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合集下载
第6章 6.2 6.2.3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新教材)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1)A [以向量 a,b 公共的起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坐标系, 因为 e1=(1,0),e2=(0,1),
所以 2a=(2,1),b=(1,3), 所以 2a+b=(2,1)+(1,3)=(3,4),即 2a+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坐标为(3,4),故选 A.
]
(2)[解] ①作 AM⊥x 轴于点 M(图略),
3,即
b=-32,3
2
3.
②由①知B→A=-A→B=-b=32,-3
2
3.
③O→B=O→A+A→B=(2
2,2
2)+-32,3
2
3
=2
2-32,2
2+3
2
3,
所以点 B 的坐标为2
2-32,2
2+3
2
3.
求向量坐标的三个步骤
[跟进训练] 1.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向量 a,b,c 的方 向如图所示,且|a|=2,|b|=3,|c|=4,分别计算 出它们的坐标. [解] 设 a=(x1,y1), 则 x1=2·cos 45°= 2,y1=2·sin 45°= 2, ∴a=( 2, 2).
[解] (1)2a+3b=2(-1,2)+3(2,1) =(-2,4)+(6,3)=(4,7). (2)a-3b=(-1,2)-3(2,1)=(-1,2)-(6,3) =(-7,-1). (3)21a-13b=12(-1,2)-13(2,1) =-12,1-23,13=-76,23.
向量坐标运算的综合应用 [探究问题] 1.已知点 O(0,0),A(1,2),B(4,5),及O→P=O→A+tA→B.当 t 为何值 时,点 P 在 x 轴上?点 P 在 y 轴上?点 P 在第二象限? [提示] ∵O→P=O→A+tA→B=(1,2)+t(3,3)=(1+3t,2+3t). 若点 P 在 x 轴上,则 2+3t=0,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 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二册 课件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 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二册 课件
[跟进训练] 2.已知函数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当 x≥0 时,f(x)=12x.
(1)画出函数 f(x)的图像; (2)根据图像写出 f(x)的单调区间,并写出函数的值域.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 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二册 课件
[解] (1)先作出当 x≥0 时,f(x)=12x 的图像,利用偶函数的图像关于 y 轴对称, 再作出 f(x)在 x∈(-∞,0)时的图像,如图所 示. (2)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单调递减区间为 [0,+∞),值域为(0,1].
(1)A (2)10 [(1)由 xlog23=1 得 x=log32,所以 3x+9x=3log32 +(3log32)2=2+4=6.
(2)由 2a=5b=c,得 a=log2c,b=log5c,a1+b1=lo1g2c+lo1g5c=logc2 +logc5=logc10=1,所以 c=10.]
[跟进训练]
3.(1)已知 a=log20.3,b=20.3,c=0.30.2,则 a,b,c 三者的大
小关系是( )
A.a>b>c
B.b>a>c
C.b>c>a
D.c>b>a
(2)
,则( )
A.a<b<c C.b<c<a
B.a<c<b D.b<a<c
(1)C (2)D [(1)∵a=log20.3<log21=0,b=20.3>20=1,0<c= 0.30.2<0.30=1,∴b>c>a.故选 C.
【例 4】 已知函数 f(x)=x-2m2+m+3(m∈N)为偶函数, 且 f(3)<f(5).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 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二册 课件
[跟进训练] 2.已知函数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当 x≥0 时,f(x)=12x.
(1)画出函数 f(x)的图像; (2)根据图像写出 f(x)的单调区间,并写出函数的值域.
第4章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 019) 高中数 学必修 第二册 课件
[解] (1)先作出当 x≥0 时,f(x)=12x 的图像,利用偶函数的图像关于 y 轴对称, 再作出 f(x)在 x∈(-∞,0)时的图像,如图所 示. (2)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单调递减区间为 [0,+∞),值域为(0,1].
(1)A (2)10 [(1)由 xlog23=1 得 x=log32,所以 3x+9x=3log32 +(3log32)2=2+4=6.
(2)由 2a=5b=c,得 a=log2c,b=log5c,a1+b1=lo1g2c+lo1g5c=logc2 +logc5=logc10=1,所以 c=10.]
