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考试大纲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二、适用专业及层次《学校体育学》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大纲主要适用于海南省“专升本”学生,即想要报考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省内各校所有专科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入学选拔考试。
三、总体要求本课程从体育对人的培养与促进人发展的角度,将体育置于整个教育和人体运动之中认识与把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怎样认识学校体育?怎样设计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什么是和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本课程通过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概念及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介绍等,试图让学生理解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理解体育教学的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选取、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学的设计及体育学习评价。
本课程还根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做法在教学中给予阐释,以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知。
四、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试卷题型比例基本概念题:约占10%;判断题:约占10%;填空题:约占20%;选择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20%;综述题:约占20%。
六、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⒈考试内容⑴古代社会的体育。
⑵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⑶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⒈考试内容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⑷掌握基本概念。
⒉考试要求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育硕士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考试大纲
2014年考北体大专业硕士和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同学们,我所发的是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所编写的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其实你们买到的《全日制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及指南》上都有,但是绝对不全的,考试有很多超纲的考点,但书上没有。
你可以拿我的和你买的书上的作比较,我只是总结出重点(因为有些内容北体从来不考)你们这段时间先看书,然后对照大纲做笔记打下大概内容的知识框架结构,到10月份的时候你们打印出来然后根据大纲有条理的背诵。
注:①红色字体是绝对要掌握的,能够默写出来的,这些部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的。
②黄色字体是北体从来没有考过的,而且也绝对不会考的,这部分有时间了就看。
③我标注出来一些每年真题考点,大家可以对比历年真题进行背诵,真题绝对会重复出现我之前说过专硕和学术其实考的内容都一样,都是体大自己出的题,只不过专硕有120分的选择和判断,但专硕还有一本学校体育要考,但是相对于学术来说比较容易考高分。
后期资料(包括北体学术历年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笔记,包含各个考点,英语一和英语二自己总结的模板,用该模板写的历年真题的作文)还在整理当中,2周后发布第一篇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释义(二)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注:06年学术简答20分)(注:07年学术简答20分)(注:13年学术简答20分)(四)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注:11年学术简答20分)二运动训练概述(一) 运动训练释义(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注:05年学术简答20分)三运动训练学概述(一) 运动训练学释义(二)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注:09年学术简答20分)(三)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注:12年学术简答20分)(四)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注:10年学术简答20分)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注:05年学术论述30分)(一)竞技能力释义(二)竞技能力的构成(注:11年学术论述30分)(三)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注:04年学术简答20分)(四)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三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注:10年学术简答20分)(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注:13年学术简答20分)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一)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二)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二竞技需要原则(注:05年学术论述20分)(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三)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三有效控制原则(一)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周期安排原则(注:05年学术简答20分)(一)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原则(注:09年学术论述30分,试比较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关系)(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六区别对待原则(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八动机激励原则(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二) 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三) 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九系统训练原则(注:04年学术论述30分)(一) 系统训练原则释义(二) 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 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十直观教练原则(一) 直观教练原则释义(二) 直观教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 直观教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三)运动训练手段概述(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模式训练法定义和基本结构(注:04年学术简答20分)(注:05年学术简答20分)(注:11年学术简答20分)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注:这些训练方法背名词解释,一定先理解,再根据具体的内容总结小点,注意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论述题比较爱出两种方法的异同。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二、认真落实加强各项措施三、加强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学校体育工作条例p73学校卫生工作条例p74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你也可以选择百度。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P74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早锻炼:早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早操的组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采用班级、年级或全校的集体组织形式。
课间操:时间为15-20分钟,内容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舞蹈等多种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休息为目的;组织同上。
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课间操丰富,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大。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俱乐部活动4小团体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内容:长跑、跳绳、拔河、踢毽子、游戏、游泳。
课外体育训练:内容:1身体训练2技术训练3心理训练4战术训练5品德与作风训练;组织形式:1学校运动队2基层训练点3体育特长班4体育俱乐部5体育强项项目学校6竞技体校7业余体校。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使考生正确认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生理学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观、体育训练观和体育专业思想。
二、考试要求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学校体育中教学、训练、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动态,能够不断的提升体育专业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3.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4.运动训练释义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6.运动训练学释义7.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3.竞技能力释义4.竞技能力的构成及构成因素间关系5.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6.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三、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的基本分类形式2.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3.不同项群在技战术应用上的基本特征四、运动训练原则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3.有效控制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4.周期安排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5.适宜负荷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6.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五、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5.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6.运动训练常用手段六、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4.力量素质释义5.最大力量的训练6.快速力量的训练7.相对力量的训练8.力量耐力的训练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0.速度素质释义11.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2.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3.