水量(ETc)来表示。

作物耗水量包括作物蒸腾量和作物蒸发量两部分。

其中,作物蒸腾量是指作物根系经过气孔排出的水汽量,是作物所需的有效灌溉水量;作物蒸发量是指作物表面水分的排出量,主要受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需水量的测算结果,制定的合理灌溉方案。

灌溉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浪费。

其中,灌溉定额是灌溉制度的核心部分,指在一定的灌溉面积上,向作物供给的灌溉水量。

灌溉定额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水源供给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灌溉制度有以下几种:1.定时定量灌溉制度: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灌溉,如按照一周定时定量地进行灌溉。

2.枯水轮灌制度:根据土壤水分不足的程度,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土壤水分监测灌溉制度:通过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根据不同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实现精确灌溉。

4.下垂管灌溉制度:采用下垂式输水管灌溉的方式,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在具体实施灌溉制度时,还需要考虑水源供给能力、灌溉设施条件、作物的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综上所述,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内容。

准确测定作物需水量,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物需水规律-2

作物需水规律-2

Rn Rns Rnl
Rns 1 a Rs
Rs (0.25 0.5n / N ) Ra
Rnl f T . f ed . f n / N
返回算例
ET0 CW .Rn 1 W . f u . ea ed
返回算例
ET0 CW .Rn 1 W . f u . ea ed
此式以能量转换为主,同时考虑到空气动力学等气象因素。
作物需水规律—需水量
ET0 CW .Rn 1 W . f u . ea ed
式中: ETo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 /d); C为补偿昼夜天气变化的修正系 数,与湿度、昼夜风速、到达 地面辐射量有关,可查表
W为与温度和海拔高度有关的权 重因子,可查表;
Ra
Rs=(0.25+0.5n/N)Ra
(mm/天)(查表1)
(mm/天)
16.4
9.43
Rns=(1-a)Rs
ed=11.7 f(T) f(ed) f(n/N) Rnl=f(T).f(ed).f(n/N) u昼/u夜=1 Rhmax=70% Rs=9.43 U夜=2.87m/s Rn=Rns - Rnl W w.Rn C ET0
ETC=KC* K *ET0
θ
20%
返回算例
上例中:
算例
资料:
某地,北纬39o20’,地面高程100m,
计算月份为5月,最高温度28oC,最低温度
12oC,平均温度20oC,最大相对湿度70%, 最小相对湿度30%,平均相对湿度50%,夜
晚风速u夜=2.9m/s,日间风速u昼=2.87m/s,
作物需水规律—需水量
3、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1)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作物需水的因素很多,归纳 起来有自然和人为两大类。自 然因素包括气象、土壤、作物 几种,人为因素有灌排措施、 耕作措施等。 由于各种因素相互联系,错综复 杂,目前还难以从理论上进行 精确计算,但可以以一两种主 要因素建立模型计算。

农田水利复习题

农田水利复习题

绪论◇名词解释①农田土壤水分状况②地区水情③涝灾④渍灾⑤旱灾⑥洪灾◇问答题①农田水利学的性质和研究任务是什么?②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有何特点?③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名词解释①凋萎系数②田间持水率③吸湿水④薄膜水⑤吸湿系数◇选择题①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②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③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④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⑤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问答题①什么是旱作地区的适宜农田水分状况?②什么是水稻地区的适宜农田水分状况?③为什么要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名词解释①植株蒸腾②株间蒸发③深层渗漏④作物需水量⑤田间耗水量⑥作物需水临界期⑦灌水定额⑧灌溉定额⑨灌溉用水量⑩灌溉设计保证率○11灌水率○12灌水率图◇问答题①什么是农作物灌溉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有何意义?②什么是灌溉设计保证率?常用的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些?③什么是设计典型年?如何确定设计典型年?◇计算题①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已知:(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观测资料见表1;(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推求该地水稻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耗水量。

②用列表法推求南方某灌区晚稻灌溉制度。

已知:(1)晚稻各生育阶段水面蒸发量和需水系数见表1(稻田渗漏量为3.01mm/d);表1 1963年晚稻逐日耗水量计算表(2)晚稻生育期降雨量见表2;表2 1963年7月~10月逐日降雨量表(mm)(3)晚稻各生育阶段设计水层见表3。

