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
5-1 把直径1d mm =的钢丝绕在直径为2m 的卷筒上,试计算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
设200E GPa =解:钢丝绕在直径为D 的卷筒上后产生弯曲变形,其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22D d Dρ+=≈(因D d >>) 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为39maxmax/211020010100/22y d d E E E Pa MPa D D σρ-⨯====⨯⨯=5.4 矩形截面悬臂梁如图所示。
已知4l m =,23b h =,10/q kN m =,[]10MPa σ=,试确定此梁横截面的尺寸。
解:作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
梁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固定端截面上。
22max 111048022M ql kN m ==⨯⨯=⋅ 由强度条件,有max maxmax 26[]z M M W bhσσ==≤ 将23b h =代入上式,得0.416416h m mm ≥=== 22773b h mm =≥ 5.5 20a 工字钢梁的支承和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若[]160MPa σ=,试求许可载荷F 。
解:(1)求支座反力。
选整个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有0yF =∑,0A B F F F F ++-=()0AM=∑F ,6240B F F F ⨯-⨯+⨯=解得:13A F F =,13B F F =-M O212qlM O(2)作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梁的最大弯矩为max 23C M M F ==查表得No.20a 工字钢的抗弯截面系数为3237z W cm =,由强度条件,有max max 2/3[]z zM F W W σσ==≤ 解得663[]3237101601056.922z W F kN σ-⨯⨯⨯⨯≤==所以许可载荷56.9F kN =。
5.8 压板的尺寸和载荷情况如图所示。
材料为45钢,380s MPa σ=,取安全因数1.5n =。
试校核压板的强度。
解:由受力分析可知最大弯矩发生在m m -截面处,且其值为3max 10.0215.4100.02308M P N m =⨯=⨯⨯=⋅m m -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z W 为333max11302030121212156810zz I W mm y ⨯⨯-⨯⨯=== 压板的最大应力为max max 9308197156810z M MPa W σ-===⨯ 而许用应力为380[]2531.5sMPa nσσ===截面m-m因最大应力小于许用应力,所以压板的强度足够。
《电力系统分析》第5章 习题解答
第五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5-1什么是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备用容量?为什么要设置备用容量?答:系统的电源容量超出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的部分,称为系统的备用容量。
系统设置有功功率备用容量为了满足频率调整的需要,以保证在发电、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以及系统负荷增加时,系统仍有足够的发电容量向用户供电,保证电力系统在额定频率下达到有功平衡。
5-2 电力系统频率偏移过大的影响有哪些?答:频率偏移过大时,主要有以下影响:(1)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随之变化,会严重地影响产品的质量。
(2)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工作的精确性。
(3)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很大。
对汽轮发电机叶片都有不良影响;电厂用的许多机械如水泵、风机等在频率降低时都要减小出力,因而影响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使整个发电厂的有功出力减小,从而导致系统频率的进一步下降;频率降低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增大,为了不超越温升限额,不得不降低发电机的发出功率;频率降低时,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负荷将增大,无功功率损耗增加,这些都会给电力系统无功平衡和电压调整增加困难。
总之,由于所有设备都是按系统额定频率设计的,系统频率质量的下降将影响各行各业。
而频率过低时,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
5-3 什么是电力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何为有功功率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L答:系统处于运行稳定时,系统中有功负荷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称为负荷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
当系统有功平衡破坏而引起频率变化时,系统负荷也参与对频率的调节(当频率变化时,系统中的有功功率负荷也将发生变化),这种特性有助于系统中的有功功率在新的频率下重新达到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
K的数值取决于全电力系统各类负荷的比重。
L5-4什么是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何为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G答: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一频率静态特性。
技术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P 1000 ( P / F ,12 %,1) 1500 ( P / F ,12 %,2) 335 .9( P / A,12 %,4)( P / F ,12 %,2) 500 ( P / A,12 %,3)( P / F ,12 %,6) 432 .05( P / A,12 %,4)( P / F ,12 %,9) 450 ( P / F ,12 %,14 ) 100 .78万元
利用复利系数表:
( P / A, 8%, 7) ( P / A, 8%, 7.8) ( P / A, 8%,8) ( P / A, 8.8%, 7.8) ( P / A, 10%, 7) ( P / A, 10%, 7.8) ( P / A, 10%, 8)
第三章 习
题
1。某方案的现金流量如习题表4-1所示,基准收益率为15%,试计算(1)投资回收期 (静态Pt和动态Pt′),(2)净现值NPV,(3)内部收益率IRR。
0
120
1
2
3
4
5
6
解: NPV 120 50 ( P / A, IRR,6) 10 ( P / F , IRR,6) 0
i1 30 %, NPV1 120 50 2.643 10 0.2072 14 .22 i2 40 %, NPV2 120 50 2.168 10 0.1328 10 .27 IRR i1 NPV1 14 .22 (i2 i1 ) 30 % (40 % 30 %) 35 .81 % NPV1 NPV2 14 .22 10 .27
第四章 习
题
