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一)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遏(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 )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ìxiè)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癃闭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二十四、阳痿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五、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六、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àn)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二十八、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 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虚劳(一)气虚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二)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三)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阳虚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三十、癌病Ⅰ脑瘤1.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Ⅱ肺癌1.瘀阻肺络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证: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Ⅲ大肠癌1.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Ⅳ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证: 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一、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二、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三、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证: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四、腰痛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1)肾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五、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十六、蛇串疮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三十七、痔Ⅰ内痔1.风热肠燥证: 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Ⅱ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血热瘀结证: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三十八、脱疽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三十九、肠痈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四十、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四十一、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四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四十三、带下病Ⅰ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Ⅱ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四十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十五、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四十六、不孕症1.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四十七、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四十八、小儿泄泻(一)常证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二)变证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四十九、水痘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五十、痄腮(一)常证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二)变证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ﻫ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问答题]1.【第一站辨证论治】李某,女,36岁,已婚。

2008年5月10日初诊。

10年前(江南博哥)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外阴瘙痒。

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服用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查体:T38.6℃,P88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双肾区有叩击痛,腹部双侧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急性膀胱炎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癃闭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参考解析: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36岁婚况:已婚主诉: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服用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及家族史: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史,10年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史。

体格检查:T38.6℃,P88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滑数。

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部: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