灌排(农田水利学)各章节课堂测验试题整理(含补考)

灌排(农田水利学)各章节课堂测验试题整理(含补考)

一、名词解释1. 作物需水量和作物耗水量、参考作物需水量2. 作物需水临界期和作物需水高峰期3. 灌溉用水量和灌水率二、简答题1. 简述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2. 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在灌溉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三、计算题1. 某农田为壤土,据测定1m深度土壤平均干容重为1.35g/cm3,田间持水率为25%,凋萎系数为16%(均为重量含水率,下同),某日测定计划湿润层80cm平均含水率为80%的θf,灌溉下限为60%的θf,试计算(单位用mm和m3/hm2表示):(1)计划湿润层能够储存的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多少?实际储存有效水含量是多少?(2)假定计算时段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为3mm/d,作物系数为0.8,没有地下水利用量和降雨量,多少天需要灌溉?灌水定额是多少?2. 某土壤经测定入渗过程的考斯加科夫公式为it=4t-0.5(单位为mm/min),问一次灌溉60mm,需要多长时间?第一章课堂测验试题(补)一、名词解释1. 凋萎系数2.作物水分生产函数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4.灌溉制度5.SPAC6.灌水率7.作物需水模系数二、简答题1. 简述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原理。

2. 作物水分亏缺判别方法有哪些?3.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调节?4. 初绘灌水率图修正的原则是什么?5. 定性和定量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三、计算题某农田为壤土,据测定1m深度土壤平均干容重为1.35g/cm3,田间持水率为35%,凋萎系数为12%(均为体积含水率,下同),某日测定计划湿润层80cm平均含水率为80%的θf,灌溉下限为60%的θf,试计算(单位用mm和m3/hm2表示):(1)计划湿润层能够储存的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多少?实际储存有效水含量是多少?(2)假定计算时段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为5mm/d,作物系数为0.8,该阶段有地下15mm的降雨量,多少天需要灌溉?灌水定额是多少?一、名词解释1.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2.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田间灌溉水储存率3. 微灌和喷灌二、简答题1. 简述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组成的异同点。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量,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灌溉制度是为满足作物的需水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灌溉措施和管理方法。

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需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会直接影响作物水分的蒸散过程,从而影响作物的需水量。

其次,土壤水分条件也是决定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因素。

土壤中的土壤质地、水分含量、水分持有能力等都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吸水能力和土壤中水分的可利用程度。

此外,作物的生育时期和品种特性等也会对作物需水量产生影响。

灌溉制度是为满足作物的需水量而确定的一套管理措施。

根据作物需水量的特点,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常见的灌溉制度有定时灌溉制度、定量灌溉制度和定深灌溉制度等。

定时灌溉制度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灌溉,不考虑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这种灌溉制度适用于土壤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而作物又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忍耐能力的情况。

定时灌溉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但缺点是容易引起土壤水分浪费和作物的过度灌溉。

定量灌溉制度是指按照作物的需水量确定一定的灌水量进行灌溉。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的不同,可以确定相应的灌溉量。

定量灌溉制度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过度灌溉。

但缺点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对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有较准确的估计。

定深灌溉制度是指按照一定的土壤水分深度进行灌溉。

通过对土壤水分的深度监测,确定作物根系所在的灌溉水分层次,达到合理利用土壤水分的目的。

定深灌溉制度的优点是能够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但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进行复杂的土壤水分监测。