[跟进训练]
3.(1)已知 a=log20.3,b=20.3,c=0.30.2,则 a,b,c 三者的大
小关系是( )
A.a>b>c
B.b>a>c
C.b>c>a
D.c>b>a
(2)
,则( )
A.a<b<c C.b<c<a
B.a<c<b D.b<a<c
(1)C (2)D [(1)∵a=log20.3<log21=0,b=20.3>20=1,0<c= 0.30.2<0.30=1,∴b>c>a.故选 C.
【例 4】 已知函数 f(x)=x-2m2+m+3(m∈N)为偶函数, 且 f(3)<f(5).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章末整合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数学(必修·第二册 RJB)
2.向量的线性运算 主要应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甚至推广到 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掌握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数乘向量运算的 性质和法则及运算律.同时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三点共线、两线段 相等及两直线平行等问题. 3.向量的坐标运算 主要应掌握用向量坐标运算的法则、公式进行向量加、减与数乘运 算;能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证明两向量平行或证明三点共线;能用平 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基底表示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章末复习课
章末整合
要点回顾 真题突破 素养突破·提技能 真题精练·悟考情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数学(必修·第二册 RJB)
要点回顾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网络构建
数学(必修·第二册 RJB)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平面向பைடு நூலகம்初步
数学(必修·第二册 RJB)
核心归纳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主要应掌握向量的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 量、共线向量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考试的热点,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填 空题出现,尤其是单位向量常与向量的平行的坐标形式结合考查,一些 学生往往只求出一个而遗漏另一个.
3.向量共线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进行向量合成与分解的核 心,是向量线性运算的关键所在,常应用它们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共线问 题、共点问题.
4.题型主要有证明三点共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求点或向量 的坐标等.
返回导航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数学(必修·第二册 RJB)
典例 2 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 D 和 E 分别在边 BC 和 AC 上, 且 BD=13BC,CE=13CA,AD 与 BE 交于点 R,求证:RD=17AD,RE=47BE.
【新教材】高中数学 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章末复习 课件
答案
本课结束
则有A→G=λa-2λb,B→G=-μ2a+μb.
又有A→G=A→B+B→G=1-μ2a+(μ-1)b,
∴ λ-=2λ1=-μμ2-,1,
解得 λ=μ=23.
答案
∴A→G=23a-13b,C→G=C→A+A→G=-a+23a-13b=-13a-13b=23×12(-a- b).
而C→F=12(-a-b),∴C→G=23C→F. ∴点 G 在 CF 上.∴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答案
A→F=A→B+B→F=a+14b. H→M=-M→H=a+14b, M→D=H→D-H→M=12b-a+14b=-a+14b. ∴A→M=a+34b,M→H=-a-14b,A→F=a+14b, M→D=-a+14b.
答案
[典例 5] 已知 A(-2,4),B(3,-1),C(-3,-4),且C→M=3C→A,C→N=
∴O→C=O→B+B→C=52, 23+(-1,
3)=32,3
2
3,
∴B52,
23,C32,3
2
3.
答案
(2)证明:∵O→C=32,3 2 3,A→B=12, 23, ∴O→C=3A→B,∴O→C∥A→B. 又易知 OA 与 BC 不平行,|O→A|=|B→C|=2, ∴四边形 OABC 为等腰梯形.
解析 如图,连接 BD 交 EF 于点 M,连接 MH,MG,则四边形 AEMG 和四边形 MFCH 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A→G,D→H=H→C=M→F.则有E→F= E→M+M→F=A→G+D→H.故选 C.
答案 C
解析
答案
[典例 2] 化简下列各式: (1)(2a+3b-c)-(3a-2b+c)+2(c-3b); (2)234a-3b+13b-146a-7b. 解 (1)原式=2a+3b-c-3a+2b-c+2c-6b=(2-3)a+(3+2-6)b +(-1-1+2)c=-a-b=-(a+b). (2)原式=234a-3b+13b-32a+74b=234-32a+-3+13+74b =2352a-1112b=53a-1118b.
本课结束
则有A→G=λa-2λb,B→G=-μ2a+μb.
又有A→G=A→B+B→G=1-μ2a+(μ-1)b,
∴ λ-=2λ1=-μμ2-,1,
解得 λ=μ=23.
答案
∴A→G=23a-13b,C→G=C→A+A→G=-a+23a-13b=-13a-13b=23×12(-a- b).