腹部(肝、脾):双肾区有叩击痛,腹部双侧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真题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真题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家香薷饮(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症——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燥热伤肺证——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4)凉燥伤肺证——轻宣凉燥润肺止咳——杏苏散3、慢性支气管炎:【喘证】(1)实证:(A)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B)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C)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D)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E)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2)虚证:(A)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B)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C)肺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4、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作期:(A)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B)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缓解期:(A)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B)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C)肾虚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5、肺炎:【肺炎喘嗽】(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桑菊饮(★★★)(2)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4)阴遏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化痰——竹叶石膏汤6、肺结核:【肺痨】(1)肺阴亏虚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和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7.肺癌(肺癌、肺积、息贲)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化滞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湿毒蕴证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导痰汤加减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沙参麦冬汤加减8.肺心病(心悸、1.急性期1)痰浊壅肺证健脾益气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2.缓解期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肺胀、喘证、水肿)9.心衰(心悸、喘证、水肿)1.心肺气虚证补益心肺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泻肺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10、心律失常:【心悸】(1)心神不宁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气血不足证——补气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生脉散(5)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6)心脉痹阻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1、高血压病:【眩晕】【头痛】(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2)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3)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平潜肝阳——杞菊地黄丸(5)肾阳虚衰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12、冠心病:【胸痹】(1)心绞痛:(A)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B)痰浊内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开闭——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C)阴寒凝滞证——辛温通阳开闭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D)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E)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炙甘草汤(F)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G)心肾阳虚证——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2)心肌梗塞:(A)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B)寒凝心脉证——散寒止痛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C)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D)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痰止痛——补阳还五汤(★★★)(E)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饮(F)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G)心阳欲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托——参附龙牡汤(★★★)13、胃炎(慢性):【胃痛】【呕吐】(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2)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四君子汤(★★★)(3)脾胃湿热证——清利湿热醒脾化浊——三仁汤(4)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5)胃络瘀血证——化瘀通络和胃止痛——失笑散和丹参饮14、消化性溃疡:【胃痛】(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2)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3)胃阴不足证——健脾养阴益胃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4)肝胃郁热证——清胃泻热疏肝理气——化肝煎合左金丸(5)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和胃——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15、溃疡性结肠炎:【泄泻】(1)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白头翁汤(2)脾胃虚弱证——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3)脾肾阳虚证——健脾温肾止泻——四神丸(4)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痛泻药方(5)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清热化湿——驻车丸(6)气滞血瘀证——化瘀通络——膈下逐瘀汤16.胃癌(胃痛、反胃、积聚)1.痰气交阻证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海藻玉壶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味4.胃热伤阴证清热和胃养阴润燥玉女煎加减5.瘀毒内阻证理气活血软坚消积膈下逐瘀汤加减6.痰湿阻胃证燥湿健脾消痰和胃开郁二陈汤加减7.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加减17.肝硬化(水臌、单腹胀、鼓胀)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寒湿困脾证温中散寒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3.湿热蕴脾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5.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6.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化气利水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18、急性胰腺炎:【腹痛】(1)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小柴胡汤(2)肝胆湿热证——清利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3)肠胃热结证——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19、细菌性痢疾:【痢疾】(1)湿热痢——清热利湿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理气——白头翁汤(3)寒湿痢——散寒除湿调气和血——平胃散(★★★)(4)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5)虚寒痢——补虚温中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四君子汤和香莲丸20、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1)急性黄疸型肝炎:(A)阳黄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B)阴黄证——健脾和胃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湿阻脾胃证——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茵陈五苓散(B)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3)慢性病毒性肝炎:(A)湿热中阻证——清利湿热凉血解毒——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B)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和中——逍遥丸(C)肝肾阴虚证——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一贯煎(D)脾肾阳虚证——健脾益气温肾扶阳——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肾气丸)(E)淤血阻络证——活血化瘀散结通络——膈下逐瘀汤(4)重型肝炎:(A)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神犀丹(B)脾肾阳虚痰湿蒙闭证——健脾温肾行气利水化痰开窍——阴沉四逆汤合菖蒲郁金汤(C)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益气救阴活血化瘀——生脉饮合桃红四物汤21、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1)急性期:(A)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B)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C)热毒内侵湿热郁结症——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D)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散(E)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防已黄芪汤(2)恢复期:(A)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B)肺肾气阴两虚证——补肺肾益气阴——参芪地黄汤22、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1)本证(A)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异功散(B)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C)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济生肾气丸(D)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E)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2)标证:(A)水湿证——利水消肿——五苓散合五皮饮(B)湿热证——清热利湿——三仁汤(C)血瘀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D)湿浊证——健脾化湿泻浊——胃苓汤23、肾病综合症:【水肿】(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利水消肿——疏凿饮子(5)脾虚湿困证——温运脾阳利水消肿——实脾饮(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兼利水湿——左归丸24尿路感染:【淋证】(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淋——八正散(★★★★)(2)肝胆郁热证——疏肝理气清热通淋——丹栀逍遥散合石韦散(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健脾补肾——无比山药丸(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滋阴益肾清热通淋——知柏地黄丸25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溺毒、肾劳)1.本虚证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六君子汤加减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参芪地黄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滋肾平肝杞菊地黄丸加减5)阴阳两虚证温扶元阳补益真阴全鹿丸加减2.标实证1)湿浊证和中降逆化湿泄浊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2)湿热证清化和中(中焦)清利湿热(下焦)(中焦)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加减3)水气证利水消肿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4)血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5)肝风证镇肝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26、缺铁性贫血:【虚劳】(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益气养血——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2)心脾两虚证——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归脾汤、八珍汤(★★)(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4)虫积证——杀虫消积补益气血——化虫丸合八珍汤27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1)肾阴虚证——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2)肾阳亏虚证——补肾助阳益气养血——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助阳益气补血——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6)热毒壅盛证——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瘟败毒饮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1)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清热止血——茜根散、玉女煎(3)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健脾养血——归脾汤(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29.甲亢(瘿气、瘿病、瘿瘤)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2.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龙胆泻肝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消瘿散结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生脉散加味30、糖尿病:【消渴】(1)无症状期——滋养肾阴——麦味地黄汤(2)症状期:(A)阴虚燥热证:1)上消(肺热伤津正)——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B)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C)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D)痰瘀互结证——活血化瘀祛痰——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E)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3)并发症:(A)疮痈——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B)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杞菊地黄丸、羊肝汤、磁朱丸31、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1)活动期:(A)湿热痹阻证——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四妙丸(★★★)(B)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祛风通络——丁氏清络饮(C)寒热错杂症——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2)缓解期:(A)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B)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独活寄生汤32脑梗死:【中风】(1)肝阳暴脱——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星蒌承气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加减(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艽汤加减(7)痰热内闭清窍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以羚羊角汤加减(8)痰湿壅闭心神主——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33、脑出血:参见脑血栓形成。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辨证论治题库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辨证论治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辨证论治所有题型一、[感冒]病历特性:感受 [风邪] 或 [时行病毒],浮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1、辩病辨证根据:(****)2、西医诊断根据: WBC ↑ N↑。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或未见明显异常。

3、入院诊断:中医诊断: 感冒证型:(****)西医诊断:(今年拟取消本条)4、鉴别诊断: (执业助理不规定)(1).感冒与风温:风温——初起症状类似,但病势急,热势高,汗出热不退,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传入营血可见神昏、谵语、惊厥。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无热,解表宣肺即汗出,热退身凉,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发病率随气候变化,无明显流行特点。

时行感冒——病情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发生传变,入里化热,继发或合并她病,具备传染性、流行性。