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4.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15.耐力素质释义16.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17.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释义2.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3.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4.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5.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训练八、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4.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5.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6.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7.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战术创新的内涵与战术创新的方法九、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4.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5.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6.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十、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5.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6.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7.运动训练计划的变更8.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9.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10.赛前中短期集训的基本实施11.周训练计划的基本分类12.不同周训练计划类型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13.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14.训练课的种类15.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16.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17.训练课的结构18.训练课的负荷量度19.结合运动项目制订课训练计划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人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三)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的基本要求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四)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五)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四、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二)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了解体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五、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3.体育课程如何实施六、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制定3.体育教学的内容4.体育教学的方法5.体育教学组织管理6.体育教学设计7.体育学习评价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3.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与指导策略八、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九、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2.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策略十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 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特点2.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十二、理想的体育教师1. 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3.理想体育教师的标准和原则十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与特点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与见习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三篇运动生理学一、绪论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3.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其它学科的关系二、骨骼肌的机能1.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 AP )产生的机制3. 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4. 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三、循环1. 运动训练时,循环机能的主要变化。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发展概况一、古希腊学校体育的源起二、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三、欧洲近代学校体育体系的形成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一、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传入和形成三、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结构与功能一、学校体育的结构二、学校体育功能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一、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二、我国学校体育目标三、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第三章体育课程第一节体育课程概述一、体育课程的概念二、体育课程的特点三、体育课程的功能第二节体育课程的类型及内容一、体育课程类型的分类二、体育课程内容的分类三、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第三节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二、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三第四节体育课程实施一、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二、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体育教学技能篇第四章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第一节体育教学特点与原则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原则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一、体育教学目标二、体育教学内容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一、语言感知类教学方法二、视觉感知类教学方法三、本体感知类教学方法四、综合感知类教学方法第五章体育课第一节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一、体育课的类型二、体育实践课的结构第二节体育课的组织一、体育教学常规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三、场地器材设施的布置四、队列队形的安排与调动第三节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一、体育课的密度二、体育课的负荷三、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第六章体育教学实践技能第一节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技能二、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三、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四、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五、课时体育教学计划六、各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技能一、动作示范二、动作要领讲解三、口令与队伍调动四、动作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五、保护与帮助六、场地器材布置七、课堂师生沟通八、处理突发事件第三节说课与模拟上课技能一、说课二、模拟上课三、说课与模拟上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第四节体育教学反思技能一、课中(后)小结二、课后自我反思三、看课与评课阳光体育活动篇第八章阳光体育运动概述第二节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一、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三、阳光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第三节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一、“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源起和发展二、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内容三、保证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的基本要求四、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实施案例第九章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概述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含义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四、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第二节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二、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三、校内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案例第三节校外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校外个人自我锻炼二、家庭体育活动三、节、假日体育活动四、体育夏(冬)令营活动第十章大课间体育活动第一节大课间体育活动概述一、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的背景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第二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注意事项与要求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案例第十一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一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概述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的内涵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的功能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测试项目及实施办法的说明第二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组织与测试方法一、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的组织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