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心理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引言:课堂管理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学生行为和心理特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课堂管理效能。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课堂管理的基础。
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绪发展情况,以及他们的个性差异。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课堂管理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强调创造积极、开放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氛围。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运用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励和奖励机制在课堂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励和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积极的激励手段,如及时给予赞许和肯定,为学生设立可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奖励。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激励和奖励,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认知。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压力和冷漠等。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并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和支持体系也是关键,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支持。
教育心理学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一)课堂管理的含义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
1、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2、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3、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1、维持功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由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临时目标)和建设与完善课堂的自我管理系统(长期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沃尔福克(1993)指出要达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需要把课堂管理的目标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的目标:(一)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三、现代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四)建立课堂规范。
四、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表述(一)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表述(二) 1、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二、课堂空间安排的方法
(三) 灵活的安排 学校最好帮助教师形成两三种座位结构,学生能够快速 、方便 地重组出这些座位结构,进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 有人区分了基本式(home-based formation)和特殊式 (special formation),基本形式是半永久性的空间安排 ,适于很多学习活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的物理环境 课堂的社会环境 课堂管理设计与特殊方法 学生的行为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 一、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
一、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得并维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 的合作、保持秩序与和谐。 一个课堂没有学生的合作,就没有建设性的活动。一两 个学生就可以打断整个课堂活动的进行。但是,课堂是异常 复杂的,涉及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工作,在这 样特殊的环境中,获得学生合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课堂空间安排的原则
(四) 保持最小的干扰 干扰(distractibility)是指与教师争夺学生注意力 的因素。座位安排应该避免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 维持最大的活动区 不在活动区的学生比在活动区的学生参与更少、成绩更 低,这就要求教师扩大活动区。传统的横竖座位安排中最典 型的活动区在前面,但研究还表明,教师最喜欢将自己的注 意力指向活动区
一、预防
维持良好的课堂环境的 几种具体方法,以预防不良 行为的发生。 (一) 注意教学的组织 (二) 增加参与 (三) 保持动量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管理转换 整体关注 明察秋毫 一心多用 避免涟效应
二、干预
(一) 线索提示 教师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学生, 让其表现出教师期望的行为。 (二) 应用后果 当前面所述所有步骤都不能使学生顺从时,教师可以使 用下面策略:1.问学生是否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2.如果没 有遵守正确的课堂秩序,提醒他们正确的课堂秩序并要求他 们遵守。3.平静地让学生陈述正确的规则并遵守它。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状态,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通过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配对,可以形成新的条件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则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频率的影响。
例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奖励,从而增加按压杠杆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强化、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例如,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结构。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指出,新的知识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解释新知识。
例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跨越现有水平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关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知识的好奇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
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如成绩、表扬、金钱等。
适度的外在动机可以激发学习,但过度依赖外在动机可能会削弱内在动机。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教育管理心理学全套课件
案例研究法分类
案例研究法可以分为单个案例研究和多个案例研究两种类 型。
案例研究法特点
案例研究法具有深入具体、针对性强等特点,能够提供较 为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案例研究法应用
案例研究法在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广泛应用于对特定个体或 组织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例如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发展等。
内容分析法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 的认识和调节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 因素。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应该促进思 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不同的 情境和问题解决需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01
02
03
04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 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学习是
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成长和发展。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初创期
20世纪初,教育管理心理 学开始萌芽,主要研究教 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 的心理学问题。
发展期
20世纪中叶,教育管理心 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开始 研究教育组织中人的行为 和心理机制。
成熟期
20世纪末至今,教育管理 心理学不断完善和成熟,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和实践应用领域。
02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 核心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学习
的本质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 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而形成的习惯。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信 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认 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取和结构的 改变。
学生心理与管理
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
小组活动与团队建设
分组与分工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确保每 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任务驱动