4.建一个临时仓库需8000元,一旦拆除即毫无价值,假定仓库每年净收益为1360元。 (1)使用8年时,其内部收益率为多少? (2)若希望得到10%的收益率,则仓库至少使用多少年才值得投资?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5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5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5-1 从手册中查出常用试剂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的密度和质量分数计算它们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经查阅: p(HCl)=1.19g/ml w(HCl)=37.23%p(H2SO4)=1.83g/ml w(H2SO4)=98%p(HNO3)=1.42g/ml w(HNO3)=69.80%p(NH3.H2O)=0.9g/ml w(NH3.H2O)=26%由公式c=pw/M可得:c(HCl)=12 mol·L–1c(H2SO4)=18.3mol·L–1c(HNO3)=15.7 mol·L–1 c (NH3.H2O)=13.8 mol·L–1设1㎏水中含溶质n mol,则由w=m/(m+1000)(m为溶质质量)可得:m (HCl)=16.2 mol/㎏m(H2SO4)=500 mol/㎏m(HNO3)=36.69 mol/㎏m (NH3.H2O)= 20.67 mol/㎏5-2 从手册查出常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计算当时相对湿度为40%时,水蒸气压多大。
解:在298K下,P(饱和水蒸气压)=3.167Kpa,P(不饱和)/P(饱和)=40%,则P(不饱和)/P(饱和)=40%×P(饱和)=0.4×3.167=1.2668 Kpa答:水蒸气压为1.2668 Kpa.5-3化学实验中经常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
设洗净烧杯残留“水”为1mL,试计算,用30mL蒸馏水洗1次和2次,烧杯中残留的“自来水的浓度”分别多大?解:再用自来水洗之后,烧杯中自来水为1ml之后,加入30ml 蒸馏水,一共为31ml 水,自来水占1/31,倒掉后又倒1ml,故自来水浓度为1/31。
若第一次加入的蒸馏水倒掉之后,1ml中含1/31ml的自来水;再加入30ml蒸馏水,一共为31ml水,自来水占1/312=1/963 所以倒掉后自来水占1/312=1/9635-4 计算15℃,97kPa下15g氯气的体积。
电力电子课后习题答案 5
第五章 直流—直流交流电路1.简述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答:降压斩波器的原理是:在一个控制周期中,让V 导通一段时间t on ,由电源E 向L 、R 、M 供电,在此期间,u o =E 。
然后使V 关断一段时间t off ,此时电感L 通过二极管VD 向R 和M 供电,u o =0.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U o =E t t t ⨯+offon on。
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起到降压的作用。
2.在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 =200V ,R =10Ω,L 值极大,E M =30V ,T =50μs ,t on =20μs ,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 ,输出电流平均值I o 。
解:由于L 值极大,故负载电流连续,于是输出电压平均值为U o =E T t on =5020020⨯=80(V)输出电流平均值为I o =R E U M o -=103080-=5(A)3.在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E =100V , L =1mH,R =0。
5Ω,E M =10V ,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T =20μs ,当t on =5μs 时,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 ,输出电流平均值I o ,计算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并判断负载电流是否连续。
当t on =3μs 时,重新进行上述计算。
解: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m =E E M =10010=0。
1τ=RL =5.0001.0=0.002 当t on =5μs 时,有ρ=τT =0。
01αρ=τont =0。
0025由于11--ραρe e =1101.00025.0--e e =0.249>m 所以输出电流连续。
此时输出平均电压为U o =E T t on =205100⨯=25(V) 输出平均电流为I o =R E U M o -=5.01025-=30(A) 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分别为I max =R E m e e ⎪⎪⎭⎫ ⎝⎛-----ραρ11=5.01001.01101.00025.0⎪⎪⎭⎫ ⎝⎛-----e e =30.19(A )I min =R E m e e ⎪⎪⎭⎫ ⎝⎛---11ραρ=5.01001.01101.00025.0⎪⎪⎭⎫ ⎝⎛---e e =29。
第五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习题答案
第五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习题答案第五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文件按用途分类,不包括(D)。
A.系统文件B.库文件C.用户文件D.档案文件2.一种既方便顺序存取又适合随机存取的文件存储结构是(C)。
A.顺序文件B.链接文件C.索引文件D.串联文件3.若把文件以顺序结构的方式存放到磁盘上,则存在的缺点是(B)。
A.目录结构复杂B.磁盘空间利用率低C.计算地址困难D.读写速度低4磁带上的每个文件组成部分不包括(C)。
A.文件头标B.文件信息C.文件正文D.文件尾标5.文件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信息单位后就构成了记录式文件,这种划分信息的工作是(A)时完成的。
A.用户组织文件B.系统转储文件C.系统装入文件D.外设存取文件6.UNI某系统调用unlink的作用是(B)。
A.为一个文件再取一个新文件名B.删除文件的一个文件名C.请求读一个已经打开的文件D.建立两个文件的链接7.下面对目录结构描述错误的是(A)。
A.一级目录结构解决了文件的重名问题B.树形目录结构解决了文件的重名问题C.树形目录结构能进行存取权限的控制C.树形目录结构有利于文件分类8.读一个文件信息时,应依次调用(A)。
A.打开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B.建立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C.建立文件、读文件、写文件D.读文件、保存文件、关闭文件9.若允许用户按各自定义的文件名访问某个共享文件夹,则该系统应(C)。
A.为每个用户复制一份文件B.设置命名转换机制C.采用多级目录结构D.使该文件有多种物理结构形式10.文件的存储结构采用哪种形式是与(C)有关。
A.文件的逻辑结构B.存储空间的管理方式C.存储介质的类型D.文件的长度11.下列选项中属于存储介质的是(C)。
A.磁带机B.磁盘驱动器C.软磁盘片D.卡片机12.实现记录的成组与分解能提高磁盘空间的利用率,但必须设置主存缓冲区,该缓冲区的长度应根据(A)来确定。
A.磁盘块的大小B.成组的记录数C.逻辑记录的长度D.文件的长度13.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
智能家居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仅供参考)1家庭环境监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一个完整家庭环境监控系统主要由环境信息采集、环境信息分析及控制和执行机构组成。
主要包括室内温湿度的监控、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控、窗外气侯的监测和室外噪音的监测。
2家庭环境监控需要哪些传感器和检测仪?家庭环境监控需要的传感器和检测仪主要有: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空气质量控制器、空气质量检测仪)、风光雨传感器、无线漏水传感器、无线环境光探测器、无线噪音探测器等。