5、治法:(****)6、方药:(****)——————————————————分证要点:1.风寒束表证:(多见于助理题型)辨证根据——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故而(症状)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多见于助理题型)辨证根据——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故而(症状)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桑菊饮(轻)。

银翘散(重)。

加减3.暑湿伤表证:(多见于助理题型)辨证根据——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故而(症状)治法——清暑解表;祛湿和中。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4.表寒里热:辨证根据——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表症)。

又里热不化,营卫不和——(里症)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加减《医方集解》5.中毒性流感:辨证根据——感受时行病毒,入里化热,毒邪侵袭肺卫,传营入血,——故而(症状)治法——清心开窍,凉血熄风方药——清宫汤加减《温病条辨》6.气虚感冒:(多见于助理题型)辨证要点——平素表虚卫弱,风寒客表,气虚无力透达——故而(症状)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方药——参苏饮加减7、阴虚感冒:(多见于助理题型)辨证要点——素体阴虚津亏,易感风热,卫表失和——故而(症状)治法——滋阴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加减8、阳虚感冒:(多见于助理题型)辨证要点——素体阳虚,卫表不固,易受风寒之邪,又因阳气局限性,御邪无力,表寒不得透达——(症状)治法——助阳解表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9、血虚感冒:辨证要点——素体阴血局限性,营气不充,卫失所养,抗邪无权,外邪客表——(症状)治法——养血解表方药——葱白七味饮加减****************************************************************二、[咳嗽]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重要体现一种病症。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案诊断(辨证+方证)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案诊断(辨证+方证)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案诊断
(辨证+方证)
概述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第一站是病案诊断,其中包括了辨证
和方证两个方面。

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我们运用中医学的原
理和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辨证
在病案诊断中的辨证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
病史,结合中医理论和经验,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的目的是确定患
者的病证类型,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辨证常用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对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观察与分析,配合患者的自述和医生的提问,可以初步推断出患者的病证类型,并通过进一步的辨证,确定病因
与病机,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方证
在病案诊断中的方证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推断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方剂学的原理,我们可以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采用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等。

方证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病程、体质等因素。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药的剂量、频率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第一站病案诊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病案的辨证和方证,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帮助其恢复健康。

以上是对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案诊断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
1. 功底基础:医学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诊断能力:中医诊断能力包括四诊观察(望、闻、问、切)和病因病机分析。

3. 中医治疗能力: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治疗技能的掌握程度。

4. 病例讨论:根据真实的病例进行讨论,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思路,解决问题。

5. 交流能力:执业中医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以及与其他医疗人员进行协作。

掌握良好的交流能力能提高医疗效果。

6. 诊疗质量管理:医生需要熟悉中医诊疗规范和诊疗管理制度,保证诊疗质量。

7. 应急处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安全处理患者病情。

8. 自我提升:医生需要自我学习、提高、更新医学知识,是执业中医的必备要素。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1. 考试简介中医实践技能考试是中医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评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及技能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2. 考试地点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一般在临床模拟实验室进行。

实验室提供了真实临床环境,学生可以在此模拟真实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

3. 考试内容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包括以下内容:3.1 中医理论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3.2 中医诊断学生需要通过病史询问、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进行疾病的辨证施治。

这包括对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观察和判断,以确定病因和辨证施治的方向。

3.3 中医治疗技能学生需要展示中医常见治疗技能,如针灸、中药制剂的配制与使用等。

这些技能需要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4 临床实践实操学生需要根据模拟病例进行实际操作,包括针灸操作、方剂调配、草药煎煮等。

这些实操环节能够直接检验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4. 注意事项4.1 仪容仪表学生需要穿着整洁、干净的医务服,保持整洁的仪表。

这是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的基本要求。

4.2 专业知识学生需要熟悉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并掌握临床实践所需的专业知识。

这包括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的知识。

4.3 时间管理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完成。

在考试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学生需要随时注意考试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4.4 注意卫生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消毒和个人卫生等。

这是为了保证病人和自身的健康。

5. 总结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是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检验自身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

同时,注意事项的遵守能够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对中医实践技能考试有所帮助。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一)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一)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一)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中医技能第一站是一项专门评估中医技能的考试,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评分标准方面对中医技能第一站进行详细阐述。

评分标准中医技能第一站共有5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得分都会影响最终的总分。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具体评分标准:一、中医理论该部分考察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五行学、气血津液学、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等方面。