而C→F=12(-a-b),∴C→G=23C→F. ∴点 G 在 CF 上.∴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答案
A→F=A→B+B→F=a+14b. H→M=-M→H=a+14b, M→D=H→D-H→M=12b-a+14b=-a+14b. ∴A→M=a+34b,M→H=-a-14b,A→F=a+14b, M→D=-a+14b.
答案
[典例 5] 已知 A(-2,4),B(3,-1),C(-3,-4),且C→M=3C→A,C→N=
∴O→C=O→B+B→C=52, 23+(-1,
3)=32,3
2
3,
∴B52,
23,C32,3
2
3.
答案
(2)证明:∵O→C=32,3 2 3,A→B=12, 23, ∴O→C=3A→B,∴O→C∥A→B. 又易知 OA 与 BC 不平行,|O→A|=|B→C|=2, ∴四边形 OABC 为等腰梯形.
解析 如图,连接 BD 交 EF 于点 M,连接 MH,MG,则四边形 AEMG 和四边形 MFCH 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A→G,D→H=H→C=M→F.则有E→F= E→M+M→F=A→G+D→H.故选 C.
答案 C
解析
答案
[典例 2] 化简下列各式: (1)(2a+3b-c)-(3a-2b+c)+2(c-3b); (2)234a-3b+13b-146a-7b. 解 (1)原式=2a+3b-c-3a+2b-c+2c-6b=(2-3)a+(3+2-6)b +(-1-1+2)c=-a-b=-(a+b). (2)原式=234a-3b+13b-32a+74b=234-32a+-3+13+74b =2352a-1112b=53a-1118b.
第章 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优秀课件
2),C(
2,0),设 P(0,t)(0≤t≤
2),
培
合
∴P→D=( 2, 2-t),P→C=( 2,-t),∴P→D·P→C
·
优 层
素
提 升 层
=t2-
2t+2=t-
222+32,∴当
t=0
或
2时,
养 升 华
题
型 探 究
(P→D·P→C)max=2,故选 C.]
·
返 首 页
20
·
巩 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 6章章章章末末综综合合提提升升--【【新新教教材材】】人人教教AA版版(()2高0 1中9)数高学中必数修学第必二修册第优二秀册p课pt 件课件
15
·
巩
固
层
知
向量数量积的求解策略
识
整 合
1利用数量积的定义、运算律求解.,在数量积运算律中,有两个
培 优
层
·
形似实数的完全平方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即a+b2=a2 素
层
知
识 整
【例 3】 (1)设向量 a=(1,0),b=(-1,m),若 a⊥(ma-b), 培
合
优
则 m=________.
层
·
素
提
(2)设 a=(2,0),b=(1, 3).
升
养 升
层
华
题
①若(λa-b)⊥b,求 λ 的值;
型
探 究
②若 m=λa+μb,且|m|=2 3,〈m,b〉=π6,求 λ,μ 的值.
型
探
究
·
返 首 页
18
·
巩 固 层
知 识
3.已知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2,点 P 在边 AB 上,则P→D·P→C的
第6章 6.2 6.2.1 向量基本定理-(新教材)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A.若实数 λ1,λ2,使 λ1e1+λ2e2=0,则 λ1=λ2=0 B.平面内任一向量 a 都可以表示为 a=λ1e1+λ2e2,其中 λ1,λ2 ∈R C.λ1e1+λ2e2 不一定在平面 α 内,λ1,λ2∈R D.对于平面 α 内任意一向量 a,使 a=λ1e1+λ2e2 的实数 λ1,λ2 有无数对
(2)证明:设线段 EL 的中点为 P1,则 O→P1=12(O→E+O→L)=14(a+b+c). 设 FM,GN 的中点分别为 P2,P3,同理可求得 O→P2=14(a+b+c),O→P3=14(a+b+c). ∴O→P1=O→P2=O→P3, 即 EL,FM,GN 交于一点,且互相平分.
1.任意一向量基底表示的唯一性的理解
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a≠0 且 b∥a,则存在_唯一____的实数 λ,使得_b_=__λ_a_. 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中: (1)b=λa 时,通常称为 b 能用 a 表示. (2)其中的“唯一”指的是,如果还有 b=μa,则有 λ=μ.
思考 1: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中,为什么要求 a≠0? [提示] 若 a=0,则 0∥b,但是 λ0=0,从而 b=λa 中的实数 λ 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不能说存在唯一一个实数 λ,使得 b=λa.