3怎样在KC868B型控制主机上设置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在KC868B型控制主机上设置基于射频技术的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可参考教材中的显示画面进行以下操作:打开主界面中的“设备”,选择左上角的“输入”项目栏,再选择“温湿度传感器”栏目,点击“添加”按键,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的名称、楼层、房间、地址码、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参数后,点击“确定”。
其中地址码是一个数字,请查看传感器底部标签字样。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代表该传感器所预设的正常温度范围。
当实际温度高于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时,可作为触发源,联动情景模式。
4怎样在KC868B型控制主机上设置风光雨传感器?在KC868B型控制主机上设置风光雨传感器可参考教材中的显示画面进行以下操作:打开主界面中的“安防”后,选择“设防”,再点击“设备”→点击“输入”→点击“无线输入”栏目,点击“添加”按键。
在无线输入“添加”对话框内,设置风光雨传感器的参数,其中名称:风感传感器,用户可自定义;楼层、房间:根据设备安装的位置选择;频率类型:315MHz;编码类型:2262。
然后点击“确定”,在进度条滚动的过程中,分别触发“风感、雨感、光感传感器”,主机接收到传感器发送过来的无线信号时,会自动学习并显示在状态栏中。
再返回主界面,进入“智能”→“情景设置”,要分别创建3种情景模式,分别对应为风感联动、光感联动、雨感联动。
最后点击“联动设置”选项,进入触发源绑定项,分别选中左侧学习成功的风感、光感、雨感传感器,对应相关情景模式,拖动至右边触发源选项框中,即绑定了相应的情景模式。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答案第5章[1]解析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1、某金属轴类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过量的弹性变形,为减小该零件的弹性变形,拟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该零件的轴径。
(2)通过热处理提高其屈服强度。
(3)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
问哪一种措施可解决该问题,为什么?答:增加该零件的轴径,或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
产生过量的弹性变形是因为该金属轴的刚度太低,增加该零件的轴径可减小其承受的应力,故可减小其弹性变形;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可增加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也可减小其弹性变形。
2、有铜、铝、铁三种金属,现无法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直接获知他们的弹性模量,但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其他各种数据可以查阅到。
请通过查阅这几种金属的其他数据确定铜、铝、铁三种金属弹性模量大小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并说明其理由。
答: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其原子间作用力,而熔点高低反映了原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因而可通过查阅这些金属的熔点高低来间接确定其弹性模量的大小。
据熔点高低顺序,此几种金属的弹性模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铁、铜、铝。
3、下图为两种合金A、B各自的交变加载-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分别为实线和虚线),试问那一种合金作为减振材料更为合适,为什么?答:B合金作为减振材料更为合适。
因为其应变滞后于应力的变化更为明显,交变加载-卸载应力应变回线包含的面积更大,即其对振动能的衰减更大。
4、对比晶体发生塑性变形时可以发生交滑移和不可以发生交滑移,哪一种情形下更易塑性变形,为什么?答:发生交滑移时更易塑性变形。
因为发生交滑移可使位错绕过障碍继续滑移,故更易塑性变形。
5、当一种单晶体分别以单滑移和多系滑移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问A、B中哪一条曲线为多系滑移变形曲线,为什么?应力滑移可导致不同滑移面上的位错相遇,通过位错反应形成不动位错,或产生交割形成阻碍位错运动的割阶,从而阻碍位错滑移,因此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加工硬化率较单滑移高。
数字电子技术习题解答_杨志忠_第五章练习题_部分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杨志忠 卫桦林 郭顺华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2版; 2010年1月 北京 第2次印刷;第五章 集成触发器(部分习题答案)练习题5解答:(P213页)【5.1】、由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S D 和R D 端输入如图P5.1所示波形,试画出Q 和Q 的输出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
解题思路:根据基本RS 触发器功能分段画图,并要注意与非门的基本RS 触发器是低电平有效。
当D S 和D R 端同时为有效低电平时,出现强制1态,有效电平同时撤去后(无效高电平)会出现不定态。
(不确定的状态,具体的状态取决两个与非门的翻转速度快慢)DS D RQ【5.2】、由或非门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S D 和R D 端输入如图P5.2所示波形信号,试画出Q 和Q 的输出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1”)。
解题思路:根据基本RS 触发器功能分段画图,并要注意或非门的基本RS 触发器是高电平有效,功能与与非门组成的RS 触发器功能相同。
当R D 和S D 端同时为有效高电平时,出现强制0态,有效电平同时撤去后(无效低电平)会出现不定态。
(不确定的状态,具体的状态取决两个与非门的翻转速度快慢)DS D RQ1≥1≥【5.4】、已知同步RS 触发器的输入CP,R 和S 的电压波形如题P5-4图所示的波形,试画出Q 和Q 的输出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nQ =0)解题思路:同步钟控RS 触发器是电位型触发器(高电平敏感CP=1),在CP 有效触发期间的状态随输入信号发生变化,n 1n Q R S Q+=+,约束条件:RS=0,R=S=1时出现1Q Q 1n 1n ==++。
CPSQR【5.5】、已知同步D 触发器CP 和D 端的输入电压波形如P5.5图所示,试画出Q 端的输出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nQ =0)解题思路:同步式触发器是电位型触发器(假定高电平敏感CP=1),在CP 有效触发期间的状态随输入信号发生变化,D Q1n =+。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注: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 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网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5.3试简单说明IP、ARP、RARP和ICMP协议的作用。