综上所述,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第二章

农田第二章
9
(二)通过潜在需水量计算需水量方法 潜在需水量:土壤水分充分,能完全满足作物腾发
耗水要求 的需水量,通常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80%~85%
以上。 1.潜在需水量计算: (1)布莱尼-克雷多法:以气温和昼长时间推算,在土 壤充分供水时,作物潜在需水量随月平均气温,每月白 昼小时占全年白昼小时的百分数变化。
深,作物生长初期根系浅,但为了维持土壤微生物活动,给以 后根系生长创造条件,需在一定深度内保持适当的水分,采用 0.3~0.4m,随着作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计划湿润层为0.8~ 1.0m。
若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化地区不宜大于0.6m。 见表2-11.
21
3.播种时土壤储水量W0 W0=(80%~85%)田间持水率
W0 Wt E P0 K WT M
Wmin W0 E K W0 t(e k) W0 te ke
t W0 Wmin (d ) ek
m Wmax Wmin 667 tu (max min ) / shui
20
(二)拟定旱作物灌溉制度所需的基本资料 1.作物需水量E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1)直接估算法,水面蒸发或产量作为参数;(2)通过潜 在需水量。 2.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 H:旱作物生长发育要求进行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H: 取决于旱作物主要根系分布的深度,随生长发育逐渐加
14
5.分类:设计年灌溉制度、用水灌溉制度 (1)设计年灌溉制度,用水灌溉制度:按一定水文年度确定的 作物需水量和设计代表年降雨并考虑地下水补给,土壤条件而 拟定的灌溉制度
水资源充足地区:设计年灌溉制度可适时适量按作物需水 要求定。
水资源缺乏地区:设计年灌溉制度从经济角度出发,探索 大面积范围内形成灌溉经济效益最高的各种灌溉制度,使灌溉 用水发挥最高的经济效益。 (2)用水灌溉制度:用水管理部门根据当年水源、降雨、地下水 情况、土壤、农业技术条件拟定。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2.1作物需水量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

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

所以,作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二)棵间蒸发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

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及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

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

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及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

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

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及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农田水利学:2章1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农田水利学:2章1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和配套措施 可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减少水分浪费
减少灌溉的漏损和蒸发,可以防 止水分的浪费。
现代高效灌溉技术
采用现代高效灌溉技术,可以最 大程度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
为了准确估算作物的需水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
气象数据法
根据气象数据和作物特性来估算作物需水量。
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
气象因素和土壤因素的影响
气象因素和土壤因素对作物需水量有重要影响。
气象因素
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气象因素会影响作物对水的 需求。
土壤因素
土壤质地、土壤湿度等土壤因素也会影来自作物对水 的需求。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在单位用水量下的产量。它是评估作物水分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农田水利学:2章1作物需 水量与影响因素
本章将探讨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作物需水量以及如何影响需水量 的因素对农田水利至关重要。
作物需水量概述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量。它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指标,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生长阶段
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各不相同。
气候条件
炎热和干燥的气候下,作物需水量更高。
2
实测法
通过实地观测,测量作物对水的需求量。
3
模型法
利用数学模型来推算作物的需水量。
影响因素的综合判定
作物需水量的估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根据作物特性
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水量差异较大。
根据气象条件
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土壤状况
土壤质地和保水能力会对需水量产生影响。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25
灌水量的计算(M)
P0+M+K=E +⊿W
M
一次灌水量(M)计 算公式:
M =Wmax- W实
=667 H(θmax-θ实)
一次灌水最大量计算式:
M =Wmax- Wmin
=667 H(θmax-θmin)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将图中每次灌水量,即灌水定额相加,即得到作物 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即
M2=m1+m2+….+mn
31

育 起止日期
H

(日期-日期)
m

Wmax m3/亩
Wmin m3/亩
21/4-30/4
1/5-10/5

11/5-20/5 21/5-31/5
1/6-10/6
11/6-20/6
0.5
117.3
21
③有效降雨量P0:蓄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供作物利用的雨量。 指天然降雨量排除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量后的雨量。 P0=σP=P-P径流-P渗漏 σ: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其值与一次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延 续时间、土壤性质、地面覆盖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一般根据资料确定:一般认为一次降雨量小于5mm时,α为0; 当一次降雨量在5~50mm时,α约为1.0;当次降雨量大于50mm 小于100mm时,α=1.0~0.8;100-150时,α=0.8 ~ 0.7;大于150 时为0.7。 安徽:淮北平原 >0.65 江淮丘陵 0.55-0.65 皖南山区 0.45-0.55 陕西:小麦 春季 0.95 夏秋 0.9 棉花夏季 0.799-0.924 玉米夏季 0.671 河南、山西:0.7-0.8 黑龙江:P<5mm 0 P=5-50mm 0.8-1.0 P>50mm 0.7-0.8