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团队评价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强调团队整体表现,激励 学生为团队荣誉而努力,提高团队凝聚力。
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
• 引言 • 课堂环境管理 • 课堂互动管理 • 学生行为管理 • 教师自我管理 • 课堂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01
引言
课堂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 实现有效的教学,对课堂环境、 学生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和 调节的一系列活动。
重要性
课堂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学生心理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和 行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 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 而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
制定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策 略,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参与度。
参加培训和研讨会
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反思与总结
教师需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和策略。
06
课堂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课堂纪律问题
总结词
课堂纪律问题是课堂管理中的常见挑战,包括学生不遵守规则、扰乱课堂秩序等 。
详细描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5.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6.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7.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8.性格: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学习: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正强化与负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是正强化,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是负强化。
3.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教师的教育心理学
教师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在教育环境中学习、发展与适应的学科,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的教育心理学包括教师个体心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师管理课堂的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的教育心理学。
一、教师个体心理教师作为教育者,其个体心理对其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个体心理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师的情绪管理以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其教育行为、教育态度密切相关。
一个教师如果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将更加投入于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有更积极的影响。
其次,教师的情绪管理对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情绪的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
教师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
最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将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以及行为互动。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关怀和支持。
一个温暖和睦的教育环境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互动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任务。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最后,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互动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传递知识和教育理念,并能够主动引导学生的行为。
通过与学生的行为互动,教师能够有效管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管理课堂的心理教师管理课堂的心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管理时的心理状态和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课堂管理
➢特性:多维性、同时性、直接性、不可预见 性、公开性、历史性
➢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目标:增加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增加学生
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的自我 管理的能力
基本模式: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斯金纳模式和坎特模式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格拉塞模式和吉诺特模式 ☺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戈登模式和库宁模式
影响: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安排座位的原则:
服务于教学、定期变换、减少干扰
二、课堂中的社会心理环境
➢含义: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 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
➢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
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帮助;对消极的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第三节 课堂环境管理
➢软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包括课堂气 氛、学习目标定向等
➢硬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座位、光照、 活动区域等
一、课堂物理环境
含义:指课堂内的温度、色彩、空间大小、座位
编排方式等时空环境和物质环境。
座位安置类型:
剧院式、分组式、半圆式、矩形式P359
第二节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一、师生关系
✓ 概念: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 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 典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图P352 ✓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互理解、密切交往、尊重与关怀、真诚对话
同伴关系 ✓类型:友好型、对立型、疏远型 ✓发展同伴关系的几个策略:
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交往技能教育 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 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心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课堂管理
4.控制和防止问题的出现
I. 良好的沟通(学生、家长) II. 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应:
1).“我”的态度(I message) 2).严格的纪律 Canter: “被动的方式” &“敌意的方式”
基本步骤:A.教会学生如何行为; B.提供正强化; C.执行训练计划。
3).找出问题的责任者 积极的倾听; 双赢法(the no-lose method)
班级人际关系 (七)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19
五、课堂学习纪律的概念
(一)课堂学习纪律的涵义与特征 课堂学习纪律:指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必
须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是对学生课堂行 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是课堂教学得以 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1.约束性;2.标准性;3.自律性。
23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由直接教学法与 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组成。把教师看作知识的 传授者,将学生看做是教师所授知识的学习者。
24
计划的作用
计划的个体差异 计划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具体目标 & 总体目标。 目标的使用 & 目标的局限性。
25
Bloom(布鲁姆)的目标分类
20
(二)课堂学习纪律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的功能 3.稳定学生情绪的功能 4.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 5.调控与监督的功能
21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
本章重点: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22
教学主体论
(一)教师主体论 (二)学生主体论 (三)复合主体论
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第13章_课堂管理
群体规范的作用
• 1.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心 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 成员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从众。
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成果的标志。 凝聚力高的班级: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间 交往频繁,认识一致,情感共鸣,步调统一。 缺乏凝聚力的班级:纪律松懈,学生间关系紧 张,意见分歧,甚至讨厌班级生活。