答:IP:网际协议,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 地址。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 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 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C语言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有以下程序#include <stdio.h>main(){ int n=2,k=0;while(k++&&n++>2);printf("%d %d\n",k,n);}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0 2 B)1 3 C)5 7 D)1 22)有以下程序:main(){ int k=5;while(--k) printf("%d",k-=3);printf("\n");}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1 B)2 C)4 D)死循环3)有以下程序#include<stdio.h>main(){int y=10;while(y--);printf(”y=%d\n”,y);}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y=0 B)y= -1 C)y=1 D)while构成无限循环4) 若变量已正确定义,有以下程序段i=0;do printf("%d,",i);while(i++);printf("%d\n",i)其输出结果是A)0,0 B)0,1 C)1,1 D)程序进入无限循环5)有以下程序:main(){ int i;for(i=1;i<=40;i++){ if(i++%5==0)if(++i%8==0) printf("%d",i); }printf("\n");}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5 B)24 C)32 D)406) 有以下程序#includes <stdio.h>main(){ int a=1,b=2;for(;a<8;a++) {b+=a; a+=2;}printf ("%d,%d\n",a,b);}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9,18 (B)8,11 (C)7,11 (D)10,147) 有以下程序#include<stdio.h>main(){int y=9;for( ; y>0;y--)if(y%3= =0) printf("%d",--y);}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741 B)963 C)852 D)8754218) 一下程序段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for(i=0;i<4;i++,j++)for(k=1;k<3;k++); printf("*");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A)******** B)**** C)** D)*9) 有以下程序#iinclude <stdio.h>main(){ int i,j;for(i=3; i>=1; i--){ for (j=1;j<=2;j++) printf(“%d”,i+j);printf(“\n”);}}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 2 3 4 B) 4 3 2 C) 2 3 D) 4 53 4 5 5 4 3 3 4 3 44 5 2 3 答案:D 10)有以下程序main(){int i,j;for(i=1;i<4;i++){for(j=i;j<4;j++) printf(“%d*%d=%d “,i,j,i*j);printf(“\n”);}}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 1*1=1 1*2=2 1*3=3 B) 1*1=1 1*2=2 1*3=32*1=2 2*2=4 2*2=4 2*3=63*1=3 3*3=9C) 1*1=1 D) 1*1=11*2=2 2*2=4 2*1=2 2*2=41*3=3 2*3=6 3*3=9 3*1=3 3*2=6 3*3=911) 有以下程序#include<stdio.h>main(){int i,j,m=55;for(i=1;i<=3;i++)for(j=3;j<=i;j++) m=m%j;printf("%d\n",m);}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0 B)1 C)2 D)312) 有以下程序#include <stdio.h>main(){ int i=5;do{ if (i%3= =1)if (i%5= =2){printf(“*%d”,i); break; }i++;}while(i!=0);printf(“\n”);}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7 B)*3*5 C) *5 D)*2*6 答案:A13) 有以下程序#include <stdio.h>main(){ int c=0,k;for(k=1;k<3;k++)switch(k){ default:c+=k;case 2:c++;break;case 4:c+=2;break;}printf("%d\n",c);}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3 B)5 C)7 D)914) 设变量已正确定义,以下不能统计出一行中输入字符个数(不包含回车符)的程序段是A)n=0;while((ch=getchar())!='\n')n++;B)n=0;while(getchar()!='\n')n++;C)for(n=0;getchar()!='\n';n++);D)n=0;for(ch=getchar();ch!='\n';n++);15)有以下程序#includemain(){int a=1,b=2;while(a<6){b+=a;a+=2;b%二10;}printf(”%d,%d\n”,a,b);}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A)5,11 B)7,1 C)7,11 D)6,116) 要求通过while循环不断读入字符,当读入字母N时结束循环。
5 石油产品分析—课后习题答案-newest
第五章石油产品分析1.填空(1)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馏程是指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的温度间隔。
(3)粘度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其中绝对粘度的测定常采用_____________,运动粘度的测定常采用_____________。
(4)恩氏粘度是指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_____________所需的时间与20℃时从同一粘度计中流出相同体积的水所需的时间之比;赛氏粘度是指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赛氏粘度计中流出_____________所需的时间(s);雷氏粘度是指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粘度计中流出_____________所需的时间(s)。
测定恩氏粘度时,要求测定的水值为_____________之间。
(5)闪点的测定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测定同一样品时,开口闪点比闭口闪点高出_____________。
(6)平时所说的90#无铅汽油的90是指汽油的_____________。
(1) 密度瓶法密度计法韦氏天平法(2) 初馏点终馏点(3) 绝对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旋转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法(4) 200 mL 60 mL 50 mL 50~52 s(5) 开口杯法闭口杯法20~30℃(6) 辛烷值解t=t1+∆t1+∆t2+∆t p(1)计算初馏点的温度t1=256.0 ℃温度计校正值∆t1=0.1℃∆t2未给出数值,不予校正,默认纬度30度。