(变结论)例 2 中,用A→E,A→F表示A→B. [解] A→B=A→E+E→B=A→E+F→E=A→E+(A→E-A→F)=2A→E-A→F.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方法 (1)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要充分利用向量加法、减法的三角形 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数乘定义,解题时要注意解题途径的优 化与组合. (2)将向量 c 用 a,b 表示,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其基本思路是设 c=xa+yb,其中 x,y∈R,然后得到关于 x,y 的方程组求解.
(2)证明:设线段 EL 的中点为 P1,则 O→P1=12(O→E+O→L)=14(a+b+c). 设 FM,GN 的中点分别为 P2,P3,同理可求得 O→P2=14(a+b+c),O→P3=14(a+b+c). ∴O→P1=O→P2=O→P3, 即 EL,FM,GN 交于一点,且互相平分.
1.任意一向量基底表示的唯一性的理解
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a≠0 且 b∥a,则存在_唯一____的实数 λ,使得_b_=__λ_a_. 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中: (1)b=λa 时,通常称为 b 能用 a 表示. (2)其中的“唯一”指的是,如果还有 b=μa,则有 λ=μ.
思考 1: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中,为什么要求 a≠0? [提示] 若 a=0,则 0∥b,但是 λ0=0,从而 b=λa 中的实数 λ 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不能说存在唯一一个实数 λ,使得 b=λa.
(变结论)例 2 中,用A→E,A→F表示A→B. [解] A→B=A→E+E→B=A→E+F→E=A→E+(A→E-A→F)=2A→E-A→F.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方法 (1)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要充分利用向量加法、减法的三角形 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数乘定义,解题时要注意解题途径的优 化与组合. (2)将向量 c 用 a,b 表示,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其基本思路是设 c=xa+yb,其中 x,y∈R,然后得到关于 x,y 的方程组求解.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六章 6.1.1 向量的概念
提示:向量 与相等.
2.
名称
定义
记法
零向量
始点和终点 相同 的向量
0
单位向量
模等于1的向量
|e|=1(e为单位向量)
相等向量
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同 的向量
a=b
平行向量
两个非零向量的方向 相同或者相反
a∥b
(共线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0∥a
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相交于点O.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位移与向量
1.在物理中,我们学习过力,那么两个力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
2.在物理中,如何表示一个力?
提示: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
示力的方向.
3.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的量称为向量(也称为矢量);
向量中与, , 相等的向量.
解: = = ; = = ; = = = .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任意一个向量a,|a|>0总是成立的
B.同向的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
C.若a=b,则a∥b
D.若a≠b,则a与b不是共线向量
系.
(3)正确.因为|a|=|b|,且a与b同向,由两向量相等的条件,可得a=b.
(4)不正确.依据规定:0与任意向量平行.
(5)不正确.因为向量a与向量b若有一个是零向量,则其方向不定.
延伸探究
“a与b的方向相同”是“a∥b”的
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
反思感悟
涉及向量时,一般既要考虑方向,又要考虑其大小.零向量是很特殊的向量,
2.
名称
定义
记法
零向量
始点和终点 相同 的向量
0
单位向量
模等于1的向量
|e|=1(e为单位向量)
相等向量
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同 的向量
a=b
平行向量
两个非零向量的方向 相同或者相反
a∥b
(共线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0∥a
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相交于点O.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位移与向量
1.在物理中,我们学习过力,那么两个力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
2.在物理中,如何表示一个力?
提示: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
示力的方向.
3.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的量称为向量(也称为矢量);
向量中与, , 相等的向量.
解: = = ; = = ; = = = .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任意一个向量a,|a|>0总是成立的
B.同向的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
C.若a=b,则a∥b
D.若a≠b,则a与b不是共线向量
系.
(3)正确.因为|a|=|b|,且a与b同向,由两向量相等的条件,可得a=b.
(4)不正确.依据规定:0与任意向量平行.
(5)不正确.因为向量a与向量b若有一个是零向量,则其方向不定.
延伸探究
“a与b的方向相同”是“a∥b”的
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
反思感悟
涉及向量时,一般既要考虑方向,又要考虑其大小.零向量是很特殊的向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章末整合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a≠0,∴k+1=0,∴k=-1.
(2)∵A,B,C 三点共线,
∴������������=λ������������,∴������������ − ������������=λ(������������ − ������������),
算,例如(a±b)2=a2±2a·b+b2.
(2)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题.