共30道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30分。

二、中药学该部分考察中药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炮制方法等方面。

共20道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20分。

三、方剂学该部分考察方剂的组成、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共20道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20分。

四、中医诊断该部分考察中医诊断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

根据考生所抽中的病例,针对病人的主诉、舌脉象等作出正确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共20分,其中诊断得分占15分,治疗方法得分占5分。

五、临床实操该部分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等方面的技能。

共30分,其中针灸得分占10分,推拿得分占10分,拔火罐和刮痧各得分占5分。

总结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可以看出,中医技能第一站主要考察考生的中医原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

考生应该注重自身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临床实践的锻炼,以提高自身水平。

最后,祝愿各位考生能够顺利通过中医技能第一站考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意事项在参加中医技能第一站考试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考试须知等信息。

•加强自身的考试准备,系统地复习和总结中医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和临床实操等方面的知识。

•注意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对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等操作技能进行多次练习,熟练掌握技巧。

•注意考试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不要在某一个环节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环节的答题。

•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冷静、沉稳,正确理解病例和操作要求,认真思考和作答。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复习资料一,感冒证: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证: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证证:1.发作期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啸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气,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心脾两虚证:不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5)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6)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7)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消退后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证: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证: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证: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证: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2)血虚头痛证: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3)肾虚头痛证: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4)痰浊头痛证: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6)气虚头痛证: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或右归丸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5)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中经络证: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汤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中脏腑证:闭证:1)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2)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恢复期证: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阳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阴水5)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6)肾气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瘀水互结证: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证: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血淋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3)石淋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4)气淋证: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5)膏淋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5)劳淋证: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阳痿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四,郁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4)心神失养证: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证:滋阴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五,血证1.鼻衄1)热邪犯肺证: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2.齿衄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3.咳血1)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1)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证: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5.便血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6.尿血1)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证: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7.紫斑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气虚不摄证: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六,消渴1)上消(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3)下消证: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二十七,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八,虚劳1.气虚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 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2.血虚1)心血虚: 养血宁心-------养心汤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1)肺阴虚: 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 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 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 滋补肾阴-------左归丸4.阳虚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二十九、癌症1脑瘤: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2肺癌:瘀阻肺络证: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3.肝癌:肝气郁结证: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元活血汤湿热聚毒证: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肝阴亏虚证:养血柔肝,凉血解毒-------一贯煎4.大肠癌: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5.肾癌,膀胱癌: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痹症风寒湿痹:1)行痹证: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证: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证: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湿热痹证: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或宣痹汤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蠋痹通络-------双合汤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一,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熄风镇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二,痿病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三,腰痛1)寒湿腰痛证: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证: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四妙丸3)瘀血腰痛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证:肾阴虚证: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肾阳虚证: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四、乳癖(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1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一 感冒 外感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 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辨病:汗少,肢体酸重 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散加减 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 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 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 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辨病:干咳,连声作呛 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辨病:咳声重浊 辩证: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辨病:咳嗽气息粗促 辩证: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

中医内科一、感冒: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证: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减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2.缓解期1)肺睥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四、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1.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题全)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题全)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 题全)第一站 001病案分析:1.感冒-暑湿感冒2.肠痈-湿热证解析:1、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花。

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柴胡、黄芩、枳壳、川楝子、大黄、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参、甘草。

第一站 002病案分析:1.感冒-气虚感冒;2.痔-内痔,气滞血瘀。

解析:1、虚体感冒-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2、内痔-气滞血瘀证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当归、黄柏、桃仁、槟榔、皂角、苍术、秦艽、防风、泽泻、大黄等。

第一站 003病案分析:1.咳嗽-外感咳嗽-风燥伤肺-桑杏汤2.脱疽--寒湿阻络-阳和汤解析:1、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XXX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减缓期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XXX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吃亏:滋阴润肺——XXX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 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XXX: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XXX安神——黄连温胆汤7、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气度: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XXX心脉:XXX 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奋发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怒气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XXX——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XXX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XXX4.湿热衷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断痛——一向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XXX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正人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3、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XXX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答题技巧及示例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答题技巧及示例

答题技巧及示例一、答题注意事项1. 中医疾病诊断第一题是内科病,第二题是外妇儿病。

“胎漏、胎动不安”的诊断最好写成“胎漏、胎动不安——胎动不安(如果是胎动不安的话)”,单答胎漏扣分,“中经络”、“阳黄”等写在病名的后面或证型的前面都没关系,一般写在证型的前面,如“中经络—风痰瘀阻”。