∆t p=K(101.3-p) 查表5-3 采用插入法估计∆p1=0.331kpa 查表5-4 采用插入法估计∆p2=-0.139kpaP=p t - ∆p1 - ∆p2=101.8-0.333-(-0.140)=101.607kpa查表5-2 K=0.48∆t p=K(101.3-p)=0.48(101.3-101.607)= -0.147℃于是初馏点的校正温度t=t1+∆t1+∆t p=256.0+0.1-0.147=255.953℃(2)计算终馏点的温度过程同(1)t1=277.0℃∆t1=0.1查表5-2 K=0.50∆t p=K(101.3-101.607)=0.50(101.3-101.607)= -0.1535℃终馏点温度t=t1+∆t1+∆t p=277.0+0.1-0.1535=276.9465℃故该石油产品的馏程为256.0~276.9℃3. 在20℃时运动黏度为3.9×10-5 m2/s的标准样品,在毛细管黏度计中的流动时间为372.8 s。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章课后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章课后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五章习题答案1、为每种类型的模块耦合举一个具体例子。
答: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某一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一般模块之间可能的连接方式有7种,构成耦合的7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下面举例说明以上各种耦合:a.非直接耦合(Nondirect Coupling)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
例如在实数的运算中,有两个模块分别完成几个实数的求和,求乘积功能,这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主模块调用中有执行的前后顺序而已,这个例子即属于非直接耦合。
b.数据耦合(DataCoupling)即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这种耦合为数据输入,输出信息的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
如有两个模块,其中A完成两个烽的比较,求出其中最大的并返回该值,模块B是完成了个数的比较,求出其中最大的并返回该最大值,为完成四个数的比较,模块B调用模块A即可完成,在这种调用关系中,模块A的运算结果作为一个参烽参加B的运算,这两个模块之间即发生数据耦合。
数据耦合是松散的耦合,模块间的独立性比较强。
c.标记耦合(Stamp Coupling),即一组模块通过参数传递记录信息,这就是标记耦合。
事实上,这组模块共享了这个记录,它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
d.控制耦合(Control Coupling)即一个模块通过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住处明显的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这就是控制耦合,如下图所示,这一种耦合实质是在单一接口上实现选择多功能模块中的某项功能,如程序设计中用到多路选择结构即是最好的例子。
第5章 预测分析习题答案
第五章预测分析【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预测分析方法按其性质可分为定量分析法和( B )。
A.算术平均法B.定性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指数平滑法2.预测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D )。
A.销售预测B.利润预测C.资金需要量预测D.所得税预测3.下列预测方法适用于新产品成本预测的是( B )。
A.算术平均法B.技术测定法C.回归分析法D.指数平滑法4.一般来说,资产项目中不随销售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项目有( D )。
A.货币资金B.应收账款C.存货D.无形资产5.按资金利润率计算,目标利润基数=预定的资金利润率×( A ) 。
A.资金平均占用额B.预计产品销售额C.预计总产值D.总成本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定性分析法的有( AD )。
A.判断分析法B.平滑指数法C.回归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2.下列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有( ABC )。
A.算术平均法B.平滑指数法C.回归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3.预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销售预测分析B.成本预测分析C.资金需要量预测分析D.利润预测分析4.销售预测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BCD )。
A.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及速度B.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变化C.人口增长的速度D.社会的消费水平5.一般来说,资产项目中随销售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项目有( ABC )。
A.货币资金B.应收账款C.存货D.无形资产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预测分析的起点是利润预测。
( × )2.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只有销售百分比法。
( ×)3.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是互斥的,在实际运用中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进行预测。
(× )4.平滑指数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平滑指数越大,则近期实际值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大;平滑指数越小,则近期实际值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小。
( √ )5.定性分析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定量分析法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操作系统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设备管理3. 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a.字节多路通道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低、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字节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当第一个子通道控制其I/O设备完成一个字节的交换后,便立即腾出字节多路通道(主通道),让给第二个子通道使用;当第二个子通道也交换完一个字节后,又依样把主通道让给第三个子通道使用,以此类推。
转轮一周后,重又返回由第一个子通道去使用主通道。
b.数组选择通道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控制一台设备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通道被某台设备占用后,便一直处于独占状态,直至设备数据传输完毕释放该通道,故而通道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连接多台高速设备。
c. 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
其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高、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因而既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