变式训练
1
如图,在△ABC
中,������������
=
������������ ,
������������
=
1 3
������������ ,BQ
与
CR
相交于点 I,AI 的延长线与边 BC 交于点 P.
(1)用������������和������������分别表示������������和������������; (2)如果������������ = ������������+λ������������ = ������������+μ������������,求实数 λ 和 μ 的值; (3)确定点 P 在边 BC 上的位置.
=
������������
+
������������ =-������������
+
1 3
������������ .
(2)将������������ =-������������
+
1 2
������������ ,
������������ =-������������
+
1 3
������������ ,
������������
,
即(1-λ)������������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第六章 章末整合
.
(2)如图所示,在正五边形 ABCDE 中,若 =a, =b, =c,=d,=e,求作
向量 a-c+b-d-e.
(1)答案
8
,-7
3
1
解析 ∵ = 2 ,
1
∴ − = 2 ( − ).
∴ =2 − =(3,-6).
∴点 C 的坐标为(3,-6).
-4 = 1,
所以
-1 = -5,
= 5,
解得
所以 D(5,-4).
= -4.
②因为 a==(2,-2)-(1,3)=(1,-5),b= =(4,1)-(2,-2)=(2,3),
所以 ka-b=k(1,-5)-(2,3)=(k-2,-5k-3),a+3b=(1,-5)+3(2,3)=(7,4).
10
(1)答案 3
解析 ∵a⊥c,∴a·c=0,即a·(a+kb)=0,∴a2+ka·b=0,
10
∵a=(3,1),b=(1,0),∴10+3k=0,解得 k=- 3 .
(2)解 ①设 D(x,y).因为 = ,
所以(2,-2)-(1,3)=(x,y)-(4,1),
即(1,-5)=(x-4,y-1).
解 由已知1+cos2 =
=
= cos,得cos = .
2
2
2cos cos
可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一(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角)
sin cos sin
由正弦定理得 = sin ,∴cos = sin ,
即sin Ccos C=sin Bcos B,即sin 2C=sin 2B.
b|=|a||b|.
(4)向量a与b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λ1,λ2,使λ1a+λ2b=0.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章末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典例] 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 度d=500 m,一艘船从A处出发航行到河 的正对岸B处.船航行的速度|v1|=10 km/h,水流速度|v2|=4 km/h.那么,
(1)v1与v2的夹角θ(精确到1°)多大时,船才能垂直到达对岸 B处?船行驶多少时间(精确到0.1 min)?
―→ -| AO |2=r2-r2=0,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பைடு நூலகம்
―→ AD
⊥
―→ BD
即AD⊥BD,∴∠ADB=90°,所以直径所
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综上所述,利用向量的知识可以解决代数、几何,甚至
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它可以使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
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合理使用向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章末知识 梳理与能力提升)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新教材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六章 章末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本章知识结构——建体系]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核心知识点拨】
一、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运算律 1.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1)向量加法是由三角形法则定义的,要点是“首尾相连”,即―AB→+ ―BC→=―AC→;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向量移至共起点,分别为邻边作平 行四边形,则同起点对角线的向量即为向量的和. 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2.向量共线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向量 a(a≠0)与 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λ,使得 b=λa. 共线向量定理是证明平行的主要依据,也是解决三点共线问题的重 要方法. 特别地,平面内一点 P 位于直线 AB 上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x,使―A→P =x―AB→,或对直线外任意一点 O,有―O→P =x―O→A +y―O→B (x+y=1).
[典例] 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 度d=500 m,一艘船从A处出发航行到河 的正对岸B处.船航行的速度|v1|=10 km/h,水流速度|v2|=4 km/h.那么,
(1)v1与v2的夹角θ(精确到1°)多大时,船才能垂直到达对岸 B处?船行驶多少时间(精确到0.1 min)?
―→ -| AO |2=r2-r2=0,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பைடு நூலகம்
―→ AD
⊥
―→ BD
即AD⊥BD,∴∠ADB=90°,所以直径所
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综上所述,利用向量的知识可以解决代数、几何,甚至
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它可以使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
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合理使用向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章末知识 梳理与能力提升)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新教材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六章 章末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本章知识结构——建体系]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核心知识点拨】
一、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运算律 1.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1)向量加法是由三角形法则定义的,要点是“首尾相连”,即―AB→+ ―BC→=―AC→;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向量移至共起点,分别为邻边作平 行四边形,则同起点对角线的向量即为向量的和. 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2.向量共线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向量 a(a≠0)与 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λ,使得 b=λa. 共线向量定理是证明平行的主要依据,也是解决三点共线问题的重 要方法. 特别地,平面内一点 P 位于直线 AB 上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x,使―A→P =x―AB→,或对直线外任意一点 O,有―O→P =x―O→A +y―O→B (x+y=1).
