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大同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关于社会构建的思想,其中战国秦汉之际形成的大同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孔子在《礼记》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意思就是,在这个大同社会里,政权公有,谁也没有特权;才能与品德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财产大家一起分享而没有藏私,一起享用劳动成果,全体社会成员生活都得到保障;人与人诚信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不出现阴谋诡计、盗窃作乱等丑恶现象。
自大同思想自提出以来,便吸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及王侯将相追求,并为之奋斗。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受它启发设计了种种改造社会的方案,如黄宗羲歌颂古代君主“授田以养民”,“斟酌、损益明代卫所屯田”的方案来实现井田制的设想。历代农民革命也提出了“平等”、“平均”、“均贫富”、“等贵贱”等口号。文学家则反复描绘着理想的大同社会的背景,其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堪称经典之作,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与柳咏的“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则是另一种风味。
而中国近代三大理想社会的蓝图,也从古代大同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勾勒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理想社会蓝图:希望在均分土地的基础上,实现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它的观念既是近代中国人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集中表现,与“大同思想”一脉相承。康有为的《大同书》则设计了中国近代又一个理想社会蓝图:“在土地、工业公有的基础上,废除君臣等级,实现人人平等”。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理想社会方案是由孙中山提出来的。他在一系列演讲和文章中用“天下为公”表达他的社会理想。最靠近现在的,胡锦涛主席也曾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的社会构想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发展,与历史是有联系的。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也难免有封建糟粕和陷入空想的问题,但其优秀之处,仍然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可以说,今天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政治理想要演变成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阶段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与前人不同的是,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的,它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伟大胜利,也将是中华民族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