4. 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是增加通道。
换言之,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
这种多通路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该瓶颈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即不会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而使设备与存储器之间无法建立通路进行数据传输。
6. 试说明I/O控制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促使I/O控制不断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如下:a.尽量减少CPU对I/O控制的干预,把CPU从繁杂的I/O控制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多地去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b.缓和CPU的高速性和设备的低速性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以提高CPU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c.提高CPU和I/O设备操作的并行程度,使CPU和I/O设备都处于忙碌状态,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通风与空调工程第二版习题答案第5-6章
通风与空调⼯程第⼆版习题答案第5-6章第五章空调房间的冷(热)、湿负荷的计算1.答: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球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球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2.答:不同由于空调系统冬季加热、加湿所需费⽤远⼩于夏季冷却、减湿的费⽤,冬季围护结构传热量可按稳定传热计算,不考虑室外⽓温的波动。
因⽽,只给定⼀个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作为计算新风负荷和围护结构传热的依据。
3.答:所谓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空⽓温度由原来的W t 增加了⼀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W I αρ/值。
4.答:空调房间得热量是指在某⼀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房间的热量的总和。
瞬时冷负荷是指为了维持室温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室内取⾛的热量,也即在单位时间内必须向室内空⽓供给的冷量。
冷负荷与得热量有时相等,有时则不等。
根据性质的不同,得热量可分为潜热和显热两类,⽽显热⼜包括对流热和辐射热两种成分。
围护结构热⼯特性及得热量的类型决定了得热和负荷的关系。
瞬时得热中的潜热得热及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是直接放散到房间空⽓中的热量,⽴即构成瞬时冷负荷;⽽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分被室内各种物体的表⾯所吸收和贮存,当这些物体的表⾯温度⾼于室内空⽓温度时,它们⼜以对流⽅式将贮存的热量再次散发给空⽓。
可见,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的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
5.答:舒适性空调是以民⽤建筑和⼯业企业辅助建筑中保证⼈体舒适、健康和提⾼⼯作效率为⽬的的空调,对空调精度⽆严格要求。
⼯艺性空调的室内空⽓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主要根据⽣产⼯艺对空⽓计算参数的特殊要求来确定,同时兼顾⼈体的卫⽣要求。
6.答:从经济上讲,⼀般总是希望送风温差t 尽可能的⼤,这样,需要的送风O量就⼩,空⽓处理设备也可以⼩⼀些。
既可以节约初投资,⼜可以节省运⾏能耗。
但是从效果上看,送风量太⼩时,空调房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材料力学 第5章习题答案
图 5−4
(A)Nmax = 60kN,Nmin = 15kN (B)Nmax = 60kN,Nmin = −15kN (C)Nmax = 30kN,Nmin = −30kN (D)Nmax = 90kN,Nmin = −60kN 解:用直接法求轴力可得 NAB = −30kN,
NBC = 30kN,NCD = −15kN,NDE = 15kN。 答案:(C)
)。
图 5−1
第二节 轴 向 拉 伸 与 压 缩
5-2 (2010 年) 等截面杆轴向受力如图 5−2 所示。杆的最大轴力是( )kN。
(A)8
(B)5
(C)3
(D)13
解:用直接法求轴力,可得左段轴力为−3kN,而右段轴力为 5kN。
答案:(B)
图 5−2
5-3 (2006 年) 如图 5−3 所示变截面杆中,AB 段、BC 段的轴力为( )。
解:由于 A 是斜截面 m−m 的面积,轴向拉力 P 沿斜截面是均匀分布的,所以 σ = P A
应为斜截面上沿轴线方向的总应力,而不是垂直于斜截面的正应力。 答案:(C)
93
5-7 (2005 年) 有一横截面面积为 A 的圆截面杆件受轴向拉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若将其横截面改为面积仍为 A 的空心圆,则杆的( )。
第五章 材 料 力 学
第一节 概 论
5-1 (2009 年) 在低碳钢拉伸实验中,冷作硬化现象发生在(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局部变形阶段 解:低碳钢拉伸实验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如 图 5−1 所示。当材料拉伸到强化阶段(ce 段)后,卸除荷载时,应力和应变按直 线规律变化,如图 5−1 中直线 dd′。当 再次加载时,沿 d′d 直线上升,材料的 比例极限提高到 d 而塑性减少,此现象 称为冷作硬化。 答案:(C)
线性代数第五习题答案详解
第五章n 维向量空间习题一1. 解:a-b = a+(-b)= (1,1,0)T +(0,-1,-1)T = (1,0,-1)T3a+2b-c = 3a+2b+(-c)= (3,3,0)T +(0,2,2)T +(-3,-4,0)T = (0,1,2)T2. 解: 3(a 1-a)+2(a 2+a) = 5(a 3+a) 3a 1+2a 2+(-3+2)a = 5a 3+5a 3a 1+2a 2+(-a) = 5a 3+5a3a 1+2a 2+(-a)+a+(-5)a 3 = 5a 3+5a+a+(-5)a 3 3a 1+2a 2+(-5)a 3 = 6a61[3a 1+2a 2+(-5)a 3] = 61⨯6a 21a 1+31a 2+(-65)a 3 = a将a 1=(2,5,1,3)T ,a 2=(10,1,5,10)T ,a 3=(4,1,-1,1)T 代入a =21a 1+31a 2+(-65)a 3 中可得: a=(1,2,3,4)T .3. (1) V 1是向量空间.由(0,0,…,0)∈V 1知V 1非空.设a=(x 1,x 2,…,x n )∈V 1,b=(y 1,y 2,…,y n )∈V 1,则有x 1+x 2+…+x n =0,y 1+y 2+…+y n =0.因为(x 1+y 1)+(x 2+y 2)+…+(x n +y n )= (x 1+x 2+…+x n )+( y 1+y 2+…+y n )=0所以a+b=( x 1+y 1,x 2+y 2,…,x n +y n )∈V 1.对于k ∈R ,有 kx 1+kx 2+…+kx n =k(x 1+x 2+…+x n )=0所以ka=( kx 1,kx 2,…,kx n ) ∈V 1.因此V 1是向量空间.(2) V 2不是向量空间.因为取a=(1, x 2,…,x n )∈V 2 ,b=(1, y 2,…,y n )∈V 2,但a+b=(2, x 2+y 2,…,x n +y n )∉V 2.