的测试方法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组织与测试方法案例第三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测试数据运用一、《标准》测试数据运用的形式二、《标准》测试数据运用的步骤三、《标准》测试数据运用的案例学校竞技体育篇第十二章学校运动训练第一节学校运动训练概述一、学校运动训练的概念二、学校运动训练的意义三、学校运动训练的任务第二节学校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一、普通中小学校运动队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队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队四、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第十三章学校运动竞赛第一节学校运动竞赛概述一、学校运动竞赛的意义二、学校运动竞赛的种类三、学校运动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二节学校运动竞赛的策划一、竞赛计划二、竞赛项目设计第三节学校运动竞赛的实施一、学校运动竞赛的组织二、学校运动竞赛的方法三、竞赛的计分四、竞赛的奖项学校体育保障篇第十四章学校体育管理第二节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一、各级政府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二、学校内部体育管理体制第三节学校体育法律法规一、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含义二、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简介与节选第十五章体育教师第一节体育教师概述一、体育教师的职责二、现代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二节体育教师专业化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要求三、体育教师专业考评四、体育教师资格制度第三节体育教师教育一、体育教师教育的涵义二、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三、体育教师的入职与职后教育第十八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第一节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概述一、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三、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四、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一、体育课前准备的评价指标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三、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指标第三节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一、根据评价基准划分的方法二、根据评价科学性划分的方法三、根据评价对象划分的方法四、根据评价形式划分的方法五、根据评价方式划分的方法第十九章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第一节学生体育学业评价概述一、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基本概念二、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要求三、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原则第二节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一、水平一(小学1—2年级)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内容与方法二、水平二(小学3—4年级)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内容与方法三、水平三(小学5—6年级)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内容与方法四、水平四(初中7—9年级)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内容与方法五、水平五(高中10—12年级)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内容与方法参考书:学校体育教程刘海元主编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体育理论考试大纲2023
高中体育理论考试大纲2023一、考试时间和方式在2023年高中毕业生的考试中,体育理论考试是其中的一项。
考试时间通常在6月下旬或7月初的某个周末,考试方式为笔试。
二、考试内容高中体育理论考试大纲2023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体育科学2.体育心理学3.运动解剖学4.运动生理学5.体育训练学6.比赛规则与裁判7.体育卫生与急救8.体育史1.体育科学体育科学是所学内容的基础,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1. 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包括体育运动、游戏、阳刚运动和大众健身等的区别和特点1.2. 运动生活化、科学化和体系化的理论。
包括如何进行体育训练、怎样制定体育赛事的规则,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1.3. 运动的组织管理。
包括如何设计和管理当地的体育比赛、如何策划和组织使用体育场馆、如何选派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相关的文体活动等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2.1.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包括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影响、如何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等内容2.2. 运动心理的调节。
包括如何利用心理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如何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等2.3. 运动中的心理危机。
包括运动员出现困难时应如何处理、如何应对某些特殊的运动情境等3.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理论的一项重要科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1. 肌肉的结构和作用。
包括各种运动器官的组成、如何通过定量测定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等3.2. 骨骼的结构和作用。
包括如何科学评定和定量评估不同重量和体型的人群的骨骼系统等3.3.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包括人体的运动系统、感觉系统、中枢系统和自主系统等4.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理解生命和运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1. 运动暴力化的过程、机制和作用。
包括如何通过模拟运动的过程来研究运动的机制、如何给予运动员充分的运动休息来保护肌肉系统等4.2. 运动员的身体组成和趋势。
长江大学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
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训练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根据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掌握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学校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学术研究和教改动态,评价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掌握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运动生理学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1)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
单项选择题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3小题,其中1小题30分,另2小题每题20分)
(2)运动训练学
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
体育课程考核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大纲体育课程是必修考试的课程,每学期必须考核评出成绩 一、普修课1、每学期的考试内容:各类专项技术技能的考试;身体素质测定;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 神、情意表现;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理论和各类专项的理论考试2、考核项目和评分比例、评分方式见下表3、奖励加分:(20)(1)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的学院运动队队员加分别加15、10、5分,获得名次者视名次另加5-10分(2)破学院田径运动会记录者加10分(3)体育骨干、体育干部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工作认真负责者加5-10分 (4)积极参加校外(社会、野外)体育活动者加5分,成绩显著者加5-10分。
(5)加奖分后的体育成绩不得超过100分 4、扣除分(1)学生请假须经任课教师批准后方有效。
旷课一次扣5分,缺席(经教师同意的请假,含公假,事假、病假),每次扣1分; 迟到、早退、不符合课堂常规,每次扣2分;考 核 项 目 评分比例 评 分 方 式 专项理论(第一学期) 10分 随堂提问或书面考试 专 项 技 术 技 能30分 参照各专项考试标准评定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第一学期)身 体 素质20分 20分 参照标准评定学 习 态 度 与 行 为 20分 教师与体育委员评议 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10分 教师与学生代表共评 课 外 体 育 活 动10分 教师与体育委员评议 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学期)10分随堂提问和书面考试缺席课时数达到学期体育课总学时数1/3或以上者,或每学期累计旷课3次,该学期不应评定体育成绩,必须重修一学期体育课,体育课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2)做操不认真者每次扣1分;缺操者每次扣3分;未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一次扣1分;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者一次扣2分;损坏体育器材者和不参加体育课值日者每次扣3分。
5、考试中如出现代考,按舞弊论处,上包教务处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
6、教师在组织考核中,必须认真对待,严格考核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学基础综合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一、主要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的演变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对我国的早期传播。
2.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身体发展的指标,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3.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指标、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1.学校体育的组成结构。
2.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第四章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1.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3.体育课程的功能。
4.体育学科的生物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
第五章体育课程的编制1.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学科本位体育课程、学生本位体育课程、社会本位体育课程。
3.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理念。
第六章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3.体育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体育课程实施的原则与过程。