• 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 带来个人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
• 社会懈怠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 带来个人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叫做~。
•
①活动难易
群体对个体活②动个人优势效应
起什么作用,③取被评价的意识
决于4个因素④责任意识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一)正式群体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一)什么是群体 • (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 (一)正式群体 • (二)非正式群体 三、群体动力及表现 • (一)群体规范 (二)群体凝聚力 • (三)课堂气氛 (四)群体人际关系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2.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从众,从而使人在认 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保持一致。
• 3.群体规范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 围,成为导学生行为的指南。
•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规范
(二)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的心理感受,表现在3个方面: ①认同感:表现为群体成员对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 所保持的共同认识与评价。 ②归属感:表现为群体成员在情感上有从属意识, 即“我”是群体的一员,并以在群体中生活而感到 愉快。 ③力量感:当群体成员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就 会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使其增强信心,从而强化 其行为。
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
课堂纪律的管理
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正确对待学生的二课堂行为。 行为矫正的心理辅导。
课堂纪律的管理
• 课堂结构于课堂纪律 课堂结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 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 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纪律的管理
1、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指在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 团体的学生人数。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 成绩便越差。 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程课 堂行为准则。 学生座位的分配: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座 位安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课堂群体的管理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 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非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 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课堂群体的管理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管理课堂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首待非正式群体。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概述
• 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1、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 课内的各种人既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概述
2、课堂管理的功能 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量大功能 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 良好的教学环境,满族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 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 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保证教学任务的顺 利完成。
课堂管理心理
课堂管理心理---有经验的课堂管理者是如何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做出反应的呢?燕子转摘有经验的课堂管理者是如何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做出反应的呢?科宁发现了几个有效的方法。
首先,点那个正在犯错误的学生的名字,并且清楚地说明他做错了什么。
针对那个行为而不是那个人。
换句话说,要说明发生了什么事而这样的事是不允许发生的,而不是说该学生本人是卑劣的、愚蠢的或没有能力的。
第二,说明为什么该行为是不恰当的。
第三,说明一下可以取代该错误行为的正确行为是什么。
第四,保持镇定并且控制局面,不要表现得很生气或者做出恫吓的样子。
第三节处理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前面所提到的不良行为都比较轻,只违反了课堂纪律。
学校里还存在有比这些常见的课堂不良行为要严重得多的问题行为,如打架、偷窃、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等等。
对这些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究竟如何处理,究竟如何实施课堂管理,这在教育心理学上却没有肯定的答案。
因为对教室内教师与学生间相对的角色任务,不同学派的心理学理论,有其不同的理念与主张。
本节主要介绍行为主义取向与人本主义取向及由两种取向演变而来的折衷主义取向对严重课堂问题行为所采取的措施。
一、行为主义取向学生在课堂内所表现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
而对习惯形成的历程,采用后效强化原则解释(后效强化原则contingentreinforcement,由斯金纳提出。
个体自己行为的后果,将可决定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成功,将会继续努力;因逃避而免于惩罚,将会继续逃避。
用操作条件作用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因果关系,即称为后效强化。
后效强化是个体能否学得某种特定行为的关键。
)。
所以,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任务,就是设置教学情境,善用奖励和惩罚,建立学生遵守课堂规范的习惯,并且矫正学生的违规行为。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行为分析1、故意惹教师注意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因表现不良行为而受到教师斥责后不但不羞愧,反而会表现得嬉笑自若。
其原因是,这些学生不是无意犯下过失,而是有意做出不良行为以引起教师对他的注意。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第三节
课堂的社会环境
• 一、人际互动 • 二、课堂气氛
一、人际互动
(一)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 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教学要通过师生互动 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同伴互动 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相应的言语或 非言语的行为与他人交往,发生相互作用。 有时,交往双方会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称为人际吸引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也有的交往双方出现关 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称为人际排斥。
二、课堂空间安排的方法
(一) 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的空间安排 在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如讲课、呈现、展示或教师引 导的讨论等)中,对学生的空间安排应该有利于可视性以及 与教师的相互作用。 (二) 学生参与的安排 学生中心取向的学习活动的座位安排要促进学生之间的 目光接触和学生的交流,一般为矩形、环形、马蹄形等。
二、课堂管理的特殊方法
(一) 代币强化系统 代币强化系统是一种符号性的强化体系学生因为良好表 现获得代币,可以利用代币换取那些已被确认为强化物的物 品或活动。 (二) 集体绩效系统 集体绩效系统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 励,来管理学生个体行为的强化体系。
第五节
学生的行为管理
• 一、预防 • 二、干预 • 三、矫正
一、课堂空间安排的原则
(四) 保持最小的干扰 干扰(distractibility)是指与教师争夺学生注意力 的因素。座位安排应该避免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 维持最大的活动区 不在活动区的学生比在活动区的学生参与更少、成绩更 低,这就要求教师扩大活动区。传统的横竖座位安排中最典 型的活动区在前面,但研究还表明,教师最喜欢将自己的注 意力指向活动区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2一般教育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教学和课堂管理心理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4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5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6微型教学:又称微格教学它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实践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摄制称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7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8.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主修某门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学会教学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9.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专业知识方面,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问题解决方面在其专长的领域内专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洞察力方面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10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反思训练开展行动研究11伯林纳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教师专长(教学法知识)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教学能力(教师行为)讲授管理教学诊断教学结果(学生结果)认知方面学业成绩方面情感方面社会方面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1 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么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