因此V 2不是向量空间.习 题 二1. 求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1) 解:设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为: b=k 1a 1+k 2a 2+k 3a 3+k 4a 4其中, k 1,k 2,k 3,k 4为待定常数.则将b=(0,2,0,-1)T ,a 1=(1,1,1,1)T ,a 2=(1,1,1,0)T ,a 3=(1,1,0,0)T ,a 4=(1,0,0,0)T 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中可得: (0,2,0,-1)T =k 1(1,1,1,1)T +k 2(1,1,1,0)T +k 3(1,1,0,0)T +k 4(1,0,0,0)T根据对分量相等可得下列线性方程组:⎪⎪⎩⎪⎪⎨⎧-====++++++1201213214321k k k k k k k k k k解此方程组可得:k 1=-1,k 2=1,k 3=2,k 4=-2.因此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为: b=-a 1+a 2+2a 3-2a 4 .(2) 与(1)类似可有下列线性方程组:⎪⎪⎩⎪⎪⎨⎧===-=+++++++++12133222321214321432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由方程组中的第一和第二个方程易解得:k 2=4,于是依次可解得:k 1=-2,k 3=-9, k 4=2.因此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为: b=-2a 1+4a 2-9a 3+2a 4 .2.(1) 解:因为向量组中向量的个数大于每个向量的维数,由推论2知a 1,a 2 ,a 3,a 4线性相关.(2) 解:()⎪⎪⎪⎭⎫ ⎝⎛--→⎪⎪⎪⎭⎫ ⎝⎛-→⎪⎪⎪⎭⎫ ⎝⎛=400510111220510111331621111321a a a因为()3321=a a a R所以a 1,a 2,a 3线性无关.(3) 解:()⎪⎪⎪⎭⎫ ⎝⎛-→⎪⎪⎪⎭⎫ ⎝⎛--→⎪⎪⎪⎭⎫ ⎝⎛-=00021011142012601117131442111321a a a因为()32321<=a a a R所以a 1,a 2,a 3线性相关. (4) 解:()⎪⎪⎪⎭⎫ ⎝⎛--→⎪⎪⎪⎭⎫ ⎝⎛---→⎪⎪⎪⎭⎫ ⎝⎛---=500410111320410111211301111321a a a因为()3321=a a a R所以a 1,a 2,a 3线性无关.3. 证明:假设有常数k 1,k 2,k 3,使 k 1b 1+k 2b 2+k 3b 3=0又由于b 1=a 1,b 2=a 1+a 2,b 3=a 1+a 2+a 3,于是可得 k 1a 1+k 2(a 1+a 2)+k 3(a 1+a 2+a 3)=0 即(k 1+k 2+k 3)a 1+ (k 2+k 3)a 2+k 3a 3=0 因为a 1,a 2,a 3线性无关,所以有⎪⎩⎪⎨⎧==+=++000332321k k k k k k 解得⎪⎩⎪⎨⎧===000321k k k因此向量组b 1,b 2,b 3线性无关.4. 设存在常数k 1,k 2,k 3,k 4使k 1b 1+k 2b 2+k 3b 3+k 4b 4=0因为b 1=a 1+a 2,b 2= a 2+a 3,b 3=a 3+a 4,b 4= a 4+a 1 于是可得:k 1 (a 1+a 2)+k 2(a 2+a 3)+k 3(a 3+a 4)+k 4(a 4+a 1)=0 整理得:(k 1+k 4)a 1+ (k 2+k 1)a 2+(k 2+k 3)a 3+(k 3+k 4)a 4=0, (下用两种方法解)法 一:因为a 1,a 2,a 3,a 4为同维向量,则 (1) 当向量组a 1,a 2,a 3,a 4线性无关时,k 1+k 4=0, k 2+k 1=0,k 2+k 3=0,k 3+k 4=0可解得:k 2=- k 1,k 4=- k 1,k 3=k 1取k 1≠0可得不为0的常数k 1,k 2,k 3,k 4使k 1b 1+k 2b 2+k 3b 3+k 4b 4=0 因此b 1,b 2,b 3,b 4线性相关。
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闻德第五章-实际流体动力学基础课后答案
工程流体力学闻德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实际流体动力学基础5—1设在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为u x =2ax ,u y =-2ay ,a 为实数,且a >0。
试求切应力τxy 、τyx 和附加压应力p ´x 、p ´y 以及压应力p x 、p y 。
解:0y x xy yx u u x y ττμ∂⎛⎫∂==+= ⎪∂∂⎝⎭24xxu p a xμμ∂'=-=-∂,24y y u p a y μμ∂'=-=∂, 4x x p p p p a μ'=+=-,4y y p p p p a μ'=+=+5-2 设例5-1中的下平板固定不动,上平板以速度v 沿x 轴方向作等速运动(如图所示),由于上平板运动而引起的这种流动,称柯埃梯(Couette )流动。
试求在这种流动情况下,两平板间的速度分布。
(请将d 0d px=时的这一流动与在第一章中讨论流体粘性时的流动相比较)解:将坐标系ox 轴移至下平板,则边界条件为 y =0,0X u u ==;y h =,u v =。
由例5-1中的(11)式可得2d (1)2d h y p y yu v h x h h μ=-- (1) 当d 0d p x =时,y u v h=,速度u为直线分布,这种特殊情况的流动称简单柯埃梯流动或简单剪切流动。
它只是由于平板运动,由于流体的粘滞性带动流体发生的流动。
当d 0d px≠时,即为一般的柯埃梯流动,它是由简单柯埃梯流动和泊萧叶流动叠加而成,速度分布为(1)u y y yp v h h h=-- (2) 式中2d ()2d h pp v xμ=- (3) 当p >0时,沿着流动方向压强减小,速度在整个断面上的分布均为正值;当p <0时,沿流动方向压强增加,则可能在静止壁面附近产生倒流,这主要发生p <-1的情况.5-3 设明渠二维均匀(层流)流动,如图所示。
若忽略空气阻力,试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连续性方程,证明过流断面上的速度分布为2sin (2)2x gu zh z r q m=-,单宽流量3sin 3gh q r q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习 题 答 案5-10 某二组元液体混合物在恒定T 及p 下的焓可用下式表示:)(2121211025450300x x x x x x H +++= 式中H 单位为1mol J -⋅。
试确定在该温度、压力状态下(1)用1x 表示的1H 和2H ; (2)纯组分焓1H 和2H 的数值;(3)无限稀释下液体的偏摩尔焓∞1H 和∞2H 的数值。
解:(1)已知 )1025(450300212121x x x x x x H +++= (A ) 由于 211x x -=故 )1025(450300212121x x x x x x H +++=)]1(1025)[1()1(450300111111x x x x x x -+-+-+= 31211155140450x x x -+-= (B ) 根据 P T x Hx H H ⋅∂∂-+=))(1(11 P T x Hx H H ⋅∂∂-=)(112 其中211.14510140)(x x x HP T -+-=∂∂ 则:)4510140)(1(1551404502111312111x x x x x x H -+--+-+-= 31211305010310x x x +-+= (C ) )4510140(1551404502111312112x x x x x x H -+---+-= 3121305450x x +-= (D) (2) 将11=x 及01=x 分别代入式(B ),得纯组元的焓1H 和2H 11mol J 300-⋅=H 12mol J 450-⋅=H(3)∞1H 和∞2H 是指在01=x 及11=x 时的1H 和2H 的极限值。
将01=x 代入式(C )中得 11mol J 310-∞⋅=H将11=x 代入式(D )中得 12mol J 475-∞⋅=H 5-11 在303K 、105Pa 下,苯(1)和环己烷(2)的液体混合物的摩尔体积V 和苯的摩尔分数1x 的关系如下:21164.28.164.109x x V --=13-⋅mol cm试导出1V 和2V 和V Δ的表达式。