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学习的概念。
2.体育学习的特征。
3.学习策略与含义与研究意义。
4.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体育课程学习评价1.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
第九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体育场地实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十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3.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课余体育训练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与目标。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3.运动队的组建。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体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3学院名称:体育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2 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考试大纲:体育学基础综合(612)(一)《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3.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1.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2.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3.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4.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1. 运动员选材的概述2. 运动选材的生物学基础3.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和运动训练规律释义;2. 运动训练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 各训练原则释义、学科基础及训练学要点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区别和联系;2.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趋势;3. 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4. 分解、完整、重复、持续、间歇等训练法的分类及其应用;5.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基本分类;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 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意义及要求;2. 力量素质的类型及其常用训练方法;3.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注意事项;4. 速度素质分类及其训练方法;5. 速度素质训练注意问题;6. 耐力素质分类及常用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2. 运动技术的决定因素;3. 运动技术评价的标准和指标;4.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 何谓技术风格,技术风格的影响因素;6. 运动技术创新缺损时的相关训练对策;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 竞技战术构成及分类;2. 体能和技能对竞技战术的影响;3. 战术训练的常用方法;4.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5.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6.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心理能力与其它竞技能力的相关关系;2. 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 运动智能的重要作用;4. 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按训练阶段划分的训练计划种类;3.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4.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5.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6. 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内容和负荷特征;8. 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的异同点;9. 何谓“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0. 如何保持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竞技能力;11. 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特点;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2. 何谓竞技状态,竞技状态与大周期阶段划分的关系;3.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类型的选择;4. 训练大周期日程确定的工作步骤;5. 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选择和负荷安排;6. 微缩大周期在现代竞赛制度下的重要作用;7. 比赛类型的划分及其任务;8. 如何科学安排年度训练过程中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9. 如何科学安排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赛前中短期集训;10. 年度训练计划表的主要内容;第十二章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周类型划分及其训练任务;2. 各类型训练周计划的主要内容、负荷变化及手段方法;3. 训练课的类型;4. 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1. 如何在训练内容上科学安排赛前训练工作;2. 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3. 教练员赛场指挥的基本原则;4. 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的种类;影响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因素;5. 参赛总结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1. 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2. 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二)《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二、生命活动基本特征三、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四、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五、反馈与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第一节细胞生物电现象一、刺激、反应与兴奋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肌肉收缩的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第二章能量代谢第一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ATP与ATP稳态二、ATP的生成过程三、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第二节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与方法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概述二、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功能三、眼的视觉功能四、耳的听觉功能五、内耳的平衡觉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章内分泌调节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二、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三、内分泌功能轴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一、下丘脑和垂体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性腺第三节运动与内分泌功能一、重要内分泌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五章运动与免疫第一节免疫学基础一、免疫系统二、免疫应答第二节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六章血液与运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液的功能一、血浆的功能二、血细胞的功能第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第七章呼吸与运动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学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三、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三、运动时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一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二节血管生理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第二节排泄三、肾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四、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第十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力量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二节速度素质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速度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三节无氧耐力素质一、无氧耐力素质的学基础二、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四节有氧耐力素质一、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二、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三、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状态第三节运动性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三、运动性疲劳的检测指标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促进恢复过程的措施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第一节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一、运动技能的分类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一节儿童少年与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第二节女性与运动一、女性的生理特点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第三节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二、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第一节身体成分概述一、体重与身体成分二、身体成分与体重控制的意义三、理想体重与身体成分第二节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机制二、体重控制与运动减肥的生理学机制第三节运动处方一、概述二、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三、运动处方实例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第一节冷热环境与运动第二节水环境与运动第三节高原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二、人体对高原环境的反应和适应复试科目名称: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考试大纲:《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4年专升本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湖北工程学院2024年专升本《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识记:学校体育学的概念2、理解: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学课程、学校体育学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学校体育学研究的对象4综合: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主要内容]第一节学校体育学的学科地位1、学校体育学的概念;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3、学校体育学的学科定位第二节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与方法1、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2、学习学校体育学的目标;3、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方法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发展沿革1、识记: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2、理解:古希腊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缘起与发展。