怎么辨病?(1)秒杀词很重要,但是不能只看秒杀词。

比如腹痛+,有些人就诊断为腹痛,后面还有里急后重,大便情况,就不是诊断为腹痛,要读完题干,不能飘。

执业60个,病名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注意病不要写错别字。

一般来说,你知道了这个病,但是写错了字,改卷老师知道你病诊断出来了,比如哮病写成哮证,影响不大,会扣1分或者2分,后面的可以继续得分。

但是不能错的太离谱,比如崩漏写成了蹦露,太离谱!(2)看题号,比如咳嗽和血证咳血阴虚,不会辨病就看题号。

第一题内科,每个疾病都有,按顺序可大致猜到是什么病。

(3)看鉴别(助理没有鉴别,其实难度更大),有时候可以直接从鉴别来猜出辨病,比如鉴别:一过性失眠,直接可以诊断为不寐,有时候伴头痛,心悸,题干反而有些让人拿不定主意。

2. 中医证候诊断诊断证型,没有要求必须和书上证型每个字一样,大致相同,意思相同就可以。

每个证型都由证素构成,证素的命名其实是有规律的,一般是病因+作用动词+病位。

把这个证型的证素分解表达出来,比如喘证实喘的“风寒壅肺”,病因是“风”、“寒”,病位在“肺”,其中“壅”是作用动词(这个动词在这里写错了也不要紧,壅写成阻、郁、蕴、犯、侵都不能算错,只是“壅”可以最准确地表达风寒对病位“肺”的作用)。

证素主要是这三个,所以你写出“风寒壅肺”、“风寒犯肺”、“风寒阻肺”都可以说的过去,只是风寒的性质在侵犯肺的时候,结合肺的生理特性,风寒内舍在肺,邪实气壅,写成“风寒壅肺”最为合适。

如果考生在写这个证型的时候,证素病因“风”、“寒”没有写全,说明辨证不完全,如“寒邪犯肺”就不能算对,最多只能得一半的分。

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考试大纲

1、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考试中,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四诊合参的内容?
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脉诊与体检结合
(答案:D)
2、中医望诊中,观察患者面色黄而暗淡无光泽,常提示的证候是?
A. 气血两虚
B. 脾虚湿困
C. 肝胆湿热
D. 肾阳不足
(答案:B)
3、在中医闻诊中,以下哪种声音不属于病态呼吸音?
A. 喘息声
B. 哮鸣声
C. 鼾声
D. 歌唱音
(答案:D)
4、中医问诊中,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对于辨证非常重要。

以下哪种疼痛性质常提示瘀血阻络?
A. 隐痛
B. 刺痛
C. 胀痛
D. 灼痛
(答案:B)
5、在中医切诊中,以下哪项不是脉诊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A. 脉位的深浅
B. 脉动的速率
C. 脉动的强度
D. 患者的肤色
(答案:D)
6、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对于舌诊的考察非常重要。

以下哪种舌象常提示阴虚火旺?
A. 舌淡红,苔薄白
B. 舌红绛,少苔或无苔
C.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D. 舌苔黄厚腻
(答案:B)
7、在中医辨证中,以下哪种症状组合最可能提示为风寒表证?
A. 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B. 发热,恶风,有汗,脉浮缓
C. 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洪大
D. 发热,夜热早凉,脉细数
(答案:A)
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对于中药的辨识也是重要一环。

以下哪种中药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
A. 黄芪
B. 生姜
C. 黄连
D. 当归
(答案:B)。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仙灵脾、当归、白芍、巴戟天、
肉苁蓉、制香附、郁金、天冬、贝母、知母。
第一站 008
病案分析:
1.患者女性,53 岁。平素忧思抑郁,今日情绪刺激后出现呼吸短促,吸
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伴心悸,失眠。苔薄,
脉弦。
2.患者男性,学生,19 岁。昨晨开始出现腹部疼痛,4 小时前转移至右
9
证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
味子、玄参、阿胶、龟甲。
2、风热肠燥证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
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怯风。
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 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
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査。
第一站 005
病案分析:
1.哮-寒包热;
2.痔疮-脾虚气陷
解析:1、寒包热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
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10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
蒲、陈皮、枳实。
2、肝郁痰凝证
证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
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第一站是指中医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熟练程度:要求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中医病名外文名称、中医脉证采脉法、针灸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
握程度熟练。

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中医学的常用中药鉴别、药材煎煮、药品配方、方剂调配、针灸操作、按摩、推拿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掌握熟练程度。