第二章_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_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的方法有很多,最著 名的、应用最广泛的是Penman公式
Penman公式最早于1948年提出 后来经过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Penman-Monteith 公式
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Penman公式的基本原理 —— 能量平衡
Transfer of moisture away from leaf: – Rate of transfer = potential/resistance
Penman Monteith FAO Equation
ET0 =
0.408 D ( Rn ? G )+ g (900/(T273)) Uz ( es ? ea ) D g ( 1 0.34 Uz )
evaporation from the soil surface is at most equal but usually considerably less than evaporation from an open water surfac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田间耗水量
( Consumptive Use of Water)
Rn = net radiation at the crop surface G = soil heat flux
(M J m-2day-1) (M J m-2day-1)
T = mean daily air temperature at 2m height (0C)
Uz = wind speed at 2m height es = 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 ea = actual vapor pressure D = slope of vapor pressure curve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常以m3/hm2或mm表示。 ❖灌水次数: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实施灌溉的次数。
灌水时间以作物生育期或年、月、日表示。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 措施的不同而变化。
由于拟建灌区规划设计或已建灌区管理工作的需要, 灌溉制度一般都需在灌水季节前加以确定,带有部分 估算(预报)性质。
旱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稻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 田间渗漏
3、作物需水量特点
(1)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为:随着作物的 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也不断增大,在作 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当作物进入生长盛期,需 水量增加很快,叶面积最大时,作物需水量出现高 峰;到作物成熟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
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 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各种作 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缺水, 会对产量产生很大影响。
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分别为:
水稻:孕穗~开花 棉花:开花~结铃期 小麦:拔节~灌浆期 玉米:抽雄~乳熟期
3、作物需水量特点
(3)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 土壤:土壤含水率、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
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将土壤表面 形成一个疏松层,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 (5)农田灌溉排水措施
二、作物需水量计算
两类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全生育阶段:需水系数法
α值法(水面蒸发): ET=αE0 ET=αE0+b K值法(产量): ET=KY ET=KYn+c
提高产量就不能仅靠增加水量,
而必须同时改善作物生长所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建成 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和品质 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 施效益的发挥。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在灌区规划、设计或管理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 确定灌溉制度。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累了不少 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 度的重要依据,应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水文年份,仔细调查 这些年份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 [mm/d]及灌 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并由此确 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2、田间耗水量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 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 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 m3 亩-1 或 mm 水 层表示。 旱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稻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 田间渗漏
人为因素:农田灌排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 影响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往往是几个因素
同时作用,很难将各个因素的影响一一分开。 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水量 会增加。
4、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土壤水分变化(旱田)为依据,从对作物充分供 水的观点出发,要求在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 (水田)或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 适宜水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 至下限时则应进行灌水,以保证作物充分供水。 应用时要参考、结合前几种方法的结果,这样 才能使得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更为合理与完善。
2、水稻灌溉制度
2、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本田的灌溉制度。可分别针对泡田期及插秧以后的 生育期进行设计。
1)泡田期
泡田期的灌溉用水量(泡田定额)可用下式确定:
M1=0.667(h0+S1+e1t1-P1)
式中 M1——泡田期灌溉用水量,m3/亩; 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 S1——泡田期的渗漏量,即开始泡田到插秧期间的总渗漏量 ,mm; t1——泡田期的日数; e1——t1时期(泡田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 可 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 第四节 灌水率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
作物根系吸水,也称植株蒸腾
农田水分消耗
植物体 蒸腾
植株间水分蒸发,也称棵间蒸发 深层渗漏:旱作物 渗漏 田间渗漏:水稻
植物体 输水 根系 吸水
蒸腾
蒸发
2、基于参照作物需水量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第一步:参照作物需水量ET0 的计算