3、应用:实用主义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产生的影响4综合: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1、国外学校体育的起源;2、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3、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1、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端;2、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曲折发展;3、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1、识记:学校体育功能、学校体育目的2、理解: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理解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理解学校体育的目标3、应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路径第一节学校体育功能1、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2、学校体育功能的含义;3、学校体育的学生发展功能;4、学校体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第二节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2、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3、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第三节学校体育的目标1、学校体育目标的含义;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4;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路径第四章体育教学目标1、识记:体育教学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2、理解:能够区分体育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关系,熟悉体育教学目标的体系结构。
3、应用:掌握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步骤和要求,学会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明晰各级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训练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根据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掌握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学校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学术研究和教改动态,评价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掌握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运动训练学15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单项选择题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综合应用题110分三、考查范围(一)第一部分运动生理学绪论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生命活动基本表现以及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
第一篇肌肉的活动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了解肌细胞的结构及肌肉的电现象。
掌握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工作的形式和力学表现。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掌握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二篇氧运输系统第三章呼吸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过程,掌握肺通量,肺换气的原理。
了解呼吸规律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掌握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调节。
第四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掌握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五章血液循化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电现象,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评价方法。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掌握动脉血压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的调节以及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体育教育训练学(乒乓球)(教学岗)考试大纲
体育教育训练学(乒乓球)(教学岗)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60%)一、体育概述(一)体育概述(二)体育发展史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三)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述三、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功能(二)学校体育的地位(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四、体育课程(一)体育课程概述(二)体育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三)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五、体育教学的内容、手段与方法(一)体育教学内容概述(二)体育教材的编选原则及分类(三)体育教学手段(四)体育教学方法六、体育教学的目标、规律和原则(一)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二)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及规律(三)体育教学原则七、体育教学的组织(一)体育教学常规(二)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器材布置和队列队形运用(三)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四)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八、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一)体育教学设计(二)体育教学计划九、课余体育锻炼(一)课余体育锻炼的概念与意义(二)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三)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四)课余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十、课余体育训练(一)课余体育训练概述(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和内容(三)课余体育训练的方法(四)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十一、课余体育竞赛(一)课余体育竞赛概述(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三)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二部分: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40%)一、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二)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三)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阶段划分(四)世界乒乓球技术打法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二、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及常见损伤防治(一)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二)乒乓球运动的常见损伤与防治三、乒乓球技术教学理论(一)有关乒乓球技术动作学习理论(二)乒乓球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形成(三)击球技术的观察分析与错误动作的纠正四、身体姿势和握拍教学法(一)身体姿势(二)握拍技术五、发球技术教学法(一)平击和奔球技术教学法(二)转与不转发球技术教学法(三)侧上、侧下旋转发球技术教学法六、控球技术教学法(一)搓球技术动作教学方法(二)直拍推挡技术动作教学方法(三)直拍反面挡拨技术动作教学法(四)横拍拨球(侧切)技术动作教学法七、进攻技术教学法(一)弧圈球技术动作教学法(二)攻球技术动作教学法八、结合技术(战术)教学法(一)发球与进攻技术(战术)教学法(二)控制技术与抢攻技术(战术)教学法(三)连续进攻技术(战术)教学法(四)战术能力培养的练习方法九、乒乓球步法技术教学法(一)步法移动的知识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二)步法技术动作教学方法十、乒乓球比赛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一)乒乓球比赛主要规则(二)乒乓球裁判方法十一、乒乓球竞赛的组织编排(一)乒乓球比赛的基本方法(二)竞赛编排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三)基层竞赛的组织。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1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1)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2)训练的内容与计划(3)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
13.学校体育管理:(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3)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三)
考试内容:
1.绪论:(1)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