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关于儿童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过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3认知发展的过程图示:图示是指儿童对环境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顺应: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示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过程平衡:平衡时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0-2岁)感知运动阶段:认知上的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2-7岁)前运算阶段: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7-11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有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运算2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的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形 4交叉性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将同化和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示,并创立新的图式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识别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3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要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与旧知识整合起来4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两种工具的理论:1物质工具 2精神工具两种心理机能:1靠生物进化获得——低级心理机能2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2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1内化: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得知识,从而为个体所使用。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培训教程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 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 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 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 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2、集体促成的纪律 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 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 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 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 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 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 堂教学的行为 。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要 注意: (1)明确惩罚目的,它是为了让学生最终经过努力 “避免”惩罚,而不是让学生去“体验”惩罚。 (2)惩罚应尽可能及时。 (3)惩罚强度应适当。 (4)惩罚应基于爱和尊重。 (5)惩罚务必与说理相结合。
(三)课堂管理的功能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 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1)促进功能 (2)维持功能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 (二) 班集体的特点(班集体的规模、性质) (三)学生的责任感 (四)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三)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含义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 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 的综合状态。
2.课堂气氛的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 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3.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详见p218)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育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课堂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课堂中师生互动、学生心理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策略的学科。
本文将对课堂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摘抄和总结,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课堂中的各种教育现象。
二、课堂结构与功能1. 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指的是课堂中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 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权威性、信任度和合作性等。
- 同伴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竞争和互助等。
- 课堂规则:课堂中规定的各种行为准则,如出勤、纪律、作业等。
2. 课堂功能:课堂功能是指课堂结构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 教学功能:课堂结构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 社会功能:课堂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
- 心理功能:课堂结构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三、学生心理发展1.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主要包括:- 感知觉发展: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 思维发展: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记忆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忆、保持和提取能力。
2. 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成长和变化,主要包括:- 情绪体验:学生对各种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 情感表达:学生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情感调节:学生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3. 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指学生在个性方面的成长和变化,主要包括:- 自我意识:学生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理解。
-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身能力、品质和价值进行评价。
- 自我调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 内在动机: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
- 外在动机: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
- 自我决定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管理的含义
是指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
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 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 组织课堂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诸方面因素。
纪律,是指学生行为适当的度,度蕴涵在课堂 教活师动采中取,某表些现方为法指来向防性止的和任处务理。学生的行为问题 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课堂管理的其他方面
关系到教学组织、教师行为以及课堂组 织模式(如何根据个别化、竞争性和合 作性学习活动组织课堂)
教学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的一般概述
▪ 课堂管理的一般概述 ▪ 课堂管理设计 ▪ 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一、课堂生态学
(一)课堂的六大特征 1、多维性 2、同时性
3、即时性 4、不可预测性 5、公开性 6、历史性
(一)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分配时间 教学时间
投入时间 学业学习时间
教学时间的层次
1、分配时间:教师为某一特定的学科课程 设计的时间。
2、教学时间:是在完成常规管理以及管理 任务之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
3、投入时间:专注于功课的时间,属于教 学时间。是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或专注于学习 的时间。
4、学业学习时间:属于投入时间,指学生以 高度的成功率完成学业功课所花的时间。
分配时间是指全班学生参加学习的机会, 而投入时间是每个学生实际上花在学习功课 上的时间,它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注意和意 愿。
分配给教学的时间并不如学生投入学习的 时间以及完成学习的成功率那么关键。因 此,?????