解:根据摩尔性质与偏摩尔性质间的关系,即111)1(dx dVx V V -+=112dx dVx V V -= 已知 21164.28.164.109x x V --= 得1128.58.16x dx dV--= 将V 及1dx dV代入1V 和2V 的表达式中 得 211164.228.56.92x x V +-= (A ) 21264.24.109x V += (B ) 由式(A ) 当11→x 时,得96.891=V 由式(B ) 当01→x 时,得4.1092=V根据 ∑-=∆)(iiiV V x V则 )()(222111V V x V V x V -+-=∆)4.10964.24.109)(1()96.8964.228.56.92(2112111-+-+-+-=x x x x x 31213121164.264.264.228.564.2x x x x x -++-= 21164.264.2x x -= )1(64.211x x -= 2164.2x x =5-12 某二元混合物中组元1和2的偏摩尔焓可用下式表示:22111x b a H += 21222x b a H +=证明1b 必须等于2b 。
解:根据Gibbs-Duhem 方程()∑=0,pT i iM d x得恒温恒压下 02211=+M d x M d x 或 122111dx M d x dx M d x -= 当i i H M =时,得122111dx H d x dx H d x -= 已知 22111x b a H += 21222x b a H += 则1111122x b b dx H d +-=12122x b dx H d = 得 211111211111112)1(222x x b x x b x b x b dx H d x -=-=+-= 1221222x x b dx H d x -=- 要使122111dx H d x dx H d x -=, 1b 必须等于2b 。
结论得证。
5-13,试用合适的状态方程求正丁烷在K 460, Pa 6105.1⨯时的逸度与逸度系数。
解:查附录三得: K T c 12.425= MPa P c 796.3=199.0=ω082.112.425460==r T 395.010796.3105.166=⨯⨯=r P查图2-9,r T 、r P 点落在图2-9分界线上方,故适用于普遍化第二维里系数关联式。
由式(2-37)得 289.0082.1422.0083.06.1)0(-=-=B015.0082.1172.0139.02.4)1(=-=B 据式(5-73) ][ln )1()0(B B T P rr i ωφ+= 则 1044.0)015.0199.0289.0(082.1395.0ln -=⨯+-⨯=i φ 9009.0=i φPa P f i i 6610351.1105.19009.0⨯=⨯⨯==φ5-14,试估算1-丁烯蒸气在K 478、Pa 61088.6⨯时的逸度。
解:查附录三得1-丁烯的临界参数 K T c 5.419= MPa P c 02.4= 187.0=ω则对比温度对比压力为 139.15.419478===c r T T T 711.102.488.6===c r P P P 参照图2-9普遍化关系适用范围图,r T 、r P 点落在分界线下方,适用于普遍化逸度系数图。
查图5-3~图5-6得: 700.0)0(=i φ 091.1)1(=i φ 据 )1()0(ln ln ln i i i φωφφ+=3404.0091.1ln 187.0700.0ln ln -=+=i φ 7115.0=i φPa P f i i 6610895.47115.01088.6⨯=⨯⨯==φ5-15,在25℃、2MPa 条件下,由组元1和组元2组成的二元液体混合物中,组元1的逸度1f )由下式给出312111485x x x f +-=)式中,1x 是组元1的摩尔分数,1f )的单位为MPa 。
在上述T 和P 下,试计算:(1) 纯组元1的逸度1f ; (2) 纯组元1的逸度系数;(3) 组元1的亨利常数1k ;(4) 作为1x 函数的活度系数1r 的表达式(组元1以Lewis —Randall 规则为标准态)。
解:在25℃、2Mpa 时, 312111485x x x f +-=)(1) 在给定的温度压力下, 当11=x 时 11=f MPa (2)根据定义 5.02111===P f φ (3)根据 i iix k x f i =→ˆlim 0 得5485lim ˆlim1312110110111=+-==→→x x x x x f k x x MPa (4)1111ˆf x f r =Θ 21113121114851485x x x x x x r +-=⨯+-=∴5-16 如果111ln x RT G G +=系在T 、P 不变时,二元溶液系统中组元1的偏摩尔Gibbs自由能表达式,试证明222ln x RT G G +=是组元2的偏摩尔Gibbs 自由能表达式。
1G 和2G 是在T 和P 的纯液体组元1和组元2的摩尔Gibbs 自由能,而1x 和2x 是摩尔分数。
解:根据Gibbs-Dubem 方程,02211=+G d x G d x (T 、P 恒定)即0122111=+dx G d x dx G d x 或0222111=-dx G d x dx G d x 211211212ln ln x d x d G d dx dx G d x x G d ==∴ (T 、P 恒定)111ln x RT G G +=Θ 故RT x d G d =11ln (T 、P 恒定)由12=x (此时22G G =)积分到任意组成2x ,得 )1ln (ln 222-=-x RT G G 即 222ln x RT G G +=5-17 试根据下列状态方程,计算摩尔分数为0.30 N 2(1)和0.70正丁烷(2)的二元气体混合物,在461K 和7.0MPa 的摩尔体积和N 2的逸度系数。
第二维里系数数值为:1411=B ,26522-=B ,5.912-=B ,单位均为13mol cm -⋅(1)维里方程;(2)R-K 方程。
解:(1))(ˆln 1222111δφy B RT P +=Θ )(ˆln 1221222δφy B RTP += 其中13221112122322651425.92-⋅=+-⨯-=--=mol cm B B B δ2N :2332.010)2327.014(4613145.8107ˆln 6261=⨯⨯+⨯⨯=-φ2626.1ˆ1=φ 104H C n -: 4458.010)2323.0265(4613145.8107ˆln 6262-=⨯⨯+-⨯⨯=-φ6403.0ˆ2=φ 2222122111212B y B y y B y B ++=)(58.1322657.05.97.03.02143.01322-⋅-=⨯-⨯⨯⨯-⨯=mol cm B)(1099.4141058.1321074613145.813666---⋅⨯=⨯-⨯⨯=+=mol m B P RT V (2) ij )(K T cij)(MPa P cij)(13-⋅mol cm V cij cij Z610⨯i bij a11 126.10 3.39490.1 0.292 26.7641.5547 22 425.12 3.796 255 0.274 80.675 29.0095 12 231.533.438158.530.2837.0113根据混合规则 cj ci cij T T T =, 33/13/1)2(cjci cij V V V +=,2cjci cij Z Z Z +=, cijcijcij cij V RT Z P =,及 ci cii P RT b 08664.0=, cijcij ij P T R a 5.2242748.0=得到表上数据。
对二元物系,2222122111212a y a y y a y a ++=0095.297.00113.77.03.025547.13.022⨯+⨯⨯⨯+⨯= )(2993.1765.0m KPa ⋅⋅=)(105017.6410)675.807.0764.263.0(3662211m b y b y b --⨯=⨯⨯+⨯=+=求Z ,V据 )1(115.1h h bRT a h Z +--= ZRTbPh =代入数据,得: )1(227.311)1(4613145.8105017.642993.17115.16hh h h h h Z +--=+⨯⨯⨯--=- ZZ h 118.04613145.8107105017.6466=⨯⨯⨯⨯⨯=-迭代求解:设→=→=→=→=1556.07582.01475.08.01100h Z h Z7476.01577.07479.01574.07497.043322=→=→=→=→=Z h Z h Z7476.0=∴Z )(1036.4091074613145.87476.01366--⋅⨯=⨯⨯⨯==mol m P ZRT V :2N2679.0ln )(ln ln )(2ln ˆln 25.115.112211111=-+-++++--+-=Z b V b V b V b RT ab V b V b RT a y a y b V b b V V φ 3072.1ˆ1=∴φ 5-18 乙醇(1)—甲苯(2)二元系统的气液平衡实验测得如下数据:318=T K ,4.24=p kPa ,300.01=x ,634.01=y 。