第5章章末综合提升-【新教材】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随机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其共同点是在抽样 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时,常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采 用分层抽样.其中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分 层抽样时都要用到简单随机抽样.
应用各种抽样方法抽样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利用抽签法时要注意把号签放在不透明的容器中且搅拌均 匀. (2)利用随机数表法时注意编号位数要一致. (3)在分层抽样中,若在某一层抽到的个体数不是整数,应在该 层剔除部分个体,使抽取个体数为整数.
相等,则再看方差,方差小者胜,则甲胜.
规则 2:平均环数与中位数相结合,平均环数高者胜.若平均环 数相等,则再看中位数,中位数大者胜,则乙胜.
规则 3:平均环数与命中 10 环次数相结合,平均环数高者胜.若 平均环数相等,则再看命中 10 环次数,命中 10 环次数多者胜,则 乙胜.
以上规则都是以平均环数为第一标准,如果比赛规则是看命中 7 环以上或 10 环的次数,那么就不需要先看平均环数了.
∴s 乙≈9.8. (2)由(1)得 x 甲< x 乙且 s 甲>s 乙. ∴乙同学的平均成绩较高且标准差较小; 说明乙同学比甲同学的成绩扎实、稳定.
用样本估计总体 【例 3】 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 下面是组委会在选拔赛时随机抽取的 100 名选手的成绩,按成绩分 组,得到的频率分布表如下所示.
[跟进训练] 2.甲、乙两人数学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1)求出这两名同学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标准差; (2)比较两名同学的成绩,谈谈你的看法.
[解] (1) x 甲=110(65+70+80+86+89+95+91+94+107+113) =89.
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精品教学课件:第六章 6.2.1 向量基本定理
= =
3
2 1
2
, .
故当t=12时,三向量的终点在同一直线上.
三点共线的线性表示 1.设A,B,C是平面内三个点,且三点互不重合,点P是平面内任意一 点,若存在实数λ,μ,使得������������ = λ������������ + μ������������ ,且λ+μ=1,则A,B,C 三点共线,这就是三点共线的线性表示. 2.设A,B,C是平面内三个点,且三点互不重合,点P是平面内任意一 点,若A,B,C三点共线,且存在实数λ,μ,使得������������ = λ������������ + μ������������ , 则未必有λ+μ=1.
常考题型
一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1>判定向量共线 例1 判断下列各小题中的向量a,b是否共线(其中e1,e2不共线).
(1)a=5e1,b=-10e1; (2)a=12e1-13e2,b=3e1-2e2; (3)a=e1+e2,b=3e1-3e2.
【解题提示】 关键看向量a,b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解】 (1)因为b=-2a,所以a与b共线;
1 =3 . (2)已知e1和e2不共线,a=λe1+e2,b=4e1+2e2,并且a,b共线,则 λ的值是 2 .
2.[2019·江苏海安高一检测]在△ABC中,点P是AB上一点,且���������+13
������������,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6.2 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
6.2.1 向量基本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2.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含义.
重点: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章末综合提升课件
[证明]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 A 为原点,不妨设 AB=2,则
A(0,0),B(2,0),C(2,2),E(1,2),F(0,1). 设 P(x,y),则F→P=(x,y-1),C→F=(-2,-1), ∵F→P∥C→F, ∴-x=-2(y-1),即 x=2y-2,
同理由B→P∥B→E,得 y=-2x+4,代入 x=2y-2, 解得 x=65,∴y=85,即 P65,58. ∴A→P2=652+852=4=A→B2, ∴|A→P|=|A→B|,即 AP=AB.