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的方法有很多,最著名的、应用 最广泛的是Penman公式
p0 Rn Ea p ET0 p0 1 p
ET0 的计算只考虑了气象因素对需水量的影响,实际作 物需水量ET 还应考虑作物与土壤因素进行修正。 第二步:实际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3、作物需水量特点
(2)作物种类不同对水分要求不同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
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 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各种作 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缺水, 会对产量产生很大影响。 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分别为:
(2)土壤特征 土壤含水状况、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 (3)作物因素 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就小 麦、玉 米、水稻而言,水稻>小麦>玉米;
不同品种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如耐旱品 种需水量小;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不同;不同长势 的作物需水量不同。 (4)农业耕作措施
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将土壤表面
一般水稻用α 值法比旱作物用此法好。
1、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2)K 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 作物产量反映了水、土、肥、热、气、光等因 素的协调及农业措施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作物需水量将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是需水量的 单位产量的需水量随产量的增 增加并不与产量成比例, 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当作物产 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要进一步 提高产量就不能仅靠增加水量, 而必须同时改善作物生长所必 产量Y 需的其它条件。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 措施的不同而变化。
由于拟建灌区规划设计或已建灌区管理工作的需要, 灌溉制度一般都需在灌水季节前加以确定,带有部分 估算(预报)性质。
因此,必须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针对不 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降雨量频率为25%)、中等 年(频率为 50%) 和 中等干旱年(频率为 75%) 及 特旱 年(频率为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也就是说同一种作物在不同水文年有不同的灌溉制 度。 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 中等干旱年 的灌溉制度作为标准。
3 2 3 2
µ ³ ± ¢
Æ · µ ³ Á ê ² Ý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了多 年灌溉试验工作,积累了一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 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2)K 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
ET KY c
n
作物全生育期 内总需水量(m3/亩)
需水系数
作物单位面积 产量(kg/亩)
式中:K 、 n、c由实验确定。 此法简便,只要确定计划产量后便可算出需水量;同时, 此法使需水量与产量相联系,便于进行灌溉经济分析。
第二节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 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 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 前(或水稻栽秧前 )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 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常以m3/hm2或mm表示。 灌水次数: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实施灌溉的次数。 灌水时间以作物生育期或年、月、日表示。
ET Kc ET0
Kc : 作物系数,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 体叶面积有关。实测结果表明,Kc 在作物全生育期的
变化规律是:前期和后期相对较小,生长盛期较大。
实际作物的需水量与参考作物需水量两者受气象因素 的影响具有同步性的。因此,此时作物需水量可由参 照作物蒸发蒸腾量乘以作物系数得到。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我国北方地区几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制度[调查]
÷ ³ Î ï Ð ¡ ¿ ó À Þ ¸ ¨ Ó ñ À ³ ú Ó Æ ý Ã Ú ¶ ´ µ Å Ö Ã ´ Å ´ È ¶ ® ² Î Ç ý 3¡ « 6 2¡ « 4 3¡ « 4 ´ È ¶ ® ´ ¨´ î (m £ ¯ hm ) ¶ ´ µ Å ´ ¨´ î (m £ ¯ hm ) 600¡ « 1200 450¡ « 600 600¡ « 900 3000¡ « 4500 1200¡ « 2250 2250¡ « 3750
3、作物需水量特点
(1)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为:随着作物的 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也不断增大,在作 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当作物进入生长盛期,需 水量增加很快,叶面积最大时,作物需水量出现高 峰;到作物成熟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
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 作物生长旺盛阶段,如冬小麦有两个需水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在分蘖期,第二高峰在开花至乳熟期; 大豆的需水高峰在开花结荚期;谷子的需水高峰为 开花―乳熟期;玉米为抽雄―乳熟期。
1、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 水面蒸发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 系,因此可用水面蒸发量这一参数来计算作物需水量:
ET E0
ET E0 b
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mm)
与ET同时段的 水面蒸发量
二、作物需水量计算
1、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α值法: α—需水系数或蒸发系数,为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 的比值,由实测资料确定,一般水稻田的α= 0.9~ 1.3,旱作的α= 0.3~0.7。 作物全生育期内各生长阶段的 α 值是各不相同的, 其最大值出现在作物生长旺期,而发芽出苗期则 最小,所以在分阶段计算作物需水量时,各阶段 应分别选取不同的α值。
水稻:孕穗~开花 棉花:开花~结铃期 小麦:拔节~灌浆期 玉米:抽雄~乳熟期
3、作物需水量特点
(3)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
土壤:土壤含水率、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
气象:蒸发、降雨 (4)农业技术措施不同,作物需水情况不同 免耕 秸秆或薄膜覆盖 深翻深松
4、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土壤特征、作物性状等
2、基于参照作物需水量计算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物需水量。


ETc=kc ET0 Kc:作物系数 ET0: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以 往常用FAO(1979)的修正 Penman法,最新FAO(1998) Penman-Monteith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