13.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1)概述(2)超负荷原则的生理学分析(3)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4)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5)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4.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2)热环境与运动能力(3)冷环境与运动能力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15.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2)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专业课考试及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专业基础课均在复试中进行,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如下:
(3)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4)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5)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16.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1)概述(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7.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1)概述(2)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二)
考试内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力求准确
2、简述题既要简洁清楚,又要有必要的简述。
3、论述题考查考生对题目的全面理解、认识、个人想法及观点,要有一定的文字量。
二、考试内容:
【内容之一】
1、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2、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3、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5、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
【内容之二】
1、运动时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特点。
2、名称解释(1)兴奋(2)状态反射(3)需氧量(4)吸氧量
3、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力学特征。
4、熟悉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三个环节。
5、掌握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原理,运动时肺通气量的变化及其调节。
6、运动员心脏和普通人心脏的不同点。
7、掌握运动处方及其四要素。
8、身体成分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9、熟悉影响肌肉力量的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因素。
10、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异同点。
11、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之三】
中学代表队训练
三、试卷结构:
a) 考试时间及分值:120 分钟,满分:100分【内容之一】占40%,【内容之二】占40%、【内容之三】占20%
b) 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
B、填空题
c、简述题
d、论述题。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教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控制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训练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详细问题。
按照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控制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小学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学术研究和教改动态,评价自立思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控制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光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运动训练学15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单项挑选题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第1 页/共8 页综合应用题110分三、考查范围(一)第一部分运动生理学绪论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意,控制生命活动基本表现以及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
第一篇肌肉的活动第一章肌肉的欢喜与收缩了解肌细胞的结构及肌肉的电现象。
控制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工作的形式和力学表现。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控制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二篇氧运输系统第三章呼吸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过程,控制肺通量,肺换气的原理。
了解呼吸逻辑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控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调节。
第四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控制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五章血液循化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电现象,控制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评价主意。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控制动脉血压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的调节以及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体育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 406008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一、考试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体育教学论?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老师的必修课程。
是对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目的、原那么、规律、方法、手段等进展研究,阐述体育教学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的内在联络,使学生获得体育教学理论的理论知识和使用的本领。
从而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考试目的和要求本大纲参照?体育教学论?〔毛振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一书编写。
编写过程中遵循体育教育开展规律,注重学习过程和才能的培养,突出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尽量考虑到使用对象的知识构造和成人教育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理论运用才能。
3、有关事项〔1〕考核方法实行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考试知识面广,但不超出大纲范围,根底理论知识占50%,才能进步知识占20%,应用知识占30%,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百分制评分,时间为120分钟。
〔2〕作业份量和内容:本大纲指定教材每章节后的“复习考虑题〞为本课程的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中。
〔3〕题型与分数比例名词解释20~25% 填空题15~20% 判断题10~15% 简答题25~30% 应用题30%4、教学参考书1.?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王皋华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体育教学论?龚正伟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体育老师教育教学才能丛书?毛振明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年版。
5.?新课程理念与体育说课?周志雄等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22年版二、考试内容和详细要求〔一〕绪论〔1〕考核知识点1、体育教学论的概念及体育教学的8要素;2、体育教学理论的开展与研究;3、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公开招聘硕士(本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体育概论[M].杨文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体育教学论[M].毛振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运动训练学[M].田麦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田径[M].刘建国.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体操[M].童绍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篮球[M].王家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排球[M].黄汉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足球[M].王崇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武术[M].蔡仲林、周之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二、考核内容:
(一)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篇
1、体育概念
考核内容:
1)、分析与评价我国目前的体育概念问题.
2)、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的关系.
考核要求:
1)、了解体育概念的演变.
2)、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与体育概念分类的知识。
3)、明确体育本质的认识。
2、体育教学过程
考核内容:
1)、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2)、体育教学规律。
1)、认识体育教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与特点.
3)、明确体育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过程的主要区别.
3、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考核内容:
1)、体育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及其作用.
2)、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创新途径.
考核要求:
1)、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2)、系统掌握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训练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二)、体育教育训练学实践篇
1、田径、体操、武术………………
考核内容:
1)、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构成及评定标准.
2)、体操技术动作的教学.
3)、太极拳运动.
考核要求:
1)、分析与评价不同田径运动项目技术过程的实效性和经济性.
2)、掌握技术类体操动作主要教学方法、策略及其运用.
3)、明确太极拳运动特点与健身原理.
2、篮球、排球、足球………………
考核内容:
1)、篮球运动的发展.
2)、排球教学训练方法与设计.
3)、足球技术教学与训练.
1)、了解篮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明确排球教学训练顺序、步骤、练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3)、掌握足球技术教学步骤与练习方法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