为学生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的真正的 含义,就是使学生投入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从而提高所用时间的质量。
提高学生对功课的注意和意愿的策略:
(1)增加参与 (2)保持动量
(4)管理过渡
(5)上课时维持团体 注意的焦点
(3)保持教学的 流畅性
(6)课堂自习时维持 团体的注意力
1、增加参与
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课程有趣、有参与性,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愿意对课程 倾注自己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
教师教课时比学生课堂自习时,学生的参与性 要高。(Evertson & Harris,1992)所以这一 策略并不倡导学生独立的课堂自习,尤其是没有监 督的课堂自习。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许多积极参与 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结构完善的合 作学习课程中的投入时间,比在独立的课堂自习中 的投入时间要多得多。
因此,教师要看到,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了 学生的课堂反应。
二、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
心理学家的忠告:
教育工作者们把精力都放在课上,一味 地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而忽 略了课堂管理系统,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 的遵守,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教学生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社会行为与教 学生管理和控制认知一样重要。
教学和课堂管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变 量发生相互影响。
课堂管理影响教学:课堂管理风格对学习 动机有一定的影响
教学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教学设计如果考 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以预防一些课堂管理 问题;教师如果试图激励学生也会预防纪律 问题的发生。
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思考:为什么重视课堂管理?
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课堂纪律恶化的可能原因:
教师对课堂规则的施行、管理技术前后不一 致、强化不当、教学太次、过分依赖惩罚、 不愿意尝试新的策略解决新问题等。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对学生的期望,不 仅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和成绩,也能够影响课 堂纪律。
对学生成绩期望高的教师期望他的学生能掌握 课程,因而会分配大部分课堂时间来达到学习目标。 相反,如果教师不相信你的学生能学会课中的材料, 教师就很少集中课堂的注意力,来强调对学习材料 的掌握。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所期望的学习 任务很少时,会产生 谈话、走神、离开等座行位 为,导致相当多的纪律问题。
2、保持动量( maintaining momentum)
动量是指避免打断或放慢,实际上就是我 们平时所说的紧凑,上课时保持动量是学生 高度参与的关键。如果班级里保持良好的动 量,学生就会总有事做,而且一做起来就不 会被打断。
由教师引起的放慢速度和干扰的问题 科宁 1970
教师正在组织一个小组进行阅读,而其他儿童在做课堂作 业。她坐在阅读小组的前面说:“好,谁能告诉我下一章 的题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她看了一下做课 堂作业的其他学生,又说:“等第二小组的同学安静下来 后,我们再开始。”(事实上,大部分的同学正在写课堂 作业。)然后,她看了一下做课堂作业的约翰,唠叨着: “你没有找到铅笔吗?”因为听不清约翰说了些什么,这 个教师站起来说:“我想知道你究竟把铅笔怎么了。”停 了两秒钟之后,又说:“你把它吃了?”又停顿片刻。 “怎么回事?它是什么颜色?没有铅笔你无法做作业。” 教师回到她的桌子,找了一支铅笔给约翰,说:“我给你 一支铅笔。明天早晨一定把铅笔放在这里。不要对我说你 又丢了。找一支新的铅笔,把它削好。”
(四)教师的教学
课堂纪律问题的发生:
当学生不明白作业任务时,不知道完成任 务后做什么时,要等一长段时间才能听到说 明时,在做课堂练习而无老师监视时·······
因此,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的策略,会 对增加学习和减少干扰学习的混乱起到重要 作用。
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存着正相关,学生 和教师的行为都能够造成课堂纪律问题。
3、保持教学的流畅性(smoothness)
流畅性也就是教学意义的连续性。
如果教师上课不连续,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被 分散,产生不良行为。当教师上课时突然停下来处 理一件可以在课后处理的事情;当教师因事前没有 准备好讲义而停下思考教学进程时;当教师不断向 学生重复讲授他们已学会的内容,等等,这些行为 都会导致课堂问题的产生。
多勒,1986
(二)教学任务的需要
教师的最基本的管理任务是赢得和维持学 生的课堂合作以建立课堂秩序。
设计活动、准备材料、向学生提出特定的、 适当的行为和学业要求、给学生提供明确的 信号、顺利完成过渡、预见问题并防患于未 然、选择和排列活动以维持秩序等等。
(三)与年龄有关的需要 课堂管理的四个阶段 布罗菲和伊伏特逊 ,1978 1、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 2、小学中年级阶段 3、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 4、高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