[解] 如图,连接 AM 并延长交 BC 于点 D. ∵M 是△ABC 的重心, ∴D 是 BC 的中点, 且 AM=23AD. ∴A→M=23A→D=23(A→B+B→D) =23A→B+23B→D
=23A→B+2312B→C =23A→B+13B→C =23(O→B-O→A)+13(O→C-O→B) =23(b-a)+13(c-b) =-23a+13b+13c. ∴O→M=O→A+A→M=a+-23a+13b+13c=13(a+b+c).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在△AOB 中,点 C 是以 A 为对称中心的点 B 的对称点,O→D=2D→B,DC 和 OA 交于点 E,设O→A=a,O→B=b.
(1)用 a 和 b 表示向量O→C、D→C; [解] 由题意知,A 是 BC 的中点,且O→D=23O→B,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O→B+O→C=2O→A,∴O→C=2O→A-O→B=2a-b, D→C=O→C-O→D=(2a-b)-23b=2a-53b.
(2)若点 P(2,y)满足P→B=λB→D(λ∈R),求 y 与 λ 的值.
[思路探究] 由向量相等转化为 y 与 λ 的方程求解. [解] 由已知得P→B=(3,1)-(2,y)=(1,1-y), B→D=(-4,-3)-(3,1)=(-7,-4). 又P→B=λB→D,∴(1,1-y)=λ(-7,-4),
A(0,0),B(2,0),C(2,2),E(1,2),F(0,1). 设 P(x,y),则F→P=(x,y-1),C→F=(-2,-1), ∵F→P∥C→F, ∴-x=-2(y-1),即 x=2y-2,
同理由B→P∥B→E,得 y=-2x+4,代入 x=2y-2, 解得 x=65,∴y=85,即 P65,58. ∴A→P2=652+852=4=A→B2, ∴|A→P|=|A→B|,即 AP=AB.
[解] 如图,连接 AM 并延长交 BC 于点 D. ∵M 是△ABC 的重心, ∴D 是 BC 的中点, 且 AM=23AD. ∴A→M=23A→D=23(A→B+B→D) =23A→B+23B→D
=23A→B+2312B→C =23A→B+13B→C =23(O→B-O→A)+13(O→C-O→B) =23(b-a)+13(c-b) =-23a+13b+13c. ∴O→M=O→A+A→M=a+-23a+13b+13c=13(a+b+c).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在△AOB 中,点 C 是以 A 为对称中心的点 B 的对称点,O→D=2D→B,DC 和 OA 交于点 E,设O→A=a,O→B=b.
(1)用 a 和 b 表示向量O→C、D→C; [解] 由题意知,A 是 BC 的中点,且O→D=23O→B,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O→B+O→C=2O→A,∴O→C=2O→A-O→B=2a-b, D→C=O→C-O→D=(2a-b)-23b=2a-53b.
(2)若点 P(2,y)满足P→B=λB→D(λ∈R),求 y 与 λ 的值.
[思路探究] 由向量相等转化为 y 与 λ 的方程求解. [解] 由已知得P→B=(3,1)-(2,y)=(1,1-y), B→D=(-4,-3)-(3,1)=(-7,-4). 又P→B=λB→D,∴(1,1-y)=λ(-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 7+1)2+( 7-1)2=42,即|O→A|2+|O→B|2=|B→A|2,所以△OAB 是以∠AO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O→A⊥O→B,所以平行四边形 OACB 是矩形.
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有|O→C|=|B→A|=4,即|a+b|=4.
(1)
(2)
(2)设O→A=a,O→B=b,以 OA 与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 如图(2).因为|a|=|b|,所以平行四边形 OACB 为菱形,又|B→A|=|a- b|= 2,|a|=|b|=1,则O→A⊥O→B,所以菱形 OACB 是正方形,所以|a +b|=|O→C|=|B→A|,所以|a+b|= 2.
(3)由 4e1-3e2=λa+μb,得 4e1-3e2=λ(e1-2e2)+μ(e1+3e2) =(λ+μ)e1+(-2λ+3μ)e2. ∴λ-+2μλ+=34, μ=-3, ∴λμ==31,. 故 λ,μ 的值分别为 3 和 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线性运算的结果仍是一个向量,因此对它们的运算法则、 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大小、方向两个方面. 2.向量共线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进行向量合成与分解的 核心,是向量线性运算的关键所在,常应用它们解决平面几何中的 共线问题、共点问题. 3.题型主要有证明三点共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求点或 向量的坐标等.
基底向量表示其它向量 一组不共线向量可以充当平面向量的基底,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均可写成它的线性表达式,且表达式是唯一的. 【例 2】 如图,设△ABC 的重心为 M,O 为平面上任一点,O→A=a,O→B=b,O→C=c,试用 a,b,c 表示O→M.