三、工作能力:学生医用片剂等药品的常规使用能力、药品及治
疗方法的选择能力、具备用药正确、合理、安全的能力和工作纪律。

四、实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技能、手脚灵活、操作熟练、规范、专业性强等能力。

五、分析思维能力:综合学生中医学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和工作实践经验等全面素质的评估,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病案解读和分析能力、中医病因辨证能力和临床诊疗思路。

六、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学习、努力提高技能,同时要具备高度的团队精神,协作配合,与团队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取得共同进步的积极成果。

以上是中医技能第一站评分标准,掌握以上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建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和深入发掘,为中医学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病因病机,病症鉴别,诊断,中医治法。

方剂。

药物组成,剂量,用法001:肺痨-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灼,络损血溢方药: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请教弟母才知家规。

(生熟地黄麦冬甘草;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贝母)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鉴别: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肺痿: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咳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以咳吐浊延沫为主症。

肺痨: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002:痹症-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方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独活羌活防风桂枝当归鉴别: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与哮病鉴别,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方药:附子肉桂山茱萸冬虫夏草当归熟地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症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004: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别人材料上的咳嗽-痰热郁肺证是助理的题目)005:水肿-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方药:干,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与鼓胀鉴别: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全身,面色白,腹壁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肝脾肾,水肿是肺脾肾006:胃痛-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胃阴亏耗,胃失濡养方药: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刺痛,动则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007:中风-中脏腑-痰火淤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可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与痉证鉴别肝阳暴,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方药:(少妇举杯祝领狗丧草地)白芍茯神菊花川贝母竹茹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黄008:哮证-缓解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方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皮,半夏题目:患者幼年反复哮鸣喘息,易感冒,自汗。

近一月现受凉喉中哮鸣又作,经治疗有好转。

现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009:痢疾-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鉴别:痢疾与泄泻: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

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

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010: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术附汤-与萎黄鉴别(应该不是脾虚湿盛证)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方药:阴沉+仓术附子鉴别:1.黄疸与萎黄: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2.阳黄与阴黄: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011: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方药:三朴仓,白芥子紫子莱菔子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012: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肝肾阴虚,风阳动,风痰瘀阻经络方药:成龙要东选怀恋国老买贵石(茵龙牡芍药牡蛎天冬玄参怀牛膝川楝子甘草麦芽龟甲赭石)013:腹痛-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湿热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鉴别:腹痛与胃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014:尿血-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与血淋鉴别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尿血:与血淋一样均尿色红或纯血,但尿血不涩痛血淋:溺血而痛015:不寐-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方药:龙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泽泻柴胡甘草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016:虚劳-1气虚-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不是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饮)方药: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题目:患者20岁,女,从小素体虚弱,面色恍白,气短乏力,现症见:经常反复感冒,咳嗽,咳嗽无力,痰液清晰,短气自汗,面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与肺痨鉴别017:心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志-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题目:男,56岁,2013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

与奔豚鉴别:心悸:心胸躁动不安,心中剧烈跳动奔豚: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安,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018:泄泻-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命门火衰,脾失温煦鉴别: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19: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可能性大,应该不是便血--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鉴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痔或外痔,与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020:淋证,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鉴别:癃闭鉴别:相同点都为排尿困难。

不同点癃闭小便量少,无尿痛;淋证尿量多正常,尿频而痛。

021:痉证-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不是肝经热盛证,自己辨证下)因为有腹满便结--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方药: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等。

与间证相鉴别:间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发作特点为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其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醒,醒后如常人,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成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痉证与厥证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厥证以四肢逆冷,无项背强硬、四肢抽搐等表现为其鉴别要点。

022:消渴-中消-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不是上消-肺热经伤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题目:女62岁,5年前口渴多饮,体重下降,多食易饥,大便溏薄,尿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而干,脉弱。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023:心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题目:冠心病、心律失常史十余年,常觉心中悸动不安近三日病情加重。

心悸水饮凌心与奔豚相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脾肾阳虚,水饮停,上凌于心,扰乱心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鉴别:真心痛,其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寒冷,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发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至晕厥。

024:癃闭-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与淋证鉴别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题目:排尿困难反复发作10癃闭:排尿困难,点滴不畅,但无尿道刺痛,尿量少于正常,甚至无尿。

淋证:排尿困难,点滴不畅,尿道刺痛,尿量正常。

鉴别:1.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

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2.癃闭与水肿: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肿是体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甚者伴有胸、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证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胀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可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