[解] 如图,连接 AM 并延长交 BC 于点 D. ∵M 是△ABC 的重心, ∴D 是 BC 的中点,且 AM=32AD. ∴A→M=32A→D=23(A→B+B→D) =23A→B+23B→D=32A→B+3212B→C
【例 3】 如图,在△ABC 中,点 M 是 AB 边的 中点,E 是中线 CM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交 BC 于 F, MH∥AF 交 BC 于 H.求证:H→F=B→H=F→C.
[思路探究] 选择两不共线向量作基底,然后用基底向量表示出 H→F,B→H与F→C即可证得.
[证明] 设B→M=a,M→H=b, 则B→H=a+b, H→F=H→B+B→A+A→F =-B→H+2B→M+2M→H =-a-b+2a+2b=a+b, F→C=F→E+E→C=12H→M+M→E=-12M→H+M→A+A→E
=-12b+B→M+A→F-E→F=-12b+a+2M→H-12M→H =-12b+a+2b-21b=a+b. 综上,得H→F=B→H=F→C.பைடு நூலகம்
运用向量平行(共线)证明,常用的结论有:(1)向量 a,b(a≠0) 共线,存在唯一实数 λ,使 b=λa;(2)向量 a=(x1,y1),b=(x2,y2) 共线⇔x1y2=x2y1;(3)向量 a 与 b 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 λ1,λ2, 使 λ1a+λ2b=0.
【例 1】 设向量 a,b,c 满足 a+b+c=0,(a-b)⊥c,a⊥b, 若|a|=1,则|a|2+|b|2+|c|2 的值是________.
4 [由于 a⊥b,由此画出以 a,b 为邻边的矩形 ABCD,如图,其中A→D=a,A→B=b,则B→D=a-b.
因为 a+b+c=0,且 a+b=A→C, 所以C→A=c. 因为(a-b)⊥c,所以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所以|a|=|b|=1,|c|= 2,|a|2+|b|2+|c|2=4.]
λ=1, 3λ=-2
λ=1, ⇒λ=-23.
∴λ 不存在,故 a 与 b 不共线,即可以作为一组基底.
(2)设 c=ma+nb(m,n∈R) ,得 3e1-e2=m(e1-2e2)+n(e1+3e2) =(m+n)e1+(-2m+3n)e2. ∴m-+2mn= +33,n=-1, ∴mn==12., ∴c=2a+b.
=23A→B+13B→C=32(O→B-O→A)+13(O→C-O→B) =23(b-a)+13(c-b) =-23a+13b+31c. ∴O→M=O→A+A→M =a+-23a+13b+13c=13(a+b+c).
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实质就是利用三角形法则进行向 量的加、减、数乘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引入为其提供了有力 的理论依据,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向量时,要选择一组恰当 的基底,常与待定系数法、方程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
向量可以像数一样满足“运算性质”进行代数形式的运算,又 可以利用它的几何意义进行几何形式的变换,正是这种“双重身 份”使它成为知识的交汇点,我们应借助图形来巧妙解题.
[跟进训练] 1.已知非零向量 a,b. (1)若|a|= 7+1,|b|= 7-1,且|a-b|=4,求|a+b|的值; (2)若|a|=|b|=1,且|a-b|= 2,求|a+b|. [解] (1)设O→A=a,O→B=b,则|B→A|=|a-b|.以 OA 与 OB 为邻边 作平行四边形 OACB,如图(1),则|O→C|=|a+b|.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章末综合提升
巩 固
层
知
识 整
合
提 升
层
题
型
探
究
构造特殊平面图形整合向量 由于平面向量中涉及的向量的模、平行、垂直,与平面图形中 的边长、平行、垂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果用一些特殊的图形(如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直角三角形等)来整合向量的有关条件, 可以使向量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跟进训练] 2.设 e1,e2 是不共线的非零向量,且 a=e1-2e2,b=e1+3e2. (1)证明:a,b 可以作为一组基底; (2)以 a,b 为基底,求向量 c=3e1-e2 的分解式; (3)若 4e1-3e2=λa+μb,求 λ,μ 的值.
[解] (1)证明:设 a=λb(λ∈R),则 e1-2e2=λ(e1+3e2).由 e1, e2 不共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